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1
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
一、机电工人安全技术操作一般规定
1凡属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修、金属加工、电气作业、起重运转等工种均应执行本规程有关章节的规定。
2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法制观念,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政策、法令和规定。
3操作一切机电设备,必须经过专门训练,了解机械性能、构造、保养规程并经考试合格,方准进行工作。
4机电设备,一般应实行定人定机操作,他人设备,未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准擅自开动。5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女工应束发入帽,旋转机床严禁戴手套操作。工作时严禁赤膊、赤脚、穿拖鞋、凉鞋、高跟鞋、敞衣、戴头巾、围巾、穿背心。上班前不准饮酒。
6工作前必须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各种设备、附件、工具等发现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进行检修或向有关领导报告,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具。
7各种机电设备上的信号装置、防护装置、保险装置应经常检查其灵敏性,保持齐全有效,不准任意拆除或挪用配套的设备。
8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非电工不准拆装电气设备和线路。
9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停电挂标志牌,标志牌必须谁挂谁取。合闸前必须检查确认无人后方可合闸。
10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金属容器内和潮湿地点不得超过12V,使用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除有良好的接地线等安全措施外,必须戴绝缘手套或装设触电保安器。11金属切屑必须用专用勾子清理,碎沫用刷子清理,严禁用手抹或用咀吹除。
12操作者离开岗位时,必须停机、停电。搬移风扇等转动设备也应停机断电,待机械停止转动以后才许搬移。
13运转部分及导轨面上等部位严禁放置各种工、夹刀具等物品,设备运转中严禁调整一切制动安全防护装置及给转动部位加润滑油(空压机例外)。
14搞好文明生产,工作地点及通道必须保持整洁畅通,物件堆放必须整齐、稳固。行车道、厂区重要通道严禁堆放杂物,并按规定保持一定距离。
15严格执行消防制度,各种消防工具、器材要经常保持良好,不准乱用、乱迁。16严肃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工作中严禁打闹、取笑、睡觉和做各种影响安全操作的动作。
17严禁任何人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下通过和停留。
18高处作业应遵守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
19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和腐蚀等物品,必须分类妥善存放,并设专人严格管理。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不得在有毒、粉尘生产场所进餐、饮水。20变、配电室、氧气站、煤气站、乙炔站、空压机站、发电机房、锅炉房、油库、危险品库等要害部位,非本岗位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21按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规定、认真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整洁、润滑良好,保证设备安全运转,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
22发生重大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要及时抢救,并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
二、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定
(一)、高处作业的一般规定
1、凡经医生诊断,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精神病、以及其它不适于高空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喷锚支护登高作业。因喝酒、及身体不适的人员当天也不得登高作业。
2、在超过3m以上的脚手架上施工时,应铺设固定脚手板和1m高的护身栏杆。
3、登高从事高处喷锚支护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和穿软底鞋,不准穿塑料底和带钉子的硬底鞋。
4、在脚手架临空一面必须搭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工作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施工人员搭设脚手架需要在脚手架上行走时,安全带应设置挂在横杆上可滑动,以免在行走时坠落。
5、安全网必须随作业面的升高而提高,安全网距离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超过3m。安全网搭设外侧比内侧高O.5m,长面拉直拴牢在固定的架子或固定环上。
6、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等,不准掉下。严禁使用抛掷方法传送工具、材料。小型材料或工具应该放在工具箱或工具袋内。
7、人员在脚手架高处作业时,下方应设数人警戒,严禁架子下方人员通行或工作,以免掉物伤人。
8、在脚手架上工作的施工人员,精神要集中,不得打闹,不得麻痹大意,防止坠落。
9、登高作业前,应检查架子、脚手架、脚手板、马道、靠梯和防护设施等符合安全要求,不得迁就使用。
10.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时,注意火焰不要靠近脚手架或其它易燃物品,焊接作业的下方或附近严禁有易燃、易爆物品,并备有消防器材和专人看管。
11、在脚手架上临时堆放物品时,严禁超过允许负荷,使用材料应随用随吊。
12、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马道或梯子,不得沿绳、立杆、或栏杆攀爬。
13、遇有六级以上的大风,禁止从事登高作业。
14、在雨天需要登高作业时,应穿防滑鞋,鞋底不得带泥,以防滑落伤人。
(二)、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1、脚手架的常规负荷量不得超过2.7 Pa,脚手架搭成后,须经质量安全部、施工技术部、以及使用部门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2、特殊部位使用的脚手架,必须经过设计、监理和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并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搭设和使用。
3、禁止将脚手架固定在不牢固的建筑物或其它不稳定的物件之上。
4、钢管脚手架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管外径应为48~51mm,壁厚3~3.5mm,长度以4~6.5mn和2.1~2.8m为宜。有严重锈蚀、弯曲或裂纹的不得使用。a
b.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脆裂、变形滑丝的不得使用。
c.钢制脚手板应采用厚2~3mm的3#钢钢板,以长度1.4~3.6m、宽度23~25cm、肋高5cm为宜,两端应有联接装置,板面应有防滑孔,凡是裂纹、扭曲的不得使用。
5、木脚手架的材料与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木杆应采用削皮杉木和其它各种坚韧硬木。腐朽、折裂、枯节等易折木杆和杨木、柳木、桦木、椴木、油松等一律不得使用。
b.木脚手立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cm。大横杆、小横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
不得小于8cm,小头直径在6~8cm之间时可双杆合并或单杆加密使用。
c.木脚手板应用厚度不小于5cm的杉木或松木板,宽度20~30cm,长度不超过6m为宜。凡是腐朽、扭曲、斜纹、破裂和大横透节的不得使用。板的两端8cm处应用铅丝箍绕2~3圈或用铁皮钉牢。
6.竹脚手架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立杆、大横杆、剪刀撑、支杆等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5cm。小横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9cm,小头直径在6~9cm之间的,可双杆合并或单根加密使用,青嫩、枯脆、裂纹、虫蛀的竹杆不得使用。
b.竹编脚手板的板厚不得小于5cm,螺栓孔不得大于1cm,螺栓必须拧紧。
c.竹编脚手板,其两边的竹杆直径不得小于4.5cm,长度一般为2.2~3m,宽度以4Ocm为宜。
7.脚手架的支撑杆,在有车辆或搬运器材通过的地方应设置围栏,以免受到通行车辆或搬运器材的碰撞。
8.脚手架应定期检查,发现材料腐朽、绑扎松动时,应及时加固处理。靠近爆破地点的脚手架,每次爆破后应进行检查。
9.边坡支护采用双层脚手架,脚手架间距不得大于2.0m*2.0m,为保证脚手架的稳定,2在搭设脚手架时,每3-5m应设一个搭接点与边坡锚杆连接牢固,附近没有锚杆时,布置锚
杆,锚杆直径不小于Φ25mm,深入坡面深度不小于1.0m。
(三)、使用梯子作为施工人员上下交通时安全技术要求及措施
1.工作前必须把梯子安放稳定。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以60 为宜,顶端应与建筑物靠牢;
2.在光滑坚硬的地面上使用梯子时,梯脚应套上橡皮套或地面上垫防滑物(如橡胶布、麻袋)。
3.梯子必须安放在固定的基础上,禁止架设在不稳固的建筑物上或悬吊在脚手架上;
4.在梯子上工作时要注意身体的平稳,一般不准两人或数人同时站在一个梯子上工作;
5.上下梯子不可手持重物。工具、材料等应放在工具袋内,不得上下抛掷;
6.梯子应有足够的长度,最上两挡不得站人工作,梯子不得接长或垫高使用,必须接长时,须用铁夹子或绳索切实卡住和绑牢;
7.梯子不能放稳时,应设人扶持或用绳索绑牢在固定建筑物上,并防止上部落物打伤扶持人员。
8.绳梯的使用安全规定:
a.绳梯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
b.绳梯的吊点应固定在牢固的承载物上,并注意防火、防磨、防腐。
c.绳梯应由使用者或指定专人负责架设。使用前必须进行认真检查。
d.一般情况下,绳梯每半年进行一次荷重试验。试验时以5O0kg的重量挂在绳索上,经5min,若无变形或损坏,即认为合格。试验结果应作记录,由试验者签章,过期未作试验的禁止使用。
1.外线电工
1.1登杆作业前
1.1.1不能胜任外线杆上工作的外线电工,不允许登杆作业,新技工、学徒工在训练期间,必须在熟练技工的监护指导下进行登杆学习。
1.1.2登杆人员在登杆前,应对杆上情况和上杆后的工作顺序,了解清楚,做好准备。
1.1.3登杆前,必须检查所用的工器具,如踩板或脚扣、绳索、滑轮、紧线器、工具袋等是否紧固适用。安全带是否完好,能否支持身体及工作时的荷重。对登高工具应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和试验,不符合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
1.1.4各种外线电工工器具必须正确使用。外线电工应穿长袖长裤工作服,登杆前应将衣袖裤腿扣好扎紧。
1.1.5电杆根部腐朽或未夯埋牢固,电杆倾斜,拉线不妥时禁止登杆。
1.1.6五级以上大风、大雪、雷雨、大雾时禁止登杆。发现远处有雷电现象时亦不得登杆。
1.1.7体力不佳,精神恍惚者禁止登杆作业。
1.1.8所用技术术语应统一。
1.1.9居民区域或人行道的电杆施工时,周围两米以内,应用木马挂绳索围绕,停止行人由杆下穿越。
1.1.10在地面工作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非因工作,不得在杆下逗留。杆下人员要离开电杆3~5m。
1.2登杆工作
1.2.1 登杆前应检查杆根埋土深浅有无晃动现象,采取措施后,方可登杆。
1.2.2 登杆后,必须拴好安全带方能开始作业。
1.2.3 杆上工作者必须站在踩板、脚扣、固定牢固的踩脚木或牢固的杆构件上。禁止将安全带拴在横担上或磁瓶柱上。
1.2.4 在转角杆上工作时,应站在外角,如必须在内角方向工作,应有防止电线滑出打伤的安全措施。
1.2.5 杆上工作时,禁止上下抛丢任何工器具或材料,应用绳索系吊。
1.2.6 杆上工作要带工具袋,暂时不用的工具和零星材料,应放在工具袋内,以防落下伤人。
1.2.7 上下电杆必须使用专用登杆工具(如脚扣、踩板),禁止攀援拉线或抱杆滑下,也不准用绳索代替安全带。
1.2.8 冬季作业水泥杆上挂霜时,不得使用脚扣登杆。
1.3杆上带电作业(500V以下)
1.3.1 登杆带电作业,须经有关技术领导批准后执行。
1.3.2 工作前须通知值班电工的带班负责人,说明带电作业线路或设备的地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并告知开关操作及监护人员在该供电地区的开关断开后,不能随意合闸。
1.3.3 登杆带电工作者必须穿束袖工作衣、长裤。穿胶鞋戴安全帽,必要时加戴橡皮手套、护目镜。
1.3.4 登杆带电工作者必须是技术熟练、谨慎细心的电工,未受过单独带电作业训练的电工,严禁登杆进行带电作业。
1.3.5 登杆前,必须严格检查各项用具是否齐全适用,保安用具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可靠。
1.3.6 在带电工作前如发现操作人员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等情况时,应停止登杆带电工作;阴雨、雾天、大风、雷电亦不准登杆带电作业,工作前禁止喝酒。
1.3.7 带电作业电工在未登杆前,应详细了解工作性质、顺序、杆顶装置和电流方向;并应将上杆后的工作程序告诉监护人征得其同意后,方可登杆。
1.3.8 登杆后,选择好适当位置,绑好安全带才能进行工作。
1.3.9 作业时,不允许同时接触两线,任何时候都应以一线工作为原则。
1.3.10如杆顶同时有两个电工工作,不允许身体互相接触或直接递换工具材料。
1.3.11在元件或线路较多的电杆上工作时,应先用橡皮布或其他绝缘物体,将靠近电工可能接触之导线遮盖。
1.3.12不允许直接割断带负荷的线路,如因工作需要必须割断时,应将割断处前后另用导线短接好后,方可割断。
1.3.13当带电导线断开后,不可同时接触两端的线头。
1.3.14高空紧线时,操作人员必须闪开紧线器,并将夹紧螺丝拧紧,以免滑脱伤人
1.4高压线路
1.4.1高压线路未切断电源前一般不应登杆。有时因工作需要必须登杆时,工作人员距最下层高压导线的垂直距离:1OkV及以下不得小于0.7m;35kV不得小于1m。
1.4.2高压线路登杆作业,当接到线路已经停电的命令后,在登杆前必须检查高压试电器是否良好,并准备好工作接地线和绝缘手套。
1.4.3登杆到适当高处(安全距离)后,拴好安全带,进行下列工作:
1.验电,以高压试电器验证线路确无电压。如高压试电器接触不到时,可用令克棒试验有无火花及放电声。
2.放电,先将地线一端接干地线网上,再以地线另一端绕在绝缘捧上与高压线接触数次以消除静电。
3.接地,将地线分别接于高压电线三相上。
以上工作完毕后,方能正式工作。
1.4.4 登杆至杆顶后选好位置,拴好安全带,开始进行工作,工作时杆下必须有熟练技工监护。
1.4.5变(配)电站内,必须在检修线路之高压断路开关上悬挂警告标示牌,必要时用安全锁或在站内接地。
1.4.6工作完毕后,合闸前,必须检查一切器材、工具、人员是否全部撤离,线路上及站内接地线是否全部拆除。
1.4.7地面作业,工作前必须检查作业工器具(如锹、镐、撬棍、抬杠、绳索等)是否完好。
1.4.8进行换杆工作时,必须先用临时拉线将该电杆稳固,方可挖掘电杆基脚,禁止任何人立于电杆倒下的方向。
1.4.9换杆工作应在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技工领导下进行。
1.4.10在交通要道上进行换杆时,应选择人车来往稀少的时间进行。
1.4.11电杆杆位,不应选在过于低洼潮湿的地方,也不应选在河边和易于坍塌之处。
1.4.12电杆应使用适当的工具。施工人员工作位置应分配适当。使用叉杆及拉绳的工作人员,应对等分布于电杆的两侧。
1.4.13立电杆时,基坑内不得有人停留。拆除撑杆及拉绳的工作,必须在电杆基脚充分埋好夯实牢固后进行。
1.4.14架设电线的电杆,不应使用临时木桩;如选用木杆,其梢径不能小于120mm。
1.5低压线路(500V以下)
1.5.1架空电线应固定在电杆的绝缘子上,导线驰度最大时的对地垂直距离应符合《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禁止在铁管上、栏杆上,铁钉上,建筑物上及机械构件上悬挂电线。
1.5.2断后的线头,应以绝缘包布包好,固定于3m以上的高处,不应使线头低于人可
达到的高度。
1.5.3上杆作业应符合“登杆工作”的有关规定。
1.5.4干线须装分路刀闸时,应装在3m以上的地方。其引线须按顺序固定。
1.5.5露天开关必须设防护罩,以免雨水侵入造成短路。总闸平时应当上锁,露天或配电室设置的开关,应有专人管理,除值班者外,其他人员不得乱动。
1.5.6工程转移时不用的开关应拆除,并将电源线同时拆除。
1.5.7线路的巡视检查,由维护单位视情况定出期限由电工进行。
1.5.8线路除定期巡视外,在结冰、下雾、大风和暴雨后,及在空气特别污秽的地方,应进行临时性巡视。
第二篇:水利水电验收规程
ICS ××.×××.××× ×××
备案号:×××××—××××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 223—2008 的通知
水国科 [2008] 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经审查,批准《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编号 为SL 223—2008,代替《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 223—1999。本标准自2008 年 月 日起实施。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〇〇八年 月 日
前 言
依据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 号)等有关文件,按照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进行修订。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共9 章15 节146 条和25 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验收工作的分类;
——验收工作的组织和程序;
——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和验收成果性文件; ——验收所需报告和资料的制备;
——验收后工程的移交和验收遗留问题处理。对SL 223—1999 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对验收工作的名称重新进行划分和归类; ——对规程结构进行调整;
——增加工程验收的监督管理章节; ——调整单位工程验收内容; ——增加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内容;
——调整阶段验收内容,增加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调整竣工验收内容,取消初步验收,增加竣工验收自查、工程质量抽样检测、竣工 验收技术鉴定以及竣工技术预验收; ——增加工程移交以及遗留问题处理章节。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L 184—86 ——SL 223—1999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水利部水利建设与管理总站 中水淮河安徽恒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水利部淮委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 涛 韦志立 司毅军 伍宛生 江瑞勇 何建新 宋崇能 王韶华 宋彦刚 邓良胜 张忠生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何文垣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目 次 总 则........................................................1 2 工程验收监督管理................................................2 3 分部工程验收....................................................3 4 单位工程验收....................................................4 5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5 6 阶 段 验 收.....................................................6 6.1 一 般 规 定...........................................................6 6.2 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7 6.3 水库下闸蓄水验收......................................................8 6.4 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8 6.5 水电站(泵站)机组启动验收............................................9 6.6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11 7 专 项 验 收.....................................................11 8 竣 工 验 收.....................................................12 8.1 一 般 规 定..........................................................12 8.2 竣工验收自查.........................................................13 8.3 工程质量抽样检测.....................................................13 8.4 竣工技术预验收.......................................................14 8.5 竣 工 验 收..........................................................15 9 工程移交及遗留问题处理..........................................15 9.1 工 程 交 接..........................................................15 9.2 工 程 移 交..........................................................16 9.3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16 9.4 工程竣工证书颁发.....................................................16 附录A 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18 附录B 验收应准备的备查档案资料目录................................20 附录C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23 附录D 法人验收申请报告格式........................................25 附录E 法人验收质量结论格式........................................28 附录F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30 附录G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33 附录H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格式..................................36 附录I 阶段验收申请报告格式........................................39 附录J 阶段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42 附录K 阶段验收鉴定书格式..........................................44 附录L 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格式......................................47 附录M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格式..............................50 附录N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格式........................................53 附录O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格式............................56 附录P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格式....................................59 附录Q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内容格式................................61 Q.1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61 Q.2 工程建设大事记.......................................................62 Q.3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63 Q.4 工程设计工作报告.....................................................63 Q.5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63 Q.6 运行管理工作报告.....................................................64 Q.7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64 Q.8 工程安全监督报告.....................................................64 附录R 堤防工程质量抽检要求........................................66 附录S 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67 附录T 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71 附录U 工程质量保修书格式..........................................74 附录V 合同工程完工证书格式........................................76 附录W 工程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格式................................79 附录X 工程竣工证书格式(正本)....................................81 附录Y 工程竣工证书格式(副本)....................................82 标准用词说明.......................................................85 条文说明...........................................................86 1 总 则
1.0.1 为加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管理,使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制度化、规范化,保 证工程验收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由中央、地方财政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 程(含1、2、3 级堤防工程)的验收,其他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验收可参照执行。1.0.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按验收主持单位可分为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
法人验收应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水电站(泵站)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合同工程完工验收等;政府验收应包括阶段验收、专项验收、竣工验收等。验收主持单位可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增设验收的类别和具体要求。1.0.4 工程验收应以下列文件为主要依据: 1 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 2 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经批准的工程立项文件、初步设计文件、调整概算文件; 4 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及相应的工程变更文件; 5 施工图纸及主要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6 法人验收还应以施工合同为依据。1.0.5 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 检查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方面的质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和归档情况; 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4 检查工程投资控制和资金使用情况; 5 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 对工程建设做出评价和结论。
1.0.6 政府验收应由验收主持单位组织成立的验收委员会负责;法人验收应由项目法人组 织成立的验收工作组负责。验收委员会(工作组)由有关单位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的成果性文件是验收鉴定书,验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应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对验收结论持有异议的,应将保留意见在验收鉴定书上明确记载并签字。1.0.7 工程验收结论应经2/3 以上验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处理原则应由验收委员会(工作组)协商确定。主任委员(组 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1/2 以上的委员(组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法人验收应报请 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决定;政府验收应报请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决定。
1.0.8 工程项目中需要移交非水利行业管理的工程,验收工作宜同时参照相关行业主管部 门的有关规定。
1.0.9 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 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验收工作应相互衔接,不应重复进行。
1.0.10 工程验收应在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提出明确结论意见。1.0.11 验收资料制备由项目法人统一组织,有关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完成并提交。项目法人 应对提交的验收资料进行完整性、规范性检查。
1.0.12 验收资料分为应提供的资料和需备查的资料。有关单位应保证其提交资料的真实性 并承担相应责任。验收资料目录分别见附录A 和附录B。
1.0.13 工程验收的图纸、资料和成果性文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要求制备。除图纸外,验收 资料的规格宜为国际标准A4(210mm×297mm)。文件正本应加盖单位印章且不得采用复印件。1.0.14 工程验收所需费用应进入工程造价,由项目法人列支或按合同约定列支。
1.0.1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验收除应遵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工程验收监督管理
2.0.1 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水利部授权,负责流域内水利 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 项目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
2.0.2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对工程的法人验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组建项目法人的,该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 机构是本工程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由地方人民政府组建项目法人的,该地方人民政府 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工程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2.0.3 工程验收监督管理的方式应包括现场检查、参加验收活动、对验收工作计划与验收 成果性文件进行备案等。
2.0.4 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以及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到工程 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验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对接到的举报进行调查处理等。2.0.5 工程验收监督管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验收工作是否及时; 2 验收条件是否具备; 验收人员组成是否符合规定; 4 验收程序是否规范; 5 验收资料是否齐全; 6 验收结论是否明确。
2.0.6 当发现工程验收不符合有关规定时,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及时要求验收主持单位予 以纠正,必要时可要求暂停验收或重新验收并同时报告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2.0.7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应对收到的验收备案文件进行检查,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备案 文件应要求有关单位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2.0.8 项目法人应在开工报告批准后60 个工作日内,制定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报法人验收 监督管理机关备案。当工程建设计划进行调整时,法人验收工作计划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并 重新备案。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见附录C。
2.0.9 法人验收过程中发现的技术性问题原则上应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合同约定不明确 的,按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规定处理。当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暂无规定时,由法人验收监督 管理机关负责协调解决。分部工程验收
3.0.1 分部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 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运行管理单位可根据 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参加。
质量监督机构宜派代表列席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的分部工程验收会议。
3.0.2 大型工程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 其他工程的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执业资格。参加分部工程验收的每个单 位代表人数不宜超过2 名。
3.0.3 分部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其格式见附 录D。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验收。3.0.4 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所有单元工程已完成; 已完单元工程施工质量经评定全部合格,有关质量缺陷已处理完毕或有监理机构批 准的处理意见; 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3.0.5 分部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检查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的要求; 2 评定工程施工质量等级;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3.0.6 分部工程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4 1 听取施工单位工程建设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的汇报; 2 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 3 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及相关档案资料; 4 讨论并通过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3.0.7 项目法人应在分部工程验收通过之日后10 个工作日内,将验收质量结论(其格式见 附录E)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大型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分部工程的验收质量结 论应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3.0.8 质量监督机构应在收到验收质量结论之日后20 个工作日内,将核备(定)意见书面 反馈项目法人。
3.0.9 当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质量结论有异议时,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加验收单位进一步研 究,并将研究意见报质量监督机构。当双方对质量结论仍然有分歧意见时,应报上一级质量 监督机构协调解决。
3.0.10 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应有书面记录并有相关责任单位代表签字,书面记 录应随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一并归档。
3.0.11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F。正本数量可按参加验收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 机构各一份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 个工作日内,由项目 法人发送有关单位,并报送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单位工程验收
4.0.1 单位工程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 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邀请上述单位以外 的专家参加。
4.0.2 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应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每个单位 代表人数不宜超过3 名。
4.0.3 单位工程完工并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其格 式见附录D。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验收。4.0.4 项目法人组织单位工程验收时,应提前10 个工作日通知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主要 建筑物单位工程验收应通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可视情决定是否 列席验收会议,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验收会议。4.0.5 单位工程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所有分部工程已完建并验收合格; 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并通过验收,未处理的遗留问题不影响单位工程 质量评定并有处理意见; 3 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4.0.6 单位工程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内容完成; 2 评定工程施工质量等级; 检查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及相关记录; 4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4.0.7 单位工程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听取工程参建单位工程建设有关情况的汇报; 2 现场检查工程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 检查分部工程验收有关文件及相关档案资料; 4 讨论并通过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
4.0.8 需要提前投入使用的单位工程应进行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 收由项目法人主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也可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
4.0.9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除满足4.0.5 的条件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影响其他工程正常施工,且其他工程施工不影响该单位工程安 全运行; 已经初步具备运行管理条件,需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的,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已 签定提前使用协议书。
4.0.10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除完成4.0.6 的工作内容外,还应对工程是否具备安全运行 条件进行检查。
4.0.11 项目法人应在单位工程验收通过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将验收质量结论(其格式 见附录E)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
4.0.12 质量监督机构应在收到验收质量结论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将核定意见反馈项目 法人。
4.0.13 当质量监督机构对验收质量结论有异议时,按本规程3.0.9 的规定执行。
4.0.14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G。正本数量可按参加验收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 机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各一份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 30 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法人发送有关单位并报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合同工程完工验收
5.0.1 合同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当合同工程仅包含一个单位工程(分 部工程)时,宜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与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一并进行,但应同时满足 相应的验收条件。
5.0.2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以及与合同工程有关 的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的代表组成。
5.0.3 合同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报告,其格式见附 录D。项目法人应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验收。5.0.4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合同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已按合同约定完成; 2 工程已按规定进行了有关验收; 观测仪器和设备已测得初始值及施工期各项观测值; 4 工程质量缺陷已按要求进行处理; 5 工程完工结算已完成; 6 施工现场已经进行清理; 7 需移交项目法人的档案资料已按要求整理完毕; 8 合同约定的其他条件。
5.0.5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合同范围内工程项目和工作完成情况; 2 检查施工现场清理情况; 检查已投入使用工程运行情况; 4 检查验收资料整理情况; 5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6 检查工程完工结算情况; 检查历次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8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9 确定合同工程完工日期; 讨论并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
5.0.6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的工作程序可参照本规程4.0.7 的规定进行。
5.0.7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H。正本数量可按参加验收单位、质量和安全 监督机构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 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法 人发送有关单位,并报送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备案。阶 段 验 收
6.1 一 般 规 定
6.1.1 阶段验收应包括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水库下闸蓄水验收、引(调)排水工程 通水验收、水电站(泵站)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以及竣工验收 主持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增加的其他验收。6.1.2 阶段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阶段验收委员会由验收主持 单位、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必要时,可邀请地方 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参加。
工程参建单位应派代表参加阶段验收,并作为被验收单位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6.1.3 工程建设具备阶段验收条件时,项目法人应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出阶段验收申请 报告,其格式见附录I。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申请报告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 否同意进行阶段验收。
6.1.4 阶段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已完工程的形象面貌和工程质量; 2 检__________查在建工程的建设情况; 检查后续工程的计划安排和主要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是否具备施工条件; 4 检查拟投入使用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条件; 5 检查历次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情况; 6 鉴定已完工程施工质量;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8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6.1.5 大型工程在阶段验收前,验收主持单位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可成立专家组先进行技 术预验收。
6.1.6 技术预验收工作可参照本规程8.4 的规定进行。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见附录J。6.1.7 阶段验收的工作程序可参照本规程8.5.3 的规定进行。6.1.8 阶段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K。数量按参加验收单位、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质 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各1 份以及归档所需要的份数确定。自验收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 个工作 日内,由验收主持单位发送有关单位。
6.2 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
6.2.1 枢纽工程导(截)流前,应进行导(截)流验收。6.2.2 导(截)流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导流工程已基本完成,具备过流条件,投入使用(包括采取措施后)不影响其它未 完工程继续施工; 满足截流要求的水下隐蔽工程已完成; 截流设计已获批准,截流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4 工程度汛方案已经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相关措施已落实; 5 截流后壅高水位以下的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6 有航运功能的河道,碍航问题已得到解决。6.2.3 导(截)流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已完水下工程、隐蔽工程、导(截)流工程是否满足导(截)流要求; 2 检查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完成情况; 审查导(截)流方案,检查导(截)流措施和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4 检查为解决碍航等问题而采取的工程措施落实情况; 5 鉴定与截流有关已完工程施工质量; 6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7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6.2.4 工程分期导(截)流时,应分期进行导(截)流验收。
6.3 水库下闸蓄水验收
6.3.1 水库下闸蓄水前,应进行下闸蓄水验收。6.3.2 下闸蓄水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挡水建筑物的形象面貌满足蓄水位的要求; 蓄水淹没范围内的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3 蓄水后需要投入使用的泄水建筑物已基本完成,具备过流条件; 有关观测仪器、设备已按设计要求安装和调试,并已测得初始值和施工期观测值; 5 蓄水后未完工程的建设计划和施工措施已落实; 6 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已提交; 蓄水后可能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已处理,有关重大技术问题已有结论; 8 蓄水计划、导流洞封堵方案等已编制完成,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度汛方案(包括调度运用方案)已经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相关措施 已落实;
6.3.3 下闸蓄水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已完工程是否满足蓄水要求; 检查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区清理完成情况; 3 检查近坝库岸处理情况; 4 检查蓄水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鉴定与蓄水有关的已完工程施工质量; 6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7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6.3.4 工程分期蓄水时,宜分期进行下闸蓄水验收。
6.3.5 拦河水闸工程可根据工程规模、重要性,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决定是否组织蓄水(挡 水)验收。验收工作可参照本规程6.3.3 的规定进行。
6.4 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
6.4.1 引(调)排水工程通水前,应进行通水验收。6.4.2 通水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引(调)排水建筑物的形象面貌满足通水的要求; 2 通水后未完工程的建设计划和施工措施已落实; 引(调)排水位以下的移民搬迁安置和障碍物清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引(调)排水的调度运用方案已编制完成;度汛方案已得到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 门批准,相关措施已落实;
6.4.3 通水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已完工程是否满足通水的要求; 检查建设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和清障完成情况; 3 检查通水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4 鉴定与通水有关的工程施工质量; 5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6 讨论并通过阶段验收鉴定书。
6.4.4 工程分期(或分段)通水时,应分期(或分段)进行通水验收。
6.5 水电站(泵站)机组启动验收
6.5.1 水电站(泵站)每台机组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机组启动验收。
6.5.2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组织的机组启动验收 委员会负责;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应由项目法人组织的机组启动验收工作组负责。验收委员会(工作组)应有所在地区电力部门的代表参加。
根据机组规模情况,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也可委托项目法人主持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6.5.3 机组启动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成立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组开展机组启动试运行 工作。首(末)台机组启动试运行前,项目法人应将试运行工作安排报验收主持单位备案,必要时,验收主持单位可派专家到现场收集有关资料,指导项目法人进行机组启动试运行工 作。
6.5.4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组应主要进行以下工作: 审查批准施工单位编制的机组启动试运行试验文件和机组启动试运行操作规程等; 2 检查机组及相应附属设备安装、调试、试验以及分部试运行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充 水试验和空载试运行; 检查机组充水试验和空载试运行情况; 检查机组带主变压器与高压配电装置试验和并列及负荷试验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机 组带负荷连续运行; 检查机组带负荷连续运行情况; 检查带负荷连续运行结束后消缺处理情况; 审查施工单位编写的机组带负荷连续运行情况报告。6.5.5 机组带负荷连续运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水电站机组带额定负荷连续运行时间为72h;泵站机组带额定负荷连续运行时间为 24h 或7d 内累计运行时间为48h,包括机组无故障停机次数不少于3 次; 2 受水位或水量限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经过项目法人组织论证并提出专门报告报 验收主持单位批准后,可适当降低机组启动运行负荷以及减少连续运行的时间。
6.5.6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前,验收主持单位应组织进行技术预验收,技术预验收应 在机组启动试运行完成后进行。6.5.7 技术预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与机组启动运行有关的建筑物基本完成,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与机组启动运行有关的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安装完成,并经过调试合格,可满足机 组启动运行要求; 过水建筑物已具备过水条件,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消防系统等已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的检测或验收; 机组、附属设备以及油、水、气等辅助设备安装完成,经调试合格并经分部试运转,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必要的输配电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通过电力部门组织的安全性评价或验收,送(供)电准备工作已就绪,通讯系统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机组启动运行的测量、监测、控制和保护等电气设备已安装完成并调试合格; 8 有关机组启动运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已落实,并准备就绪; 按设计要求配备的仪器、仪表、工具及其它机电设备已能满足机组启动运行的需要; 10 机组启动运行操作规程已编制,并得到批准; 水库水位控制与发电水位调度计划已编制完成,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12 运行管理人员的配备可满足机组启动运行的要求; 13 水位和引水量满足机组启动运行最低要求; 14 机组按要求完成带负荷连续运行; 6.5.8 技术预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听取有关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和试运行情况报告; 检查评价机组及其辅助设备质量、有关工程施工安装质量;检查试运行情况和消缺 处理情况;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4 讨论形成机组启动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6.5.9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已提交; 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遗留问题已处理。6.5.10 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听取工程建设管理报告和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2 检查机组和有关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以及运行情况; 3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讨论并通过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
6.5.11 中间机组启动验收可参照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的要求进行。
6.5.12 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L;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是机组交接和投入使用运 行的依据。
6.6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6.6.1 项目施工工期因故拖延,并预期完成计划不确定的工程项目,部分已完成工程需要 投入使用的,应进行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6.6.2 在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申请报告中,应包含项目施工工期拖延的原因、预期完成 计划的有关情况和部分已完成工程提前投入使用的理由等内容。6.6.3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拟投入使用工程已按批准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完成并已通过相应的法人验收; 2 拟投入使用工程已具备运行管理条件; 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影响其他工程正常施工,且其它工程施工不影响部分工程安全 运行(包括采取防护措施); 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已签订部分工程提前使用协议; 工程调度运行方案已编制完成;度汛方案已经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相关 措施已落实;
6.6.4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拟投入使用工程是否已按批准设计完成; 2 检查工程是否已具备正常运行条件; 3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检40 蛋查工程的调度运用、度汛方案落实情况; 5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讨论并通过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
6.6.5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M;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是部分 工程投入使用运行的依据,也是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交接和项目法人向运行管理单位移交的 依据。
6.6.6 提前投入使用的部分工程如有单独的初步设计,可组织进行单项工程竣工验收,验 收工作参照本规程第8 章有关规定进行。专 项 验 收 7.0.1 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专项验收。专项验收主持单位应按国家和相关 行业的有关规定确定。
7.0.2 项目法人应按国家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专项验收申请报告,并作好有关准备和配合工作。
7.0.3 专项验收应具备的条件、验收主要内容、验收程序以及验收成果性文件的具体要求 等应执行国家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7.0.4 专项验收成果性文件应是工程竣工验收成果性文件的组成部分。项目法人提交竣工 验收申请报告时,应附相关专项验收成果性文件复印件。竣 工 验 收
8.1 一 般 规 定
8.1.1 竣工验收应在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并满足一定运行条件后1 年内进行。不能按期 进行竣工验收的,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适当延长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6 个月。一 定运行条件是指: 泵站工程经过一个排水或抽水期; 2 河道疏浚工程完成后; 其他工程经过6 个月(经过一个汛期)至12 个月。
8.1.2 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项目法人应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其 格式见附录N。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应经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审查后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申请报告后2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进行竣工验收。8.1.3 工程未能按期进行竣工验收的,项目法人应提前30 个工作日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 出延期竣工验收专题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括延期竣工验收的主要原因及计划延长的时间 等内容。
8.1.4 项目法人编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后,应报送竣工验收主持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审查和 审计部门进行竣工审计。审计部门应出具竣工审计意见。项目法人应对审计意见中提出的问 题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8.1.5 竣工验收分为竣工技术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8.1.6 大型水利工程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中型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8.1.7 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工程已按批准设计全部完成; 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已经有审批权的单位批准; 3 各单位工程能正常运行; 历次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5 各专项验收已通过; 6 工程投资已全部到位; 竣工财务决算已通过竣工审计,审计意见中提出的问题已整改并提交了整改报告; 8 运行管理单位已明确,管理养护经费已基本落实; 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报告已提交,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竣工验收资料已准备就绪。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格式及主要内容见附录P、附录 Q。
8.1.8 工程有少量建设内容未完成,但不影响工程正常运行,且能符合财务有关规定,项 目法人已对尾工做出安排的,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进行竣工验收。8.1.9 竣工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项目法人组织进行竣工验收自查; 2 项目法人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批复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4 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 5 召开竣工验收会议; 6 印发竣工验收鉴定书。
8.2 竣工验收自查
8.2.1 申请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竣工验收自查。自查工作由项目法人主持,勘测、设计、监理、施工、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以及运行管理等单位的代表参加。8.2.2 竣工验收自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有关单位的工作报告; 检查工程建设情况,评定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等级; 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4 确定工程尾工内容及其完成期限和责任单位; 5 对竣工验收前应完成的工作做出安排; 6 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
8.2.3 项目法人组织工程竣工验收自查前,应提前10 个工作日通知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同时向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报告。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自查工作会议。
8.2.4 项目法人应在完成竣工验收自查工作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将自查的工程项目质量 结论(格式见附录E)和相关资料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8.2.5 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格式见附录O。参加竣工验收自查的人员应在自查工作报告 上签字。项目法人应自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通过之日起30 个工作日内,将自查报告报法 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8.3 工程质量抽样检测 8.3.1 根据竣工验收的需要,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单 位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项目法人应与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签订工程质量检测合同。检测 所需费用由项目法人列支,质量不合格工程所发生的检测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8.3.2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不得与参与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隶属同一经营实体。
8.3.3 根据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要求和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法人应负责提出工程质量抽 样检测的项目、内容和数量,经质量监督机构审核后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核定。堤防工程质 量抽检要求见附录R。
8.3.4 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按合同要求及时提出质 量检测报告并对检测结论负责。项目法人应自收到检测报告10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报竣 工验收主持单位。
8.3.5 对抽样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项目法人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处理。在影响工 程安全运行以及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未处理完毕前,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8.4 竣工技术预验收
8.4.1 竣工技术预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的专家组负责。技术预验收专家组成员 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应执业资格,2/3 以上成员应来自工程非参建单位。工程参建单 位的代表应参加技术预验收,负责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
8.4.2 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可下设专业工作组,并在各专业工作组检查意见的基础上形 成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8.4.3 竣工技术预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完成; 检查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和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 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4 对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做出评价; 5 检查工程尾工安排情况; 6 鉴定工程施工质量; 检查工程投资、财务情况; 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8.4.4 竣工技术预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并查阅有关工程建设资料; 听取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运行管理等单位工作报 告; 听取竣工验收技术鉴定报告和工程质量抽样检测报告; 4 专业工作组讨论并形成各专业工作组意见; 5 讨论并通过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6 讨论并形成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
8.4.5 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应是竣工验收鉴定书的附件,其格式见附录S。8.5 竣 工 验 收
8.5.1 竣工验收委员会可设主任委员1 名,副主任委员以及委员若干名,主任委员应由验 收主持单位代表担任。竣工验收委员会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有 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 家组成。工程投资方代表可参加竣工验收委员会。
8.5.2 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和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等单位应派代表参 加竣工验收,负责解答验收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并作为被验收单位代表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8.5.3 竣工验收会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和程序: 1 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及查阅有关资料; 2 召开大会:
1)宣布验收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观看工程建设声像资料; 3)听取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4)听取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5)听取验收委员会确定的其它报告; 6)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7)验收委员会委员和被验收单位代表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8.5.4 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合格以上等级的,竣工验收的质量结论意见为合格。
8.5.5 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T。数量按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工程主要参建单位各1 份以及归档所需要份数确定。自鉴定书通过之日起30 个工作日内,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发 送有关单位。工程移交及遗留问题处理
9.1 工 程 交 接
9.1.1 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或投入使用验收后,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应在30 个工作日内 组织专人负责工程的交接工作,交接过程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并有双方交接负责人签字。9.1.2 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合同或验收鉴定书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及其档案资 料的交接工作。
9.1.3 工程办理具体交接手续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项目法人递交工程质量保修书,其格 式见附录U。保修书的内容应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
9.1.4 工程质量保修期从工程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后开始计算,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9.1.5 在施工单位递交了工程质量保修书、完成施工场地清理以及提交有关竣工资料后,项目法人应在30 个工作日内向施工单位颁发合同工程完工证书,其格式见附录V。
9.2 工 程 移 交
9.2.1 工程通过投入使用验收后,项目法人宜及时将工程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并与其 签订工程提前启用协议。
9.2.2 在竣工验收鉴定书印发后60 个工作日内,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应完成工程移交 手续。
9.2.3 工程移交应包括工程实体、其他固定资产和工程档案资料等,应按照初步设计等有 关批准文件进行逐项清点,并办理移交手续。
9.2.4 办理工程移交,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和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
9.3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
9.3.1 有关验收成果性文件应对验收遗留问题有明确的记载。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不得 作为验收遗留问题处理。
9.3.2 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的处理由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法人应按照竣工验收鉴定书、合 同约定等要求,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完成处理工作。
9.3.3 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完成后,有关单位应组织验收,并形成验收成果性文件。项目法人应参加验收并负责将验收成果性文件报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9.3.4 工程竣工验收后,应由项目法人负责处理的验收遗留问题,项目法人已撤销的,由 组建或批准组建项目法人的单位或其指定的单位处理完成。
9.4 工程竣工证书颁发
9.4.1 工程质量保修期满后30 个工作日内,项目法人应向施工单位颁发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终止证书,其格式见附录W。但保修责任范围内的质量缺陷未处理完成的除外。
9.4.2 工程质量保修期满以及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完成后,项目法人应向工程竣工验 收主持单位申请领取竣工证书。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移交情况; 2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情况; 4 工程质量保修期有关情况。
9.4.3 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自收到项目法人申请报告后30 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颁发工程 竣工证书,其格式见附录X(正本)和附录Y(副本)。颁发竣工证书应符合以下条件: 1 竣工验收鉴定书已印发; 工程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已完成并通过验收; 3 工程已全面移交运行管理单位管理。
9.4.4 工程竣工证书是项目法人全面完成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任务的证书,也是工程参建单 位完成相应工程建设任务的最终证明文件。
9.4.5 工程竣工证书数量按正本3 份和副本若干份颁发,正本由项目法人、运行管理单位 和档案部门保存,副本由工程主要参建单位保存。附__________录A 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序号 资料名称 分部工 程验收 单位工程 验收 合同工程 完工验收 机组启动 验收 阶段验收 技术预验 收
竣工验收 提供单位 1 工程建设管理 工作报告
√ √ √ √ √ √ 项目法人 2 工程建设 大事记 √ √ 项目法人 3 ①拟验工程清单 ②未完工程清单 ① ① ① ② ① ① ① ② ① ② 项目法人 4 技术预验收 工作报告 * √ 专家组 5 验收鉴定书(初稿)* √ 项目法人 度汛方案 * √ √ √ 项目法人 7 工程调度 运用方案
√ √ √ 项目法人 8 工程建设监理 工作报告
√ √ √ √ √ √ 监理机构
注:符号“√”表示“应提供”,符号“*”表示“宜提供”或“根据需要提供”。序号 资料名称 分部工程 验收 单位工程 验收 合同工程 完工验收 机组启动 验收 阶段验收 技术预验 收
竣工验收 提供单位 9 工程设计 工作报告
√ √ √ √ √ √ 设计单位 10 工程施工管理 工作报告
√ √ √ √ √ √ 施工单位 11 运行管理 工作报告
√ √ 运行管理单位 12 工程质量和 安全监督报告
√ √ √ √ 质安监督机构 13 竣工验收 技术鉴定报告 * * 技术鉴定单位 机组启动试运行计划文件 √ 施工单位 15 机组试运行 工作报告 √ 施工单位 16 重大技术问题 专题报告
* * * 项目法人 附录B 验收应准备的备查档案资料目录
序号 资料名称 分部工 程验收 单位工 程验收 合同工 程完工 验收 机组启 动验收 阶段验 收 技术预 验收 竣工验 收 提供单位 前期工作文件及批复文件 √ √ √ √ √ √ 项目法人 2 主管部门批文 √ √ √ √ √ √ 项目法人 3 招标投标文件 √ √ √ √ √ √ 项目法人 4 合同文件 √ √ √ √ √ √ 项目法人 5 工程项目划分 资料
√ √ √ √ √ √ √ 项目法人 6 单元工程 质量评定资料
√ √ √ √ √ √ √ 施工单位 7 分部工程 质量评定资料
√ * √ √ √ √ 项目法人 8 单位工程 质量评定资料 √ * √ √ 项目法人 9 工程外观质量 评定资料
√ √ √ 项目法人 序号 资料名称 分部工 程验收 单位工 程验收 合同工 程完工 验收 机组启 动验收 阶段验 收 技术预 验收 竣工验 收 提供单位 10 工程质量管理 有关文件
√ √ √ √ √ √ √ 参建单位 11 工程安全管理 有关文件
√ √ √ √ √ √ √ 参建单位 12 工程施工质量 检验文件
√ √ √ √ √ √ √ 施工单位 工程监理资料 √ √ √ √ √ √ √ 监理单位 14 施工图设计文件 √ √ √ √ √ √ 设计单位 15 工程设计变更 资料
√ √ √ √ √ √ √ 设计单位 16 竣工图纸 √ √ √ √ √ 施工单位 17 征地移民 有关文件
√ √ √ √ 承担单位 重要会议记录 √ √ √ √ √ √ √ 项目法人 序号 资料名称 分部工 程验收 单位工 程验收 合同工 程完工 验收 机组启 动验收 阶段验 收 技术预 验收 竣工验 收 提供单位 质量缺陷备案表 √ √ √ √ √ √ √ 监理机构 20 安全、质量事故资料 √ √ √ √ √ √ √ 项目法人 21 阶段验收鉴定书 √ √ 项目法人 22 竣工决算及 审计资料 √ √ 项目法人 23 工程建设中 使用的技术标准
√ √ √ √ √ √ √ 参建单位 24 工程建设标准 强制性条文
√ √ √ √ √ √ √ 参建单位 25 专项验收有关文件 √ √ 项目法人 26 安全、技术鉴定报告 √ √ √ 项目法人 27 其他档案资料 根据需要由有关单位提供 附录C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
××××××工程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
项目法人: 年 月 日 前 言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
(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三)工程建设有关单位
(四)合同签订情况
二、工程项目划分
三、工程建设总进度计划
四、法人验收工作计划 25 附录D 法人验收申请报告格式
××××××工程
法人验收申请报告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一、验收范围
二、工程验收条件检查结果
三、后续工程施工计划
四、历次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五、建议验收时间 监理机构初步审查意见: 监理机构:(单位名称)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监理机构初审时间: 附录E 法人验收质量结论格式
××××××工程
法人验收质量结论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项目法人: 年 月 日
注1:页面不够时,可加页。
2:签章应是现场机构,无现场机构时,由单位盖章。项目法人意见: 监理机构意见: 设计单位意见: 施工单位意见: 验收工作组意见:
质量监督机构核备(定)意见: 质量监督机构:(盖章)
质量监督机构项目负责人:(签字)附录F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编号: ××××××工程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由项目法人或监理机构负责填写。
二、本表所填内容均为本分部工程相关资料。
三、本表书写材料应符合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可使用打印件。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
一、分部工程开工完工日期
二、分部工程建设内容
三、施工过程及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四、质量事故及质量缺陷处理情况
五、拟验工程质量评定(包括单元工程、主要单元工程个数、合格率和优良率;施工单位 自评结果;监理单位复核意见;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意见)
六、验收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
七、结论
八、保留意见(保留意见人签字)
九、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十、附件
遗留问题处理记录
注:页面不够时,可加页。
附录G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工程 ××××单位工程验收
鉴 定 书
××××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 年 月 日
验收主持单位: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项目法人:
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 运行管理单位: 验收时间: 验收地点: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
一、单位工程概况
(一)单位工程名称及位置
(二)单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三)单位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工程开工、完工时间,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二、验收范围
三、单位工程完成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四、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一)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二)工程外观质量评定
(三)工程质量检测情况
(四)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意见
五、分部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六、运行准备情况(投入使用验收需要此部分)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八、意见和建议
九、结论
十、保留意见(应有本人签字)
十一、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十二、附件
(一)提供给验收工作组资料目录
(二)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目录
附录H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工程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合同名称及编号)
鉴 定 书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工作组 年 月 日
项目法人:
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 运行管理单位: 验收时间: 验收地点: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
一、合同工程概况
(一)合同工程名称及位置
(二)合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三)合同工程建设过程
二、验收范围
三、合同执行情况(包括合同管理、工程完成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结算情况等)
四、合同工程质量评定
五、历次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七、意见和建议
八、结论
九、保留意见(应有本人签字)
十、合同工程验收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十一、附件
(一)提供给验收工作组资料目录
(二)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移交资料目录
附录I 阶段验收申请报告格式
××××××工程
×××阶段验收申请报告 项目法人: 年 月 日
一、验收范围
二、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检查结果
三、工程形象面貌和验收准备工作
四、后续工程建设计划
五、历次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六、建议验收时间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初步审查意见: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单位名称)法人验收监督机关初审时间:
附录J 阶段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 ××××××工程 ××××技术预验收
工 作 报 告
××××工程××××技术预验收专家组 年 月 日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预验收专家组组成、技术预验收过程等)
一、验收的项目、范围和内容
二、已完工程形象面貌
三、历次验收情况
四、工程质量
五、截流(蓄水、通水等)总体安排
六、度汛和调度运行方案
七、验收前已完成的工作
八、后续工程建设计划与安排
九、历次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十、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十一、意见和建议
十二、结论
十三、技术预验收专家组成员签字表
附录K 阶段验收鉴定书格式
××××××工程 ××××阶段验收
鉴 定 书
××××工程××××阶段验收委员会 年 月 日
验收主持单位: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项目法人:
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主要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 运行管理单位: 验收时间: 验收地点: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及开发任务
(二)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三)设计和施工简要情况(与验收工程有关内容)
(四)阶段工程形象面貌
二、验收的项目、范围和内容
三、工程质量
四、验收前已完成的工作(包括安全鉴定、移民安置和库底清理验收等)
五、截流(蓄水、通水等)总体安排
六、度汛和调度运行方案
七、技术预验收情况
八、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九、意见和建议
十、结论
十一、验收委员会委员签字表
十二、附件: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如有时)
注:如不进行技术预验收,阶段验收鉴定书应包括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的 有关内容。
附录L 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格式
××××××工程 机组启动验收
鉴 定 书
××××__________工程机组启动验收委员会(工作组)
年 月 日
验收主持单位: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项目法人:
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主要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 运行管理单位: 验收时间: 验收地点: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二)机组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三)机组及辅助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情况
(四)与机组启动有关工程形象面貌
二、验收的项目、范围和内容
三、工程质量
四、验收前已完成的工作(试运行、带负荷连续运行情况)
五、技术预验收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七、意见和建议
八、结论
九、验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十、附件: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如有时)
附录M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鉴定书格式
××××工程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鉴 定 书
××××工程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委员会 年 月 日
验收主持单位: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项目法人:
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主要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 运行管理单位: 验收时间: 验收地点: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二、验收的项目、范围和内容
三、已完部分工程概况
(一)已完部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二)已完部分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工程开工、完工时间,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四、已完部分工程完成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五、已完部分工程质量评定
(一)工程质量评定
(二)工程质量检测情况
六、单位(分部)工程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七、调度运行方案、度汛方案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九、意见和建议
十、结论
十一、保留意见(应有本人签字)
十二、已完部分工程验收委员会成员签字表
附录N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格式
××××××工程
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项目法人: 年 月 日
一、工程基本情况
二、竣工验收应具备条件的检查情况
三、尾工情况及安排意见
四、验收准备工作情况及建议验收时间 附件:1.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 2.专项验收成果性文件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初步审查意见: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单位名称)法人验收监督机关初审时间:
附录O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自查工作报告格式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自查工作报告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自查工作组 年 月 日
自查主持单位: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项目法人:
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主要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 运行管理单位:
前言(包括组织机构、自查工作过程等)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三)工程建设过程
二、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一)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二)完成工程量与初设批复工程量比较
(三)工程验收情况
(四)工程投资完成及审计情况
(五)工程项目移交和运行情况
三、工程项目质量评定
四、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五、尾工及安排意见
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七、结论
八、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检查工作组成员签字表
附录P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格式
××××××工程竣工验收
××××工作报告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批准: 审定: 审核:
主要编写人员:
附录Q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内容格式
Q.1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Q.1.1 工程概况 1 工程位置 立项、初设文件批复 3 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 4 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5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6 工程布置 7 工程投资 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 Q.1.2 工程建设简况 1 施工准备 工程施工分标情况及参建单位 3 工程开工报告及批复 4 主要工程开完工日期 5 主要工程施工过程 6 主要设计变更 7 重大技术问题处理 8 施工期防汛度汛 Q.1.3 专项工程和工作 1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 2 环境保护工程 3 水土保持设施 4 工程建设档案 Q.1.4 项目管理 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 2 主要项目招标投标过程 工程概算与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1)批准概算与实际执行情况 2)计划安排
3)投资来源、资金到位及完成情况 4 合同管理 材料及设备供应
6 资金管理与合同价款结算 Q.1.5 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 2 工程项目划分 3 质量控制和检测 4 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5 质量等级评定
Q.1.6 安全生产与文明工地 Q.1.7 工程验收 1 单位工程验收 2 阶段验收 3 专项验收
Q.1.8 蓄水安全鉴定和竣工验收技术鉴定 1 蓄水安全鉴定(鉴定情况、主要结论)2 竣工验收技术鉴定(鉴定情况、主要结论)Q.1.9 历次验收、鉴定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Q.1.10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1 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 2 工程移交
Q.1.11 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 1 工程初期运行情况 2 工程初期运行效益 工程观测、监测资料分析
Q.1.12 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与竣工审计情况 Q.1.13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Q.1.14 工程尾工安排 Q.1.15 经验与建议 Q.1.16 附件: 项目法人的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批准文件及调整批准文件。
Q.2 工程建设大事记
Q.2.1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主要记载项目法人从委托设计、报批立项直到竣工验收过 程中对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包括有关批文、上级有关批示、设计重大变化、主管部 门稽察和检查、有关合同协议的签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会议、施工期度汛抢险及其他重要
事件、主要项目的开工和完工情况、历次验收等情况。
Q.2.2 工程建设大事记可单独成册,也可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的附件。
Q.3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Q.3.1 工程概况 Q.3.2 工程投标 Q.3.3 施工进度管理 Q.3.4 主要施工方法 Q.3.5 施工质量管理
Q.3.6 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Q.3.7 合同管理 Q.3.8 经验与建议 Q.3.9 附件 施工管理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投标时计划投入的资源与施工实际投入资源情况表 3 工程施工管理大事记 4 技术标准目录
Q.4 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Q.4.1 工程概况
Q.4.2 工程规划设计要点 Q.4.3 工程设计审查意见落实 Q.4.4 工程标准 Q.4.5 设计变更
Q.4.6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Q.4.7 设计服务 Q.4.8 工程评价 Q.4.9 经验与建议 Q.4.10 附件 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2 工程设计大事记 3 技术标准目录
Q.5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
Q.5.1 工程概况 Q.5.2 监理规划 Q.5.3 监理过程
Q.5.4 监理效果 Q.5.5 工程评价 Q.5.6 经验与建议 Q.5.7 附件 监理机构的设置与主要人员情况表 2 工程建设监理大事记
Q.6 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Q.6.1 工程概况 Q.6.2 运行管理 Q.6.3 工程初期运行
Q.6.4 工程监测资料和分析 Q.6.5 意见和建议 Q.6.6 附件 管理机构设立的批文 机构设置情况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 3 规章制度目录
Q.7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Q.7.1 工程概况 Q.7.2 质量监督工作
Q.7.3 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Q.7.4 工程项目划分确认 Q.7.5 工程质量检测
Q.7.6 工程质量核备与核定 Q.7.7 工程质量事故和缺陷处理 Q.7.8 工程项目质量结论意见 Q.7.9 附件 有关该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人员情况表 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意见(书面材料)汇总
Q.8 工程安全监督报告
Q.8.1 工程概况 Q.8.2 安全监督工作
Q.8.3 参建单位安全管理体系 Q.8.4 现场监督检查
Q.8.5 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情况 65 Q.8.6 工程安全生产评价意见 Q.8.7 附件 有关该工程项目安全监督人员情况表 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监督意见(书面材料)汇总
附录R 堤防工程质量抽检要求
R.0.1 土料填筑工程质量抽检主要内容为干密度和外观尺寸,并满足以下要求: 1 每2000m 堤长至少抽检一个断面; 每个断面至少抽检2 层,每层不少于3 点,且不得在堤防顶层取样; 3 每个单位工程抽检样本点总数不得少于20 个。
R.0.2 干(浆)砌石工程质量抽检主要内容为厚度、密实程度和平整度,必要时应拍摄图 像资料,并满足以下要求: 1 每2000m 堤长至少抽检3 点; 2 每个单位工程至少抽检3 点。
R.0.3 混凝土预制块砌筑工程质量抽检主要内容为预制块厚度、平整度和缝宽,并满足以 下要求: 每2000m 堤长至少抽检一组,每组3 点; 2 每个单位工程至少抽检一组。
R.0.4 垫层工程质量抽检主要内容为垫层厚度及垫层铺设情况,并满足以下要求: 1 每2000m 堤长至少抽检3 点; 2 每个单位工程至少抽检3 点。
R.0.5 堤脚防护工程质量抽检主要内容为断面复核,并满足以下要求: 1 每2000m 堤长至少抽检3 个断面; 2 每个单位工程至少抽检3 个断面。
R.0.6 混凝土防洪墙和护坡工程质量抽检主要内容为混凝土强度,并满足以下要求: 1 每2000m 堤长至少抽检一组,每组3 点; 2 每个单位工程至少抽检一组。
R.0.7 堤身截渗、堤基处理及其他工程,工程质量抽检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由工程质量监督 机构提出方案报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附录S 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
××××××工程
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 年 月 日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第一部分 工程建设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位置
(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程立项、设计批复文件
2、设计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工期
二、工程施工过程
1、主要工程开工、完工时间(附表)
2、重大技术问题及处理
3、重大设计变更
三、工程完成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四、工程验收、鉴定情况
(一)单位工程验收
(二)阶段验收
(三)专项验收(包括主要结论)
(四)竣工验收技术鉴定(包括主要结论)
五、工程质量
(一)工程质量监督
(二)工程项目划分
(三)工程质量检测
(四)工程质量核定
六、工程运行管理
(一)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
(二)工程移交
七、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
(一)工程初期运行情况
(二)工程初期运行效益
(三)初期运行监测资料分析
八、历次验收及相关鉴定提出的主要问题的处理情况
九、工程尾工安排
十、评价意见
第二部分 专项工程(工作)及验收
一、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
(一)规划(设计)情况
(二)完成情况
(三)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二、水土保持设施
(一)设计情况
(二)完成情况
(三)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三、环境保护
(一)设计情况
(二)完成情况
(三)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四、工程档案(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五、消防设施(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六、其他
第三部分 财务审计
一、概算批复
二、投资计划下达及资金到位
三、投资完成及交付资产
四、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资金
五、结余资金
六、预计未完工程投资及费用
七、财务管理
八、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编制
九、稽察、检查、审计
十、评价意见
第四部分 意见和建议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专家签名表
附录T 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工程竣工验收
鉴 定 书
××××工程竣工验收委员会 年 月 日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等)
一、工程设计和完成情况
(一)工程名称及位置
(二)工程主要任务和作用
(三)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1、工程立项、设计批复文件
2、设计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工期
4、工程投资及投资来源
(四)工程建设有关单位(可附表)
(五)工程施工过程
1、主要工程开工、完工时间
2、重大设计变更
3、重大技术问题及处理情况
(六)工程完成情况和完成的主要工程量
(七)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
(八)水土保持设施
(九)环境保护工程
二、工程验收及鉴定情况
(一)单位工程验收
(二)阶段验收
(三)专项验收
(四)竣工验收技术鉴定
三、历次验收及相关鉴定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
四、工程质量
(一)工程质量监督
(二)工程项目划分
(三)工程质量抽检(如有时)
(四)工程质量核定
五、概算执行情况
(一)投资计划下达及资金到位
(二)投资完成及交付资产
(三)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
(四)结余资金
(五)预计未完工程投资及预留费用
(六)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编制
(七)审计
六、工程尾工安排
七、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一)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
(二)工程移交
八、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
(一)初期运行管理
(二)初期运行效益
(三)初期运行监测资料分析
九、竣工技术预验收
十、意见和建议
十一、结论
十二、保留意见(应有本人签字)
十三、验收委员会委员和被验单位代表签字表
十四、附件: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
附录U 工程质量保修书格式
××××××工程
质 量 保 修 书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工程质量保修书
一、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情况
二、质量保修的范围和内容
三、质量保修期
四、质量保修责任
五、质量保修费用
六、其他 施工单位:
法定代表人:(签字)年 月 日
附录V 合同工程完工证书格式
××××××工程 ××××合同工程(合同名称及编号)
完 工 证 书
项目法人: 年 月 日
项目法人:
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运行管理单位:
合同工程完工证书
××××合同工程已于××××年××月××日通过了由××××主持的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现颁发合同工程完工证书。项目法人:
法定代表人:(签字)年 月 日
附录W 工程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格式
××××××工程(合同名称及编号)
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 项目法人: 年 月 日
××××××工程
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
××××工程(合同名称及编号)质量保修期已于××××年××月××日 期满,合同约定的质量保修责任已履行完毕,现颁发质量保修责任终止证书。项目法人:
法定代表人:(签字)年 月 日
附录X 工程竣工证书格式(正本)××××工程竣工证书
××××工程已于××××年××月××日通过了由××××主持的竣工 验收,现颁发工程竣工证书。颁发机构: 年 月 日
注:正本证书外形尺寸:长60 厘米×宽40 厘米。
附录Y 工程竣工证书格式(副本)
××××××工程
竣 工 证 书
年 月 日
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 项目法人:
项目代建机构(如有时):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主要施工单位:
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商单位: 运行管理单位:
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 工程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竣工验收日期: 年 月 日
工程竣工证书 ××××工程已于××××年××月××日通过了由××××主持的竣工 验收,现颁发工程竣工证书。颁发机构: 年 月 日
标准用词说明
为便于执行本规程,对于要求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标准用词说明
标准用词 在特殊情况下的等效表述 要求严格程度 应 有必要、要求、要、只有„„才允许 不应 不允许、不许可、不要 要求
宜 推荐、建议 不宜 不推荐、不建议 推荐
可 允许、许可、准许 不必 不需要、不要求 允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 条 文 说 明
2008 北 京
目 次 总 则........................................................88 3 分部工程验收....................................................88 4 单位工程验收....................................................89 5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89 6 阶段验收........................................................89 6.1 一般规定.............................................................89 6.2 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90 6.3 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验收.................................................90 6.5 水电站(泵站)机组启动验收...........................................90 6.6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91 8 竣工验收........................................................91 8.1 一般规定.............................................................91 8.2 竣工验收自查.........................................................91 8.4 竣工技术预验收.......................................................91 8.5 竣工验收............................................................91 9 工程移交以及遗留问题处理........................................92 9.1 工程交接.............................................................92 9.2 工程移交.............................................................92 9.3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92 9.4 工程竣工证书.........................................................92 附录C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92 附录D 法人验收申请报告格式.......................................92 附录E 法人验收质量结论格式.......................................93 附录F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93 附录G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93 附录H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格式.................................94 附录I 阶段验收申请报告格式.......................................94 附录J 阶段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94 87 附录Q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内容格式...............................94 Q.1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94 Q.3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95 Q.4 工程设计工作报告.....................................................95 Q.5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96 Q.6 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96 Q.7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96 Q.8 工程安全监督报告.....................................................97 附录T 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97 88 1 总则
1.0.1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颁布以来,在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
行为,保证验收工作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验收工作面临
新的形势和要求。2006 年水利部颁发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该规定第四十七条要求“水
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应具备的条件、验收程序、验收主要工作以及有关验收资料和成果性文件等具体要
求,按照有关验收规程执行”。按上述要求对原规程进行修订,形成本规程。
1.0.2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虽限定在财政参与投资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但其他水利水电建设工程 可参照执行。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大中小型具体划分标准执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有关规定,或按照国家依据工程投资规模划分大中小型工程的标准执行。
小型工程在参照执行时,验收资料制备可以适当简化,或将有关报告内容合并,在保证验收质量的
前提下提高效率。
1.0.3 按验收主持单位进行验收工作的分类,主要是为了落实验收责任,保证验收工作质量。1.0.4 项目法人作为施工合同主体,其验收工作应以施工合同作为依据。1.0.5 比原规程增加了检查工程投资控制和资金使用的要求。
1.0.9 现实中,不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就将工程投入使用,造成重大事故的实例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
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出现,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本条强调必须要经过验
收方可投入使用或进行下阶段施工。
1.0.12 提供资料是指需分发给所有技术验收专家组专家和验收委员会委员的资料;备查资料是指按一
定数量准备,放置在验收会场,由专家和委员根据需要进行查看的资料。
1.0.13 原规程关于验收资料的纸张规格为16 开。按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本条明确
采用国际标准A4 的纸张规格。分部工程验收
3.0.1 本条与原规程的主要变化是,为明确工程参建单位对工程质量负责,将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由必须
参加验收,改为自愿参加验收。
本条进一步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行使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作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主要
是列席法人验收会议,监督检查验收工作开展情况。
3.0.2 分部工程验收是专业技术性的验收,因此应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验收组成员宜相对固定,以保持验收尺度的连续和统一。本条在原规程的基础上,明确了对参加验收的工作组成员具体技术职称
和执业资格要求。
3.0.3 本条系新增加条款。分部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照3.0.4 中的要求进行自检,认为符合条件
后,向项目法人提出验收申请报告。
3.0.5 法人验收需要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或优良。
3.0.10 本条系新增加条款。强调对验收遗留问题的处理要落实并做好处理记录。3.0.11 分部工程验收成果性文件改为《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单位工程验收
4.0.1 单位工程验收在新的验收体系中为法人验收,等同于原规程的单位工程完工验收。4.0.2 增加了对参加验收人员的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要求。考虑到单位工程验收涉及较多专业,因而验
收工作组每个参加单位一般以2~3 人为宜。4.0.8~4.0.10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在验收的条件和内容上,与单位工程完工验收均有不同,这里对单
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的主持单位、验收条件和内容作出规定。原则上,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由项目法
人主持,但对于部分建管分离的项目,为便于工程移交,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也可由竣工验收主
持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合同工程完工验收
本章系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完善合同管理。
5.0.1 当施工合同工程仅包含一个分部工程或一个单位工程时,宜以分部工程验收或单位工程验收名义
结合合同工程完工验收一并进行。阶段验收
6.1 一般规定
6.1.1 阶段验收比原规程增加了引(调)排水工程通水验收、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6.1.2 明确工程参建单位是阶段验收的被验收单位。
6.1.3 本条系新增加条款。项目法人应对照6.2.2、6.3.2、6.4.2、6.5.7、6.6.3 等条中的要求进行自
检,认为符合条件后,向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提出验收申请报告。
6.1.4 由于阶段验收时,验收范围只是一部分工程,不适合对阶段验收作出合格或优良的结论。本条中
鉴定工程质量是指如实将质量监督机构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结论反映在鉴定书中。
6.1.7 阶段验收的工作程序可参照竣工验收有关规定。
6.2 枢纽工程导(截)流验收
6.2.1 工程导(截)流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标志着主体工程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因此,导(截)流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已完工程的质量和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 查验收。
6.2.2 本条系指(截)流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导流工程主要是指导流隧洞、导流明渠、上下游围堰或其他导流建筑物。水下隐蔽工程是指截流后围堰上游水位壅高造成部分工程长期淹没在水下或受影响的工程。准备工作包括导(截)流技术方案,导(截)流工程的备料、道路、机械、水文观测、组织、应急措施等。度汛方案主要包括度汛组织机构、度汛标准、安全度汛措施、超标准洪水预案等,应由工程所
在地的省级或流域管理机构防汛指挥部门批准。导(截)流后壅高水位以下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验收前必须完成,并通过由有关移民部门组织 的阶段移民安置验收。
6.3 枢纽工程下闸蓄水验收
6.3.1 枢纽工程的投入使用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的发挥,且与上、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 密切的关系。因此,下闸蓄水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已完工程的质量和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6.3.2 本条系指蓄水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大坝及其他挡水建筑物蓄水位以下部分必须完成,挡水建筑物基础及其结构的防渗性、坚固性、稳定性等性能已能满足蓄水要求,挡水建筑物形象面貌已达到防汛标准和蓄水需要。3 需要投入运行的泄水建筑物是水库蓄水的关键工程项目,应按设计要求建成并符合设计要求。
蓄水、泄洪所需的闸门、启闭机等控制设备应安装完毕,使用电源可靠,可灵活启闭运行。7 蓄水后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主要是指渗漏、浸没滑坡及塌方等。
6.3.5 本条系新增加条款。对于有些拦河水闸,如果失事,危害与水库相比同样比较大,故也需要进行
蓄水(挡水)验收。
6.5 水电站(泵站)机组启动验收
6.5.1 机组启动验收包括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和泵站水泵机组。机组启动验收是对已安装完成的机组的主
辅机及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性的试运行和检查验收。根据工程完成情况,机组可以单台单独验收,也可以 多台同时验收。
6.5.2 将机组启动验收分为两类进行,其中首台以及最后一台机组启动验收属于政府验收范畴,因为根
据机组启动验收的实际情况,所需协调和发现的问题比较集中地发生在首台和最后一台机组的启动过程
中。但对于部分机组规模较小的项目,其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委托项目法人
主持。其它机组验收属于法人验收范畴。
6.5.4 机组启动试运行具体操作过程和有关要求可参照《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DL/T 91 507—2002)执行。
6.5.5 对于受水位或水量等客观条件限制,使得机组无法满足运行时间以及运行负荷的情况,本条明确
需要经过论证以及批准程序。
6.5.6 考虑到机组启动验收技术性强,时间较长,首(末)台机组启动验收应先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预验
收。中间机组启动验收由项目法人决定是否进行技术预验收。
6.6 部分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本节系新增加内容。主要针对部分因各种原因导致工期拖延,长期不能完建和进行竣工验收的项目,为使已完工的部分工程能够运行并发挥效益,故设立此项验收。竣工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水利工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初期运行考验,才能保证竣工验收工作正常进行和有关评价意见比
较顺利的提出,所以增加此条款。
8.1.2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要对竣工验收条件是否具备进行审查,对遗留的问题是否影响竣工验收要 有明确意见。
8.1.3 工程不能按期竣工验收,将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所以要求如果延期竣工验收,必须说明理由,并得到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的同意。
8.1.4 财务部门的审查,主要检查竣工财务决算是否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的要求编制,内容是否完整、科目是否合适,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调整意见,审查后不用提正式审查意
见;审计部门根据有关审计规定进行审计后,要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决定。
8.1.5 根据具体情况,竣工技术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阶段工作可分开进行,也可连续进行。8.1.7 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应在竣工技术预验收前全部满足。
8.2 竣工验收自查
本节系新增加内容。强调了项目法人以及工程参建单位应当为竣工验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8.4 竣工技术预验收
8.4.3 本条中鉴定工程施工质量是指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评定情况和竣工验收质量抽检情况进行评
价,最终给出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结论。
8.5 竣工验收
8.5.4 竣工验收中有关工程质量的结论性意见,是在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有关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技
术预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情况确定的,最终结论是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不再评定优良等级。
9 工程移交以及遗留问题处理
9.1 工程交接
本节系新增加的内容,设定本节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
9.2 工程移交
本节明确了工程移交给运行管理单位所应完成的必要手续以及移交的主要内容,从而保证工程尽快
进入正常管理程序,发挥工程效益。
9.3 验收遗留问题及尾工处理
本节明确了验收遗留问题以及尾工处理责任单位,防止验收后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地处理,影
响工程的正常运行。9.3.3 验收遗留问题和尾工处理完成后,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由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或项目法
人主持验收,有关设计、监理、施工、运行管理单位参加。
9.4 工程竣工证书
本节系新增加的内容,设定本节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程序以及合同管理。
附录C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格式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主要是根据工程建设计划以及工程合同编制,重点是明确本工程需要进行的法人
验收的计划安排。其中: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洪水标准、效益、主要工程量、概算投资及
投资来源,至少要具体到单位工程; 工程建设有关单位,包括工程参建单位(项目法人、项目代建机构、设计、施工、主要设备(供
应)制造、监理)、工程运行管理、移民安置机构、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工程
安全监督机构等; 合同签订,包括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供应(制造)等合同的数量以及合同额; 4 工程项目划分,指经过质量监督机构确认的工程项目划分; 工程建设总进度计划,一般需明确工程项目的设计工期、批准工期、合同工期,可以具体到单 位工程; 法人验收工作计划,指法人验收的计划时间、具体内容和主持单位; 7 计划编写应当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附录D 法人验收申请报告格式 工程验收条件检查结果,主要是对照本规范有关验收应当具备的主要条件逐项进行检查; 2 后续工程施工计划,后续工程主要是指验收时与拟验收工程有关的未完项目; 3 历次验收遗留问题处理,主要是指本次验收之前所进行的各种验收的遗留问题,至提出验收报
告时为止的处理情况,需要明确处理结果是否满足验收鉴定书提出的要求; 4 建议验收时间,应当与合同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申请报告格式同样适用于电站和泵站中间机组启动验收。
附录E 法人验收质量结论格式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落实质量责任,故对工程质量结论分别填写
工程参建单位的评价意见以及验收工作组的评价意见。一般情况下,质量结论报质量监督机构一式三份,其中二份由质量监督机构填写核备或核定意见后,反馈项目法人保留归档。
如是单位工程验收的质量结论,删除封皮中的分部工程栏。附录F 分部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前言,包括验收工作组组成、验收时间、地点等 验收结论包括对工期、安全、质量的总体评价。验收结论中的质量方面结论应填写工作组多数
成员评价意见; 有保留意见时,应当明确记载;4 遗留问题处理完成后,应形成“遗留问题处理记录”,并作为附件补入归档的分部工程验收鉴定 书;
附录G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扉页中较原规程增加了“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代建机构”、“主要设备制造(供应)单位”
以及加上“安全监督机构”名称栏; 前言,简述验收主持单位、参加单位、时间、地点等;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指本单位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标准;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本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开工日期、完工日期、验收时工程形象面貌,施工
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情况等; 验收范围,是指本次验收所包括的分部工程和验收的内容; 工程完成情况,包括主要建设内容的设计工程量、合同工程量、验收时实际完成工程量; 7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是对本次验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8 意见和建议,主要是指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验收结论,包括对工程质量、能否按批准的设计标准运用及发挥效益、工程档案资料,以及是
否同意通过验收等,均应有明确的结论; 10 有保留意见时,应当明确记载; 11 鉴定书应当力求简明扼要。
附录H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格式 施工单位包括承担分包任务的施工单位; 合同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工程开工、完工时间,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 验收范围,是指本次验收所包括的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和验收的内容; 4 有保留意见时,应当明确记载; 5 验收鉴定书应当力求简明扼要。
附录I 阶段验收申请报告格式 提交验收申请报告时,应当明确是政府什么类别的验收,如水库下闸蓄水阶段验收、工程导(截)
流验收、竣工技术预验收或其它等等; 2 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初步审查意见,主要是对照规程中规定的验收条件进行检查后,确认验 收条件是否基本具备,是否建议验收主持单位进行验收。后续工程是指与验收项目和内容有关,验收后需尽快完成的工程项目和工作; 4 申请报告应力求简明扼要。本申请报告格式同样适用于电站和泵站首(末)机组启动验收。
附录J 阶段技术预验收工作报告格式 前言,包括验收依据、组织机构、验收过程; 验收的项目、范围和内容,是指本次验收所包括的工程项目、范围和内容; 3 工程形象面貌,是指验收时验收范围内工程项目的形象面貌; 截流(蓄水、通水等)总体安排,是指对项目法人提交的截流(蓄水、通水等)方案进行评价; 工程重大技术问题评价,指对已经处理的重大技术问题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6 技术预验收结论,可以对设计、施工等做出综合评价。
附录Q 竣工验收主要工作报告内容格式
Q.1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Q.1.4 项目管理 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包括项目参建单位(项目法人、项目代建机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法人验收监督管理机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安全监督机构、移
民安置机构、建设协调机构等设置和工作情况。合同管理,主要反映工程所采用的合同类型、合同执行结果、对工程分包的管理等。包括设计、监理等合同。材料及设备供应,主要反映三材和油料、电力及主要设备的供应方式,材料及设备供应对工程
建设的影响,工程完成时是否做到工完料清。
6 合同价款结算与资金筹措,包括项目法人筹资方式、资金筹措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合同价款的
结算方法和特殊问题的处理情况、至竣工时有无工程款拖欠情况。
Q.1.5 工程质量,主要是指工程参建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项目设计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和实际达到的标准、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以及单位工程质量数据统计、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处理情况等。
Q.1.6 安全生产与文明工地,主要是指工程参加单位的工程安全管理体系、文明工地建设、环境保护、安全事故与事故处理等。
Q.1.12 工程决算编制与审计,主要是竣工决算编制情况、工程审计结论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等。
Q.1.13 主要是指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Q.3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Q.3.1 工程概况,简要说明本单位所承担的工程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工程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
Q.3.2 工程投标,包括投标过程、投标书编制以及合同签订等。
Q.3.3 施工进度管理,阐明施工总体布置、施工总进度以及分阶段施工进度安排(附施工场地总布置图
和施工总进度表),分析工程提前或推迟完成的原因;主要项目施工情况等。
Q.3.4 主要施工方法,阐明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及解决情况。施工中采用的主要施工
方法及应用于本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施工科研情况等。
Q.3.5 施工质量管理,阐明本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实施情况,质量事故及处理,工程施工质量
自检情况等。Q.3.6 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围绕国家、行业以及合同中有关安全生产规定,阐明有关
规定的落实情况、生产安全事故及处理情况等。
Q.3.7 合同管理,阐明工程合同价与工程实际价款结算,简要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工程分包管理、工程款及工资拖欠情况等。
Q.3.9 附件。施工管理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主要工作人员包括施工单位以及施工项目经理部的
负责人和内设机构负责人。投标时计划投入的资源与施工实际投入资源情况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施工设备以及质量检
测设备等。工程施工管理大事记,主要是承担本工程建设有关或有影响的事件。4 技术标准目录,施工中使用的技术标准。
Q.4 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Q.4.1 工程概况,简要叙述工程位置、工程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等。Q.4.2 工程规划设计要点,简述工程规划、设计方面的技术指标和特点。
Q.4.3 工程设计审查意见落实,有关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重点叙述审查意见中要求在施
工阶段研究或解决的设计问题是否解决。
Q.4.4 工程标准,指有关质量标准的设计值、国家或行业标准中的指标、合同指标、工程实际达到的
指标,需进行必要的比较。当工程实际达到的指标不满足设计或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时,应简述设计方 面的意见。
Q.4.5 设计变更,指施工过程中与批准的初步设计之间的变化,重大设计的变更缘由。Q.4.6 设计文件质量管理,主要是设计文件的深度是否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是否满足设计合同约定 的标准,是否存在由于设计造成的工程返工或质量问题。
Q.4.7 设计服务,设计任务的获得、设计合同有关义务的履行、现场设计服务等。Q.4.8 工程评价,从设计方面评价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Q.4.10 附件 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主要工作人员包括设计项目经理,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等。技术标准目录,指设计依据的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Q.5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
Q.5.1 工程概况,简要叙述工程位置、工程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等。Q.5.2 监理规划,监理规划及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组织机构的设置、主要监理方法和主要监理设 备等。
Q.5.3 监理过程,监理合同的执行情况、“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实施情况。Q.5.4 监理效果,对工程投资、质量、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Q.5.5 工程评价,对工程设计、质量、进度、安全进行综合评价。Q.5.7 附件。监理机构的设置与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主要工作人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相
应分工和执业资格证号等。
Q.6 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Q.6.1 工程概况,简要叙述工程位置、工程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等。Q.6.2 运行管理,主要是工程验收并接受后对工程运行管理的规划等,包括规章制度建立情况、人员
培训情况、已接管工程运行维护情况,下阶段工程运行管理计划等。
Q.6.3 工程初期运行,已经移交管理的工程运行是否达到设计标准,工程观测情况,工程发挥的效益
情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
Q.7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Q.7.1 工程概况,简要叙述工程位置、工程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等。Q.7.2 质量监督工作的分工和工作方式等。Q.7.3 参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检查,依据国家和行业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
实际运行情况检查等。
Q.7.4 项目划分确认,项目划分的确认和主要依据。Q.7.5 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检测情况。
Q.7.6 质量核备与核定,核备和核定了那些工程项目的质量。当持有质量方面的异议时,有关方面是 如何纠正。
Q.7.7 质量事故和缺陷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主要质量缺陷以及是如何处理的。
Q.7.8 工程质量评价意见,对工程质量进行总体评价。Q.7.9 附件 有关该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人员情况表,包括专职和兼职质量监督员职称和专业。
Q.8 工程安全监督报告
Q.8.1 工程概况,简要叙述工程位置、工程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建设内容等。Q.8.2 安全监督工作的分工和工作方式等。
第三篇: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总则
1.0.1 为使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考试吧
1.0.2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小型工程可参照执行。
1.0.3 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分为分部工作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按照验收的性质,可分为投入使用验收和完工验收。
1.0.4 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1.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
2.检查已完工程在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等方面的质量,并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3.检查工程是否具备运行或进行下一阶段建设的条件。
4.总结工程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并对工程作出评价。
5.及时移交工程,尽早发挥投资效益。
1.0.5 验收工作的依据是有关法律、规章和技术标准,主管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设计文件及相应设计变更、修改文件,施工合同,监理签发的施工图纸和说明,设备技术说明书等。
1.0.6 工程进行验收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的规定。利用外资项目还必须符合外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1.0.7 工程开工后,项目法人或有关责任主体(以下简称项目法人)应依据本规程,并结合工程建设计划编制验收计划,报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1.0.8 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验收工作应相互衔接,不应重复进行。
1.0.9 工程进行验收时必须要有质量评定意见:1.按照水利行业现行标准SL176—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进行质量评定。
2.阶段验收和单位工程应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价意见。
3.竣工验收必须有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工程质量评定报告;竣工验收委员会在其基础上鉴定工程质量等级。
1.0.10 验收工作由验收委员会(组)负责,验收结论必须经2/3以上验收委员会成员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其处理原则由验收委员会(组)协商确定。主任委员(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有1/2以上的委员(组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主持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决定。
1.0.11 验收委员会(组)成员必须在验收成果文件上签字。验收委员(组员)的保留意见应在验收鉴定书和签证中明确记载。
工程验收的遗留问题,各有关单位应按验收委员会(组)所提要求,负责按期处理完毕。
工程项目中的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组织验收,并由验收主持单位提前向该工程验收委员会提交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报告。没有提交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报告的,不予竣工验收。
验收资料制备由项目法人负责统一组织,有关单位应按项目法人的要求及时完成。验收所需提供资料见附录F,所需备查资料见附录G.有关验收报告、鉴定书及签证纸张规格统一为16开(787MM×1092MM)。正本不得采用复印件。
验收所需费用列入工程概算,由项目法人列支。
分部工程验收
2.0.1 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是该分部工程的所有单元工程已经完建且质量全部合格。
2.0.2 分部工程验收由验收工作组负责,分部工程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或监理主持,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单位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每个单位以不超过2人为宜。
2.0.3 工程验收的主要工作是:1.鉴定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标准;2.按现行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3.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2.0.4 分部工程验收的图纸、资料和成果是竣工验收资料的组成部分,必须按峻工验收标准制备。
2.0.5 分部工程验收的成果是“分部工程验收签证”,其格式见附录A.签证原件不少于4份,暂由项目法人保存,待竣工验收后,分送有关单位。阶段验收
3.1 一般规定
3.1.1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当工程建设达到一定关键阶段时(如基础处理完毕、截流、水库蓄水、机组启动、输水工程通水等),应进行阶段验收。
3.1.2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大型枢纽工程在截流、蓄水等阶段验收前,可先进行技术性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可参照竣工初验的有关规定施行。
3.1.3阶段验收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主持。阶段验收委员会由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运行管理、有关上级主管等单位组成,必要时应邀请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
3.1.4阶段验收的主要工作是:1.检查已完工程的质量和形象面貌。
2.检查在建工程建设情况。
3.检查待建工程的计划安排和主要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是否具备施工条件。
4.检查拟投入使用工程是否具备运用条件。
5.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3.1.5 阶段验收工作程序可参照本规程5.2.7、5.2.8、5.2.10的规定执行。
3.1.6 阶段验收的成果是“阶段验收鉴定书”,其格式见附录B.自鉴定书通过之日起14天内,由验收主持单位行文发送有关单位。
3.1.7 “阶段验收鉴定书”原件不少于5份,除验收主持单位留存1份外,其余暂由项目法人保存,等竣工验收后,分送有关单位。
3.2 截流前验收
3.2.1 工程截流前,应进行截流前验收。
3.2.2 截流前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1.导流工程已基本完成,投入运用后不影响(包括采取措施后)其他未完工程继续施工。
2.满足截流要求的水下隐蔽工程已经完成。
3.导流建筑物已具备过水条件。
4.截流设计已获批准,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5.截流后的度汛方案已经有关部门审查,措施基本落实。
6.截流后壅高水位以下的建设征地已落实,移民已迁移安置,库底已清理。
7.碍航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
3.2.3 截流前验收的主要工作:1.检查已完成的水下工程、隐蔽工程、导流截流工程的建设情况,鉴定工程质量。
2.审查截流方案,检查截流措施和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3.检查建设征地、移民迁移安置和库底清理情况,以及为解决碍航等问题而采取的临时措施落实情况。
4.研究验收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并提出处理要求。
3.3 蓄引水验收
3.3.1 水库等工程蓄引水前,必须进行蓄引水验收。验收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工程进行蓄水完全鉴定。
3.3.2 蓄引水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1.挡水、引水建筑物的形象面貌满足蓄水位要求。
2.蓄引水后未完工程施工措施已落实。
3.引水控制设施已基本完成。
4.蓄水后需要投入运行的泄水建筑物已基本建成。
5.有关观测仪器、设备已按设计要求安装和调试,并已测得初始值。
6.下游引水工程基本完成。
7.蓄引水位以下的建设征地及移民迁移安置已经完成。
8.蓄引水位以下的库区清理已经完成。
9.蓄引水后影响工程完全运行的问题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有关重大技术问题已有结论.10.下闸蓄水的施工方案已经形成。
11.蓄引水调度、运用、度汛方案已经编制,措施基本落实。
3.3.3 蓄引水验收的主要工作:1.检查已完工程的建设情况,鉴定工程质量。
2.审查蓄引水方案,检查蓄引水措施和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3.检查库区清理、建设征地及移民迁移安置情况。
4.研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影响蓄引水工程安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要求。
5.确定可以进行交接的工程项目。
3.4 机组启动验收
3.4.1 水电站每台机组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机组启动验收。
3.4.2 机组启动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1.与机组启动运行有关的建筑物基本完成。
2.与机组启动运行有关的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安装完成,并经过试运行。
3.暂不运行使用的压力管道等已进行必要的处理。
4.过水建筑物已具备过水条件。
5.机组和附属设备以及油、水、气等辅助设备安装完成,经调整试验合格并经分部试运行,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6.必须的输配电设备安装完成,送(供)电准备工作已就绪,通信系统满足机组启动运行要求。
7.机组启动运行的测量、监视、控制和保护等电气设备已安装完成并调试合格。
8.有关机组启动运行的安全防护和厂房消防措施已落实,并准备就绪。
9.按设计要求配备的仪器、仪表、工具及其它机电设备已能满足机组启动运行的需要。
10.运行操作规程已经编制。
11.运行人员的组织配备可满足启动运行要求。
12.水位和引水量满足机组运行最低要求。
3.4.3 机组启动验收的主要工作:1.检查有关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情况,鉴定质量。
2.审查机组启动运行计划以及机组是否具备启动试运行条件,确定机组启动时间。
3.审查机组启动应具备的条件。
3.4.4 机组启动运行的主要试验程序和内容应按国家现行标准GB8564《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和SD204《泵站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机组试运行要求进行。度运行过程中,应作好详细记录。
3.4.5 水电站机组启动验收的各台机组运行时间为投入系统带额定出力连续运行72H.由于负荷不足或库水位不够等原因造成机组不能达到额定出力时,验收委员会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确定机组应带的最大负荷。
3.4.6 泵站水泵机组启动验收可参照发电机组启动验收的有关要求进行。水泵机组的各台机组运行时间为带额定负载连续运行24H(含无故障停机)或7天内累计运行48H(含全站机组联合运行小时数),全站机组联合运行时间一般为6H,且机组无故障停机次数不少于3次。执行机组运行时间确有困难时,可由验收委员会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但最少不宜少于2H.3.4.7 3.4.7 机组启动验收鉴定书是机组移交和投入运行的依据。
3.4.8 3.4.8 第一台(次)和最后一台(次)机组启动验收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主持,其他台(次)机组的启动验收,验收委员会可委托项目法人主持。
单位工程验收
4.1 单位工程投入使用验收
4.1.1 在竣工验收前已经建成并能够发挥效益,需要提前投入使用的单位工程,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投入使用验收。
4.1.2 投入使用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已按批准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
2.工程投入使用后,不影响其他工程正常施工,且其他工程施工不影响该单位工程安全运行(或防护措施已落实)。
3.运行管理条件初步具备。
4.少量尾工已妥善安排。
5.需移交运行管理单位时,项目法人与运行管理单位已签定单位工程提前启用协议书。
4.1.3 投入使用验收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或其委托单位主持,验收委员会由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运行管理以及有关上级主管等单位组成,必要时应邀请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参加验收委员会。
4.1.4 投入使用验收主要工作:1.检查工程是否已按批准设计完建。
2.进行工程质量鉴定并对工程缺陷提出处理要求。
3.检查工程是否已具备安全运行条件。
4.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5.主持单位工程移交。
4.1.5 投入使用验收工程程序可参照本规程5.2.7、5.2.8和5.2.10的规定施行。
4.1.6 投入使用验收的成果是“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鉴定书格式见附录C.自鉴定书通过之日起28天内,由验收主持单位行文发送有关单位。
4.1.7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原件不少于5份,除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各1份外,其余暂由项目法人保存,待竣工验收卑后,分送有关单位。
4.2 单位工程完工验收
4.2.1 除4.1.1条以外的单位工程应在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完工验收。
4.2.2 完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是所有分部工程已经完建并验收合格。
4.2.3 完工验收由项目法人主持,验收委员会由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每个单位一般以2~3人为宜。
4.2.4 完工验收主要工作:1.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设计完成。
2.检查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等级,对工程缺陷提出处理要求。
3.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处理要求。
4.按照合同规定,施工单位向项目法人
4.2.5 完成验收的成果是“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其格式见附录C.鉴定书原件不少于5份,暂由项目法人保存,待竣工验收后,分送有关单位。
竣工验收
5.1 初步验收
5.1.1 工程竣工验收前应进行初步验收。不进行初步验收必须经过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批准。
5.1.2 初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已按批准设计全部完成。
2.工程投资已基本到位,并具备财务决算条件。
3.有关验收报告已准备就绪。
5.1.3 初步验收由初步验收工作组负责。初步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主持,由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运行管理、有关上级主管单位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组成。
5.1.4 项目法人应在初步验收会14天前将附录F所列资料送达验收工作组成员单位各1套。
5.1.5 初步验收的主要工作:
1.审查有关单位的工作报告。
2.检查工程建设情况,鉴定工和程质量。
3.检查历次验收中的遗留问题和已投入使用单位工程在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4.确定尾工内容清单、完成期限和责任单位等。
5.对重大技术问题作出评价。
6.检查工程档案资料的准备情况7.根据专业技术组的要求,对工程质量做必要的抽检。
8.提出竣工验收的建议日期。
9.起草“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
5.1.6 初步验收会工作程序:1.召开预备会,确定初步验收工作组成员,成立初步验收各专业技术组。
2.召开大会。
1)宣布验收会议程;2)宣布初步验收工作组和各专业技术组成员名单;3)听取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质量监督等单位的工作报告;4)看工程声像、文字资料。
3.分专业技术组检查工程,讲座并形成各专业技术组工作报告。
4.召开初步验收工作组会议,听取各专业技术组工作报告。讨论并形成“初步验收工作报告”,讨论并修改“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
5.召开大会1)宣读“初步验收工作报告”;2)验收工作组成员在“初步验收工作报告”上签字。
5.1.7 初步验收的成果是“初步验收工作报告”,格式见附录D.自报告通过之日起14天内,由项目法人行文发送有关单位。
5.1.8 “初步验收工作报告”原件的份数,应满足项目法人、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监理等单位各1份的需要,暂由项目法人保存,待竣工验收后,分送各有关单位。
5.2 竣工验收
5.2.1 工程在投入使用前必须通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应在全部工程完建后3个月内进行。进行验收确有困难的,经工程验收主持单位同意,可以适当延长期限。
5.2.2 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工程已按批准设计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
2.各单位工程能正常运行。
3.历次验收所发现的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
4.归档资料符合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
5.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及移民安置等问题已基本处理完毕,工程主要建筑物安全保护范围内的迁建和工程管理土地征用已经完成。
6.工程投资已经全部到位。
7.竣工决算已经完成并通过竣工审计。
5.2.3 虽然5.2.2规定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但属下列情况仍可进行竣工验收:
1.个别单位工程尚未建成,但不影响主体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验收时应给单位工程留足投资,并作出完建的安排。
2.由于特殊原因致使少量尾工不能完成,但不影响工程正常安全运用。验收时应对尾工进行审核,责成有关单位限期完成。
5.2.4 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应按以下原则确定:
1.中央投资和管理的项目,由水利部或水利部授权流域机构主持。
2.中央投资、地方管理的项目,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或省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主持,原则上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代表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
3.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的项目,由水利部或流域机构主持。
4.地方投资和管理的项目由地方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
5.地方与地方合资建设的项目,由合资各方共同主持,原则上由主要投资方代表担任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
6.多种渠道集资兴建的甲类项目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主持;乙类项目由主要出资方主持,水行政主管部门派员参加。大型项目的验收主持单位要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7.国家重点工程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2.5 竣工验收工作由竣工验收委员会负责。竣工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会1名(由主持单位代表担任),副主任委员若干名。竣工验收委员会由主持单位、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银行(贷款项目)、环境保护、质量监督、投资方等单位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
5.2.6 工程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单位作为被验收单位不参加验收委员会,但应列席验收委员会会议,负责解答验收委员的质疑。
5.2.7 项目法人应提前28天将“竣工验收申请报告”送达验收主持单位,并应在竣工验收会14天前将附录F所列资料送达验收委员会成员单位各1套。“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格式见附录E.5.2.8 验收主持单位在接到项目法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应同有关单位进行协商,拟定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委员会组成单位等有关事宜,批复验收申请报告。
5.2.9 竣工验收的主要工作:
1.审查项目法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和初步验收工作组“初步验收工作报告”。
2.检查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
3.协调处理有关问题。
4.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5.2.10 竣工验收会一般工作程序:
1.召开预备会,听取项目法人有关验收会准备情况汇报,确定竣工验收委员会成员名单。
2.召开大会1)宣布验收会议程;2)宣布竣工验收委员会委员名单;3)听取项目法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4)听取初步验收工作组“初步验收工作报告”;3.检查工程4.召开验收委员会会议,协调处理有关问题,讨论并通过“竣工验收鉴定书”。
5.召开大会1)宣读“竣工验收鉴定书”;2)竣工验收委员会委员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3)被验收单位代表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5.2.11 经验收主持单位同意未进行初步验收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结合5.1的有关规定同时进行。
5.2.12 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验收委员会可采取停止验收移交或部分验收等措施,并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
5.2.13 竣工验收的成果是“竣工验收鉴定书”,格式见附录D.“竣工验收鉴定书”是工程移交的依据。自鉴定书通过之晶起28天内,由验收主持单位行文发送有关单位。
5.2.14 “竣工验收鉴定书”原件的份数,应满足验收主持单位以及项目法人、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监理等单位各1份的需要。
5.2.15 竣工验收遗留问题,由竣工验收委员会责成有关单位妥善处理。项目法人应负责督促和检查遗留问题的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报告竣工验收主持单位。
第四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范文模版)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
规程 规范名称
出版日期
备注
泵站施工规范
SL—234—1999
1999年 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254
2000年 提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71
2000年 提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SL/T188-96
1999年 提防工程施工规范 SL-260-98
1998年 提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 SL-239-1999 1999年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 SL-63-94
1994年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DJ 336-89 试行 2000年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标准 SL/T154-95
2000年 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SL25-91(行标)
1999年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SL207-98(水利部农水司)1998年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T231-2000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 204-98 1999年 碾压混凝土设计导则DL/T 5005-92(行标)
1992年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T4-1999
2000年 农田排水试验规范 SL/109-95(部标)
1997年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 SL 56-93
1998年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236-1999(行标)1999年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91
2000年 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规范 SL/T225-98
2000年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 SL/T205-97
1998年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SL 101-1995年 水工钢闸门系列标准—充水阀 SL/T248-1999
2000年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 191-96
1998年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L 211-98
1998年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203-97
1999年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
2000年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 105-95
2000年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 SL 105-95
1992年
(1)水工金库结构焊工考试规则 SL-35-92
1992年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程 SL-53-94
1999年 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 SL-48-94
1999年 水工与河工摸型常用仪器校验方法 SL/T232-99 1999年 水工预应力锚喷设计规范 SL212-98
1999年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 SL224-98(试标)
1999年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00-0211
2000年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104-95
1998年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
1998年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197 1999年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 SL74-95
1995年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
2000年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SL26-92
2000年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准SL226-98
1999年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DL5020 2000年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93
1998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93
2000年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199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1999年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1995年 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01-97
2000年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行标
1999年 水利水电建设用起重机技术条件SL/T241-1999
2000年 水利水电量和单位AL2。12。3-98(刘风桐)
1998年 水利水电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
2000年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科研设计岗位DL301。7-93
2000年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领导干部岗位SL301。1-93
2000年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岗位SL301 2000年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岗位 SL301。5
2000年 水轮机模型浑水验收试验规程 SL142-92(部标)1997年 水土保持试验规范 SD239-87
1992年 水位计通用技术条件 SL/T243-1999
2000年 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
2000年 水文缆道机电设备及测量验收仪器通用技术条件SL 2000年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SL58-93
2000年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
2000年 水文巡测规范SL195-97
1998年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
2000年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电路设计规定SL199-97
1998年 水闸工程管理设计SL170-96(行标)
1998年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行标)
1999年 水闸施工规范SL27-91
2000年 水质分析方法SL78-94-1994(中国行业标准)
1995年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行标
1999年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T235-1999行标
1999年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2000年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行标)
1995年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理规程SL169-96
1996年 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0-98行标
1999年 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
1999年 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179-96
1998年 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SL193-97
1997年 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2-96
1997年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DL5017
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1999
周期式混凝土搅拌楼(站)SL/T242-1999
1998年 1994年2000年 2000年
第五篇:巢湖市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总公司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巢湖市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总公司
建设行业安全生产月
活
动
方
案
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巢湖市水利水电建筑安装总公司2010年关于开展建
设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安全生产年“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深化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根据市住建委关于《印发2010年巢湖市建设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建办[2010]126号文件精神,总公司决定从6月1日至6月30日对在建项目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部署,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安全发展、预防为主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推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建设,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推动安全理念、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进工地,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促进我公司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活动时间
2010年6月1日至30日;“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定于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6月13日)。
四、成立总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把活动落实到项目部、落实到班组和一线作业人员,务求实效。总公司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宋国华(市水安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李良润(市水安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张世明(市水安公司安全科科长)
朱东曙(市水安公司工程科科长)
方斌(市水安公司经营科科长)
柳清华(市水安公司安全科科员)
各项目经理成立“安全生产月”活动自查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为主,各部门参加,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五、总公司组织活动安排
“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总公司将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1、组织参加6月13日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
2、在各项目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悬挂宣传条幅、标语;
3、开展二季度建筑施工安全大检查和对在建工程项目部进行“暗访”活动;
4、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宣传学习;
5、参加有关市安全会、市住建委组织开展其它活动。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
各项目部主要责任人要加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计划,认真部署,切实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要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强化各项预防措施,落实项目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紧密联系安全生产实际,创新内容、形式,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把活动落实到各项目部直到工人。
(二)围绕主题、广泛宣传。
要紧紧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舆论氛围。通过项目部墙报、宣传栏等场地、场所张贴和悬挂安全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义、任务、要求和措施,宣传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对在建工程项目部:一是继续开展和推动“安全生产年”活动各项措施的落实。按照住建委《关于印发巢湖市建设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管[2010]74号)和市住建委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安徽省2010年建筑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管[2010]115号)要求,突出预防为主,强
化监督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重大危险源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继续深化以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为重点的专项治理,认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切实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二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继续加强对建筑施工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工长、施工队长、班组长带头作用,积极帮助广大农民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要加强对三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