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物理作业如何做到量的“减负”,质的“加正”
浅谈物理作业如何做到量的“减负”,质的“加正”
耿书娟
引言:
“减负”一词无论是口号还是政策已提出好多年了,从小学到中学一度都曾轰轰烈烈地执行过,课后作业没了,书包轻了,负担减轻了,然而效果如何呢?学习效果也跟着减了,小学也许还好,但中学可就完全承受不起这样的瘦身了。于是乎为了升学、为了成绩,回归“填鸭”、回归“超载”,减负早已抛之脑后,学生继续着繁重投入低效产出的学习。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学者也很无奈。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是巨大的、学科知识的难度要求又很高,仅靠课上的听讲是根本不够的,课后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然九门功课的轮番轰炸学生如何能承受得了,光完成量已足够,岂能再要求质的提高?而对于我们物理这门学科就更为难了,物理本身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思维强度就是最大的,虽然数学对思维要求也不小,但学生通过大量练习还是基本能胜任的,物理不光要练习更重要的是理解,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是最大的。九门功课,同样的时间,文科作业是最容易完成的,其它理科也是能做一做的,但物理常常是只能完成一题半道的甚至完全没有思路。这促使学生将物理留置最后,有时间做一下,没时间草草了事甚至采取抄袭,这样一来想要用最少的时间学好最困难的学科当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通过课后作业来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呢?这就要求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即量的“减负”,质的“加正”。
关键词:物理作业减负笔记纠错
正文:
笔者通过亲身的体会和反思认为主要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做到:
一、明确固定的作业时间
作业要起到巩固作用,首先要确保学生花时间去做。明确固定的作业时间,可以避免上面所提到的,学生将物理作业推至最后无暇顾及的情况;同时,定时作业还可提高作业效率,防止有些学生遇到难题就一直卡住磨时间,耽误其它做题时间不说,还养成拖沓习惯,考试时总觉得时间不够,久而久之做物理的兴趣也没了。
确定的作业时间要适量,不可过短,时间太少根本来不及做,起不到训练作用;也不可过长,太长了首先会增加学生负担,增加厌烦情绪,另一方面也没必要,物理并不是做得越多就能掌握得越好的,有效作业时间与作业总时间并不成正比关系。一般时间定为35分钟左右即可,对于理科班学生可适当延长一些。当然,对应的时间要有对应的作业量,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完成而又不至于剩余很多时间,否则与没定时间一样。
二、分层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的基础,掌握度是不同的,同样的一道题,对于尖子生来说也许只要5分钟,而基础差的学生或许10分钟都完成不了。这样如果制定统一的作业、统一的时间,那么照顾前面的学生,后面的学生就很困难;如依后面的学生,好学生就会有太多时间多余得不到提高。
对此,作业分层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正如现在很多倡导的教学分层一样,作业分 1
层也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掌握度,制定不同的作业量、不同的难度、甚至不同的作业形式,从而使作业对每个学生都起到不同的作用,但尽量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各部分学生都有提高。
笔者常做的作业分层是这样的:将作业安难易分成基础型、巩固型和能力拓展型,每次作业分必做和选做部分。基础题作为必做,一视同仁;基础好的学生选做拓展题、中层学生选做巩固题,这也是必须完成的;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视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巩固题练习、中层学生也可尝试做一下拓展题,这些作为提高部分,自愿原则。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多渠道提高知识理解
提到作业形式多样化,很多教师可能实践过,如采用课后收集资料、小制作、小实验等形式,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但这些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笔者针对现状,做过以下一些尝试:
1、课后做“笔记”,巩固消化新知识
一般来说笔记是课堂上做的,但实际上我们常看到很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一味忙于抄笔记,忽略了老师的讲课,也无暇思考,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搞懂。但如若不做笔记,又带来另一个问题,知识点很快就遗忘了,等到复习时也无从下手。
所以笔者将笔记安排在课后作为作业的一部分来做:课后学生先根据自己的记忆概括总结一堂课的大致内容,再通过“放电影”的形式回顾每部分内容下的具体知识点,然后补充一些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注意事项或者提出疑问。
这样安排,课上学生就有时间认真思考,思维随着老师走,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课后通过回顾形式自己整理知识点,复习知识的同时又可消化理解;能够提出自己观点的学生更是对知识有了深入的思考,提高物理学习的层次。
2、单元复习整理知识点,构建清晰知识框架
我们的学生常有学完一章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的情况,但提到一些知识点他知道。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知识有,但很杂像一锅粥,以致到用时常找不到用哪一个,或者知道用哪个知识点,但对其注意点常遗漏。如果我们的学生头脑里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脉络体系,就像书架一样,分区分列,那么寻找起来就很方便了。
为此,笔者认为每当一单元或一系列结束时,可以由学生自己来总结构建知识框架:先罗列大的标题内容,再针对每一部分补充知识点。这与课后笔记类似,不同的是构建框架要求较高,需要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还要对各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清晰。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学通、学透物理。
3、作业“纠错”,纠正错误理解
理解上存在偏差,作业发生错误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错了仅是听讲一下修改一下就置之不理,那么错误依然存在、没有改正,下次我们的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依然会犯错。就像污渍很容易沾上、除去却要反复搓洗一样。有必要每隔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对这段时间内的错题进行纠错。但实际操作中纠错本常常是变成了形式,本子很漂亮,里面也很工整,错题、正确解答、理由很详细,结果呢束之高阁、照错不误。纠错的关键不在于笔头上的纠正,而在于错误的反复。随堂订正是第一遍,课后笔头纠错是第二遍,阅读错误是第三遍,考前复习是第四遍,如此反复才是真正纠错。
四、小组合作,习题讲解
作为理科,练习是必须的,每次练习之后多多少少总会有做错的情况,针对大面积出错可以增加习题课来讲解。但若出现各个错题不一样而人数又相对较少,或着同样题型已讲过多次,设置专门的习题课就没什么效果了,不设的话光靠老师课后答疑很难一一解决。新课程教学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主要是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里有学得好的和学习困难的分别作为主要帮助者和被帮助对象。教师定期安排小组错题答疑时间和讨论范围,答疑前每位学生准备好自己的问题。小组集合时先摆出问题解决共性问题、再互相帮助讲解个别问题,期间教师必须加入各个小组解答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问。如此,既可解决后进生困难,又可加深尖子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互帮互助精神。
笔者通过以上一些措施,收效还是明显的,基本上不存在有学生抱怨物理作业多、也不存在作业交上来大片空白的情况。但要想达到理想的量的“减负”,质的“加正”还是存在差距的,主要是实施过程中要彻底做到以上几条实属不易。
第二篇: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做到减负提质
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做到减负提质
东关小学
赵锦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也 随之发生着悄然变化。
许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内课外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也有一部分人或因操之过急、或因方法不当,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迷茫了,学生在课堂上迷糊了。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改“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
首先,应该明确“减负”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理念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其次,正确把握“增效”增什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说明“减负”并不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而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重知识灌输,轻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轻视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和行为仪表等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要加强和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奋、刻苦、探索、博闻慎思的学习品质,自尊自重、团结友爱的人格品质等。第三,“减负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增效”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减负”是“增效”的前提,“增效”是“减负”的最终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做到“增效”,“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减负”,“增效”则完全一句空谈。同样,“减负”为“增效”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增效”又为“减负”提供了动力,二者相符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高质量完成任务,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的根本途径,也是贯彻新课改“减负增效”理念最重要的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准备充分,搞好备课环节
一是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二是备学生。要用心去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特点和差异,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例如:某班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做了很多工作,都没能起到作用。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担任科代表,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他。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初就应该用成绩好的。新的科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的成绩更差。可几节课下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始做作业了。当上科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他的行为的转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做实验等等,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试时,数学不仅考了82分,还是他唯一及格的学科。让我想不到的是,班上那几名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包括上一任课代表在看到他的进步,听到很多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表扬后,提出要用成绩和他争课代表的位子,其实他们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也渴望进步。一位同学的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是备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的目地。
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环节
一是由旧入新,注意引导得法。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是为新授课做好铺垫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合理运用过渡,不仅便于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而且能够减缓掌握新知识的思维坡度,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为学生顺利掌握新内容和构件新的认知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引导不得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因此,要重视过渡题的设计,力求过渡自然、巧妙,起到为新知识铺垫的作用。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道过渡题,题目是填运算符号:
18○3=6 180○30=6 1800○300=6
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三道题只能填“÷”?这样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二是使学生领悟,只有除法计算时,才有商不变的性质。由于学生很快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可以举一反三,顺利学习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是突出重点,注意由浅入深。例题的讲解,是学习新课的关键,因为例题是学生练习的示范性题目,学得好,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反之讲会给学生造成练习上的困难,因此,讲例题时,教师应该对例题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例如叫“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成数,得到的积的末尾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是重点,也是转折点,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才不会产生“对错位”的错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和启发,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和掌握。在例题的教学上,教师更必须通过启发、引导、点拨,多角度地引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能讲得教师一定不讲,让学生主动的讲解。对于复杂、深奥的难点,应按照这个难点知识的层次,逐层分散,逐层铺垫,放缓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避免学生因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心理负担。
三是形式多样,注意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任何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引导他们提出新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是时间区分合理,注重课堂结构。一堂课45分钟,实践证明合理的区分方法是:10—25分钟讲新课,10分钟与学生互动,10分钟用来练习巩固和反馈。这叫一课一得,精讲多练,作业当堂完成,课后学生自学复习和预习,没有作业负担。教师讲的精练而轻松,学生学得牢固而轻松,我觉得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其实每节课的新的知识点就那么一点点,而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能掌握,于是唠唠叨叨,反反复复地讲,甚至填鸭式和满堂灌,致使学生厌倦而疲劳,反而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三)有的放矢,搞好练习环节
一是增强习题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有很大关系。练习是新授知识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及时进行巩固性的联系,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
(1)尝试练习。
52800÷400 8060÷620 83310÷260(验算)
(2)判断。
下面两竖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80÷50=7……3 4900÷300=16……100
(3)加深题:
根据400÷25=(400×4)÷(25×4)=1600÷100=16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算:
9200÷25
在这3题练习中,第(1)题是基础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这步主要为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第(2)(3)两题中提高了练习难度,可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的水平。
二是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下面是我在乘法教学中所举开放性练习例子。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A、3+3+3+3=()×()
B、3+3+3+3+4+5=()×()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3×8、4×6、6×4等。在改写B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2)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的练习。
A、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3568、938……
B、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56□
B在A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先确定千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也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确定千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思路可得出不同的结果。
三是增强习题的趣味性。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例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练习:第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学生猜出是直角三角形;第二个只露出一个钝角,学生又猜出是钝角三角形;第三个只露出一个锐角,学生也随口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抽出这个三角形,一看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感到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做好新课改“减负增效”工作,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切实使“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努力培养和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巧设作业 提质减负(魏娟娟)
巧设作业
提质减负
慧忠里小学
魏娟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布置作业时,特别是家庭作业时,面面俱到一刀切,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消极对待的主要根源。作业要体现个性化,要有助于“提优、抓中、补差”。
面对减负提质,本学期在语文作业内容和形式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第一,从提升课堂效率中分层作业。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本学期我们主要想尝试参与状态的评价,我们设立“金话筒”奖。对于发言积极、评价到位、质疑精准、表达精彩以及进步明显的同学分别加盖小印章或者小星星。累积一日发言次数达到五次,将被授予“金话筒”奖,并相应奖励减少部分重复性基础作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在检测教师的教学设计的精巧,学生愿意参与,且能充分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以及知识点渗透上下功夫。另外学科教学目标也可以通过课堂检测来完成,检测全优的同学也可减少相应抄写作业。
第二,在难易分层中提高学生兴趣。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例如习作练习,在口语交际之后,范文指导之后,给学生半小时作文时间,可以列提纲,可以写层次,可以写思路等。部分学生能够将习作完成,可以先判,甚至面批。小部分学生可能写不完,可以宽限一天回家完成,教师可以分批进行批阅、面批。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也能使提高教师批阅质量,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最终才能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第三,从作业评改中提质减负。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事。在这里,我想评价应以学生自身的提升点为基准,以激励为主。通过在作业成绩旁增设书写成绩。设置“作业天气报道”,书写正确规范,天气为晴,画太阳,省一天字词作业;书写基本无误,比较工整,天气为阴,画云彩,改错即可;书写错误较多,书写较为凌乱,画雨天,增加改错遍数。通过日日评价,给学生一个信心增生点,同时也是对学习态度的横梁。作业有针对性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此外,在作业形式上,我也有所思考和改进。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让学生再为写什么内容而犯难。我设置了“每日记事本”以及“心语本”。不要求字数和内容,但是每天必写。学生刚开始就比较容易进入状态,我每天也会认真批阅留言。渐渐地,学生们成了一种习惯。每天跟我交流的内容变得越来越长,语言上也不知不觉连贯、甚至生动了。这在无形中,不仅仅是习作素材的积累,更是语言表达能力上的隐性提升。我相信这种形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总之,所有的举措和方法都是在为提质护航。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并不是单单一个“减”字,“减”的背后更多的是教师的“加”。我们要抓住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让语文作业展示真挚而迷人的微笑,秀出窈窕而纤丽的身姿,让小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这样,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秉承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信念,相信我们的教学之路定会在未来的实践中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第四篇: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工作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作业减负提质工作心得体会
二街中心小学 李仁敏
“减负提质”这样的话题已经提了好多年了,给人的感觉就如“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那样的矛盾。思之再三那不是让马儿不吃草,而是让马儿吃好草。好草来源于教师、来源于课堂。多年的实践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压制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大多资料形式差不多,换个数字就成了“新”的题目,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数学需要以合适的作业来强化学生所学,发展学生思维。在当前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更要讲究科学性。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一、作业信息
本人认真地对学生作业展开了调查,由于长期的考试压力所致,发现教师基本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作业内容一年级大多是口算题,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多种练习册。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亲自出些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作业。而有些买来的作业与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尽管讲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知识点的挖掘程度不一样。同时也因作业份量过大且各个作业本之间有重复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养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根本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和效果。使教师无法及时进行详细、诊断性的批改,影响了“信息”的反馈,人为地造成了新旧知识间的薄弱环节。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一堵高墙。
二、对减负提质下布置作业的几点思考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本着惜字如金的思想,精心设计练习,删除无用的练习,作业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更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符合减负的要求。作业体现启发性、典型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发展。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炼化 首先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其次教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教师要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2、作业布置层次化
作业布置的层次化。要求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本人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我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我采取了“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业,教师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作业布置的适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独立进行书面训练,达到“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有效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1、对一些较难的作业,要作适当的提示或举相似的例子说明,或让学生讨论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
2、对每天作业簿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特别是一些较难题,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选做、可不做,以树立他们做作业的信心。
3、密切配合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让家长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可能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作业批改重视诊断性,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在批改时不单纯看答案,简简单单打“√”、“×”,教师在批改时要改一改数学作业批改的传统做法,借鉴作文批改,可采取“眉批、横批、划线标错、画圈指示、加注指示”等方法,保证让学生一看就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及纠正时应注意什么等。另外,还要在单个批改的基础上做好对全班的会诊。同时还可以采取以师批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纵横交流,培养学生“自诊、自疗”和“互诊、互疗”的能力,养成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更要强调作业批改的激励性。要求按照启发、鼓励的原则,书写批改评语,批语力求准确、精当、具体,富有激励性、启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向良好方向发展。
第五篇:科学布置有效作业,全面落实减负提质
科学布置有效作业,全面落实减负提质
科学布置有效作业,全面落实减负提质营造轻松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课前准备要充分,在课堂上还要灵活驾驭。有效的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任何预设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此,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成”是否美丽。
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恨铁不成钢”是老师在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它表现为对待学生的缺点、错误或者是学习上的后进,缺乏包容,急于求成、求全,而导致行为过激。因此,在我们身边,不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为某几位同学的过错,老师绷着脸把课堂变成了训话、批评的场所;因为作业或测试中,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老师把课堂变成检讨课、罚抄课„„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负担可想而知。
“态度决定一切”。当我们面带微笑,充满希望地走进教室的时候;当我们和声细语,润物无声地讲授新知的时候;当我们客观大度,毫无抱怨地接受差异地时候„„你会发现,平和的心态如此重要,它会给你以及你的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进而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是要善于敏锐地观察,及时地调控。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广度是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一堂好课,无论有多少衡量标准,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最直接的标准。
再次是让组织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孔子家语》中有记载:“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它向我们揭示: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将会使感受性降低。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生理特点,往往对新鲜、多变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避免教学的单一化、呆板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在以一种方法为主导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使用其他方法。如:在教学理论性知识的时候,可以以口述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演绎法;在教学事实性知识的时候,可以以归纳法为主,同时采用认识性游戏、口头检查等方法。
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也应别出心裁。不是每一篇新课文的学习,都要先学生字词,然后初读,最后精读,有些课文,可以直击重点段,通过重点段的学习带动全篇。不是每节数学课,都要先讲例题,再做练习,有些时候完全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
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让课堂轻松而高效,让学生愉快学习,卸下不必要的负担,将是我永恒的追求!
小学一年级(3)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不懂事,需要老师嘴勤、腿勤、手勤、甚至还要耳聪目明,需要无限的爱心、耐心更要有如针般细的心才能创造出让孩子茁壮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班主任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我所面对的又是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强的一年级学生,所以一个学期下来给我最最强烈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中既要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要有微观的个性发展;要有强烈的前瞻性;工作更要细致的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班上健康全面发展。作为一年级班主任,我针对我们班活泼好动的特点,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真诚、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如何让这些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懂事的小学生是我碰到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因而,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我从小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利用班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在班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每周定时评比,表彰先进,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且,在班中选拔出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培养、指导,鼓励他们做好带头工作,协助教师完成一些工作,如:早读,自习等。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期待他们的进步。
二、关爱、赏识,真诚为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更不能居高临下地逼视孩子,也不能粗暴冷硬地刺伤孩子。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平等地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分享孩子的快乐。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坚信孩子“行”。我首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经常同他们个别谈心,从学习、心理、家庭等处了解学生。班中有一个叫“李洁科”的小朋友,其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基本上不识字。刚开始学习他有一些不适应,并常对奶奶说:我读书肯定读不好,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教,我没人教。我了解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渐渐地、他对学习树立了信心,学习比以前更认真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有45个学生,后进生的人数也相对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四、把握尺度,爱中有严。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写到:“道德的营养和精神的中毒对人们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身体的危害一样。”班里有几个很聪明,但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我没掉以轻心,听之任之,更不会因其学习成绩好而包容、姑息。一次,班里几个平常成绩、表现都不错的学生搞恶作剧。我得知后,立即找他们谈心,讲道理,并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从那以后,这些同学也逐渐学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学期虽然自觉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我想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年级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继续以“扎实字词,有效教学”为年段研修主题,围绕校语文教研大组和教导处的工作任务,全体语文老师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内教研学习。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教研组紧紧围绕教导处、教研大组制定的工作目标,在期初每位教师切实制订好本学科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扎扎实实学习《新课程标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交流教学心得,共享教学资源,形成了良好的互助互学的教研氛围。
二、认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训活动,提升教研组形象。“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有多学习多交流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于外校的公开教学以及本校的公开课,我们组的老师都尽量调课去听。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课前,组内成员紧扣“扎实字词,有效教学”年段研训主题,共同商榷,积极倡导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团结协作的乐趣,集体凝聚力的增强。因此,我们常常为自己处在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中而感到快乐。
三、注重个别辅导,提优补差,大家共同进步。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每个班中总有一些优等生和后进生。只有把优等生培养好了,班中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优秀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抓两头,扶中间”是我们的工作方针。因此,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总能看到我们年段老师在教室里给后进生耐心教导的忙碌身影,努力让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而在平时的家庭作业的布置上,注重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易操作性,多布置一些弹性作业,不束缚优生的发展空间。努力让他们的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作业的规范化要求。
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每位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头戏。因此,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从开学初就紧抓课堂常规不放松,结合校本课程和校少先队活动,通过课前弟子规朗诵、文明队员评选、班级布置、纪律监督岗等多种手段督促孩子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每位教师时时抓学生的写字姿势的纠正工作,力求每一位孩子的书写姿势都是正确的,都能写一手漂亮的铅笔字。强化作业的规范化要求,使学生的作业质量有明显的提高,逐步达到净化、美化的效果;让学生初步学会汉字基本笔画的运笔姿势。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在下学期的工作安排中,我组教师将继续关注课改,聚焦课堂,同时确立共同的研究主题,积累课堂中的真实案例,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提升。
师徒结对师傅小结
在忙忙碌碌中,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本学期我与易中仁秀老师师徒结。通过这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师徒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下面我从师傅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每次听课前我都让她先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她备课时会特别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我一旦发现她教案有问题就会帮助她及时改正,从而使她的备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通过听课帮助她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有人听课比没人听课时她的兴奋程度、紧张程度高出很多,讲课也就更加有激情,对学生的感染力就更大,这样也锻炼了她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利用评课机会查找不足,及时改正。我给她评课时,会反馈很多她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她的普通话说的比较好,板书很工整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她的缺点如课堂上缺少激情,评价语言较少,光注意到前一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后面的学生,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我都直言不讳地给她指出来。每次她都能乐意接受,并虚心改正。
通过一学年的师徒结队活动,我感到易中仁秀老师很有潜力,她不但向我学习,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她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真为她感到高兴。
师徒结队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要让徒弟有一碗水,师傅就一定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因而,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帮助徒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今后我们还将共同经历学习、成长、成熟的专业化成长过程,相信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会获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