第一篇:(浦菲期初论文)做一锅美味的“语文营养汤”浦菲
做一锅美味的“语文营养汤”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初探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浦菲
我曾经给学生讲过《杰米扬的汤》的故事:杰米扬准备了一大锅美味的汤,请朋友福卡前来品尝,不让他休息,不让他停止,一股劲儿劝他吃。福卡的脸上大汗如注,勉强吃了一盆又一盆,并装作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汤吃了个干净,一直吃得塞到喉咙眼了,杰米扬还在竭尽全力给福卡灌汤,最后福卡不得不用足全力逃回家去,并且从此再也不上杰米扬的门。这个寓言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好客热情也要掌握一定的度。在一定限度内,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质.而一旦超出这个界限,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的变化。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佳品,但过了量,岂不变成灾难?在自然现象和社会想象中,任何事物都有其“度”,这是普遍现象。所以,我们看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坚持适度原则。
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和布置也是如此。现在的小学语文作业形式略显单调,而且就像是“杰米扬的汤”,做起来没完没了,充斥着简单、重复、罗嗦、枯燥。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类:基础巩固类:生字词抄写、默写、古诗抄写;作文提高类:大作文、小作文、周记;阅读理解类:补充习题、整班阅读、读书笔记。这三类也是小学阶段语文类作业的“老三篇”,几乎涵盖所有年级,只是内容有所不同而已。以上作业类型造成的共性就是:固定不变的内容多,灵活编写的少;基础知识巩固多,实际运用少;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创生少。这样的作业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年累月一成不变,在不停地重复和超负荷中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教师职业疲劳,最终影响语文学习成效。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修订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学生、老师朝夕相处的“作业设计”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测和延伸,应该体现其多样化的特点,多/ 6
方位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展示学习过程性。
所以本学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和而不同”的课外作业,让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做一锅学生喜欢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新鲜美味,又分量适中的“作业营养汤”,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尝试:
一、教师“主厨”,引领为主,夯实基础。
所谓“师本化作业”,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自身资源,着眼本班课堂,设计富有教师专长的作业。
1.预习巩固型作业。其核心任务是复习巩固课堂知识,预习新知识。语文课堂作业题目类型为抄写生字词、造句、多音字组词,以扫清阅读障碍理解字词句段为主。预习作业进行师本化设计,可以加入“熟读课文我能行”“生字新词早知道”“作者作品动手查”和“我的质疑”等。每次新授课前即让学生先预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已知和质疑来设计所教内容,可以取到以学定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2.随文阅读型作业。广泛阅读是新课标的显著特点之一。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专长,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览作业。喜欢诗歌的可以多介绍古今中外的诗歌供学生背诵积累,喜欢散文的可以编选适合学生欣赏的美文进行诵读。还可以借助学校图书馆,学期初就根据语文学习内容制定整班阅读书籍书目。如五年级上半学期有《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文章就适时安排《海燕》和《水浒传》进行整班阅读;再如五年级下半学期,有冰心、萧红等名家的文章,就制定阅读书目为《冰心文集》《呼兰河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这样既深化了课文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对课文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的阅读与课文跟通,有交流,有实效。
3.综合延伸型作业。完成此类作业需要多学科知识并用,知识与技能并重。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丰富而完善的知识网络和能力框架,激活各类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和互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喜欢主持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一次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或是写一写班队活动的节目串联稿;擅长采访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一次“压岁钱怎么用?”的师生采访稿,设计好采访话题、问句和被采访对象的调研工作;擅长总结研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水厂、环保局或是气象站,除了写一写参观记,还可以完成一篇“家乡水资源小调查”或是“气象站设备统计”„„当然此项作业的设计、布置和反馈,对于教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可充分挖掘自身潜质因人制宜地设计相关综合型作业。简单的还可以诗歌、舞蹈、绘画、童话等形式再现语文学习内容等。
4.套餐自选型作业。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自主选做,充分体现课外作业要求上的灵活多样性。这种类型的作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斗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努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在学完苏教版五下第一篇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之后,教师可以出作业A套餐:熟读诗歌并抄写诗文;B套餐熟背诗歌并自行模仿创作一首。两种套餐之间有层次递进,可供学生选择。寒假阅读作业也可出套餐:“阅读水手级”阅读沈石溪作品一部,“阅读大副级”阅读青少版《水浒传》并写读后感,“阅读船长级”阅读青少版《儒林外史》并写读后感。三级为一一完成,逐层递进,不可越级。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对于新课标、新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本着减轻学生负担、保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初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类型课外作业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头。
二、学生“主厨”,开放为主,拓展课外。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所以除了教师设计布置作业,让学习的主人——学生也参与进作业设计的行列,会愈发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1.兴趣粘贴型作业。班级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个性爱好的不同会导致童心收藏的不同。依据这一特点,班级中设计了兴趣粘贴本。如让喜欢军事、船模的男生每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图片等,有学生组长牵头,粘贴到“军事世界一本通”中;或是让喜欢自然科学的同学也组成小组,将收集的资料粘贴到“千奇百怪的自然科学”作业本中。还可以让喜欢某位作家作品的学生将收集到的、新出的书名、作品介绍粘贴到“**作家粉丝团”„„这些学生自己组团,自己收集,自己粘贴的课外知识资料本展示在班级的图书角中,成为一本本时时增添,人人可以更新的集体作业展示本,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手拉手互助型作业。此类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每次作业都是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查。作为教师统一布置作业的一种补充。好朋友之间两两结合,可以按补充习题的类型或是小测试的题型,分“默一默”“填一填”“想一想”“读一读”和“写一写”等,将词语默写、课文填空、阅读理解、阅读书目、小作文等出在这本作业本中。交换出题,交换检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又可以增加同学间的学习情意。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手拉手”小伙伴帮助出题,或是范例引领之后,延后1个月再放手让其真正参与其中,得到锻炼,也享受这份乐趣。
3.图书漂流传阅型作业。这本作业本也是全班共同完成得一本作业本。分教师整班阅读和学生自主漂流两本。前者按照教师整班推荐的图书,阅读后,将每位学生的阅读感想粘贴于本子上一一传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其他同学对于这同一本图书的不同感受和收获;后者是学生自主阅读后将自己阅读的书名、作者介绍、阅读心得、阅读推荐等写在本子上,每周“漂流”3位同学,这样,后面同学就可以在自己记录阅读收获的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的本周阅读书目和简介,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范围,融通本班阅读书籍。教师也可以参加其中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也粘贴上去,师生相容,师生共读。此本作业本以文学类阅读为主。
4.班传故事记录性作业。所谓“班传”就是班级学生自己的“传记”: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每周轮到写一次,开好目录,写上题目和姓名,教师一周一收欣赏检查;也可以是全班共写一本,40多位学生每人按学号或组别,一一轮着写下去。写的内容可以是不相关的周记,每人一篇,各写各的,后面同学可以学习欣赏前面同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大家就以班中同学和老师为主角,写一部连续性的小说,如《五(1)少年历险记》或是《我们班的魔幻老师》等等,后一位同学必须连着前一位同学叙写的小说情节想象叙写,最终完成一部完整的小说。这本作业完全以开放的思维为前提,以共同书写,共同欣赏,共同提高为目的,打破了传统的作文只给老师看的框框,全班撰写,人人参与,最终成稿。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的设计,作业的检查,每次的作业都能欣赏到别人的做法,甚至自己的作业也成为了全班的一种展示,这样的作业类型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三、家长“主厨”,自愿为主,提高能力。
“家庭是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语文作业,也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学习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之中,还可以延伸到家庭。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但是父母对于孩子的语文家庭作业无外乎两种:一是买了大量的练习题,让孩子做,严重扼杀了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将语文的知识简单化,模式化,甚至题目化;二是给孩子买了大量的书,硬逼着孩子读,孩子捧着书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最后昏昏欲睡,敷衍了事。所以作为学校语文学习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家庭化作业的优化设计也至关重要。
1.节假日开放型作业。只有目标要求,没有具体的内容及方式的限制,让学生各随其好,自主选择,达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以此激发、培养并拓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如假期外出旅游,就可以先进行旅游地的阅读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经典、特色餐饮、相关典故都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资料收集和阅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文能力;在元旦、新年来临之际,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亲朋好友祝福,自己编写祝福短信等都可以将语文的学习和运用充分渗透到生活中。
3.生活实践型作业。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生活实践型作业应主动承担起这一训练任务,充分体现作业中的实践性色彩。实践型作业完全依托家庭、父母资源进行展开。如父母是医生,就可以进行“模拟看病”流程,自己尝试从挂号、排队、喊号、看病、付费、拿药等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培养能力;如父母是菜场贩运人员,可以学习蔬菜的分类,交易流程,营养级别,食品热量、绿色食品分类等等;如母亲是家庭主妇,也可以进行家务分类学习,父母成长故事记录等等。要充分开发家庭资源,生活处处有知识,实践处处有收获。甚至家庭中的药品药理介绍单,电器使用说明书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实践作业。
4.亲子合作型作业。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学业上的重视更甚,所以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自愿开展亲子类语文作业。这不仅可以温习、巩固知识,还可以让家长熟悉孩子的学习进程,增进亲子感情,同时也陪伴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走一程。如家庭情景剧表演、亲子阅读交流会等让家长与孩子听说互动练习等。时间较少或不愿合作的家庭,也可以做好简单的签名、督促工作,让孩
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力量。
总之,语文作业的设计多与生活相联系,多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必将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又和而不同的的作业形式中得到提高。真正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不觉得枯燥、重复,既激发兴趣,又提高能力,这样的“语文营养汤”谁不爱呢?
第二篇:(浦菲阅读论文)开渠自有活水来
“开渠自有活水来”----也谈小学生课外阅读
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校区 浦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诗圣杜甫亦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会不会阅读决定他知识掌握的多少和信息获得的快慢,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他的成功与否。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那么,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呢?
一、“轻沙走马路无尘”——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
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吸引孩子们兴趣的东西太多,让人无法沉静下来。“孩子就喜欢玩电脑。”“孩子又看了一天的电视。”相信这是很多家长朋友的烦恼。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呢?儿童阅读应该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只要是贴近孩子们生活,易于接受,健康的书,孩子们喜欢的书,都可以鼓励孩子们去读。在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阶段,就可为他购买法国的“撕不破布书”、台湾地区的“触摸型体验书”和德国流传到中国的“立体变形”图书,让其在尽早接触书,感受看书带来的乐趣。儿童和成人一样趋利避害,好奇心特强,喜欢阅读轻松、好玩,惊险、不用动脑筋的书,所以动漫、魔幻、校园小说是他们的首选,这些书很容易找到,他们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成人要做的是做好引导。
1.推荐孩子喜欢的新潮书。不要因为某些书中的过于时髦的想法而不敢向前,它们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有些家长说,担心一些快餐文学会带坏了孩子,于是就严厉阻止,甚至没收销毁,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读书欲望。生动形象的新潮故事是孩子们课余生活的最爱,因为它的诞生,总是透过儿童的眼睛去看,透过儿童的耳朵去听,透过儿童的大脑去想。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外,读读这类书籍,就像人吃多了白米饭,偶尔也要尝尝肯德基一样,可以起到轻松解闷,增加能量的效果。
一些脑筋急转弯呀,校园小幽默呀,一分钟侦破故事,冒险小虎队和时下流行的“阿衰的故事”,都可以促进孩子对书的热爱。
2.购买和电影同步的经典书。孩子的读书范围还是跟着成人的导向的。所以对于被改变成电影的故事书,孩子不妨一读。像《夏洛的网》《绿野仙踪》《哈利波特》系列,《猫武士》系列《猫头鹰王国》系列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书籍。这种书虽然一本就是好几万字,但是故事性强,又有同步的电影问世,孩子读来不觉得枯燥,还可以和电影一起比对着读,了解电影对原著的改变,初步获知编剧的意图,读来更富意义。并且书中的主导方向是健康向上的,孩子们往往从中能够学到很多家长老师说破嘴皮都不起效的东西!
3.看看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和“安徒生奖”的书。这类书籍文学性强,往往在优美的文字背后让人感到隐隐的心灵触动。并且这些图书都是在本国经过权威机构的删选,推广数年后才甑别出的优秀读物,孩子在阅读这些小说的时候不仅是文学的熏陶,更是心灵的净化。对于提高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好处。4.推荐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孩子在小学阶段是对万事万物最充满好奇,最富有求知欲的阶段。很多的问题都是大人都答不上来。所以要给孩子订阅几本自然科学类的杂志就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像《小哥白尼》《动手做》等每月一期或是每周一份都能给孩子提供大量的信息,打开属于他们自己的外界世界,奠定求索探知的基础。还有好玩的《可怕的科学》系列,儿童心灵自主成长系列都能让孩子在愉快的阅读中收获丰盈的知识。
二、“巧把金针度与人”——让孩子读得深入
“孩子看书就是随便翻翻。”“这本书看了几个月了,还是就翻到那一页。”已经为孩子买了书,怎样才能让孩子读的进,读得投入呢?其实这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粗细结合。
1.读书可以取巧。打开一本全新的书,我们首先应该翻看一下作者简介,写作的背景,读一读推荐这本书的一些名家的评论。然后,翻看一下
书的目录,看看小说有几个章节,对整本书有个全面的,大致的了解。有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总觉得读“大部头的厚书”才叫“读书”。其实不然,平时随处见到的报纸、期刊,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另外,由于读“大部头的书”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还可以读一些文摘类的期刊,因为这些“文摘”一般都是经过选编的精品文章,这省去了选择的时间,也可以得到比较多的收益。——这就是说,读长篇的作品,也要读一些好的文摘。在班级中,我们可以开辟一个“滴水集”墙,让孩子将自己阅读中喜欢的、有启发的章节抄写、复印下来,张贴于教室的一角,便于大家的阅读交流,效果不亚于书评和读后感。
2.读书要有重点,要讲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所有的书都是用一样的方法读,有的只需随意浏览一下,如日常见到的报刊中的多数文章,也许看看题目,翻看一下“内容提要”或“序言”就可以;像《读者》中的文章则可以粗略地阅读一下,大概地知道文章的内容,记住主要的信息,把握住当时的情感即可;有的则需要如对待语文书中的课文一样,慢慢地品味,如泰戈尔的诗集,就可以每天诵读一段,品味一下,再读下面的诗句;有的甚至还需要不止一次地阅读,思考。一个人的阅读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阅读趣味也会比较单一,这就需要班级中每周召开“一>二读书活动”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组员,四人一组,将各自一周内自己读到的故事与其他同学分享,同时将自己的读书方法与收获进行交流。
3.读书要与笔记相结合,提高读书效率。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是读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加强孩子阅读的效率,把每次的阅读变成孩子语言内化的过程。这就是读书中最细的部分。将有感悟的句子和优秀的想象的词语摘抄下来,会让阅读更加深入而有效,不会只是泛泛而读,读过即忘。读书笔记可以边读边摘,也可以读完整本之后,集中摘录,还可以将自己读书的感受及时记下。虽然现在有人反对这种做法,一时因为家庭条件都不错,需要的书籍都
可以购买回家;二是记笔记会影响阅读的速度,甚至会引发孩子对阅读的反感。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到读书记笔记,相信肯定会用速度换来深度的。为了有效防止学生应付了事,记录的笔记是以自然组为单位进行“书摘漂流”,并不是每天都必须记,而是5天轮到一次,每位同学记一次,下一位同学可以先将上一位同学记录的内容进行阅读和学习,写上一句“书摘评论”,然后再摘录自己认为阅读中遇到的最有收获的词句。这样不仅可以做到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而且保证了书摘的质量。
三、“竹外一枝斜更好”——让孩子读得主动
大人的推荐和引导终究还是一个辅助,每次都是大人将选好的书籍放到孩子手中,就像是咀嚼好的饭团一样没有滋味。强扭的瓜不甜,强塞的书也看着不香。在孩子阅读道路上,让其自行选择,自由组合书籍的类型,主副相衬才是最终的目的。主动性来源于人的内驱力,只有孩子自己感受到阅读快乐和成就感,才能主动起来,真正体会到“不可一日无书”的感觉。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家中、在学校都有充分的阅读空间,孩子在书的氛围中随时可以信手拿起一本好书静静地阅读。各类书籍都要兼顾,琳琅满目,让孩子沉浸在一个书的世界中。可以在茶余饭后,随便地翻阅;无聊的时候可以读读解闷,伤心地时候可以转移情绪,这样的读书氛围是孩子离不开书的重要外环境。也是孩子能随时自主选择图书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可以在后墙设立一个“书墙”,满满一面的书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阅读,想读就读。
2.每月进行一次“图书定投”活动。设立一个每月购书日,将一个月的零花钱存下来,定期到书店去逛逛,买买。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以是工具类的,可以是休闲类的,也可以是文学、史地类的。就像是基金定投一样,让孩子每月自行选择购买一、二本自己喜欢的书,让购书、读书成为一个终身的习惯。这样累计起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在每一本买来的书的扉页上写上购书的日期与心情,还
要写上定投的数额,便于累计,每看一遍,这本书就“增值”10%,做好记录,看看自己让书增值了多少?
3.听孩子讲那好听的故事。阅读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呈现和激励就是反馈。孩子读了书之后有一个交流的兴奋期,这时家长在家中可以听孩子讲一讲故事情节,交流一下人物的评价,使孩子有一种思想碰撞的愉悦感。在学校内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亲子读书会”和“图书推荐会”,给孩子充分的展示交流的机会。这种同伴间的推荐和讲解,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还可以将书本中的故事搬上班级小舞台,大家演一演,学一学,将书中人物活化,印刻在心间。
“乐读、悦读”方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将孩子的阅读兴趣把握好,把图书的选择权利下放好,为孩子的阅读氛围营造好,孩子自然会投身入五花八门的书的海洋自由畅游,甚至达到了“一日无书,食肉不香”的程度,孩子享受着阅读本身所带来的喜悦及满足,和书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在阅读中不断提高,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