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可实施纲要

时间:2019-05-12 13: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作文指导可实施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作文指导可实施纲要》。

第一篇:初中作文指导可实施纲要

初中作文指导可实施纲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进一步规范初中作文教学工作。

一、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目标

1.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具体目标: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书写规范、美观;修改规范,书面整洁;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关于作文命题

3.认真制定契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训练序列。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训练序列。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所确定的写作目标,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制订好全学期的作文训练序列和教学计划。训练序列

和作文教学计划既要体现出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又要体现出教学的连续性,杜绝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计划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1)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基本分析和认识;(2)提出本学期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3)确定作文题材范围(或命题)、体裁要求以及批改、讲评的方式方法;(4)提出改进作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4.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倡导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写作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写作兴趣。

三、关于作文指导

5.作文指导的目的在于激发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思路。作文指导要适度,防止指导成为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重在内容、表达方式的启发、点拨、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认真备好作前指导课。每次指导无需面面俱到,应根据写作目的的要求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作重点指导,使学生觉得有所帮助,充满信心去写作。

6.作前指导的备课内容力求具体可行,一般包括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作文题、作前活动(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活动)、指导要点等。

7.作文指导课的一般模式为:出示写作训练目标、写作要求、作文题目等-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课文和优秀习作解读训练目标-片段训练(或提纲构思训练等)-集体点评-学生写作-学生写作过程中对特殊学生个别指导。

四、关于作文批改

8.评改可采取多种方式,讲求实效。教师改笔一律用红色。作文评定采用百分制,小作评定可采用等级制,作文评定另加书写分10分,即采用“作文分+书写分”的形式。错别字发现一个扣1分,同一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每篇作文要写批改日期。每次作文批改要有批改记录和本次作文状况分析等。作文批改常用的符号如下:

9.批改作文遵循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优点、进步,不但对好的语句、段落、文章应充分肯定,对于写作后进生,即使用得好的一字一词也要用“嘉勉号”给予表扬;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不面面俱到,要根据每次训练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批改与评价。

10.作文要及时批改,一般一周要将作文批改结束;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每次作文教师至少要精批三分之一,精

批作文必须有指导性较强的眉批和总批;略批作文必须指出错别字和明显语病,并要求订正;加强面批,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五、关于讲评

11.作文讲评课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作文评讲主要是将批改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评讲要选取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给予多数学生以启发,使学生普遍有所领悟,有所收获。讲评课不能就文论文,要从具体的材料上升到写作知识、写作规律来认识,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熔于一炉。

12.大作都要有讲评教案,要有明确的讲评目的要求、讲评重点以及讲评方式、方法,针对该次作文的普遍存在的写作失误,讲评之后要有后续训练。

13.讲评课的的一般模式为:回顾写作目标等-教师简要总结批改心得-表扬优秀作者(注意表扬的覆盖面,有一处亮点也可表扬)-引导点评优秀习作(或片段)-引导分析病例作文(或片段)-自我修改完善。

第二篇:初中地理复习指导纲要

初中地理复习的几点做法

察右中旗二中李儒驿

系统、有效的复习是地理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是我在带领初中学生复习地理中的几点做法。

一、研读课标抓方向

《课程标准》是反映课程改革的法规性文件,是教师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地理学业考试是根据〈课标〉确定考查的内容与标准,复习能否取得最佳的效果,要看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的是否透彻,研究的是否深入,把握的是否到位。研究课标就是要对于复习的每一知识点,认真的弄清课标要求:研究课标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运用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达到,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哪些知识需要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掌握以及哪些知识需要灵活掌握。

(二)过程性目标的要求:认真分析让学生“经历(感受)”什么,“体验(体会)”什么,“探索”什么。从而真正把握〈课标〉要求。对于不同的要求,复习时要有所侧重,把握好复习方向,避免走弯路。复习要有方向性:复习的方向性直接影响中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复习时目标一定要明确,找准复习的方向,复习的重点,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复习要有计划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较高程度的达到复习效果。复习计划要大小结合,即要有整体、长远的,又要有阶段的、短期的。整体怎样复习,分几个步骤,每一步骤时间多长,依据什么资料,达到什么程度。这些在复习开始时都要做周密的安排,合理的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计划和目标要求。且不可具有盲目性,避免“前松后紧”。

二、回归教材抓基础

地理学科的学习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记忆和思维的规律也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要有知识的整理和构建过程。地理总复习的重心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融合知识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为一体上。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图表等素材,带领学生进行整理系统、概括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这一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可以使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以对各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结构;可以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牢固,使零散的认识系统化,为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提供了可能和保障。目前阶段,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是贪快冒进,匆匆把课讲完,草草结束复习,早早地进入到强化训练和考试促进阶段,遗留下了学生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隐患。其不良影响为,-1-

容易出现复习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出现“知识混淆和成绩停滞不前”的现象。

三、突出重点抓主干

地理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复习时不可能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在全面复习、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应突出学科重点知识,如:地球知识、地图知识、气候知识,中国自然环境知识、我国四大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等。重点知识应反复强调,注重归纳总结,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应用。要围绕主干知识来重点选题、做题。

四、突出特色抓地图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它的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的特点,正适合地理复习课的要求。如果没有地图的配合,复习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地理考试中,读图与分析图表的试题比例一直是很大的,而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图表的识别和运用却是软肋所在。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辅助功能,利用好课本插图、教学挂图、板图、自制的多媒体地图和各种资料创设各种地理表格。把重点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或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应用图文理解知识、图文相结合记忆、图文互换的技能的方法与操作能力,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为了能达到上述复习目的,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图表的运用和讲解,侧重于利用和创设各种类型的图表训练题;以学生理解和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快速而准确分析回答图、表问题的能力。复习阶段要把《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和教科书中的插图,作为自己学习上得心应手的辅助工具。“两图”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与教材紧密配合的。而且色调鲜艳悦目,内容生动活泼。如《中国地图册》中《地球》一图,只要看一眼,便会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结论,而且会掌握大陆分布的基本形势。《地球五带》一图,作者更是用心巧妙,用冷暖颜色显示地带温差,配合以动植物画面,十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带的特点。学生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图,包括分布图、景观图、剖面图、动态过程图、统计图等。这些图会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运动规律,概括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读不同类型的图,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就更深了。而对于自己掌握比较薄弱的图,就要亲自动手画画,这对于增强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你老记不住我国主要的几条铁路线,那你就拿张纸亲自来画,画的时候尽量画准方向,认真画完一次,这样对于铁路线的分布心中就有谱了。

五、讲究方法抓效率

地理学科内容广而复杂,涉及《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而且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空跨度大,学生花在地理科复习上的时间有限,这样,学生就容易产生焦急烦燥心理,甚至畏难情绪,对地理科的学习容易失去信心。因此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以便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复习讲究实效性:一方面要狠抓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讲究方法,提高效率,认真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向45分中要效率。复习课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往往有些教师忽视了复习课的这种巩固双基、培养能力的作用;把复习课只看作是“划书活动”,让学生一遍遍的机械记忆。这样,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而且会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这种复习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雷同,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一)“图文结合法”

地图是学生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我们对地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的理性认识和思维判断结果的一种描述。“无文之图”是学生难解的“天书”,“无图之文”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在地理复习课中要注意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1、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图反映这一张图,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简单地说,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这样“图文结合法”在复习中才能顺利地贯穿和渗透下去,最终完成复习各项目标。

2、根据复习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炼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图,然后加以巧妙设计和加工,尽可能在“图”的基础上涵盖复习目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以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为例,可精选《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一月等温线图》、《中国七月等温线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等。通过对图的解读,使学生对各章的重点知识掌握殆尽,地理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如:复习中国地理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时,让学生自制中国政区版图,并制作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名称的小小文字卡片〖要求在这些文字卡片上着上其相应海拔高度的颜色作为底色〗。复习过程如下:先让学生把打散的各省区拼成完整的中国政区版图,可以分小组进行〖一般2~4人为宜〗,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待拼完后,用自已制好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小卡片,一人任意拿一张卡片,一个人回答问题——包括文字卡片上的地理名称的特点、所在的大致位臵、有什么河流流过、位于中国的哪一个阶梯上,目前的地理环境如何等等,另一个人则把卡片放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臵上〖填图〗。如果时间有剩余,还可以调换以上这几个人的角色,从头来一遍。这种复习方法形象、直观,学生易接受,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更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复习内容的精髓。

3、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以初中地理教材第三册为例,可引导学生从《中国地形图》联系到《中国的人口密度图、中华民族的分布图》,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的偏远山区;从《中国的地形图》联想到《中国的一、七月气温分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夏季气温高的地方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是地形因素造成的,以及我国季风影响范围的内容等;

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落实到地理图表上,并向学生传授和引导总结填绘图表、阅读图表、分析图表的基本方法或规律,使学生能熟练利用图文记忆、图文结合、图文互换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以简要示意图像为线索进行综合复习,教会学生将地理知识点在示意图上串起来。例如长江干流犹如“L”和“w”两个英文字母连接而成。从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的“L”形河道为上游,谷深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虎跃峡、葛洲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都位于上游。“w”河道则为长江中下游,“w”上端分别是宜昌、武汉市(有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汇人)、上海(为长江的入海口);“w”下方两处转折点是我国两大淡水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湖泊众多,航运价值大。复习时可指导学生先画出由“L”和“w”组成的示意图,再把以上的要素填注到相应的位臵上,还可把行政区的内容结合进来。

(二)“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法”

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区域特征是建立在对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总结的基础上的,是对一个区域的地理概貌的高度概括。例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南方地区的“暖湿”等。这种差异性与区域所处地理位臵、地形、地势等自然地域密切相关。因此,区域所处的地域性(位臵和范围)往往就是造成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复习时要正确分析和把握这种典型的地域性,由地域性引伸出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区域地理的知识结构要通过综合的思维过程,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思维过程才能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得出区域地理特征,往往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例如,中国地理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西北内陆地区和东部季风地区的比较;世界地理中,英国和日本的比较等。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探索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列表对比、观察对比、类比归纳、发散演绎、因果联系等方式获得这些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方法。

(三)“串珠成线法”

在一定范畴内,许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当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时,应该放到与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联系的方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线法是联系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地理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

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认识地理事象的广度与深度。

例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文字信息,请你利用已经学过的地理原理,用恰当的文字,按因果关系将它们连接起来。

要求:连接而成的文段中必须涵盖下面列出的全部词语;必须准确、完整地表达地理原理。

地轴倾斜地球公转白昼四季太阳光热太阳直射

六、关注生活抓应用

在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时我们已谈过,近几年的综合试题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努力做到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两耳要闻窗外事”,把课本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瞬息万变世界局势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完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复习中可以提供印度洋海啸、地震的有关图片或资料,问: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属于,并就如何减少此类灾害的损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此题既联系了教材,又联系了社会的热点和重大问题)。要在平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基础上把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归纳,并从中找出与课本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热点问题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和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七、强化训练抓能力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提高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复习的核心任务,而这项任务的落实必须依托于训练这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选择有价值的、切合学生实际的试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题的习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点评学生的答题情况;对某些试题进行拓展和迁移等。教师在每一次讲评中应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加强学生能力训练复习:可分为训练读图能力、训练文字材料分析能力、绘图能力、统计数字资料的能力等,(如可训练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区域地理问题,既给出某区域的相关资料,学生分析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也可提出一些问题或看法,让学生用资料说明。比如日本、资料:进口的主要原料所占的百分比,铝土矿、100,原油、99,煤、90,铁矿石、99。主要出口的工业品占的百分比:电子计算机、80,小汽车、57,船舶、56,电视机、70。由此分析: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及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还要搞好中考模拟训练,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

八、讲究技巧抓规范

重视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首先,是阅题和审题能力的训练。现在很多的中学生在考试时,往往缺乏阅题和审题的技能,常常会错误地理解题意,想当然地回答问题,结果错、漏答的地方特别的多,而且马虎失分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因此,教师在平时复习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变换题型,尤其是多注意在学生容易轻视的知识点上,多做些手脚,防止学生答题时出现的定势现象。其次,是重视答题卡的训练,结合上次中考情况看,学生涂填答案失误或不规范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答题卡的练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复习得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基本能力得到训练,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中,学生自然满怀信心,以正常的心态审题,构思、组织答案,成功必然在望。

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尾,所以任何地理教师必须注重讲授与复习,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好坏。当然地理课的复习,同样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千万不能千篇一律,也就是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即使是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班级里,还应当根据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接受能力、掌握情况等的各异作出深浅不同、高低有别的解答。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要时刻注意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注意对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具体复习时,一般先指导学生了解知识的组成要素,然后再探究其相互关系,以要素为线索,深入探究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来帮助学生归纳。同时,我们要进行知识的扩展,将知识的线索一直延伸到区域地理中,解决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凌乱和无头绪的困惑。

第三篇: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经验交流材料

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经验交流材料

我园在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行动计划项目研究组指导下,迎接行政任务与教育科研结合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园内教科研文化建设,深入教育实践过程,带领教师边行动边研究,发现并探究教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开展科研实验。现将开展情况分述报告如下:

1.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组织教师学习并反复领会“纲要”与“行动计划”精神,提高认识:

1.1开展教育科研是当务之急。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质是幼教规律的探索与发展,而规律的探索发展是依赖于幼教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推行。

1.2幼儿园教育现实是幼教科研的实践。科学研究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答案的。幼儿园的实践是切实的客观存在,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

1.3幼儿教师是幼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师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拥有研究对象(幼儿及教育过程)和纷繁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研究将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距离,而源于实践的应用研究。

1.4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本园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寻找有效的解决手段与途径。

2.组织实施

2.1建立科研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的科普知识,鼓励大胆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

2.2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结合。常规教研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探讨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育过程。如社会教育领域“西安古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教学实验中,展开师幼、家园,同伴之间广泛互动,社会资源与自设自制教具互相结合,幼儿不仅感受古迹文化热爱西安,而且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专题研究一般是针对临时出现又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班上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早晨来园时精力不足,据说离园后和节假日都要去上辅导班(英语、艺术、智力等),于是设计“幼儿家长期望调查”专题,结果发现691名3~6岁幼儿家长中给孩子课外时间请家教或上辅导班有116名占被查总数16.8;培养孩子有一门专长的575名占总数83.2,及时就如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一些家长认同。好范文版权所有

3.体会

3.1幼教科研的园本化、个别化是重要发展方向,但要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各具风格。

3.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严密的学科体系,是从事科研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的;再者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有相关的儿童心理,生理科学知识支撑与铺垫。培训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如请专家讲课或课题指导,和参加当地学术活动等。

3.3重视成果管理

成果应作登记、评估计算工作量及与分层管理,组织推广和支持发表,并与园内奖励、职称评定挂钩,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走进“纲要”培植新型教科研文化的探索实验,是新的课题,加上我们理论水平有限,调查、实验工作尚不完备,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

人人参与寻找贯彻《纲要》的切入点

天津幼师附属幼儿园

我园贯彻《纲要》该从哪方面着手,抓住哪个问题就能顺利进入《纲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我们转变了过去的研究思路和做法,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发动,在人人参与寻找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最适合我园实际的切入点。

转变之一:不是园长一人说了算,而是全园总动员

如果本次研究还沿着过去由园长一人说了算的思路去走,《纲要》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本次研究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做法,首先在全园范围内进行了总动员。

◆针对全园教职员工的实际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多种方式学习,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和本次项目研究的宗旨

我园就将学习作为研究的开端,通过各种方式,共同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本次研究的指导思想。学习后,老师们初步明确了自己在贯彻《纲要》中的角色和责任。

◆了解每个人的想法,解决困惑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还经常与一些抱有不同想法的人员交谈,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困惑问题,使每个人都积极投入到贯彻《纲要》中来。

◆针对家长的问题采取了两种方式

要落实《纲要》,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会阻力重重。我们就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纲要》的理念,使家长作为合作的伙伴和我们一起走进《纲要》。

在全园总动员中,大家

认识到《纲要》与孩子身边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把贯彻《纲要》视为己任。

转变之二:不是少数人发表意见,而是广开言路

在寻找我园贯彻《纲要》切入点中广开言路,每个人的想法都能够得到了尊重、观点能够有机会申述,增强了主动贯彻《纲要》的内驱力。在广开言路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做法:

◆人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一段时间内,如何找到我园贯彻《纲要》切入点成为了全园教职工和家长都关注的焦点,人人发表看法:特别是多次的全园参与式研讨,在我们寻找贯彻《纲要》切入点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别开生面的大讨论中在对照《纲要》寻找我园存在问题及切入点时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找到了个体差异、家长工作等十余种问题。

◆相互碰撞中达成共识

在寻找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中大家主要集中到三个问题上,面对这种局面,通过大家思辩和对园所实际情况的分析,最终找到了最切合我园实际、大家都认同的切入点,即“关注幼儿个别差异,探索因人施教的指导策略”。

在广泛发动、人人参与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园的园所文化、管理理念、教育观、教师观、家长观等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地变革。正是这种变革使《纲要》得以深入人心,使每个人自觉地成为《纲要》的实践者。

第四篇: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学科实施德育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美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美术学科的德育特点包括人文性、审美性、情感性及形象性。

(一)人文性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二)审美性

美术课程通过优秀作品的展示,对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语言,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通过熏陶与感染,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情感性

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紧密联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学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体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学科德育特点。

(四)形象性

美术课程以直观的视觉表达,通过直观艺术图景的呈现或现实中美的景象的直观体验,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与价值,激发道德情感,表现道德行为。

二、德育范畴

(一)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审美观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理解、体验生活与生命,升华情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二)审美创造

在美术教育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审美的价值,最终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爱国情怀

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园林、中国民间美术等艺术形式独具一格,自成体系,是世界艺术史中的瑰宝。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接触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广泛了解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各种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和热爱祖国优秀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美术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美化生活

通过美术课学习,使学生能深刻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懂得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善于运用美术素养,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洞悉社会、领悟人生。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主动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美化校园,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实施建议

德育范畴 教学内容 活动建议

审美情趣 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学习中,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容易体验、感悟、理解,以此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这一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精选出能反映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以此加深学生对一个时代美术作品的总体把握,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的分析与思考,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审美情操。

审美情趣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 通过学习中西美术作品的异同,理解中西方作品形象上的差异。通过对作品本身的解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异同。培养学生通过比较、鉴别等方法,发现事物的美,并探究产生美的原因,从而达到识真伪、辨善恶、知美丑。

审美创造 综合材料 美术学习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具有扩展学生认知,激发创新与创造的作用,可使学生以眼、耳、鼻、身、情、意去感知多种材料的形、色、质、气、味、温等属性,获得第一经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了解生活、发展综合的能力。

现代媒体艺术 通过现代媒体艺术的学习,理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没有较为专业的美术技能也能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解美术并不仅仅是写实性、技能性的塑造,它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图像库中的现成品和无限的网络资源,运用美术语言、形式和现代美术观念进行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加学生表达“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的机会和方式。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通过民间美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理解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在实践创作中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和学习民间美术的情感和动力。

爱国情怀 书法 通过书法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绘画、书法与社会、书法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书法文化,形成人文素养。通过书法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造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爱国情怀 篆刻 通过鉴赏篆刻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从中体会、品味篆刻艺术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和篆刻水平,同时加深对篆刻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的审美追求的理解与认识,进而达到赏心悦目的理想境界。在体验篆刻活动的无限情趣和领略伟大中华文化灿烂历史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画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通过中国画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逐步了解钩、勒、皴、点的笔法和烘、染、泼、积的墨法,还要理解中国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审美特征,体会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生活、自然的崇敬与热爱,为弘扬和继承中国画艺术做出贡献。

中外园林艺术 组织学生交流讲述自己对祖国著名园林的游历,并结合我们身边的园林资源,对比与世界其他的园林艺术风格的不同,体会我国园林独有的审美特点和人生观、自然观,让学生感受到园林艺术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家园的热爱。美化生活 绘画 绘画是美术学习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能直观的反映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的观察、认知、联想和创造。在绘画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学会运用构图、比例、结构、明暗、色彩、透视等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学会使用绘画造型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雕塑 在雕塑学习过程中,向学生介绍雕塑语言形成的过程,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欣赏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认识雕塑与环境、雕塑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内涵,学会使用雕塑造型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以及美化生活。美化生活 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关系,关注生活中各种类别的设计,使学生自觉地将设计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设计、将设计应用于生活。

工艺 引导学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觉地将学习内容应用于生活实际,认识到工艺美术是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类别,在实践中了解工艺制作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实施操作活动的基本过程,能在工艺制作和实践中加深对工艺美术的艺术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领悟,使学习到的工艺知识和技能在将来能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四、评价案例

案例一:主题性雕塑鉴赏(高中)

(一)活动建议

1.利用照片、影像资料等载体,组织学生欣赏我国近现代的雕塑作品(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五月的风等),了解雕塑作品的社会作用、鉴别近现代雕塑的优劣,懂得雕塑与我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2.访谈有关人员,更加深刻地体会我国优秀雕塑作品的文化寓意和内涵。3.结合如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作品,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感受我国人民在反侵略求解放的历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及所展现出的不畏强权、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革命奋斗精神,加深自己对雕塑的深刻理解和感受,编写观察报告,跟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参观成果。

4.组织学生参观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我们身边的雕塑,了解我国近现代雕塑的构造与意义,懂得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关系,感受雕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通过雕塑作品的参观,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和灿烂文明,继承先辈们优秀的奋斗精神品质,坚定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升华爱国爱生活的情感。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审美情趣

2.评价方法:现场访谈、观察、观察报告、成长档案袋 3.观测点

(1)学生能否通过我国近现代雕塑这一侧面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历史;激发为祖国今天而骄傲,为祖国明天而奋进的情怀。(2)通过观察报告了解学生能否理解雕塑作品的精神内涵和社会功能,能否理解雕塑与周边环境和谐的自然美,报告结论中是否表达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展示交流的内容能否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精神品质的感悟,是否情感丰富,渗透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愿望;是否达到了参观的目的。

案例二:美在我们身边(小学)

(一)活动建议

1.组织学生开展“美在我们身边”活动,小组合作收集生活中的水果、蔬菜、木片、叶片、花瓣、莲蓬、鞋子、手套、眼镜盒、瓶盖、扣子、树皮等平时不大注意的物品,鼓励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2.发现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的美妙之处,可以拆装,可以剖切,可以拓印,可以重组,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用数码相机对精彩的与众不同的发现点进行拍照记录,可以用绘画方式表现观察发现,可以形成观察日记,然后布置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3.通过观察、展示、分享、评析的过程,感受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带来的快乐,领悟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审美创造 2.评价方法:观察、讨论 3.观测点

(1)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体验、记录、再现。

(2)观察、体验、表现方法是否集中体现了团队的智慧,是否细致、巧妙、充分,是否创新性的表现、展示观察结果。

(3)作品展示评析中,是否能将观察方法、现方法进行提升总结和表述,是否选择巧妙的方式记录、再现生活中的美。

(4)是否形成主动观察生活和自然的美,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案例三: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初中)

(一)活动建议

1.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各类型书法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博物馆或书法展览),体会中国书法各种书体的美学特征。

2.访谈有关书法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关系及书体构造的形式美。3.结合书法名帖,了解各个时期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并及时跟进对书法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学习,从而更深层次地探究书法作品的审美情趣。形成学习报告,小组互相交流。

4.组织学生临摹名帖,并对临帖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形成成长档案,分小组根据成长档案互相交流学习体会。从亲身实践得到更深一步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爱国情怀

2.评价方法:现场访谈、成长档案袋 3.观测点

(1)学生通过多媒体和博物馆或展览欣赏书法作品,产生对于中国特有美术形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通过对书法家的访谈进一步认知书法的社会依托,初步形成对书法的审美观念。

(3)通过学习报告考察学生能否解决学习书法中遇到的问题,能否理解书法字体的形式美感,能否体会书法家的审美取向,是否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的审美观念。

(4)交流的内容要有评判的倾向,正确分辨书法作品的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观念,能够激起学生对书法的热爱。

案例四:环保伴我行(小学)

(一)活动建议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日常生活出现的废旧材料,并分类整理,形成基础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制作材料的特性。组织学生观察小组内搜集的材料,根据实用目的进行材料的细分和甄别。

2.组织学生用语言文字或草图表达设计思路,并尝试制作作品。对作品进行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创意和作品。

3.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将学生作品拍照并上传至学校网站展示,鼓励学生制作更多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作品。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美化生活 2.评价方法:观察、成长档案袋 3.观测点(1)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否将环保意识贯穿始终。能否形成对废旧物品的重新定义,发现美的元素。

(2)学生在创新与创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否表达清楚观点,能否正确理解同学的发言和对作品的解读。

(3)制作过程中,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能否根据材料本身的特性进行重新观察和利用。

(4)拓展环节,学生能否从艺术的角度关注身边事物并增强环保意识和美化周围环境的愿望。

第五篇: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经验交流材料(2篇)

交流材料之一:

我园在贯彻《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行动计划项目研究组指导下,迎接行政任务与教育科研结合的机遇与挑战,致力于园内教科研文化建设,深入教育实践过程,带领教师边行动边研究,发现并探究教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开展科研实验。现将开展情况分述报告如下:

1.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组织教师学习并反复领会“纲要”与“行动计划”精神,提高认识:

1.1 开展教育科研是当务之急。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质是幼教规律的探索与发展,而规律的探索发展是依赖于幼教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推行。

1.2 幼儿园教育现实是幼教科研的实践。科学研究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答案的。幼儿园的实践是切实的客观存在,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

1.3 幼儿教师是幼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师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拥有研究对象(幼儿及教育过程)和纷繁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研究将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距离,而源于实践的应用研究。

1.4 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本园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寻找有效的解决手段与途径。

2.组织实施

2.1 建立科研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的科普知识,鼓励大胆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

2.2 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结合。常规教研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探讨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育过程。如社会教育领域“西安古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教学实验中,展开师幼、家园,同伴之间广泛互动,社会资源与自设自制教具互相结合,幼儿不仅感受古迹文化热爱 西安,而且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专题研究一般是针对临时出现又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班上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早晨来园时精力不足,据说离园后和节假日都要去上辅导班(英语、艺术、智力等),于是设计“幼儿家长期望调查”专题,结果发现691名3~6岁幼儿家长中给孩子课外时间请家教或上辅导班有116名占被查总数16.8%;培养孩子有一门专长的575名占总数83.2%,及时就如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一些家长认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体会

3.1 幼教科研的园本化、个别化是重要发展方向,但要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各具风格。

3.2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严密的学科体系,是从事科研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的;再者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有相关的儿童心理,生理科学知识支撑与铺垫。培训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如请专家讲课或课题指导,和参加当地学术活动等。

3.3 重视成果管理

成果应作登记、评估计算工作量及与分层管理,组织推广和支持发表,并与园内奖励、职称评定挂钩,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走进“纲要”培植新型教科研文化的探索实验,是新的课题,加上我们理论水平有限,调查、实验工作尚不完备,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交流材料之二:

人人参与寻找贯彻《纲要》的切入点

我园贯彻《纲要》该从哪方面着手,抓住哪个问题就能顺利进入《纲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我们转变了过去的研究思路和做法,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发动,在人人参与寻找问题的基础上,确立了最适合我园实际的切入点。

转变之一:不是园长一人说了算,而是全园总动员

如果本次研究还沿着过去由园长一人说了算的思路去走,《纲要》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本次研究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做法,首先在全园范围内进行了总动员。

◆针对全园教职员工的实际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多种方式学习,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和本次项目研究的宗旨

我园就将学习作为研究的开端,通过各种方式,共同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本次研究的指导思想。学习后,老师们初步明确了自己在贯彻《纲要》中的角色和责任。

◆了解每个人的想法,解决困惑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还经常与一些抱有不同想法的人员交谈,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困惑问题,使每个人都积极投入到贯彻《纲要》中来。

◆针对家长的问题采取了两种方式

要落实《纲要》,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会阻力重重。我们就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纲要》的理念,使家长作为合作的伙伴和我们一起走进《纲要》。

在全园总动员中,大家认识到《纲要》与孩子身边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把贯彻《纲要》视为己任。

转变之二:不是少数人发表意见,而是广开言路

在寻找我园贯彻《纲要》切入点中广开言路,每个人的想法都能够得到了尊重、观点能够有机会申述,增强了主动贯彻《纲要》的内驱力。在广开言路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做法:

◆人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一段时间内,如何找到我园贯彻《纲要》切入点成为了全园教职工和家长都关注的焦点,人人发表看法:特别是多次的全园参与式研讨,在我们寻找贯彻《纲要》切入点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别开生面的大讨论中在对照《纲要》寻找我园存在问题及切入点时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找到了个体差异、家长工作等十余种问题。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相互碰撞中达成共识

在寻找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中大家主要集中到三个问题上,面对这种局面,通过大家思辩和对园所实际情况的分析,最终找到了最切合我园实际、大家都认同的切入点,即“关注幼儿个别差异,探索因人施教的指导策略”。

在广泛发动、人人参与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我园的园所文化、管理理念、教育观、教师观、家长观等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地变革。正是这种变革使《纲要》得以深入人心,使每个人自觉地成为《纲要》的实践者。

下载初中作文指导可实施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作文指导可实施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作文指导

    初中作文指导 Puxiaolan普晓兰一、命题要新颖 常见的拟题方法:(一)套用法 把歌曲名、歌词、电视剧名、影片名、诗文名句、成语、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广告语等直接引用或......

    初中作文指导

    作 文 指 导 1、我发现同学们进来后一直在看着屏幕,那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凤头豹尾”? 回答得很好。我们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

    初中作文指导

    藏在生活中的精彩时光的橡皮擦涂不掉生活画卷中的亮点,它依然折射出独一无二的精彩。每天放学途中那个小区是必经之路。时间如同无形的养分滋润了小区花丛中含苞待放的玉兰花......

    初中作文指导

    初中考试作文得高分6个秘诀-写作指导一种体裁 只写 记叙文 ,好好把 记叙文 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

    初中作文指导

    初中作文指导 1、详写和略写 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

    初中作文指导

    开头,又称起笔,是指文章的起始部分。开头,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一个层次。好的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被称为“凤头”。它要求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摇曳多姿,写......

    初中作文指导

    初中作文指导 初中作文指导,辅导与例文结合,讲练结合。 第 一 教 时 一、导入:“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

    初中作文指导浅谈

    初中作文指导浅谈 湟中县多巴中心学校马文珍 提起作文,不少教师感到头疼,学生们更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于是乎,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