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在改革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写写帮整理)
我在改革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传统的作文教学,对学生卡的太死了。严重地禁锢着学生思维,不利于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每次作文,总是一个模式,审题解题编写提纲,罗列词语,起草誊写,教师批改,然后讲评。结果老师费力劳神,学生挖空心思,写出的文章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千人一面。一遇作文课,教师头疼,无从下手;学生害怕,心内空虚,无文可写。因此,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闯出一条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征的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已是摆在每个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
几年来,我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准绳,借鉴外地改革作文教学的经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作文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学上,由教师空洞说教,转移到学生的观察活动上,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尝试——作文五步法。
一、事前准备,创设意境,观察活动,收集素材
作文犹如建房,必需材料,而材料又源于实践。俗话说的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平时就非常注意诱导学生观察,让他们注意观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和环境;观察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大自然;观察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把自己耳闻目睹,所思所感,亲身经历的事情写成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总结能力,又练了笔,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基本写作材料。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同学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摘记优美的词汇和精彩的片段,为写作准备材料。每次作文,我总提前一周就公布题目及写作要求,使学生具有充分的构思和选材时间。在学校、班级每次举行大型活动前,我都事先讲清要求,让其注意观察,作好记录,事后写成作文。这样使他们看有目的,想有时间,写有素材,使学生写的文章,朴实无华,各有特征。
二、学生试写出放胆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景、物、人、事
试写一般在课下进行,同学们根据事先公布的题目、要求和个人的爱好,操纵者“万能照相机”有的放矢地去拍摄现实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精彩镜头,并放胆写成作文。
一位学生在写《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这篇作文时,自定的题目是《我的妈妈》。她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很容易在乱哄哄的人群中一眼就认出妈妈来;她中等身材,常穿着一件深蓝的上衣和一条黑色的裤子,红红的脸庞,弯弯的眉毛,眼睛很亮,笑眯眯的,对人很热情。可妈妈对待我的问题却很严肃认真,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开头既朴实无华,又把握住了人物的特点,并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接着小作者又从生活中精选了“妈妈严格要求她学习”和“她生病后,妈妈精心护理”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真切如实地回答了“对妈妈不理解”的问题,使“妈妈严格要求子女”,“关心爱护子女”的优秀品质跃然纸上。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小作者对母亲诚挚的敬爱之情。
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了这篇作文,小组评议后,顿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学们无不议论纷纷,称赞这篇文章朴实无华,生动感人。借同学们兴趣之机,我启发小作者谈谈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并及时鼓励大家积极地到现实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大胆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说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写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人、事、物、景,通过这样的多次训练,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文章也丰富多彩了,写作水平也了显著的提高。
三、个人读议,集体品评,相互取长补短
“读评”这一步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我们把前后桌四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每次学生试写完稿之后,让学生在小组里公开自己的作文。针对教师提出的标准,读读,议议,这样同学们都能清除疑惧心理,勇于发言,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的说话朗读能力,而且引导带动了中后进生,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兴趣,大面积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自改互改,教师重点指导
“自改互改”文稿一步是“读评”后紧接着进行的。评改每篇作文,让学生针对标准,反复认真地自改或同桌互改,这项工作我让学生大体分为五步定稿:
①、初读文稿,改正文中错别字;
②、再看文稿,修正误用的标点符号;
③、通览全文,理顺不通病句;
④、纵观全文,拟对书写款式;
⑤、细读文章,看中心是否突出,条例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
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在互改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修改升华。同时每次评议,我总要新增一个评改项目,以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进而培养他们的鉴赏和作文能力。
五、誊写批改,筛选讲评,总结规律,以点带面
学生作文定稿以后,我们有的放矢进行重点审查和反复面批面改。对于学生的作文,除重点讲评外,我还把好作文选抄在班级的板报上,供大家欣赏和借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长期的作文教学改革尝试,使我深深体会到,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减轻作文教学的负担,还能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培养了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适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是提高学生写作的一条捷径。
第二篇:我在尝试中成长
我在尝试中成长
――李诗伟
抓住机遇,敢于尝试,挑战自我。
――题记
在我的书桌前,张贴着一张奖状,看似平凡,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鼓励着我不断前进,敢于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挑战。每每看着它,心里总是万分感慨,不禁回想起那次不平凡的经历――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儿子,快来!”只听爸爸在书房里亲切地叫喊着,我来到里头,它随即从网上下载了一份资料,我只看到讲的关于xx地区的征文比赛。
“最近你也比较空闲,老爸交给你的一个任务,写一篇有关家乡的征文,我会传送至„„”话音刚落,我立即选择了回避,心想: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的文章我本不擅长,何况是写家乡的文章。于是我摇了摇头,而爸爸并没有容颜大怒,仍微笑着脸,用粗大的手抚摸着我,鼓励道:“什么事情都需要有第一次,尝试着去写一写,无论好坏,我都不会怪你”爸爸的话语如同暖流一般渗入我的心田,让我产生了亲切感和自信心,于是我握紧拳头,说道:“试试吧。”
夜幕降临之时,深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皎洁的月光穿入卧室中,为我披上了一层白纱,此时我一手撑着脸蛋,嘴咬着根笔。脑筋转了许久,才终于有了思路,于是,我足足奋斗了一小时半,才深深地呼上一口气,兴高采烈地拿起给爸爸修改。
然而却得到了不满意的结果,爸爸说:“文章显得过于枯燥,并且平淡无奇„„要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善于从生活当中选取一些典型事例,加以修改„„”本以为这篇文章没有受到爸爸的好评,我的文学尝试也就此告终了。但爸爸耐心地一字字为我讲解,并不断地为我鼓励:“别灰心丧气,失败是一种提示,总结教训,好好加油!”我不禁打碎了放弃的念头,带着爸爸对我的期盼和信心,大胆地继续投入这次尝试中„„
三周之后的那天早晨,清脆的鸟叫声带来美好的问候,吸吮着阳光雨露,我意外地从手机里接到一条短信:您的征文《》获得了全市二等奖。这一结果回报了我敢于尝试的决心和艰辛的努力,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
我在尝试中成长,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敢于尝试,挑战自我。
第三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的几点尝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的几点尝试
例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网络教室的演示功能让学生欣赏一些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准备开始操作。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玩”讳莫如深,其实大可不必。玩是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在IT这个领域,好多IT精英、电脑高手都是从游戏开始,通过玩电脑逐渐发展成才的。但这并不是主张学生漫无目的地随便的“玩”,而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可能主动去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第四篇:我在物理教学中的尝试
我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三中:杨日暄
回首自己十一年的教书生涯,有过迷茫、艰辛,也有过成功和欣喜,但更多的是快乐——学生成长与成功的快乐。今天,领导要我作物理教学方面的发言,心中感觉压力很大,因为我知道还有许多比我更优秀、更好的同仁。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此向各位领导及同仁汇报,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恪尽职守,用心去做。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既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在教学中需要我们甘于寂寞,甘于清苦,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样。
二、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学生。
“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后进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多关心他们,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教育教学中我本着“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用心与学生交流,用老师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引入物理殿堂。
1、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教学生学就如师傅教徒弟学武术,基本功尤为重要,如下盘不稳练的招式也只能是花拳绣腿。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是不会思考,而是对概念、公式没有吃透、拿捏不准。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做好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要求绝大部分学生能熟记、理解物理概念和公式。这个办法虽然老套、死板,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却很有帮助。比如学习摩擦力时我先把其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①你认为哪几个词是关键词?②这里的相互接触是否隐含有其他的附加要求,是不是只要接触就行了?③是否有在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摩擦力,如静止在斜面的木块?④从概念中你能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学生便能很快理解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学生也能在学习中感到学习物理原来也如此容易,这就重拾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2、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我对因暂时学习有困难而抬不起头的学生,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平台,让他们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也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记得在黄雷时吴黎明、陆文良两个学生,刚刚上他们课时我就发现他们天资聪颖、思维敏捷,但他们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以后的时间里我经常帮助他们,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只要有一点进步就给他们鼓励。慢慢的他们变了,变得喜欢物理,喜欢上物理课。陆文良后来还成为了物理学科的尖子,其他同学看到他俩能有这样的变化也都受到了影响,课堂的氛围自然是一片生机。
三、力争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无法否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和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常常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愿意学习他们喜爱的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师的亲和力能让学生喜欢老师,能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1、教师应关心时事,对时事要有一定的了解。朝闻天下,关注时事,需要教师长久坚持,需要教师的毅力和执着,但这种坚持会让我们获益匪浅。常听、常看、常思时事,不仅是对国的关注,对家的关心,更为完善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寻找了一条更便捷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能穿插一些时事,会对我们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会促进我们的教学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黄雷地处偏避、信息不通,上课时我常把一些国内外要事结合物理相关知识讲给学生听。我在复习《能源》章节的时候,把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专家的点评及网评讲给学生听,看到他们那吃惊、兴奋、渴求的眼神,教师的激情心中不由而生,有了激情后课自然就上得很轻松、很舒服,学生情绪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并觉得学有所用,感觉到学习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沟通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育,失去了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时代变了,学生成长的环境也变了,我们也应该学会改变。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架子”,少一些成人的标准,学会揣摩学生的心理,课间。我经常会抽时间看看学生们平常的玩耍,有时我参与其中,共享其乐;有时我会敞开心扉,给学生讲讲我的故事,用挚诚的心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沟通,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发挥物理小故事的作用。
我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向学生讲述一些科学故事,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浮力”、“重力”和“分子热运动”教学中,我分别给学生讲述了曹冲称象、牛顿和苹果、茅台酒如何走向世界等故事,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感到生动具体,趣味盎然,并且印象深刻。为了能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个性品质,激励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我给学生讲华罗庚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阿基米德吃饭洗澡时还在思考问题,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居里夫妇在破旧木棚里提炼镭,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等等故事。
五、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如今物理每章、每节的开始都是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引入的,因此,物理教学应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时,我先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出发,例如学习汽化时,我县提出晒衣服水是怎样从衣服上跑掉的,让学生从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再比如《密度》的教学,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一个拐点。为了让学生不过早的惧怕物理,我尽量避开那些意义并不很大的繁杂的计算题型,用一些比较简单贴近现实生活的计算题型。我在讲授上主要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出发、在现实生活中去探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还比如在学习了光的折射之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完成:“
1、夜晚星星为什么看上去是一闪一闪的?
2、清晨看到日出的时候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呢?
3、海市蜃楼这种壮观的场面是怎样形成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
天道酬勤,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在教育教学上只要我们对学生多点关爱、对工作多点思考;只要我们用心去耕耘、用心去浇灌,定会结出丰收的果实。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爱心、诚心和责任心干好教育教学工作,为新晃教育事业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
幼时的我常常因为受了一点委屈而在奶奶的院子前哭泣,好像一点点困难也能让我眼中如黄河决堤一般。所以奶奶常常笑着说我是个长不大的小男孩!在一个多雨夏天,奶奶在院子里种下一棵小树,从此以后那棵小树便是我童年的伙伴。有一次,窗外下着倾盆大雨,我连忙拉着奶奶的手,让她到雨中为小树搭起篷子,但奶奶却笑着拍拍我的脑袋摇了摇头,轻轻的对我说:“它需要去尝试接受困难。”尝试接受困难?我不理解奶奶的话,只是望着暴雨中,小树被打折的枝干和满地的落叶伤心的哭泣着!
后来我发现奶奶的行为越来越奇怪,她非但不在雨天中为小树搭雨篷,反而在艳阳高照的天气里,用锋利的剪刀在小树树干上留下轻轻的伤痕。我愤怒地质问奶奶:“你为什么要这么伤害小树?”奶奶只是笑着摇了摇头,留下一句:“它需要尝试接受困难。”便离开了。
再长大些后,我离开了奶奶的院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我寻找自己的梦想,每当我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朋友的误解而暗自神伤时,我总会想起奶奶说的那句话,和暴风雨下那棵小 树笔直的身影。不知不觉地我好像有些明白奶奶说的了。
渐渐地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不再留下毫无用处的泪水而是积极地向困难发起挑战,因此我大胆地参加了学校的各种竞赛,我与困难的较量中我彻底明白了奶奶的话。
一个暑假我又来到奶奶的院子前,望着这棵从小树成长为如今茂密翠绿的大树,抚摸着它身上密布的伤痕,我心里忽然记起了那句古训: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若没有身上密布的刀痕,小树又怎能长出更加强壮的枝干,若没有暴风雨的磨砺,又怎能激发出小树无尽的求生潜能,从而成长为苍天大树呢?这些不都是在磨砺小树的“坚韧不拔之志吗?”现在小树成长为了苍天大树,而我,也从原来遇到困难爱哭泣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勇于接受困难的男子汉。在尝试着接受困难这不只是小树的成长,更是我的成长..身后奶奶轻轻的拍拍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恩,不错呀,已经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啦。是啊,我也笑着回答道,“我尝试去接受困难,我在尝试中成长了。”
在尝试中成长
每一次木棉花开,每一次破茧成蝶,都是在尝试中成长,焕发生命的光彩。
尝试——在余寒犹厉中成长。
寒风席卷了校园里的绿意。初春的阳光洒下,将光秃的树桠印画在地面上。落尽了叶的木棉树无力地伸展,一片颓然,满目萧瑟。
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洗刷着冬季的足印。我沐浴着晨曦,漫步在春日里的校园。猛地抬眼,一抹微红映入眼帘,仿佛点亮了灰色的世界,让我心头一颤,不由得停下了脚步。那朵木棉花苞,镶嵌在枯槁的树枝间。她在料峭春寒中苏醒,尝试着面对凛冽的风,尝试着抵挡刺骨的冷。风裹挟着一分荒凉而来,纤细的树枝猛地晃动,发出喑哑的呻吟。木棉花咬着牙,匍匐在枝头。寒风撕裂着她孱弱的花瓣,她却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尝试着与自然的考验抗衡,尝试着在烈风中直起身子。终于,她经受住寒冷的侵蚀,在枝头绽放独有的靓丽。在尝试中,我看到,她成长了,长成几树半天红似染,长成初春的第一抹生机。
木棉花开。那跃动的生命,火红的精魂,告诉我,我们会在尝试中成长。
尝试——在重重丝茧中成长。
毛虫,将自己裹藏在千万丝缕中。从沉睡里初醒,张开眼,无尽的黑暗充斥着他的世界。没有了明媚的阳光,没有了翠色的嫩叶。看不到云淡风轻,看不到春华秋实。但,他的双眸里闪现出一种坚毅的光芒。面对注定的挫折,他尝试着挑战命运。蜕变的痛苦焦灼着他的身体,他感到来自身体每一个角落的炽痛。他想要挣脱,挣脱这个黑暗的牢笼,挣脱这个灵魂的枷锁。他无声地呐喊着,用柔软的头颅尝试着冲撞厚厚的蚕蛹。一次,两次,百次,千次。我明白,毛虫在不断的尝试中,健壮着自己的体格,磨练着自我的意志。终于,清新的空气沁入心田,他挣开眼,天上太阳正晴。他冲开丝茧,起舞翩跹。
破茧成蝶。那绚丽的色泽,舞动的身姿,告诉我,我们会在尝试中成长。
走出寒冷,走出困顿。我们需要尝试。在尝试中,让我们的心灵坚毅,让我们的生命重塑价值。在尝试中,我们体味着命运的历练,我们张开臂膀,拥抱蓝天。在尝试中,我们成长,成长为迎寒盛开的木棉,成长为冲破阻碍的彩蝶,成长为新一轮的旭日。
在尝试中成长。退缩时,怀想每一次木棉花开,每一次破茧成蝶。在尝试中成长,就能看到,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
中考满分作文:在尝试中成长(1)如果树苗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题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逝,转眼间,我已从一个稚嫩的女孩长成了一个落落大方的初三毕业生。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经历过痛苦与悲伤,开心与喜悦,承受过从谷底走到顶峰,又从顶峰跌下谷底。在岁月的洗礼中,我尝试着去面对一切困难,尝试着坚强,在尝试中成长。
一岁那年,我尝试着走路。但胆小的我不愿意松开妈妈的手,死死抓住不放,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妈妈一面想抓开我的手,一面又小心谨慎的想扶着我,她希望我能够独自学会走路,又不想我受伤。最后,妈妈咬咬牙,把我松开了。没了妈妈的持扶,我有些慌了,摇摇晃晃的,可怜兮兮的望着妈妈,妈妈前进两步,但还是没来。看来靠妈妈是没用了,我也只好靠自己了。我尝试着迈开右腿,双手张开,一个踉跄,摔在地上,疼得我哇哇大哭,可妈妈没有来扶我,我只好自己起来。可是胖嘟嘟的我爬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过了几分钟才爬起来。我决心要靠自己,一定要学会走路,不管摔倒多少次,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经常听到“砰”的摔跤声,摔倒,爬起来,摔倒,爬起来,再摔倒,继续爬,周而复始……最终,我学会了走路,当我走到妈妈面前时,妈妈开心得眼泪都出来了。
八岁,我尝试着骑自行车。刚开始,爸爸一直在后面扶着,我一直叫着“别松手,别松手!”我很害怕,万一爸爸一松手,要是摔倒了,肯定很痛。可谁知道,爸爸已经偷偷松开了手,刚开始我还不知道,当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已经松手了,一下子从车上摔了下来,说实话,疼死我了。我问爸爸为什么松手,他说“相信自己”。我重新起来,骑上自行车。。。经过几次失败,我终于掌握了要领,尽量保持平衡,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
回想以前,考试失败,我尝试着坦然面对失败,并努力学习,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与朋友吵架,我尝试着宽容,收获了友谊,在尝试中成长,让我的成长之路愈加精彩。
满分作文:在尝试中成长
霏霏细雨中,一片绿色争取萌出褐色的土地。雨点滴在它的叶片上,顺着叶脉,雨水滑进土地。一句话也不说,它尝试着……
——题记
尝试着坚持-----我虽然是一个女孩,却拥有着男孩子般的梦想――打篮球。但我是一个“菜鸟”,这点我并不否认。“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来训练你。相信我,你一定做得很好!”爸爸自豪地对我说。我不相信地“哦”了一声。爸爸见此情景,忙搬了一大堆资料要说明他的可靠性。我应付性的答了一句,只是我想快点到篮球场上。
来到篮球场,太阳灼辣辣地烤着大地,我已被“蒸发”得冒烟了。“首先,咱们练习运球。”“不用了吧!这连小孩子都会。”我连忙嘟哝了一句。“你可以吗?”爸爸一个严厉的眼神抛过来,我立即服从命令。我拍了一分钟球,得意地向父亲炫耀———我没错吧!“你再拍二分钟,看看如何。”接着我便继续拍了下去,可不料,球一下子从我手上溜走了,溜到了父亲的脚下。“不要总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继续练!”。接着,我便继续运球。可好几次,太阳的热情使我抵抗不住---想放弃。可是一想到父亲那严厉的眼神,我坚持了下来。
我尝试着坚持……… 我尝试着坚持
终于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也学会了运球。
“下面教你接球。在比赛中,学会接球是很重要的。”现在你站在我二米处,我扔过去的球你一定要接主。“父亲又继续说道。这也太小儿科了吧!心里又是一阵不服。“看球!”随着父亲严厉而高亢的声音,我“哇”了一声,球砸在了我头上。父亲却大吼道:“集中注意力!”唉,自己的女儿受伤了,也不担心一下,反而还责骂。“继续!”“继续!”球场上一声接一声传来父亲严厉的督促声,我继续着………
夕阳把两个人影拉得长长的,虽然浑身疲倦不堪,但通过努力,我成功了!
在成功的喜悦中,总少不了尝试的努力………尝试,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尝试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