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二)_2011年版_3天必过

时间:2019-05-12 13:1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二)_2011年版_3天必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二)_2011年版_3天必过》。

第一篇: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二)_2011年版_3天必过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1)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必须设置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从业人员不足300人的,可以不设机构,须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委托技术人员;(4)几点说明:危险性较大的活动指矿山、建筑施工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专职的;1.2.条中,是设置专门机构还是配备专职人员,视实际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而定;3.条中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项):三同时制度;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定期检测、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3项):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3、安全教育培训:

对安全工产教育培训教基本要求:

(一)主要负责人

1、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

2、安全管理知识、方法与技术;

3、的被委托人员,应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为本单位;300人的界限是对非高危险性活动而言。

第六条:从业人员 300人以上的煤矿、非煤矿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5%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7人以下的,至少配备1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1、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均有明确要求。

2、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3、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标志)。

安全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是:1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和行业规范2核心是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为依据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生产过程中,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关系。2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只有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才能有效调动单位的所有资源和各个方面的关系。

3、系统性原则。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建立涵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规章制度。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即建立安全规章制度起草、审核、发布、教育培训、修订的严密的组织管理;安全规章制度编制要做到标准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工作计划。

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包括以下 8个流程。

1、起草。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规章制度草案在送交相关领导签发前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3、审核。一是由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审查;二是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

4、签发。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由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5、发布。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内部办公网络发布等。

6、培训。

7、反馈。

8、持续改进。每年进行审查,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14项):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管理制度;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7项):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4、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新增)

5、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案和应急救援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内容。

(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除与(1)中1、2、5、6、相同内容外,还应掌握:

1、事故和职业病管理(统计、报告、调查、处理);

2、事故现场勘验技术,应急处理措施;

(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1、特种作业: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3、特种作业范围: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及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4、培训规定:培训教材三统一即大纲、教材、证件全国统一;证书发放由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签发,全国通用。

5、培训内容: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

(四)新从业员工

1、厂级: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主要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2、车间级:本车间安全状况、规章制度、危险源、防范及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3、班组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衔接配合及事故案例。

(五)转岗、复岗、四新人员培训级别:车间级(第二级)或技术部门。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培训结果:考试,建档(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组织:国家安监总局负责:中央;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煤矿;省级负责:省属单位、分公司;市级、县级负责:其他。

各类人员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

1、高危单位需经安全资格培训,经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时间≥48学时;

2、其他单位按规定进行培训,时间≥32学时;

3、所有单位每年进行再培训,高危单位≥16小时/年,其他单位≥12学时/年。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高危单位需经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时间≥48学时;

2、其他单位按规定进行培训,时间≥32学时;

3、每年进行再培训,高危单位≥16学时/年,其他单位≥12学时/年。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相关方安全管理:

(三)特种作业人员:

1、经专门培训并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2、复审前安全培训 8个学时;

3、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一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 者,6年复审一次;

(四)新从业人员经厂、车间、班组三级培训后方可上岗:

1、高危岗位培训时间 ≥ 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2、其他岗位按规定进行培训,时间 ≥ 24学时;

(五)转岗、复岗、四新人员培训调整工作岗位、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什么级别的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新增):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考试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采购要求:(1)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2)制造单位要有资质;(3)采购特种设备要有: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

特种设备安装:

1、安装单位应具备条件:(1)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2)有安装经验。(3)符合要求。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义务:(1)委托(2)督促(3)验收

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持证上岗

2、按规程操作

3、定期培训

4、证书有效期满 60天内,提出申请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使用后3天内,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准备资料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出厂文件及安装技术资料。

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及安装技术资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日常使用记录;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定期检验:

1、有效期满 1个月,提出申请;

2、检验前要自检;

3、不得使用不合格设备。

应急管理:特种设备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报废: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该及时予以报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注销手续。

5、相关方安全管理:

(一)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的内部管理(4条要求)

(二)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 **案例,10条要求)

(三)现场安全管理要求(共7条要求,重点掌握6、7两条)生产经营单位承包工程安全管理,六个方面(简单了解)

第二篇: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三)_2011年版_3天必过

1、安全生产许可:

制度的适用范围: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第六条 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摄器材、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三同时概念:新、改、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三同时的流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预评价(建设单位委托评价机构根据可行性报告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前)——1.送安监局备案 2.建设单位给设计单位===根据安全预评价出设计安全专篇和图纸和方案——施工单位——严格施工(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和安全全权负责)——施工结束——验收评价(试生产后正式投产前)-验收报告——1.企业留底 2.送安监(竣工验收意见书)——合格和 不合格。

监管责任(新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新增):

1、非煤矿建设项目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

5、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建设项目对周边设施、单位生产和居民生活安全方面的影响;(3)周边设施、单位生产和居民生活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4)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5)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案例考生写安全条件论证报告:1危险源辨识2对周边设施和居民的影响3周边的设施和居民对本项目的影响4自然灾害的影响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下列资料:(1)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文件;(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及安全专篇;(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材料;

施工和竣工验收:施工单位应当严格依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

验收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负责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并提交下列资料:(1)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2)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书(复印件);(3)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4)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6)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及资格情况;(7)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

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

概念: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核心要素:五个基本保障:

1、目标

2、组织机构和职责

3、安全生产投入.4、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五个重要保障:

5、教育培训

6、生产设备设施

7、作业安全

8、隐患排查治理

9、重大危险源监控

10、职业健康。三个事后监督:

11、应急救援

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4、安全文化建设和评价:

操作步骤:(1)安全文化建设委员会—Tim等;(2)制定规划——道康宁全场的安全;(3)培训骨干——成品工厂和JV工厂的个区域负责人;(4)宣传教育——通过入场培训和DCU培训;努力实践——实践

第三篇: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五)_2011年版_3天必过

1、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报告事故应包括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2、调查、分析和处理

事故调查:

1、查明事发的经过;

2、事故发生的原因;

3、人员伤亡情况;

4、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6、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7、总结事故教训;

8、提出防范和整改措事故预防措施的选择优先顺序(1)事故预防措施等级顺序:1本质安全2加强防护3安全警示标志4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防护用品(2)安全技术措施具体做法: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3)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最优经济(4)符合法规、标准等要求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1、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4、电气安全对策;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治;7、个人防护用品。

3、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直接经济损失:

1、人身伤亡后所指出的费用(医疗费用、丧葬和抚恤金、补助金和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急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施;

9、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的性质:非责任事故:自然灾害和技术原因;责任事故:直接责任、主要责任和领导责任。

事故的原因:直接原因(人、物、环): 物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活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人的不安全状态:(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作操作5物体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人的身体、精神):

1、违规设计或技术设计缺陷(生产力达到的)

2、教育培训

3、劳动和安全组织不合理

4、安全检查不到位

5、操作规程

6、安全生产责任制

7、规章制度8、隐患整改不到位

9、安全投入不到位

10、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11、员工安全意识单薄

12、危险源辨识能力不足

13、政府的监督检查以及集团公司的监管不到位

14、应急预案缺失或不完善

15、其他方面;主要原因: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可能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间接原因

事故责任分析:直接责任:(一般来讲“三违”者,都属于直接责任者)违章作业,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判3年以下(3个重伤=1个死亡);主要责任:(一般来讲,谁离事故越近,谁就是主要责任者)违章指挥(等于杀人,判2-5年以下,情节严重5年以上没有上限)、监护失误、指挥错误;领导责任:(一般来讲违反《安全生产法》第17条的内容者属于领导责任者)根据六条责任进行落实情况进行处理;-----------------

事故调查的步骤和程序:1事故通报2事故调查小组的成立3事故现场处理4事故有关物证收集5事故事实材料收集6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8事故图(表)的绘制9事故原因分析10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调查组组成包括:

1、有关人民政府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监察机关

5、公安机关

6、工会

7、人民检察院

8、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处理原则: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3公正、公开的原则。4分级管辖的原则。

四不放过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现场处置步骤(事故发生后的安全操作规程):1报警——报告119等2处置——细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打开门窗通风等3逃生路线——佩戴合适的劳防用品(包括救援的过程)4注意事项——在救援、逃生、撤离过程中,必须正确配备防护用品,在撤离过程中带领受影响人员一起撤离。

事故教训分析 :从3E的角度分析。即:1)安全工程技术 2)安全教育 3)安全法治(或安全管理)

整改防范措施(事故教训):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5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

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未受到伤害的人员在家休息所产生的费用)3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4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5其他费用轻伤——损失工作日小于105日重伤——105-6000工作日

死亡——大于等于6000工作日(6000除300=20年)

法规部分:如死亡一个人:丧葬补助金(6×上半年平均工资)+一次性死亡补助金(20×全国城乡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40%,其他亲人每月30%,寡妇老人在变准基础上上浮10%)伤残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伤残等级1-10级)+伤残津贴(按照伤残等级从工伤保险支付)+护理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50%,大部分不能自理40%,部分不能自理30%)

问题一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2、违章指挥、违章操作;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4、作业现场混乱;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6、设备未经检验。问题二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问题三整改防范措施(教训)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换成经典答案五); 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

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问题六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2、报警设备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问题九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撤离的方式、方法;

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问题十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

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

第四篇: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一)_2011年版_3天必过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GB13861-2009(找隐患)人的因素

生理: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

心理:三个周期:疲劳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外界因素压力大:抑郁症,辨识功能异常:色盲行为:违章指挥、监护失误、指挥错误 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害: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焊接)、运动物伤害、明火、引起灼伤的高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识缺陷、其他风险。

化学性危害:爆炸品、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自然性物品(白磷)、甲纳镁与水反应、腐蚀品,粉尘生物性危害:治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场地通道、照明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道路狭窄等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因素

组织机构、安全卫生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 其他因素

GB6441-1986(20类伤害)(找危险源)物体打击坍塌车辆伤害容器爆炸机械伤害瓦斯爆炸 其他爆炸触电火药爆炸 中毒和窒息火灾冒顶片帮 淹溺其他伤害透水 锅炉爆炸起重伤害放炮(爆破)高处坠落灼烫

(蓝字)(红字)(黑字)七大类有害因素:

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a.厂址:厂址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水文、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b.总平面布置:总图:功能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动力设施、储存设施、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朝向;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和竖向交叉等。c.建(构)筑物:建筑物的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等方面的危害因素。d.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e.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过程: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紧急异常情况下的危害因素。机械加工:

1、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正常操作、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2、电气:断电、触电、静电、雷电、火灾、爆炸、正常运转和误操作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3、危险性较大设备运行中、高处作业存在的危害因素。

4、特殊单体设备、装置运行: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危险品库等存

在的危害因素。f.作业环境:应分析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的危害因素。g.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日常安全管理。

2、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1.爆炸性物质2.易燃物质3.活性化学物质4.有毒物质

1)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 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标准对照法依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贮罐区(贮罐)(可燃液体、气体、毒性物质罐区)、库区(库)(火炸药、弹药库;毒性物质;易燃易爆品库区)、生产场所(爆炸危险场所、中毒危险、燃烧危险场所)、压力管道(工业、公用、长输管道)、锅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

3、安全生产检查:

检查类型:

1、定期安全检查

2、经常性(日常)安全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检查

5、综合安全检查

6、不

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

检查内容:软件系统:

1、查 思 想 查 意 识 : 安 全 意 识 与 培 训 教 育 ;

2、查管理查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3、查隐患:重点岗位、设备、环境、人员,尤其是强检项目;

4、查整改:隐患整改及效果;

5、查事故处理:调查、报告、处理、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跟踪。

硬件系统:

1、查生产设备;

2、查辅助设施;

3、查安全设施;

4、查作业环境。

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电梯、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高压医用氧舱、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的浓度等。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法:由安全管理人员(依靠经 验和能力)到作业现场进行的定性检查;

2、安全检查表法:列出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编制成表进行检查和评审,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其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事故案例及有关经验;(3)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依据被检查对象,使用相关仪器等进行定量检查,使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提高检查质量,防止遗漏不安全因素。

检查工作程序:(6步)

1、准备:编制计划和检查表、组织人员、了解被检查对象及相关规定等;

2、实施:通过访谈、查阅、观察、检测等方式获取信息;

3、分析: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4、对策:下达整改通知

5、整改:问题整改及追踪,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6、信息反及持续改进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能,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4、特种设备、高速运转机械、受压装置的结构、起重设备等承;5受大载荷的装置等,(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监督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 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5、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程序:a 前期准备(法律法规)b 风险源辨分析 c 划分评价单元(根据单元特征)d 定性、定量评价 e 提出安全措施和建议 f 做出安全结论 g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内容:A 目的 b 评价依据 c 概况 d 危险源辨识 e 划分单元 f 安全预评价方法 g 安全对策和建议 h 安全评价结论安全评价报告格式:a 封面 b 资质证书阴影 c 著录项 d 前言 e 目录 f 正文 g 附件 h 附录

6、职业病危害评价:

按照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 职业危害评价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一次。

(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法(检查表、类比法、定量法)

3、评价主要内容

(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7、安全技术措施制定:

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1、政府严格把关,做好审证工作

2、政府做好监督检查

3、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工艺的操作规程和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检查与落实,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1、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能力

2、认真做好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和状态

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5、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

6、确保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

7、控制物、场所的不安全状态:(1、合理布局作业场所,便于安全操作

2、控制危险源,改革、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对危险品的使用

3、强化对危险部位的防范措施

4、配备足够完好的消防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

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

1、在设计时使设备具有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

必须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6、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7、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8、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9、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1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1、加强职工安全生产培训,使职工掌握熟练的安全技术。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1.防止可燃易爆系统的形成:(1)取代或控制用量;(2)加强密闭;(3)通风排气;(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1)明火和高温表面;(2)摩擦与撞击;(3)防止电器火花。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2.漏电保护3.绝缘4.电气隔离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6.屏护和安全距离7.连锁保护

(三)机械伤害防护措施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2.限制机械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6.安全防护措施

(四)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

起重事故常见原因:起重事故伤害;站位不当或躲避不及;起重故障;物体碰撞;重物坠落;缺乏安全通道;缺乏足够的安全距离;缺乏安全意识;运行机构失灵;制动失灵;操作失误;钢丝绳断裂;物体捆绑不牢挂钩不当;制动器失灵。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其它形式的事故也有可能发生。起重事故主要防范对策

(1)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2)定期对起重机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3)起重机的设计、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4)起重机的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灵敏、可靠;(5)起重作业时要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和实施监护;(6)起重作业场所应宽敞、整洁,符合规范的要求。

(五)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掌握)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安全培训和教育措施

(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

(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第五篇: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范文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

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火灾 其他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灼烫

2、坍塌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淹溺 锅炉爆炸

3、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爆破)(先写1,在写2,不写3)

二、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三、选择预防对策原则:

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四、事故预防优先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五、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1、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4、电气安全对策;

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治; 7、个人防护用品。

六、报告事故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事故调查的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 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 5、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 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 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

八、事故分析;

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它。

九、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经典答案 问题一 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 4、作业现场混乱;

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6、设备未经检验。问题二 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问题三

整改防范措施(教训)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换成经典答案五); 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问题四 参照

GB16441--1986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存在于哪个作业中? 九大类(1+2)

其他伤害:滑倒、摔伤、摔伤等。问题五

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问题六

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问题七

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1、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 3、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 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

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 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问题八

应急准备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练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问题九

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撤离的方式、方法;

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问题十

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

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 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

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 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问题十一

技术上的问题和措施

1、摘录题干,去掉杂物,罗列条目;

2、将上述罗列条目取反。问题十二

事故报告内容 问题十三

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答案:九+六(1+2)问题十四

指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五个答题技巧

1、审清题目,明确考点;明确问的是什么,关键词:并、性质、与注意隐蔽的含义: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2、涵盖要点,有的放失关键词:故意、责任、之内。3、避重就轻,合理用时;先看问题,再看题干。4、宁滥勿缺,查遗补漏;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如果四个条案中有三个与安全无关,只有一个有关,那么答案就是这个有关的; 2、数字题:一般不是最大什和最小值;

3、四个答案中三个长,一个短取短的;三个短,一个长,取长的;

4、选项中有三个很熟悉,一个不熟悉,又无法确定熟悉的是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 5、选项中有三个不很熟悉,一个很熟悉,又无法断定不熟悉的不是答案,取不熟悉的;

6、选项中有三个是通用术语,一个是安全术语,取安全术语; 7、四个答案都很长,通常在前两个里;

8、大多数题目都完成以后,个别实在不会,可以考虑观察项的大致分布,曲线分布;最后的办法:猜切记:不要空着不答。案例分析》的新思维 案例题

熟记以下内容,没有东西可写时,可先把下列内容合适的部分写在试卷上。

1、记住(GB6441-86)20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

三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个煤矿(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五个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五个常见(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一个中毒和窒息 一个其他伤害

2、事故性质分析: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3、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人、物、环)

2)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人的身体、精神)

3、主要原因对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间接原因。2)领导责任者(一般来讲违反《安全生产法》第17条的内容者属于领导责任者)3)主要责任者(一般来讲,谁离事故越近,谁就是主要责任者)

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往往还会用到以下描述责任者的词语(因为以上分类并不能 概括所有责任者):重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可将这几个词语用在以上三类责任者的前面,例如:重要领导责任。

5、事故教训分析:从3E的角度分析。即:

1)安全工程技术、2)安全教育、3)安全法治(或安全管理)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宝典1_2011年版_7天必过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GB13861-2009找隐患 人的因素

生理: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

心理:三个周期疲劳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外界因素压力大、抑郁症、辨识功能异常、色盲.行为:违章指挥、监护失误、指挥错误.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害: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焊接)、运动物伤害、明火、引起灼伤的高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识缺陷、其他风险。

化学性危害:爆炸品、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自然性物品(白磷)、甲纳镁与水反应、腐蚀品、粉尘。

生物性危害:治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场地通道、照明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道路狭窄等

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因素:

组织机构、安全卫生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

其他因素 GB6441-198620类伤害(找危险源)

1、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触电 火灾 其他伤害 起重伤害 高处坠落 灼烫

2、坍塌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淹溺 锅炉爆炸

3、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爆破)

七大类有害因素 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a.厂址厂址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水文、交通运输、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b.总平面布置总图功能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动力设施、储存设施、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朝向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和竖向交叉等。c.建(构)筑物:建筑物的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等方面的危害因素。d.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e.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过程: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紧急异常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

1、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正常操作、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2、电气:断电、触电、静电、雷电、火灾、爆炸、正常运转和误操作情况下的危害因素。

3、危险性较大设备运行中、高处作业存在的危害因素。

4、特殊单体设备、装置运行: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危险品库等存在的危害因素。f.作业环境应分析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的危害因素。g.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日常安全管理。

2、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1.爆炸性物质2.易燃物质3.活性化学物质4.有毒物质 1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标准对照法依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 贮罐区(贮罐)(可燃液体、气体、毒性物质罐区)、库区(库)(火炸药、弹药库毒性物质易燃易爆品库区)、生产场所(爆炸危险场所、中毒危险、燃烧危险场所)、压力管道(工业、公用、长输管道)、锅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

3、安全生产检查:

检查类型:

1、定期安全检查

2、经常性(日常)安全检查

3、季节性及节假日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检查

5、综合安全检查

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检查。检查内容:软件系统

1、查思想查意识:安全意识与培训教育

2、查管理查制度:各项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3、查隐患:重点岗位、设备、环境、人员、尤其是强检项目。

4、查整改:隐患整改及效果。

5、查事故处理:调查、报告、处理、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跟踪。

硬件系统

1、查生产设备

2、查辅助设施

3、查安全设施

4、查作业环境。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电梯、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高压医用氧舱、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的浓度等。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法:由安全管理人员(依靠经验和能力)到作业现场进行的定性检查:

2、安全检查表法:列出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编制成表进行检查和评审,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事故案例及有关经验3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标准。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依据被检查对象,使用相关仪器等进行定量检查,使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提高检查质量,防止遗漏不安全因素。

检查工作程序:6步

1、准备:编制计划和检查表、组织人员、了解被检查对象及相关规定等

2、实施:通过访谈、查阅、观察、检测等方式获取信息

3、分析: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4、对策:下达整改通知。

5、整改:问题整改及追踪,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6、信息反及持续改进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监督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5、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程序:a 前期准备(法律法规)b 风险源辨分析 c 划分评价单元(根据单元特征)d 定性、定量评价 e 提出安全措施和建议 f 做出安全结论 g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内容:a 目的 b 评价依据 c 概况 d 危险源辨识 e 划分单元 f 安全预评价方法 g 安全对策和建议 h 安全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a 封面 b 资质证书阴影 c 著录项 d 前言 e 目录 f 正文 g 附件 h 附录

6、职业病危害评价

按照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可分为三类: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 职业危害评价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年至少一次。(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法检查表、类比法、定量法

3、评价主要内容(三)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7、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1、政府严格把关做好审证工作

2、政府做好监督检查

3、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工艺的操作规程和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检查与落实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4、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1)、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能力.(2)、认真做好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和状态

3、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

5、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

6、确保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

7、控制物、场所的不安全状态(1)、合理布局作业场所便于安全操作(2)、控制危险源改革、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对危险品的使用(3)、强化对危险部位的防范措施(4)、配备足够完好的消防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

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

1、在设计时使设备具有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4、特种设备、高速运转机械、受压装置的结构、起重设备等承5受大载荷的装置等必须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

6、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7、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8、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

9、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1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1、加强职工安全生产培训使职工掌握熟练的安全技术。

一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1、防止可燃易爆系统的形成(1)取代或控制用量(2)加强密闭(3)通风排气(4)惰性化。

2、消除、控制引燃能源(1)明火和高温表面(2)摩擦与撞击

3、防止电器火花。 二电气安全技术措施1接零、接地保护系统2漏电保护3绝缘4电气隔离5安全电压(或称安全特低电压)6屏护和安全距离7连锁保护 

三机械伤害防护措施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2限制机械应力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6安全防护措施 四起重作业的安全对策措施:起重事故常见原因:起重事故伤害 站位不当或躲避不及起重故障物体碰撞重物坠落缺乏安全通道缺乏足够的安全距离缺乏安全意识运行机构失灵制动失灵操作失误钢丝绳断裂物体捆绑不牢挂钩不当制动器失灵。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其它形式的事故也有可能发生。起重事故主要防范对策 1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2定期对起重机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3起重机的设计、安装符合国家标准和法规的要求4起重机的安全装置应齐全、有效、灵敏、可靠5 起重作业时要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和实施监护6起重作业场所应宽敞、整洁符合规范的要求。 五厂内运输安全对策措施 

1、着重就铁路、道路线路与建筑物、设备、大门边缘、电力线、管道等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信号、人行通道、防护栏杆以及车辆、道口、装卸方式等方面的安全设施提出对策措施。

2、根据《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94)、《工业企业铁路道口安全标准》(GB6389—86)《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GB10827—1999)和各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提出其他对策措施。

3、化学危险品贮运安全对策措施。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掌握(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2)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培训和教育措施: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1某企业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后,企业负责人要求生产车间一律待产,全面开展隐患排查,评估检查合格后,可恢复生产,此种做法,符合安全生产管原理的(D)。

A.监督原则 B.动态相关原则 C.行为原则 D.偶然损失原则

2某检验检测机构从事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型式试验等业务,为扩大业务范围,拟新增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服务,下列监督管理部门中,可吧批准检测检验机构新增业务范围的是(A)。

A.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D.县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3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负责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评审、公告和授牌等具体办法的行政部门是(C)。

A.县级有关部门 B.设区的市级有关部门 C.省级有关部门 D.国家有关部门或授权单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一级的行政部门是国家有关部门,二级、三级的行政部门是省级有关部门。

10.在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应至少包括(A)。

A.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12.驾驶员甲在一家物流仓储仓库驾驶电缆车时,不慎将一货贺撞倒,导致落下的一箱重物将员工乙的大腿砸伤。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这起事故类型是(B)。

A.物体打击 B.起重伤害 C.高处坠落 D.车辆伤害

1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将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管理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分类,根据该标准,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的因素是(A)。

A.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B.物体打击 C.脚手架、活动梯有缺陷 D.高处坠落

16.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AQ/T9005-2008)给出了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要素、指标、减分指标、计算方法等。下列要素中,属于安全管理评价一级要素的是(C)。

A.安全指引、安全行为、安全机构、行为习惯 B.重要性体现、适用性体现、充分性体现

C.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 D.安全态度、管理机构、行为习惯

20.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需要事先采取相应措施的阶段,称为(B)阶段。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的签署

24.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可采取防止和减少两类安全技术措施,其中,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下列安全技术措施中,不属于防止类的是()。

A.选择无毒材料 B.失误―安全功能 C.采取降频设计 D.电路中设置熔断器

31.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D)。

B.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治理所需的资金

C.一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整改

D.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制定整改方案

3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号),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初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C)小时。

A.48 B.36 C.32 D.24

45.根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下列按照防止伤亡事故的用途进行分类的是(A)。

A.防坠落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

B.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

C.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

D.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辐射用品

53.某企业在一次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中,对事故的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了动态监测,建立现场和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C)。

A.现场应急结束后,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B.现场恢复阶段,终止现场和场外监测

C.将监测与评估的结果作为实施周边群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

D.可燃气体监测优先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5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事故调查实行“政府领导,专家负责”的原则

B.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应包括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C.必要时,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D.较大事故调查组的成员组成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技术人员

59.某企业在进行下水道清污作业时,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下列事故原因中,属于间接原因的是(D)。

A.未按规定设计强制通风设施 B.未进行有毒气体检测

C.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呼吸器 D.现场未按规定配备医护人员

60.某矿山企业在爆破作业过程中,部分作业人员未及时隔离至安全区域,爆炸冲击波导致1人死亡,1人重伤,这起事故的性质是(C)。

A.火药爆炸引起的责任事故 B.火药爆炸引起的非责任事故

C.放炮引起的责任事故 D.放炮引起的非责任事故

66.统计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统计推断是指通过抽样等方式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过程。下列关于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是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和构成指标来进行

B.参数估计就是通过区间估计来统计总体特征

C.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通常采用相对数指标进行

D.假设检验仅用于判断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如何引起的 选项A中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是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以及统计表来进行的,选项B中参数估计就是通过样本估计来统计总体特征;选项D假设检验是用于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

69.事故统计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下列生产事故统计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B)。

A.死亡人数 B。千人死亡率 C.损失工作日 D.直接经济损失

70.某市统计2011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人,职业病发病死亡人数30人,该市年均人口为100万,其他人口死亡人数为2955人,该市2011年粗死亡率为(B)。

A.18‰ B.3‰ C.30‰ D.1‰

粗死亡率也称普通死亡率,是指某年平均每千名人口中的死亡数。计算公式: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所以,该市2011年的粗死亡率=(15+30+2955)/1000000*1000%=3%

71.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下列作业中,属于特种作业的是(ABE)。

A.低压电工作业 B.等离子切割作业 C.机床工艺作业 D.矿山井下支桩作业

E.硫化工艺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72.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中划分评价单元的方式有所不同,下列划分评价单元的方式中,属于安全预评价的是(AC)。

A.自然条件 B.辅助设施配套性 C.危险有害因素分布的状况 D.应急救援有效性

E.基本工艺条件

安全验收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具体划分时应考虑: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物料、产品的安全性;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配套性;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充分性等方面。而安全预评价需要考虑的是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周边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与项目的相互影响。

7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下列事故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DE)。

A.电工在高处进行带电作业过程中,因电导致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应为高处坠落事故

B.电工在高处进行带电作业过程中,因电导致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应为触电事故 C.压力容器爆炸产生的个别飞濺物(爆炸碎片)击伤人员的事故应为物体打击事故

D.压力容器爆炸产生的个别飞濺物(爆炸碎片)击伤人员的事故应为容器爆炸事故

E.电焊作业过程中,因焊接引发火灾而造成电焊工皮肤灼烫的伤人事故应为火灾事故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其中:(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故压力容器爆炸为容器爆炸事故。(2)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故因电导致的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应为触电事故。(3)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故E中为火灾事故。

74.新建项目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评价机构首先需要依据建设项目前期技术文件要求,对安全生产保障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建设项目前期技术文件主要包括(ABE)。

A.安全预评价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D.现场灾害事故报告

E.初步设计中安全卫生专篇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对象前期对安全生产保障等内容的实施情况和相关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等。

75.某企业准备调整施工工艺和生产线。为了保证施工工艺和生产线的安全生产,需要对施工生产的危险性进行辨别,可以采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别方法有(AD)。

A.对照、经验法 B.LEC法 C.风险概率法 D.系统安全分析法

E.事故案例法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分析方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方法有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76.某地铁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时,需要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条件验证,下列内容中,应纳入安全条件论证范围的有(ABCD)。

A.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

B.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

C.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D.法律法规方面的符合性

E.人员管理和安全培训方面的评价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建设项目与周边设施生产、经营活动和居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4)其他需要论证的内容。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77.甲某是某企业冷库职工,从事制冷职业,根据有关规定,甲某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下列内容属于甲某必须接受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有(ABD)。

A.制冷作业安全技术理论 B.制冷作业实际操作技能

C.无损检测技术理论

D.岗位安全教育培训

E.热切割安全技术理论

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本题中甲某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79.某年4月12日,施工队长王某发现升吊篮钢丝绳有断股。要求班长张某立即更换,次日,班长张某指派钟某更换钢丝绳,继续安排其他工作施工。钟某为追求速度,擅自决定把7名工人送上6楼施工,再换钢丝绳。当吊篮接近4层时钢丝绳断裂,造成3人死亡。下列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中,正确的有(AE)。

A.钟某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B.王某负有事故的领导责任 C.王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D.张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E.张某负有事故的领导责任

80.本质安全是通过设计等干涉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操作失误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下列属于本质安全设计的是(AD)。

A.失误-安全功能 B.事故-校核 C.控制措施-管理 D.故障-安全设计

E.修复或应急-功能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8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防止能量意外释入的措施包括(ABCE)。

A.防止能量积聚 B.采取控制措施 C.开辟释放渠道 D.完善管理缺陷

E.改变工艺流程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下列11种:(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释放能量;(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7)设置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82.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下列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ABE)。

A.安全检查表 B.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C、危险指数评价法 D.概率风险评价法

E.因素图分析法

属于定性安全评价方法的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83.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下列评价对象中,可以化为同一个单元进行评价的是(AB)。

A.同一堤坝内的全部储罐

B.同一厂房内的装置

C.建设在地上的装置

D.同一楼层的全部设备系统 E.分布于不同楼层介质相连的设备系统

重大危险源评价以危险单元作为评价对象:一般把装置的一个独立部分称为单元,并以此来划分单元,在一个共同厂房内的装置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在一个共同堤坝内的全部储罐也可以划分为一个单元

84.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不安全行为的有(ACE)。

A.未锁紧开关 B.工具靠放不当 C.机器运转时修理 D.防护装置缺乏

E.拆除安全装置 85.我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下列有关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要求中,正确的是(ABC)。

A.企业是申报的责任主体 B.新建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

C.作业场所每年申报一次 D.卫生监管部门是申报的接受部门

E.企业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后,不再履行报告责任

下载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二)_2011年版_3天必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总结(二)_2011年版_3天必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总结(必背)(优秀范文5篇)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 知识点总结 一、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一), 参照 (GB/T 13861-2009)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笔记

    事故案例分析笔记 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 坍塌车辆伤害容器爆......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万能答案

    一、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灼烫、起重伤害、......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14

    案例66 特大吊装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8:00左右,在某市造船厂船坞工地,由某工程公司、某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安装载重量600t、跨度为170m的巨型龙门起重机的工程,在吊......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10

    (第三章)案例46 某酒店火灾事故 乙市某酒店于1983年6月动工建设,1986年4月投入使用,楼高9层共31m,建筑面2积7130m,1层是大堂、商场,2层是餐厅,3~9层是客房。起火当晚,该酒店入住旅客24......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危害因素分类 一、物理性风险有害因素 电危害、噪声危害、震动危害、电磁辐射、明火、粉尘与气溶胶、信号、标志缺陷 二、化学性风险有害因素 易燃易爆......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笔记

    事故案例分析笔记 一、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坍塌车辆伤害容器爆......

    2017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 一、安全生产相关概念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①同一个单位、②500m以内、③等于过超过临界量。 2、危险化学品分类: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