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永远的风流[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3:5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雷锋----永远的风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雷锋----永远的风流》。

第一篇:雷锋----永远的风流

雷锋----永远的风流

罗阳镇中心小学六(2)李翔宇

“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他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向他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赋予了崇高的赞誉,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他是谁?他就是----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养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的生活岗位?是的,你就是一滴水,却滋润了整个中华大地,你只是一线阳光,却照亮了整个天空。你仅是一颗粮食,却哺育了我们的精神的食粮。你只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却担负起最大的责任。

看,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新一代雷锋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列。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永远留在了小岗村的沈浩。“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这,就是雷锋。

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2啊啊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就是八零后。李灵,不正是我们身边鲜活的雷锋吗?“在工作上,要想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想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这,也是雷锋。

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三位学生,用生命筑起了一道大坝!“他是一滴水,却能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他是刚敲响的鼓,却能把每一声都化成雷!”这,更是雷锋。

有人问我,什么是风流?我说,风流啊,风流,雷锋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有人问我,谁才是风流?我说,风流啊,风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二篇:最风流最唐诗

阅读大中国】之《最风流,醉唐诗》

醉倒在唐诗里是一种幸福

诗卷泛黄更泛香,红颜添香亦添乱

这是一个用诗来当幸福指数的时代,三百年的诗歌派对,不专属于李杜,不专属于某仙某圣,人人都喝得一壶好酒,涂得满纸风流。

作者简介:

李会诗,女,非典型80后,小硕,喜欢看纸页书,写毛笔字儿。因仰慕魏晋风骨,沾染了北方粗犷气息,乐天知命,开朗达观,遨游书海,始终坚持并执着相信‚人为财死,我为情生‛。

《最风流,醉唐诗》:高调隐居,实为低调炒作

中国古人的生活非常有趣,不管什么事,都要有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规范。三纲五常,天地人伦,衣食住行,都要有秩序和等级。比如,古代墙瓦颜色就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下,灰墙灰瓦多为普通百姓的住宅,而红墙金瓦却是皇权的最高象征;甚至连宅门上的门钉多少,都是区分王侯将相等级的一个标志。最有意思的是,不但平常生活有各种规定,连本来应该秘而不宣的隐居 都能分出不同的层次。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是传统文人对隐居的定义,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理想。‚看破红尘惊破胆,吃尽人情寒透心。‛能够超脱红尘羁绊,忘怀得失,淡看花开花落,笑对云卷云舒,的确需要心灵的清修。而如何修炼正是对隐者的区分。有才能的人参透红尘,远离人群,在深山野林间躲避尘世的烦恼,但这只是小隐。

更厉害的是中隐之人,他们不单纯依赖世外桃花源的宁静,而是选择在鱼龙混杂的市井之地修炼。世事繁华,唯我清静无为,这才是中隐的境界。但是,最厉害的要数大隐。大隐就要隐在热闹喧哗、卧虎藏龙的朝廷,一腔救国救民的情怀,却丝毫不为名利所动,权倾朝野同样泰然处之。这才是真的隐士,在古人看来,唯有胸怀天下又虚怀若谷的人,才是隐者中的顶尖人物。

这似乎有点像禅宗的修行。小乘乃是跳脱在山野之外,不理俗事的一种自我完善;而大乘正是深居闹市,于红尘中修炼的扶危济困。当然,如果能够在大小之间,繁华与清净,富贵与贫贱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既不用受政治的掣肘,也不用为生计而奔波,亦官亦隐,半出半入,才是真正中隐的乐趣。白居易就曾做诗表达这样的想法: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 致身吉且安。

白居易《中隐》摘选

白居易说大隐在朝堂,小隐在山林。可是尘外寂寞又荒凉,朝廷又过分喧嚣,不如就在做官的当中隐居,差不多有个三品的闲职,不闲不忙、优雅从容。能够在富贵荣华和疲于奔命中找到一份稳定的惬意,在大小隐逸的夹缝间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与所在,才是中隐的至高境界。

本来,隐居应该是很低调的一件事,应该如北宋林逋一样,梅妻鹤子,从此不再踏入仕途半步。但唐朝的隐居似乎与其他朝代不同。首先是隐居的目的不纯,唐代人隐居并不是为了像陶渊明那样从此摆脱功名利禄的烦恼。相反,隐居常常是通往仕途的捷径。唐代卢藏在终南山隐居,结果人们都口耳相传,说终南山住着一名很厉害的人。于是,名声越来越响,后来被皇帝知道了,就召进宫里做官去了。也由此流传下一个成语‚终南捷径‛。但实际上,假如真的想隐居的话,不管是朝廷许给什么样的官职,都会拒绝的。而朝廷一请便出山者,很明显并不是真正喜欢隐居的人。也因为这并不纯正的目的,唐代诗人隐居的另一特征就浮现出来了,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字:高调。

莫砺锋曾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说‚李白一生隐居过很多山,足迹遍布东南西北。陕西的终南山,河南的嵩山,山东的徂徕山,江西的庐山都曾是李白隐居的地方。隐居本来是件安安静静修炼身心的事情,为什么要天南地北地来回折腾呢?因为他的目的并不在于隐居,而是在于隐居背后带来的关注。‛

所以,李白在每个地方隐居的时间都很短,隐了一阵马上换到另一座山,大有‚唯恐天下不知‛的感觉。等到玄宗终于下诏请他入京为官的时候,他立刻放弃了隐居生活,兴高采烈地跑去当官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很昂扬的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写作此诗的时候,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但是以他的率真,丝毫没有‚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伤感,反而因为即将入京而变得异常兴奋。烹鸡、酌酒,儿女欢笑,高歌痛饮,扬鞭策马,还怕自己到得不够早。然后想起了朱买臣不得志的时候,他的老婆因嫌 弃他贫贱,弃他而去。结果后来汉武帝赏识朱买臣,封他做了会稽太守。言外之意,那些曾经轻视李白的人都和会稽愚妇一样,没想到吧,李白我今天也要辞别家乡入长安了。

最后两句写得尤其酣畅淋漓,多少踌躇满志的人听后都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似乎是李白一生最喜悦的时刻,舒豪、旷达,志得意满又溢于言表!他终于可以结束天南地北的隐居生活,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了。虽然后来的经历证明了此时的李白高兴得太早,玄宗召他入京并不是要委以重任。李白,在当年不过是太平盛世的一个点缀。但如果从白居易《中隐》的角度看,李白的出仕还是不错的结局;既落得清闲自在,又可以游刃于官与野之间,实在是隐居中成功的典型。

不管结局怎样,李白的高调隐居和卢藏一样,都吸引了皇帝的注意,是一次成功的自我炒作行为。虽然历史上隐居的文人很多,自魏晋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前仆后继地走在归园田居的路上。参透了人间烦恼,看透了世间悲凉,能够了生死,出轮回,跳出红尘之外,的确是一桩幸事。但这其中,避战乱,躲暴政,又何尝不是另有苦衷。

而李白、卢藏等人,生于太平盛世,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都摩拳擦掌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他们却偏偏跑去隐居,这不正是自我炒作的行为吗?也许,他们的炒作并不高明,但却令 人十分感动。不管是求官还是求财,他们的独辟蹊径和标新立异,不过是想成为唐朝耀眼的明星。他们甚至没有考虑过,假如皇帝永远注意不到他们,自己的隐居岂不是自毁前程!历史上,恐怕只有盛唐诗人,才能对生活抱着如此天真而又浪漫的幻想,并敢于拿青春和未来大胆地赌上一场!

《最风流,醉唐诗》:张打油,另类诗风别样情

北宋王安石写诗的时候,常常苦于无处下笔,他说,‚世间好语言,尽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尽被乐天道尽‛。就是说,世界上好的语言都被杜甫说完了,而通俗的语言也被白居易写尽了,只要一提笔,便觉得自己的话都是多余。而鲁迅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假如没有孙悟空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本事,就不要再来写唐诗了,世间的好诗早就被唐朝的人写光了。但是孙悟空再厉害,也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可见,想复制、再现或超越唐诗的辉煌,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飘逸如李白,沉郁如杜甫,山水田园如王维、孟浩然,塞外风情如高适、岑参;每种风格在唐朝都有体现,每种经历和感受在唐朝都有描写。想要在此中寻求突破,标新立异,确立自己诗歌的特色,实在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但世事难料,偶尔也会有黑马出现。那些初生牛犊,并不知道河水深浅,只要勇敢,常常可以无意中闯开一番新世界,‚不 走寻常路‛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走在别人的后面,模仿得再好,你也只能是第二;但是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你却将是永远的第一。而唐代诗人张打油是个中翘楚。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才华,开创了另类唐诗的风采,也因此令自己名垂千古。

关于‚打油诗‛的名称,历来有不同的争议。有人说是姓张的诗人在打酱油的路上写作的此类诗歌,故有这一称号。但普遍的观点是中唐时期,一位名叫张打油的人,他写的诗因别出心裁,无法归类,故用他的名字定义,唤作‚打油诗‛。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张打油《咏雪》

这首《咏雪》,通篇不着一个‚雪‛字,却将雪落大地给人们造成的视觉‚误差‛写得非常清楚。黄狗因身上的落雪而变成了白狗,白狗因为雪落在身上,看起来比原来更要胖了。虽然十分口语化,但却的确要费一番心思才琢磨得出如此构思奇特的诗句。

但是,虽然这首‚咏雪‛是张打油的代表作,但其真正作为一种品牌得以推广,还得益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传说,某年冬天,一位大官到宗祠祭拜,结果发现大殿雪白 的墙壁上写着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官爷一看就怒了,这是谁呀,胆敢写这种七扭八歪的诗,也不怕祖宗笑话,还写到这里来了。他命令周围的官兵前去缉拿此人,要捉回来治罪。这个时候,师爷不慌不忙地说,‚大人不用找了,除了张打油,谁会写这种诗啊!‛于是,官爷下令把张打油给抓来。等张打油听了大人的训斥后,摇头耸肩做无辜状,说大人我是喜欢胡诌,但是也不至于写出这么烂的诗来啊。不信的话,我愿意接受您的面试。

官老爷说好啊,安禄山兵变,围困南阳郡,你不如以此为题来做一首诗。张打油清了清嗓子,‚百万贼兵困南阳‛,大人一听,好诗啊,开局气势非凡,于是捻须微笑,赞叹不已。张打油继续道,‚也无援救也无粮‛。在场的人面面相觑,官爷心说,‚虽然有点怪异,但也算勉强可以接受‛。于是,请他继续念。

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张打油恐怕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诗又一次达到了‚永垂不朽‛。

有时候,写诗也需要一种机遇,后代有无数行家里手,绞尽脑汁,力求独辟蹊径,写出自己别样的诗风都收效甚微。而清代乾隆皇帝更是一生笔耕不辍,写了近两万首诗,以求流传百世; 却不幸,一首也不曾被人记得。可这个缺乏专业诗歌培养,也没有高雅文化造诣,甚至连明确的身份都弄不清楚的张打油(有的人说他是农民,有的人说他是木匠),竟然在唐朝别立新宗,开天辟地,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奇幻之路,不禁令人啼笑皆非。这一切,似乎都得益于他在这位大人面前续写的后半首诗。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

张打油得意洋洋地念完了自己的诗后,大家哄堂大笑。这‚哭爹喊娘‛和‚使扫帚用锹‛如出一辙,从精神实质到语言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张打油‛的烙印。所以,张打油不但没有因此获罪,还从此威名远扬,成为中国‚打油诗‛的鼻祖!

很多人觉得打油诗都是一味的通俗、不分平仄,方言、俚语都能入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细看此类诗歌,便可以发现,其实‚打油诗‛的首句,一般写得都很‚入眼‛,有时候不但不低俗,还很有气势。只是这种力量和劲道常常不能持续在诗中,经常是上半句说得气贯长虹,下半句说得萎靡不振,前后语意虽然顺承,但意境却截然不同,仿佛大帽子下面扣着个小脑袋,又像上身穿着名牌西装,下身却只穿了条休闲短裤。怎么说都非常搞笑。但正是这种别样的‚山寨情调‛拉开了中国打油诗的序幕。此后因其通俗与幽默,更是蓬勃发展,瓜瓞绵绵。连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也写过一首拟古的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鲁迅《我的失恋》节选

爱人赠我浪漫温馨的百蝶巾,我却回赠了贼头贼脑的猫头鹰,不解风情就算了,还顺便讽刺了恋人的风雅,如此以低俗对高雅,也算是对传统爱情模式的一次挑战了。所以,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很多时候,文艺上的雅俗,不过是人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历史定义,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在上世30年代不也曾经因为俗文学而被人冷落并忽视吗?可是,当历史的板块开始松动,那些生机勃勃的又常常都是这些所谓的民间文学。

无论怎样,能够以另类诗风在‚诗歌的朝代‛中确立风格鲜明的路线,张打油天不怕地不怕、积极冒充‚诗人‛的勇气,都 为多彩、宽容、活泼的诗坛增加了欢快的微笑和创作的灵动。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5-30

08:38:47

《最风流,醉唐诗》:画壁与文身,唐诗的两道刺青

茫茫沙漠,狂风乱舞,飞沙走石。一座酒楼孤独矗立在黄沙中。楼外百尺竿头上,悬挂着一块千疮百孔的破布,迎风招展、历尽沧桑。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样的场景多出现在武侠电影里。但实际上,这些导演都不是凭空想象的,他们只是借助科技手段,完成了对历史生活的还原与再现。古代酒楼外面其实都不挂木质的牌子,更没有如今的霓虹闪烁。通常都是在外面挂一面旗,也就是一块布,上书几个大字‚某某酒家‛。这种酒亭,因为挂了面旗子,所以叫做‚旗亭‛。唐代有个著名的赛诗故事,就是发生在旗亭中。

开元年间的一天,冷风嗖嗖,雪花飘飘。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相约去酒楼饮酒。诗人们碰到一起自然就畅谈诗歌,这是共同的爱好,也是大家的长处。聊着聊着,忽然见一群歌女走进酒店,登楼献唱。按照唐代的习俗,歌女们唱的都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七言或五言的流行唐诗。‚凡有井水处,必能歌柳词‛,人们通常只知道宋词是用来唱的,却很少有人注意,其实唐诗在唐代也是可以唱的,它本身就是流行乐曲的歌词。

三个诗人一看歌女上来,顿时来了雅兴,于是相约说,‚咱们几个平素都觉得自己颇负诗名,你不服我,我也不服你,这次咱们较量一下。看这群歌女唱谁的作品多,就说明谁更有名,更 受人喜欢。‛

不一会儿,有一个歌女起身唱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不像普通‚送别诗‛那样极力渲染离情,而是以寒雨、孤山来衬托自己的孤独。虽然没有直说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但却想象着朋友们对自己的思念,而且叮嘱说,假如他们问起我的话,一定要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冰一样纯洁,玉一样高贵。用冰和玉来映衬自己的志向,深藏了巧妙的语言功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是上乘佳作。

王昌龄一听唱了他的作品,非常高兴。他就用手指在墙上画了一道记号,‚一首了啊!‛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歌女站起来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这是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五言诗中的前四句。高适一听很高兴,也在墙上画了一道。‚有我一首绝句了啊!‛接着,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又唱了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赶紧又画了一道,‚两首绝句了啊!‛

这时候,王之涣开始郁闷了。本来觉得自己很出名,可这些歌女竟然没人唱他的作品,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他转头对高适和王昌龄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这几个歌女唱的都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你们看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不是还没唱呢吗?等她要唱的话,还唱你们的,我就甘拜下风,再也不与你们争短长。要是唱我的,你们就得拜我为师。‛话音刚落,王之涣说的那个最漂亮的歌女便站起来唱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凉州词》虽是一首怀乡曲,却写得慷慨激昂、雄浑悲壮,毫无半点悲凄之音。‚黄河远上白云间‛,既有奔涌磅礴的气势,也有逆流而上的坚韧。一片孤城,羌笛何怨,将冷峭孤寂的情思脱口而出,却没有消极和颓废之感。万丈雄心与盛唐气象如水银泻地,流畅自如。

诗人们听到歌女果然唱了王之涣的诗后,都禁不住哈哈大笑。但是歌女们不明就里,赶紧跑过来问,‚几位大人在笑什么呢?‛三人高兴地说,你们唱的都是我们写的诗。歌女们纷纷施礼,‚我们有眼不识泰山!‛随后邀请他们去喝酒,大家又是诗又是唱,非常愉快。这就是唐诗中著名的‚旗亭画壁‛的故事。

所谓‚画壁‛,就是像三位诗人一样,拿手指在墙上画一道。人们越是欣赏你的诗,说明你普及程度越高,流行范围也越广。不过,说起流行来,诗坛之上,恐怕非白居易莫属。

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曾经给好朋友元稹写信,‚这一路从长安到江州,三四千里的路程,遇到了许多的客栈和酒楼。墙上、柱上、船上,到处都有我的诗;男女老少人人都能够背诵我的诗。‛白居易非常高兴自己的诗能受到大众的喜欢。而诗写得越好,名气也就越大,喜欢的人也就越多,流传得也就越广。这似乎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众多白居易的发烧友中,有一个人最为奇特,他的崇拜方式也非常疯狂。这个人叫葛清,就是《酉阳杂俎》中‚白舍人行诗图‛中的主角。现代年轻人常常为了买签名书、看首映场、听音乐会,不惜在寒冬腊月或三九伏天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到了现场还又哭又笑,又跳又叫。常常给人一种疯狂的感觉。但和葛清比起来,这些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葛清是白居易的忠实粉丝,忠实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文身。

葛清的身上文的不是青龙白虎,麒麟貔貅什么的,他是全身刺字。前胸后背,手臂大腿,他的身上一共文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而且他对这些诗的位臵还特别熟悉,别人问起白居易的哪句诗,他都能指着自己的前胸或者后背说,你说的这首诗就在这 里。别人一看,果然是在他指的那个地方。他这样走来走去,很像一块流动的诗板,所以大家就叫他‚白舍人行诗图‛。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葛清为了崇拜白居易竟然遍身刻字,体无完肤,可见他对白居易诗歌的狂热和痴迷。如果敢于大胆假设的话,或可推测他得到了父母妻儿的认可,全家都是白居易的发烧友也说不定。

无论是旗亭画壁的浪漫,还是葛清文身的震惊,唐代人对诗歌的喜爱,对诗人的崇拜,恐怕都是空前绝后的。而时间,虽然可以消磨诗人们留在墙上的画痕,或将‚白舍人行诗图‛永远地留在唐朝的深处;但她们刻在历史深处的记忆却永不退色。画壁也好,文身也罢,都没能被岁月的风沙所掩埋,她们犹如唐诗的两条图腾:既有写诗者的冲动,也有读诗者的激情风流婉转,万古飘香。

《最风流,醉唐诗》:山贼草寇,劫钱劫色亦劫诗

根据《隋唐演义》记载,那天程咬金手持板斧跳将出来,说了这样一段经典的台词:‚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在下混世魔王,你们快快留下钱财,否则就别想从此处过。‛这段话虽然并没有文采斐然,但却还算押韵。尤其重要的是,这段经典亮相 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套路,被绿林好汉们争相模仿,并不断加工、改造、优化,终于形成了一套逻辑缜密、语言凝练、具有高度震慑力和威胁性、并富有职业特色的自我介绍。

于是,月黑风高、杀人放火的时候,强盗们就不用过多表白自己的身份了,只要能顺畅地念完这段台词,过路之人便会纷纷解囊相助,以保平安。‚盗士们‛看到金银珠宝,开心的话也许给条活路,不开心的话手起刀落,就把此人送去见阎王爷了。而类似的故事也多发生在荒山僻壤。

这一天的傍晚时分,船遇大风、舟停岸边。诗人李涉和书童正走在荒村绵绵的细雨中,准备找家客栈投宿。突然,眼前冲出来个人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此人一声断喝,‚来者何人?‛据估计,应该也说了和程咬金大爷类似的话,诸如‚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牙崩半个不字,爷爷管宰不管埋!‛书童马上回答说,‚这是李涉先生。‛李涉是中唐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强盗一听是李涉,非常兴奋,‚久仰大名,如雷贯耳。我知道先生是很有名的诗人。这样吧,我也不抢你的钱了,你写首诗送给我吧。‛李涉一听,当即写了一首诗送给他。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是一个地名,‚夜客‛是文雅的称呼,这首诗主要讲的就是遭遇强盗这件事。李涉说,暮雨潇潇,我在这荒凉的村庄和夜色中,遇到了一位‚豪侠‛。这位大侠居然知道我的诗名。今天我赠给他一首诗,并且告诉他,你不用害怕别人知道你的名字了,现在这么乱的世道,强盗多得很。

李涉这首诗写得非常巧妙,他说‚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诗,这其实暗示了自己的诗普及率很高,非常受欢迎,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广泛阅读并喜爱。后两句写得更有意思,说你不用害怕我报官,现在你这样的人多得是。言外之意,今天的事儿就此打住,我是不会揭发你的。强盗一听当然乐啊,要是李涉义愤填膺地说‚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几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话,强盗一生气,说不定还真就把他给杀了。但是李涉说‚没事儿,这都不算什么‛,强盗也就安心了。所以不但没抢他的钱,反而赠送了李涉很多礼物。就因为一首诗,李涉竟奇迹般地从强盗手里平安脱险,可以算得上千古奇谈了。

在一般人的眼中,强盗是什么样的呢?电影《天下无贼》中范伟曾经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他戴着面具,操着弯曲的大舌头,结结巴巴地对同伙说,‚大哥,稍等一会儿,我要劫个色。‛这一场景引得无数观众爆笑如雷。人们笑他‚劫财劫色‛本就是强盗的本职工作,而他却做得如此业余,还和人家玩起了智力测 试题,结果不幸被捕,大大丢了抢劫行业的‚面子‛。但如果对比李涉碰到的劫匪来说,范伟还算是可造之才。毕竟他心里还知道劫个漂亮的女人,回去做压寨夫人。而那位中唐的绿林好汉却只劫了一首诗,不但没抢来东西,还送了一堆礼物给人家,赔了不少钱。

李涉的这次奇遇,从侧面印证了唐代社会的一个风气,那就是崇尚诗歌。连山贼草寇都推崇诗人,喜欢诗歌了,甚至能够为了一首诗而放弃‚职业操守‛,可见全社会对诗人和诗歌的重视程度已经相当之高。所以,唐诗在唐朝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潮流,或者叫时尚。所有的人都走在写诗和读诗的道路上。

首先是皇帝写诗赠给重臣。李世民当时和兄弟们夺权,玄武门外刀光剑影,大臣萧瑀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他的身旁,同甘共苦的生活考验了他们的勇气和感情。所以李世民写诗送给萧瑀说,只有狂风大作,才知道哪一种草吹不弯、折不断;也只有在乱世之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忠臣。一介武夫怎么能够明白什么是道义和原则呢,只有智者才能始终怀有仁义之心。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李世民《赐萧瑀》

这首诗最著名的两句就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讲 的是‚患难见真情‛的一个主题。当一个人身处顺境、左右逢源之时,锦上添花的人肯定会很多。但只有当身处逆境,需要雪中送炭的时候,支持并帮助你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成者王侯败者寇‛,刘邦和项羽,李世民和窦建德,都是这类的典型。胜利了就是一国之君,从此名垂千古;失败了就要遁入山贼草寇的行列,甚至有可能性命不保。李世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出精彩的诗句,引人深思也感人肺腑。

当然,这里提到李世民的诗,并不是因为他曾经差点当了草寇,而是说唐代写诗的风气是自上而下,从‚一‛而终的。李世民不但自己写诗,他的妻子们也写诗。长孙皇后、徐惠妃,武则天女皇都有诗作传世。在唐朝,上至皇权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以写诗为乐趣。垂髫少年写童年趣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耄耋老者写回乡感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半文盲见雪生情,‚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农村妇女抱怨生活劳苦,‚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放眼望去,生活感慨、事业挫折、家长里短、山川风物,但凡能够入眼的景物都可以入诗。唐诗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写心声、发感慨、抒愤怒,每个生活的微小细节都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思。所有的人都把追求和爱好转移到写诗、读诗上了。所以,遭遇强盗,李涉不但没有遇险,还用自己的诗歌换了一堆礼物,山贼草寇的附庸风雅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所以,闻一多先生 说‚人家都说是‘唐诗’,我偏要倒过来说是‘诗唐’。‛因为唐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诗歌,这是一个‚诗歌的朝代‛,也是一片‚诗歌的海洋‛。

作者:寂寞文字 回

复日期:2010-05-30

09:04:58

拜读

作者:1210686226 回复日期:2010-05-30

09:15:35

醉倒在唐诗里醒不来,五言七言诗那是大师策划室里创作出来的,现代人卧倒在里面有什么用!你沒有经历是没法复制的。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klkl之家 回复日期:2010-05-30

16:34:44

真好,每天可以直接搜索这个网址看了!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5-31

09:27:32

《最风流,醉唐诗》:贤妻美妾,香闺大动春情

上林苑的桃花迎着朝阳开得正绚烂,深闺里美丽的女子心中涌动着春情。井栏边的桃花仿佛她红润的面色,屋檐下的新柳仿佛她细腻的腰身。她在花间徘徊,看那飞来飞去的彩蝶;在树荫下乘凉,听那黄莺曲曲动人的歌唱。何必站在远远的林下询问呢?她的风流早就远近闻名,无人不知。美景配美人,春色动春情。如此的香艳、风流,的确是唐代女子的第一首绝唱。而这首诗也正是出自大唐第一夫人长孙皇后之手。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皇后《春游曲》

在历史的叙述中,长孙皇后端庄贤淑、勤俭公正,为唐代后宫的表率,也深得太宗的信任。她善良、高贵、优雅,不但是唐朝女子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也是现代社会知性女子的典范。如此德高望重之人,在想象中应该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才对。惟其如此,方能震慑三宫六院,母仪天下,立德、立言、立行。而‚兰闺动春情‛,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这都是勾引皇帝的‚妖言‛,必定要被世俗扣上‚惑主‛、‚狐媚‛的罪名。假如不是《全唐诗》作证,恐怕没人相信如此香艳的情诗竟然是堂堂一国皇后所 作。

所幸的是,没有轻视,没有谴责,没有假托他名,长孙皇后的闺情鲜艳地刻在了历史的粉板上,供后人品评、瞻仰。大唐以开放的襟怀和气度,包容了年轻皇后的一腔春情;没有辜负长孙皇后作为至尊红颜的妩媚,也见证了大唐的奔放。

身为开国皇后,人们赞颂她以母性的温柔软化了太宗的杀气,几次挽救了名臣们的性命,她以自己的端庄、包容、贤淑,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后。但这些评判多为历史的功绩,却忽略了作为女人的感情。春色荡漾着春意,春光弥漫着春情,虽然贵为皇后,但她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渴望着爱,也奉献着爱。试想,如果她只是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感情,从不懂流露和表达,太宗那样风流倜傥、阅人无数的皇帝,恐怕也不会那么多年一直深爱着她。

长孙嫁给李世民的时候年仅十三岁,去世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三十六岁。她以一个女人最好的时光默默地陪伴着自己的丈夫。有一次,李世民身中剧毒,她便握着一包毒药,日夜服侍心爱的男人,也随时准备随他而去。一个如此重情重义的女子,必然会赢得男人的爱情与尊重。所以,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太宗痛不欲生,每每想到她便涕泪横流。李世民一生身经百战,玄武门一剑封喉,将哥哥斩于马前,丝毫不见动情,却在长孙皇后离开的时候泪流满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长孙的 好也许只有他才能明白吧。‚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在唐太宗夫妇身上,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有人说,‚结束爱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新的爱情‛。也许是太欣赏前妻的才德,在长孙皇后去世两年后,李世民才开启了自己的又一段旷世绝恋。这段爱情的女主角便是大名鼎鼎的湖州才女——徐惠。

徐惠四五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八岁作诗《拟小山篇》歌咏屈原的高洁,并由此扬名:‚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想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唐太宗爱惜才俊,一道圣旨翻山越岭来到湖州,年仅十一岁的徐惠就这样被召进宫门,封为才人。徐惠钟灵毓秀、天资聪颖,而且勤勉好学、温柔可人,深得太宗的喜欢。

据说,有一次太宗下旨召见徐惠妃,结果左等右等,千呼万唤就是不见踪影。太宗非常生气,正要发火的时候却忽然来了——但来的不是徐惠妃,而是徐惠妃写的一首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徐惠《进太宗》

太宗看完此诗之后,不仅没有大怒,反而哈哈大笑。原来,徐惠的诗上说,‚从早上开始,我就整理妆容,为了迎接陛下。但是等了很久你都不来,急得我在屋子里团团转。古人说千金才能博佳人一笑,现在怎么能你一下诏我就来呢?‛这当然是徐惠和唐太宗开的一个玩笑。‚女为悦己者容‛,明明早上起来就梳妆等候心上人,终于等到花谢了他来了,自己却偏偏闹别扭,还嗔怪‚你让我等了这么久‛。这实在是恋爱花语,必得解花之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情味。

古代社会很讲究‚夫妻有别‛,太宗身为一国之君,后宫佳丽既为夫妻,也是君臣。换作别人的话,此诗一出,若太宗震怒,说不定从此打入冷宫,让你永远再没机会见朕。但徐惠能够毫不顾忌地开此玩笑,足见二人的感情绝非一般。唐代李端有诗云,‚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很多时候,恋爱中的女子总是喜欢耍些小手段,有时欲擒故纵,还会说些心口不一的情话,这就需要两个人细心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情与趣。

好在太宗和徐惠都是绝顶聪明之人,自然能够读懂这份亲昵里的情思。

太宗喜欢徐惠的聪明可人,娇俏活泼;徐惠也崇拜太宗的英明神武、文采斐然,二人世界里‚只有情,没有理‛;所以才能彼此拖出自己的一腔真诚。也因为两人感情太好,太宗死后,徐惠妃相思成灾并拒绝吃药,第二年也追随太宗而去,年仅24岁。曾经有人说,‚一生只谈一次恋爱的人是幸运的。‛如此说来,徐惠爱得死去活来,并追随爱情而去,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作为千古名帝,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太平盛世的繁荣为他赢得了无比的荣耀。然而作为一个男人,这似乎并不够。在那些冗长的卷宗中抬起头,他也愿意体会家庭的甜蜜和幸福,静默长孙皇后的温柔如水,也欣赏徐惠贤妃的笑靥如花。一个是默契、恩爱的贤妻;一个是调皮、乖巧的美妾,犹如太宗人生中的白玫瑰与红玫瑰。得此妻妾,造就出两段同生共死的绝世恋情,总算不枉此生。

而作为大唐的开国红颜,长孙和徐惠也丝毫没有辱没大唐的风韵。她们热烈而坦荡,名利和地位都不是束缚她们的缰绳。她们和世间普通女子没什么区别,会笑会哭,会撒娇会动情。比起那些深锁宫门、利欲熏心的女子,她们活得是如此真诚。也许正是这份率直、情思与才华,得以令她们在佳丽三千中脱颖而出,赢得属于自己的爱情。

《最风流,醉唐诗》:至尊红颜的忧伤与嚣张

当代著名作家苏童有部小说叫《妻妾成群》,讲的是封建家庭中,三妻四妾们为了争宠而互相仇杀的故事。她们本来都是好端端的女子,但一夫多妻制造成的压抑和扭曲,令她们丧心病狂,不惜一切代价地迫害他人,酿成了一桩桩悲剧。到最后,死的死、散的散,全都没有好下场。而女人争风吃醋的缘由,多半是年轻的时候力求在家庭中争得一席之地。‚从来只有新人笑,谁人听 得旧人哭!‛若不能趁着年轻巩固自己的地位,晚景凄凉可想而知。毕竟,古代女人唯一指望的就是男人和家庭。

然而,女人的美貌终究抵不过时间。再漂亮的女人也会有色衰的一天,犹如花开花落,春生冬藏。时间如手里的一捧细沙,握得越紧,流逝得常常也越快。如花美眷终究敌不过似水流年。很多女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无力回天‛,所以常常自怨自艾。结果未及年老,人已珠黄。当然,也有钟灵毓秀的女子,并不以美貌为炫耀的资本,而是以才华打动人心。唐太宗的宠妃徐惠就曾经这样教育武媚娘。

据说媚娘和徐惠同为太宗才人的时候,有一次媚娘前去请教徐惠,如何能得太宗喜欢。徐惠只淡淡地说了句,‚以色示君者,短;以才示君者,久‛。徐惠乃江南女子,柔弱婉约,她以自己的才情解读人间爱情的经验,这个‚才‛在她看来应该是女子的才情,或曰情思。但这句话在武媚娘听来就不一样了,这个‚才‛就变成了治世的才能、心机与城府。这当然也与她本身性情刚烈有关。

武媚娘从小就不喜欢女红,英武十足,少年时曾随父母游历大江南北。壮美的山河开阔了她的眼界和胸襟,也历练了她的胆魄和才干。据史书记载,武媚娘辞别寡母入宫时,曾对她的母亲说,‚如今我进宫见皇上,怎么知道就不是好事呢?不要哭哭啼啼的,像小孩子一样!‛唐诗人崔郊有云,‚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深宅大院、宫门紧闭,能被皇帝宠幸固然是好事,但人生漫漫,哪一天不幸失宠,老死宫中恐怕也无人问津。媚娘母亲的痛哭想来也是人之常情。令人惊讶的倒是,年仅14岁的媚娘,面对未知的前途,没有丝毫的恐惧,似乎人生的一切已然成竹在胸。

可是,进宫后的武才人虽得太宗喜欢,但并没有徐惠得宠。以现代爱情观衡量也在情理之中。

太宗属于勇猛刚健型,徐惠则是小鸟依人,一刚一柔,相互欣赏也相互依赖,定然有许多情致。而武则天刚毅果决,充满霸气,和太宗的‚气场‛互有冲撞,反倒是和太子李治的柔弱、温顺相辅相成。

在爱情世界里,‚互补原则‛似乎屡试不爽。杨康处心积虑,一心勾结权贵;偏偏遇到穆念慈宅心仁厚,无意功名利禄。郭靖老实木讷、憨头傻脑,却被古灵精怪、多才多艺的黄蓉所看中。如果杨康和黄蓉在一起作恶,那真是乾坤颠倒、偷天换日。而假如穆念慈和郭靖共同生活,恐怕两人都寸步难行。由此可见,刚柔并济才更容易产生爱情。所以,在太宗时期,武媚娘不管如何飞扬跋扈,也很难专宠。可能媚娘也清晰地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太宗生前,就开始和李治培养感情。

不料,太宗一死,武媚娘必须遵从后宫惯例,被送去感业寺出家为尼。但以武则天的计谋和心计,怎么可能会安心礼佛诵经 呢?在寂寞中,她日夜思念着李治,也期待着心上人可以救她于水火之中。

但此时的李治已贵为一国之君,左拥右抱的美女不计其数,还能想得起曾经的山盟海誓吗?

就在这样无端的揣测与不安的战栗中,人们读到了武媚娘一生少见的忧伤: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如意娘》

此时的武媚娘,依然年轻貌美,同样有着对爱情的期盼与渴望。她眼见年华似水,却无法看到自己的幸福和未来,那份惶恐与忧伤呼之欲出。她说自己‚已经看朱成碧,老眼昏花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太过思念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开箱验取,那些石榴裙上还有我滴下的泪光‛。这份对爱情和相思的急迫表白,让人看到了武媚娘身为女子的柔弱。

幸好岁月将这首情诗封存并流传下来,才让人们在武后残忍、暴虐的形象中,找到了一丝柔情蜜意的光芒。当年的媚娘也一定明艳照人,有着年轻女子的温柔和忧伤。若非如此,后宫佳丽多如牛毛,李治又怎么会对她情有独钟!

假如,太宗的爱能够更温和一些,李治的爱能够再狂野几分,媚娘还会不会有后来无法遏制的野心和欲望?追忆往事,她是不是因为感业寺里的忧伤太过惨烈,才积攒了十足的怨气,在后来的岁月报复起李唐的江山与庙堂!而当李治满心欢喜把媚娘接回宫中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此时的武媚娘,已经不再是当年蜷在他的臂弯里撒娇的可人儿。感业寺里一番红尘劫难,令媚娘从钟情于爱的女子,变成了只相信自己的标准悍妇。而徐惠的那句‚以才侍君‛,在她的人生轨迹中也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

以怎样的才学和城府经营日后的生活,保住自己的地位,恐怕是武媚娘再度进宫前早就想好了的:‚女人只能靠自己‛。所以,她能够狠心掐死自己的女儿嫁祸于他人,并游刃有余地在后宫惨烈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一再废掉自己的儿子,步步高升,终于自立为王。寺庙本是断绝尘缘的地方,而武则天走出感业寺的时候,却看破人世争斗,完成了从倾城少女到至尊红颜的心灵裂变。太宗在天有灵,恐怕也是始料不及的吧。

亦舒曾说,‚女人是世上最奇怪的生物之一。年轻的时候,清纯、柔和、美丽如春日滟滟之湖水。然后就开始变,渐渐老练、沧桑、憔悴、狡猾、固执、霸道,相由心生,再标致的少女到了中年,也多数成为另外一个人。‛所以,年老衰退的常常不只是容貌,还有曾经明澈的心。这句话在武则天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当她已经站在皇权的制高点时,全然忘记了石榴裙上那些风 干的泪痕。取而代之的是女皇的狂妄与专横。权力的魔力令她疯狂。她不但要左右人间之事,还要调遣大自然的风光,寒冬腊月,居然喝令百花为之绽放。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传说众花神接到命令后,迫于她的淫威都纷纷开放,唯有牡丹严守花令,拒不开花。结果第二天,武则天一怒之下令人将牡丹连根拔起,并火烧其根,贬往洛阳。最有意思的是,唐中期诗人刘禹锡曾写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而这句诗历来被世代推崇,公认唯有富贵、雍容的牡丹才是大唐国色天香的最佳代言。不知道一代女皇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作者:klkl之家 回复日期:2010-05-31

抢今天的沙发!

作者:guaimo 回复

15:20:42

日期:2010-05-31

16:05:57

最风流,最唐诗

作者:拾贝的小孩 回复日期:2010-05-31

21:38:10

请问楼主该书出版了没?我在新华书店找不到啊。

作者:别停快点跑 回复日期:2010-05-31

LZ辛苦,继续发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6-01

09:11:38

22:09:04

这本诗词系列即将于六月中旬出版发行,届时各位喜欢的朋友可以到各大书店去购买!

作者:诗词风云 回复日期:2010-06-01

09:12:49

大唐公主,出嫁未若出家

他们相遇的时候,她身着华服,端庄秀丽、温柔文静,透露出大唐的从容与优雅。而他被热烈的干阳烤得皮肤黝黑、体格健壮,连带眉宇间的神采,都显示着男子汉的英气勃发。于是,她跟着丈夫去了遥远的吐蕃,那里水肥土美,牛羊成群,只可惜那不是她的祖国。文成公主虽然不是唐朝第一个和亲的公主,但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唐太宗始终相信并实践着这样一个理念,‚一桩婚姻相当于十万雄兵。‛于是,有了一段段和亲的婚事,也有了唐代公主们的纷纷远嫁。

但是,这些公主里,有的的确是皇族女儿,有的只是宗族亲戚,还有的只是普通宫女顶公主的名义罢了。毕竟,远嫁虽利国利民,但生离几乎等于死别,迢迢千里,恐怕再也无法与亲人团聚。相传,太平公主少年时就曾受到吐蕃的点名求婚,但唐高宗和武则天都舍不得爱女远嫁‚蛮荒之地‛,从此山高路远,永无再见之日。于是,修了一座太平观,谎称公主已经出家,用以逃避和亲。

其实,唐朝公主的所谓出家并不严格,不用青灯古佛、面壁思过。出家,只是一种姿态,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亦或可以说,只是一种暂时的选择。比如太平公主,到了十六岁就还俗出嫁了。在出家与出嫁间,很多唐代女子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而 且出家之人也并不辛苦,道观中常有风流名士为座上宾,品茗抚琴、吟诗作对,相当于时尚的文化沙龙。而在觥壶交错之际,眼波流转、眉目传情,自然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唐代女道士,不但是文化沙龙的女主播,也几乎都是文坛交际花。但公主出家,由于身份的高贵,自然与别个不同。而在这些出家的公主里,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只有三两岁的时候,母亲窦妃就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童年生活,几乎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在她青春疯长的岁月里,所见所闻多为宫廷的血腥争斗,亲人间的情谊被权力的抢夺撕得粉碎。那些最飞扬跋扈、权倾朝野的公主,到最后往往死得最惨。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玉真公主很像惜春,已经‚堪破三春景不长‛,所以誓死和姐姐金仙公主一同出家。

唐睿宗知道她们从小动荡,怜惜爱女,于是大兴土木,为玉真姐妹修建豪华道观。而且派了许多歌舞女郎陪伴,并有退休宫女侍奉公主起居。道观里有宫殿,还建造了很多山水景致,公主的开销用度一律参照皇家标准。每逢明月当空,公主便邀朋会友;丝竹之声、赏诗之笑,自然随轻风飘出道观,缕缕仙乐令人不胜神往。所以,公主名为出家,实则在搬离皇宫逃出禁锢后,都过上了更为逍遥自在的日子。而玉真年轻貌美、行动自由,加上唐代对女子的约束本来也少,所以,关于她的情事就渐渐浮出 了历史地表。其中,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公主和李白暧昧的关系。而所有的捕风捉影都源于一首言之凿凿的诗。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玉真仙人词》

这首诗的大意是玉真仙人,常常去太华峰修道。在她修道的时候,清晨就会听到雷声滚滚,犹震天之鼓;狂风大作,如龙翻云海。她拨弄闪电也丝毫不会灼伤玉手,腾云驾雾更是来去无踪。过不了多久,她就可以成仙得道,到时候王母娘娘也会亲自出来迎接。

这首诗打着鲜明的李白烙印,瑰丽的想象,奇绝的比喻,即便明知是着意夸奖玉真公主,也可以读出一份气势磅礴。

也许正是因为李白称赞有术,所以玉真公主非常高兴,几次在哥哥唐玄宗的面前推荐李白,终于为他谋得一席之地。

也有人考证李白曾几次入住玉真公主的别墅,二人寻仙悟道、炼丹嗑药,情谊非比寻常。更有人穿凿附会,认为‚大诗人和公主的婚外恋‛曾经引爆长安娱乐界。虽然这些多为传言,但唐代公主们的自由、洒脱非别朝可比,倒为实情。

自长孙皇后开创参政议政的风气,到武则天万丈雄心成 就帝业,唐代公主们对于政治的热衷与追捧也是其他朝代所罕见的。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莫不如是。她们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为大唐王朝血雨腥风的时代,增添了云蒸霞蔚的绚烂。不但政治上富有传奇色彩,公主们的婚姻也极其自由。唐代公主再婚、再嫁高达二十多人,频率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架势。

而唐代女子们的自由,一方面得益于‚五胡杂居‛的生活给时代注入了富有活力的因子,另一方面也因为唐代的富庶与繁荣,为李氏王朝带来了自信与开放。唐朝法律明文规定,‚不和谐‛的夫妻即可离异,其婚姻的自由度由此想见。但封建社会终究还是提倡从一而终的,在婚姻里,背叛同样可耻。高阳公主私通辩机和尚,太宗得知后大怒,腰斩辩机,一并处死奴婢十几人,责骂公主以示惩戒。可见,公主虽然贵为金枝玉叶,但同样要遵守国法家规,不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强行胡闹,说不定还会被远嫁异邦,老死难踏中原半步。所以,许多公主宁肯出家,在求仙问道中过自己逍遥快活的日子。

唐代公主出家后俸禄更丰,且自由不少。道观大门一闭,与世隔绝,如人间仙境。观中往来无白丁,即便爆出什么风流韵事,也是与名流雅士的花前月下,后世记载下来,公主才子,自然又是一段佳话。单单玉真公主,就与大诗人李白、王维等爆出过不同程度的绯闻。

相传,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炼,而李白也住在安徽,并多次赴敬亭山拜望玉真。到底是李白感激玉真当年的举荐,还是有什么未了的情愫,外人便不得而知了。只能透过李白的诗句,寻找一点当年的蛛丝马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有人说,李白一生漂泊,晚年独坐敬亭山,抒发了自己的不平和落寞,也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了安慰。也有人说,李白最后的这段时光,早已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相看不厌的不是敬亭山,而是山中的玉真公主。凡此种种,皆为推测,无从考证。但也有可考之事:

公元762年,玉真公主葬于敬亭山;同年,李白病逝,葬于敬亭山下的当涂县。

马克…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今天更新一节呀,看了好难受啊!

三郎许我,一生的荣华和凋零

传说杨玉环刚进宫时,发现后宫美女如云,她根本无缘见到皇上,所以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为了打发寂寞的春光,便到御花园内赏花,无意中触到了一片草叶,叶子立刻卷了起来。根据现代科学来理解,这是含羞草长期以来适应自然产生的应激性。但放在唐代,也算奇谈怪事了。宫女们都很惊讶,一致认为是杨玉环美若天仙,所以花草都自惭形秽了,见到她不得不低眉折腰。唐玄宗听说后,马上召见了这位‚羞花美人‛,见其果然绝色倾城,立刻封为‚贵妃‛。从此,后宫佳丽三千,三千宠爱集于一身。

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却证明了杨贵妃的美貌足以倾国倾城。而唐玄宗虽身为一国之君,面对如花美眷,也有着普通男人的七情六欲。他会吃醋,杨贵妃吹了宁王的笛子令他深感嫉妒。他很重情,梅花飘落的时候,还会送一壶珍珠给曾经的宠妃江采苹(梅妃),以慰她上阳冷宫中的寂寞时光。所以,他也一样有‚出妻献子‛的虚荣,希望杨贵妃的美貌可以四海皆知,人人羡慕他有如此的娇妻。于是,他呼来诗仙为自己的女人和爱情写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自问世起便好评如潮,虽为奉承之作,但句句浓艳,字字香软。诗作忽而写花,忽而写人,由识人而喜花,由爱花而赞人,语意平浅但含意深远。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其,‚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虽然没有直写贵妃的容貌,却也写尽了杨玉环如花似玉的气韵与风流。

但正如《倚天屠龙记》中殷素素告诉儿子张无忌的话,‚要小心女人,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是要小心‛。这倒应了历史对君王们的忠告--红颜祸水,添香也添乱。可惜的是,玄宗也没能逃过‚美人关‛。岂不知倾城与倾国?只怕美人难再得!于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人生苦短,不如及时行乐!

然而,假如历史不异常变幻莫测,也许杨贵妃的人生也不会有许多的转折。

光彩生门户,被君王宠爱固然是一件幸事。诗仙李白都来为自己写诗,受到的巴结和奉承多如牛毛,完全可以满足身为女人的虚荣。锦衣玉食,鸡犬升天,别说是嫁给普通人,就算嫁给皇帝的儿子寿王,也从来没有这份滋润与荣耀。可是,这份宠爱也有许多的附加条件。她要遭受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怨妒,遭受百姓的指责:为了吃荔枝竟然举国震动劳民伤财。最为凄惨的是,她还要在大灾难来临时,做男人的‚遮羞布‛。

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唐玄宗率领一干人等,撇下百姓暗地逃走,一颗鼠胆,毫无当年合力太平公主扫荡宫廷的威风。虎落平阳,将士们接受了历史的训导,‚红颜祸水、奸妃误国‛。杨玉环不死,军队便不再前行。与其说唐玄宗为了保全皇室英名,不如说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不愿意让玉环死,笙歌夜舞,有多少共度的美好时光。但他又保不住玉环,贵妃不死,众怒难平。就这样,品尝了花容、凝香、春风,得到了皇上馈赠的人间无限风光后,杨贵妃又被心爱的三郎,送上了西天。梁上垂下白绫,抬头仰望,这个曾经赐予她无数珠宝、荣华的男人,今天却要硬生生地赐死她!三尺白绫,一段深情,挽了一个死结,却挽留不住她的青春年华!

杨贵妃死了,因为将士们说她媚惑玄宗,令皇上不理朝 政,才导致安禄山的叛变、起兵。和西施一样,杨玉环常常被指为‚红颜祸水‛,人们借着积累的怨气,对她们祸国殃民的罪行大加鞭挞。但是,如果红颜如水,那么是不是也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呢?身居后宫,长孙皇后和武则天都积极参政,相较之下,杨玉环却从来没有丝毫的政治野心,她原本只是期待可以得到一个男人全部的爱。不幸的是,这个男人的全部,竟然是一个国家。

正如紫霞仙子在电影《大话西游》的结尾含泪道出的心声,‚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五彩云霞来见我。可是,我猜得到这开始,却猜不到这结局。‛能够嫁给盖世英雄固然令人羡慕,但也因这份世所瞩目,要随时承担放弃爱情或生命的可能。大局当前,牺牲的常常是弱小的女子,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美丽换来了短暂的辉煌,也无情地沦为政局动荡、平息民怨的炮灰。

但战乱的硝烟总会散去,激愤的群情也会渐渐冷却。所谓‚红颜误国‛也会引人深省。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罗隐《帝幸蜀》

诗人罗隐说,‚马嵬坡前,山色青翠依旧,这一次是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唐玄宗泉下有知,恐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一回可不要再埋怨杨贵妃了‛。言外之意,当年玄宗为堵众人之口,赐死杨贵妃,既是逼不得已,也是嫁祸于人。拿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女人开罪,折损了玄宗的一世英名。如今,罗隐假托玄宗的口气来劝告后辈,既有不平之怨气,又显辛辣与讽刺。没有杨贵妃,后代李氏子孙也一样难免出逃的厄运。杨贵妃,不过是充当了一次‚历史的挡箭牌‛。

而唐明皇所赐给杨贵妃的幸福,也如刀锋上行走的爱情,锐利、锋芒,有夺人的目光,也含着一片杀气腾腾。

作家张小娴说,‚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可是,假如爱情只是一种恩赐,假如快乐的尽头是悲凉的牺牲,杨贵妃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吗?会不会愿意永远留在寿王府,做开心、快乐的寿王妃,然后白头到老,儿女成群。

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弱女子,面对皇权,她别无选择。最可笑的是,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改变的人,却必须担着祸国殃民、改写历史的罪名。这样的红颜,当得还真是窝囊!

古时妇女的地位实在是卑微啊,有多种无奈!深刻……

上阳宫,深锁三千寂寞时光

当追光灯洒在杨贵妃的身上时,人们只能看到历史前台的这个明星,她为杨家带来了荣耀与权力,所以天下父母从此开始希望生女孩,加官晋爵,光宗耀祖,一朝得宠便都是唾手可得的风光。她的‚神话‛令人们眼花缭乱,误以为这就是每个女孩子的命运。

但既然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舞台,有闪烁的聚光灯,美丽的女主角,也一定会有很多跑龙套的演员。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只有一两句台词,而有的人却连出场的机会都没有。她们终身都在为自己的亮相而准备,但年复一年,妆容已老,大幕却不曾拉开。她们甚至连舞台的大小还没有见过,就被告知,节目已经散场。

在这场表演中,人们只记住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她靓绝六宫粉黛,举手投足间都是大唐的富贵与丰盈。却很少有人想起,那三千佳丽,将如何寂寞并幽怨地度此残生。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节选

白居易作这首诗的时候,旁边加了小序,说是杨贵妃专 宠后,后宫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受到皇上的宠幸。但凡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妃嫔和宫女,都被送往别处幽闭。‚上阳宫‛便是其中之一。白居易以老宫女的口吻解说上阳宫中的生活,字字寂寞、句句幽怨,如泣如诉,饱含岁月的血泪和辛酸。

红颜渐渐地苍老,而白发却在不断地增多,入宫的时候才仅仅十六岁,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当年一起进宫的百余人,现在都逐渐凋零,在寂寞的深宫,只剩下我独自一个人。幽闭的宫门重重关上,寂寥的岁月无边无际。上阳宫并不是轻歌曼舞,欢声笑语的华美宫殿,而是一座禁锢青春、绞杀热情和希望的坟墓,是一座无情无义、无声无息的监牢。

在这首诗的结尾,上阳人说,现在我的年龄是宫中最大的了,皇帝恩典我,赐我为‚女尚书‛。但这空空的头衔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用?我依然还是穿着‚小头鞋‛、‚窄衣服‛的过时的女人,根本不知道外面已经流行宽袍大袖了。外面的人看不到也就罢了,要是真的看到了,一定会笑话我的,因为我现在的装束还是天宝末年的打扮。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节选

身为一个落伍者,她被人淘汰的岂止是衣着服饰,还有那四十年前的青春、梦想和流年。面对无可挽回的明眸皓齿,上阳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合时宜而羞涩,相反,她还自我嘲笑了一番。可是在这嘲笑中,似乎又带着深深的苦痛与悲愤。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含泪的微笑、隐忍不发的情绪,才容易深深地把人感染。

三千佳丽,被深锁在上阳宫中,没有君王的召见,也无法与家人团圆。风霜雪雨,她们就这样不声不响地凋落成残花败柳,听凭命运的‚清场‛。就像繁华的一场春梦,未及登台,已经散去。空留下白发宫女,人老珠黄,在寂寞的日子里,倾听岁月的怀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元稹的这首《行宫》和白居易的诗有着相似的内涵,也有共同的艺术指向和效果。‚寥落‛、‚寂寞‛、‚闲坐‛三个词,有白发宫女对岁月的感触,也有历史的变迁与伤怀。她们回忆天宝旧事,说玄宗却不说玄宗的是非对错,令人不胜感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佳丽三千,只专宠一人。青春都是一样的光鲜,却未必能够绽放自己的光彩。

‚枯木逢春犹可发,人无两度少年时。‛寒来暑往中,见宫花年年火红,而宫女们的黑发却日渐雪白。满怀希望入宫来,不料却被安臵在上阳宫,除了遥想贵妃的丰腴,玄宗的恩宠,留在心里的记忆还能剩下什么呢。她们只能寂寞地打发时光,而时光又因为寂寞显得无比漫长。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杜牧的这首《秋夕》同样描绘了一幅深宫的图景。白色的烛光让屏风上的画面更添幽冷,深深的夜色,清冷如水,坐在这一片月光中,看着牵牛织女星,举着团扇的宫女正在兴味盎然地扑打着‚流萤‛。

古人说腐烂的草容易化成流萤,那么宫女居住的庭院却有飞来飞去的流萤,足见其荒凉。团扇本是夏天用来纳凉的,到了秋天,气候寒冷,扇子也就没有用了。所以,秋天的扇子常常用来比喻古代的弃妇。而宫中的夜色与人情一样薄情凄凉,宫女们只能凭借扑流萤来解闷。日子太漫长了,千篇一律的都是寂寞,甚至可以望见人生的尽头,也是寂寞堆砌的时光。

更为不幸的是,有的上阳宫人并不是天生就没有亲近皇 上的机会,而是受了宠幸后又遭遗弃。对她们来说,这日子就比普通宫女更加难熬了。

玄宗曾经宠爱的梅妃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当年,玄宗受了杨贵妃的挑唆,将梅妃江采苹发往上阳宫居住。相传,梅妃因忍受不住上阳宫的清冷,便写了一首《楼东赋》送给玄宗。玄宗看后心有所动,但怕杨贵妃生气,所以只偷偷地送去了些珍珠。梅妃大失所望,将珍珠退还,并增诗一首: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采苹《一斛珠》

从此,上阳宫中的梅妃再也不是玄宗的心上人,她和无数的白发宫女一样懒于画眉梳妆,孤独、寂寞地生活在冷宫中。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顾不上带走梅妃,便匆匆逃跑。有人说,梅妃被安禄山的士兵乱刀砍死;也有人说,她为保贞洁,投井自尽。而那被玄宗带走的杨贵妃也终于还是死在了马嵬坡前。红颜薄命,大抵都是如此的吧!

唐玄宗当年亡命天涯,后人只能在零星的资料中,读到这些宠妃们的结局;却无法猜测那深锁在上阳宫里的三千佳丽,魂归何处,逃往何方?但是,无论哪种结局,能够冲散那紧闭的宫门,逃出这幽闭的监牢,对于她们来说,都是一种解脱吧,总 比闷死在寂寞的时光中要痛快得多。

解脱对那些宫中女人来说是一种自由!

宋词、唐诗、诗经都是这一系列的书吧?看得还写得不错……

偶遇的刹那,生命正艳如桃花

世间爱情的结局也许千差万别,但所有爱情的开篇都同样美丽,一切的浪漫都源于初见时的惊喜。有人说,爱情是种化学物质,当两个人凝望对方的眼睛长达三秒后,空气里的分子结构就会发生改变,爱情也由此诞生。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确实的科学考证,但却因爱情故事的甜美令这一理论神采飞扬。爱情和人生四季一样,也需要经历悲欢离合的基调,品味苦辣酸甜的段落。而在这爱情的四季中,如果把热恋比喻为躁动的盛夏,那么人生的初次相逢就犹如早春的桃花,鲜艳却带着柔媚、矜持与羞涩。

第三篇:朴实无华自风流

朴实无华自风流

郧县安阳镇崌峪完全小学周学寅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朴实无华自风流》。

曾经,是老师的鼓励让我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是老师的教导帮我实现当一名教师的理想,是老师的爱让我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在此,我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感谢天下所有为学生付出心血的老师: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们像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青年教师将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这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只有平凡,只有寂寞,没有灿烂、没有辉煌。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大柳乡天井山教学点教师孙杰,坚守在大山深处28年无怨无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苦吗?苦!累吗?累!值吗?值!是的,值得!因为值得,所以我心甘情愿!此处,我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却愿脚踏实地的做事;没有身为人师的骄傲自大,却收获着一季又一季的桃李芬芳。我愿捧出一颗丹心:一颗爱事业的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爱学校的心。让我们用爱心去铸造崇高的师魂、谱写教育的新篇章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古诗忆风流

古诗忆风流

作者:陈涛(9·1)

读古诗,感受一个面的广博,体会一个时代的辉煌,品味一个人的个性。

“黄河之水滚滚而来,诉说着许多情”。随手翻开那本陈旧的《黄河记事》,饶有兴趣地看起来。看过以后,不觉有些倦了。忽然,一道靓丽的风景展现在我的眼前,页面上满盖着古诗,黄河是那么美丽,她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塞外边陲升起的那道古烟,延续至今,生生不息。王维,你是那么的富有文采,你是那么的豪情万丈!“直”看似无理,但世上仍有青烟直上的场景;“圆”看似太俗,却也找不出更适合的词来。你随笔一挥,便如此令人叹服,令人钦佩。

听,“黄河北岸海军西,椎鼓鸣钟天下闻”。在那黄河的北岸,将士们浴血奋战,你也不忘效力,用你的笔诉说着,诉说着穷人的苦难。安史之乱扰乱了你的少年梦,你用你的笔记录下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的史实,你不愧称为“诗史”。“诗圣”是你的另一个美称,这是对你莫大的肯定,你就是那个令人佩服的诗中巨头——杜甫。

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多么的豪情万丈,多么的风情万种。你,是伟大的诗仙——李白。你用你的诗幻化着世间的美好,用你的笔描绘着生活的曼妙。在你的世界里充满着快乐与浪漫,你无愧于诗仙的名号,月下独酌„„赋诗数首,这就是你的豪迈,这就是你的激情,这就是你的文采。

看,“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一代伟人毛泽东,你比所有诗人都要伟大,你比所有军事家都更富有文采,你是多元素的化身。面对壮丽的河山,你赋诗一首,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面对凶顽的敌人,你英明指挥,创造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的传奇。你就是最伟大的人。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人读来依然心潮澎湃。读罢,将书盖上,小心擦拭。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好多,那些千古风流人物,时刻影响着我。

读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一个面的广博,体会到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品味到了一个人的个性。

第五篇:听风流歌有感

听风流歌有感

元月二十三晨,欣听纪宇风流歌,禁不住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欲留劣诗以记之 一

人生难得几会乐

今晨幸听风流歌

古往今来何歌好

唯有风流壮山河

句句字字振人心

声声语语暖心窝

可怜知音千里外

如今向谁来诉说

风流一歌摇九州

千家万户乐悠悠

化作春风吹万里

四海从今无忧愁

更似急浪推舟走

神思逸绪无止休

天下风流几何多

风流歌来格风流

下载雷锋----永远的风流[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雷锋----永远的风流[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旗飘扬竞风流

    党旗飘扬竞风流在这里,鲜红的党旗熠熠生辉,引领着群众奔走在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在这里,热心的党员真情帮带,带领着群众开启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新征程。xx先进单位”等一块块奖......

    创先争优竞风流诗歌

    发展的大道上铺彩叠秀,在时代的洪流中浪遏飞舟,我们大明宫人的后起之秀,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创先争优。历史,对我们期待已久,人民,盼我们走在前头,我们大明宫的青年啊,怎样才能把发展......

    恪尽职责竞风流(消防警官)

    恪尽职责竞风流(消防警官)在学习十六大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索着干部的职责问题。职责一词,简单二字,但是沉重。江泽民主席给我们消防的题词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

    恪尽职责竞风流(消防警官)

    在学习十六大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思索着干部的职责问题。职责一词,简单二字,但是沉重。江泽民主席给我们消防的题词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讲的也是我们消防部队......

    教师演讲稿:朴实无华自风流(精选)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 我叫胡娟,是来自xx的参赛选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朴实无华自风流如果你选择舒坦、安逸的生活,在平地上走一辈子,那您临终时依然在平地上;而如果......

    教师演讲稿--朴实无华自风流

    如果你选择舒坦、安逸的生活,在平地上走一辈子,那您临终时依然在平地上;而如果您不畏艰险在高峰上攀行,尽管您只攀缘了半步,但您已经站在的平地的高处了。 还记得5年前,缘于对幼教......

    教师演讲稿:朴实无华自风流

    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 我叫胡娟,是来自的参赛选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朴实无华自风流 如果你选择舒坦、安逸的生活,在平地上走一辈子,那您临终时依然在平地上;而如果您......

    恪尽职责竞风流(消防警官)

    演讲稿的时候,想到职责,我突然觉得十分的心虚,不知要说些什么。按理说,作为从地方大学过来的现代消防警官,在部队也有一年多,这点小事应该是小菜一碟。但是,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