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条件下税务稽查初探文献综述改01 陈丽贞
税收信息化条件下税务稽查初探文献综述
陈丽贞
(管理学院指导老师:陈朝阳)
信息化概念是从社会进化的角度产生的。目前,信息化广泛应用于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而税收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在政府部门管理工作中具体实施的重要表现,是信息化的典型应用。作为整个社会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税收信息化,是指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等)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的普及和应用为目标,以培养税收信息专门技术研发及人才为支撑,促使税收活动由传统方式向现代电子、网络方式转变,达到税收信息资源的深度利用开发,不断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的过程。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而税务稽查作为一项税务管理活动,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环节,在整个税务管理活动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实现税收分配目标,强化税务管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居于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税务稽查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仍处于较低层次,且面临着多重挑战,在实践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税务稽查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研究背景与动态
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获得财政资金、实现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最重要来源,也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税收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法制、法规和法律还不完善,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仍需要提高。市场经济主体追逐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导致税务违法活动时常发生,损害国家利益。维护税收秩序,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我国税务稽查的重要目标。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世界信息技术也高速发展,计算机在各行业的应用已日益扩大,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后,税务稽查在技术方面和网络技术方面已组建形成体系,且在应用中得到较快的发展。在2009年7月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信息管税已被确定为当前和今后税收征管与科技工作的思路。在实施“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征管模式的进程中,构建一个科学、规范、高效能的稽查体系,充分发挥稽查的效能,对于保障征管运行、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述
信息化概念是从社会进化的角度产生的。日本社会学家梅倬忠夫首次于1963年在发表的《信息产业论》中提出信息化的思想。此后,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提出信息化概念,认为今后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题的信息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信息化方面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逐渐产生了税务信息化理论。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几十年的税收信息化实践,对我们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随着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时间部门的工作者开始研究税收信息化的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谭荣华教授在《税务信息化教程》中提出的税收信息化的内涵,并随如何构建我国税务办公信息系统、税务网络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
而我国的税务稽查工作最早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税务工作刚刚开始,当时统称为税务检查,税务稽查体制尚处于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体系在20实际80年代得到初步发展,税务征管制度逐步建立规范,强化了税务稽查职能。1994年我国实施税制改革后,我国开始不断探索税收征管体制,税收征管工作逐步向税务稽查方面倾斜。
随着税收征管模式的变化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加强,我国税收征管实践有不少创新,国内很多学者和专家已经对税务稽查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意义展开研究,并发表了许多相关文献。以下就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评述:
李大明(2006年)《税收管理与稽查》一书中,将税务检查定义为:税务检查室税务机关已经国家税收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或扣缴税款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管理活动。该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税收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在阐明税收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现行税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内容、各项税收管理活动及税务检查的基本业务技能和方法,但还停留在传统的税务稽查手段上。
赵文华(2007年)《论我国税务稽查体系之完善》提到“目前税务稽查工作在不同方面取得了很大地成绩,但从总体来看,目前与其在税务工作中所处的地位还不相称,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1.税务稽查的刚性和力度不够,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影响了稽查工作的震慑作用;2.稽查机构的设置不统一,稽查专业人员匮乏,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3.稽查工作的职权范围不明确,稽查程序不规范;4.稽查装备落后,办案经费不能保证。”文章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了税务稽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我国税收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文章没有基于税务信息化条件下对税务稽查的要求。
边俊杰(2007年)《关于加强税务稽查职能的思考——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分析》中提到“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税务稽查职能的几点建议:1.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稽查手段;
2.强化稽查人员素质和领导班子建设;3.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4.优化稽查体制,突出稽查刚性;5.完善机制,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文章分析了税收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阐明了税务稽查职能的强化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的影响,且认识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税务稽查,但并没用阐述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税务稽查应该顺应发展,应[4][3][2][1]
注重在软件等方面的开发发展。
郭峥(2009)《网络与信息》提到“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税收工作水平的提高。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创新管理制度,提高了管理效能。”文章肯定了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强化了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制约,提高了管理效能。但观点比较片面。
程向东(2010)《税务稽查风险初探:概念及应用》认为随着依法治税的加强和新《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颁布实施以及行政相对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增强,对税务稽查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税务稽查风险不断加大。文章主要阐述在当下形势下税务稽查存在的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规避和防范税务稽查风险的对策和建议,对我国的税务稽查体系建设有较现实的指导意义。
杨煜川(2010)《关于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承认税收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和发展中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信息化基本认识和现状分析,对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金元元(2010)《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思考》将税收信息化和纳税服务相结合,探讨了我国纳税服务的现状,并对纳税人的需求、税务部门的必然性要求、成本与效益、纳税服务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信息化环境下我国纳税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法制不健全、纳税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不足、税务组织结构不合理、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税务机关队伍建设乏力等。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较前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仅对税收信息化和税务稽查单方面的研究,纵观国内文献研究,无论是税收信息化建设还是税务稽查的研究都很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然而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税务信息化不可避免的顺应发展,导致税务稽查手段、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因而,正视信息化条件下税务稽查面临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有利于我国税收稽查工作指明方向,以达到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目的。[8][7][6][5]
四、总结
放眼世界,我们早已进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经济发达,这对税务稽查提出了新挑战。在税务信息化条件下,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努力构建信息化、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模式是信息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总体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税务稽查系统的构建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何将税收信息化建设与税务稽查相结合,推进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我觉得在这方面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参考文献:
[1]谭荣华主编.税收信息化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大明主编.税收管理与稽查[M].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
[3]赵文华,论我国税务稽查体系之完善[D]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4]边俊杰.关于加强税务稽查职能的思考——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分析[J].财政监督,2007,(12)82-83
[5]郭峥.税务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网络与信息,2009,(3):22-23
[6]程向东.税务稽查风险初探:概念及应用[D].中国人民大学 2010
[7]杨煜川.关于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金元元.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思考[D].广东商学院 2010
[9] 中华税务信息网http://
1、文中引用文献太少了(只有3个)
2、格式不对
第二篇:会计信息化下的税务稽查研究(范文模版)
会计信息化下的税务稽查研究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税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形式。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税务稽查管理及查账软件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税务稽查工作走上了信息化管理时代。
一、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一)稽查地点更加灵活,税务稽查效果更加显著。在手工会计中,稽查人员一般采取现场查询方式进行税务审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稽查人员可以在企业现场通过电脑查询的方式进行税务审计,这样不仅可以现场答疑,也不易泄密,而且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稽查人员也可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打印机输出到纸上,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存档;稽查人员还可将数据输出到磁盘上或通过互联网方式取得资料,这样既能方便税务稽查人员快捷地取得数据,又不影响企业日常工作。
(二)会计信息化核算程序和方法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账务程序的电子化。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通过建立信息应用平台,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税务稽查信息化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税务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税务稽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财务数据增加、修改、删除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操作可以不留痕迹,给税务稽查带来诸多不便。
2、计算机做账可以使企业设置更多账套。手工会计操作过程中,都是纸介质上的会计内容,企业如果使用电算化管理软件可以建立999套账套,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账套,可以有内部管理使用,也可以有对外报送使用,账套与账套之间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填写不同的数据。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以前的账簿或修改、删除、添加财务数据后的账簿进行备份保存。
3、多台计算机建立账套,多人员操作不同账套。会计电算化软件强调的是人、财、物、产、供、销全面结合,会有相应的模板全面综合操作,也会有相应的权限人员进入不同的模块操作。比如,系统管理员对电算化管理软件进行系统操作,财务主管对总账模块操作,仓库主管对存货模块操作等,因为计算机操作,会导致一人身兼数职,人员分工不明确,违反财务规定,影响税务人员稽查工作。企业可能为财务账套设置密码、隐藏服务器或异地设置服务器等,逃避税务监管。
4、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技术的影响。当前是信息化社会,我国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相当数量的小型企业也使用了财务软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由于经济和财务的信息量和业务量相当大,传统的稽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或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要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将传统的税务稽查方法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开发出先进的税务稽查账务系统,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5、会计信息化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影响。电算化税务稽查是对会计、税务、稽查、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为了应对信息化下管理企业的税务稽查,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必须做适当调整,税务稽查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财务、税务稽查知识和技能,熟悉财务、税务法律、法规,而且应该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的核算程序、核算方法和操作要点。
二、会计信息化在税务稽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软件易做假账,稽查环境更加复杂。与手工会计相比,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造成税务稽查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环节面临安全威胁:一是纳税人会计信息提取数据的操作环节;二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保管环节。在操作环节中,操作失误或病毒破坏很有可能造成纳税人会计信息系统崩溃,导致纳税人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在保管环节中,稽查人员是否能够对其取得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保密。纳税人处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可能产生不信任和不配合的心理,使税务稽查的环境十分不利。
(二)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繁多,稽查人员难掌握、难鉴别。会计软件种类繁多且软件开发的语言、开发工具不尽相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税务稽查人员,很难掌握软件的操作。电算化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备份、恢复,再利用恢复后的账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调整,很多软件都提供了业务处理过程的反结账、反审核功能,使得会计数据的删除、修改不留痕迹,使稽查人员难以应对。
(三)税务稽查软件的研发相对滞后。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辅助税务稽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审计电算化即直接采用计算机程序对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进行合法性审查,在税务稽查这个专业领域中的运用还远远不够,可以说税务稽查应用软件的研发只是刚刚起步,还不能满足税收稽查工作的要求。
(四)税务稽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税务干部队伍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税收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遭遇断层。税务稽查信息化是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稽查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管理的过程。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同时也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通过税务稽查与信息技术运用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规范稽查业务流程,减少稽查执法的随意性,增强稽查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降低稽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促进稽查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税收执法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稽查审理缺乏统一标准。现行综合征管软件审理环节中,由于没有对具体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因此无法将法律法规与具体行为进行分类归集并自动结合形成定性处罚监控,造成了审理人员审理定性的随意性,无法对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目前,税务综合征管软件及许多地方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稽查文书未按照总局统一样式设计,致使各地区稽查文书样式不统一,内容也不能满足总局对稽查工作的要求。各地区自行开发的税务应用软件中,存在着大量自行设计的内部传递文书,用于满足内部业务流转,其作用相似、样式各异、项目参差不齐,并且相关文书没有相互校验功能。软件只提供word模板,必须依靠过去的手工劳动,依赖稽查人员将稽查结果、审理结论录入。
三、应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要对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程序、整体运行环境等方面制定规范性要求,如规定会计电算化软件具有自动记录功能,严禁纳税人擅自修改或删除会计数据,必须保留会计数据的修改痕迹,以便于税务稽查人员根据上机日志开展稽查工作;制定统一的通用数据接口,主要是要求各种商品化会计软件之间能实现相互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税务稽查人员应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尽早发现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对电算化税务稽查在法律上予以规范。整合现有税收政策和法规,并形成完善税务稽查政策法规信息库,明确法律依据。利用税务稽查政策信息库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对检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统一把握尺度,避免出现对不同企业提出的相同问题适用不同税收政策的情况。
税务机关应与财政部门配合,成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推广普及部门,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选择的管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流程,并积极推广税控装置的使用,以规范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行为和纳税行为。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对实施会计电算化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是征纳双发的权利和义务。
(三)开发稽查专用软件,提高税务稽查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国家税务总局应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发稽查软件,使该软件既科学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在税务稽查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对目前已存在的税务稽查软件,必须加强税务稽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但要将手工税务稽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等编入计算机中,还要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税务稽查信息港,实现对稽查信息的及时共享和有效利用。
开发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稽查工作全流程监控,提高税务稽查的管理水平。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以《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为基础,覆盖税务稽查工作的下达检查计划、实施税务检查、审理和执
行四个环节,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全流程的监控。通过税务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可也及时准确地掌握检查计划下达和分配情况、每个检查户的检查进度、各个检察环节的阶段性报告、检查处理结果和执行情况,以及每个稽查部门的补查收入和每个检查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以实现对税务稽查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提高税务稽查查补收入预测的准确度,保证税务稽查工作高效运转。
(四)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税务稽查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组织计算机系统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税控设备以及应用系统的培训。同时,学习西方国家税收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充分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所需,以及怎样选用相适应的信息及网络技术,发挥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强化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稽查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保护被稽查单位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确保采集来的信息不被泄露,从而免除被稽查单位对其信息安全的担忧。要求税务机关要合理配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即税务机关不但要有会计和税收专家,也要有信息技术专家、计算机辅助稽查技术的研究开发人员等。
加强单位间的协作,增进稽查软件的实用性。加强国税与地税部门在稽查方面的信息共享,及时掌握相关稽查部门的检查情况,以便于互通信息,提高稽查的工作效率。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税务稽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是给新时期税务管理工作带来变革的机遇。税务稽查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出击,强化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先进电子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税务稽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新环境下税务稽查的系列问题,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管理。(作者:王婷华)
第三篇:文献综述-“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
“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研究综述
摘要
物流企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在当今的国民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对物流的需求,这也极大地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随着税务政策的改革,物流企业在的税收缴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往物流企业需要交纳多个税种,物流税收的压力也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大而增加。随着土地资源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的逐步抬高,物流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压缩,与此同时“营改增”税务政策的出台将对物流企业带来什么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基于此,笔者对当前物流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科学地税务筹划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这一课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与阅读,通过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这不仅能够有利于笔者对该选题研究框架的建立,而且还有助于研究的透彻性与全面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交通网的优化及大力建设使得物流行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化、交易向着网络化发展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6年社会物流总额为229.7万亿元,物流业总费用为11.1万亿元,GDP占比为14.9%,当年的物流总收入为7.9万亿元,比2015年上涨4.6%,由此可见物流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推动力量。2011年税务改革的出现,可以说对各个行业的企业影响较大,对于具有复合行业特征的物流企业来说,“营改增”的出台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一政策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营改增”实施以前,物流行业需要支付大量的税款,这一定程度上让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在物流企业的运营中涉税项目主要包括货劳税以及所得税,改革后物流企业缴税内容从营业税转向了增值税,但究竟能否为广大物流企业减少多少税负还有待进行研究。
基于此,选题开展了关于“营改增”背景下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探究,探索了新税务制度下物流企业的税务筹划的可行方案,这不仅能够使物流企业对交通运输、仓储、信息管理、代理、配送等环节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而且能够为广大物流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的参考。在研究上参考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税务筹划的文献,通过互联网在中国知网获得了相关参考文献15篇,其中《“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探讨“营改增”条件下物流企业税收筹划》、《“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的纳税筹划》、《浅谈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账务处理及其相关影响》等为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两篇 国外研究文献也提供了新颖的研究角度,这些研究成果有力地构建了该文的研究框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税务筹划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专门税务业务机构中,并有专门的法律对税务筹划行为进行了说明。随着发展,税务筹划在很多国家得到认可并应用,企业纳税人可以通过对经营活动进行安排以实现最低的税收。现代物流业的研究最先从国外开展起来,在研究中学者利用多种学科理论对物流行业进行了研究,其中税务学理论也成为了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物流产业与其他行业的相关性高,在纳税方面也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经营的调整来实现降低税收。目前国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J McDermott,D Grace(2013)在研究低收入国家经济影响中从税务角度进行了分析,学者认为合理的税务制定能够减轻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成本,从而为更多企业制造机会实现发展。税务筹划在发达国家中逐渐受到认可也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国家,因此很多国家相继开始建立税务筹划的相关机构,以帮助更多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减轻税收负担从而更好实现稳定发展。
Sharoja Sapiei Noor,Abdullah,Kamisah Ismail Mazni(2013)在研究中界定了税务筹划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纳税人需要合理合法地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编排,在经营活动的编排中可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中有关减免税的规定进行安排。对于企业来说,税务筹划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战略规划中必须要将税收筹划纳入战略考虑范围内,学者认为税务筹划的目标应摒弃使纳税最小化的观点,而是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在筹划中,可以利用模型从价值增加、预测、谈判、转化、战略等角度进行分析,以实现税收筹划的战略指导。
二、国内研究现状
张海英(2015)在研究《“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营改增”对于企业减轻税负的影响。通过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情况来获得“营改增”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在实证研究中数据显示“营改增”后企业税负有所下降,企业的每股收益均值相比较改革前有提升,这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绩效水平。
赵亚男(2013)在《探讨“营改增”条件下物流企业税收筹划》中,结合试点物流企业的情况进行了“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税负影响的探讨。学者认为税收改革利弊兼有,其中有利的地方在于避免重复征税的出现;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减轻;帮助物流企业实 现专业化的内部分工;促进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提高等四个方面。“营改增”中不利影响需要正视,如“营改增”使得物流业的税负加重,不利于行业在当前环境中获得充足的发展动力;在市场份额方面,“营改增”使得物流企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资金流受限这一问题。综合来看“营改增”对于物流企业的影响利大于弊,但还需要对政策进行完善与补充,从而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减少与国际大型物流行业之间的差距。
彭新媛(2013)在《“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的纳税筹划》中指出,“营改增”后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税负加重及风险加大的双重压力,从风险角度来看,物流企业在车辆运输使用上若请用外部车辆容易出现无法获得正规发票的现象,此外在业务处理上也不尽规范,如税改前已交纳运输业务税项却未开发票,税改后需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路桥费抵扣不规范,在实际运输中,通行费只有财政收据,导致物流企业计算中用财政收据抵扣进税项等。针对以上情况,学者认为应从外部环境中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经营配合,在税务筹划上具体有五点建议:一是调整定价体系;二是通过分立转换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三是分别核算不同性质的收入;四是将租赁合同变为异地作业合同,五是在政策上要推迟购买固定资产及应税劳务。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税务筹划的研究较为多样,从研究角度、研究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几年国外研究学者偏向于从宏观角度对税务筹划进行探索,而我国随着税务政策的改革,更多学者结合“营改增”对物流税务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制定了物流企业税务筹划的方案。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为笔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理论,帮助该选题形成自身的研究框架,这是该论文完成的重要基础。
总结
当前我国税务制度的建立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随着“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发展下的进步,但由于各个行业企业的管理意识、各行业之间的合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一段时期内“营改增”的作用还有待发挥,这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从长远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营改增”的出现对物流企业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对经营活动的积极干预以及对税务学习的加强来进行改善,因此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的全方位管理,转化管理模式,以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物流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英.“营改增”对物流企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5(20):27-28.[2]赵亚男.探讨“营改增”条件下物流企业税收筹划[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39-42.[3]彭新媛.“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的纳税筹划[J].财会月刊.2013(13):46-47.[4]刘玉琴.浅谈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的账务处理及其相关影响[J].财会研究.2014(03):17-18.[5]顾庭瑜.“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2014(01):39-40.[6]邢淑兰.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企业.2015(04):43-44.[7]李忠华,王曼莹,褚思信.“营改增”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纵横.2014(10):31-32.[8]邹桂如,朱秀萍.“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23-24.[9]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财贸研究.2013(01):29-31.[10]李南瑶,郝丽霞.服务业实施“营改增”税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42-43.[11]张钦斐.基于“营改增”的物流业涉税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4.[12]高飞.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13]崔军.“营改增”对电信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4(08):35-36.[14]J McDermott,D Grace,J Zinsstag.Economics of brucellosis impact and control in low-income
countries.[J].Revu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International Office of Epizootics),2013,32(1):85-87.[15]Sharoja Sapiei Noor,Abdullah,Kamisah Ismail Mazni.A Qualitative Findings of Tax Compliance Burden:Analysis of Tax Preparers Survey[J].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13,3(5C):135-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