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2012-2014)
沙河源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规划规划
(2012—2014)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普及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标准和金牛区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制定本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技术发展服务于教育教学,教育技术发展有利于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原则,以教育信息化为平台,以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为重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
组长:胡松涛
副组长:陈丽、刘春华
负责人:许家明
(主要工作由学校信息技术中心负责)
构成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许家明(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各项工作)
管理员:
王舒(负责校园电视台、摄影摄像、资料库、课题研究等工作)
陈介风(负责学生机房、网络设施维护、多功能室管理、培训等工作)杨大福(负责教师机维护、硬件软件故障处理等工作)
各年级年级组长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校网站、电子备课、资源库建设)
三、发展目标
1、加强硬件资源的建设,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2、加强软件资源的建设,抓好校园网的规划与建设,抓好校内资源网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3、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体系,发展我校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
4、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5、开展信息技术教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6、抓好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特长。
四、主要任务
(一)硬件资源建设。
(1)2012年—2014年,建了教师电子备课室、校园电视台的完善。
(2)2012年,完善校园办公环境,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互联网使用效率,建了远程打印系统。
(3)2013年前,优化教育资源,为每位教师人手配备一台办公用笔记本电脑,利用现有校园无线网络,为教师信息化发展提供平台。
(二)软件资源建设。
(1)2012—2014年,完善学校网站,开通班级网页,提供师生家长更好的沟通平台。逐步将教师电子备课教案、反思、教学视频整合到校园网,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在线教研活动等。
(2)2012—2013年,完成校园内部资源网的建立,按学科和年级建立完整的资源库。实现远程上传、下载资源,为多媒体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教师培训。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和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每个教师能熟练操作电脑和多媒体投影系统,能够根据课堂需要独立制作和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能够熟练地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各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按规定完成远程教育的学习考核任务。
(2)开展校本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WORD文字编辑系统、EXCEL、WINDOWS操作、课件设计培训、Flash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网络运用培训、课堂设计培训等。
培训计划:
20012年:计算机软硬件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
2013年:WORD文字编辑处理、EXCEL电子表格制作、网络应用培训 2014年:课件制作培训、网络应用培训,电子备课应用。
(四)课题研究
三年内完成2个区级科研课题,协作完成一个市级科研课题。
(五)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新方法,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继续抓好学生信息技术特长培训。
1、积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论文评比。
(六)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从各方面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保障,确保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的顺利落实。建立现代教育技术考核制度,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激励机制,并且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2005.8——2008.7)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指示,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
(一)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方面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电化教学设备、各种教学仪器装备均已达到或超过省市一类标准。学校已构建了闭路电视系统、校内电话通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电脑控制的校园音响系统等四大系统。全校拥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教室)20套,配备各种制作课件所需的设备,教师办公电脑人手一台。特别是学校的教育信息网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现已日趋成熟和完善,曾获区首届网站评比被表扬单位,其特点是建设起点较高,可扩展性可提升性好,为网络发展和升级留有充分的余地。近年来积极跟踪新技术,使网络的规模和各种性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目前我校拥用教育用计算机 126台。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局域网,接入镇海区教育网,并有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应用情况。
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各年级均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随着校园网建设的全面展开,信息技术已广泛用于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各种多媒体课件百花齐放,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热情日益高涨,信息技术正在悄悄改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成为学校教和学的有效辅助工具。全校教工自制多媒体课件覆盖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英语、音乐、美术、活动、信息技术等各门学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正在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方面,学校已经开始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用于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初见成效,教学管理开始步入高效、可靠、规范、标准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行列,有力地支撑了教学改革。
(三)队伍建设和资源建设情况。
几年来,我校始终重视抓好队伍建设。在学校信息网建成初期,就以应用实践为目的分期分批对学校干部、计算机教师、学科教师等有针对性的培训,将全面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看作首要任务。到目前为止,45周岁以下的教师均通过计算机二等考核,除新分配的三位新教师和一位怀孕教师外,其他在2005年上半年参加省三级考核并获得证书。
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目标。
(一)硬件环境建设目标。
在今后三年的实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建设多媒体专用教室和多媒体普通教室,以有利于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应用。三年内配置多媒体专用教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
2、对现有的两个计算机教室进行改造,配齐两个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使之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在校园内布置可以让学生随时使用的计算机,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校园内配置公用计算机10台以上,电子公告牌1—2块。
4、在建设过程中,要有规划、分步式、滚动式建设,注重低投入、高效益,力求达到设计要实用,有新意,同时,将信息化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二)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信息中心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逐步将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继续办好网站,网页信息量每年递增50%,并努力办出特色,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成为学校系列网站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网站,继续保持其较高的访问量。
(三)计算机拥有量及学校网络建设目标。
三年内再增添50-100台计算机,扣除淘汰更新因素,达到学生每 4-7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使教学用计算机拥有量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四)资源建设目标。
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音像电子教材要靠“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长期积累,逐步经过汇编、加工、整合而形成一个实用、适用的音像电子教材资源库。重视素材库、资源库的建设,收集整理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料,并加以修改,编撰各种电子化、数字化资料。
(五)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50岁以下教师全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45岁以下教师能够熟练地学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制作网页、课件。
一般任课教师培训目标:一年内,对全校干部及教师进行一轮信息技术理论和基本使用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学校所有干部和教师学会上网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完成有关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工作;全校100%的教师要求达到会使用课件上课,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继续将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衡量教师的任职条件,要求100%的教师能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能独立制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
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再培训一至二名专业网管理人员,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后,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且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六)开展课题实验目标。
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要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推动教与学的改革。切实搞好教学设计,在原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并注意作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3年内完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力争取得较好效果。
四、实现信息化目标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制订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2、加强管理:成立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管理。
3、加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加快建设校园网,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添置,完善资料库建设等。
4、加强培训:学校组织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层次的全员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
5、加强研究:教科室和信息中心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研究,加强对自制课件的指导,要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育:在普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兴利除弊,克服网络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
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步伐,根据省市现代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现代教育技术2008—2013年工作长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益为发展方针,抓住机遇,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把我校办成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同行认可,人民满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二、总体目标:
⒈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形成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机制。
⒉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一支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⒊强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管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⒋深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三、具体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积极投入,加强硬件建设
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开源节流保重点,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增加学生用计算机数量,并及时更新。更新教师办公室的电脑,争取在2012年初实现人手一机。对已建的校园网根据应用的发展逐步升级完善。完善和更新校园广播设备。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做到合理使用,注重维护,提高使用效率。
(二)丰富资源,不断充实软件
⒈适当购买教育软件
学校要在资金上对软件的开发给予支持,逐年加大教学软件的投入,购买对本校教育实际来说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教育资源。配备网络版杀毒系统、操作系统、网络不良信息过滤等必要的正版软件。
⒉充实校本教学资源
建好用好校本教学资源库,校内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并每学期向市级资源库提供优质资源,努力达到教师人均有2课时的优秀教学资源校资源库中发表。每学期结束,学校将审核各备课组的资源库建设情况,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对各备课组进行考核,对优秀的备课组进行奖励。
⒊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
学校公告通知、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素质、教师考核等项目均实现信息化管理,学校各条线要用好校园网这一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学关信息,加快信息检索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工作的力度,以适应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积极组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或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骨干培训,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提高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四、建章立制,强化日常管理
⒈抓好设施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对现有设备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制度。鼓励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对电教设备及软件的运用。明确规定各学科的电教使用率,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学科达10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达90%以上。广大教师在平时备课中将电教使用列于备课计划中,认真上好每一节电教课,用好每一个电教软件,通过电教设备、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⒉扎实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能力。
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教育局有关规定要求落实课时、师资、场所,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进度要求,扎扎实实上好信息技术课。切实抓好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研讨活动、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⒊落校园网安全管理,保证网络畅通。
切实抓好校园网安全管理,无网络堵塞和数据丢失等事故发生;网络内容管理到位,校园网内无不良信息。
御河中学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
2008年9月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书
与时俱进,努力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卞庄一小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书
前言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崭新课题,一个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在“八五”起步,“九五” “十五”期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发展水平夯实了良好的基石,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又是我校第一个省级课题的开题之年,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将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指导思想: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将全面落实以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中心,以“服务、创建、发展”为重点,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先导,充分利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优势,树立新理念,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形成新特色,求真务实,紧抓机遇,努力实现我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打造一支具有团队意识强、科研意识新、服务意识厚、创建意识浓的实验教师队伍,使大部分的中青年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水平。
2、以省级课题为先导,在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课程中开展信息化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1-
研究。
3、建设适合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的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建设一个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资源库,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学习环境,为进行自主、协作、交流学习提供物质保证和技术支持。
4、以丰厚的内涵发展和优势的研究成果积极争创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全面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努力提升我校现代化办学品位。
三、背景与现状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及现阶段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现状
我校地处县城西关,隶属卞庄镇,为镇中心小学。1913年建校,是我县最早的一所小学。现占地4388平方米,建筑面积3272平方米。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18个教学班,3个学前班,在校生共计1729人。学校共有名74职工,拥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沂蒙名师1名,县级骨干教师12名。教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41人,中专学历11人)。
经过师生们的共努力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我校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确立为“创新教育重大课题实验基地”。2001年、2004连续两年年被评为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1年被评为市级“科普示范学校”。2003年被授予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2005年评为市级“卫生学校”。2006年被评为市级“教学示范学校”。
近年来,我们根据“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理念,选择了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极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开展情况
几年来,在县教育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无论是学校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善。2000年各教室实现了“四机一幕”进课堂,2003年建成了多媒体教室,2004年9月上级拨款三十万元建立了拥有四十二台计算机的微机室一座,连接了宽带网络,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师们信息技术能力。
问题与思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开拓创新力度不够,部分教学设施不够到位,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均衡性且资源运用“泛”“滥”,优化不够;学校教师技术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科研意识、团队意识还不强,等等诸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觉得加大投入、优化建设、完善设施、加快发展在学校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任重道远。
四、计划与策略
为了更好地落实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拟订以下策略与措施:
(一)组织与领导:
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等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如下:
组 长:王树武校长 主持全面工作,硬件建设,负责指导与督查。
副组长:
刘兆昌:统筹与协调,分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负责指导与督查。
王德群:统筹与协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课题指导
杨茂会:课题规划、课题研究、制度建设
齐现学:具体抓好现代教育技术计划与总结、课题研究、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校园网建设等各项现代教育技术工作。
成 员:李英、刘传敏以及全体课题组教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 实施与落实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原則:示范性与实效性统一的原则;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协调发展原则;点面结合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的的原则。
(三)策略与措施
第一阶段(2006.9——2007.6)思想认识再深化阶段
1、加强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拟定《发展计划》、审定项目,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工作。
2、加强培训,抓好队伍建设。
真正把提高教师信息化综合素质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学校主要工作日程。加大校本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围绕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制订培训计划并积极落实,并让教师尝试在本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从应用层面转向整合阶段。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研讨、观摩、评比等活动提升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水平,扎扎实实上好信息技术课,抓好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辅导。同时积极做好县、市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工作,争取在各项信息学科活动中取得佳绩。
3、成立课题组,设计课题方案
本学期将成立课题组,围绕省级课题进行理论探讨,在理论探讨和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课题框架的构思,充分论证本课题研究的价值,逐步完善这一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07.7——2008.8)教学资源再建设与教学研究发展阶段
1、加快硬件设施的到位。争取近两年中,对照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创建标准,争取在2009年达到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实验创建工作,对缺额设备争取逐步到位。
2、做好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安装与培训工作,做好平台的订购工作,激励
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整合研究。
3、积极酝酿与构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目标在两年中实施完成,不断更新学校网站,使网络信息日新月异。
4、继续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a、拟在一二年级中设立对照班,我们拟确定一至二个班级为课题研究实验班,参与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并随时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
b、切实开展新课程研讨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每学期除了本实验小组成员的研究课例外,还可结合校、区、市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推出典型案例。建议各个学科在具体实施时,不要面面俱到,最好根据学科特点抓住“学习方式的研究”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这样才能把课题实验落到实处,也即是从“小处着手”,使实验能够便于操作。
C、进行数字化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探索数字化学习发展性评价工具的开发及应用,具体是:a、构建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平台。B、评价工具、手段多样化。c注重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拟于本阶段自我检查,写出阶段报告,完成中期评估,并将中期成果向教师展示
第三阶段(2008.9以后几年)研究与运用可持续发展阶段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效益探索新路
加强过程管理,优化科研管理机制,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实证性研究,使现代技术教育科研工作真正成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在“十一”课题的全面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突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最优化,深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注重资料的积累,积极推广教科研成果。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
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2、加强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研究,提高实施水平
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借课程改革的契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扩大电子教材和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的研究运用领域,使100%的教师和适龄学生能熟练运用电子教材,探索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努力达到市电教馆的要求,做到学校80%的教师、100%的学科、20%的课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整合教学,争取有更多的教学设计与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3、分利用网络资源,为丰富教育资源尽力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建设是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基本保障,必须加强资源的设计、开发、推广、管理等环节的工作。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继续加大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力度,鼓励所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现代教育技术骨干人人建立个人网站,拥有自己的BLOG,同时进一步科学规划、完善改进学校网站、教技专题网站、课题管理网站和教科研等条线网站。
4、加强校园文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自觉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和能力较强的现代人。
第五篇:复兴中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复兴中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未来的三年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指示,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未来的三年内,主要将围绕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三大目标进行,把校园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的工程,把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加紧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三年发展目标。
(一)硬件环境建设目标。
在今后三年的实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建设好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建设多媒体专用教室和多媒体普通教室,以有利于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应用。
2、对现有的一个计算机教室进行改造,配齐两个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使之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
3、在建设过程中,要有规划、分步式、滚动式建设,注重低投入、高效益,力求达到设计要实用,有新意,同时,将信息化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二)校园网络环境建设目标。
继续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学校信息中心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逐步将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继续办好校园网,并努力办出特色,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
(三)资源建设目标。
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各种经过审定的、优秀的音像电子教材。根据课题的进行和教学改革实验的需要,设计、编制一批具有特色、使用效果显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料。音像电子教材要靠“引进与自制相结合”的办法,长期积累,逐步经过汇编、加工、整合而形成一个实用、适用的音像电子教材资源库。
(四)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提高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是发展迅速的新兴技能,学校要强化基本功练习,深入开展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培训,45岁以下教师全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40岁以下教师能够熟练地学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制作网页、课件。
一般任课教师培训目标:一年内,对全校干部及教师进行一轮信息技术理论和基本使用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学校大部分教师学会上网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完成有关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工作;全校青年教师要求达到会使用课件上课,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继续将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衡量教师的任职条件,要求任课教师能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能独立制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
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目标:再培训一至二名专业网管理人员,使其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3年后,逐步形成一支有层次有实践能力且较稳定的学校网络管理员队伍。
(五)开展课题实验目标。
结合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实验。要把前面几项任务都落实在教学改革上,推动教与学的改革。切实搞好教学设计,在原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模式探索和试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益,并注意作好教学评价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进入日常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3年内完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力争取得较好效果。
四、实现信息化目标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学校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制订规划,明确每学年的工作目标与要求。
2、加强管理:成立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规范管理。
3、加快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按照学校规划,统一部署,添置设备,加快建设校园网,增加现代教育设施的添置,完善资料库建设等。
4、加强培训:学校组织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各种层次的全员培训,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
5、加强研究:教科室和信息中心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研究,加强对自制课件的指导,要研究基于网络技术的学习模式,促进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育:在普及信息教育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兴利除弊,克服网络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