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动中国的好学生-- 吕希庆(演讲稿)
感动中国的好学生吕希庆
城北小学四(10)班黄宇霄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10)班的黄宇霄。我要给大家讲的故事是:《感动中国的好学生吕希庆》。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高贵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岗位?"
吕希庆,河北省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
8年前,吕希庆和刘晓成为小学一年级同学。一入学,残疾的刘晓就引起了吕希庆的深深同情:这个小朋友的腿怎么这样啊?下课了,同学们都像小鸟一样到校园里蹦蹦跳跳,而他却只能孤单地呆坐在教室里。天性善良的小希庆主动凑过去陪刘晓说话,两个原本陌生的孩子很快就熟了起来。刘晓每天上学、放学都要靠妈妈接送。一天,学校提前下课,而刘晓的妈妈还没有来,天正在下小雨。看着刘晓焦急的样子,吕希庆说:“我背你回家吧。”学校离刘晓家虽然只有几里路,因为要绕过一道沟,吕希庆背着刘晓,艰难地走在雨水泥泞的土路上„„雨越下越大,两个人的衣服都淋湿了,小希庆的下身沾满了泥土。刘晓的妈妈感动得连声道谢,非要留吕希庆吃饭。懂事的小希庆冲着阿姨摆了摆手,打着雨伞向家跑去。慢慢地,吕希庆成了刘晓的“双腿”。刘晓想去哪里,吕希庆就背他到哪里。可爱的小希庆对刘晓的妈妈说:“阿姨,您放心吧,学校里由我来帮助刘晓同学。”那年,吕希庆才刚满10岁。
刘晓比吕希庆大两岁,起初,单薄的吕希庆背起刘晓很费劲,摔跤是常有的事。但为了保护刘晓,吕希庆常常不顾自己,胳膊、腿,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吕希庆每天要帮刘晓做的事有:交作业、中午买饭、打开水,有时还背着刘晓爬楼梯到二楼多媒体教室上课;下课的时候,背着刘晓上厕所,到室外晒太阳,与同学们一起活动。有一段时间,刘晓拉肚子,有时一节课要去几次厕所,吕希庆就一次次地背着他来来往往,毫无怨言。就这样,一背就背了整整8年。吕希庆对刘晓说:“咱俩考同一所高中,然后上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再到同一个单位工作。在你不能站立起来之前,我就是你坚硬的双腿。”
吕希庆助人为乐的善举,感动着校园,感动着河北人民,更感动着天南海北的亿万中国人!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像吕希庆同学那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争做一个新时代的“小雷锋”吧!
第二篇:学习吕希庆事迹
学习吕希庆事迹
一个孩子的诺言 阿姨我来帮助他
故事发生在青县曹寺中学初二(10)班的两个学生身上,略显稚气的同学叫吕 希庆,今年15岁,他背上的同学叫刘晓,今年17岁。8年前,来自前吕召村7岁的吕希庆和后吕召村9岁的刘晓成为小学一年级同学。一入学,残疾的刘晓就引起了吕希庆的深深同情:这个小朋友的腿怎么这样啊?因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刘晓双下肢残疾(当时他的腿还能艰难地挪动,几年后病情越来越重,渐渐失去行走能力了),下课了,同学们都小鸟一样到校园里撒欢,而他却只能孤单地呆坐在教室里。天性善良的吕希庆就主动凑过来陪刘晓说话,两个原本陌生的孩子很快就熟起来了,刘晓要挪动着上厕所,吕希庆说,“我扶着你去。”刘晓第一次有了开心的微笑。有了吕希庆的帮助和陪伴,他的性格慢慢开朗起来。刘晓每天上学、放学都要靠妈妈接送。一天,学校提前下课,而刘晓妈妈还没来,天又下起了雨。班里的同学都走光了,吕希庆没有回家,他陪伴着刘晓。看刘晓焦急的样子,吕希庆说,“要不我背你回家吧。”因为要绕过一道沟,到刘晓家有几里路,吕希庆背着比他大两岁、重许多的刘晓艰难地在雨中的泥泞的土路上行走……正准备到学校去接孩子的刘晓父母,在家门口见吕希庆背回了刘晓感动得掉泪,非要留吕希庆吃饭。怕家里大人担心自己,懂事的吕希庆摆了摆手,打着伞跑回家了。
因为劳累,出了一身汗,又遭了雨淋,吕希庆患了重感冒,发高烧,怕父母 担心,他什么也没说。后来,刘晓的腿的病情加重,几次大的手术也没有好转,连慢慢挪动也不能了,吕希庆成了刘晓的“腿”,刘晓想去哪里,吕希庆就背他到哪里。他对刘晓的妈妈说,“阿姨你放心吧,学校里我来帮助他。”
■令人感动的细节 什么都想着刘晓
刘晓比吕希庆大两岁,也比吕希庆高大、沉重。开始,单薄的吕希庆背起刘 晓很费劲,摔跤是常有的事。但吕希庆为了保护刘晓,常常不顾自己,胳膊、腿常被碰得青一块紫一块。每天早上,吕希庆早早来到学校等刘晓,刘晓的妈妈把儿子送到学校,吕希庆就接过来,背着刘晓去上课。从小学到初中,他们两个一直是同桌,每次升了级他们也会要求坐在一起。吕希庆每天要帮刘晓做好多事:交作业、打水、爬楼梯上二楼多媒体教室,下课的时候,背他上厕所,或者背着他到校园里与同学们一起活动。
吕希庆的心很细,每一个细节他都想着刘晓。一次期中考试,要到二楼去考,吕希庆背着刘晓爬楼梯,走到半路已经很累了,但他咬牙坚持,努力控制着呼吸平稳。到了楼上的教室,把刘晓放下,他转身出教室,“呼哧、呼哧”大口地喘气。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其实他是怕刘晓看到他喘不上气来心里不安,影响了考试。中午吃饭的时候,吕希庆飞快地打回两个人的饭,让刘晓先吃,自己飞快地去打热水,常常打水回来饭都凉了。同学们说,吕希庆打饭比谁都快,手拿饭盒,来回飞奔,他是怕饿着刘晓。一次他跑着回来,与别人撞了个满怀,饭都洒了,回去重打,但饭快没了,打回的饭仅够一个人吃的,他推说一点也不饿、不想吃饭,都让刘晓吃了,自己饿了半天肚子。
有一段时间,刘晓因为生病,有时一节课要去三次厕所,一天要去十几次,吕希庆就背着他一次次来回。多年来,两人已非常默契,不用说话,一个微小的 动作、一个眼神,吕希庆就知道刘晓需要什么帮助,马上放下书本帮他去办。就这样,吕希庆背了刘晓8年。
■一个家庭的义举 姐姐辍学支持弟弟
吕希庆的妈妈彭清珍说,开始几年,家里对希庆帮助刘晓的事并不知情,他一直瞒着家里人。吕家与刘家是两个村的,也没有任何亲戚关系,此前并无来往。吕希庆上学早出晚归,家里人已习惯,他常常身上有磕碰的伤,回家都说是不小心造成的。
四五年前的一天,吕希庆郑重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在外边做好事帮助人呢。”彭清珍高兴地说,“好啊,我们支持你。”但听希庆说他每天背一个比他 大的孩子,背了好几年了,彭清珍心疼地掉了泪。爸爸知道了消息,半天没说话,奶奶爷爷知道了,一夜没睡觉。几个大人都心疼孩子,但谁也没有拦他。秘密“公开”后,吕希庆就更起劲地帮助刘晓。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都是靠种地和父亲当建筑工维持生计。刘晓每年要花一两万元治疗费用。吕希庆的妈妈也有病,家里的日子一直也很拮据,连农村里都很普及的电话都舍不得装。妈妈常常内疚地对希庆说:“你和刘晓这么要好,但咱家日子也紧,他治疗手术的费用咱家也帮不上忙。”
吕希庆还有一个姐姐,家里供两个学生很吃力,姐姐上高中后,知道考上了 大学费用家里也掏不起,就选择了辍学,去打工。她的理由是,“要保证弟弟能继续念书,因为他要一直帮助刘晓。”
■两个孩子的约定 人生路一起走
班主任马丽老师介绍说,两个同学的表现都非常好,吕希庆非常热心,除了帮助刘晓,还经常帮助别的同学,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总抢着干。刘晓虽然残疾,但性格很阳光,读了许多书,学习一直很优秀,经常给同学们讲题,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说话。汶川大地震,两个家境都不很好的孩子带头从不多的生活费里各自挤出10元钱捐款,村里捐款时,吕希庆又特别要求 父母为他代捐10元,村里人都夸这孩子仁义。刘晓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吕希庆也一直是班里前10名。刘晓学习好一些,就经常用帮助吕希庆学习的方式来回报他,刘晓自信地说,我要带着他考上大学。
刘晓爱好文学,已写了三部中篇小说,他希望能当一个作家。两个人约定,考一所高中、一所大学,然后到一个单位工作,永远在一起。吕希庆说,其实刘晓一直也在帮助着我,他刻苦、勤奋、聪明,我很佩服他。
刘晓的妈妈说,一家人非常感激吕希庆的大恩,他的帮助使原本因残疾而孤 僻内向的刘晓变得开朗、乐观。吕希庆也在影响着身边的人们,同学们开始以为他们是亲戚,知道了真相后都很感动、敬佩,都抢着帮刘晓,他们所在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吕希庆年年被评为“校园雷锋”,去年还获得“校长特别奖”,学校号召全校向吕希庆学习。“做凹面镜,汇聚阳光,发射光芒,温暖身旁。”这是吕希庆写在本子上的格言。他说,想想过去自己帮助刘晓走过的道路,心中总是充满了快乐。
第三篇:2011感动中国演讲稿
草根英雄——烈火中的大爱
有那么一个人 是师者 却带着兄长的亲切 是父亲 才刚体验当爸爸的欣喜 是丈夫 且刚在成家的路上启程 王茂华 一位27岁的普通中学教师 用真心爱着它的事业 爱着他的生活
仍旧记得那是平常的一天 那个平凡的小镇 那个平凡的你 却因为你那不平凡的一举 让整个小镇沸腾
2010年3月21日下午两点,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的一栋民房突发大火,浓烟和烈火瞬间吞噬了整个房屋,住在隔壁的伯塘中学教师王茂华和他的岳父谭良才毅然冲进了火海。烈火无情 蔓延的火苗轻轻的 将你抛上那片黑色的天空 那道刺眼的抛物线 将所有的人深深震撼
你拽着无畏的云朵 洒下一片爱的雨滴 雨幕中
五个孩子得救了 安然无恙 而王茂华 倒下了 全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烧伤 病毒在一点点地寝室他的身体 生死一线 你疼吗 难受吗 可是你为什么不喊一下呢 为什么不让身边的人替你分担这份痛苦呢
你就是那么倔强 那么自私 全然忘却家里的妻儿 三次义无反顾地冲进熊熊火海 去救出那一颗颗鲜活的生命
病床上 你只将所有的痛苦一个人拦下 咬着牙 只往肚子里咽在一旁的妻子已是哭的泣不成声 七个月大的女儿 还不会喊爸爸 还不会走路 还不知道眼前 这个皮开肉绽 血肉模糊 呼吸困难的可怜人 就是自己亲爱的父亲 而她又何曾知晓 几十天后的你 就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留 便带着满腔的不舍 离开了
2010年5月2日凌晨 王茂华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别 是一生的赊欠 你永远还不起对妻子 对女儿一生的承诺 你说 你算的上是位称职的好丈夫 好父亲吗
可是真的能怪你吗 能责备你吗 这所谓的自私 在你的舍生忘死前 是有多么渺小 多么无力
你说过 你以一个爱字为准则,爱世界上所有值得爱的人和事 这不是敷衍 不是无稽之谈 不是空口白话 你做到了 不仅兑现了这样一份永恒的承诺 更是用血的颜色 火的炙热 将这22个字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那么闪耀 那么沉重 所有的人都记住了你 整个华夏民族记住了你
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王老师,您就这样突然的离我们而去了,但您却用生命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
是啊 最后一课 这是血色的一课 用生命换来的一课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老师致敬!
第四篇:感动中国演讲稿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夕感动泪,感动中国演讲稿。
眼前是感动中国的画面,耳边是主持人声情并茂的讲解,在这个初春的夜晚,2008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正在进行着。
钱学森;闵恩泽;方永刚;谢延信;钟期荣、胡鸿烈;罗映珍;李剑英 ;李丽;陈晓兰;孟祥斌。一个个或伟大或平常的名字,演绎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科学家,学者,教授,军人,医生,工人,残疾人,“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一个个或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诉说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感动!
正如媒体所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触动着人们的情感,传达着心灵的震撼。他们的事迹就像一首首情感诗,感动着一个个中国人。
辗转还乡路,赤子中国情。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将荣华富贵仍进云霄深处,选择了矢志报国,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钱学森,这个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这个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以科学为最重,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用自己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演绎着精忠报国的大爱无疆。他用挺直的脊梁,为新中国的科学界撑起一片蓝天,为国家创造无限财富。“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漫漫创业路,孜孜进取心,他满怀对国家危急贡献心力的夙愿,勇于创新,奔走在看不见前方的茫茫科学探索之路,勇登科学巅峰,树卓越功勋。鞠躬尽瘁六十载,从少年意气,直到鹤发染染。他与石化命运水乳交融,政治打击击溃不了他,病魔毒害吓不倒他!闵恩泽,催化之恩,泽被苍生。他攻克绿色石化技术,让春天不再“寂静”。如果没有他,汽油柴油塑料橡胶纤维等石油化学产品——这些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的化学品,恐怕要贵上许多;如果没有他,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也许会更加严重,清洁燃料的推广使用还要推迟。他“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加速了中国的工业进程。当主持人问你就是他们的催化剂时,闵老这样说:“可能说这话的就是一起工作的人,把他们在一起,形成团体,形成合力,让他们发挥才干,多做贡献。”是的,他和蔼可亲,有一种良师益友的亲切感和慈父般的温暖,令人感动。
人生如烟。是的,他之所以能战胜40多年的癌症,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靠的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和那份澹然的心态。照他在现场的话说就是“放下,不要想它,想催化剂”。当不公的上天给了这位老人过多的疾病;我们哀叹。但他的执着感动了上天,他从未放弃过他的理想和顽强的意志,战胜癌症四十几年,我们感叹!当他不计其数的科学成就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惊叹!好一个永远的闵恩泽!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这是多么值得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团队!这是国航天事业的希望,是我国科学的希望,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这正如我国首席航天教授所说的那样,队伍的成长比嫦娥一号的成功还要成功,从此我们仰望整个个星空,嫦娥不再寂寞,我们的世界充满骄傲。”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教育能改变社会,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胡鸿烈钟期荣夫妇铭记“诗书继世长”的遗训,位卑未敢忘忧国,怀揣拳拳桃李之心,殷殷育后人,宁静淡泊,不贪图名利,倾尽全力,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为国家培养了一代人才。他们散尽家产,历尽艰险,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创办树仁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
李剑英,以人民利益为重,舍生忘死,舍身取义。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当时,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但他知道,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与死的十六秒里,他放弃了3次生的希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和他心爱的战机,和那滚滚的浓烟烈火融在了一起——他壮烈牺牲了。当我看到电视播放的实况时,早已泪如泉涌。可敬可佩的英雄啊!“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李剑英有辉煌的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决定生死存亡的16秒啊!“他是一名军人,他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孟祥斌,舍己救人,用他28岁年轻的生命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
当看到2007年12月4日上午十多万人送别的场面时,当看到他的妻子痛彻心扉的哭声和孩子揪心的哭声时,我感到的是揪心的痛!一年仅有的26个小时的团聚啊,竟成了生死之别!当看到被救的女子和他的家人跪倒在妻子的面前时,我的泪在颤抖,我的泪在流,28个青春的日子换得的是另一个鲜活的生命和另一个家庭的圆满!当我看到那么多人为完成烈士的遗愿、给他的女儿送来了能从三岁穿到成人的红皮鞋时,我的心是震颤!当我看到午夜拿着鲜花、蜡烛悄悄等待给烈士送行的人们时,我在心里默默说了这么一句话:英雄啊,你不孤独,你安心的去吧,你的妻子女儿也不会孤独!”
什么都不是偶然的,在这个偶然中定有必然。当烈士的妻子说他的家中有七个烈士时,我知道了烈士的舍生忘死意味着什么了!他模范地践行了一个军人“从对着国旗宣誓的那一刻起,生命就属于国家,人民的利益就高于一切”的诺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返。”真的仁者是视自己的生命为他人的生命,真的勇者视他人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另一个鰂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的行动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后,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演讲稿《感动中国演讲稿》。“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当有人说他是作秀时,他说了这样的话:“我连生命都要没了,还作什么秀!”人们啊!在为方永刚感动的同时,我也为那些世俗的人们感到羞愧!
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她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曾经艰难险阻,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大医医心。在颁奖现场,陈晓兰说,医院是人命关天的地方,要保护患者的利益。利益与患者,二者孰轻孰重,掂量一下生命的价值,她决不言弃,为此她被迫脱下穿了38年的白大衣,离开了她深深热爱着的医生职业,但她从没后悔过,她说医生不仅需要医德,更需要良知!能帮助多少就帮多少,她说她没有退路。
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虽然她身体残疾,但她有一颗健全的心。她爱美,总穿鲜艳的衣服,她说她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因为那代表生命。面对厄运,她怀一颗乐观感恩的心。她说虽然她受了那么多磨难和失败,但学校、单位、朋友、亲人没有抛弃她,用爱心宽容她包容她,她要把这些爱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给社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教她们锻炼坚强的意志,教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动心的表白,李丽为爱而生,播种爱、收获爱。当歌曲《感恩的心》响起时,我的心也涌动着那么的多感恩!
谢延信,一名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煤矿工人,有信延信、信守一生。“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人如其名。他一诺千金,侍奉和自己只的一年夫妻之谊的亡妻家人33年,用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他的大孝至爱、感天动地。妻子死后,在众人的疑虑中,他承诺照顾老人一辈子,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不幸,五年后,岳父重脑中风,为了让岳父母放心,他改掉了自己的姓,做了一名矿工,又一次让人们的猜测成为猜测。他上班为了家人衣食,下班为了照顾老人,用农村的俗话就是为老人擦屎刮尿,尽极孝心,行尽孝道,三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撑着那个残破的家,一双解放鞋穿了十二年;在现场,他一直是笑容满面,他说他从不知道什么是愁,不发愁,没啥让他发愁的事,当主持人问他是什么支撑着他时,他还是笑着淡淡说了这样的话:“靠的是良心,说办到的事一定得办到。”当问到他在北京想不想看看戏,到年逛逛看看时,他说想都没想过,只想把家进一步搞好。
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质朴的愿望。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他却用行动诠释了诺言的份量,验证了信义的力量。他的笑容艰辛过后的释然,是风雨过后的坦然,是实现承诺后的欣慰与开心,一个诺言,他守了一辈子啊!
罗映珍,她是一名妻子,她有水一样的性情像水一样的柔情,她用爱唤醒“沉睡”丈夫。“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我相信他一定能感应到我的呼唤。”这是支持罗映珍的唯一信念,也正是这个信念,让已被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的罗金勇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
为了照顾丈夫,仅仅两年的时间,脸上长了黄褐斑,生了白发,为了实现爱的约定,她给丈夫写了600多封信,守候“植物人”丈夫6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写日记念给丈夫听,激发他的生存意志。一年多的时光,罗映珍不知不觉写下了600多篇饱含着真情和热泪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有他陪着我才是最重要的,我离不开他!三年来,我没想到要吃什么穿什么,只想他。”“周末没有意义,曾经我们是多么期盼周末,……”
她说她不能给死神留下一点儿可乘之机,终于,奇迹出现了!她相信奇迹既然开始就会继续她相信经过时间,坚持努力,会实现的。当镜头中看到小夫妻那相拥而吻的一幕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用掌声。这一吻定格成印证人类真正爱情的一个标志!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而面对镜头,她却说自己很不安,不配走上这个神圣的地方,自己就是一个卑微渺小的妻子,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爱。是啊,有国才有家,但家和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大家都对身边的人做得好些,不也是对社会做了贡献吗?她配的!是的,她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正是这看似的渺小,却成就着人格的高尚!
是啊,在他们心里,他人为重,已为轻,人民安全最重,个人生命最轻。在他们心里,他人的生命重于自己的生命,老百姓的利益重于小我的利益,他们宁肯舍生也要取义,他们宁肯舍命也要成仁!他们宁可遭遇厄运和不幸,也绝不会放弃高尚的人格,他们或许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但他们又是那么的伟大!面对艰辛和灾难时不屈,坚守良心真情努力付出。他们能让人们更加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的力量,并由此懂得百姓生活的艰难,甚至还可以让人反思救济制度的缺憾,他们能让我们对美德加以呵护和培养。“这些人并不一定有伟大的事迹,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只要他们所做的能体现最主流的价值观,能体现当代中国人的整体风貌,就是我们寻找的人物。”朱波这样说。他们演绎了舍生忘死,他们印证了有信延信;他们演绎了真爱无疆,她们印证了情意无价;他们演绎了大医医心,他们印证了人格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正是他们的高尚的人格,成就了他们的高尚的事业。也正是因了他们高尚的人格,成就了他们高尚的命运。
第五篇:感动中国演讲稿
获得XX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奔忙在冰雪地震灾害前线的志愿者唐山十三农民;累死在救灾前线的青年战士武文斌;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北川县长经大忠;冒着生命危险在救灾前线抢险的消-防-队员李隆;维护奥运圣火尊严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点的藏族火炬手吉吉;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以及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感动中国的特别奖授予给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XX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1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奇迹
男 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钻火场,堵泄漏,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 “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颁奖词:火尝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陈小川: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高尚。
2唐山十三农民兄弟: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大爱至朴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 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 农民
XX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XX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王振耀: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3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3天3夜没有合眼
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颁奖词: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纪宝成: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看见新的希望!
4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死的光荣
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