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兹尼克院士简历

时间:2019-05-12 14: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布兹尼克院士简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布兹尼克院士简历》。

第一篇:布兹尼克院士简历

布兹尼克.V.M.简历

教育经历:1963—1967年在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无线电物理系攻读无线电电子物

理专业。

工作经历:

1968—1985年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物理研究所(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分

别担任助理研究员、初级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工程师。

1985—1988年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科学中心任苏共党

委书记。

1988—1990年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和化学工艺研究所任实验室主

任、负责科研工作副所长。

1990—1995年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化学研究所任所长

1996—2002年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哈巴罗夫斯克科学中心任主席。

2002—2005年在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鲍列斯科夫催化研究所任主任研究

员,兼任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技术转移中心主任。

2005—2009年在俄罗斯科学院巴依科夫冶金和材料研究所任主任研究员,兼任

俄罗斯科学院“切尔诺戈洛夫卡”创新技术中心主任。

2009年至今任俄罗斯联邦议会主席科学顾问(莫斯科市)。

获得学位情况:

1972年物理数学学科副博士(无线电物理,量子学专业);

1985年化学学科博士(固体物理、物理化学专业);

1994年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无机化学专业);

1997年俄罗斯学科院院士(无机化学专业)。

主要研究领域:

辐射光谱学、量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冶金学、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 科学组织工作:

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委员会化学工艺的科学基础分委会委员;

俄罗斯科学院编委会委员。《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结构化学》、《化学工艺》、《冶 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俄罗斯联邦政府政府奖章授予委员会委员。

创新开发工作:

俄罗斯科学院创新活动和知识产权协调委员会副主席;

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基础研究工作评审委员会成员;

俄罗斯国家在化学和新材料科技领域支持小企业的基金评审委员会主席;

“含氟材料和纳米工艺联盟”协调人,该联盟是将从事含氟聚合材料领域的科学 院和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生产厂家和商家联合在一起的组织。

人才培养情况:指导15名副博士和1名博士。

发表论文: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论著4部,获得授权专利15项。

第二篇:芬尼克兹电气合格员工培训会

芬尼克兹电气合格员工培训会

2013年9月10日晚间6点15分,我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员工”的培训。培训讲师由我司人事专员担任。参加本次培训的员工共计19位。

人事专员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大家对职场修养、态度、责任感、学习力、执行力、沟通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培训过程中,人力资源部专员运用了主动积极行为与消极被动行为的对比来启发大家,让大家领悟:员工对于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只有能管理好自己的人才能管理好并影响他人。除了情绪控制,沟通也尤其重要。

在最后环节,人事专员也代表公司对员工提出期望:公司对一个员工的评价不仅仅是看过程努力就够了,还要看是否能产生业绩,达成目标,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位员工要学会主动汇报和沟通,并善于积极主动发现、分析、总结并解决问题,做一个真正具有学习与创新力的职业化员工。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更提出自己是大家工作中的友好伙伴,希望能为所有同事提供到支持与帮助。

芬尼克兹电气重视人才的输入,入职培训,是一个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芬尼克兹电气人力资源部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员工在各阶段的培训工作。此次培训活动于19:30分圆满结束。

第三篇:以色列基布兹制度反思与借鉴

提要基布兹作为以色列的一种社会制度(公社模式)或者思想体系,是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来研究的,与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等理论并列。对其进行分析和评判,用于指导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以色列;社会主义思潮;基布兹

中图分类号:f112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思潮综述

(一)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就出现了一个市场社会主义的流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效率的形式,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又应该肯定。所以,他们主张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以实施一个所谓的通向“完全社会主义”的“中期方案”。一般认为,西欧和美国这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宏观调控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虽然后来欧洲的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效率在20世纪九十年代又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

(二)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它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它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它实现这一目的政治手段是民主。一般认为北欧国家贯彻或者实行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

最早完成把民主思想与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体系化整合的是德国的伯恩施坦。伯恩施坦(1899)考察了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形,在重新认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民主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后,最早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著名学者谢韬(2008)认为,苏联模式是“左”倾的社会主义,以瑞典等北欧国家实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才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三)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提倡用生态文明代替现在的工业文明。

(四)以色列的基布兹社会主义思想。基布兹的致力于建设平等共互助的社会,以及内部管理方式都与经典马列主义著作表述的情况比较相像。

二、基布兹社会主义简介

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是“集体”、“聚集”的意思,是以色列的一种建立在平等和公平基础上的独特社会组织,建立初期主要是为犹太复国主义服务的军事组织,后来才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基布兹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以色列建国后把土地收归国有,基布兹向国家租赁使用。其他一切生产资料归基布兹集体共有,其中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住宅等,基布兹之间不搞平调,这样就形成了健全的生产、经营、销售的社会服务体系。涉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借助于政府和专业协会帮助,在农业上,以色列建立了区域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组织。基布兹农产品内销由这些组织负责收购、加工和批发销售,外销部分由农产品出口组织负责组织出口服务。

第二,实行民主管理。政治、经济、社会事物对成员公开,最高权力机构为成员大会,每周举行一次成员大会,成员大会讨论决定发展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及社会活动,选举罢免干部等;表决议案需2/3通过,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和一人一票制。成员大会下设管理委员会是基布兹的管理机构,负责政治、经济、社会、文教、治安和民事等日常工作,管委会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管委会下设生产、计划、财经、文化教育等专业委员会,并设住房、治安、青年、老年、保健等工作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第三,实行平等原则。成员权力一律平等,管委会和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是全体成员的公仆,不享有任何特权,讲信任和服务,不领取任何额外报酬。劳动是人人遵守的社会准则,有专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成员定期在专业委员会轮换,并承担一份岗位劳动。反对雇工,近几年因为发展二三产业,劳动力短缺,才开始允许雇工劳动。

第四,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都由基布兹安排,衣、食、住、行无偿供给,不分职务高低、工种差别、贡献大小,待遇一样。不实行工资制(内部结算却不用货币,所以不存在商品),每人发零用钱,归个人自由支配,成员在基布兹以外的收益或报酬要交给集体。

基布兹曾经为以色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不仅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它对以色列政治和军事的影响也不容轻视,自建国以来有4位总理在基布兹生活过,近1/3的政府部长也出自基布兹。

1997年深圳华为公司副总裁孙亚芳在参观考察了以色列以后,在《华为人报》上专门撰文对这种公社进行评介。简要概括起来说,基布兹的基本社会结构和生活形态,是以色列农村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由志愿者组成,这里没有私人财产,按需分配,大家同劳动,同享受,完全民主与平等。其实就是一种小范围的共产主义社会。

正如孙亚芳所说的那样,如果说农村的个人承包方式充分调动了农民个体创造的积极性,基布兹的集体农庄方式则是充分运用了集体协作资源优势,使农业高科技在农庄的普及使用发挥了效能,它实现了初级意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举世闻名的滴灌技术、大棚种植、电脑控温、自动施肥给药等高科技农业技术,无不从以色列起步,如今在全世界得以推广,创造了沙漠农业的奇迹。

三、基布兹的最新变化与分析

近年来,由于以色列国内外情况的变化,不少基布兹单位危机四起,债台高筑,面临破产的境地。有关数据显示,2002年,在以色列全国范围内,大约2,000名“基布兹”居民离开农场另谋出路,而选择进入“基布兹”生活的只有619人。基布兹发展面临一些危机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使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陷入空前的危机,给奉行社会主义原则的基布兹带来巨大的意识形态冲击。同时,由于基布兹面临的困境,成员也对是否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价值观产生疑虑,目前只有少数基布兹成员仍然相信自己代表着犹太人以及全人类的未来。国家对基布兹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也大大降低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基布兹对社会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开始下降,许多以色列的政党都已经减少甚至停止资助基布兹。同时,随着巴以和谈的进行,以色列紧张局势缓解,安全状况好转,基布兹在社会中的许多功能被政府代替,在社会中所起的示范作用也渐渐淡化,这也导致了基布兹在国家中的地位下降。

二是僵化落后的管理方式,这是制约基布兹发展的另一因素。建立初期,由于恶劣的国内外环境,基布兹选择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民主决策、人人平等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体制在基布兹初生时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管理体制的原则过于严谨,生活方式过分单调,基布兹只是代表着一种理想的选择,许多人都认为它并不代表着以色列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是没有适应经济结构的变革。前期,基布兹主要以农业为主。到了六七十年代,受农业技术进步和水危机影响,农业部门的用工数量大大减少,农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基布兹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大概80%的基布兹成员从事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从事农业的基布兹成员大概只占15%左右。在基布兹的经济结构中,农业仅占20%,而工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则高达80%。基布兹的原有制度不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进行的改革主要有:一是私有化改革。基布兹建立前期,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集体所有,成员的额外收入也要充公。基布兹负责所有成员的一切生活所需,从吃饭、穿衣到住房、出外用车,几乎无所不管。生活集体化,孩子集体抚养。由于初期基布兹成员远离故乡亲人,并且处在敌对的巴勒斯坦人的包围之中,产生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在这种和谐的公有制环境中得到了解脱,使他们有勇气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来。公有制也满足了他们要求建立平等、公平社会的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集体所有制也逐渐黯淡,许多基布兹开始私有化改革。公共服务开始私有化,连认为最不可能动摇的教育和医疗也引进了私有因素。部分公共财产也开始私有化;二是管理方式的变化。基布兹的管理方式要求,一切事情,只要事关集体,无论大小,一律要经过全体成员直接民主做出决定,这种方式满足了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然而在现阶段却降低了工作效率,抑制了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许多基布兹开始改进管理方式,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同时,基布兹也实行了一些保障措施,对于年老体衰者和低收入的家庭,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并且仍然负担其成员家庭一半的教育和医疗费用。

总体来说,基布兹的改革变化与当今世界的潮流,与以色列的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价值观的趋向一致,它从一个微观角度反映了以色列经济已经完成从“jaffa(一种以色列柑橘品牌)经济”到“软件经济(java)”的转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对基布兹的反思与借鉴

基布兹的衰微不是偶然的,作为乌托邦社会主义的一个类型,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法郎吉、新协和村等试验、美国的摩门教公有制社区以及中国的人民公社都以失败而结束,这是由于社会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决定的,农业总产出的社会地位下降,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造成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都使得这种理论越来越不合时宜,简而言之,公社化不适应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发展。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说明重要的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基布兹制度对我国的基层政权和经济组织具有参考意义,尤其是吸取其衰微的教训。尽管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在个别地方,仍有一些乡村保留了人民公社或者类似的制度,例如河南的南街村、江苏的华西村等。但是这些地方虽然名义上保留了人民公社的一些制度,但是无不发展了自己的企业,说白了这些乡村其实就是一个变相的乡镇企业,这个“企业”的兴衰与“村长”的企业家才能高度相关,一旦这个企业家才能缺失或者异化,企业的生存就陷入危机。例如天津大邱庄的衰败。这些残留的集体公社之所以发展壮大恰恰是因为最大化地受益于改革开放,而且同时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势:规模经济、集约经营的优势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

发展高效率的农业生产这一点对于我们极具参考和借鉴价值:一要规模化,二要精细化。首先,我国农业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实现机械化耕作,必须走出分散的家庭经营,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使土地使用权集中到效率较高的企业和个人手中,但是要防止一部人变成赤贫演变成社会问题,这就需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不管怎样重新集体化是我国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在农业中提高科技含量,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只有靠高科技。因为现在由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多在外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人口缺少和素质偏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执政党带领的是“中性政府”(姚洋,2008),成功防止了民粹主义和特权阶层,但是积累的问题也比较多。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除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之外,还要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卫生、医疗、文化水平,对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要提高待遇。可以考虑加大对农业技术进行补贴,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何况科技具有较高的正外部效应。

第四篇:杜布罗夫尼克,城里的阳光

杜布罗夫尼克,城里的阳光

拜伦说那里是地中海明珠,肖伯纳说那里是人间天堂,莎士比亚翻着那里的手稿,于是有了《仲夏夜之梦》。这三位同学所赞美的就是杜布罗夫尼克――倚山傍海,林木茂盛,具有浓郁的中世纪风貌,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城市,也是其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

历史故事是最好的旅游宣传册

在那个横穿英吉利海峡都需要个把月的中世纪,能远渡重洋来杜布罗夫尼克度假的国王,除了钱,还要有对政权绝对的信心,对老婆绝对的放心,和对长途跋涉绝对的耐心。换句话说,必须是风景极佳的所在,才能让权倾一时的君王,众里寻她千百度。

英国的理查同学为了这极佳的风景,差点把船撞到了小岛附近的暗礁上,幸好被当地人救了,否则一代名君狮心王,暗箭插心战死沙场的众幕,就要改写为“摸着斯拉夫美女的屁股,一不留神游艇失控,高富帅风流反被风流误 ”。

德国的路德维希同学看完风景回国,很不低调的炫耀了酒池肉林的日子,引发了保守派的羡慕嫉妒恨,几天后,这个不愿听从指挥的木偶,脸朝下漂浮在碧绿的施坦恩贝格湖上。

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同学,携如花美眷来此一游,前脚还拥抱着巴尔干温暖的太阳,后脚就在激进份子的两声枪响中,拥抱着老婆冰凉的尸体,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从傍威哥大腿到自立山头

从地理上看,亚得里亚海岸线上的杜布罗夫尼克,森林密布,矿产丰富,历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中世纪的欧洲城邦,大部分还处于“交通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的局面。地处沿海的杜布罗夫尼克凭借其强大的船队,从事商贸,经济实力和威尼斯一样,连年进入财富排行榜前十。

当然,它的致富多少傍了威尼斯的大腿――我给你布料牲口粗加工,你给我绫罗绸缎蒙娜丽莎的微笑。如今在杜市,文艺复兴的遗迹随处可见,小到门窗上精雕细琢的镂花,大到提香的仕女图天使画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于杜市的影响,可见一斑。

从路边的小混混,摇身成为金项链金牙齿的马仔,小杜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来自于各种委屈求全。威哥有一道紧箍咒,让小杜头疼了几百年――贸易限制:杜布罗夫尼克在斯拉夫语里是“橡树”,顾名思义,橡木成林,小杜兜里的木材,必须全部进贡给威哥(用来造战船让你一辈子怕我,用来造商船让你一辈子给我打工)。

与此同时,由于威尼斯的限制供应,小杜家里柴米油盐的价格,都要威哥说了算。虽说小杜和别人做生意红红火火,自己却只能舔威哥的残羹剩饭,真金白银上好货色,一律北流,威哥的江湖地位不可动摇。

跟着威哥有肉吃的好日子持续了数百年,东罗马帝国衰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大胡子接手了意大利麾下的几个小弟,其中包括小杜。小杜知道,踢开威哥,自己做主人的机会来了。市长专程去君士坦丁堡,趴在清真寺的大理石地板上,舔大胡子的臭脚趾,说,最最亲爱的苏丹啊,你那300个老婆的花衣裳都是俺一船船给你运来的,放过我吧,明年给夫人们送胭脂水粉,绝对意大利原装,包邮哦。一番卖骚,得到土耳其300条商船,名正言顺,自立山头。

尽管墙头草的角色不太光彩,小杜毕竟换来了数百年经济腾飞。行走江湖的海客,把“北威南杜”视为“北乔南段”般的存在。小杜为了树立其特有的企业价值,在每艘商船上都竖起了“爱钞票更爱自由”的旗帜(Libertas,拉丁文:自由)。

海天一色,误闯波黑

8月的克罗地亚之行,杜市并非我们的第一站。在海滨小城Split发了几天呆之后,我们乘长途巴士前往杜市。4小时车程,车窗外风光无限,打算小憩的我,被无敌海景打了鸡血。汽车时而在悬崖边缘盘桓,时而穿越达尔马提亚的广阔田野,时而行走于密林鸟语之间,时而似破浪的急帆,驶入无穷无尽的海天一色。

最后半小时,隐约看到蓝底黄三角旗帜迎风招展,我突然意识,不妙,貌似开出克罗地亚边境了,往窗外一张望,果然看到边哨,荷枪实弹的武警堵住所有通路,要求私家车打开后车厢,检查走私物品。我急忙掏出手机定位,然后脸色煞白摇醒呼哧大睡的老公,完了完了,莫名其妙开进波黑了,老公茫然抬起眼皮,还没来得及接茬,便有警察叔叔窜上车来,检查乘客护照。

俺痛苦的把头歪到一边,波黑不属于申根国,俺的申根签证不管用。事到如今,伸头缩头都是一刀,就算不带走云彩,也不能丢祖国的脸,遂摆出一副俺是友好小使者的谄媚表情,把护照恭敬的递给叔叔。叔叔翻了护照首页,又翻了申根签证页,狠狠瞥了我一眼,就转身用屁股对着我了。

巴士重新开动,望着叔叔渐行渐远的身影,我听到有人得意大叫,“哦耶,老娘没签证来波黑啦!”满车游客皆投以鄙夷的目光,我刚想看看谁这么白目,才发觉,哦,是我。真面目既然被识破了,也不用装矜持了,趁着司机大叔泊车上茅厕,俺跳下车,对着波黑的大好江山嚓嚓就是几张,与其说是采风,不如说是侥幸入境的证据。

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这六个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小国,对老奸巨猾的旅行社来说,意味着“六国一日游”不再是梦想。对持申根签证的中国人,克罗地亚2012年开始实施全年通行政策,黑山则允许入境7天。看过《冰与火之歌》的同学,第二季的外景就取自杜市老城。看过007皇家赌场的同学,是的,豪赌就设在黑山共和国。

一不小心,发明了领带

据说抵达老城后,首先要去欧诺弗利欧喷水池(Onofrio Foutain)的16个水龙头下洗手,去去晦气。雕像口吐水龙头,乍看像中世纪用来惩罚多嘴女人的“长舌妇面具”――话说我特别害怕这种面具,毕竟自己最爱听八卦看八卦说八卦。在池边洗完手,大步向着Stradun大街进发。

来自米兰的大商贾激动的说,这路,真大。于是世界文化遗产城的步行街,从此叫“真大的大街”。真大的大街不过300米长,两手边几乎清一色餐馆纪念品商店。太阳落山前,身穿民族服装的帅哥会敲打铁皮鼓上大街巡逻一圈。

真大的大街一路通向luza广场,百多年前,这里是政府颁布法令、举行公共集会的场所,广场被教堂、钟楼、市政厅围绕,欧洲国家去的多了,觉得广场没有亮点。钟楼镶嵌着一个小金圆,代表月亮盈亏,令人想起布拉格的星象钟,不过精美程度相差甚远。

夏季的夜晚,各色艺人汇聚在广场上,同台献艺。为了招揽眼球,大多穿了当地服装。斯拉夫女人五彩缤纷的头巾披肩印花裙,让路过的我们看得目不暇接。虽然比起米兰伦敦,克罗地亚从来不是一个时髦的孩子,然而它却给男同胞带来了绝好的东西――领带。

克罗地亚著名诗人伊凡?贡都利奇,有一个当土耳其大使的爹,人生注定easy模式全开,19岁法学院毕业进入内阁指点江山,然后青云平步,如果不是49岁那场高烧让他见了耶稣哥,杜市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非他莫属。30岁开始搞文学创作,随便涂两笔就成为克罗地亚最广为流传的诗集。很多搞文学创作的,都给人面黄肌瘦、劳形案牍的感觉,看看同样出身名门,晚年被迫喝白粥的雪芹同学,看看同样书香门第,手指消瘦如竹竿的鲁迅同学――贡同学也算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富二代,所以当他把头巾系到脖子上,堂而皇之出现在舞会上,没人觉得好笑,只当最新的时尚诞生了――法学院毕业,职场白骨精,兼职文学泰斗的汞同学,一不小心又成了领带的发明人。

夕阳西下,45度俯瞰方能发现真颜

杜布罗夫尼克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重创,17世纪的大地震让多数历史遗迹化作残壁断垣。而20世纪末的南斯拉夫解体,又让杜市的居民饱受战争煎熬。如今行走在城墙上,依然可以辨认炮弹的残迹。浴血重生,因天灾或人祸,杜布罗夫尼克却始终怡然自得。

参观城墙必须走逆时针:南面临海,北面风景更好,可以鸟瞰城内鳞次栉比的红瓦屋顶,尝试辨认哪一只是圣方济教堂的穹顶。如果一心想烤人肉bbq,可以正午登墙,保证上去的时候是中国人,下来的时候是非洲人。

细看杜市的真颜,必须在落日时分。盛夏时分,正午的阳光太过强烈,把一切建筑物晒成刺眼的白色,直到下午4点,艳阳的势力依然灼灼逼人,等等,再等等,睡一个午觉,在街头啃掉两个筒的香草冰淇淋,再慢吞吞翻翻小说。当皮肤无法感到热晕的火辣,是时候了,向城墙奔去,不用急,太阳落山至少要2小时,刚够把一角一隅看个仔细。

懒洋洋舔食的三花猫,目光警醒的流浪狗,这时候都似放松心情的游客,肆无忌惮徜徉在逼仄的小巷里。闻到淡菜下锅的浓香,时不时飘来烤黑鳟的味道,当你居高临下,45度俯角观察杜小姐,会看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往阳台上晾衣服的老人,把须胡膏往顾客脸上涂的理发师,孩子们尖尖的小面孔在窗后若隐若现。繁芜的雕花,大理石铺筑的盛世,给了杜小姐不近人情的面纱,只有去到城墙,才能看到她俏皮的真颜。

第五篇: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常委会院士简历

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常委会院士简历

(共17位)

1、沈国舫 Shen Guofang 沈国舫(1933.11.15-)林学及生态学专家。浙江省嘉善县人,出生于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学的学科带头人。在立地分类和评价、适地适树、混交林营造及干旱地区造林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第一个提出了分地区的林木速生丰产指标,主持起草了《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技术政策》。曾对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后期着力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水资源和生态建设的咨询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石玉林 Shi Yulin 石玉林(1936.1.2-),福建长乐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

从事土地资源与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西北、内蒙古、东北地区的综合考察和全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研究。

主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中国农业土地利用”、“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综合卷及“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总论;近期完成“中国农业需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与水土资源利用”、中国国情分析:“开源与节约”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研究与编写。科研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和多项中国科学院及部级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刘鸿亮 Liu Hongliang 刘鸿亮(1932.6.20-)环境工程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5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水环境研究领域是我国学术带头人。对我国的湖泊调查、湖泊环境数据库、湖泊富营养化机制、湖泊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近年,在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系统论文和著作。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担任国家攻关课题或专题组组长。曾获得国家及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成果。

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山 仑 Shan Lun 山 仑(1933.1.19-)作物生理学和作物栽培学专家。山东省龙口人。1962年获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我国旱地农业的学术带头人。提出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及发展旱农生产的若干新论点。开拓了旱地农业研究的生理生态领域,证明有限水分亏缺对作物的补偿效应,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了有力根据。提出“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的适应及调节”这一新概念,并研制出属国内外首创的,使作物生理活性和抗旱性得到一定程度结合的新型抗旱剂,被认为是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向仲怀 Xiang Zhonghuai 向仲怀(1937.7.3-)蚕学遗传育种专家。重庆市武隆县人。1958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任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蚕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家蚕基因库。建立了家蚕基因的连锁检索与定位系统和涵盖各染色体的近等位标记系统;新发现W-5等20多个基因。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为该病的有效防治解决了关键问题。主持育成优质高产蚕品种东钟×武七苏、日3×中5.6、夏芳×秋白3对,将L基因导入实用系统育成早期雌雄鉴别品种。近年主持完成世界第一张高质量家蚕基因组框架图,《SCIENCE》(306,1937-1940,2004)发表了该研究论文。是国际蚕学界知名的科学家。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管华诗 Guan Huashi

管华诗(1939.8.28-)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物工程制品专家。山东省夏津县人。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及海洋药物的教学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参加完成了“海带提碘新工艺规模生产”工程,为我国海带提碘工艺奠定了基础。70年代主持完成“海带提碘联产品—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重大研究课题,研制成功“农业乳化剂”等4个新产品并相继投产,为我国制碘工业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首创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PSS(西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90年代又发明研制了甘糖酯、海力特和降糖宁散等3个海洋新药和藻维胶囊等5个系列的功能食品,且全部投产。共获13项发明专利。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化学本科专业,形成了我国海洋药物领域唯一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博士生、硕士生50余名,是我国海洋药物学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金翔龙 Jin Xianglong 金翔龙(1934.11.29-)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专家。江苏省南京市人。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57-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今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我国海底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开拓性贡献。长期致力于我国边缘海的海底勘查与研究,开辟学科的新方向和研究的新领域,推动我国浅海海底油气勘探的起步,并率先开展我国渤、黄、东海的地球物理探测,对中国海的构造格局、地壳性质与演化,以及边缘海的演化模式等提出过重要论述,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主持研究的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攻关项目对维护海洋权益有重要贡献,受到国家表彰。在大洋海底勘探开发方面,代表我国在联合国争得东太平洋理想矿区,并主持与负责国家海洋局承担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开发》重大专项,勘探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按联合国要求完成区域放弃和实施洋底开采工程奠定了基础,为我国进入大洋勘探开发的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魏复盛 Wei Fusheng 魏复盛(1938.11.9-)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专家。四川简阳县人,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研究方向是:

1、环境化学;

2、环境污染与健康;

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

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80年代中期领导并组织了全国按照“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固体废物”等要素进行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统一验证和标准化,对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承担了国家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近十年他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开展与美国的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s暴露量及其代谢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此两项也获得部级进步一等奖);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获部级三等奖一项。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9、张齐生 Zhang Qisheng 张齐生(1939.1.18-)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专家。浙江省淳安县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竹材加工利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先后开发成竹材胶合板、高强覆膜竹材胶合板、竹材碎料板、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木复合层积材等系列产品。重视研究成果和经济相结合,有效的开展应用研究,使产品在众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推动和促进我国竹材加工新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完成的科研成果中,1984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开展竹材和农作物秸秆经热解制取竹碳和秸秆碳;竹醋液和草醋液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应用研究,为竹材和农作物秸秆开辟新的应用途径。

出版专(译)著8本、论文70余篇,是国家局林业科技委委员、中国竹产业协会副会长,是我国和世界竹材加工利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为竹材加工利用事业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张高勇 Zhang Gaoyong 张高勇(1942.4.月13-)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湖北省咸宁市人,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中国轻工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导)、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七十年代以来,提出了长链烷烃脱氢的热力学及含催化剂失活的化工动力学模型;发明了脂肪酸烷基酯的新生产方法;主持了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与工程开发;指导了新型杀菌剂的研究开发和DCS-3氧化铝载体的工程开发与产业化,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现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合成、物理化学及其在传统产业和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参加主持我国洗涤用品工业“八五”以来的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及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轻纺科技问题研究。历年来,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其他国家级奖励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许健民 Xu Jianmin 许健民(1944.8.2.-)卫星气象专家。上海市人。196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6年后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在他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许健民领导的研究组全面实现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的实时、全自动、像元级高精度定位,并开发出20种定量产品,为风云二号卫星观测数据的定量应用做出了贡献。其中在大气运动矢量产品的开发中,他提出了快速算法和在云高度指定中区分薄卷云和低云的新算法。

1970—1986年许健民在国家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实时气象数据库”,为中央气象台创建了热带天气分析业务。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2、孙晋良 Sun Jinliang 孙晋良(1946.1.2-)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上海市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长期从事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研究成功的新型复合材料增强骨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整体毡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主持的碳/碳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曾三次荣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成功的各类碳/碳复合材料已应用于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系统及防热系统。在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发射铱星中,在亚星二号、艾克斯达一号卫星发射中用于近地点发动机均获圆满成功。此外,在特种纤维及特种纺织材料等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成功的导电性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用辅料—吸胶透气材料等成果在劳动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曾发表过的主要论文有“碳/碳复合材料”、“碳纤维多向编织物概述”、“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针刺整体毡”等。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张 懿 Zhang Yi 张 懿 女。(1939.6.10-)环境化学工程与过程工程专家。辽宁辽阳人,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6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89-1990在瑞士伯尔尼大学进修环境工程。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70年代后期,开拓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交叉的综合研究方向,把资源与材料化学化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融合渗透到环境工程领域,提出资源再生循环与无害化技术相结合的积极治理路线。并在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上建立了系列新技术和应用工程,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9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开拓了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新领域,由工业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清洁工艺源头控制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亚熔盐高效反应分离新系统和绿色化工新过程成为资源优化利用的一种普适性理论和共性技术,已在铬化工清洁生产取得1万吨/年示范工程成功,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和生态工艺独立优化集成阶段。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提升和循环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环境电化学生物耦合技术、二氧化硫减排与利用和循环经济工业生态网络设计等前沿方向也做出开拓性工作。获国家奖共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三等奖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省部级奖多项。培养博士、硕士生30多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唐启升 Tang Qisheng 唐启升(1943.12.25-)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专家。辽宁省大连市人。1961年毕业于黄海水产学院。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和远洋渔业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发展了我国大海洋生态系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突出贡献。系统研究海洋渔业生物学,创造性地发展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亲体与补充量关系理论模式,完成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海洋渔业生物学专著。深入研究北太平洋狭鳕资源,在公海幼鱼分布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重要成果,为国家维护远洋渔业重大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5、周国泰 Zhou Guotai 周国泰(1949.8.30-)个体防护专家。吉林省镇赉县人。197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任解放军总后军需油料物资部副部长,曾任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军用、民用功能服装和个体防护研究,在防弹装备、特种防护服装和防寒保暖材料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先后主持研制防弹背心、防弹头盔,解决了防弹材料及防弹结构体复合成型、树脂基体合成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居国际先进水平,已装备军、警及执法部门,出口美国等10余个国家。开展静电防护理论、特种防护服装研究与技术开发,研制的防静电、抗油拒水、阻燃等系列防护服装,装备到全国各大油田,并广泛用于石化、冶金、林业等部门。主持被服保暖材料、保暖机理和生产技术研究,合作研制成功热熔粘结絮片和PTFE防风防水透湿层压织物,广泛用于作训服、防寒服、南极考察服和运动服等。创建我国服装工效研究中心和单兵防弹装备V50弹击试验室,系统开展了服装工效学研究,实现了我国防弹装备测试评价与国际接轨。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成果奖励。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6、戴景瑞 Dai Jingrui

戴景瑞(1934.9.1-)玉米遗传育种专家。辽宁省海城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研究生班。曾任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教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主要工程科学技术的成就和贡献:始终坚持玉米种质创新,育成多个玉米自交系,应用面积达1.6亿亩以上,亲自育成玉米杂交种十余个,累计推广一亿亩。提出创造杂种优势群的新观点。在世界上首次用细胞工程技术阐明C型不育性与专化感病性的关系,解决了C型不育系对C小种敏感的难题,使不育化杂交种大面积推广,开创了我国玉米细胞工程育种成功的先例。组织合作研究,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玉米转基因技术体系,育成我国第一代转基因抗虫玉米新品种。率先在国内用分子技术研究玉米杂种优势,发现了新的杂种优势群,提出玉米杂种优势与基因沉默有关,并克隆了相关cDNA片段。构建了我国第一张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培养博士生26名,硕士生16名,发表论文60多篇,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主持创建了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7、陈焕春 Chen Huanchun 陈焕春(1953.3.20-)家畜传染病学专家。湖北省恩施市人。1988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兽医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率先确定了猪伪狂犬病在我国爆发流行,分离鉴定了猪伪狂犬病毒,研制了各种诊断方法;系统阐述了我国猪伪狂犬病的五大临床表现形式;研制了疫苗,提出了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于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克隆测序了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两个全基因组序列和多种病原的50多个功能基因。构建了伪狂犬病毒通用载体,研制了10种基因工程疫苗和10种分子诊断试剂盒,申报了10种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4个新兽药证书及2项发明专利。研制了多种新型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及诊断试剂盒,获得3项鉴定成果和14项专家验收认定成果。制定了伪狂犬病检疫规程国家标准和猪细小病毒检疫规程农业行业标准,修定了猪血痢检疫规程检疫检验行业标准。培养毕业博士14人(在读23人),毕业硕士36人。发表论文142篇,会议论文73篇,专著1部,参编2部,编写论文集6本。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下载布兹尼克院士简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布兹尼克院士简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