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作文写作心得
关于写作
作文,对于语文而言,它可是能够决定成绩高低的。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呢?
纵观高分的作文,无不是中心突出明了,内容切题、充实,结构严谨,表达出作者真情实感的佳作。再看我们写的,内容空洞,基本符合题意,文段衔接不紧凑,文体杂混,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同学作文,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写作诀窍。
审题。要想写出一篇佳作,审题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标题/话题类作文,我们要找出关键词,揣摩它的寓意,从中引出题意;在写导语/材料类作文时,我们必须找出其中关键的词或句子,全面理解、分析,明确题意。在理解表层文意的同时,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浅入深,多角度审题。
在审题过后,就要进行立意,一个好的立意,能够使你更好的构思作文。在立意时,我们要对准文题,力求明确、具体。因此,我们要认真揣摩题意,从本质入手;同时,为了提升作文档次,立意应该做到高远、显“大气”,追求深刻和新颖独到。还要选择一个擅长的方向进行立意,有利于写出好文章,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向立意。审题,立意都做好了。那么,一篇佳作已经成功了1/3了。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行文构思了。说到这,大家就会大喊头痛,因为这是众人的弱势所在。叙述是内容单薄,枯燥乏味,无法突出人物;议论时章出众呢?结构混乱,中心不明确。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的文不妨
看看以下方法。
一个好的结构模式,能使作者好写,读者看得舒服。在写记叙文时,我们可以采用由表及里、对比明理、细节刻画等方面,增强文章亮点、同时,合理的文段结构顺序可以使内容流畅,结构严谨,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时序贯穿、画面组合、彩线串珠等方式。在写议论文时,很容易造成文体混乱,中心不明,结构松散等现象。在对材料做了充分分析并且论据充足的条件下,不妨采用并列式或对照式进行写作,如果能够较好的把握文章,并且议论文功底好,那么可以考虑采用总分式或层近式进行写作,这样可以增强文章深度。对于论证的方法,一般采用举例论证、归纳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适当的运用论证方法可以更好的突出文章的中心。此外,充足的论据,具体的描述,具有实效性的材料,更有利于打造作文亮点,所以,关注是是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一套写作格式,鉴于上述的缺点,我采用了对比明理、巧描细节、举例论证法,时序贯穿、彩线串珠式、并列式、对照式组合成自己的写作格式。作文,只有多写才会有所提升,不是吗?故此,“一尺深的热爱”将是必然的,只有不停地写,不断改进,当写的文章有一尺高时,那么就必然大有收获。固定的格式,大量的练习,以及认真的态度,将是今后要去完成的。
第二篇:高中作文写作
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分析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有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的奇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皆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分析:首先前面给的材料是一种提示,而不是一种限制,所以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看到题目中的启发,有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它帮助你去完成联想和想象的。但是这个题目是很明确的,就是以方圆为话题,各种器皿有方的,有圆的,不止器物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所以后面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顺应客观规律,该方的地方方,该圆的地方圆。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两种态度,应该怎么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个题就是在谈人生、谈社会。但是你必须是以方圆为话题,你是在方圆这个题目中去演绎表达你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标杆作文赏析:
方圆之间写人生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该在子瞻的手中呆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文士无法摆脱的宿命。
苏轼的一身傲骨在乌台诗案中被折断打碎,却又在黄州圆融的月光下愈合重生。此时的苏轼依然不羁,依然清高,但他的个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为豁达与包容的绿荫中坚定地伫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此
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他成长得温厚包容,内心却仍坚守那一份执着,这样的苏轼才得以真正不朽。
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本就该合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就大写的“人”。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着,方是圆的动力与方向。
罗崇敏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枚不完美的铜钱,正是他改革之路最好的见证。“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完美的危机”,他锐意改革,将“改革”二字写成梦想,挥洒间尽显“方”的棱角。但面对改革“深水期”的现实,又是“圆”的谨慎与变通引领他走的更远。大胆假设,小心下刀,他一点点切开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和小小的铜钱一样在社会中传递,在人心中成长,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个人需要方圆的相辅相成,一个民族亦如是。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征大胆直谏的方,便有长孙无忌深谋慎思的圆;有张居正锐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严冷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静自然的圆;有顾淮“拆下肋骨做大炮”般悲壮的方,便有邓小平“三进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开创辉煌的大神,是驱散黑暗的星辰。铜钱的圆与方可以是贫寒者温饱的来源,富贵者家财万贯的根基,更是民族智慧的传递,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圆”,方与圆缺一不可,殊途同归。它们是人格的两个方面,追梦的两个条件,民族生存的一种哲思。心怀光明,把握分寸,方圆之间,大可天地任我遨游,书我精彩人生!
第三篇:高中作文写作探究
高中作文探究
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学中很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教授,但收效甚微。怎样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写作教学更为切实可行,一直困扰着我。经过不断地尝试,我觉得作文教学可以落实两点任务,一为立意:大处着眼,二是行文:小处落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写作,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写作的要领,以此更为有效地提升写作水平,从容应对作文写作的考察。
一、大处着眼:
作文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立意,这是文章的根本,也是作文评价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常说意在笔先,立意的确立直接影响后面的行文。在评价作文时慢慢发现,立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作文的档次。在同样准确的立意之下,深刻的文章会更亮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立意时,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深刻。尽量放远眼光,加深文章的内涵。
如:作文材料: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很有有意味的两个词,没有格拉丹东冰峰孕育的第一滴水,就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浩荡千里;没有体积数倍于树冠的发达根系所提供的水分营养,就没有大树的高可参天,浓荫蔽日……
根,有的有形,有的无形……
有根的,又岂止是树……
请以“根”为话题作文。
在立意时指导学生尽量的深入考虑,有个人上升及国家,如中华民族的根,民族文化的根,尽量避免父母是自己的根,在立意时放远眼光,定会收获不一样的天堂。
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于2005年11月11日晚,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五个分别以“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燕子”为创作原型,按照“北京欢迎你”的谐音被亲切地叫做“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中国福娃”,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奥运吉祥物,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为使吉祥物体现举办国的风土人情,人们在设计上很是讲究创意,力求出新。其实,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在很多的方面都讲究与众不同,讲究匠心独运,请以“特色”为话题作文。
在立意时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父爱、母爱,上升为国家、民族、思想、文化,拓展特色的内涵,让学生的起跑,有一个较高的基础,以此提升文章的档次。
二、小处落笔:
高度达到以后,在行文的阐述时,要注重细节的设计,小到一字、一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求学生每次的作文都要做到精雕细刻,以此追求作文展现时的尽善尽美,而不要因小失大。
1、表明观点:
作文写作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阐述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看法,所以观点的阐述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要时刻地提醒学生,在作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要将其放在开头较为醒目的地方。让看文章的人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此信息。如“特色”话题
蒙古包,轱辘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也确实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但是,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乐器,奏出了一方的风情,演绎着和谐多姿的中华文化。
——张甜《多方特色》
再如“我心有主”话题
孤山、小道,一位盲僧在向一位老人问路:“那座罗刹宝寺在哪儿?”老人答道:“翻过两座山就是。”见盲僧毅然前行,老人不禁担心道:“长老双目失明,怎么能翻山越岭?”盲僧头也不回,从容抛下四字:“心中有道。”
——高圣益《我心有主》
2、联系话题: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见此种情况,文章写的如行云流水,单从文章来讲属于上品,但却背离了作文题目,只能按照跑题处理,十分可惜地将其列入下等。这也是在作文中常常困惑学生的难题,怎样让学生避免跑题的失误,让其作文能扣紧话题,这同样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我发现,跑题的文章在具体的写作中,没有联系话题,完全脱离话题本身行文。所以在作文指导中,特别是行文中,我提醒学生要联系话题,话题和命题作文的关键字要在作文中,反复的提及,如“特色”为话题作文时,“特色”二字在作文中要不断出现;材料作文时,在行文时,要转述材料,以期扣紧材料本身。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在写作中时常的联系作文本身,不管文章怎样的天马行空,但主线是紧紧围绕话题本身。如同散文的要求:形散而神聚。
3、内容充实:
在作文内容部分,我们常常形象的将其称为猪肚,可见内容写作时要做到充实,在写作时不能一味抒情,要适当的运用材料,以此拓展文章的内容。但是实际的写作中却是,要不就一味大谈自己的感触,空洞无物;要不就运用万能材料,不管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都是那几个人,常见的是李白、杜甫、陶渊明,一会而都讲“风度”,一会儿有具有“破碎的美丽”,让人看后大跌眼镜。以此反思作文写作,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并且为此不断积累,以期材料的新颖、独特。如“特色”话题中
可用材料为:
季羡林:“没有灵感,就没有写东西的愿望,也写不出。但非要动笔,则写出的东西是味同嚼蜡,满篇八股。”——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
阮籍、嵇康个性的张扬,行为的狂放不羁——个性人生
唐伯虎《骑驴思归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毕加索的几何画派——艺术解读人生
城市布局——地域特色
较为新颖材料有:
法国人对法语地捍卫,中国宾馆中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民族特色消逝阳光的特色——诗意地栖息
4、条理清晰:
课标中提出作文要“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经典的作品,不论是长篇巨著,还是单篇的文章,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让人在读完之后,能获知其内容的大概。
如经典作品《史记》其内容的设置以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为框架,设计到单篇都有一明晰的思路,如《廉颇与蔺相如》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因此在作文中要指导学生写作时,意在笔先,写作之前要有宏观意识,先确立写作的框架,设计好写作的思路,为此可以让学生列出写作的提纲。在作文讲评将其作为内容之一,将较为优秀的文章,在讲评时大家研读其文本的条理,然后可让学生在修改时,重新审视自己文章的条理,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在对比中更能凸显不足,这样更易于日后作文时文章的条理性的设置。
如“破碎的美丽”话题中的提纲:
开头:化用诗句,点明观点内容:刘禹锡、海子、曹雪芹结尾:照应开头,重申观点
第四篇:高中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指试题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然后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命题方式。给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
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寓言故事,议论说理,名人事例,漫画图表等
二、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简说: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要求两个环节。今天要讲的主要是审材料这个环节,因为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准确的观点,是这类作文的关键。怎样读懂材料?就一般而言,抓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点睛语句,深入揣摩其中的内涵,是必需的。但就故事类材料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因果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然后再从一个角度切入,就可以准确提炼出正确观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故事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做一简要分析。
三、实例分析:
阅读下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立意方法
第一步:找对象
第二步:析(故事因果)根源
第三步:分主次
找对象、析根源:
小马:年轻、没有过河的经验,面对不同的答案却善于思考。最后成功。妈妈:理性、善于引导,教育有方。松鼠:以偏概全,以为自己的同伴过不去小马就过不去,他不知小马的身体要比松鼠大得多。
分主次:
故事的核心显然是小马,而帮助小马成功的重要因素则是妈妈的谆谆诱导。所以小马的角度是主,而妈妈是次,松鼠更次。
最佳立意:遇到问题要多动动脑筋(不要盲从别人)——受教育者。次佳立意: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教育者。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五、指导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指导】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
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指导】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失误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篇不引用材料(既不明引,也无暗合)。
给材料作文比之于命题作文,除了审题难度更大,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写什么”之外,还隐含着一个潜台词:所给的材料是引发你写作的缘由。因此,如果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叫“缘事而发”,当然应该引用它,只是在什么位置引用,引用的技巧、水平因人而异,有所差别(只要不照抄原文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写记叙文,用事件或故事来印证、表现所给材料中隐含的某一事理,则无需也无法引用材料。
2.戴帽穿靴式。有的考生虽然在文章头尾处引用了材料,但对材料不做分析;还有的考生展开论述的正文,与开头引用的所给材料之间毫无关联
3.给材料作文的立意点应该是从材料中直接提炼后做的类似联想,观点与所诶材料间有必然联系。但有的考生拐了多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偏题跑题。文章是表达思想的,这种思维不严密的现象是会重扣分的。
4.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
5.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所以可以得到及格分,但得分高不上去了。
第五篇:高中作文心得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一:高中作文教学心得
却常常偏题;有思路可经常中断,令人烦恼却有点无计可施。最典型的一个学生,高三,有思想、有见解,但无思路,一篇作文常常开头拐弯抹角还不能提出论点,读的人心焦;主体部分因为论点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常常让人不知所言,莫名其妙。高中主要以议论文为主,议论即说理,说理讲究清楚明了,最好掷地有声,令人信服。所以思路的清楚明白成了最重要的一点:自己都不清楚要说什么,如何说服别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从作文思路结构方面指导学生写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析历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的思路结构,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清楚有力的思路,并尝试分析优秀作文的行文思路。
分析历年精彩作文,发现其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思路极为清晰,论点十分鲜明,往往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二是语言简洁生动,言之有物;三是立意深刻,关注现实与社会,关注人生和内心。因此,我训练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关心自身精神世界、关注现实并尽力避免因年龄和阅历造成的偏激。
二、学习议论文经典的结构方法。议论文最基本的构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相应的我们也有这样几种经典写作结构:
1.“是为怎”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例】以“浅谈母语”为题作文[纵式结构] 【思路分析】什么是母语(汉语)? 为什么要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汉语是中华国人的名片)
怎样学好中华母语?
2、“是什么”法(并列分解“是什么”)[横式结构] 【例】以“漫谈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为题作文 【思路分析】上海精神是海纳百川的大海精神 上海精神是勇于争先的龙马精神 上海精神是与世界共赢的协和精神
3“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并列分解“为什么”;横式结构)【例】以“品味‘杂’”为题作文:
【思路分析】为什么“杂”给世界带来了美呢? 文学因“杂”而多姿。[体裁杂而美,人物杂而美] 艺术因“杂”而多彩。[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综合艺术] 科学因“杂”而发展。[理化生,仿生学,杂交水稻] 生活因“杂”而味美。[火锅,服饰] 【例】以“扎稳民族精神之根”为题作文:(并列分解“为什么”)【思路分析】为什么要扎稳民族精神之根呢? 因为民族精神是我们做人的圭臬(孔孟的修身之道)
因为民族精神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自强不息,和为贵)因为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海外孔子学院,孙子兵法)【例】以“如何看待流行文化”为题作文:
【思路分析】流行武侠文化,传承“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流行音乐文化,拨动少男少女的心弦。流行影视文化,使我们与世界文化同步。
4“怎么办”法(解决问题法;并列分解“怎么办”;横式)【例】以“‘忙’之管窥”为题作文: 【思路分析】怎样卓有成效地“忙”呢? 首先,忙要有正确的方向。,其次,忙要有科学的方法。最后,忙要“有为有不为”。
5领域并列法(兼用“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例】以“也谈‘重复’”为题作文: 【思路分析】复而不重,使艺术惊世骇俗。复而不重,使科学日新月异。复而不重,使生活丰富多彩。以“感悟生命”为题作文: 生命是一江春水,要勇往直前。生命是一棵果树,花果飘香乐于奉献。生命是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
三、与历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结合练习,在实践中学会写小作文,即用几百字把作文的思路讲清楚。包括:题目、开头、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结尾。
审题立意指导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审题,高中作文审题很灵活,只要言之成理,并能书写成篇就算成功。但,有些材料作文出题者的意图倾向较为明显,所以也要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同时也不要掉到出题者的圈套中,顺应其思路只能平庸无奇。关于审题,我归纳出这样的方法:材料作文只要与主流价值观、人生观不冲突,便可放心大胆创新,能跳出材料之外,并扣住材料应有之义;其次,要找准出题者的弦外之音,即要扣准题目。
对于扣题,要求如下: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高中作文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是较大的考验,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和认知的提升训练,方法只是辅助手段,就像鹰想高飞要借助空气一样,但更重要的是鹰自己努力振动翅膀才能自由地翱翔。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2448字)文这一板块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部分,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素材的积累。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远大理想;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阅卷中,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题好文一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模拟题的一则材料作文中,父亲的一句话“马车越空,噪音越大”被大部分考生用来做题目,凸显了作文的正确立意。
《作文成功之路》的一篇例文《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一段,都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女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这样,作品也因之而增添了无穷的亮色。
⒉材料来拟定文题 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写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无丝毫生气。而运用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
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
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近几年高考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各地模拟题中作文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如全国考题要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试想,一些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有多少人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文章作淋漓尽致的发挥,但倾向于这一主旨的学生不在少数。于是,他们必然陷入握笔难书,举“脑”艰难的境遇中去。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考其原因,作者完成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重新审视,并取得较大成功。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三:高中作文教学的体会(2428字)
炊”这个问题,不仅在于指导他们观察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对生活深入的理解,思考和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和所在。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强化学生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并效力扩大这种活动的兴趣,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帮助他们掌握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 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力争做到多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力争搞好“教”与今后“不用教”的关系,我注意仿学,钱梦龙先生教学生的“六步自读法”。认读,品读,审题,发问,质疑,评析的阅读方法,使之从阅读方法上,提高作文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文章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如果学生头脑中缺乏这种“反映”机制,不具备“反映”机制,不具备“反映”能力,那再多的客观景物也只能是过眼烟云。平常,学生们春游,劳动,集体活动,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是在写作时结果却难尽人意,写进文章的春化秋实只是一堆僵尸的景观,缺乏内在的神韵,索然无味,如我曾以“春”“夏”“秋”“冬”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篇篇似曾相识,翻不出新意。因而,我下了决心,要解决好学生习作“无米下锅”的问题。我注意引导他们把“米”拿来,为我所有,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分析探索事物本质,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体会,触类旁通,使之升华为写作的动机和表现的内容。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我充分地认识到让学生充分认识感受生活的重要性。文章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写好文章首先要解决的是由物到意色认识矛盾,其次是由意到文的表达矛盾。”纵观古今,古人挥斥风月也好,与花鸟共忧乐也好,不全在风月花鸟有情缘,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为之。“花间蝴蝶成双时”尽是梁祝的忠贞之情;“城春草木深”则是杜甫的国破之悲同是“萧瑟秋风今不是,换了人间”。时代不同,感受不同,诗的内涵也就不同。同在天地间,人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把握,也不相同,这正是艺术家独具慧眼之处。而我们的高中学生,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又是“一代天之骄子。”应具有超时代的感受才行。而实际上他们能做到吗?我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这一点,本着“课外走路,课内搭桥”的原则,我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引导;鲁迅为什么会如此深刻地刻画出祥林嫂,阿Q这样说我悲剧形象?夏衍创作《包身工》前为何要反复到纱厂去调查?朱自清《荷塘夜色》为何会如此令人陶醉?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命运注入了深切关注。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和深刻体会,有个人情感和客观情景的和谐交融,这就是所谓:“深入生活眼入微,体验生活身入境。”这正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生命,可以这样说,没有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就没有写作的成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获得生活的真谛。作家萧殷在谈写作时说:“应该的成功之作,不是由某些进步的社会学概念所决定,它是由深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它告诉我们,并不是你理性上知道什么,就感受到什么,只有当某种事物触动了你,成为你的灵魂和意识,当你敏锐地感受和概括这方面的人和事,你才会有升华。因此,我们的学生,不只是做生活的“记者”,而应做生活的真正的主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教育方式,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当正刺激,诱导他们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便会获得自觉的发展。这正如法国的教育家斯弟多惠所归纳的那样:教学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不是“传授本领”。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的艺术”除了渗透在课堂上外,我认为:在作文批改中也行之有效。如:我们的学生在作文里错字连篇,别字成堆常常是我们教师头疼的事,而在批改时如何处置这一问题,也有一定认识的问题和方法问题。我遇到这类现象时,总是不忍心让学生的卷面上打满红“x”,认为那样做实在是件煞风景的事,对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无情的伤害;而总是从鼓励出发,网开一面,“笔”下留情,即,只是在错别字下面划一横杠,以示有误,并在旁边画出待纠正的框子,启发学生自觉改正,最后在批语里写上:“这么多常用字写错了,一定是粗心所致,完全相信你在下次作文时会用心在意起来”。不是吗?做文章可得有点林黛玉进贾府的谨慎劲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样的做法证明,下批语本着启发诱导的精神,“心慈手软”些,总比那“恨铁不成钢”式的硬办法好。我认为,培养差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差生写作水平非一日之功,要注意措施的连续性,对差生的平时训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命题训练。根据教学进度,教材要求和教师作文设计,每学发五篇以上优秀作文,这五篇作文在主题、结构、表现手法有不同特点,所印作文空下标题,要求差生认真阅读后给它们加上题目,每篇文章能加几个,只要恰当即可。⑵找材料训练。与命题训练同时进行,根据作文教学计划,每次有针对性地出作文题3-5个,老师提供多个可用与不能用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模仿,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步增加可交叉使用,模棱两可的材料,并及时组织他们讨论,做好辅导。⑶修改训练。对作文有较大进步的差生,进行修改训练,可以促进他们再提高,批改这部分学生的作文,我基本上只批不改,在文章的毛病处划线,有时注明原因,让学生自己修改订正。有时相隔数篇作文,教学一次作文练习,把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相互进行初改,并做出卡片,先修正字、词、句,再篇章结构,再提炼主题,循序渐进,不断进行,教师再进一步批阅,打分,采取了这些措施,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我还是感到,只要持之以恒,成绩也是可喜的。
总之,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讲授,评析等活动都着眼于学生的写作活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写、练,都是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都是教学智力的训练和开发,以达到“不需要教之目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应当是作文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