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一步一脚印——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成功举行

时间:2019-05-12 13:0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梦想,一步一脚印——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成功举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梦想,一步一脚印——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成功举行》。

第一篇:梦想,一步一脚印——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成功举行

梦想,一步一脚印——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成功举行

2013年12月13日至15日,为了一个美好的约定和一个共同的梦想,来自大陆、澳门、香港和台湾的230多位体验教育推动者、创新者和践行者,汇聚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一年一度的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工作者的盛会。本次会议由澳门体验教育学会主办,台湾亚洲体验教育学会、广东青年历奇教育学会和香港历奇辅导学会合办,并得到了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澳门基金会的支持,以及中葡职业技术学校、鲍斯高青年村机构和青年圆梦协会的协助。中国大陆体验教育工作者代表团共有94人,他们来自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系统,由广东青年历奇教育学会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杨成副教授担任团长。

虽然是首次承办年会,但澳门体验教育学会的伙伴们为此做出了精心的策划、安排和筹备,为两岸四地的工作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在这里,大家见到了许多老朋友,结识了更多的新朋友。通过20多场各具特色的工作坊和4场主题演讲,大家在这里畅谈多年坚持的梦想、讲述在追逐梦想的精彩故事,描绘体验教育之路的每一个脚印。开幕式演讲嘉宾、香港历奇工作先行者李德诚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体验,不是在课堂和训练场,而是在生命与生活中。体验工作者要怀着一颗孩童的心去全情投入,积极探索;怀着一颗连结的心共学共创;怀着一颗平静的心,聆听自己的声音;怀着一颗同甘共苦的心,学会承担,敢于牺牲;怀着一颗盼望的心,等候和坚持梦想;怀着一颗宽恕的心,放下包袱,释怀自己,祝福彼此;怀着一颗超越的心,将体验转化为生命的改变。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亚洲华人体验教育会议就像一个家庭聚会,联系着与会的每一个人,他们血脉相连,他们梦想相连,他们一起出发,他们一起用心推动亚洲华人体验教育。

12月13日下午,在四地合办机构及全体参会者的见证下,澳门体验教育学会理事长郑智明先郑重地把大会的旗帜移交给下一届的主办方代表——台湾体验教育的先行者、亚洲体验教育学会前会长谢智谋博士手中。第七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会议将于2014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台北举行。我们期待着台北再聚!

第二篇: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演讲实录一

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演讲实录一

2011年12月03日12:32 来源:和讯网

欢迎发表评论0 字号: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转发到和讯微博|转发到新浪微博|转发到搜狐微博|转发到腾讯微博|转发到QQ空间|转发到人人网|转发到豆瓣网|转发到手机

和讯网消息 12月3日消息,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和讯网作为独家财经网(博客,微博)(博客,微博)络支持对年会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以下为论坛上午演讲全文实录:

主持人康辉: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光临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的主论坛,在这里我也非常的荣幸接受了主办方的邀请来主持今天上午的主论坛,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我的名字叫康辉。

推荐阅读

武汉建行网点发生爆炸 疑因歹徒抢劫 居民电价远低于国外

铁路债券债权人欲起诉铁道部 百事员工保障方案或遭工会否决 800公里以上航线燃附费上调10元 全球最性感两大女富豪(组图)[股神争霸] 涨停王浮出水面 文国庆驳水皮:证监会不是企业

今天年会的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其实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到现在全球经济形势处于这样的态势当中,即使我们作为普通的投资者也有一种很清晰的认识了,就是金融监管非常的重要,而且金融机构真的该好好的管一管了,而且非常高兴的就是这一点也成为各位业内精英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话题,而且成为了我们今天这个年会的一个主题,而且更加高兴的是我们看到这个主题当中监管是放在重振的前面的。所以在这里首先我要接受主办方的委托代表主办方对于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大家对年会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各位贵宾。他们是: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先生、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先生、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副行长钱文挥先生、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先生、广发行行长利明献先生、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副行长毛小峰先生、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投资理财总监王贵亚先生、渤海银行行长赵世刚先生、法兴银行中国零售及商业银行总裁毕鹏飞先生、国务院参事、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钢先生。

来自主办方的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黄晓东先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丘克军先生、广东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灏先生、广东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东阳先生、还有很多的贵宾时间的关系不在这里做一一介绍了,再次对大家光临这一届的年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另外在我们的论坛正式开始之前也是受主办方委托在这里宣布非常重要的决定,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今天年会论坛嘉宾云集,所以为了保留更多有效的时间大家在这里做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和交流,原定在10点钟的茶歇时间我们取消了,但是并不是说把大家就软禁在这个大厅里面不让出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到会场外取用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点心,我们希望大家听好,交流好。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从2006年起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经过这六年的时间,这样一个年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包括新加坡、日本、印度、韩国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以及欧美金融界高层交流对话的非常重要的平台,它的重要性我想从以往的历届年会嘉宾可见一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财政部部委的领导都曾经光临年会进行指导,另外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各位董事长、行长也都曾经出席过年会,还有在华的外资法人银行以及在华设有分行的外资银行,全球住的投资银行亚太区高管,包括大中华区的高管等等都曾经有代表出席过亚洲金融年会,我想今年我们第六届年会的嘉宾阵容给大家介绍过了更是星光熠熠,所以我们对今年的年会取得非常好的结果充满信心。

今天的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刚刚亚洲金融银行发布2012年的全球经济展望,2012年是低增长的形势还是陷入二次衰退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形势之下,在这样一种金融体系的形势之下,作为全球的第三大经济体,而且是对于目前全球经济有那么一种引领作用的经济体,中国会怎么办,中国的金融业接下来会怎么走,如何在乱象当中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另外金融家本着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变得相得益彰变革的理念,亚洲的金融监管和机构的重振到底如何来实现,这是今年的主题,也是希望大家一起在这里沟通和交流,碰撞更多火花的话题。

接下来我们有请本届年会的主办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黄晓东先生致欢迎辞,同时再次提出我们今天年会的主题。有请!

黄晓东:尊敬的王兆星副主席、唐双宁董事长,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感谢大家出席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我谨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作为秉承中国道路、全球价值的责任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已经持续六年在不能举办金融年会,广邀亚洲金融精英共聚一堂,共议最热门的话题,在全球化的局势和金融危机的共同影响下总结金融业的状况,展望行业的未来。

六年来21世纪金融年会支持、记录亚洲金融市场的成长、进步和壮大,并持续关注以探讨亚洲金融发展格局态势及金融业的金融控制管理更方面的话题,我们也记录亚洲金融家们的认识和行动,我们着重从亚洲金融家的思想逻辑到亚洲金融机构的行动逻辑,再到亚洲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来创建起亚洲金融业的清晰的链条。

本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我们将以亚洲金融监管机构重振为主题,集中讨论中国金融业该如何在复杂乱象中理清思路,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关注站在抉择路口的经营家们正在秉持怎样的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相得益彰的变革理念。大家知道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已三年,由最初各国纷纷出台救市计划,实施经济刺激措施,到各国财政赤字高起,主权债务问题浮出水面。再到如今全球面临风险进一步加大的经济二次探底。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前景令人担忧,美国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进退失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乃至扩散至亚洲市场一方面,第三方救助计划是权宜之计,另一方面银行体系被债务危机牵连、传染,“卵生危机”,债务危机与银行危机相伴随,随时会爆发。在这个背景下本次金融年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我们的话题我们从金融监管反思到地方金融监管到地方金融平台建设,到底暗流涌动下的金融监管在何方,各位专家共同展望未来,共同促进亚洲金融业的发展与繁荣。

最后预祝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黄晓东先生热情的致辞,也非常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提供这么好的平台。21世纪经济报道是大家经常阅读的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秉持新闻创造价值,也立志做中国最好的商业报纸,也立志为中国报纸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建议。今年亚洲金融年会设立这样一个主题,亚洲金融监管和机构重振一定也会给在座的所有朋友都有所启发。

下面我们的论坛就正式开始,把更多的时间交给我们的各位演讲的嘉宾,今天上午首先论坛的致辞环节非常的荣幸我们邀请现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先生和银监会的前任副主席光大集团的主席唐双宁先生,两位给大家分享亚洲金融管理的体验和管理艺术。我们有请中国最早的金融学博士、长期监管外资银行监管,拥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金融实践经验的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先生致辞,有请!

王兆星: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再一次被邀请参加21世纪的金融年会。记得上一次参加会议是2010年的冬天,我记得天气非常的寒冷,当时我们都期盼春天能早一天到来,金融危机能早一点结束,今年又是一个冬天,我们还没有看到春天的阳光,危机还没有看到尽头。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与教训,那就是我们要很好的反思我们的监管,如何对我们银行风险,对金融创新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管,来更好的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保护我们存款人和纳税人。

作为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和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机再次发生的一项重大的国际改革,那就是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而谈到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我们自然会想到前不久正式发布的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承诺的即将实施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新的资本协议,我们简称为叫“巴3”,巴3代表着当今和未来资本监管制度的最新发展和精髓,巴3不仅仅简单的规定了资本充足的比例,其实它对过去20多年资本监管以及整个银行监管的全面的反思,也是监管不断进步的一个成果的总结。

今天我们也借此机会来回顾一下巴3产生的过程,来详解巴3的现实,展望我们未来监管发展的趋势。

1988年为了更好的适应国际的竞争,适应银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也更好的促进公平的竞争,所以产生了巴1,我们叫做1988年资本协议。巴1它规定了最低的资本充足率,同时规定了资本可以由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各50%来组成,而且也对所有的银行资产进行了分类,赋予了不同的权重。而巴1更主要的是集中了信用风险,而随着银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交易业务和金融交易风险也不断的扩大,也在日益威胁着银行体系的安全。于是在1996年产生了巴塞尔资本的1.5版协议,我们称为“巴1.5版”,在资本覆盖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资本应该同时覆盖市场风险。即使如此,把关是巴1还是巴1.5版都难以充分覆盖风险的领域,都难以覆盖资本对风险的领域,难以实现抵御风险保护银行业的安全。所以在2004年又诞生了资本的2.0版,也叫做新资本协议。2.0版新资本协议,使得资本从主要覆盖信用风险进一步扩展到要覆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的剩余风险。

同时除了要提出最低的资本监管要求以外也要发挥监管当局的裁量权和监管当局的干预权,同时要进一步的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所以就是形成了巴2的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同时覆盖三大风险。当巴2还没有得到全面实施的时候,那么金融危机就发生了,这次金融危机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危机的过程当中,也是成为危机的一个重要的罪魁祸首和导火索就是次贷危机基础上的证券化迅速发展,而这些证券化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的监管和资本覆盖,所以在2009年又产生了巴2.5版进一步强化资本对证券化、交易业务、对表外资产的覆盖,要增加资本的要求。到2010年年末,也在G20全面的总结这次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在巴

1、巴1.5、巴2和巴2.5的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巴3,我们也叫做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巴3不仅提出了资本的监管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流动性的监管要求,不仅强调个体的微观风险,同时也进一步强调宏观的系统性风险。不仅强调对于风险静态的资本覆盖,同时也强调资本的反周期作用。而且更加强调要加强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以防范系统性的风险,来防范道德风险。这就是整个资本监管制度变革大的过程,也是巴3所形成的基本的脉络。

从上述资本制度监管严格,我们可以窥视出整个国际金融监管的几个最重要的趋势。第一个趋势资本监管将进一步扩大对风险的覆盖范围,不仅要覆盖信用风险,同时也要覆盖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各主要可能会威胁银行安全,威胁存款人和纳税人安全的所有的领域;

第二个趋势资本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将不断加强。不论在巴2还是巴3都强调了资本应该及时的、敏感的、准确的反映风险的水平,在对风险水平进行科学可靠的识别、衡量的基础上来相应的提出资本的覆盖。所以在巴2当中进一步提出鼓励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内部模型法来判断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进而来提出资本的要求;

第三个趋势进一步提高资本对于风险的吸收损失的能力,也就是要不断的加强资本的质量。在巴

1、巴2当中我们设立了一个一级资本、二级资本、甚至是三级资本。这次危机告诉我们,真正在发生危机需要保护纳税人利益的时候,那么那些所谓的二级资本、三级资本、债务资本是难以真正用来吸收损失的。所以在巴3当中正式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资本的质量,特别要提高核心资本的水平,来进而提高资本对银行股东风险损失的吸收能力,从而来保护纳税人,保护存款人;

第四个趋势要求资本的水平会进一步的提高。过去危机一个很重要的教训也是在高速创新、高度衍生化、高度资产证券化基础上的高杠杆化。一旦发生危机,公众的信心马上迅速丧失,整个银行体系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在提高资本质量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资本的水平,从而来增强公众的信心,来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第五个趋势不仅要强调对单体的、个体的金融风险的监管和覆盖,同时也要进一步强调对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周期风险的监管。要更进一步强调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和对资本对系统性风险的抵御能力,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不仅要强化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约束,也要进一步强化监管当局对资本监管的约束,以及市场对资本的约束,同时发挥监管当局、市场和商业银行对整个风险的识别、判断和约束能力,来进而形成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运行的合力。

巴3应该说是对这次金融危机教训的总结,也是对适应防范新的危机而提出的重大改革的方向和改革的措施。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已经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也成为了G20,成为了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对危机的治理,参与了国际新标准的制定,同样我们也承诺要认真的实施这些新的标准。但是在实施这些标准当中,我们要注意也应该去实现下面几个最好的平衡,来使得既能够很好的实施国际标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同时也能使这些国际标准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来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所以我们在实施巴3,实施国际新标准的过程当中我们力求实现这样几个平衡。

第一、努力实现实施国际标准和中国国情的平衡。这些国际标准主要是在总结发达国家教训和实践的基础上,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中国银行业有自己的改革发展的历程,也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把实施国际标准和尊重中国的国情更好的实施国际标准和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安全统一、协调,实现更好的平衡。

第二、努力寻求实现实施国际标准和维护我国银行体系安全的平衡。应该说新的国际监管标准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防范新的金融危机,但中国银行业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的风险,我们的公司治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怎么样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国的实际风险出发,从中国自己改革发展历程出发,在实现国际标准的同时来维护中国银行业的安全稳定。

第三、努力实现实施国际标准和提升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平衡。资本要求过高,如果远远的高于国际的水平,那么必然会抑制、损害中国银行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但如果我们的资本水平过低,偏离国际标准过大,同样也会影响中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影响国际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同样也会损害中国银行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努力寻求一个更家合适的资本监管标准,更加合适的资本水平在实现国际标准的同时进一步保护和提升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实现国际标准的同时来保持对中国实体经济有效的支持,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过高的标准,过高的资本水平必然会抑制银行的贷款能力,也抑制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同样如果资本水平过低,流动性过低,最后威胁到银行体系的安全,甚至发生银行体系的危机,会对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带来致命性的破坏,所以我们也努力寻求在实行国际标准过程当中既更加有效的对银行业实行审慎的监管,施行更加有效的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同时也能够保持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来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还要实现的另外一个平衡,在实施国际标准的同时也要怎么样进一步推动和促进银行业的创新,寻求实施国际标准和促进中国银行业创新更好的平衡。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和流动性的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创新的能力,但更加有效的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也有利于推进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有效的资本约束,在这个基础上寻求资产的多元化,来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这也是需要寻求更重要的平衡。我们的中国银行业还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国际化和整个实体经济的要求,我们既要更加有效实施国际标准,实施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来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同时我们不会忘记,如何更加有效的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最后实现既能维护中国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同时又能支持、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康辉:谢谢王先生,刚才王先生分析了国际的历程,也分析了几个思路,同时提出中国银行业的几个平衡,既提出了整个国际金融体系对大行怎么看好,同时也提到了中国怎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的房子盖的更好。非常的有见地,再次感谢王主席。接下来有请唐双宁先生来讲进行观点的反思。

唐双宁:刚才兆星和主持人都说去年冬天在这论坛探讨,我们论坛一共举行了六次,每天都是冬天,我们想起来一首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哲学角度讲,大冷、大热,大热、大冷,冬天迟迟不走,春天迟迟不来,有可能一下来到夏天,这是题外话,书归正传。

我今天想谈一谈关于金融监管的十点反思,有一个文字稿,以文字稿为准。我可能不按文字稿去说,因为反思什么呢,反思是被上帝嘲笑的事,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屑,所以还得思考,根据今天论坛的主题,我想先回顾一下中国金融监管经历的三个阶段。应该说在1984年以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那个时候中国金融中国主要是货币政策以控制贷款规模为主,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从1984年到1993年是中国金融监管的第一个阶段,叫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模式主要是计划经济为主,金融工作以控制贷款规模为主,金融监管主要是批机构,批债券,批股票,基本上属于从属地位。1993年由于出现泡沫经济,当时中央发出6号文件,提出16条意见,其中12条是针对金融工作的,特别要加强金融监管的。明确提出来人民银行的职能转换,就是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金融监管上来,那么从1993年到2003年的这十年,我认为是第二个阶段,就是中国的金融监管的职能转换和体制探索阶段,1997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这之后相继推出来一系列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举措。你比如说强化了中国证监会的认识,原来有一个国务院证券委,下面的证监会是一个执行机构。同时还成立了保监会,把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从人民银行分离出去了,人民银行就专思对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人民银行从组织体制上成立了若干个我们现在俗称叫大区行,也就是讲原来30多家低级分行,改制为9家一级分行和2家营业管理部,这里面有很多差距。并且一级分行所在地的其他省会城市成立省会中心支行和监管办事处。对这项改革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当时这项改革的初衷是防止对地方金融的干预,初衷是防止地方对金融的干预。

但是我认为这种改的结果存在着两个错位,一个错位就是地方干预是干预商业银行的贷款,但是你没有改商业银行,工农中建还是按省、市、县这么设,改的是没有代表权的人民银行,而有贷款权的商业银行没有改,这是一个错位;第二个错位就是干预的层面在哪一个层面呢,在县和市这个层面,省一级政府应该政治比重还是比较高的,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总体上不能思维干预。但是我们恰恰改了省,而没有改县和市。所以我觉得这项改革存在着两个错位。当然错位了,名义上也不需要再改过来,因为大家这么多年都适应了,再改回来就乱套了。但是必须肯定这项改革的初衷是要加强金融监管,这是第二个阶段。

到2003年又成立了银监会,从此就正式形成了一行三会的体制,这就是第三个阶段。标志着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正式进入了分业监管阶段。我个人总结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他体分为这么三个阶段。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走到今天,现在看应该说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阶段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还要与时俱进,过去施行人民银行大一统的监管,好处是职责明确,所有风险可以向人民银行一家问责,协调起来也方便,人民银行内部就可以协调了。问题是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只由人民银行一家来监管力不从心,一行三会体制以后它的好处总体上看是监管力度加大,但是协调成本也随之加大,并且出现了监管过度,监管滞后与监管真空,监管过度的结果就是每段铁路警察都对,但是火车开不了。监管滞后的结果是火车开了,但是乘警没赶上车。监管真空的结果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但是段与段之间出现了一些“几不管”地带,比如地方金融、组金融、民间金融等等,所以一行三会体制总体上是符合中国现阶段金融发展要求的,但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基于历史的回顾,我对中国金融监管有几点认识、思考。

第一重新认识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文字稿上有。

第二重新认识金融监管的从属性,现有金融企业的发展,后有监管当局的监管。发展第一性,监管第二性,没有金融企业的发展就没有金融企业监管,发展决定监管,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就要求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要求监管到什么程度,监管反作用于发展,也就是监管要引导,要规范发展,要服务于发展。一定意义上讲监管可以超前但最终要坚持发展是否适应监管。

第三是金融监管的体制性,监管上讲没有好的体制,时间上讲没有一个好的体制,体系上讲没有一个好的时间空间监管体制。英国工人革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只要符合国情就可以,监管体制可以追求理想,但不能,也不可能理想化。

第四重新认识监管体制重要性。境外监管体制混业、大混业、分业,总体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按照这个规律运动,在合与分的运动中不断强化,这种强化也不是不惜成本的越多越好,越严格越好。

第五要重新认识风险监管的首要性。就是金融监管就其过程来讲包括三个过程,准入的监管行为监管,演进上来讲包括规则的监管,后来资本为主的监管,80年代中期,后来是风险为本的监管,后来是原则性监管。我认为无论何种阶段,何种模式都必须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

第六是重新认识内控金融监管的本原性,内因式根据外因式变化的条件只有被监管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监管才能成功,才能有效,否则外部再努力,作用也是有效。

第七重新认识监管悖论的永久性,监管悖论表现控制风险以金融发展为代价,要发展就必然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风险要有一定的容忍性。比如不能奢望有零贷款不良率。

第八是重新认识监管目标的适度性,度上我个人体会大致有八个方面的大体平衡,就是上面能掌控,中间少推诿,下面不出事,或者少出事,业务能发展,国际能融入,国情能适应,当前行得通,不能理想化。当前注意监管不足,监管过度和监管真空的问题。

第九重新认识体制与金融互补性,同样的体制由于人不同而效果不同。反过来也是这样监管不是艺术更是制度。

最后一点认识中国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必要性、渐进性以及与国情的适应性。由于经济已经全球化,所以必然要求书同文车,文车同轨,必须要求中国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接轨,国际金融同行在几百年的实践中也确实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国外也不是那么天天原则不得了。多年前我曾经同美国的监管高层有过一次对话,我说你们的监管体制就那么完美无缺吗?不过在历史的面盆中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我曾经问过美国,他们说如果可以选择他们也不愿意选择这种结果。美国不热衷实施巴塞尔三也是考虑美国的国情,所以接轨是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当走一步看一步,尤其要注意同中国国情的结合,防止南桔北枳。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非常感谢唐双宁先生非常精采和非常风趣的演讲和致辞。刚才唐双宁先生也是从中国金融监管经历历史阶段回顾开始,重新认识金融监管当中的十个问题,重新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您说到人类思考上帝发不发笑,有没有上帝还两说呢,另外我相信只要人类非常非常认真的可能上帝会发笑,可能是讳心的笑。刚才王兆星先生和唐双宁先生提出年会每年都是冬天开,也许给21世纪一个思路,形势大冷的时候冬天开,形势大热的时候夏天开。接下来有请来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位嘉宾进行演讲,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落户上海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交通银行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当中是怎么扮演好这样一个特殊角色的,接下来我们有请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先生发表演讲。

钱文挥:尊敬的兆星副主席、唐双宁董事长,各位领导,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11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银监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我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框架,新的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很大的要求。

下面我围绕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管发展问题谈几点问题。

一、新金融监管标准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新金融监管体系涵盖金融资本金管理,强化流动金管理,探索建立动态拨备制度等内容,应该说与第三版的巴塞尔内容是一致的,而且部分的标准还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是高于了第三版的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来说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不管怎么说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评级水平、市场信誉,为国内大型银行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比较有利的监管环境,同时有助于我国在国际金融监管方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利具体来说新监管标准的积极意义我们认为有这样四个方面。

(一)新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数量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有利于化解潜在风险的威胁,有利于逆资本周期框架,有助于商业银行内在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周期的效益,防范银行体系信用风险大幅波动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二)引入了监管指标,有利于控制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的过度扩张,杠杆率监管指标的提出,为银行体系的杠杆经营设置了风险底线,缓释了杠杆化行为可能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带来的负面冲击,可以较为有效的约束交易类金融衍生品业务过度扩张。

(三)新金融监管引入了净覆盖率的风险,从而加强了商业银行的硬约束,也为银行提出不同监管指标和方法风险性识别与管理制度。

(四)银行引入动态监管拨备率指标,控制银行损失风险,控制银行风险,鉴于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占比比较高,该指标增加前瞻性,使商业银行保持比较合理的信用成本,进一步增强对银行经营的约束力。

二、新监管标准的出台对于商业银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挑战。

首先新监管标准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使资本约束成为商业银行的基本约束条件,进而对商业银行构成了一定的结构性融资的压力。资本结构单一的现状也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带来一定的难度,对资本补充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变革的初期,现在我们过去几年银行业也有大规模的融资,其中一部分的融资是被业务规模的扩张,风险的加大所消耗掉的。另外一部分被标准消耗掉的,资本的定义,风险资本的构成也都提高了,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短期适应新的标准压力比较大一些。刚才我们也听到兆星主席的五个平衡,对我来说如何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推动节奏,把握就非常的重要。

其次,新监管标准将重塑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体系,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价值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转变商业策略,不断强化资本约束,流动性约束和市场约束,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更好、更快的进行经营转型,并把转型的重点落实到以价值管理为导向上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再次,新监管标准形成了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常态化的多重约束,决定了商业银行需要全方位推动创新,以提供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多重约束环境下,商业银行只有在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在体制、机制、产品、服务和技术等方面深入开展全方位的创新,实现从传统融资中介向金融服务中介的逐步转变,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我国银行业积极主动应对新的挑战。总体而言面对银行业监管环境的重大变化,商业银行要增强实施新资本协议,新的监管标准的主动性,以战略转型的思路应对新监管标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商业银行必须切实转变规模扩张主导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走质量提高主导的内涵式的增长之路,保持盈利能力的基本稳定。具体来看就是要大力发展风险权重相对较低,资本占用相对较少的资本节约型业务,降低资本占优。同时积极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深入满足目标客户群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形成并巩固具有规模较大,忠诚度较高,稳定性较强和回报较好的中高端客户群体,打造一批核心业务,提升盈利水平。

其次,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资本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处理好股东与银行,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选取合理的鼓励分配政策保持内源资本的稳定增长,结合监管要求、市场状况和自身情况合理采用多种渠道有效补充资本,应合理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以降低资本占用,并实施资本工具创新以优化资本结构。执行合理的监管策略,以适应新的监管标准。

再次,商业银行切实推动有效的创新,开展覆盖全行性的产品,积极委托的开展表外业务和衍生品创新,同时进一步强化创新支持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强化信息技术对创新的支持,建立创新评估的后检测体系,通过积极有效的金融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打造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满足新监管标准和追求银行更好发展的有机统一。商业银行还应合理设置和调整风险偏好,着重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策略,积极开发并运用新型风险管理工具,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计量的准确性,有效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各类经营风险,为转型发展保驾护航,更好满足新监管标准的要求。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商业银行和历次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交通银行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模式这一命题。近年来为推动转型发展,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基业常青。交通银行适应经济形势、监管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提出了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策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实施新监管标准为契机,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主线,积极推进二次改革,促进经营目标、盈利模式和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断完善可持续性,努力成为高成长性银行和集约化银行。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谢谢钱文挥先生的演讲,刚才钱先生谈到新的标准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到交通银行今后的这种发展的预期,钱先生的演讲应该有分析,有建议,非常的严谨,逻辑性非常的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到底什么叫专业人士。再次感谢钱先生。接下来下一位演讲嘉宾是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先生,我们掌声欢迎。

利明献:兆星主席、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题目就是人民币利率体系的现状还有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攻坚。我们都知道中国金融改革过去30年,不管今年主体的市场化,或者金融价格体系建立上面成绩斐然,历经“十一五”期间银行以及证券市场的改革虽然经历了金融风暴,但是基本上金融业的主体、体制日趋强壮和健全。

但随着经济以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脚步加快,我国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市场的开放压力以及汇率以及利率稳定上面也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经济学上所谓不可能的三方平衡,刚刚兆星主席提到很多是双方的平衡,但我觉得目前我们中国的宏观经济金融上面所谓的三方平衡,也就是在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双率的稳定上面更体现了,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以下是我个人对人民币利率体系的现状和不足浅谈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请各位先进指教。

目前管制的存贷利率和市场利率脱节,反映滞后的情况。这张图里面表现出来是一个存款方面,在2006年到现在过去的五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到2010年,基本上在银行间的市场以及三个月的定存利率之间,基本上都是非常接近的。一直到一年前因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宏观的调控,资金比较紧缩的流动性,利率体系开始有较大的差异性,基本维持在2%到3%之间。2010年底到2011年过去一年之间的波动率变的非常的剧烈,差异基本上一般都达到3%左右,也是大家谈的负利率情况,CPI在6%以上,一般存款的利率是在3%左右。

第二张图是从贷款的角度来讲,存贷利差在3%左右,可是过去一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到票据市场的利率急速上升,也反映出了资金的紧俏还有需求的一个状态。相对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就是在存款客户以及民间的金融也遭到所谓的价格歧视和利率的损害。资源也基本上是导入所谓的中大型客户,说明的国企、央企上面,过去上这一段时间反映出来的现象可以从这张不同的市场利率之间可以看得出来。

第三张图我们可以看到理财产品也加入所谓的利率体系之间来竞争资源。我们可以看理财跟存款的差异,这个基本上是比较短期的,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差异达到2%。有一些比较长期的理财产品所带来的收益性,差异性可高达3%到4%,理财的收益是明显高于存款的利率。但事实上它并没有因为这个高收益性承担溢价所应承担的风险。大量的银行理财资金分流到理财产品上,这里面已经达到3万亿以上。

第四张图民间的借贷高达25%到30%,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向较于刚刚提到三个利率的曲线,民间利率的借贷利率一直维持在高档25%到30%。在市场比较平稳的时候,当然民间借贷的利率本来就是比较高的,我们看到大约在20%到25%之间,尤其在资金紧俏的时候,民间借贷的利率也跳的更高,这里25%到30%可能还稍微含蓄保守一点,大家知道很多民间借贷利率是远远超过年化30%以上,一般设为主体的贷款,借贷成本过高。更重要一点是信贷资源分配体制的扭曲。

这里反映的是过去这一段时间,媒体、很多专家学者的一些报告,我们利率体系之间的缺陷的影响是金融脱媒,存款加速流出,银行的正规体系,存款也可以通过所谓的委托贷款、信托、民间的借贷还有理财的渠道,寻找更多的市场回报。同时我们可以看表内银行的贷款从2002年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接近96%到2010年底下降到58.5%,可以看表外的资产也快速的上升,接近27%的一个程度。

第二点扭曲的利益分配,商业银行虽然现在金融脱媒情况严重,基本上还是扮演最重要的资金媒介,资金中介的功能。我们手续合理的微薄的手续费,但是一但表外资产发生问题的时候,银行作为社会民众最信赖的金融机构,很多情况之下虽然法律上不必负责,但是大部分的情况也仍然需要买单。过去这段时间发生金融风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表外资产,所谓的影子银行,最后银行还是买单的。管制利率,市场化利率差异太大,也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资金钱客泛滥,资金钱客有利可图,以他们的专业当资金钱客,脱去便宜的利率转贷造成高利贷,严重伤害正常的产业。

就这样的一个状况,我想建议假如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简单做改革影响的评估。

第一个从商业银行的现状来讲,大家都说商业银行赚很多钱,利差是蛮大的。我们先分析一下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有三块,第一个是净利息收入,第二个是投资收益,第三个是手续费及佣金。一般来讲越大的银行对利差依赖性是比较少的。规模越小的银行对利差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个资料是2010年底的,假如说是分析到今年第三季的话,这个比例也是会比较高的。也就是16家上市银行基本上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大约是在80%左右。越大的银行基本上是所谓的中间收入、手续费收入大于20%,中型银行大概在15%左右,小型银行大概在10%左右。基本上这个比率是这样分配的。但随着大家不断的去鼓励差异化的经营,鼓励手续费的一个收入的收益模式,这个比率是不断的升高,今年底的时候大部分银行,尤其中小银行都会在10%或者12%以上。所谓的缓冲垫。我们改革利率变市场化的话,这个缓冲垫其实就商业银行的现状来讲的话,净利润、净息差,还有资产回报率,其实还可以接受的。不过我们会看,到底是从贷款,利率自由化,或者是存款利率自由化,或者是存款利率自由化要有哪些比较缓冲的进程来考虑。我简单做一个分析,在去年底为止,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总额6800亿,今年估算增加25%的话,这个应该是在8000亿以上。贷款的规模占比是68%,假如说是全体的商业银行的话,应该是到9000-10000亿,今年有机会破1万亿的净利润。从他们的回报来讲ROA大部分银行在1%以上,净息差2.4%到2.5%的水准。

第一个改革的路径,假如说是人民币的贷款利率,目前是容许下浮10%,假设从贷款的角度来讲,我们容许下浮的幅度从10%扩大到30%的话,数量上来算对银行有什么冲击。我们知道现在48万亿人民币的贷款的30%,大概是14万亿到15万亿银行的贷款,假如说是从5.8亿基准利率算的话,下浮4%,扩充到30%的话,利率收窄1.2%,也就是相当1680亿到1800亿财富的移转,对整个银行接近1万亿的净利润的空间来讲,应该是可以消化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而且现在的环境,资金比较紧俏的情况之下,银行也不太可能把它的贷款利率从下浮10%再下浮30%的水准,现在来讲这个时机是不错,利润的消化能力上面还有目前的宏观以及资金紧缩的情况来讲,放松贷款幅度来讲冲击比较小。

假如利率上限管制放开的话,在2010年底的时候,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是72万亿。其中分三个级别的话,活期存款一年期以下的定存,还有一年期以上的定存占比大概是50%、43%还有7%。今年资金比较紧俏的情况下,活期存款的比例下降,可能低于50%。假设这三种类型的存款利率都是平均上移1%的话,它的冲击相当于3600亿,3096亿以及72亿的财富预算,对整个银行业来讲非常难以消化这个冲击,存款的利率全部放开的话,平行存款利率上移1%的话,对利润的冲击我想银行业非常难以消化这上面的冲击。

所以对整个银行业来讲最难消化的还是属于活期存款,因为占比的比例是最大的。但是只要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的定家做有序、移转存款成本的冲击的话,这边所提到的财富转移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影响还不算太大。

这边有一个小的建议是最后两项堡垒,也就是剩余的管制项目,一个是贷款利率下限调整,第二个是人民币贷款上限的调整。第一个放宽贷款利率的下限,也就是存款以及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存款利率的上限开放只开放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对一年期以上、以下以及活期不做开放,我认为这个时机是不错的,冲击也是比较少的。我们可以看到最近资金的紧缩政策也得以稍微放松。

第二对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基本上大部分的银行来讲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但是整体来讲之间的情况紧缩还没有完全解除,银行要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可以从一年期以上的定存利率上面自由化的去调整,以解决他们的流动性比较紧张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时机是比较好的。开放一年期或者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我们认为选择更宽松货币政策的阶段,不管是在通货膨胀率,或者是目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得到舒缓的时候放松政策。

第三点是放开最后一道防线或期存款利率的上限,按照国际经验要慎重一点,缓冲期间更长一点,可能五年甚至到十年的过渡期。同时考虑利率市场化的时候,我们觉得其他要配套改革的措施,第一个就是信贷规模的管理手段要逐渐弱化。现在是我们的监管机关基本上在信贷规模管理上面还是比较强势的行政手段的管理。第二个我们要认为这个配套措施要在比较低的存款准备率的时候,银行可用的资金比较宽松的时候来实施。第三个刚刚兆星主席也提到信贷结构比较合理化,银行所谓资产的定家能力提高的时候,根据这个巴2也好,巴3的精神做对于封闲型资产定价能力,基本上是一个风险为基础的,而不是一个政策为基础的。银行贷款定价能力也比较容易提高,因为我们现在监管机关也逐渐朝这个方向努力,也不断的是迫使银行在资产定价上面做一个调整。在改革的时候,这三个配套的措施也要同时得到比较优化的情况之下来实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改革。当然最近很多人也在提到所谓的资产证券化可能是一个途径,可能是一个配套的措施其中的路径,或者是手段。

商业银行也正在改善收入的结构,刚刚我们交通银行的同业也提到这个,大概做一个所谓商业模式的改变,也增强利率市场化的竞争能力,对财务冲击的吸纳能力。一旦活期存款,还有一年期以下的定存开始市场化的时候,商业银行一定会通过贷款的定价上算转移成本的压力。我们认为在目前银行平均资产回报率ROA已经比较合理,不应该指责银行一直依赖所谓的利差来赚取利润。最近大家提到过利润的增长过快、过大,我觉得从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来讲已经达到合理水准,资产的结构、商业模式也不断的调整。我个人认为不能一味的指责利差差异过大。现在阶段经济增长的模式也要共同负担起这个责任。第三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刚刚透过一些数量上的分析,当然还要经过分阶段也好,或者是选择性的一个开放也好,最终的影响是资金的供需之间的利益格局。关键在于我们资金的价格在传递信息的时候是比较能够有效的来传递所谓资金价格的信号。

另外特别注意两点,假如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话,行业之间的自律还有行业之间的协调,现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行政管理上面,我也希望除了银监跟人民银行之外,银行协会也要扮演一部分职能来加入所谓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之后行业的自律跟行业的协调上面。银行业的大型机构也享有非市场化的竞争优势,这个是需要注意到的。因为刚提到大型的银行拥有的网点,还有在客户竞争优势上也会对中小银行产生某种程度的冲击。其实我相信监管机关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很多银行业到底现在生意模式、内控、管理、人才还有产品的多样化到底能不能吸收利率市场化之后带来的冲击。

另外还有一些扩散效应,也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谓外溢的效果,间接金融定下来利率市场化一定有扩散效应到直接金融,也就是资本市场的曲线,融资的利率、成本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所以你在开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在股权也好,债权也好,目前在直接金融上面融资成本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这也是所谓的外溢效果需要注意到的。好处就是我们在改革利率变市场化之后,连带的直接金融收益率曲线也会跟着银行的存贷利率联动,而且是比较完整的收益率的曲线,比较完善的情况。

从意图跟结果来论证,我们可以看到最典型参考美国过去这几十年来利率管制以及放松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基本上银行能不能做有效的管理,会不会造成银行的破产,或者说因为银行不再依赖净利差之后会转向做一些高杠杆,高风险,所谓的影子银行、表外资产,我觉得这个担忧从现在的全球金融业以及全球监管机关的认识,学到的教训里面。刚刚兆星主席也提到过,现在监管的精神,我相信是比较难以产生大的负面冲击,不会因为利差变小了,利率市场自由化之后,一味追求杠杆和价格的波动,杠杆过高的情况,要追求高的利润的报酬,高的资产的报酬。这种情况在现在比较强而有效的监管精神之下是难以发生的。

其他的案例也显示出巴塞尔委员会持续的风险资本管理框架,也积极的转向影子银行交易中介的角色。尤其声誉风险,虽然是表外,你没有直接的法律责任,但基本上影响还是银行的声誉风险。过去几年银行产生声誉风险的时候,最后买单还是银行。一直到前一阵子大家也还在津津乐道危机爆发以后,政治上指责银行家的贪婪,银行业已经被风险资本成本压力逼到墙角,最近美国一些大银行也稍微有一些反弹,对比较强而有力的监管也出了一些反弹,到底银行业为什么市值到那么低的水准。我想也是金融风暴不景气,加上非常高度严格的监管造成的。我相信这是一个过度的反应。我相信大家熟悉市场,熟悉监管的方式之后应该慢慢会回到正常的轨道。

最后,我想现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也可以说是慢慢成熟到可以非常迫切认真考虑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我前面分析到的,目前市场的一些民间资金,很多信贷资源分配不平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利率曲线扭曲,资源分配上不平均的情况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到了比较艰难的情况。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精心部署,把握时机和改革的路径。第三个是改革进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信贷结构比较合理化,银行能够学习正确的所谓奠定资产的定价,根据风险资产的监管原则,根据资本的要求,银监会即将出台三个要求,第一个资本事属率的要求,第二个是风险贷款率,第三个是风险拨备率,这三点我国政府做更完善市场利率改革的时候,这三方面的配套措施是不可避免的。最后我相信竞争跟压力总是好的事情,只要是真正市场化的竞争,风险的预警体系得当,风险的处理措施得当我们还是有信心继续迎接挑战的。谢谢各位。

主持人康辉:谢谢利明献先生非常精采的演讲,利先生从人民币利率体系现状和市场化改革攻坚方面提出他的看法。我想不仅针对专业领域,对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利先生刚才谈到的这些也是非常好的一堂课。特别他提到的金融危机以来银行家被指责的很多,说实话确实银行家、金融家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不太招人喜欢,但是恰恰在我们今天论坛的现场,我们看到有这么多负有责任感,而且具有高度职业精神银行业、金融业的专业人士,也会使得我们普通的投资者对于未来增加信心。再次谢谢利先生的演讲,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建设银行投资理财总监王贵亚先生带来他的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认真汲取金融危机经验,稳健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掌声欢迎。

王贵亚: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样的论坛,和大家交流一些想法。刚才各位嘉宾演讲当中讲到,今年的冬天非常的“冷”,确实,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走势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召开这样一个论坛非常有意义,由于我在中国建设银行从事主管投资银行业务的,我想就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一些心得。

一、商业银行既然作为商业银行,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银行为什么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呢。这里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需求或者论据。

(一)从客户角度来讲,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投资银行的服务。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看一看大型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包括民营、国有企业,他们从银行很容易得到投资,他们的需求是需要降低成本,需要降低资产负债率,在它很大很强的时候需要资本市场投资,包括国际并购,这些都需要投资银行的服务。从中小企业来讲,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从种子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成长初期和成熟期这两个阶段需要投资银行的服务。比如说在成长初期没有足够的抵押品,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能够满足银行信贷的条件,所以需要银行通过投资银行的创新产品为它带来资本,为它引入天使资本,创业资本,在成熟期的时候,发展壮大的时候,仅靠银行信贷不能够提供融资,比如说发债,比如说上市,甚至有并购的需求。当然还有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存款不能够满足个人财富增长的需求,在目前通胀比较大的情况下面,个人投资者,特别是高端投资者他们的财富增长很快,需要银行为它提供投资的服务。第一点是从客户角度来讲。

(二)客户自身角度来讲,银行需要在新的环境下面实施战略转型,仅仅靠利差,靠贷款为客户提供服务,获取利差的手段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刚才有的行长也讲到利率市场化,刚才王主席讲到金融监管的加强,资本的约束迫使银行转而需求中间业务的增长,利率市场化为降低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刚才利行长有一个很细的分析,我觉得从国际经验看,如果真正实行利率市场化的话,中国商业银行很难抵御净利差缩小带来的利润的减少。国际经验一般来说银行利率市场化减少0.5%到1%的百分点,就算减少0.5%个百分点,我们大的银行都会减少40%的利润,如果减少1个百分点非常非常可怕,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从全社会角度来讲分散金融风险的需要,银行体系提供的金融服务,过去到现在主要是靠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占整个金融服务总量的80%左右。直接融资的比重太低,这样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基本上绝大部分集中于商业银行体系之中,尤其是当系统性风险来临的时候,我们商业银行是无法抵御的。所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重要一个课程。

从三个角度来讲商业银行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二、商业银行从金融危机当中如何吸取教训,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很多人就会说这个问题,几年前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基本上都变化了,有的倒闭了,有的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独立投资银行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如果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呢。我觉得至少有这么五点。

(一)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坚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基本原则,无论是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还是创新的投资银行业务,我们必须把握的一点,就是金融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原则。对于脱离实体经济,一些投机性的业务,以及纯粹赋予金融业自身自我服务,自娱自乐的业务和产品,我们应该严格遵守,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这一点,因为经济决定金融,因为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

(二)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应该以中介为主,而不应该搞直接投资和自营业务,美国的其他投行倒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高杠杆风险从事自营业务。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怎么办,必须以提供中介服务为主赚取手续费收入,而不是拿着银行的信贷资金和自有资金渠投资,我个人认为商业银行现在的阶段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应该实行零杠杆负债。

(三)要重视防范各类投行业务的风险,我们说商业银行业务有很多的风险,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从事中介业务有没有风险呢?仍然有风险,而且最终表现为声誉风险,当你代客投资,当你投资服务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时候,你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当然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是有自己强大的优势,所以这一点来讲有利于我们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四)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必须自觉的遵循监管的要求,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呢?美国的投资银行最终倒闭,实际上是因为失去了外部监管,所以我们中国的商业银行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拓展这块业务必须自觉服从金融监管。当然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来说也需要坚决的执行,这里面包括融资投向,国家限制性的领域,要尽量的减少。特别是产能过剩的行业和企业,投资银行的服务不应该向这方面协调。

(五)必须坚持科学的考核机制,适度的进行约束。投行业务大家都知道,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励机制,美国的投资银行,西方的投资银行激励是过度的,所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经营者可以不考虑股东的风险经营,高高干负债,获得短期的覆盖很快拿到回报。但是在中国我认为是恰恰相反,我们的激励是不足的,当然约束是相当大。所以既要吸取西方投资银行过度激励的教训,同时也在我们现在环境下面适当加大激励力度,以促使这些投资银行的专业人才能够不断的创新,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的商业银行怎么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根据我们中国建设银行这些年的实践有几点大家分享。

(一)点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投资银行业务必须主动了解市场,搜寻和挖掘客户的需求,通过服务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要。这样才能够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当前投行服务的重点我认为应该在这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的融资,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仅靠银行贷款是不够的。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为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2、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国家倡导支持的战略性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在社会上闲散资金很多,银行流动性其实是很紧的,但是社会资金非常充裕,找不到区域,所以导致民间的借贷,甚至于很多其他地下的金融行为发生,投资银行业务可以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到战略性的产业当中去。

3、要创新产品来积极支持,包括文化产业发展、医疗健康产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这样一些民生领域的需求。近几年建设银行陆续的通过募集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我们已经成立了医疗健康产业、文化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航空工业以及支持产业转移和四川振兴发展若干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说在市场上还是影响比较大的,我们募集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这个能够有效的支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投资银行的风险不容低估,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因此不能够简单的回避风险,而是应该通过管理和缓释风险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投资银行获得收益。这里面有很多的风险控制的办法和措施保证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控制容忍的范围之内。第一条商业银行设立子公司的办法隔离风险,第二纯做中介服务,第三点是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与单一的投行机构相比,与单一的商业银行机构相比,我们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我们有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庞大的客户资源,同时能够提供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新兴投资银行的服务,甚至还有其他一些比如说信托、租赁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把金融服务整合起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就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是符合监管要求基础上加强创新,因为创新在中国来说是相当不够的,全社会形成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情况,我们金融业才能找到支持企业最好的办法。

虽然西方金融危机对投资银行业务,投资机构产生了重创。但是在中国、亚洲甚至全球投资银行业务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综合化经营依然是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投资业务方面加强管理、积极拓展,必将能够给客户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推进战略转型,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并通过金融创新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谢谢王贵亚先生非常精采的演讲,王先生刚才谈到了商业银行应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而且谈了应该如何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我想对于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受益匪浅的。再次感谢王贵亚先生的演讲。接下来有请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先生带来他的演讲。有请!

方方: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今天给我们一个机会来和各位交流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些浅见。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媒体对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大量的报道,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来没有很好的解决过。不管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分业经营监管下还是主业经营监管之下,今天历史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很好的解决,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这是银行业的经济规律所决定了的,它所涉及到的成本、风险和回报使得银行业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这之间永远是一个矛盾。但是中小企业对于一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稳定和未来的增长又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如何在这一对矛盾当中找到解决的方案呢?这个是大家都有过很多的探讨和研究的这样一个问题。

今天我想主要是从三个角度结合今天大会的题目,从三个角度和各位交流。

一、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金融机构的改革上来解决,这个特别强调在金融机构的体系里面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带来的产品,这里面有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多形式的金融机构、多领域的、区域的金融机构,有多所有制的,不同的股权架构的这样一种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的多样性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够要求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能够彻底的解决到,深入到乡镇一级的中小企业经济体的信贷需求。这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承担的负重。所以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们也看到了,从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到政府都在大力的推动不同的金融机构的形式,从小额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到信托、到租赁、到保理等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的形式,这方面方向是对的,但是发展还不够。而且还有一种倾向,很多的原来初衷是在服务社区,当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他们的发展也希望往北京走,往上海走,实际上不是每家银行都一定要到北京来开一个分行,才能够赚大钱,或者才能给股东提供最好的回报,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目前有这样的趋势。我觉得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第一要从金融机构的多样性上发展,要多层次、多区域、多形式发展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要解决这个问题从金融产品的改革和创新上解决这个问题,特别在运用新的技术,新的风险管控的手段方面创造出新的产品。比如说电子商务的发展是这些年经济发展和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巨大的和迅猛的趋势。电子商务有很多的特性,其中我觉得最大的一个优势,从银行业的角度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不管你是多小的网店,多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或者多小的电子商务公司,你都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你每做一个交易都有一个记录。原来你是在社区里面卖话梅的小店你一天卖300块钱,没有记录的,没有帐。所以你也很难到任何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但是你在网店卖话梅,每天卖300还是350都是有帐的,这个帐我可能不知道你的经营成本、进货成本,但是至少每一天、每个星期、每个月的销售收入。这样的一个信息,就为这种电子商务带来基础信息,可以为很多的金融机构做中小企业贷款带来一些基础的数据,这是以前没有的。以前你在菜市场卖你的产品的话,你是没有办法去做帐,做记录的,当然你现在网店也不需要做帐。可能微小企业没有帐,但是至少你可以在网上查到你的销售收入。这对于银行来说至少有一个数据可以依存,比如说这是一个产品创新的方向和思路。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讯的发展,使得很多信息的沟通比以前便捷非常多。以前一个微小企业到县上或者镇里办一个业务,来回两天时间,或者是来回的路费就是300块,这可能对于一个微小企业来说他觉得拿这个贷款不值得,或者取得这样的融资不值得。这个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使得刚才一个方面交易有更多信息记录,另外一方面跟金融机构的沟通方面可以成本更低一点,这个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和这些中小企业、微小企业信息的沟通和掌握他们的经营情况,这也是一个案例,从产品创新方面利用新的技术提供中小企业融资的便利。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其他金融产品创新的思路,比如说把租赁和保理结合起来等等,这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实践。

三、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从金融监管创新和改革上来下功夫。金融监管的创新改革第一要务就是利用市场化,这个刚才很多前辈也都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好的阐述。这个对于中小企业、新型商业金融机构都是需要利率市场化的机制和安排。这里面还有一个监管角度,对于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问题。这里面的准入包括金融机构、产品、从业人员的准入方面,要有更加透明,更加有效的一种安排。从业务的监管角度,还有业务机构定位,如果你是做某一个地区的城镇银行的话,我希望从不同的监管手段在当地的城市进行服务,而不是鼓励你也到上海去开一个分行,这样业务发展和竞争的模式。从监管和创新改革的角度来首,加强对消费者,对投资者的教育,对信用文化的教育和推动。这些都是从监管角度可以做的事情,来推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推动和发展可以做的工作。

总结来说我觉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一个全行业的问题,永远是一对矛盾,这是在资源配置优化和风险管理和回报这些矛盾因素当中找到平衡的一个永久的课题。摩根大通我们虽然是一个全球性的综合银行,我们有商业银行,有综合银行,但是我们也很愿意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不断的和各位同行一起来研究和探讨,找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谢谢各位!

主持人康辉:谢谢方方先生精采的演讲,刚才方方先生从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谈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解决的问题,前不久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也提到了关于如何推进中小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的一些发展,所以如何解决融资难,不仅仅是政府方面考虑的问题,也的确是金融业界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如果这个问题解决的好给金融业界提供更大的改革空间。方方今天的演讲这些信息通过我们年会传递出去的话也许会掀起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纷纷开设网店的热潮。非常感谢方方先生。下面我们请下一位嘉宾渤海银行的行长赵世刚先生。

赵世刚: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渤海银行对第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注意了一下今天上午的发言主题是亚洲金融监管与机构重振,亚洲金融监管和欧美的金融监管,和其他的金融监管也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个人理解亚洲金融监管重点还是中国的金融监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金融监管比欧美的金融监管严格得多,也有效得多。为什么说呢?因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是行政加上市场约束,所以这是欧美金融监管所做不到的。

上午王兆星副主席在演讲当中也提到了,我们如何在贯彻巴塞尔协议3%的过程当中注意把握好几个平衡。我理解把握好几个平衡的核心是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应该说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是中国的金融监管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的金融监管,如何做好对市场上这么多量日益增长的表外业务的监管,这个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对突飞猛进的民间融资的监管,这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做好对快速发展的理财业务的监管,这也是一个挑战。我觉得现在不仅仅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挑战严峻,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挑战也更为严峻。所以我今天想侧重的说一说一个是中国商业银行2012年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我们怎么样来应对这个挑战。

当前国内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是不稳定因素还是有所凸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带来的信用风险可能加大,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加上监管新政的一系列刚性要求,使得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2010年中国的商业银行将面临资产质量、资本约束和内控合规的三大考验。一是资产质量的考验,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翻了一番,使得目前银行贷款中大不部分未精力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而受出口增速的放缓,成本压力的上升,以及从紧货币政策的执行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面临考验,从而也给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定性带来击打的压力。

二是资本约束的考验,银监会颁布的《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制度的意见》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银行顺周期行为将被加以遏制,引入杠杆率指标将是商业银行的要求,迫使银行规避高杠杆风险业务,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求,将改善商业银行融资模式,新资本协议第二支柱将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纳入监管范畴,实现监管范围的全覆盖,这些新的监管标准有效约束银行放贷,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压缩了资本银行的渠道,使得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受到限制,资本补充难度进一步加大,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和战略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监管环境对资本要求日益严格,股东的资本回报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资本市场对银行融资也越来越敏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实,接受资本约束的考虑

总的来说这些变化将会改变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模式,引导商业银行完善资本管理,探索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内生资本的激励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三是内控合规的考验,当前来自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金融服务多元化,国内监管要求的不断更新和改进,都给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商业银行要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转型。包括文化的转型,经营模式的转型和管理模式的转型。

1、要实施差异化经营,要敢于突破传统发展观、树立差异化经营理念,明确差异化战略定位,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战略布局,加强客户市场细分,建立差异化的客户经营体系,增强产品创新能力,在动态竞争中加强差异化特色,加强特色化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化经营的高级形态;

2、实施高级监管管理,从严的风险为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提供有利的条件,新的监管要求涵盖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主动的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3、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全面资本管理体系,当前资本约束日益增强,监管政策区域审慎,使得传统粗放扩张的银行增长模式成为历史。面临严峻的监管形势,商业银行需要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深入进行结构调整努力通过经营转型,从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建立资本有偿使用机制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在资本集约式经营理念指导下积极转变经营战略,切实提高盈利能力;

4、加快收购结构转型,改变传统靠利差经营的模式,投资银行业务、资金管理业务为代表不占用或者少占用为代表密集型、智能型业务,有效缓解规模扩张和资本短缺的瓶颈约束,有效促进银行金融结构和有利模式的转变推进银行发展方式的转型。

渤海银行是一家成立时间较晚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布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国内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是在成立之初构建矩阵式管理架构,全面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后台大集中营运管理模式的银行。这两年来面临着银行业同质化现象的日趋严重,竞争日益激烈更严峻局面,我行坚持资本约束下的理性发展,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资源配置策略,以业务收入多元化、客户结构中小化、服务手段电子化为目标,贯彻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战略,积极有效的推进了经营管理的四个转型和业务发展的三个转变。包括管理模式由简单粗放性和精细化管理转型,信息科技由满足客户需要向满足业务转型。业务发展向批发零售主导转型,批发业务的增长模式从简单规模向调结构转变,零售业务的增长方式从低起点向高增长转变,中间业务的增长方式从单一突破向全面提升转变,经过持续不断的推进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和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批发零售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低成本消耗前提下的持续快速增长。零售业务制定了两个20%的战略目标,目前进展情况良好,金融市场业务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二是收入结构多元化取得明显的成效。渤海银行转型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其中重要标志是实现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改变过度依赖利差的传统发展方式。截止今年1至9月份,我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幅 297.03%,其中中间业务同比增长94.17%,通过经济转型大幅度的提高收入利息比重。

三是风险管理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渤海银行风险管理经历了三个转变,一是从侧重表内转向表内表外并重,二是从关注单一客户风险转向关注组合风险和行业集中度风险,主要采取了重点行业名单式管理,出台行业管理指引,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四是从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转向专业研判和模型测试。我行的专业研判和模型测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全行风险管理制度日趋完善,风险管理能力日益加强,风险弥补机制到位,不良率都在较低的水平,总体资产质量控制的非常稳定。

各位来宾,2012年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紧紧的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主动应对考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的实现中国商业银行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康辉:谢谢赵世刚先生就2012年中国银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他非常有建设性的观点,同时让我们对渤海银行有了更多的了解。再次感谢赵世刚先生。接下来要为大家做演讲的是今天上午主论坛的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他是法兴银行中国零售及商业银行总裁毕鹏飞先生。

毕鹏飞:大家早上好,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尊敬的王兆星副主席、唐双宁董事长,我很荣幸代表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中国有限公司参加今天大会,同时和大家分享我对金融创新和监管的看法。

首先我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外资银行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以及我对这个行业的前景展望,以及我们为了适应这样的一个环境而作出的一些转型方面的努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从2010年年末以来一直高起的通货膨胀压力促使中国政府采取了货币紧缩的政策,同时也抑制了贷款的放量,流动性减弱,通过这些手段来防止经济的硬着陆。中国政府也削减了它贷款增长的一个目标,大幅度的提升了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同时也采取了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的一些调控手段。

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采取的措施跟2008年末到2009年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以及贷款的放量做法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中国政府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少或者说防止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所以我们预计2011年贷款的增长量应该会在14%到15%左右,这跟2010年19.6%和2009年17%减少了很多,但是这个过程当中采取给中国银行业业务经营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比如说75%的存贷比对于众多的外资银行来说是一个新的压力,因为外资银行没有国内投行业那么多,以及那么大的营业网点。

如何来维持快速的增长,如何与其他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是摆在所有外资银行面前的问题。由于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有限,大部分的这些外资银行他们的营业网点和中国国内银行相比是比较少的。而且大部分的外资银行它的定位是细分市场,所以客户的基础也相对有限。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外资银行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进一步发展业务,来补充传统贷款基础为主的业务模式。在目前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同类产品不断见诸市场的情况下转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法国兴业银行相信自己的突出优势在于金融创新的能力,我们的国际经验以及海外的网络,作为一家在中国从业有30年的外资银行,我们看到中国企业需要有更多更完善的业务服务他们的需求。从2008年我们兴业银行在法国成立以来,法国兴业银行就有很多服务来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需要。

我想现在金融创新也是恰逢其时,因为中国正在庆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中国金融市场日益成熟,为中国金融市场成熟化做好准备。城市化的发展,金融市场设施的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另外加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都推高了大家对新的金融产品的需求,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在市场上对债券、股票以及理财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

从监管机构的角度而言,我想金融创新是可以为整个行业带来好处的,比如说新的一些业态,新的工具,新的一些市场和新的机构都在应运而生。而且定价机制和资源分配也更加的高效,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风险也更加的分散以及可控。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中国银行监管机构正在作出令人振奋的一些决策,开放市场,我想这有利于本行业的长期增长以及长期的公平竞争和繁荣。

在目前流动性紧缩的环境里头,我们也注意到对于资金需求量很大的一些银行,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开发新的理财产品来吸收一些高端的客户他们的存款。所以如果监管在这一块能够再放松一些的话,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非常多样化的一种需求。

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机制,QDII的机制,兴业银行中国分行准备开发一系列QDII的产品,通过这个监管者能够为国内投资者提供可以控制的投资空间,可以使他们通过QDII的机制投资境外的一些债券产品和大宗商品。另外严格监管资金的使用范围也可以很好的来控制潜在的风险,在QDII机制方面能够为外资银行提供很好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方面的专长以及他们的一些技能的优势。

人民币国际化也给外资银行带来了新机遇,在这些外资银行国际网络的支撑下,这些外资银行可以提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新服务,同时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境外人民币投资的机会。外资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的业务。比如法国兴业银行有在非洲、东欧和俄罗斯非常庞大的网络。这块也是帮了很多中国企业提供金融的支持,使他们能够与这些国家一些企业有商业往来。

外资银行也凭借自身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于风险管理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提供自己的服务,这个过程中市场自由化能够为中国企业和个人带来充分的选择,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外资银行的专业经验以及服务的能力,最终能够为本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推动。我非常认同中国应该采用渐进的方式开放市场,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充分享受金融创新的好处,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动荡,需要非常强有力的监管治理结构,货币政策以及灵活的政策方针。

监管目前中国还处在金融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初期阶段,但是我想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创新不审慎,可能会给个别的金融机构带来意想不到的一些风险,从而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我们也注意到了金融创新范围的界定也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领域。如果新产品能够在界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提供,否则就不能提供。所以中国的监管机构这样审慎的做法也是给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如果想要收获金融创新的一些回报,银行需要有非常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结构,有效的风险管控的措施,有透明度,同时消费者保护也要到位。

法国兴业银行是一家有着147年历史,在85个国家开展大型国际业务的银行。我们始终恪守客户第一,做市场标杆银行以及重质量、守信誉的承诺。我们也完全相信中国的银行业总体形势还是向好、稳健的态势,而且我们对于中国经济长期的增长和市场的发展也是抱有非常高的信心。作为一家外资银行我们需要尽快的加速在华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充分利用日渐成熟的市场,以及中国金融市场放宽和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理解政府审慎的政策,并且向监管机构展示我们在风险管理、客户支持,客户的保护以及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显示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非常感谢能够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观点,感谢各位的关注。谢谢!

主持人康辉:非常感谢毕鹏飞先生,毕鹏飞先生刚才在他的演讲当中谈到了金融监管的现状,也谈到了金融创新,还特别谈到了金融创新如何来进行更好的监管。而毕鹏飞先生精采的演讲也为我们今天上午的主论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们中国人经常讲酒逢知己千杯少,我想和这些有见识的人,有见地的人坦诚交流,大家同样感觉时间过的非常的快,今天上午各位演讲嘉宾用他们的观点、看法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使得我们对于银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资源优化方面如何起到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天早上我在手机报上看到这么一个消息,也是这两天举行的一个金融界企业界的高层论坛上,一位银行业的高层讲了这么一句话,说我们银行业现在利润太高了,高到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我希望能够在整体经济更加健康,更加合理发展的基础上,银行业也会有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希望今后银行业可以非常坦荡的,好意思公布我们的利润率。

在金融体系下亚洲金融监管与重振这是第六届21世纪金融年会的主题,也是主办方带给大家非常重要的启示。也感谢在大家共同支持下,我们今天上午的主论坛圆满结束。今天下午在这里会继续进行两场银行业的分论坛,也欢迎大家继续光临。再次感谢大家,今天上午的论坛结束,谢谢

下载梦想,一步一脚印——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成功举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梦想,一步一脚印——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成功举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