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体育结题报告
“快乐体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革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体育课走出学校运动场,与学生的课余活动、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中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的身体教育活动。“快乐体育”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活动过程。“快乐体育”是指体育教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按照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将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社会、学习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三、理论建构依据:
1.“终身体育”理论:《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中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作为《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2.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主义。
3.“综合式”教学理论认为:其一是融合行为主义与认知学派学习理论的老师主导取向,或称指导教学,其主要是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及时练习与反馈;其二是体现人本主义与认知结构理论的学生自觉取向,其要点是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整理、搜集和汇编符合农村小学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生活化、儿童化、趣味性强的学习器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农村小学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
五、研究的基本内容:
1.快乐的体育教材开发
①一、二年级(水平一)体育教材开发
②三、四年级(水平二)体育教材开发
③五、六年级(水平三)体育教材开发
2.快乐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①一、二年级(水平一)快乐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②三、四年级(水平二)快乐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③五、六年级(水平三)快乐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座谈访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八、步骤及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
1.酝酿主课题构建子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3.制定课题实践方案和子课题的实施。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按计划全面启动。
2.搜集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验证实验方案。
3.汇总各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4.在中期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再作调整,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5.收集积累各种资料,开发校本教材
(三)第三阶段:结题总结阶段
1.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2.开结题鉴定会,进行研究成果的鉴定
3.体育教学的校本教材水平一的编写
九、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根据生活化的体育器材的选择原则(即:选择时注意器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遵循普及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安全性),我们通过调查、实验、搜集、整理或重新创编,我们共整理出了28种适合我们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运用的生活化器材作为实验器材。
具体的有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身边随手可得的的物品,如:手帕、红领巾、绿领巾、书包、课桌、凳子、木夹子、马夹袋、衣服、鞋子、橡皮筋、纱巾、布块。
第二类:是生活中的民间传统体育器材进行再加工,也可以是生活中废弃的物品,经过简单加工整理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锻炼中。
2.“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2.1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根据实验班在跑、跳、投掷项目中使用实验器材的兴趣进行了统计,通过实验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
2.2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改变了课堂教学内容竞技化,脱离学生的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3摸索出了4种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2.3.1结合生活中传统节日,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传统节日是小朋友最喜欢过的节日,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节日。
2.3.2运用童话故事,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从小到大,孩子们几乎都是听或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他们更愿意过童话般的生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的主题设计为一个童话故事,让师生共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会使学生全身心地
投入学习。实践证明,运用童话故事等情景中完成教学,学生更愿意接受,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例如:龟兔赛跑、狼来了、保卫家园等等。
2.3.3利用季节变换,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我们将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为一次有趣的郊游,将一些枯燥的技能技术的学习结合在郊游的每一个环节中,会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刺激,同时又学到了新知。
2.3.4充分、合理运用地方资源,也是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我们农村小孩家长日常田间、地头的劳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比如:果园里摘桔子、打枣子、打板栗;农田里挑水稻、打谷子、撒种子等等,也将这些劳动的动作作为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些辅助练习,卓有成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体育器材的生活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质体质健康水平
3.1实验班比对照班的身体素质提高更快
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程度差异进行了比较,从程度差异对比指标看,实验班高于对照班的数量明显增加,而无一项低于对照班。
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均值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比较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低于对照班的指标数量明显减少,而高于对照班的指标数量明显增加。说明生活化的体育器材的使用,加快了学生生理、身体素质的提高速度。
3.2实验班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状态显著提高
十、研究成果与分析: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含义,较好的把握了新课程理念,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题实验中,学校定期开展课题教研活动。教学受到上级领导及听课教师的好评,课后的交流也使我们感受颇深。这样的活动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课题研究的发展。
3.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也都能积极的参加校队的各项活动。学校现有两位专职体育教师,学校场地小,无训练设施,但校领导十分支持我们体育组开展活动,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置训练器材、翻修地面,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有更好的活动场所。教师因材施教、因材施练,使得学校体育各项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在课题研究这几年时间里,我们按原定计划与实施步骤顺利的进行着,从实验效果来看,达到预期目标。
第二篇: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麻田中心学校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办上报的省级小学体育课题。该课题于2010年12月立项,历经近2年多的研究。两年中,我们以摔跤运动为依据,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目标“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实践研究,已完成各阶段的实践与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背景
1.从新课标理念分析
体育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体育的课程价值是从四个方面体现: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健康快乐的心智。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两方面结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2.从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按照国家体艺2+1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
3.从研究状况分析
在国内同类课题中,有关体育方面的课题有不少,但是针对单项摔跤运动研究的课题不多。我校《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有关如何在学校开展摔跤运动,发挥摔跤运动育人功能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研究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将摔跤运动发展成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方面还没有发现有系列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校就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去探索出摔跤课程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在小学体育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千人一面的单一局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目前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体育老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应了解自己传授的年级,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掌握全体学生的共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如体型,体重,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对不良品质及时纠正,使学生的个性不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人不仅要投入较高的体力和技能,而且要求有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需要反复持续的努力,向各种困难作斗争,可以培养顽强,果断,坚毅和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个特征都是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
三、研究目的
1、开发、优化“摔跤”课程资源: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改造、优化摔跤课程教育的资源。
2、锻造“摔跤”教师,一支具有“摔跤”精神特色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的品质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3、培养“摔跤”学生:我们的研究目标决不是指少数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延展自己的摔跤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得以牢固掌握。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即摔跤训练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考核
2、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的研究
即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三条建设途径——体育特色学校物化环境建设、体育训练活动环境建设和体育特色课程环境建设;一种体育素养——指在体育活动的感染与熏陶下所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3、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摔跤知识和训练的培养和熏陶,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4、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编写摔跤技能教材的研究
摔跤是一项运动,在本地适合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针对学生的体能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二、三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在实践中做到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注重兴趣的培养。四、五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材,及摔跤基本功的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及兴趣的保持。
六年级:挑选或编写摔跤技术性较强的教材,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技术,注重摔跤实践的运用。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学校开设摔跤特色课程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六、课题实施步聚
(一)组建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科研,并由学校教务处指导和协调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健全了体育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成立了以朱志辉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实施全程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
本课题实行分段进行研究,定期汇总。课题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方案,明确任务
2、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3、编一套摔跤操
4、邀请省、市摔跤教练邀请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座,让教师对摔跤与教育教学形成特色模式的思想上提高认识,并有足够的理论保障。
5、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
2、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3、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的研究
4、开发校本教材
5、公开课课例研讨
6、完成第二阶段实验报告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
2、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教案等进行归档、整理
3、完善校本教材
4、公开课课例研讨
5、完成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立足学校校本课程,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以省体育局局长刘鹰题写的“体教结合,培养人才”八字为办学目标,立足校本课程研发、打造摔跤传统学校、构筑师生幸福乐园之路,确定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体艺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按照“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根据每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全员参与到摔跤、乒乓球、舞蹈、书法、英语、手工制作、音乐、田径、篮球九个校本课程当中。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也品尝到了课改的乐趣。
现在每天下午4:00—4:30走进麻田小学校园,丰富多彩、阳光动感的校本活动课堂就会呈现在大家眼前。极大的激活了师生创造的潜能,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赢”,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
2、积极促进摔跤项目优先发展,狠抓科学训练培育优秀人才
体教结合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而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学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保证。麻田中心小学通过“四个到位”管理措施,高度重视摔跤科学训练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多方来协调----人员安排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摔跤传统项目工作的管理体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体育教研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严格按照《麻田中心学校摔跤传统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领导管理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教练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的良性管理体制。
?纳入课程表----时间调控到位。把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两节连堂的安排纳入学校的课程表与作息时间表,确保了专业队每天的训练时间。现在,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每次80分钟的体育课,每天4:00—5:30的专业队训练都开展的井然有序。
?每天有重点-----内容设置到位。学校根据申报省级摔跤课题方案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制订了较为合理的学期总活动计划、周活动计划和每日各班级专业队的具体安排,编写了摔跤校本教材。按照教材一、二年级安排最基本的柔韧性练习与游戏;
三、四年级学习基本动作;
五、六年级开设实战与摔跤舞课。活动内容设置到位,并把具体安排表发给各指导老师与班主任,做到师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④活动更规范----组织形式到位。学校的年级、班级之间比赛每月25号举行,其形式多样,既有班级、年级之间的摔跤操,集体基本功团体对抗,又有队员之间的个体比拼。每年6月份的校园艺术节、10月份的运动会,摔跤是必须进行的规定项目,现已成为我校竞技场上的亮点与特色。并且学校的摔跤舞蹈多次参加省、市、县的文艺演出,获得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七、课题成果
(一)新的理论认识
1、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心理倾向的评价
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事物的态度、兴趣是他们重要的价值取向。《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目前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而且语言中激情与愉悦。三(2)班林舒之说:“我十分感谢我们的学校、校长、摔跤老师,他们给了我们体育锻炼的机会,给了我们强身健体的机会。”;四(1)班刘星把校园比作“快乐大本营”,有的同学把它称作“快乐的天堂”。许多同学用艺术的方式讴歌这种快乐的生活。学生将体育大课间活动所带来得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器械,如软式网球、独轮车、滑板车、轮滑等;(2)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支撑、判断能力等;(3)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2、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成长靠教育。”我们认为:创新教育是教育者能在教育实践中找出学生意识、思维的脑力活动到实践活动外显行为的切入点,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过程进行教育。把空谈变为实在的、可操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给学生,加以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国家所需要的人的教育。而现代体育教学是“知识流、情感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艺术流程,发挥学生喜爱新兴体育游戏的情感作用,利用同学间所见、所闻相互传递的信息,促进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生活知识去创新,一定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它是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假设方案之一。我们通过看看动作-想想方法-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尝试练习-建立雏型-改进完善-班级表演-实验效果-逐步提高-成熟运用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基础创新素质中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模仿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选择能力、调节能力、耐挫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学生们自玩、自创、自编的摔跤游戏不断涌现,在活动中我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在改变:我校的摔跤队自发的形成了“传、帮、带”的学习方式,队员们经过研究决定了:会的学生要将学到知识传给不会的同学,主动承担了教其他同伴学习的任务;高年级的学生要主动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女同学要主动带领男同学加入到学习中来。无论是课间活动还是在课外业时间,你都能看见孩子们练习的身影。别看他们年纪小,可当起老师来还真实像模像样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发练习,会做摔跤操的人员成倍增人,特别可喜的是队伍中多了许多女队员。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让大家真正的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3、摔跤运动与体育教学课紧密联系
新课改告诉我们要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为此每一位体育老师都积极研究。他们将摔跤运动项目引进课堂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本体育教材。我们发现摔跤操具有多功能锻炼价值,就把它带进体育课堂,出现前所未有的欢快场面,你看那孩子们活动的场面,时而变成地上爬,时而双手握拳,时而蹲马步,展现出一派生动活泼的场面。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充分的舒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想象力展开了翅膀,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快乐星期二”时,一个个学生都在进行摔跤运动,这已经成为学校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孕育着生命欢歌的运动节
我校以前每年一次运动会都是以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如:跳远、跳高、跑步为主要内容,现在“生命欢歌”运动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成为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充分享受童年运动的乐趣。在第二届运动节中,我们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摔跤项目结合,设立了摔跤操比赛、摔跤舞比赛、摔跤操比赛三项单项比赛,全校学生齐上阵。同学们将自己一年来的练习成果用比赛形式展现出来了,并且在比赛中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许多学生在比赛后都做了认真小结,找出差距,并默默地努力着希望来年可以超越对手取得好的成绩。学校还每月开展一次班级间的摔跤操比赛,让全校的学生都动起来了。
(二)实践成果
1、通过三年的研究,发现学生越来越喜欢摔跤这项运动。
2、三年来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一套有利于学生练习的摔跤操。
3、课题组成员为了使摔跤课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创编了摔跤舞。
4、课题组成员编写了适应学校的摔跤校本教材。
附:课题研究中师生获奖情况表:
表一: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
表二:教师其他获奖情况
表三:2009-2011年课题组成员辅导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情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但也出现一些问题:
1.在研究过程中,专业型教师比较少,课堂中还不能自如的驾驭课堂教学。
2.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对摔跤运动认识不够,教师还不能准确把握体育课堂中如何进行摔跤训练。
3.在学校的各种摔跤比赛中,指导老师还缺少创新意识,创编摔跤节目缺少新颖与特色。4.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老师不会运用摔跤精神培育学生不怕苦不怕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第三篇:快乐书法结题报告
快乐书法
——校本课程书法实验教学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所形成的学校办学优质性的集中表现。把学校办出特色,是当前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2004年3月,我校在前期调查中,根据学校的实际,确立开发县三小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并且确立了开发课程体系把兴趣小组进行进行校本化。
1、建设高度审美化的育人队伍;
2、继续实施“健全的美育”;
3、强化“诗、书、画”及技能特色教学;
4、开展多层次的美育体育科研。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学校审美教育特色系统以达到了预期目的。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完成了2——6年级校本课程“书法”教学的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实现了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1)、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木垒县地处偏远,一直以来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原因未建立少年宫,特长培训中心等,因而学生课余学习比较匮乏,与兄弟县学校的学生相比,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落到实处。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落伍,缩小与兄弟县学生培养教育上的差距,2004年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全面铺开。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自觉重担在肩,经过认真斟酌,我选择了书法教学。因为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学生理应进行学习了解。通过书法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热爱书法,感受汉字的艺术魅力、满足学生、家长实际需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次课程改革有两大突破:一是课程体系实行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结合,其用意是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其二提出了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改在理论层面和政策层面的突破,为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政策的支撑,也给学校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开发校本课程体系,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必须面临的课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切合学校教育实践,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成为当前顺应课程改革发展潮流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同时,这也为教师地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以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的理念构建和完善 我校书法教学的课程体系,是我校从书法技能教学走向书法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理念在我校具体实施的体现。
2、是小学书法教育的需要。
小学书法教育由于对书法教育目标定位的不确定,以及书法的使用功能的逐渐弱化,使我们的书法教育始终处于徘徊之中,书法教育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理性认识,其内在的教育规律没有得到现代教育的改造,其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为书法教育的现状感到困惑,尤其对书法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定位感到迷茫,但是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要充分挖掘书法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使小学生在书法教育中在技能、艺术、文化、精神等层面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书法是直接综合了语言和图像两种艺术的功能。它寓思想以艺术,以优美的形式使思想跨越时空,在漫漫的古代社会中,它长期是文明传播的使者,文化传承的载体,表达思想的工具。书法教育是学校有组织有目标的,对学生进行书法技能、艺术、书法文化的教育,从技能、品性、文化等层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民族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素养则可以理解为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
本课题的书法教育重点是小学书法技能教学和书法文化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则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民族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依托书法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就是通过书法教育引领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书法技能,促进身心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当然小学书法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以书法技能教学为基础,以书法流派欣赏和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和书法文化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书法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据《礼记》等典籍记载,西周即设有“国学”,教育内容为“六艺”,“书”列其中。春秋时,孔子曰:“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汉唐时期,要求入校学习的学生须“习字,日纸一幅”。(《新唐书〃选举志》)贞观元年,书法大师虞世南、欧阳询等都在弘文馆授书法。唐宋以后,书法一直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标准之一。古人是十分重视书法教育的,除了实用的目的(如求仕、显名)外,更重要的是把它当作提高修养品行的法宝。清代的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故以道德、事功、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1年版,第740页)。
书法教育的载体是书法,书法是一门艺术,因此说书法教育也属于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李岚清)
“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黑格尔)“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刘炳森)要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中国的书法是非逾越不可的高山,“不了解中国书法,就很难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本质精神。”(陈振濂)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全面了解和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起具体的概念和深厚的感情,在这个意义上,其实“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王蒙)
同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书法作品中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鲁迅先生说得妙:“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培养丰富感觉意识和情绪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俗取雅,却粗取精,形成较高的审美水平。此外,练习书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小学书法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学校初见成效的书法教育特色,积淀学校发展中的先进文化。以课程的意识规范学校的书法教育,使书法教育成为一种常态的、自然的、有保障的学校教育。通过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到书法与美术教育的整合,书法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书法与思品社会学科的整合,做到书法文化的普及教育与提高教育相结合。
2、提高教师的书法文化素养。为了实现书法教育的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书法素养。
3、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让学生在享受写一手好字真幸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书法文化的教育功能,丰厚学生的民族文化根基。具体希望达成以下目标:第一,初步了解我国的汉字发展史和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第二,初步了解书法发展史,知道书法史是一部不断继承与创新的历史,初步感悟历代书法家的贡献,从艺术、人格层面汲取养分,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第三初步了解与书法关联的“笔、墨、纸、砚”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民族自豪感。第四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中华书法文化的魅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对象。书法教育内容的研究。小学书法教育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值得我们探索,我们在几年实践中感到,仅仅以写好书法作为教学内容是偏颇的,由于书法的实用性减弱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小学书法在技能上难于大面积提高,很多学生学了1年多书法,往往很少有学生能够坚持下来,书法也就淡出了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希望在书法教学内容上进行突破,让书法教育即能给学生留下一手漂亮的汉字,更能促进其健康成长。课题拟在书法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书法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形成技能训练、艺术熏陶、文化积淀三线并进的教育内容体系、并同时由家长配合协调。
书法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的研究是为了追求科学高效的书法教学。我们必须对书法教学的方法、途径进行研究。课堂是书法教学的主阵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探索书法技能教学、书法发展史教学、书法欣赏辅导等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个特色鲜明而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书法课堂教学,为学生打开民族优秀文化的宝库,如何引领学生汲取最有效的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课程化原则。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载体,离开课程的教育是无本之木,难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书法教育是一项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教育活动,通过课程的整体规划才能明确教学的内容,保证教学的时间,达到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在课程化原则的指导下科学构建小学书法教育的体系,合理安排各年级段的教学内容,有效进行教育评价。
2、发展性原则。书法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必须建立在教师较高书法素养的基础上,而对小学教师而言书法教育是一项比较专业和陌生的任务,必须把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素养作为发展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书法教育要承认不同学生生理条件、成长环境、心理发展速度和接受水平的不同造成的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以面向全体的课程设置和面向个体的小组学习、个别辅导有机结合,保证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佳发展区域取得进步。
4、和谐发展原则。正确认识书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和学生发展中的地位,书法教育要建立在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书法教育的研究要立足学生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克服思维惰性与定势局限,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养成创造能力。在培优中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创新意识,使书法教育真正发挥育人的功效,“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得到真正落实。
5、开放性原则。提高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是一个开放式的目标取向,书法教育是实现目标的有效切入点,我们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开放的心态汲取民族文化宝库中各种精神食粮来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其次实行开放式教育,使代表先进文化的书法文化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1、文献研究法。借鉴书法教育领域已经取得经验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通过大量读取书法文化典籍,提炼小学书法教育的体系。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中不断对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得到深入,真正取得实效。
3、实验法。通过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通过充分的论证,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及时总结,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
4、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求书法教育对提高小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规律性活动。
八、课题管理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课题实施小组。
校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徐生华(校长)副组长:张雪莲(教务主任)成 员:孟克勤、郭艳春、王春霞、杜彩虹、金忠明。课题实施小组,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
九、课题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三个阶段,总共需3年时间。
1、准备阶段:2004年3月─2004年9月。主要是组建研究班子,撰写研究方案,做好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并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04年10月─2006年12月。
培训研究教师,制定课题计划,具体开展阶段性研究,及时总结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
3、结题阶段:2007年6月,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参加昌吉州校本课程开发成果鉴定会。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麻田中心学校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办上报的省级小学体育课题。该课题于2010年12月立项,历经近2年多的研究。两年中,我们以摔跤运动为依据,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目标“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实践研究,已完成各阶段的实践与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背景
1.从新课标理念分析
体育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体育的课程价值是从四个方面体现: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健康快乐的心智。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两方面结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2.从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按照国家体艺2+1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
3.从研究状况分析
在国内同类课题中,有关体育方面的课题有不少,但是针对单项摔跤运动研究的课题不多。我校《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有关如何在学校开展摔跤运动,发挥摔跤运动育人功能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研究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将摔跤运动发展成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方面还没有发现有系列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校就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去探索出摔跤课程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在小学体育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千人一面的单一局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目前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体育老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应了解自己传授的年级,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掌握全体学生的共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如体型,体重,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对不良品质及时纠正,使学生的个性不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人不仅要投入较高的体力和技能,而且要求有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需要反复持续的努力,向各种困难作斗争,可以培养顽强,果断,坚毅和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个特征都是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
三、研究目的
1、开发、优化“摔跤”课程资源: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改造、优化摔跤课程教育的资源。
2、锻造“摔跤”教师,一支具有“摔跤”精神特色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的品质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3、培养“摔跤”学生:我们的研究目标决不是指少数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延展自己的摔跤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得以牢固掌握。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即摔跤训练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考核
2、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的研究
即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三条建设途径——体育特色学校物化环境建设、体育训练活动环境建设和体育特色课程环境建设;一种体育素养——指在体育活动的感染与熏陶下所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3、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摔跤知识和训练的培养和熏陶,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4、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编写摔跤技能教材的研究
摔跤是一项运动,在本地适合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针对学生的体能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一、二、三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在实践中做到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注重兴趣的培养。四、五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材,及摔跤基本功的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及兴趣的保持。六年级:挑选或编写摔跤技术性较强的教材,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技术,注重摔跤实践的运用。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学校开设摔跤特色课程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六、课题实施步聚
(一)组建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科研,并由学校教务处指导和协调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健全了体育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成立了以朱志辉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实施全程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
本课题实行分段进行研究,定期汇总。课题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方案,明确任务
2、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3、编一套摔跤操
4、邀请省、市摔跤教练邀请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座,让教师对摔跤与教育教学形成特色模式的思想上提高认识,并有足够的理论保障。
5、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
2、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3、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的研究
4、开发校本教材
5、公开课课例研讨
6、完成第二阶段实验报告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
2、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教案等进行归档、整理
3、完善校本教材
4、公开课课例研讨
5、完成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立足学校校本课程,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以省体育局局长刘鹰题写的“体教结合,培养人才”八字为办学目标,立足校本课程研发、打造摔跤传统学校、构筑师生幸福乐园之路,确定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体艺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按照“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根据每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全员参与到摔跤、乒乓球、舞蹈、书法、英语、手工制作、音乐、田径、篮球九个校本课程当中。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也品尝到了课改的乐趣。
现在每天下午4:00—4:30走进麻田小学校园,丰富多彩、阳光动感的校本活动课堂就会呈现在大家眼前。极大的激活了师生创造的潜能,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赢”,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
2、积极促进摔跤项目优先发展,狠抓科学训练培育优秀人才
体教结合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而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学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保证。麻田中心小学通过“四个到位”管理措施,高度重视摔跤科学训练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多方来协调----人员安排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摔跤传统项目工作的管理体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体育教研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严格按照《麻田中心学校摔跤传统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领导管理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教练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的良性管理体制。
?纳入课程表----时间调控到位。把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篇二:关于将游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将游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单位:开原市民主集团民主小学 课题作者:徐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和喜欢,我校体育科组决定将各种适于体育教学的团体游戏引入体育课堂,在2011-2012第一学,确定了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研究课题为研究目标,按照计划步骤有组织地进行课题的研究,在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们六位老师在整个课题的研究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大家团结合作,互相配合,争取把课题做得实在透彻。下面我将我校小学体育游戏化的教学研究课题所做的工作与研究作一个总结。
一、分析研究的问题
1、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体育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以至学生的综合体能不强,学生不能很好的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得到应有的锻炼。
2、提高学生的综合体力和身体素质,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教学,转化学生对体育课的消极心理因素为积极心理因素。
3、通过小学体育游戏化的课程教学实践研究,探讨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研究目的和目标
1、研究目的: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理念,通过体育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实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2、研究目标:探究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的培养方法;探究小学体育课程游戏化教学后,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转变;研究团体游戏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校五、六年级的学生;其中各年级的(1)、(2)、(3)班为对照班;(4)、(5)、(6)班为实验班。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进行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见表1,2,3,4)。(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实验的文献资料。(3)、实验对比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采用体育游戏化的课程教学手段,检验两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情况。(4)、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实验对比和教学检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5)、分析比较法:对实验得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研究时间 2011年9月一2012年10月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1)建立实验课题:《将游戏引入小学体育的教学研究》。(2)搜集文献资料:查阅和记录有关实验的资料。(3)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案。(4)问卷调查:进行各种与实验有关的问卷调查。组织实施阶段:
(1)实验对比:采集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在将游戏引入教学后,我校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变化。
(2)教学检验:检验小学体育游戏化的体育课程教学,对照传统教学与新教学的优缺点。(3)汇总数据:总结对照班与实验班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4)阶段总结:对前一阶段的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总结整理阶段:
(1)统计数据: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和论证。(2)对比检查:对实验对比,教学检验和汇总数据等进行对比和检查,反复对照传统教学与新教学的各种情况。
(3)撰写实验报告:在完成实验后进行小结、阶段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4)应用:通过对《将游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的探讨,将研究成果在我校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广泛应用,以检验小学体育游戏化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用价值。
四、预期成果
1、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由于教学思想还比较传统,在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比较欠缺。教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加强学科的日常测试和评价研究,使教学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适合学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表1:实验班n1=五、六(1,2,3班)对照班n2=五、六(4,5,6班)
表2:篇三:小学手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手球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探索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载体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关心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先后制定、颁发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阳光体育工程”和“学生健康体质标准”等。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和青少年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而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
为了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充实体育课堂教学,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2005年秋季,我们在明光市体育局、教育局重视支持下,引进了手球训练项目。手球运动是一项奥运会正式比赛的球类运动项目,集跑、跳、投为一体,也有速度和力量的要求,对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综合性作用。手球运动在激烈的竞争中不畏强手,敢拼搏,以此培养小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意志品德;同时,手球是集体项目,有助于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比赛的胜负也是对队员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比赛中的每一次进攻和防守的成功都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愉悦,小手球球小门大,容易进攻成功,在感受一种愉悦的同时,又产生一种成就感,从心里得到无限的满足,从而也体现了儿童的心理特征——愿意表现自己。
由于手球技术简单易学,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小手球运动被许多学校所接纳。结合安徽省是手球传统项目强省,滁州市是奥运会手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我校是安徽省手球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中国手球协会手球传统学校和全国特色学校这一优势,我们积极在校园开展小学手球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从而落实我省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载体。我们想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并编写出三个水平段的手球试验教材,把手球普及工作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学校乐于开展这项活动,并为其提供方便,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使学校体育课内容更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更精彩。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小手球运动普及,促进“阳光体育工程”有效落实。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2.通过课题研究,寻找小手球训练的最佳途径,着力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素质。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有推广价值的校本教材,发挥滁州市手球特色学校和安徽省少儿手球训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校开展小手球活动,为滁州市乃至省.国家输送奥运后备人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含义:“小学手球”是指6-12周岁的一至六年级学生开展的手球活动;“校本课程”是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本课题研究的侧重点为,如何培养学生的手球兴趣;如何解决师资教练问题;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有效开展小手球运动;如何使小手球运动和“阳光体育工程”及日常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等。主要内容有: 1.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水平段编写小手球校本试验教材。2.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深化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进程。3.以小手球项目为中心,建立体育校本课程的模式。4.探索规范,科学的学校体育业余小手球训练手段、比赛经验。5.小手球运动与培养小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少儿运动学以及手球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组员业务素养。在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入班级、家庭了解情况,按计划组织开展手球课堂教学和训练,把教育教学理论、手球训练实践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二)因材施教原则
本课题研究要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因人采取不同的方法,逐步开发手球校本课程资源。
(三)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培养,体现层次性,序列性。
(四)以生为本、以本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手球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的愿望,才能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促进手球运动的开展。以本为本就是以校本教材《快乐小手球》作为课程资源,深入研究开发,编写出三个水平段的校本教材《玩转小手球》。以新教材为理论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开展手球运动。
(五)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原则
一切着眼于学生的今后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手球与篮球、足球有许多相通之处,培养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掌握更多的锻炼方法,增长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六)多样化评价性原则在课题研究中,要坚持用动态的观点,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给予多样化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评价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教师的训练工作也要给予评价。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根据课题要求,设置问卷内容,通过调查、分析、归纳,掌握第一手资料。总共设计各类调查问卷4种,发放调查表几千份。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满意度,教师的认知度、投入度,家长的了解度、支持度等。通过问卷,我们得知,90%以上的家长支持开设手球课程,92%以上教师赞同,96%的学生乐意参加手球运动。后附有部分调查样表。
(二)访谈法
和学生直面交流,了解心理,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开展研究工作。要求课题组成员把和训练教师及学生的访谈情况记录在案并形成个案分析。
(三)文献研究法
课题研究人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特别是在开发原有校本教材上,更要结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编写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新校本教材。
(四)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个人的持续观察,或某个特定手球训练、活动事件进行剖析,深入探讨手球运动的开展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
(五)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某些数据进行定时定量分析比较,总结概括手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促进状况,更有利于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八、课题研究阶段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3年2月)
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对教师、家长、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撰写研究方案,立项开题,开展理论学习,为实施研究做好准备,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1.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对课题的进一步论证,制定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研究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手球理论知识及课题研究方案 4.初拟课题研究小组,草拟课题研究计划。5.收集研究信息.资料。
6.召开研讨会,交流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7.谋划女山湖手球联盟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2月)成果形成为阶段性报告、论文、校本教材、训练资料和比赛的有关材料。全面启动课题研究,主要进行以体育课堂手球教学为主渠道,以校队训练为抓手进行手球项目的教学研究;探索科学训练、科学指导、科学管理的方法;小手球运动对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研究;广泛交流,走出去请进来,逐步形成一套小手球特色体系,打造学校品牌,带动周边手球运动开展的研究。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2013年3月——2013年5月
(1)召开课题会议,学习课题研究材料,制定新学期各年级手球教学计划。(2)成立女山湖手球联盟,制定并实施手球教研课。(3)协助班主任搞好班队训练,建立班级手球队员档案。
(4)成立学校男女手球队并开始训练并对手球队员进行身体形态、素质技能测试备案。(5)举办女山湖小学第六届校园手球联赛和联盟第一届手球比赛。(6)组织参加滁州市和省“体育彩票杯”少儿手球比赛。(7)收集比赛数据图片,分析总结。(8)撰写论文。2.2013年6月——2014年2月(1)自学有关手球及课研书籍。(2)安排每周手球教研课和每月联盟手球课。
(3)加强教练员培训,使手球训练更加系统化、科学化。(4)召开课题会议,交流各自研究体会。
(5)发放对教师、家长、学生的中期问卷调查,分析小手球运动开展后的一些资料,了解课题开展情况及需改善的地方。
(6)山湖小学第五届手球夏令营活动。(7参加全国少儿手球锦标赛(8)阶段性研究报告。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检测、数据统计、汇编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结题。具体安排如下: 1.2014年3月——2014年6月
(1)召开课题会议,学习课题研究材料,布置第三阶段工作。(2)组织好校手球队训练工作,注重实效。(3)抓好队员身体素质、基本数据的测试。为手球课题的研究做好数据准备,力求实事求是,科学准确。
(4)举办女山湖小学第六届校园手球联赛和联盟第二届手球比赛。(5)组织参加滁州市和省“体育彩票杯”少儿手球比赛。(6)整理、汇编手球校本教材初稿,撰写论文。2.2014年7月——2014年12月(1)召开课题会议。
第五篇:体育,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朱志辉
江西省萍乡市麻田中心学校
麻田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六年学制,是江西省摔跤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我校向江西省基地办上报的省级小学体育课题。该课题于2010年12月立项,历经近2年多的研究。两年中,我们以摔跤运动为依据,围绕此课题所蕴涵的主要目标“培养低段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实践研究,已完成各阶段的实践与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背景
1.从新课标理念分析
体育课程标准中阐明,小学体育的课程价值是从四个方面体现: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健康快乐的心智。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两方面结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2.从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一种标准,一个规格,“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体育学习,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在传统教材上,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达标为目的,忽视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忽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学校没有按照国家体艺2+1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充分重视体育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益处。
3.从研究状况分析
在国内同类课题中,有关体育方面的课题有不少,但是针对单项摔跤运动研究的课题不多。我校《在农村小学开设摔跤运动特色课程的研究》是有关如何在学校开展摔跤运动,发挥摔跤运动育人功能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地各校都开设了多元化的特色课程,在研究农村小学特色课程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将摔跤运动发展成一所学校的特色课程方面还没有发现有系列的研究,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摔跤是一项重竞技运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校就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去探索出摔跤课程的意义。
二、理论依据
在小学体育的各项工作中,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打破千人一面的单一局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快适应目前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体育老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重点应了解自己传授的年级,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掌握全体学生的共性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如体型,体重,个性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权和自由度,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而对不良品质及时纠正,使学生的个性不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人不仅要投入较高的体力和技能,而且要求有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需要反复持续的努力,向各种困难作斗争,可以培养顽强,果断,坚毅和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些个特征都是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
三、研究目的
1、开发、优化“摔跤”课程资源: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开发、改造、优化摔跤课程教育的资源。
2、锻造“摔跤”教师,一支具有“摔跤”精神特色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难的品质以及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3、培养“摔跤”学生:我们的研究目标决不是指少数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延展自己的摔跤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使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得以牢固掌握。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即摔跤训练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考核
2、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的研究
即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三条建设途径——体育特色学校物化环境建设、体育训练活动环境建设和体育特色课程环境建设;一种体育素养——指在体育活动的感染与熏陶下所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3、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通过对学生的摔跤知识和训练的培养和熏陶,形成的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
4、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编写摔跤技能教材的研究
摔跤是一项运动,在本地适合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因此,学校应尽可能的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出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针对学生的体能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一、二、三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在实践中做到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注重兴趣的培养。四、五年级:挑选或编写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材,及摔跤基本功的知识,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及兴趣的保持。六年级:挑选或编写摔跤技术性较强的教材,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技术,注重摔跤实践的运用。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体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学校开设摔跤特色课程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论证,学习、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保证本课题研究定位准确、方向正确。
六、课题实施步聚
(一)组建课题研究机构
学校长期以来重视教科研,并由学校教务处指导和协调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健全了体育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成立了以朱志辉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课题研究工作实施全程管理。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步骤
本课题实行分段进行研究,定期汇总。课题研究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方案,明确任务
2、建立“四定、四有”管理机制的研究
3、编一套摔跤操
4、邀请省、市摔跤教练邀请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座,让教师对摔跤与教育教学形成特色模式的思想上提高认识,并有足够的理论保障。
5、完成第一阶段实验报告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
1、构建“一三一”体育建设体系
2、摔跤育人功能的研究
3、整合摔跤教育资源的研究
4、开发校本教材
5、公开课课例研讨
6、完成第二阶段实验报告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
2、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料、教案等进行归档、整理
3、完善校本教材
4、公开课课例研讨
5、完成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立足学校校本课程,搭建师生展示平台
以省体育局局长刘鹰题写的“体教结合,培养人才”八字为办学目标,立足校本课程研发、打造摔跤传统学校、构筑师生幸福乐园之路,确定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体艺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按照“一体两翼”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在校本课程的拉动之下,根据每个人的兴趣与特长,全员参与到摔跤、乒乓球、舞蹈、书法、英语、手工制作、音乐、田径、篮球九个校本课程当中。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也品尝到了课改的乐趣。
现在每天下午4:00—4:30走进麻田小学校园,丰富多彩、阳光动感的校本活动课堂就会呈现在大家眼前。极大的激活了师生创造的潜能,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赢”,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
2、积极促进摔跤项目优先发展,狠抓科学训练培育优秀人才
体教结合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而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学校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保证。麻田中心小学通过“四个到位”管理措施,高度重视摔跤科学训练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多方来协调----人员安排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摔跤传统项目工作的管理体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体育教研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严格按照《麻田中心学校摔跤传统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确保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领导管理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教练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人人参与到位的良性管理体制。
?纳入课程表----时间调控到位。把每天上午、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和体育篇二: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西充县车龙初中:斯正强
一、课题基本信息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客观反思我校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开口难、难开口,随着年级的增高,听说能力没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结果出现了许多“口语障碍”的学生,这势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界定: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师生互动法教学利于创设真实英语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内容、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我校1至3年级46名寄宿生同学的生活、学习管理。
2、不同年级、班级的46名同学在4至9年级上早晚自习时,如何让他们愉快地渡过这段时间。
3、在宿舍安排上,如何让他们安全且休息好,又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这些孩子能安全愉快地生活,从而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低年级寄宿学生全面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2、将有效地管理方法系统化,最后用于实践管理中。
五、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如室外体育活动、室内棋牌等活动。在活动中反思总结,再实践从而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
六、本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起始阶段(2012年3月)
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写好课题审批表组织课题论证,写好研究计划。
2、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4月)
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讨活动的开展,拟定阶段方案。
3、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5月至11月)5月:摸清这46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所在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长电话,是否有哥哥、姐姐在校读书及班级、姓名。(田信飞、雷诗猛)6、7月:对这46个同学早晚自习跟踪管理,计一些活动:6月份用室外体育活动来渡过早自习(张忠治)7月份用室内棋牌等活动来渡过早晚自习(雷诗猛)。8月:总结经验方法,整理成册。(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
9至11月:按整理的方法实施管理,并总结得与失。(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
4、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12月)(1)、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整理、筛选研究资料,装订成册。(2)、完成结题报告等研究任务。(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
七、研究过程:
首先,由田信飞和雷诗猛老师摸清这46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所在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长电话,是否有哥哥、姐姐在校读书及班级、姓名。并造好花名册。接着对这46个同学早晚自习跟踪管理,计一些活动如室外体育活动来渡过早自习,室内棋牌等活动来渡过早晚自习。丰富了这些同学的课余生活,让这些低年级寄宿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体会到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通过对我校这46名低年级寄宿生的跟踪管理及研究,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低年级寄宿生的管理方法。
八、研究反思与总结
(一)虽然在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我们小组成员都付出了各自辛勤的汗水,如田信飞校长一直以来查阅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但由于自身理论体系结构的缺失,我们没有形成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因此,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并不是完美的。
(二)我们制定的调查问卷还有不足,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我们旨在有针对性地对小学低年级寄宿生管理作出尝试,而不可避免地在其他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们相信,微型课题研究之路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三)本次微型课题研究制定了比较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但这一方案应该处于不断地更新的过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理论。以期能够对低年级寄宿生提供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最后,我们小组各成员由衷地感谢各位领导的真诚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2012年12月11日篇三: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九年制学校:张忠治
一、课题基本信息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价值
三、课题界定:
小学低年级主要是指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生活很难自理,自制力很差,学校有没有上早晚自习。他们在学校寄宿很难管理到位,也很难有效地去管理。只有把这些低年级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时间合理安排,科学统筹,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更减轻了相关教师的负担,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我们认为其价值不言而喻,同时也更坚定了课题组成员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四、研究的内容、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我校1至3年级46名寄宿生同学的生活、学习管理。
2、不同年级、班级的46名同学在4至9年级上早晚自习时,如何让他们愉快地渡过这段时间。
3、在宿舍安排上,如何让他们安全且休息好,又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这些孩子能安全愉快地生活,从而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低年级寄宿学生全面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2、将有效地管理方法系统化,最后用于实践管理中。
五、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如室外体育活动、室内棋牌等活动。在活动中反思总结,再实践从而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
六、本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起始阶段(2012年3月)
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写好课题审批表组织课题论证,写好研究计划。
2、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4月)
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讨活动的开展,拟定阶段方案。
3、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5月至11月)5月:摸清这46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所在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长电话,是否有哥哥、姐姐在校读书及班级、姓名。(田信飞、雷诗猛)6、7月:对这46个同学早晚自习跟踪管理,计一些活动:6月份用室外体育活动来渡过早自习(张忠治)7月份用室内棋牌等活动来渡过早晚自习(雷诗猛)。8月:总结经验方法,整理成册。(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9至11月:按整理的方法实施管理,并总结得与失。(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
4、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12月)(1)、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整理、筛选研究资料,装订成册。(2)、完成结题报告等研究任务。(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
七、研究过程:
首先,由田信飞和雷诗猛老师摸清这46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所在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长电话,是否有哥哥、姐姐在校读书及班级、姓名。并造好花名册。接着对这46个同学早晚自习跟踪管理,计一些活动如室外体育活动来渡过早自习,室内棋牌等活动来渡过早晚自习。丰富了这些同学的课余生活,让这些低年级寄宿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体会到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通过对我校这46名低年级寄宿生的跟踪管理及研究,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低年级寄宿生的管理方法。
八、研究反思与总结
(一)虽然在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我们小组成员都付出了各自辛勤的汗水,如田信飞校长一直以来查阅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但由于自身理论体系结构的缺失,我们没有形成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因此,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并不是完美的。
(二)我们制定的调查问卷还有不足,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我们旨在有针对性地对小学低年级寄宿生管理作出尝试,而不可避免地在其他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我们相信,微型课题研究之路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三)本次微型课题研究制定了比较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但这一方案应该处于不断地更新的过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理论。以期能够对低年级寄宿生提供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最后,我们小组各成员由衷地感谢各位领导的真诚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2012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