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贺村小学:刘玉叶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著名教育教吕型伟
这句话是在我刚成为教师时一次培训中听到的,它给初出茅庐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于教师在我以往的概念里只是“孩子王”亦或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吕老的话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仅仅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教育需要思考,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是当我满怀期待的走上讲台,面对繁琐的工作,缺乏实践经验的我备受打击,当初的壮志雄心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我痛定思痛,努力向老教师们取经,向网络上的教育视频,教学实录求教,其间也拜读了一些教育学者的著作给自己打气加油。每天写教学反思,思考老教师们的金玉良言,白天想夜里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活过来了,从教三年的我已经能够从容的应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突发问题了,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我为自己的成长开始沾沾自喜起来,我本就是个害怕落后又不喜欢出风头的人——典型的中庸。当我自认为可以算的上是一名合格的老师时,就不自觉得开始懈怠了。
这个寒假因为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读书小组而读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不知道是不是之前读了一些教育著作其实说实在的就我个人看法觉得并不靠谱,有点太理想主义了,和现实的差距太大,难操作成功率不高,所以我才渐渐开始排斥教育著作了。因为要写读后感我漫不经心的打开这本书,里面的都是一些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这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又想起了吕老的话,我为自己的懈怠感到惭愧。其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第三章:我的新课改和第六章:师生之间的内容。
自从实行了新课改,课堂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师生互动、充满探索、以人为本的快乐课堂。相较课堂的喜人变化在作业设计上,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智慧往往微乎其微。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为“课堂教学的延生和补充”。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如抄写本课生字各2行并组4个词。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其实教师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大多数的教师在布置学生的作业时往往是机械的遵循以往的作业设计模式,自己并没有亲身去做过,也没有花时间下功夫去思考过。
1.做这些作业不同的孩子需要花多少时间?
2.作业是否存在问题?如每个生字是否都能找到4个词语宝宝。
3.做了这些作业学生会有哪些收获?
4.是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有一定要去做的必要?
5.哪些作业换种形式去完成可能孩子会更乐意去做?
6.怎样让孩子不仅能学会书上的知识还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作业呢?
7.知识不光在课堂中习得,生活中也有许多知识,现在的孩子往往只会做作业本上的题目,一旦题目联系生活就显得很无助。如春天哪些花会开?大雁南飞是什么季节?等。
8.题目千变万化,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不断地练习各
种题型,不如教会孩子理解题目的意思。
„„„„
原来作业设计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懂得有效利用它的老师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让孩子脱离作业的苦海。书中项学品老师就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多写作业和少写作业没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把学生更好的解放出来,给他们语文学习足够可能的空间和自由呢?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同,作业也应该将这种不同充分的体现出来,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作业,让作业也变得快乐起来。我想下学期我也会向项老师一样在作业设计上摸索让孩子们早日爱上做作业,改变追着学生讨作业的不良现状,让自己和孩子们都得到解脱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在这一章中还有《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也让我的眼前一亮,现在人们的普遍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本末倒置,考试只不过是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真是知识水平。那么换种方式,换个角度,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有所收获,而不是用来一棍子打死学生的信心打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育教的是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如何运用人性,而不是逼迫人性?正如朱晓群老师将考试的制度、值日的制度进行以人为本的改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做出改变,远比不要这么做,不允许那样做,如果做了你会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诸如此类的告诫要有用的多。正如老子说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我当了三年班主任,班主任虽说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是最操心的主任了。初当班主任时,我和商友敬老师一样拥有这样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所有的学生都爱他的老师,不是害怕,不是崇拜,不是感恩,也不是迎合和奉承,而只是爱,单纯的爱。
———商友敬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尤其是与人交往时,当老师也正是因为这点。孩子的世界要比成人的世界单纯的多,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加的大度,在这里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不必带上层层的面具。班级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却远比现实中的社会要单纯许多,可里面同时也拥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性格不同,爱好各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同时也会有自己的苦恼。而我作为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除了做到处事公正外还要及时的了解每个小公民的最新动态,及时的引导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有班级制度,这也是我一直在摸索的,孩子的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项制度往往只能发挥一时的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一段时间后就很难在吸引他们了。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推层出新。书的第六章:师生之间就在这方面给了我许多启发。《55条班规》的推广,班级日记的“1234”,集体书信,做个倾听者,心灵绘本等各种方式方法在我的班级里相信也会发挥其不可预计的力量吧。把权力适当的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或许比我独断专行要好的多,和孩子们除了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他们许多话不敢说,那么换种方式写信或画画吧,让我这个小主任能更好更快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让彼此的心靠的更近些吧!
教育需要静心思考,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扪心自问,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难免有急躁的时候,越急躁情况就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失去信心迷失方向,那么多看书吧!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从书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在教师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第二篇: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读《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有感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教育类专著——《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共七章,分别是个人成长史、重要他人、我的新课改、课堂观察、关键教育事件、师生之问、亲历历史。七章内容中包含40篇文章,即40个现场,40个故事。分别写出了40种教师成长的真实体验和深刻反思。张肇丰和李丽桦主编的《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精选的40篇获奖佳作,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和道路,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沮丧,更有欣慰;更多的教师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激起心中的共鸣,引发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而言,这本书中列举的鲜活事例在我个人的教育生涯中已经碰到或者即将接触,它就像一股清泉灌溉着我们干旱的心灵,给我们的教育生涯有所启迪。我很赞同其中有位老师的真知灼见:我们不缺经验,不缺实践,我们缺少的是对逝去的时光的总结,对经验的提炼。40个现场就是场景的再现,经验的提炼。其中,第14篇和第31篇给我的感想最深。
第14篇《语文作业改革记》给我的启发很大。这篇文章是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的一位语文教师项学品写的,项老师写到:一直以来,对于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总是很伤脑筋,多了吧,学生作业完成得很潦草,没有质量;少了吧,又担心学生这方面不足,那方面欠缺,怕经不起考试的检验,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老师布臵的作业,又有一定的实效性呢?他认为:给学生布臵作业应该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以生为本;给学生布臵的作业,应该是课堂的延伸;给学生布臵的作业,也应该要有教师的个人风格。谈得比较深入,值得借鉴。不过项老师仍然感到,给学生设计作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件,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他仍会一直思索如何合理地给学生布臵语文作业,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也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如何合理地布臵好语文作业也一直困扰着我,读完项老师的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还真不小。大家都知道,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先不说语文作业量的多少,光说种类就让人发怵:抄写生字本、抄写词语本、听写生字词本、造句写话本、练习本、作文本……别说学生会抱怨作业多,就连教师批改也得花费很多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想:首先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类布臵,比如,可以把抄写生字本、抄写词语本、听写生字词本、练习本、四项作业合成一项,因为这四项作业基本上都是针对字、词、句的认知训练。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量达不到,学生能记住吗?其实,学生记住与否跟写多少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学生能否掌握我们可以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第二天早读时检查,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错个别的单改错字即可,“全军覆没”的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会的同学享受到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学生看到别的班同学作业多,自己作业少,心里就觉得很美,还能增进向师性。如此,作业量减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教师还省下许多批作业的时间。其次是重视个性发展,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人的个性爱好是有差异的。之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所以,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语文学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原来我们的作业不是抄就是背,每次留作业时学生总是垂头丧气,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一次,班会即将开始,我走进教室发现很多学生拥在黑板前,抢着给黑板配画。是呀,班里有这么多的美术、书法爱好者,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能提高他们兴趣的项目呢?正好当天学了两首古诗,我便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为古诗配主题图。当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惊叹。每一本都有自己的感觉,我无法用“√”来评判。此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自信心得到满足,自然期待在下一次的作业中有更好的表现了。此后,我就时常给学生布臵一些为课文配插图、为课文配乐、搜集图片、编排课本剧等作业。每次学生都会觉得作业很新奇,学习兴趣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还有一点就是依学生能力分层次留作业。遇上不写作业的学生是老师最头疼的事,而不写作业的学生归结原因大致是:一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学生,看到作业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性的作业会让部分学生不爱写作业。针对这个问题,我每次留作业都分为两种:一种作业难度较大,如写些综合试卷,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写。第二种作业则是掌握基础知识及加深印象的作业,如抄写生字词,多读一遍课文,抄写一段优美段等,让成绩中下的学生写。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不完成作业的人自然就会慢慢减少,作业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第31篇《班规启示录》这篇文章给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有不少启发。文章的作者是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城中校区的美术教师李志英,她是一位从教22年的教师,李老师从班规的魔力、好事多磨、“牛奶弟”的变化、做最好的自己四个方面阐述自己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我想:班级管理应该是民主、平等的管理,如果师生能共同制定一个适合本班的班规条约,督促大家共同遵守,用规范来约束每一位班级成员的行为习惯,一定能打造一个好班级。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规对一个班集体来说自然必不可少。我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本学期起初煞费苦心拟制的一份班规。它内容详尽——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等等无所不包,而且很严密,没有漏洞。我暗自想到,有了这份班规,同学们一定能越来越好,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大好局面。为什么有了规矩之后反倒还不如从前?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我才明白,学生之所以不接纳,是因为他们还小,认识不到制度的重要性。苦苦思索之后,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首先,老师在定规矩时,要考虑同学们的心愿。其次,班规内容不能太多,学生会记不住的。最后,班规的标准不能过高,要考虑大多数同学,要保证他们都能做到。于是我抽出了一节课的时间开了一次班会,此次班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看一看有哪些班规需要改进?不适合的,就予以删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新班规很快就制成了,因为是全班同学共同劳动的结晶,遵守新班规也成为了每位同学的自觉行动。两个月下来,全班竟然没有发生一起违反新班规的行为,班级的各项工作也能顺利进行。所以我们教师不能把管理搞的感觉像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猫和耗子之间的关系,特别特别的累。如果是这样,那这种形式就存在问题,要尽量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比如值日、课间,甚至违纪等,都可让班干部自己去处理,班主任所做的就是明确他们的职责,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告诫他们要公正。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使班级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他38篇文章在不同程度上都给我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令我回味,令我深思……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40位教育一线的智者,他们在朴实的教育岗位上释放着教育的正能量,给我们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精神食粮,感谢他们的经验分享,的确是智慧的提炼。
第三篇:教师成长的四十个现场读后感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什么最重要?不言而喻,当然是用心!只 有相互走进彼此的心里,才能擦出缘分的火花,才能使两个人之间的相处融洽而自然。作为一名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了,这种关系看上去是一种肃然起敬的,其实很自然也很微妙。我一直认为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品质,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然而光有爱是不行的,倘若你不能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一切都将是徒劳。
我的年龄随着时间也一天天的流逝,这也就意味着我与学生的代沟将越来越深,因此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的走进每一届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心灵交融在一起,直到在学校的带领下,我读到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中的《师生之间》这些片段,才唤醒了早已埋在我心底的懵懂,也唤出了曾经的那些往事。文章中说:学生的心灵并非对谁都是敞开的,对不信任不知心的教师,他们常常封闭自己的心闸,不轻易把真情实感流露出来。我想这确实是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原因。不由自主的,以往的从教之路的历程都不自觉的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记得刚毕业的我带着三尺的梦想站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名对仅仅比自己小11岁的学生,代替兴奋的只有紧张。我茫然无措,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们相处。思考过后,我认为开朗的自己应该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代沟,于是,与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变成了一场介绍的联欢,我们互相熟知了彼此的爱好,特长。一个星期下来,我爱上了可爱的他们。记得我们班有个叫张家好的孩子,至今都忘不了他真诚的眼神。他是个很有思想的学生,对于我的话他从来不放在心上,他认为我这个年轻的小姑娘并没有什么值得他放在眼里的地方。我尝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他套近乎,结果发现是徒劳。在我的课上,只有他随意的做着自己的事情。人的忍耐是有限的,终于,我爆发了,在一堂课上,我冲破了自己的底线,也不管什么师德不师德的了,上去就狠狠的给了他一个耳光。这样一个骄傲的孩子第一次在我面前留下了眼泪,随后我也哭了,哭的泣不成声。代替愤怒更多的还是心疼。那节课就在非常紧张尴尬的气氛中度过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迈着步子走出教室的。回到办公室后,我立刻就给张家好些了一封信,信中说:孩子,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我一直为有你这样骄傲有思想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但是你一直在挑战我的忍耐,请你把我当普通人一样看待,我也是有感情,有面子的,这一巴掌打在你的脸上痛在我的心里。我真的不想当你的老师,反之,此刻,我只希望是你的姐姐。向你敞开心扉,听你诉说心灵的姐姐。我把这封信夹在书中给了他。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任何音信,但是我明显可以感受到他的变化,直到毕业的时候,我送给我一张贺卡,写到:谢谢你,老师,哦不,是姐姐,是你改变了我的桀骜不驯,是你让我认识到老师的用心良苦。直到现在我还常常能看到他,他总是亲切的喊我声姐姐。是啊,这不就是心灵的交融吗?这不就是我们彼此之间的爱吗?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通过我们之间的交流,我可以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把他们的爱唤醒。
第四篇:《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提升教育幸福指数
——读《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心得体会
郭凯
工作虽累,但过得极为充实,因为有书香相伴。在骄阳中,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读完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关键词,教师圆桌对话,分享教师的成长故事,发现教师成长的密码。读后,它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和启迪。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这个关键词,书中记录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文章,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他们在讲故事,我在看,在思,同时也在心里构思着属于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位优秀教师给需培训的学校老师上完一节高效的公开课,与听课老师交流时,听课老师都是赞叹不已:这位老师的这个环节处理的真巧妙,那个招数真管用,如果我用上这种方法也许也能上好这节课„„专家们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为什么大家没有注意到,授课老师身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专业底蕴呢?是啊,大家更多的是看到课堂的表面,急于学习一些直观的、拿来就能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殊不知,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我们应该能从文字的表面读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东西。也正如这一节好课背后所蕴藏的作课老师丰厚的专业素养。
放眼教坛,但凡取得一些成就,拥有教育幸福感的成功人士们,哪个不是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才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譬如《好教育,好人生》的肖川教授,《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的薛瑞萍老师,教育生活充满玫瑰芬芳般幸福的窦桂梅老师„„
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才更能感受到工作过程的乐
趣。自信的他们才会将工作干得出色漂亮,也就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令人刮目相看、尊敬有加。因为有为才会有位,有为生活也才会有滋有味。也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那么,作为想要成长又想拥有教育幸福生活的我们,该怎样做呢?其实这已不是什么神秘的招数了,从大师身上,我们早已找到路径,只不过我们从没有有计划、有决心的付诸以行动。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牢记:“别学习三天,激动三天”。趁假期这个绝佳时机,好好地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持之以衡的不懈努力吧!
首先让我们幸福的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无论是肖川教授的“读书、读书、再读书”,还是薛瑞萍老师的“我喜欢、我阅读”,还是窦桂梅老师的“我在读,我在写,我在成长”,还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中一位教师写到的“我必须每年落一些叶子,我必须不断地脱一些皮。我必须每年生长一些新东西,日日夜夜,我都渴求着血液的更替”„„这一切都在证明,作为一位教师,阅读是必须的。这样你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与自信,才会游刃有余,才会旁征博引,才会左右逢源,才会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美好,才会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幸福指数!
其次让我们学会总结反思。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窦桂梅老师也说:“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出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我们还缺乏及时反思,并有意识地去做一些探索,自觉地实践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能力。
总而言之,想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上下工夫,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学会在实践中探索未知,求得新知,用新知推动教学前进;不断反思自己,通过反思提高教学水平。这只是我读过书后的一点粗浅认识,一本好书,就如同一杯陈年佳酿,每一遍品读过后都会有更深的感受。
第五篇:《教师成长密码》读后感(范文)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育幸福指数
——读《教师成长密码》有感
新密市市直第三小学屈亚丽
在我们三小这方教育的圣土上,校长经常强调这样一句话:“快乐干教育,幸福做教师”。这也成为我教育生涯中不断向往、探索、追求的一种境界。自从暑假读了《教师成长密码》一书后,自己豁然开朗,因为我寻找到了通往这种美好境界的必由之路。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位优秀教师给需培训的学校老师上完一节高效的公开课,与听课老师交流时,听课老师都是赞叹不已:这位老师的这个环节处理的真巧妙,那个招数真管用,如果我用上这种方法也许也能上好这节课„„专家们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为什么大家没有注意到,授课老师身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专业底蕴呢?是啊,大家更多的是看到课堂的表面,急于学习一些直观的、拿来就能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殊不知,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我们应该能从文字的表面读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东西。也正如这一节好课背后所蕴藏的作课老师丰厚的专业素养。
放眼教坛,但凡取得一些成就,拥有教育幸福感的成功人士们,哪个不是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才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譬如《好教育好人生》的肖川教授,《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的薛瑞萍老师,教育生活充满玫瑰芬芳般幸福的窦桂梅老师,再譬如《教师成长密码》中的这些一线教师的种种亲身经历„„
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他们才更能感受到工作过程的乐趣。自信的他们才会将工作干得出色漂亮,也就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令人刮目相看、尊敬有加。因为有为才会有位,有为生活也才会有滋有味。也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那么,作为想要成长又想拥有教育幸福生活的我们,该怎样做呢?其实这已不是什么神秘的招数了,从大师身上,我们早已找到路径,只不过我们从没有有计划、有决心的付诸以行动。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牢记:“别学习三天,激动三天”。趁假期这个绝佳时机,好好地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持之以衡的不懈努力吧!
首先让我们幸福的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无论是肖川教授的“读书、读书、再读书”,还是薛瑞萍老师的“我喜欢、我阅读”,还是窦桂梅老师的“我在读,我在写,我在成长”,还是《教师成长密码》中一位教师写到的“我必须每年落一些叶子,我必须不断地脱一些皮。我必须每年生长一些新东西,日日夜夜,我都渴求着血液的更替”„„这一切都在证明,作为一位语文教师,阅读是必须的。这样你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与自信,才会游刃有余,才会旁征博引,才会左右逢源,才会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美好,才会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心动不如行动,说到不如做到。正因为我懂得了自己的浅薄必须靠阅读去丰满。暑假伊始,我就在学校公布的第二届“道德课堂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中精选几本,为自己假期充电列出了阅读书单。放假这一个多月里,我不仅读了《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教师成长密码》、《李平老师讲语文》,还读了《玫瑰与教育》、《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以及《好教育 好人生》等优秀书籍。
其次让我们学会总结反思,真正踏上郑州教育博客的幸福之旅。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窦桂梅老师也说:“立足当下,着眼一生,无论如何也要挤出时间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我们还缺乏及时反思,并有意识地去做一些探索,自觉地实践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能力。看到别人的教育随笔,我们常说,其实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有许多教育案例,只不过我们不能上升到理论的水平罢了。可是想想,在做好阅读学习,丰富自己理论储备的同时,我们生活中又有几分勤奋、坚持和探索呢?
我是被学校评为过博客之星的,可我很汗颜。也许,在学校,我属于较积极的,但在郑州教育博客这片沃土上,我渺小如一粒沙子。其实,我虽然写的不多,但我是每天都要欣赏精彩博文的。只不过越看别人的博文,越发仰慕,甚至自卑的不敢敲击键盘。今天,看看这些优秀老师的成长,我不再彷徨,也许现在的我还很稚嫩,但我总会留下成长的足迹。因为,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在教育生活中,成功一定有办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我们就会获得成长。让我们积极利用好教育博客这个平台,在读博的同时、写博,记录下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不断探索,相信有改变才会有成长。
再次让我们学会在团队中彼此奉献,汲取力量与智慧。这次暑假书海之旅,我不禁感叹书中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研究的有效性。深深感知,学校的教研活动应如此这般,才会有效果。老师们才会人人有收获,有成长。是啊,多少专家、优秀教师的文章中,都非常注重让学校培养老师们的团队意识。在此之前,我们学校也非常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进行过拓展训练活动,讨论过五个90%相乘的结果,进行优秀备课组、优胜级段的评比活动等。但是集体教研时,还是只有一小部分老师积极发言。因此,我想,我们学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如果能起带头作用,再加上学校领导班子精心筹备,我们的集体教研也会更加高效。我们团队成员间的精诚合作,真诚交流,必将导致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就像我校之前举行的读书沙龙活动,会前读书交流抽签活动,都会让老师们自觉的意识到,为了能在交流时有所贡献,就会自觉提高阅读品质。那么,通过团队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认识就深化了,内心丰富了,这样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从而让我们老师汲取力量和智慧,获得成长。
最后,我想借用窦老师的话来表达我此时内心感受:“正是我知道自己缺乏‘自我’,我才追随那些心中的大师。我发现,他们的‘自我’是来自于根部的‘底气’。那些让我敬重的大师们,给我触动最大的是——我要更加刻苦的读书+实践+反思”。我想,这才是通往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育幸福指数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