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 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
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例如,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S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作文习作《同学之间》,其习作要求是:①根据题意写一件在同学之间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②内容要真实,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创意性、创新性作为备课的主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1)选材立意和(2)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②同学和同学发生过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③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④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这样选材范围不是扩大了吗?第二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
为了达到组织好材料的目标,我在教学中又分别设计了三个问题,即①你打算怎样安排选定的作文材料?②除了这种写作方式外,还可以怎样安排你的材料?③你觉得采用哪种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达的中心?不难看出,前两个问题,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学生集中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中选优。可以说这种备课始终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思维规律,我认为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意和独具匠心。
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S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习作《一次的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
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如在教学S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三棵银杏树》时,让学生体会三棵银杏树静态的描写及作用之后,让学生练写《校园里的梧桐树》。梧桐树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有些学生笔下的梧桐树确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毫无文才可言,然而通过要求学生把凡是描写银杏树的句子能运用到描写梧桐树上的全部摘录下来,进行仿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学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得到的学习效果:(1)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2)积累思维材料。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3)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3、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4在日常中加强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谴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谴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①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③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这就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或“是什么”这就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的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谴词造句的训练。(1)句子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或造句时说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仅要能回答“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更要能够回答“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或“什么时候,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坚持不懈地强调句子的完整性,我相信学生写出不完整的句子的次数会大大下降。(2)内容要生动:文章是由句子构成,为了使文章生动句子的表达首先就要生动具体,必须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教学“抚摸”一词造句时,有学生说:“朝阳抚摸着土地”,就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怎样的季节里,在怎样的天气条件下,朝阳如何抚摸着什么样的土地?”经过引导学生造出“深秋的早晨,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为习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5、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
只有在指导课上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指导课作文范例的剖析呢?即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1)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2)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四、重视作文评改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1)学生方面: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在以往作文评改中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①自主评改和②交互评改。①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②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乐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2)教师方面:当前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价上。①评价的随意性大,不够客观公正。许多老师在批阅作文时并没有客观的作出评价,只是凭借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确定作文的好坏。因此有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偶尔写了一篇好文章也往往会被老师所忽略,难得好评。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尤其对作文能力偏差的学生更要实行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词、句段、篇及标点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要批改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和优美片段,写出眉批、段批和总批,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只要坚持这条批改原则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②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什么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和启发性,失去了批改的意义。还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支,配写出尖刻,过于偏激的评语,如“乱七八糟”“话都说不清”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同学看到这些评语时,当然随便把作文本扔到书桌上,因为学生看够了这些话,有的甚至厌恶这些话。如果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对于优等生,首先要肯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使文章谴词造句更加准确、生动,布局谋篇更加严谨的高标准的指导意见。对于中等生要着重在其文章的各个方面能否达到习作要求上加以批改指导并多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如,一位学生在写春天的景色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在这句话中,“蓬松”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先在旁边给他写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然后写出了评语,“你推敲一下,‘蓬松’在这里用得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当这个学生看到评语时,拿着作文本找到我,告诉我他知道了“蓬松”这个词
用的不当,应改为“复苏”,我给予了肯定。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以后作文遣词造句时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对于差生,也要及时的发现表扬其作文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要画上记号,进行评点。凡是有一点一滴进步,就大大赞赏,“××,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进!”相信在进行一番鼓励后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一定会增强。总之,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1.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3.注重平时积累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山东德州陵县宋家镇麻坊小学 唐月勇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大难题,提起作文学生犯愁,教师也犯愁。学生犯愁如何去写,老师犯愁愁如何去指导,作文教学常常会令很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觉得很茫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觉得作文难写,没得写。“作文难”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通病。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作为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提高写作兴趣呢?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生活的反映。我们不能把作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让学生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内容就充实,情感就真切,而且较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一次,天就要下雨啦,我就领着学生带着雨伞走上街头,观察雨来前天气的变化情况和街上人们面对雨将要来临的情景。不一会雨下了起来,再让学生观察这时街上的景象,雨大时,天气的变化及街上的情景。这样一幅雨景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回去以后我就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一切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无什么可写了。
2、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写作有关春天的特征的文章时,有的老师局限于在教室里认真指导,详细引导;而有的老师却把学生带到校园或公园里,农村教师干脆带到附件的田野里,让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观察,学生有的采树叶,有的捉蝌蚪,有的摘野花,有的就在春风中做游戏,放风筝„„虽然浪费了一节课,回教室后,学生犹如妙笔生花,有写《找春天》的;有写《花瓣上的春色》的;也有写《草地上的春天》的„„一篇篇文 章千姿百态,从各个方面描绘出了春色的怡人,读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而在教室里指导的文章,却始终逃不出教师的指导痕迹,虽然也华藻用尽,却是感觉在读优美的文字,而体会不出春色的美好.所以说,在观察中让学生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乐写爱写。
二、从点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
1.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2.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在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进行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在日常中加强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遣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①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③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的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遣词造句的训练。
4、只有在指导课上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指导课作文范例的剖析呢?即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①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 2 作文的标准。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②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加强作文范例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三、“仿写”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
首先,模仿是小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的确,模仿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模仿,特别是知识和经验都比较少的小学生,能够更直接快捷地通过模仿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因此,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我们应该及时地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就是为学生仿写做指南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的把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迁移,经过练习运用而获得基本技能,形成一个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初级的模仿可以片断模仿和句式模仿为主。
其次,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和开端。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科学家模仿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雷达;依照鱼在水中游动的原理发明了潜艇;又依照小鸟在天空飞行的样子而发明了飞机„„所有这些都是以模仿为前提的。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是在对范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的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创造,这里面已经包含有创造性应用的因素,因为他们用的是范文的技巧和方法,写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就像学习书法一样,先得描红,临摹,由此来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学得基本的书写知识和技巧,然后才能谈得上创新。写作文也是这样,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在其内容结构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最后才能完整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才能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怎样写”。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阅读,想象,模仿,去主动参与,并使上述 3 做法成为其自觉的行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提高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于漪)
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王松泉)27.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
一、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二、立足课堂,以‚内‛养‚外‛,温故知新。
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明确考点,抓住要点,讲究表达,重视创新。
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写出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五、关注生活,关注地域文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一、拼音一定要掌握牢固。
二、积累词语。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第五篇: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
钱红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默写法、考试法
(九)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
29.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2、思路教学法
30.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情感教学法(于漪)
31.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
32.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33.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
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
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
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
22.单元教学法
23.比较教学法
24.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直观教学法
26.图示教学法(王松泉)
27.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
28.竞赛教学法(罗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