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写作指导(精典)
小学生写作文: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
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
3、凭图学词;
4、组词扩词;
5、选词填空;
6、词语搭配;
7、调整词序;
8、触景用词;
9、词语分类;
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
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
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根据近代脑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脑可分为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断部位、储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数人而言,前三个部位注意开发,想象部位比较忽视。据研究测试,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潜力很大。学写作,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发展。人们说,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人们不幻想能像乌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哪来今日的飞机、潜艇?写文章也一样,发挥想象力,让思想插上双翅飞翔,就能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写作文常犯的简单错误
小学生写作文,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捣蛋、有负面影响的作文,那可就惨了。
几个原因: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华语,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病。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弟弟顽皮,没有举例具体说明。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如何做好小学生写作指导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到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飞跃。如何教学生熟练地运用好祖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让学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作文的起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到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飞跃。如何教学生熟练地运用好祖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让学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作文的起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好小学生的写作起步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阅读入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才开始学习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大量的阅读对于他们非常重要。培养阅读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由读到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从阅读他们喜欢的故事或其他读物开始,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感受别人对于语言文字地运用。逐步了解怎样把一句话说完整,怎样把一件事情说明白。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就要给他们提出阅读的要求。比如读完一个故事,要能说上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的内容等,真正做到读有所获。
二、由说到写
刚开始写作,很多孩子都有畏难情绪,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处落笔,空有一肚子的情怀。老师可以适时降低难度,变写为说,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语言的形式向同学作以表白,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使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只不过是把自己平时说的话变成了语言文字而已,克服了心中的障碍,写作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三、注意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练习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对于刚开始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需要积累的东西很多。
1、积累素材。缺少了素材,写作便如同无本之木,无米之炊,难以写出精彩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作一个有心之人。要学会观察生活,包括生活的环境,人们的言行,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等等,无一不是积累的对象。有了这些原材料,文章这幢大楼就有了建设的根基。
2、积累语言。妙笔生花离不了语言的支撑,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他们学会积累语言。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善于发现文章中所运用的好词好句,把它们摘录到自己的摘抄本上。日积月累,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在写作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会使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3、积累写作技巧。写作技巧的运用能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一开始,小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写作技巧。老师要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逐步了解别人的写作手法,例如比喻句,拟人句的写法,它们在语言表达上的好处。事件叙述过程中,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动词的恰当运用,对事件本身所起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仿写等形式,进行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感悟
作文应该反映学生的心声,所以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写作时,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杜绝弄虚作假或照抄别人作文的现象。在写作时要注重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样子,矫揉造作的写那些陈词滥调。这样的作文不仅别人不爱看,也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埋没了学生的天性,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写自己眼中看到的,心里想到的,亲自感受到的东西,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展现自己异彩纷呈的世界。
五、自我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人作诗为一字而“推敲”数日,可见要做到准确表达,修改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但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不爱修改自己的作文。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修改。因此,老师要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其中包括文章修改的步骤,文章修改的内容以及必要的修改符号,逐步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
六、善于激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就需要不断地激励他们。作为学生作文的主要欣赏者,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运用恰当的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值得欣喜,都值得激励。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收获写作的自信。同时要注意展示学生的作文,对于学生中优秀的作文,要进行讲读,总结成功之处,提出不足之处,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指明方向。万事开头难。正确的方法和指导,必将给学生一颗闪亮的北极星,引领他们在文学的殿堂遨游。
第二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正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一种现象——教师怕教作文,感觉难以驾御,教学效果甚微;学生怕写作文,总是不知写些什么或是强迫写出来的,他们自己往往都不知所云;家长怕辅导作文,只知道买来各类辅导书,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帮助孩子走出不会写作文的困境,而走入误区。通过调查,我发现了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文,不外乎有这样几点:对写作没有兴趣,充满畏惧心理;写作之前不会观察生活,没有写作素材,这是无米之炊;写作过程中叙述问题不详细,不会炼字,文章欠优美、流畅;写作后不会自己修改,不会推敲自己的作品;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总怕自己写不好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传统语文教学局限于要求学生根据命题,立意、表达,而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此显得被动而低效。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带领学生走出困境,使学生不再怕写作文,做到“文思如泉涌”?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生活如泉源,文章为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
一、培养兴趣——写作之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两个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于学好任何一门功课的重要性。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对写作这项比较困难的学习任务来说,兴趣显得更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就觉得无话可写,没一点兴趣,没有一点写作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
(一)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语文课本或教师命题,有时往往会因为命题不当,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是老师“要我写”,不是我自己要写的,所以,他们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但是又必须写。因此,有的学生只好东搬西抄,敷衍凑数。为了达到老师规定的字数,往往是车轱辘话来回说,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了。可以想见,这样的作文写出来能好吗?
曾经有这样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写《炒菜》,就是这个作文题目,害得我的外甥女直哭,原因是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根本不会炒菜,让她写这样的作文,不 1
是强人所难吗?这样的东西,孩子会喜欢吗?也有的学生这么说,我有的时候特别喜欢写作文,而有的时候有特别讨厌写作文。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是这样,有时候作文题目与孩子的生活特别接近,他就会有写作的欲望;而有些命题作文离孩子们太远了,他们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活用教材,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这时,孩子们的作文才是为自己而写,是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写,是真正的“我要写”。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同的图画蕴含着不同质和量的想象时空,一般来说,供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图,画面要简单些,意思要浅显些;供高年级学生作文的图,画面可复杂些,意思可深邃些。图画《心意》想象的空间十分开阔,从纵的方面可想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横的方面可想象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这幅图是高年级学生练习写想象作文的好材料。写作时,可以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中去,告诉他们,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同学,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这样,让学生融入到图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情感人,话动人。
(三)改进教法,培养兴趣
《大纲》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加强作文教学与生活、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开辟多种习作训练的渠道。例如:
1、充分挖掘阅读课文中可供写作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仿写、续写等练习。
2、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应用文训练。学生因故缺席要求能写好请假条,暂时离开要求写下留言条,至于表扬稿、通知、招物启事、遗失启事等内容在班级里随时会用到的,教师应随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该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
4、沟通作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发掘写作的素材。例如:听音乐作文、画画作文、介绍一个有趣的自然实验,等等。
5、加强多种体裁的综合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自己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四)给学生成就感
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写作中,早已没有了写作的兴趣,提到写作文,就不知从何下手,怎么写才好。而后自己努力写出来的东西,拿到老师那里被删删减减,修修改改,已经完全脱离了孩子的本意。而且,当写不好时,往往会招致家长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了抵触情绪,变得越来越不爱写作文了。
所以,在教学中,应正确评价学生,教师给学生最近的发展目标。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让他们写得更优美,流畅,吸引人;写作一般的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事件叙述的详细、具体;写作意识弱的学生,让他们能用简单的文字把事件叙述出来就行了。这样,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让他们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会观察——写作之源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写作的原动力。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是朝气蓬勃的,是活泼而富有生命力的,可以说:“生活无处不飞花。”只要教会学生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就会处处可以发现写作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有意识地让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用心体味生活,还要教给学生积累生活的有效方法,切实地为学生习作开启一个个“泉源”。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
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怀,万变的姿态,向孩子们展现其无尽的魅力。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多角度、有顺序、分主次等观察方法,还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一颗童心”,我们不应以成人的理解和期望去限制甚至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个性,而应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这样,胸中才会蓄积起他们自己的“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童趣。
(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是啊!许多可以成为题材的人和事,虽从学生的眼前闪过,但由于他们他们心不在焉,熟视无睹,使机会一次一次从眼皮下溜走。因此,我感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做个有心人很有必要。
首先,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在各种各样的事物面前,常常被无意性和情绪性所左右,观察时东看西望,顾此失彼,抓不住事物的特点和事情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外,教师应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认识能力,辨别是非,正确认识事件,人物,培养鉴赏美的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教师做有心人,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捕捉周围事物的能力,并逐步使学生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敏锐地从繁杂的事件中找到有价值的素材,从万变的状态中抓住事情的关键。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敏感的心。学生的生活圈子较小,接触到的人和事看似有些重复和雷同,很多学生的感觉显得迟钝和麻木。他们很少去咀嚼父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也很少去关心他们。
(三)指导学生多读、多听、多写
1、大量阅读是快速作文的坚实基础
古人云:“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可见,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越大。没有大量阅读,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徒有想象而已。
教师一要上好课外阅读辅导课:如读物推荐、读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二是要与课内阅读训练重点配合好,定下必要的要求,当然阅读首先必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所以要求不能过多过死,否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多读,学生才会有丰富的词汇,才能有流畅的语言。
2、学会倾听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
叶圣陶先生说,“听”即是“读”,是用耳去读。听来的语言经过内部的加工处理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语言。不管加工处理的结果如何,“入于耳,则记于心”。我觉得“倾听”并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用眼睛去“看”,用我们身体的一切感官去体验、领悟我们身边的一切有声的、无声的语言。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会倾听,是学生掌握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一环。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他的语言穿插整个课堂。他会用精炼而又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畅游在作者构想的故事情境中;会用简洁而又中肯的语言激励学生将作者的构思探索到底;会用生动而又富有情趣的语言使学生将四十分钟
看得和十分钟一样快乐。能倾听教师的示范性语言对学生来说收益非浅。作为教师,应在上课之初就提炼好自己的课堂语言,使人听之能有一种美的享受。
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应该追求的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境界。课堂里除了倾听教师、教材的语言外,还应该倾听“纷纷的议论声”。同龄人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因此,我觉得首先教师应调动学生议论的情绪,其次应创造议论的情境,再次应激发议论的情趣。“情绪”即教师提供的议论话题是学生有兴趣的,“情境”即运用媒体手段或实践表演再现故事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经验解决问题。只有使议论有情有趣,听者才会“入耳”、“记心”!
3、多练笔是写作之本
学生获得了很多生活的素材后,不要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而应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勤动笔头,就会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教学中,教师也要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练笔,培养他们初步的写作能力。例如,可以采取:观察插图,描一描;精彩篇章,仿一仿;;移花接木,组一组;读文有感,写一写;欣赏古诗,改一改;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就必然受到良好的效果。
三、关爱学生——激发写作热情
(一)以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而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导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难,诱发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作文课上,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让学生思考、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如比赛游戏、参观访问,实验游览,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写出
感情丰富的文章。
总之,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写作就会轻车熟路,水到渠成。那样,写作就成了一件乐事,学生就会自发的进行创作。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摸准规律,悉心引导,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
3、走进新课程 昌平教委继续教育办公室
4、《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篇:指导小学生“快乐写作”初探
指导小学生“快乐写作”初探
王旭升
作文难!这恐怕是不少教师学子的共同“心声”。学生害怕作文,谈写色变。为什么一直以来小学生很怕写作文、没有内容可以写,甚至有的无法提笔?如何改革作文教学,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甜蜜的要素”,甚至产生“一日不‘写’,如三秋兮”的期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的课题。只有如此,才能使作文教学成为课堂这一师生共同奏响的交响乐中最快乐的旋律。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字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程标准已经朴实而深刻地表达了作文教学的宗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领悟到,作文是每一个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是生活本身的需要,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现就本人粗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快乐写作,提高小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得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感到写作是快乐的。
我认为“快乐写作”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理念”是教学指导思想,“态度”是教师的认识和热情,“方法”是教师的手段和途径。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再加上“态度”和“方法”,教师才能指导好小学生的“快乐写作”。
一、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快乐情趣呢?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冷淡趋势,许多学生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
(一)、要求不同,增加成功的机会
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时,就会“乐此不疲”,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教师若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挖苦讥讽,使学生多次消极的体验,那么就会为对作文产生排斥、畏惧心理。所以教师若要及时给学生以信心,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使学生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增强提高写作的信心,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同一篇习作,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学生达到要求时,就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就大,写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写作兴趣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会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从而产生畏难情绪。我从写一句话、一个片断到一篇文章,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二)、收集材料,充实自己的脑袋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如,我们的家乡孝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竹乡古镇,孝丰的名字就是因为“当地人善行孝道,孝风隆重”而得名。《孝丰志》记载三国时期的孟宗,其母病重,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孟宗焦急万分,双手抱着毛竹悲伤落泪,忽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冒出了几茎竹笋,孟宗欣喜万分。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病居然立刻就好了;晋朝郭巨,家境贫寒,靠做雇工度日,幼儿常分母食,为了不让母亲挨饿,埋儿,得天赐金;唐朝陈承坚,九岁丧母,结庐守墓,墓前生灵芝,松树盘旋如盖;宋金安立贡生,割股愈亲,居家孝义;明施泳庆家贫而事母孝,日供甘旨,凡言动务娱母意;清杨侃,幼丧母,事继母如所生„„而且在今孝丰境内还留有“二十四孝”之一——“郭巨埋儿得金”的郭巨墓。
我们应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利用孝敬教育作为作文的材料。孝是道德的本质,教化的目标;孝是自然运行的规律、人类行为的规范;孝是文明政治的核心、行为优化的基础、社会
制度的极致!而且也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情。孝不光是理论,更是行动。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我经常收集一些好的材料,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与孝有关的文化:在孝丰的东大门矗立着一块醒目的宣传牌;我们还参观了老年活动室;从老年活动室出来,我们又去了别具地方特色的孝子公园、孝子林、孝子长廊;我们还观赏了我们孝丰镇举办的“二十四”孝灯笼展,欣赏了孝子灯笼。我们还看了孝丰镇政府出版的《孝子灯》一书。并通过评比“十佳孝星”、“孝顺之家”的活动,倡导孝父母、敬长辈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美德。好的活动、读物、书籍,在每次作文课的时候念给学生听,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听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使学生的文学素养逐步得到提高。
(三)、培养激情,情不自禁地写作
许多学生误以为: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不能去写。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优秀作文选》的学生,常常一节课过后,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让学生对作文有激情,能够情不自禁地去写作呢?
首先给学生以宽阔自由的写作空间。教师不应该给学生太多的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使学生感到没东西可写,所以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应该十分慎重。
其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写理想,儿童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的事业,无疑会有很多的企盼和遐想。这些企盼和遐想虽然是朦胧的,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都会成为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和锐意进取的动力。可以鼓励学生写假想。还可以让学生写梦想。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人们生活的延续、思维的反射、精神的折光。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写奇想。
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我们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谦虚”一点,敢和学生比试比试,营造出一种“千帆竞发”生机勃勃的场景来。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说事”,看看谁说得数量多,质量高。这样,有的学生就把心里想的,平时做的,都争先恐后地说出来;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例如:今天两位同学打架了,老师批评了他们。这虽说是坏事,但是它使“我们”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
二、如何指导小学生通过生活写作,使得学生作文回归自然并超越生活而感到快乐
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与掌握表现为人同自然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的本质的统一,文化是其实现的方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到来,电脑正越来越深刻地转嫁了人的智能,世上的许许多多工作都可以由电脑来完成,并将愈来愈多。但我相信,写作,这种行为依然必须由有灵魂、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来完成。如果你不想成为现代生活的弱者,那你就必须学会写作。——通过生活写作。
(一)是写作需要生活,还是生活需要写作?不同的语序反映了人类文明进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观。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从野蛮进化到文明,其标志是文字——书面语言的出现。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这一现代人称之为“写作”的行为,在人类劳动生活中是自然而然地产生、进行着的。在那没有稿酬、没有评奖、没有应试的年代,人们的写作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在一种无功利驱使的非常真诚的情境下进行的。这种写作是生活的承载
和生命的宣泄。
但是,自从隋唐以来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的科举制度把写作的本体功能扭曲得面目全非,为了功利,把写作当作“创作”,关心的是有多少人在竞赛中获奖、多少篇在报刊上发表。这种信息化时代的作文教学的任务似乎是为了培养作家,却是以扼杀极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代价。进而影响到当今的“应试作文”,为了应试,作文内容可以虚假,情感可以伪饰。难怪一位高三的语文教师不无忧虑地说“如果一个民族可以肆无忌惮地大规模地鼓励她的孩子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那么,当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说谎和浮夸成为习惯,假酒假米假药假广告假新闻,什么都能造假的时候,请不要奇怪。”
现在应该是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的时候了,作文就是作文。一个小学生只要能用文字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文通字顺地记载下需要记载的种种信息,足矣!
(二)如何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快乐作文”实质上是一种作文的回归自然并超越生活。
我认为,“快乐作文”的教学宗旨是将学生的生活与作文连缀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但那种为作文而让学生去立竿见影地找生活的做法使有悖于“快乐作文”的初衷的,而应从人类社会不断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的视角去建构现代作文教学的理念:开放
1、开放思想
我们应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束缚,避免教师过于机械和繁琐的指导使学生落入程式化的窠臼。习作更不是创作,也不是文学作品。它是一种自由的、真实的、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达意的练笔或书面交际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努力实现学生的作文与其人格的和谐发展。
2、开放文体
依照学生的风格和思维水平自由选择各类文体,形成不拘一格的多元化的作文教学格局。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日记、编童话,还可以随笔和说明式介绍,形式上不拘一格,让学生自由展个性。学生所爱即是写作之机缘,学生所能即是写作之形式,生活所需,即是学生所需学。才会达到使学生爱写、会写、乐写之目的。
3、开放内容
鼓励学生看世界,写世界,说真话,抒真情。从辅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入手,力求使作文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身,打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时时在作文,处处有作文,使作文成为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
4、开放评价
将作文评价看作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点,要改变当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仅凭教师的鉴赏水平而“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作文,文章写得好,当然要肯定,要赞赏。写出了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也要肯定和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应该让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还可以让社会力量也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作文的评价应该是:标准多元化、对象多极化、角色主体化。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
三、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在教师的发展性评改中成为快乐
作文之后,最令人尴尬的是作文评价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也很怕评价作文,劳神费时收效低。那真是“几人欢喜几人愁”。得到好的评价洋洋得意,成功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水平较差的则垂头丧气,兴味索然。不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就是万幸。少数人的成功喜悦掩盖不了多数学生的失落感。作文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终
点,我们教师只有运用崭新的评价激励学生、关爱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涌现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灵性的精彩习作。
那么,为什么“怕”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评改作文确实是一个繁琐、艰苦、漫长的过程,但是学生对老师的辛苦劳动往往只看看是“优”或“良”。而在学生方面呢,是少数人的成功喜悦、多数学生的失落。怎样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我尝试着种种方法进行作文评改:集体评改、互评互改、自评自改、教师评改、家长评改,收获颇丰,献与大家共赏之。
(一)对传统教师评改的审视,突出学生的“快乐写作”
我们教学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评改作文确实是一个繁琐而艰苦的漫长过程,然而学生拿到作文本总是粗粗看一下等级,很少有学生注意教师的评语,更鲜有人去仔细推敲。对此,笔者总感慨自己的劳动没受到应有的尊重。相信有此感受的同行一定不少。但是,现在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作文评改,却发现这样做恰恰缺失了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和呵护;生命的个性化发展;生命的主体性发展„„才会出现这种怕“写”、怕“教”的尴尬,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评改方式。那么,该怎么做呢?这就是我们共同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建立新的评改机制,利于学生的“快乐写作”
新课程理念的确立给我们带来了评价的根本指向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那么,作文的评改该怎样关注学生的主体和个性发展呢?其实,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点拨,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体地位了吗?”这不正是新课程的精神之所在吗?我尝试着用这种方法进行作文评改,收获颇丰。
在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之前要教给他们常用的修改符号,这在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有规范的、详细的介绍。
1.集体评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中年级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集体评改比较适宜中年级学生,因为中年级首次接触作文评改,马上进行单人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而集体评改是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选择一篇典型文章,组织全班学生分析、讨论,共同评改。不仅增强学生评改的兴趣,传授评改的方法技能,而且为以后的互评、自评等打好基础。
具体做法:教师浏览学生的初作,从中归纳出几个共同性的问题,然后选择一篇,复印或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从而明确本次评改的要求。接着,学生就动手删、补、调、换。最后全班学生共同评改,各抒己见。有时,同一个错误会有几种不同的修改方案,学生会为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就在这种争论中,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了该怎样写,其实“改”不就是为了“写”服务吗?学生此时获得的体会比教师的辅导、评改更自然、更亲切、更有感染力。实在是事半功倍。
2.互评互改《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互改,可以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在评改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写评语时往往会把同学的不足之处扩大化,而忽视了其中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引导。笔者的做法是:一开始让学生只写优点不写缺点,促使学生从同学的作文中找到可借鉴的方面,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欣赏同学的作文。久而久之,学生们自然会全面地评改作文了。
3.自评自改找自己的错误比找别人的总要难很多,因此,自评自改是比较难的,要在集体评改、互评互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诵读、推敲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写上评语,评语的内容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自己写自己改的深层次的喜悦。叶圣陶先生也说:“作了文又能自己改,不用请别人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
4.教师评改教师的评改应该是“精批略改多讲评”。“精批”就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恰当的鼓励、指导、点拨;“略改”指教师提出了问题却不改,将“改”的工作尽量交给学生去做,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愿意改、能够改;“多评讲”就是尽可能地增加评讲次数,抓住一切时机评讲,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评,例如集体讲评、小组讲评、个人讲评、书面讲评等等,而且讲评一定要多说好话,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
5.家长评改学生需要多元的发展,作文的评改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应该确立以学生自主评改为主,教师、家长评改为辅的评改机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子女总是比较容易沟通、交流。像第七册《学做家务》、第八册《爸爸妈妈不在家》、第九册《暑假中的一件事》、《爱惜粮食》等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家长比教师、同学更有发言权,家长参与评改更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实行评改改革,利于增进了学生的“快乐写作”
1.能够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评改由教师单一评改转变成学生自主评改为主,教师、家长评改为辅的多元评改,学生由传统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写了作文,仅仅完成了作文的第一步,紧接着是自评、互评、集体评等等评改,将写和改紧密结合,使写和改相辅相成,完美统一,从而使学生明白“写”和“改”都是自己的事,都是快乐的事。改革后的评改倡导学生在评改中学会合作,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评改变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形成积极、友好、民主的评价关系。
2.能够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责任心学生参与评改,一则,为学生建立了更多的读者群,刺激学生作文的欲望,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二则,自己的作文要由同学来评改,想让同学喜欢,就必须认真写;而评改同学的作文,想让同学信服,必须认真评改,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认真参与每一次作文的每一个过程,同时,以学生为主的评改方式,加快了评改的节奏,缩短了信息反馈周期,迫使大家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尽快处理。改变了过去“学生拖作业,教师拖评改”的现象。培养了师生的责任心,增进了学生的“快乐写作”的乐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一定能培养出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成为快乐。
写作教学改革的路子千万条,我的努力还只是一种尝试,很多迷宫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去探索。自由写作、快乐写作注意了学生心理与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只要让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深深植于科学与民主的土壤,用崇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去耕耘、浇灌,那么,写作教学改革的前方定是硕果累累的满园秋色。
第四篇: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浅谈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他们想了解学校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
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 》、《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小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小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第五篇:小学生日记写作指导
小学生日记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日记
日记是个人一天中工作、学习、思想、见闻、事情、言语等的真实记录。
二、日记内容
日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可以是家里的事,学校的事,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事),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某种事物的观察日记(观察的对象可以是植物,动物,景物,天气等)。
二、写日记应注意什么?
1、内容不必太长,把内容写完整就可以了。
2、记录内容要真实准确,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3、选择一件印象深刻、有意义的事来记录。
4、日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主人公是我。
四、日记的格式:
第一行:X月X日
星期X 天气X
第二行:题目(以你写的“事”为题)
第三行:正文,开头空两格,描述今天发生的真人真事
五、日记的特点。
日记和一般的文体不同,有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日记有五个特点: 第一,日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当天的事情。
即使在叙述过程中并不排除回忆、联想和插叙,但还是以记叙当天的事情为主。日记日记,当天要记,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二,日记写法自由。
日记不受表达方式的限制,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皆可,有时还可以几种方式兼而用之。一般地说,同学们写日记以记叙为主,可以是散文、随笔,可以是摘录、提要,也可以是诗歌、警句。第三,日记的内容不拘。日记的选材自由,内容丰富,可以写重大的活动见闻,也可以写平凡的生活琐事;可以记录学习、工作和思考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道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总之,凡是自己觉得有意义的,需要记下来的事情或想法都可以写下来。第四,日记用第一人称来写。
一篇日记,无论篇幅长短、事情多少,但都是记录“我”在一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日记的内容是由“我”的“思想”和“活动”贯穿起事的。所以,日记一定要用第一人称。
第五,日记有一个简单的格式。
一般先在第一行写清年、月、日、星期几,还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其位置可以居中
六、日记的种类(1)观察日记(2)活动日记
(3)心得日记(思考日记)(4)摘录日记(5)剪贴日记(6)实验日记
七、写日记的好处:
其一,日记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武器。
同学们每天写日记的时候,就是回顾、检查自己当天表现的时候。今天的日记是对今天的总结,同时也意味着对明天提出的要求。经常写这样的日记,既能督促自己勤奋、正直地生活,又能锤炼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鞭策自己成为“四有”新人。
其二,日记是人生旅途中的脚印
写日记时,记录着当天的日期,一旦需要查考往事,可以从中找到人生旅途的脚印。因此,日记具备查考的用途,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其三,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与资料的仓库
同学们的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不立即记下来,过些时候就会遗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每天记下一点,久而久之,你的日记就会成了“材料库”、“资料室”,一旦需要,随手翻检,方便异常。
八、怎样的日记写得好:
1、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来写 最高兴、最难受、最有趣、最讨厌。。。。
2、选最重要的事例来写
重要的情节、重要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
3、写出事情的意义、道理、教训、感受
九、日记的写作思路
开头:今天我看到(听到、做了)什么; 中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
结尾:我的想法(事情的意义、教训、道理
十、分析例文,模仿写作
时间:傍晚
人物:我和妈妈 事情:散步
所见:小草枯黄,蒲公英开花。所做:吹蒲公英的花朵。所听:妈妈的话。
所想:蒲公英的生命力顽强,明年再来看。
范文:观察植物
9月4日
星期六
晴
散步
傍晚,我和妈妈去江边河堤散步。河堤上,小草已经枯萎了,它们可怜地趴在地上,一点生气也没有。忽然,我发现一片枯黄中有一丛绿色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株蒲公英。哟,它竟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深绿色的叶子中还托起一团绒毛一样的东西。我摘下这团绒球,轻轻地一吹,绒毛就四处飘开,落到地上。妈妈说:“这些绒毛中有蒲公英的种子,它常常借风力到处飘扬,跌落到哪里,明年春天就会在哪里发出新芽。”我心想:明年春天,我还要来河堤上看一看,看看种子是不是真的发芽了。
其他范文:
观察植物:
4月25日
星期一
晴
月季花
今天,我给小月季浇完了水,像往常一样用手轻轻抚摸着它仅有的十二片叶子,看看有没有害虫,结没结花苞。
突然,我发现月季又长出了两片不显眼的新叶,只有玉米粒那么大,深红色的。它们虽然小,却有着勃勃的生机。这说明小月季已经在我家扎了根,开始了新的生活。
“妈妈,小月季又长新叶啦!”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妈妈。妈妈惊喜地望着月季,又望望我,对我说:“今后,管理小月季的任务就交给你吧。”我说:“真的吗?”妈妈笑着点点头。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月季花开了。我在梦中笑出了声。
观察事件:
9月4日
星期六
晴
散步
我们住的小区可干净了!树叶常浓绿的林荫小道,花香四溢的小公园。一些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不停地打扫,地上几乎看不到垃圾。
傍晚,我和爷爷在小区里散步。我无意中看到花丛中有一个牛奶盒,一些牛奶从盒中流出来,让人觉得很恶心。我对爷爷说:“爷爷,您看,有人乱丢垃圾呢!”爷爷叹了一口气,说:“小区是大家的家,卫生要靠大家!”
听了爷爷的话,我想:我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我也该为自己的家尽一份责任。于是,我捡起了那个牛奶盒,把它丢进了小区的垃圾筒。
实验日记:
3月5日
星期二
阴
奇怪的实验
今天晚上,爸爸说要做个实验。我听了兴奋极了。心想:爸爸会做个什么样的实验呢?
这时,爸爸拿来了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和一张白纸。他对我说:“如果我把这张白纸盖在杯口上,再把杯子倒过来,你猜水会不会倒出来?”我说:“当然会!”爸爸笑了笑
把杯子倒了过来。奇怪!水并没有倒出来。还没等爸爸说明,我也赶紧做起了实验,没过多久,我的实验也成功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爸爸告诉我,空气中有样东西叫大气压强,我们生活的环境大气压强大约是0.1MPa,即一大气压,大约能压起10米高的水柱,而水杯里的水柱高度远远小于10米,所以,是大气压强托住了水杯里的水。
听了爸爸的话,我惊讶不已。原来大自然中处处有科学呀!
家里的事要写出教训; 学校里的事要写出道理; 社会上的事要写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