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冯丹在她的博客上写了对早恋的看法
冯丹在她的博客上写了对早恋的看法,“假如你有一个漂亮的水晶球,现在你要交给一个朋友托管一下,你会选什么样的人呢?有的人热情如火但毛手毛脚;有的人满口答应却漫不经心;更有甚者自私自利想占为己有的;当然还有好奇心大于保护心的„„你怎么办呢?我想你会等等,再等等,等到一位有责任心的人来到你身边,你才会放心地将水晶球交给他吧。”这也是她经常对学生讲的故事。
第二篇:谈谈个人对博客的看法
谈谈个人对博客的看法
除非你的博客是比拟久的老博客了,不然很容易被封掉。当然养博客也需求很多经历,需求更多的尝试。把握好每种博客的“规则”。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博客的收录问题,收录很慢,收录很少。笔者觉得是这样的,或许是我的博客养的时间太短了。总之养博客很累,伤不起啊。
那么博客还值不值得养?
1.不为SEO而SEO: 假如养博客仅仅是为了得到那么几天外链资源,恐怕真的得失相当。养博客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引流量,这点大家都很分明,常见的就是去踩他人的博客,多加 好友等等。经过留言,吸收他人去访问你的博客。重点的是你的文章能否有吸收力。首先,认真看你的好友的博客文章,最好写些评语。不要只是留下一句:”好 文,就要顶“什么打酱油之类的话,这样的多数都没认真看过文章套现,属于专业灌水的。总之不不为SEO而SEO。
2.放弃养博客:放弃养博客就意味着失去一局部外链资源,那么我们该去哪寻觅高质量的外链呢?其实还是那些陈词滥调的东西,首先是软文,其次是论坛签名,最后是问答 类的网站,当然百度产品是比拟好的外链资源。百度晓得,百度经历,百度贴吧。但这些高质量的外链做起来比拟艰难。好了以上就是笔者对养博客的一点经历和想法。
刚注册的博客是不能发外链的,就拿新浪博客来说吧,首先要把博客养到3级以上,然后才恰当的做外链。刚注册的新博客发外链,很难被 百度收录。至少新浪博客是这样的。有的博客不能写带有广告性质标题,但主流的大型博客也就那么几个。
1.文章来源:要是养少数几个博客,还能每天写写原创的文章,即使是这样,关于新手来说曾经很艰难了。要养大量博客的话只能用伪原创的文章了,先采集或者去网上搜相关的文章,然后用工具伪原创。
2.博客优化:一篇博客文章中做2个链接,一个指向博客首页,一个指向文章分类页面。文章内能够恰当插入相关的图片,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即使是用伪原创 工具,每天要找文章,然后加锚文本。最后发布到博客上,这还是需求消耗你大量的时间。更焦躁的是十分单调,每天就是复制、粘贴,而且养博客需求的周期相比 照较长。
(MEE上海网页设计原创文章,/blog转载请注明)
第三篇:我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我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走出早恋误区
北京交大二附中
姜华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表扬声长大的孩子,他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都非常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充满了自信;相反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对自己总是信心不足,办事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往往做不好事情。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误,更多的是在很多问题上看不清楚也拿不定主意,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就拿中学生早恋问题来说,这是在我的咨询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一个问题,我校是一个初中校,这个问题从初一到初三都普遍存在,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看我们怎么去引导和处理,处理得好,不仅问题解决了,而且也促进了他们的发展,处理的不好,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往往会使他们向不好的方面越滑越远。
青少年的“早恋”不同于成年人的恋爱,他们大多数是对异性的倾慕之心暗藏心底,久久回味。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表现,也是人性的本能,又是人生的乐趣。一般说来,青少年的早恋问题根据其发展进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单纯地对异性的倾慕。这种感情可能会发生在与之接触密切的同学、邻居或朋友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青少年普遍认同的青春偶像上,还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所崇拜的异性长辈、老师等人身上。倾慕的对象范围较广,倾慕的程度较浅,一般仅停留在一种想与对方相处的愿望上。
第二,对异性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这种情感从发生到结束都仅仅停留在当事者一人的心里——他(她)都是在心里暗恋对方,而不会主动地去向对方倾吐自己的感情。也许,当他(她)已对心上人“爱”得痴迷的时候,而她(他)却一无所知,甚至还会对另一个他(她)“爱”得发狂。
第三,即是“揭开面纱”的恋爱。恋爱双方都已知晓对方情感,并已向对方表明了心迹。他们仿效成人恋爱的方式,交往密切,亲密的程度如胶似漆,但同时又逃避家长、老师的“耳目”,一般为“地下”或“半地下”情景,二人的关系只有非常“铁”的朋友才知道。
如今早恋问题不仅是困扰青少年的普遍问题,而且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粗暴的干涉是“早恋”的大敌,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雪上加霜,严重伤害青少年的情感,从而导致他们逃学、堕落甚至自杀。据心理学家们调查,结果表明早恋是引发青少年自杀的第二位因素,而其导火索则正是家长、老师们的粗暴干涉。对于早恋,粗暴围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简单的说教也只能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厌倦,只有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施以细致而正确的引导,才能升华他们的情感,纠正其恋爱观,树立恋爱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为日后的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对于中学生早恋问题,我想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属到道德品质的范畴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越来越丰富,身体的发育水平和发育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理上的性早熟必然会催化心理上的性意识的提前发展。此外,文化生活的丰富、思想的解禁、外来文化的冲击、传媒的刺激都直接或间接地向成长中的青少年灌输着各式各样的恋爱观、爱情观、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众多的观念的冲击,发展中的青少年们应接不暇,盲目的选择必然导致人生道路的偏离。因此,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他们势必会犯一些“成长中的错误”,这就非常需要一些能够陪伴其度过“青春危机”的良师益友。此时,那些博学广识,宽容平易,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和家长们一定会倍受欢迎。由此看来,陷入“早恋危机”的青少年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呵斥,是建议而不是命令,是潜移 1 默化的影响而不是断然杜绝和制止,这一切都源于教育者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深入了解,源于其个人的修养和人格的魅力。教书育人,我们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升学就业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未来的生活、人生的道路铺就基石。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宗旨和内涵也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教会求知、教会创造、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教会生活„„是当今教育的使命,它扩大了教育的功能,并提高了对教师在学识、品德、技能乃至人格上的要求。下面以我在咨询中遇到的事列,来谈谈我的处理方法:
我校初三有一个学生叫樊奇,是一个男同学,学习不错,人长的也很帅气,是很多女孩子喜欢和暗恋的对象,甚至有的女孩子为了得到樊奇的好感,彼此之间争来斗去,很费心机。樊奇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一次一个很漂亮的女学生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和我谈她的情感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他比较喜欢的男同学现在正处于情感的纠缠之中,这个男同学自己不知如何处理,结果弄得自己心情不好,学习也受到影响,而且当时正是中考前期,处理不好,会影响中考成绩。我就让这个女同学,把樊奇约到我这里,我来和他谈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他的工作:
首先,让樊奇对自我有一个了解。我教过他,对他的一些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当他来到我的咨询室的时候,我便问他:“你认为自己长的帅气吗”,他说“还可以吧”,我说“女同学都喜欢你吗?”樊奇回答“有一些吧”我又问他“是不是有的女同学,你喜欢她,她却不怎么对你感兴趣”他低了低头说“是”,到此我也对他的心理有一些了解了;仅接着我又对他的学习进行摸底,我问他“你的学习怎么样?”他说“还不错,比普通班的学生强,和现在实验班的同学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了解樊奇的同时,他对自己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楚地认识。趁热打铁,我开始和他一起分析早恋对学习和成长的危害。我不是以批评的角度去和他谈,而是以朋友和知己的身份来探讨这些,在这次谈话要结束的时候我对他说了一句他喜欢的、对他发展也有帮助的话是“我认为你长的非常帅气,而且从学习来看也不错,但如果你的知识比别人丰富,长大后,会有更多更好的女孩子喜欢你”。他非常高兴地离开了我的咨询室。
其次,在樊奇再次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我告诉他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使自己对个别女孩子的好感,转变到对大家的博爱。相当数量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社交渠道单一。当学生交往的对象局限在一个或有限的几个同龄伙伴中时,便会对其中的某一个最亲近的异性伙伴产生情感上的依赖,久而久之便生出爱慕之情。如果我们设法丰富学生的社交内容,扩大其交往的队伍,把他们放到一个广阔的天地中去锤炼,而不是单独与某一个异性伙伴独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青苹果”早熟。通过与更多的同学沟通,成为朋友,樊奇的心情已经很好了。
第三,我也调查了樊奇的家庭背景,因为据调查,15%到20%“早恋”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或正在经历着情感危机。很多是由于早期的感情经历中缺少父爱或母爱,当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会在异性同伴中寻找相应的情感,以弥补以往的情感缺失,达到心理的平衡,这些学生在成人后也会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择偶。樊奇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关系还可以,但樊奇和我反映过,他的母亲好象在外边有其他的男人,我告诉他首先这事在大人中有可能发生,而且可以解决;其次,要搞清事实,不能冤枉妈妈与妈妈好好谈谈。虽然这事的结果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但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在这点上应该是没问题了。
总之,我认为中学生“早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很难解决的,它需要教育者发挥其个人人格的魅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陪伴学生度过人生发展中最绚烂、最迷茫、最脆弱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