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2 13:4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制作:何汴杰

一、课文理解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文中还有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文章选自《胡适自传》。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这篇文章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从全文来看,课文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写母亲作为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

(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他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写母亲受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因此在为人方面,母亲具有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的优秀品质。

3、《我的第一本书》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作者牛汉。文章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4、《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文章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5、《再塑生命》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本文叙述了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7、《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8、《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日》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9、《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10、《组歌》中(《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雨之歌》用拟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3、《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6、《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章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是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第二部分写山路漫歌,主要写唱歌环境;第三部分写村寨传歌,主要写唱歌的场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17、《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8、《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19、《春酒》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文章通过写“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几件事时,以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来表现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和思乡之情。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传神。

20、《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描绘20世纪初天津地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的系列小说。课文节选了其中的《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泥人张》通过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来表现他的沉稳、干练,面对海张五的羞辱能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在斗争的两个回合中,他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好嘴杨巴》中,描写了一个在小吃制作中构思奇妙和手艺精巧的杨七。能够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的杨巴。课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二、古文知识

2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写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22、《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全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文章在写法上有较突出的特点,即:多用否定句,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

23、《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这篇文章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5、《诗词曲五首》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这首七律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赤壁》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作者是南宋的文天祥,这首七律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手足,心情郁闷惆怅之情,但以乐观旷达的情怀作结。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这首曲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6、《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

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7、《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章是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作者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规箴之意。全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句式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写景状物的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的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8、《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文章在句式上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29、《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他们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本文是一篇清新写景小品,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拘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或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

30、《诗五首》之《饮酒》,作者陶渊明,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诗人在田园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静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行路难》作者李白,诗中描写世路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作者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边陲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古诗文默写: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汤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醉翁亭记》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说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7、《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四、文体知识(包括古代)

1、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以说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

2、骈文: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赠序:古代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所送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6、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7、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8、传:主要是指记录描写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另外,专门解释经文的文章也称为传。

传又分为: 本传 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正式的传记,相当于某人的历史。别传与本传相对,是记录某人的轶事的传记。外传 某人在正史记录以外的传记。内传专门记录某人轶闻轶事的传记,多是描写一些与神仙鬼怪有关的也专门解释经义的文章。自传 某人自己所写的记录自己的事迹的传记。列传描写叙述两个以上的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正传 多是用于描写人物的小说名称,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先。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课文理解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

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文中还有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文章选自《胡适自传》。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这篇文章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从全文来看,课文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写母亲作为后

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

(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他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

容忍、温和的性格。

(3)写母亲受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因此在为人方面,母亲具有克己谦让,宽容

善待,和睦仁慈的优秀品质。

3、《我的第一本书》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作者牛汉。文章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4、《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文章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5、《再塑生命》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本文叙述了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7、《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8、《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日》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

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9、《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10、《组歌》中(《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雨之歌》用拟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3、《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

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6、《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章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是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第二部分写山路漫歌,主要写唱歌环境;第三部分写村寨传歌,主要写唱歌的场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17、《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

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8、《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19、《春酒》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文章通过写“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几件事时,以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来表现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和思乡之

情。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传神。

20、《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描绘20世纪初天津地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的系列小说。课文节选了其中的《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泥人张》通过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来表现他的沉稳、干练,面对海张五的羞辱能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在斗争的两个回合中,他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好嘴杨巴》中,描写了一个在小吃制作中构思奇妙和手艺精巧的杨七。能够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的杨巴。课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二、古文知识

2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写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

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22、《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全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文章在写法上有较突出的特点,即:多用否定句,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

23、《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这篇文章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勉励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5、《诗词曲五首》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这首七律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赤壁》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作者是南宋的文天祥,这首七律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捐

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手足,心情郁闷惆怅之

情,但以乐观旷达的情怀作结。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这首曲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6、《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7、《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章是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作者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规箴之意。全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句式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写景状物的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的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8、《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文章在句式上骈散结合,使文

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29、《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他们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本文是一篇清新写景小品,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拘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或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

30、《诗五首》之《饮酒》,作者陶渊明,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诗人在田园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静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作者李白,诗中描写世路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

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作者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边陲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古诗文默写: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

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

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汤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醉翁亭记》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说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7、《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

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四、文体知识(包括古代)

1、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以说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

2、骈文: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

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赠序:古代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所送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

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6、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7、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

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8、传:主要是指记录描写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另外,专门解释经文的文章也称为

传。

传又分为: 本传 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正式的传记,相当于某人的历史。别传与本传相对,是记录某人的轶事的传记。外传 某人在正史记录以外的传记。内传专门记录某人轶闻轶事的传记,多是描写一些与神仙鬼怪有关的也专门解释经义的文章。自传 某人自己所写的记录自己的事迹的传记。列传描写叙述两个以上的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正传 多是用于描写人物的小说名称,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先。

第三篇:201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词汇积累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翳 责罚 广漠 宽恕 文绉绉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觅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苦想 期期艾艾 博识 美艳 消释 裉尽 凛冽 脂粉奁 睥睨 迸射 拖泥带水

播弄 虐待 踌躇 鞭挞 祈祷 罪孽 雷霆 旸谷 姮娥 苍茫 翡翠 精灵 蜿蜒 执拗 海誓山盟

憔悴 馈赠 真谛 镶嵌 酷肖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怵 抠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媲美 挑衅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 哂笑 拍板

牟取 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招徕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铁铉 饽饽 秫秸秆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

二、课文理解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恳。(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文中还有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文章选自《胡适自传》。这篇文章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从全文来看,课文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写母亲作为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他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3)写母亲受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因此在为人方面,母亲具有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的优秀品质。

3、《我的第一本书》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作者牛汉。文章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4、《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文章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5、《再塑生命》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本文叙述了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7、《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8、《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日》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9、《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10、《组歌》中(《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雨之歌》用拟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3、《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著名,作品最大特点是构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6、《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章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是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第二部分写山路漫歌,主要写唱歌环境;第三部分写村寨传歌,主要写唱歌的场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17、《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8、《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19、《春酒》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文章通过写“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几件事时,以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来表现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和思乡之情。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传神。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20、《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描绘20世纪初天津地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的系列小说。课文节选了其中的《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泥人张》通过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来表现他的沉稳、干练,面对海张五的羞辱能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在斗争的两个回合中,他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好嘴杨巴》中,描写了一个在小吃制作中构思奇妙和手艺精巧的杨七。能够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的杨巴。课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2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写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22、《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全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文章在写法上有较突出的特点,即:多用否定句,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刻。

23、《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了作者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这篇文章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5、《诗词曲五首》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这首七律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赤壁》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作者是南宋的文天祥,这首七律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舍生取义,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手足,心情郁闷惆怅之情,但以乐观旷达的情怀作结。《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这首曲表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6、《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7、《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章是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作者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滕子京的规箴之意。全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句式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写景状物的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的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8、《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文章在句式上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29、《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他们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本文是一篇清新写景小品,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拘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或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

30、《诗五首》之《饮酒》,作者陶渊明,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诗人在田园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寻找到乐趣的恬静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行路难》作者李白,诗中描写世路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作者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边陲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7、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无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10、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1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12、好读书,不求甚解: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3、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已经喝醉了就离开,态度率真,来了就喝,喝完就走。

1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著称。或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

1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0、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1、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22、色愈恭,礼愈至: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2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25、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6、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27、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8、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9、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印在水底的石上。

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

3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3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38、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情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3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4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性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4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4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看见)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

4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容颜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46、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归城,宾客相随。

4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50、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51、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52、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5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5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洗过一样。

55、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5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57、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了喜悦的气息。

5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5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

四、古诗文默写: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旧风飘絮,身世遭逢雨打萍。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山坡羊·漳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统治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有一名句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过零丁洋》一诗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遣责的名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对读书问题发表的独到见解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10、《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小石潭记》中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描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与“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5、《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是百废俱兴;形容景色是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汤汤;形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6、《醉翁亭记》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达“太守之乐”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说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17、《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笼之鹄;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文中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8、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喻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龚自珍《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21、《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2、杜甫身居漏雨的茅屋,仍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五、文体知识(包括古代)

1、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以说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

2、骈文: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

第一课件网www.xiexiebang.com 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赠序:古代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所送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6、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7、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8、传:主要是指记录描写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另外,专门解释经文的文章也称为传。传又分为: 本传 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正式的传记,相当于某人的历史。别传与本传相对,是记录某人的轶事的传记。外传 某人在正史记录以外的传记。内传专门记录某人轶闻轶事的传记,多是描写一些与神仙鬼怪有关的也专门解释经义的文章。自传 某人自己所写的记录自己的事迹的传记。列传描写叙述两个以上的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正传 多是用于描写人物的小说名称,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先。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

第一单元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的成立, 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筹备新中国于北平召开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①制定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后来被确定为施政方针1949、10、1)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国都、纪年法为公元纪年(国徽没有确定)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注: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分别代表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各时期开始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五四运动、鸦片战争;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董存瑞、李大钊、关天培

3、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新政权的巩固。

4、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5、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6、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7、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9、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的胜利

10、“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的反动气焰增高……”毛泽东的话说于 哪一事件发生后:美国侵略朝鲜

11、抗美援朝

原因:①美侵朝,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目的:保家卫国

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意义:(1)打击了美帝国主义(2)鼓舞了民族自信心(3)保卫了中朝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4)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5)为中国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2、中国赴朝参战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彭德怀、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

14、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标志是: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15、1952年,中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主要是因为实行了:土地改革

16、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得事件是:土地改革

17、土地改革

背景: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新解放区农民要求土改 文件: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区:新解放区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 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 ④巩固了人民政权;

⑤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1)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3)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4)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1)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2)鼓舞被压迫人民和民族解放斗争

19、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3),中共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成果如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方面说明)

政治上,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经济上,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

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军事上,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国建交。

第二单元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物质基础:一五计划的完成

法律保证: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 背景:①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②工业水平很低 发展重点及是重工业主要分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一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向“世界屋脊”。

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意义: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物质基础

3、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

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颁布的意义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保证

5、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剥削阶级、消灭剥削制度

6、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完成时间:1956年底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合作化

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它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9、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中共八大

10、中共八大

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1、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13、十年建设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得好干部焦裕禄

好战士雷锋 石油工人王进喜

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成就最大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工业

15、全面建设时期,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是因为:大庆油田的建成

16、十年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部门有: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17、建国以来“左”的错误最严重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1976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5)结束的标志: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

文革期间党和老干部的抵制和斗争:“二月逆流”(二月抗争);群众的抵制与抗争:“四五运动”。

18、在文革时期,整顿、恢复各方面工作,扭转了经济形势的领导人是:周恩来、邓小平

19、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运动是:四五运动

20、代表中央果断采取措施结束文革的领导人是:华国锋、叶剑英

21、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底,变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提高公有化程度。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至今,土地公有制不变,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第三单元 1、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是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的时间:1978年

背景:①党的领导人坚持“左”倾错误,人民不满;

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意义:①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完成了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5、我国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内改革的突破口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7、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先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发展乡镇企业

8、城市改革的重点是(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从1985年起 9、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10、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原则是:平等互利

目的是:加快现代化建设

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1、对外开放初期,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经济特区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是:深圳 12、1980年对外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分属两省:广东、福建

13、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深圳

14、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上海浦东开发区

15、改革开放后建省,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的是:海南经济特区

16、四项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核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8、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9、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十二大 20、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是: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③作出三步走战略

2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开放。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党的十四大

23、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大会是::十四大

2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

25、中共决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南的会议:十五大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在: 筹建新中国

我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几个:5个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共同发展 5、20世纪60年代初,西藏地区百万农奴翻身,西藏地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是因为:民主改革

6、支援少数民族建设的杰出代表,被西藏群众称为“活菩萨”的是:孔繁森

7、为了改变西部落后的局面,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

8、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首先是针对:台湾

提出该方针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9、一国两制方针实施的意义:

中国内: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的一步。国际:为解决不同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10、香港回归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的时间:1999年12月20日

11、香港被英国人占领的时间有:155年

12、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确立于:20世纪50年代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对台基本方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

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

(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比较:港澳问题是中国的外交事务,需要中国与英国、葡萄牙平等协商解决,而

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不得干涉。

(5)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有利因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台湾回归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一国两制”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③港澳的回归为台湾回归树立了成功范例; ④一个中国的原则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6)补充:近现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

①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②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直到今天。

13、九二共识是指:海协会、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第五单元

1、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于1949年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的三支海军是: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3、人民空军是在什么兵种上建立的:陆军(1949、11)

诞生后遇到的首次考验是:抗美援朝 4、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5、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6、1956年仿制歼5型歼击机(空军发展历程:购买——仿制——自制)7、20世纪50年代中国创建导弹部队(1957年)8、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二炮担任主要核反击任务)

9、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建国第一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7个

1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世界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背景是:1953年底,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关系问题进行谈

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14、万隆会议即:亚非会议

召开的时间:1955 会议的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15、在亚非会议上,为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促进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16、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重要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7、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失败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18、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政策是: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关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20、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变化、中美两国共同要求

21、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

2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 23、2001年APEC会议地点:上海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成果:《上海共识》

评价: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4、“求同存异”中的“同”、“异”各指什么?

同:各国都面临保卫和平、取得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要求。异:各国处境不同,各国的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意思形态不同。

25、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 50年代:(1)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17过建交;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3)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70年代:(1)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3)1972年,中日建交; 新时期:(1)20世纪80年代,分别与英、葡签《联合声明》,顺利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20世纪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六、七单元 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1、“两弹一星”是指: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

目的: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作用: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1964年10月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东方红1号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无人飞船是:神舟一号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神舟五号、2003

4、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

5、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6、863计划的背景是:世界科技的挑战

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有: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新材料技术、海洋高技术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7、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变成事实的途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8、20世纪80年代,促进基础教育大发展的措施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是在:2000年 10、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战略是:科教兴国

1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九年义务教育

12、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是:邓小平

1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的是:高等学校 14、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的指导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5、建国后首先走出国门参加比赛的体育项目是:乒乓球

16、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17、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容国团

18、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84年23届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

19、对学生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的是:毛泽东 20、20世纪90年代,为提高全民素质,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第五篇: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x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x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重点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x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x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第1课: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 年 10月 1 日,开国大典隆重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2课:

1、抗美援朝:(1950.10—1953.7)

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1950年10月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军队总司令:彭德怀

胜利: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定停战协议。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其中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3、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敌人的炮火燃烧到邱少云的身上,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烧死。第3课: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受尽剥削,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开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内容:废除 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结果: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2、土地改革的意义: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 ; 农民 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取得显著成绩: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x藏。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5课:

1、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手工业采取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 赎买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第6课:

★1、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56年—1966年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1、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2、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年—1976年 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先粉碎掉林彪后粉碎掉江青)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含冤而死

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文革”开始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进行了抗争,批评“文革”中错误的做法,但却林彪、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第8课:

1、“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第9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后来,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我国现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第10课: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②、在改革开放中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党的思想指导。

3、重要大会:

中共十二大——1982年;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中共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1997年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11课: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要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x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如今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第12课:

1、香港和澳门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3、澳门:被葡萄牙强占,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血洗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13课: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4、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⑴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⑵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内容:。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6-P29。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 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我国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怎样形成的?▲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过程:⑴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⑵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重心和金融中心。⑶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⑷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

4、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分三个方面进行:(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适应政企分来,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5、▲列举建国以后,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⑴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了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⑵1953---1956年,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⑶1958年,农村掀起人民公社运动,出现了浮夸风等左的错误,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1961年,党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⑷1978年至今,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迅速发展。⑸启发:制定政策要符合中国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为什么把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⑵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⑷中共“十三大”:1987年,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1992年南巡讲话的内容、意义?

内容: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⑵特区姓社不姓资;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⑷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判断姓社姓资的三个标准:

⑴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⑵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⑶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时间:1953年---1957年

3、▲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成就:

㈠ 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其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哪些失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后来怎样纠正错误的?

失误:⑴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⑴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⑶又急于求成,⑷忽视了可观的经济规律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正:196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恢复发展生产,取得一定成效;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4、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雷峰 人民的好战士 精神: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造成我国1959---1961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的自然灾害。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2、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性质: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内乱。3、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1976年10月,华国锋(当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拍手称快,举国欢腾。

5、文革期间林彪、江清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党和人民进行了那些斗争?

罪恶:⑴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权利;⑵打击迫害老干部;⑶林彪策划谋害毛泽东;⑷四人帮镇压四五运动;⑸四人帮策划夺取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斗争:⑴老干部进行二月抗争;⑵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纠正左的错误;⑶毛泽东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⑷人民群众发动四五运动 反对四人帮 ⑸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期末复习提纲 第14课 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5、导弹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时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6、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分别是什么?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列举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⑴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⑶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⑷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中美关系是怎样的?70年代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建国初期: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70年代的变化:⑴20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改善关系;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⑶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支持中国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0月2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迎候前来出席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金等19位领导人。江泽民首先发展讲话,接着,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70年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⑴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⑶1972 年,中日建交;⑷2001年成功举办APEC会议;⑸20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

科技技术与文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因为四位老科学家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的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迅速发展。

3、▲走向体育强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⑵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乒乓球赢得世界的瞩目;27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第三;⑶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做法:⑴提高自身素质;⑵努力成为一名运动员;⑶学好一门外语,成为一个志愿者。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为什么买东西用各种票据?

因为我国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用各种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2、生活保障制度: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

综合性题目汇总

1、▲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有什么正确决策和严重失误?文革后,在大政方针上又有什么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与50年代的探索有什么联系?

2、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目标是什么?他在经济建设、祖国统一、教育事业、新时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准确的思路”?

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思路:经济建设: 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教育事业: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民族外交: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结盟政策等

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党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请你结合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实,指出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了哪些努力?(1)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2)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党召开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②、党和政府实行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城市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③、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发展我国民族经济;④、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共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作为立国之本;

⑤、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和奋斗目标。

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⑦、西部大开发;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x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形成:⑴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⑵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⑶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⑷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第二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海峡两岸关系得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日益密切的交往: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朝鲜战争。

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

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核反击任务。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周恩来1953年印度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 周恩来、印 尼赫鲁、缅 吴努 意义: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建国初期: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⑴1971年4月,乒乓外交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⑶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申奥成功 2001年加入WTO 2008年奥运会 2010年世博会

成绩:“两弹一星”: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原子弹,对新中国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宁的日子。

⑵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获得成功。⑶1966年,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⑷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5)不同用途,返回式卫星(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⑹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1,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趋日合理,2,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3,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4,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士,硕士,博士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许多反映革命时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⑵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7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第三;⑶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容国团,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 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23届 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获得六块金牌。

因为我国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用各种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1、生活保障制度: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⑴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⑵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

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

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5、导弹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时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 导弹部队。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分别是什么?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列举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⑴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⑶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⑷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中美关系是怎样的?70年代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建国初期: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70年代的变化:⑴20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改善关系;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⑶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支持中国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0月2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迎候前来出席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金等19位领导人。江泽民首先发展讲话,接着,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70年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⑴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⑶1972 年,中日建交;⑷2001年成功举办APEC会议;⑸20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绩? 成绩:“两弹一星”: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⑵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获得成功。⑶1966年,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⑷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⑸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人们正期待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升上太空。

⑹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原因:⑴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⑵国家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支持;⑶广大科学家热情地投入。

2、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单元 科技技术与文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因为四位老科学家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的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迅速发展。

3、▲走向体育强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⑵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乒乓球赢得世界的瞩目;27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第三;⑶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做法:⑴提高自身素质;⑵努力成为一名运动员;⑶学好一门外语,成为一个志愿者。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为什么买东西用各种票据?

因为我国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用各种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2、生活保障制度: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综合性题目汇总

1、▲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有什么正确决策和严重失误?文革后,在大政方针上又有什么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与50年代的探索有什么联系?

2、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目标是什么?他在经济建设、祖国统一、教育事业、新时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准确的思路”? 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思路:经济建设: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教育事业: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民族外交: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结盟政策等

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党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请你结合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实,指出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了哪些努力?(1)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2)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党召开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②、党和政府实行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城市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③、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发展我国民族经济;④、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共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作为立国之本;

⑤、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和奋斗目标。

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西部大开发;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x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14课复习提纲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21课复习提纲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x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2016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第1课: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 年 10月 1 日,开国大典隆重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2课:

1、抗美援朝:(1950.10—1953.7)

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1950年10月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军队总司令:彭德怀

胜利: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定停战协议。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其中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3、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敌人的炮火燃烧到邱少云的身上,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烧死。第3课: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受尽剥削,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开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内容:废除 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结果: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2、土地改革的意义: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 ; 农民 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取得显著成绩: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x藏。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5课:

1、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手工业采取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 赎买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第6课:

★1、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56年—1966年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1、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2、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年—1976年 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先粉碎掉林彪后粉碎掉江青)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含冤而死

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文革”开始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进行了抗争,批评“文革”中错误的做法,但却林彪、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第8课:

1、“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第9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后来,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我国现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第10课: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②、在改革开放中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党的思想指导。

3、重要大会:

中共十二大——1982年;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中共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1997年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11课: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要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x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如今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第12课:

1、香港和澳门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3、澳门:被葡萄牙强占,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血洗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13课: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4、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下载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提纲 词汇积累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翳 责罚 广漠 宽恕 文绉绉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1.如何树立公民意识:①树立国家观念②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③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④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2权利和......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课别把尊严丢了1.如何正确看待尊严?(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不愿失去尊严,人格尊严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精神根基。(2)人的尊严无比......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1949—1956年,过渡时期)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内容标准】(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