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赏析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赏析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
念,我们可以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可以了解一般;一说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所以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四月,是踏青的季节;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四月,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一如初恋转瞬即逝。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柔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
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也如杜甫笔下的春色:“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亦如杜审言笔下的春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一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歌,让四月天带给我们永恒的春天,让四月天在我们心中留下最好的记忆,纪念这四季中最美好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
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第二篇: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歌赏析 0903,07,21,23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不朽的诗篇,永恒的怀念——林徽因诗歌赏析
摘要: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简介:
林徽因(1904—1955),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建筑学家。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几位才女是经常被人们提及的,比如张爱玲,比如萧红,比如林徽因„„前两位是不折不扣的作家,成就斐然,而林徽因的墓碑上写的,却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的确,将林徽因列入作家行列尚不多见,然而林徽因与中国现代文
学的不解之缘,却是人所共知的。除了那一段与诗人徐志摩理不清的情感传奇,她自身温婉清丽的文学天赋,也把她与中国现代文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不妨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认识林徽因。把林徽因定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基于她的创作。虽然文学对于林徽因来说,并非主业,著述数量不多,却不为小格局所困,其造诣并不亚于现代文坛的诸多名手,而她作为建筑师的特殊素养和身份,以及颇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气质,也奠定了其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把林徽因定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基于她的创作,虽然文学对于林徽因来说,并非主业,著述数量不多,却不为小格局所困,其造诣并不亚于现代文坛的诸多名手,而她作为建筑师的特殊素养和身份,以及颇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气质,也奠定了其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林徽因名作赏析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借以表示对挚友的怀念;一说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我们完全可以放下这些争论,因为,这首诗确实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它的价值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来支撑。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你是人间四月天》将林徽因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择精汇编成集,形成纯粹的文学读本,集中体现了林徽因的创作成就和文学才华。
林徽因的诗歌:
莲灯微光里的梦 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升起在诗坛上的一颗新星,虽然她与文化界早有往来,但个人开始创作却是在1931年在香山养病期间。这时正逢新月派后期,大多数新月诗人已经厌倦了前期纯抒情的创作,纷纷转向以理智挟制情感,而林徽因却继承了新月前期的浪漫抒情笔调,保持至终,其中不乏受徐志摩的影响。林徽因的诗美丽清新,浪漫典雅,有些诗歌是大胆抒发个人情怀,有些诗歌是理智叙写人生感悟,但无论是哪个主题,细细品味其中都不乏淡淡的哀愁透着些许的悲凉。
在林徽因的诗歌中,爱情诗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这些诗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一个少女在恋爱时的各种心态:对爱情的憧憬、渴望、娇羞、勇敢、怀疑、回忆,但是结局往往都指向一个-拒绝。”对永恒爱情的无望让诗人虽然心底微动但是含蓄的以沉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如果说美丽忧伤的爱情诗是林徽因诗歌中的婉转曲折的小溪,那么对人生的透视,对生命的感悟诗就是深沉的河水,澄清而静默。睿智的诗人本就看透生活的变幻,加上一些至亲好友的离世更让她得出人生无常,生命无常的悲凉结论。林徽因悲凉诗风的成因:
经历过父亲和知己突然去世打击的林徽因还刚刚二十七岁,正是人生的夏季,然而经过与死亡的直视她对生命的意义更加澄澈,更加恬淡豁达,却也更加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人生的苦短。在社会中任何人不管地位多么高贵,仍然很难主宰自己的命运,无法控制未来的不可知的意外,一如她在《莲灯》中描绘的,生命“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人生“也就是个美丽的梦”。
试析林徽因诗歌的美学意蕴 :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林徽因是个独特的存在。她曾被誉为“一代才女”,是“新月派”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之一,同时还是一位建筑学家。她的作品精致玲珑,独具韵味,在现代诗歌史上形成了一道闪烁着灵性和智慧之光的艺术风景。林徽因的诗具有多重美学意蕴:真纯的生命感悟、哲理性的思考和多种艺术影响下的具有“现代性”的诗歌构建,显示了较高的诗性品格。林徽因诗歌兼有“新月派”和“现代派”的风格,是其间过渡型的一位诗人,她的这种开放性和综合性,也正体现了其诗歌的现代性。
一、真纯之美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对一位女诗人来说,她也一定会在诗歌里表露她情感世界里的浪波涟漪。林徽因的爱情诗在她全部的作品中是最华彩的乐章,也最能体现真纯之美。
二、哲理之思
走进林徽因的诗歌世界,还有一种质素不容忽视,那就是哲理性的思考。林徽因是个敏锐、善于思考且富有创造性的人。因此,对于
生命本体的思考是林徽因哲理性诗歌的主题。
三、现代性构建
林徽因极富灵性和创造性,她的诗整体上呈现出“现代性”的审美特征。应该说,是她身上东西方文化背景和多种艺术才华点亮了她的诗艺。
迄今最唯美、最诗意、最精致的林徽因传记
建筑学家,诗人,学者,美术家,翻译家,我们很难定位她确切的身份,但我们只要记住:她是独一无二的林徽因。
195
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
了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为她终身未娶的哲学家金岳霖和她的另外一位友人邓以蛰为她合撰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名人看徽因
金岳霖用“极赞欲何词”一语作为对林徽因的评价。
——《金岳霖忆林徽因》
胡适眼里的林徽因,除了是徐志摩的追求对象和梁思成的定局情人,更多是个聪慧的中学生,年幼小妹妹。
——《民国女子:此情可待成追忆》
卞之琳说,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助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参考文献:
[1]田时雨.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林徽因.东方出版社 [2]张清平.林徽因 百花文艺出版社
[3]郑娟.穿越岁月的灵性之光——试析林徽因诗歌的美学意蕴 [4]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中国华侨出版社
浅析学生: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高一(9)班 03号梅莹 07号王铭 21号周一迪 23号李沁琳
第三篇: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近几年,关于林徽因的传记不断涌现,其中有林徽因的挚交、亲人作为当事人的回忆,材料之真实,情感之真切自不待言,若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当更为可贵。更多的作品则是以想象之丰富弥补史料之不足,让人如闻如睹。是还原了历史现场,还是模糊了事实真相,这是一个问题。更有甚者,借为林徽因作传的名义,抒发个人泛滥的情怀,离林徽因就更远了。
传记文学的生命和价值在于真实。《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作者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林徽因是真实的,不是杜撰的,不是想象的。……我努力还原着一个可信的林徽因,关于她的个性,她的才华,她的生活,她的事业。”本书以林徽因的诗篇为风向标,逆着风吹来的方向,重溯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可信不可爱的,信而有征。例如在讲述她的童年时,引用了林长民给女儿的书信,父亲对女儿的期望溢于纸上,为我们深入理解林徽因的早熟对她的童年的影响提供了参照。对于可爱不可信的,宁缺毋滥。例如,与徐志摩的交往是诸多林徽因传记的焦点,本书对于这部分却着墨不多,仅仅停留在“非情爱的浪漫的文学关系”上,认为徐志摩之于林徽因,是诗歌道路上的引领者,突出了林徽因的独立存在价值。
真实不是机械地简单记录或材料汇编,而是使传主生动的个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跨越时空得以彰显。这也是作者选择诗篇作为风向标的原因,那是林徽因诗意的自我表白。“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通过作者讲述的林徽因的感情经历,能够感受到她理性的特质。尽管被徐志摩的痴情所迷住,但她早已有了自己的选择。多年后,她和儿子说徐志摩爱的不是真正的自己。面对金岳霖的追求,林徽因以坦诚和信任赢得了两份爱。这些都没有引得她脱离家里为她选择的未来道路。
完美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气质,传奇的情感经历,卓越的事业成绩……也难怪林徽因会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了。这关注出于追求完美的心理,也寄托着人们对民国人物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同时,关注的目光并非局限在林徽因一人身上,而是放眼整个民国。民国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也是新旧冲突,人才辈出的伟大年代。民国热的兴起,是对民国名人的追忆膜拜,是对民国范儿的遥远怀想,是对现实缺失的一种反拨。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况且这段历史与我们的当下相衔接,其中的一些人还曾经生活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抚今追昔,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的人被这样那样的标签遮蔽了精气神,希望他们能得到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现实社会中的缺失。新中国成立前,梁思成、林徽因便着手规划保护北京古城的方案,后来又退而求其次,展开北京城墙的保卫战,之后是城门和牌楼。林徽因当面斥责吴晗:“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林徽因的呼号被掩盖,北京旧城毁于一旦。如今,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已成文物,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当年,他们为了保护古建筑而奔走呼号;今天,又有谁会为保护他们的故居而发声呢?
第四篇: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歌赏析
1、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建筑学家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作家林徽因
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民国文化想象”中的林徽因
她经常见诸在各种诗歌、小说、影视等作品中,代表的有黄磊、周迅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总之,林徽因,这个传奇女性,在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徽因学习她的代表作——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
2、初读全诗,感知文本
好的诗是要读的,正如苏东坡云:“三分诗七分读”。带着问题读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诵,创造性诵读
(1)、通过这首诗歌,你头脑中产生出哪些画面(2)、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
4、合作探究(1)、文本分析
诗歌共分五节,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
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风吹”、“星闪”和“雨洒”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的呈现,即歌颂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第五节的声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一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一树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
四月是温暖的季节,诗歌中,出现了十一处“你”字,只出现了开始的一处“我”字。但是,“我”和“你”才是主题,这一主题在最后一节落在爱与暖上,这是这首诗的一层秘密。在表面的“鲜艳”、“轻灵”和温醺的四月天里,说“爱”与“暖”的是“我”和“你”。(2)、色彩感分析
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这种色彩的温醺的鹅黄与柔软洁净的白莲要与诗人的声音共鸣,组成呢喃与笑声,才更加美好。
(3)、诗歌“三美”分析
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A、绘画美
在音乐美的流动中,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B、建筑美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C、音乐美
在整齐的诗形中又富含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诗歌的韵式变化和句式变化而带来诗节内在形式的多样化。如诗歌的第一节就是押2_2韵,这就造成整首诗歌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具有内在的流动力量。但这种押韵,又随着诗人的感情起伏和内容的变化而自然形成。这样,语言的节奏也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作品内容相协调,音乐美也就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梁从诫谈到林徽因诗的韵律时说:“她的诗歌不满足于单一的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和变化。”例如,诗歌的第三节。句式发生变化,由“你是„„”变成了“„„你是”,这就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富有跳跃感和音乐性,充满了四月天的生命律动。这样诗歌流动的内在情感也就跃然于纸上。诗人的内在情绪巧妙地融入富有音乐质感的诗歌中,使得全诗充满了音乐之美。
4、拓展延伸,对比阅读徐志摩《偶然》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徐志摩遇难后,林徽因写了《悼志摩》,寄托对他的突然去世的震惊与哀思。徐志摩去世四年之后,1935年,林徽因写了散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还有一首诗《别丢掉》,散文表达的是同志式的怀念和伤感。
作者在“偶然”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第五篇:《你是人间四月天》赏析
你是人间四月天赏析
你是人间四月天,在这样美丽的一首诗面前,我们不是在于讨论的的所归出,而是在于体会诗中那些花,那些美,那些树,那些风,那些爱,那些温暖。。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柔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首诗穷尽了作者之想象,把“你”——心中的理想——比喻成“人间的四月天”,充满诗情画意,柔情蜜意,“人间的四月天”,是爱,是希望,是温暖,是幸福。因为在“人间的四月天”里,有和煦的微风在融融的春光里飞舞,有黄昏的云烟弥漫,有繁星在夜空闪烁,有细雨洒落在花瓣,有百花的润泽鲜鲜和婀娜多姿,有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如水。在“人间的四月天”里,有着草的鹅黄,芽的嫩绿,莲的洁白,有一树一树的繁华绽放,有一双一双的春燕呢喃。一切的一切,都让诗人热爱、眷恋。
”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一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歌,让四月天带给我们永恒的春天,让四月天在我们心中留下最好的记忆,纪念这四季中最美好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