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板词安全为天(大全)
快板词安全为天
打竹板,响连环
我们一起说安全。
(一)说安全,道安全,铁路生产靠安全。安全质量和生产,常记心中一二三。安全第一不能变,严抓质量保安全。抓生产、管安全、安全生产记心间。
(二)安全管理靠文化,安全文化心里挂。主体规范靠约束,作风严谨不耽误;加强锻造提技能,自我超越业务能;主体提升强素质,自我实现要积极。
(三)安全生产摆到位、隐患整改抓到位。违章蛮干驻遗憾、遵章守纪促安全。眼睛不容一粒沙、预防事故靠大家。有妻有子有家庭、没有安全等于零。(四)
新岗位、学安全、警钟长鸣多根弦。谨防爆炸和火源、下班以后关电源。按章操作不嫌烦、检查设备严把关。严是爱、松是害、发生事故坑三代。
(五)司炉工,烧锅炉,先把安全记心中。操作前,学规程,逐句逐条要记清。莫违章,莫违纪,服从指挥听分配。违章操作一念间,事故就在一瞬间。
(六)上岗作业莫沾酒,侥幸心理不能有。身外物,要掏净,危险物品不准进。换衣服,带防具,施工作业安全距。饭吃饱,觉睡好,全心全意安全好。
(七)班组长,有责任,作业任务谨慎分。特殊工,带证件,持证上岗不能变。安全帽,安全绳,现场作业不能蒙。搞运输,责任明,指挥要按信号行。
(八)上煤时,要通行,抓斗吊斗注意盯。人人把关事故少,处处提防安全好。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为了家中老和小,遵章守纪要记牢。
(合)说安全,道安全,安全幸福紧相连。兢兢业业干工作,实实在在抓安全。安全没有终点站,安全生产是关键。你安全来我安全,铁路 和谐 又平安!
第二篇:安全为天
安全为天重在坚持
——记马蹄沟煤矿安全生产3000天
作者;李康金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在我们迎来建党91周年之际,我们也迎来了马蹄沟煤矿安全生产3000天。3000天,7.2万小时,432万分钟,2.592亿秒。这一数字,是对马蹄沟煤矿长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的初步成果,背后蕴含的是马矿人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奋斗。
安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那么安全就是这艘船的风帆。马蹄沟煤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承载着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保障的重任,马矿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向社会奉献光和热,只有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使命,把安全做为核心工作来抓,把安全理念深深植入到每个员工心里,把安全落在实处、从细处着手,企业才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顺利前行。回想马蹄沟煤矿从基建施工到生产运行,矿领导班子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坚持深入一线调研安全生产现状、召开月度安全生产例会、注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全矿全体干部员工,克难奋进,求真务实,从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设备隐患治理等方面着手,严格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不断提
高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水平。付出是艰辛的,回报是丰硕的。在全矿上下共同努力下,马蹄沟煤矿形成保安全、促生产、增效益的良性循环,安全生产局面逐步稳定,安全指数不断提升。
安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果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比作是“九层之台”,那么有效的安全管理就是这九层之台最关键的“累土”。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安全管理的投入和建设。安全管理是企业潜在的效益,贯穿于整个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安全管理所体现出来的效益有正负效益双面性,在企业安全的状态下,企业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不突出,往往被人忽略,一旦不安全状态出现时,经济损失和影响巨大,负面效应的表现就非常明显。马蹄沟煤矿践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和准军事化,全面推进班组核算工作,建立规范,科学,精细的管理机制,多层次严密考核,费用控制严格有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安全是企业员工幸福生活的源泉。记得很早以前流行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幸福在哪里”?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轨迹对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我走上煤矿生产岗位后,一次又一次的接受安全警示
教育、事故案例惨痛教训后,我对“幸福在哪里”的回答就是——安全。“幸福诚可贵,安全价更高”,每说到安全与幸福的关系,总让我感到沉甸甸的,因为每一个员工背后都有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父母,都有望眼欲穿、盼望安全回家的妻子、丈夫,都有活泼可爱的孩子,都有陪伴我们成长的亲朋好友,只有我们的安全,才是我们和他们幸福生活的源泉。一次次的事故通报、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都有鲜活的生命的陨落,都有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安全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什么时候都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我们渴望安全,我们渴望幸福,员工的思想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发生了跨越式转变,“安全重于泰山”,从企业的百年大计来讲,从我们的家庭幸福来讲,始终要抓好安全工作,马蹄沟煤矿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管理理念,全矿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全体员工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幸福生活溢于言表。这幸福来源于哪里?幸福来源于稳固的安全生产形势,来源于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来源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来源于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
马蹄沟煤矿综掘队掘进一班,在班长郭袁军的带领下,在全矿以“争当先锋号、建设高效、平安、和谐马矿劳动竞赛”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被评为“优秀五型班组”,郭袁军被评为“优秀班组长”,他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3000天,是一个数字,它的到来,饱含了太多的艰辛和汗水,但是它只存在瞬间;3000天,是一个里程碑,蕴含了太多的坚持和付出,但是它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安全是一个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天的成绩和荣誉只属于过去,未来的安全要靠我们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工作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去共同呵护!全矿员工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创和谐。
山高高不过天,地大大不过天,天大的事情叫安全。安全为天,重在坚持!
第三篇:安全为天
安全为天
今天,全矿停产来召开“3.18”矿难反思会,意在深刻吸取教训,再次用血的事实唤起全矿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作为一名煤矿工人,再次回顾那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历史,让人痛心。21条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的吞噬,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面对,更要学会反思,要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警钟常鸣,真正树立安全为天的意识。
工作中我们说的最多的是安全,关注最多的也是安全,但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无论在地面的各生产岗位还是井下巷道,随处可见“安全为天”、“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的标语口号,由此可见安全发展对于我们矿山的重要性,然而在生产中仍有许多事故隐患的存在,究其原因还是麻痹大意思想的泛滥,不把细小环节当回事。一个小小违规作业操作行为表面上看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点疏忽,一点大意往往是一起重特大事故的起因。“3.18”事故“2.22”事故虽还在我们痛苦的回忆中,但315”东兴矿难,“31”河南新密矿难就发生在昨天……这每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预警和提醒。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仔细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哪怕你只是在岗位上走走……从从小事做起,从最“低级”的错误抓起,把这些近乎苛刻的细节要求当成是安身立命的必备,才能杜绝危险,保证安全,营造无隐患、无事故的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的响鼓仍需重锤敲。为了保证安全生产,我矿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规定,但内容再好的规章制度,不去认真贯彻、积极落实,也只能纸上谈兵,形同虚设。因此,规章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作为赵矿的员工,要做到把纸上写的,口里说的,切实变成日常生产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安全,实际行动中落实安全,安全才能得以保障,赵矿才能得以稳定健康的发展。
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脚踏安全这块基石,以矿山生存发展为理念,以反思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隐患未然的意识,尊规守纪的行为,齐管共抓的方式去扼杀百分之一的大意,千分之一的侥幸,万分之一的偶然。
第四篇:安全为天,警钟长鸣
安全为天,警钟长鸣
——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建设平安和谐新校园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确保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合<<开学第一课>>,努力把我校建成平安和谐新校园。
一、校长利用开学第一天升旗仪式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无小事,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安全工作。
二、各班利用班队会时间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用电、逃生自救、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聘请驻校民警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在校在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四、聘请区交警大队警员为学生做交通安全讲座,让学生上学、放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
五、是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六、是安排好领导教师值班工作,做好学生上下学和外来人员的巡查登记工作,确保校园内及周边安全。
七、是做好地震火灾逃生演练,确保学生教师安全,有效预防地震火灾灾害事故的发生。
八、是做好校园周边安全教育,不允许家长及不认识的外来人员随便进入校园,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危及并危害学生老师个人生命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学校开学工作有序、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就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促进和保证新学期的校园安全稳定。
2016
岭子镇第一小学 年9月22日
第五篇:以人为本 安全为天范文
体会到遇难人员呼喊救命时的那份对生命的留恋和渴望。清明节快到了,当漫山的野花灿烂时,我们是否能采撷几朵山花,送给那些为我们煤矿事业献身的英烈们?不单是为了寄托哀思,更是为了去听一听他们亲人伤心无奈的哭泣,体会亡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