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好干部作风问题是治理然环境的首要任务
各个地区、城市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竞争、实力竞争、水平竞争,最根本的还是软环境的竞争。而干部作风则是软环境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硬支撑。为此,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软环境治理必须采取硬措施。
我理解,崔江水书记所说的“硬”,核心就是要“硬性”解决干部作风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各级各
部门对干部作风的大力整治,发展环境逐步得到优化。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的少数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观念陈旧、创新不足,风纪松弛、自律不够,作风漂浮、落实不力,办事拖拉、责任不明,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等作风问题,这些作风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如果这些作风问题不解决,影响环境的其他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因此,治理软环境首先要治理干部作风,只有切实解决干部作风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发展环境。而解决干部作风问题不能空对空,就作风抓作风,更不能依靠会议和文件来解决干部作风问题,必须采取崔江水书记所说的硬措施。
这正像崔江水书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说的,我们强调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一方面是因为作风问题积弊很深,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作风建设本身的特点。用硬措施治理软环境,首先是为作风建设选择、确定实实在在的载体。其次,用硬任务压出好作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培养干部,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能锻炼作风。第三,以严纪律整肃好队伍。我们强调必须拿起党的纪律这个武器,坚持一个衡量标准——“谁破坏了邯郸的环境,影响了邯郸的发展,就摘谁的帽子、调他的位子。”
由此可见,要想让软环境真正“硬”起来,必须从管理、教育、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营造。其中首要的是治理好干部作风问题,做到围绕发展抓作风建设,抓好作风建设促进发展。
正因如此,我认为,邯郸市的成功经验,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其一,治理干部作风,就是要“对症下药”。如果把教育看作“软约束”,制度就是“硬约束”。要通过落实制度,特别是干部监督考核制度,增强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其二,治理干部作风,就是要通过声势强大的宣传教育活动,肃清一些干部灵魂深处“官老爷”的封建余毒,把干部的精神振奋起来,劲头鼓舞起来,打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其三,治理干部作风,就是要把其当作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始终如一,常抓不懈。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不管是谁,决不手软,不能因为某某人门子硬有后台,就视而不见,那么这样的治理结果,也只是仅仅让大家“震动”一下而已。所以,必须要敢于碰硬,再硬的“角”,只要其违反了有关规定,就要勇于拿下。
第二篇: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县委书记的首要职责(写写帮推荐)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县委书记的首要职责
苍海百年,民生不息。民生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县委书记作为县委班子的“班长”,处在领导核心位置,在揽全局、作决策、抓落实过程中,必须始终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时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奋力推进经济突破发展,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一、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思想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的基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立党之本、创业之本,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作为县委书记,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观念,自觉地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体现到各项工作和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成果惠及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是要把顺应群众意愿作为决策的依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作每一项决策前,都要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各项决策符合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利益,赢得群众的支持、理解和参与,真正变成群众自觉自愿的具体行动。二是要把满足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始终把群众的需要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善于从群众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情做起,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三是要把解决群众疾苦作为自己的责任。树立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的观念,坚持群众利益重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体察百姓疾苦,关心群众冷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设身处地的去帮扶、去解决,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四是要把力求群众满意作为奋斗的目标。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准,一切群众不满意的言行都要及时纠正,一切群众不满意的风气都要坚持克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境界,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经济突破发展
为政之道,以厚民生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面对山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总量小、财政比较困难、经济实力不强的现状,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县委书记,就要善于把中央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与山阳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善于从县域资源发展的现状中找准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推进突破发展,实现富民强县。一要立足于工业强县富财政。按照“做强医药化工、做大矿产开发、巩固建筑建材、提高农产加工、加快水电开发”的思路,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强工业企业基建技改,重点抓好千吨氮化钒项目实施和必康制药公司国家级新药五脂软胶囊生产线上线生产,加大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努力形成支柱企业更强、特色产业优势更突出、企业经济增长更明显的新格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抓工业的基础是抓项目,通过抓项目抓住资金、技术、市场的“总开关”,带动产业上台阶、大发展,为持续发展储备后劲和动力。抓项目的关键是抓开放,着力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帮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依托资源和农产品优势,谋划、推出一批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寻求县外资金、技术支持,借助外力求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二要着眼于药业兴县富民。坚持“稳粮、兴药、优果、强牧、开发绿色食品”的思路,积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激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民在产业化进程中获得更大收益。加快发展劳务业,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订单输出,着力打造山阳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三要坚持繁荣第三产业活经济。以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搞活流通业为目标,加快建设商贸功能区、专业市场群、特色商业街、规模住宅区、新兴物流园区,抓好县城“十大工程”和一批小城镇小集镇开发,完善城镇功能,激活城镇经济,全面提升三产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繁荣第三产业的重点,坚持高点起步,加大招商引资,下大气力抓好月亮洞、天竺山、漫川古镇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解决好民生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扎实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
执
第三篇: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据新华社电
第四篇: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矿山地质论文有关矿山地质的论文关于矿山地质的论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摘要]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十分严重,矿山开采不当造成地表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体污染、矿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署第44号部令公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了保证金制度等解决措施。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确实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我国是全球矿业大国之一,现有各类矿山约15万个,个体采矿点约10万个,矿业城市300多个,矿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矿业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3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十分严重,矿山开采不当造成地表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体污染、矿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我国较为系统的矿山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较大规模的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则始于新世纪。由于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特点。从总体上看,成绩显著,任务艰巨,问题突出,有喜有忧。近几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的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主要工作:1)完成以省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2)积极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3)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4)推进矿山公园建设工作,保护矿业遗迹。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矿业开发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五大种类。
1)占用和损毁土地。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矿业开发占用和损毁土地约166万公顷,其中尾矿堆放占地约91万公顷,露天采坑占地约52万公顷,采矿塌陷占地约20万公顷,以及为采矿服务的厂房、矿区、交通设施(公路、铁路)等所占用的土地。2)引发地质灾害。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较多,井下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矿井突水等,主要发生在煤、磷等非金属矿床和铁、铜等金属矿床开采中。3)破坏地下水资源。采矿使地下水均衡系统得到破坏,导致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有的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达几米甚至数十米,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引起地表严重缺水,影响农作物生长,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引发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4)“三废”(废石、废水、废气)问题严重。全国矿山企业每年产生的废石和尾矿量巨大,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周边环境;大量未处理合格的矿山废液废水的排放,加剧了区域性、流域性水体污染及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采矿产生大量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导致空气浊化,酸雨区扩大。5)
破坏地貌景观。我国露天开采矿山数量众多,点多面广。有的矿山开采对山体和自然景观破坏严重,如大量建筑石材露天开采,造成森林植被破坏,基岩裸露,使得昔日青山绿地成为荒山秃岭,尤其在交通干线和城市周边的露天矿山开采,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3对策建议
矿山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累积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署第44号部令公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的出台,王守智表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专项资金不足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为此,《规定》要求采矿权人应当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
《中国国土资源报》矿山地质环境积重难返,一直是困扰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者的难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记着了解到,国土资源部正加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立足点是建立长效机制,目前,我国30个省份已建立了保证金制度。有关人士称,今后的关键是要抓落实。保证金不是行政性收费,一律不得挪作他用。保证金的收取要与治理恢复方案相一致。要建立规范收取标准和动态评估机制。
4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法综述
4.1矿山地质环境预防措施
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确定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对象,根据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特征,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合理避让地质灾害、科学处置地下采空区、有效防护露天采场边坡与设置排水系统等。2)矿区含水层破坏预防:根据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赋存条件,结合采矿工程,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防止含水层破坏。3)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防: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恢复植被,尽量减少山体破损、岩石裸露。
4.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概述
1)地面塌陷治理: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规模、发展变化趋势、危害大小等特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2)地裂缝治理:根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3)崩塌、滑坡治理:已经发生过的崩塌或滑坡灾害,可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和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可采用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4)泥石流治理:已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灾害,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可采用疏导、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消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5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态势良好,GDP每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矿业经济也随之增长。据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矿山环境压力将不断增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国土资源部最近披露,全国已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73个,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一般治理区92个,面积约81万平方公里;当前全国需要部署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212个,治理矿山总数约15000个,其中近期应开展治理矿山约7000个。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则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可能缓和,生态文明的目标可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第五篇:环境问题呈先污染后治理状态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建议(最终版)
环境问题呈先污染后治理状态的根本原因及解决建议
学
院:地探学院
专
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姓
名:王晓东
学
号:2012622010
日期:2012-10-17
环境是我们人来赖以生存的根本,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为了经济为了富裕而不断破坏自己的生存根本,总的来说是人们思想意识上的问题,认识上的滞后性。我们都清楚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所以在环境被污染的前期并不明显,只有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现出问题,然而当环境污染问题已不得忽略的情况被显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经需要很大的措施力度以及保护行为才能维护回来或者终将维护不到原状。从工业到各人人们都抱有或多或少的侥幸心理与互相攀比的心理;个人总是希望别人保护环境,或者以恶小而为之,不从点滴做起,而工业对于企业的处理污染问题需要更高的技术与资金维护,导致企业运作要求变高,成本的提高自然而然使得企业集体抱有侥幸或者走向先污染后治理的这样的冠冕堂皇的说法的一边。尽管政府与地方组织在环保方面近些年来已经很努力,高招层出,整治力度加强,手段推陈出新,鼓励诱导与惠民政策,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宏观上现在仍然与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环境的重要性,却没有办法的倾向于落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上。工业污染是污染的最大源头,但是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不得不先放下污染治理或者更重视经济增长一些,地方经济的GDP追求,地方经济的保护,企业的天生逐利性,根本不能使得发展与环保协调平衡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一些地方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现行环境监管体制、监管能力、考核体系不适应新形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污染治理市场化程度低等。以上这些大概涵盖了人们之所以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基本以及根本原因。
但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齐心协力保护起来,为我们的后代我们的未来着想,所以解决以及保护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环境问题造成的大面积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灾害大家有目共睹。环境问题已被我国重视,针对于此我们国家十一五期间已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些相关方针政策;走党和政府所确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保护环境核心的重中之重。
那么结合十一五期间的方针政策提出以下一些保护环境和解决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子的建议: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2)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3)加快环保科技开发,突破技术瓶颈。(4)强化环境管理,注重源头控制。(5)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6)健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
节约资源能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污减排,把这样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落实到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制度设计及项目决策法律规范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行业高技术行业减少耗能耗资的低端工业,减少盲目投资,宏观调控上抑制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鼓励绿色经济的发展和资源高效利用的产业链;组织技术攻关,国家关注环保领域的高科技发展辅助扶植和推广,信息生物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化的促进与宏观调控的帮助至关重要;注意控制污染源头,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落实各级党政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境保护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又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污染事故、严重干扰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以及行政不作为或者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营,建立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真正做到消除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需要的是全社会范围内所有公民的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政府只是这一过程中的最有利推手,但政府能够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力行污染治理的措施,有效顺利的保障社会范围内公众意识的唤醒,我们才能更好的更有效更快速地保护好改造好营建好我们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