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建设系统信访工作制度(试行)
陕西省建设系统信访工作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加强建设系统的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指定负责对外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机构负责日常信访的接待、处理和管理工作。建设厅办公室是省建设厅对外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的机构。
本制度所称来信是指信访人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提出的信访事项。本制度所称来访是指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
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布信访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时间和地点、查询方式,并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规章,处理信访事项的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四、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信访处理原则,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负责,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省厅转办的信访事项。
五、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确定一名专(兼)职信访联络员,负责本单位信访工作。
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协调处理工作机制,认真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超前化解工作,把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置转到事前预防上。要高度重视并热情耐心地做好群众初次来信来访的接待处理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第二章 信访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信访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七、信访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受理群众反映的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职能有关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综合协调本单位信访工作,指导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信访工作。
(二)负责及时向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办、转办、督办来信来访事项。
(三)负责督办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转办的信访事项,及时上报办理结果。
(四)做好信访情况的统计分析,及时做好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的信息报送;紧急时可口头先报情况,事后补报文字材料;对重大事项应当追踪连续报送后续处理情况。
八、信访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建设系统的有关政策法规,坚持原则,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二)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登记来信来访的诉求,倾听并分析所反映的问题,耐心解释政策,及时与其它有关部门沟通情况;
(三)做好对来访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信访工作秩序。
第三章处理信访问题的基本要求
九、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应当保持信访工作的联系畅通,一经发生进京或到省集体上访、异常访及突发事件,及时协调市有关部门派人到现场进行处理。
十、对越级上访的人员,应当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和思想疏导工作,劝其依法向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如有必要,单位信访工作机构或有关处(科)室应当及时通知政府其它有关部门做好接待工作,防止矛盾扩大。
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不予受理。
十一、各单位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及时登记。凡属反映本单位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意见和建议,或者不服本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或者依法对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复查意见不服,要求本级机关进行复核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并在15日内转送有关处(科)室处理;对不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
对收到的信访事项,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
十二、信访事项涉及本单位以外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行为的,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部门提出。情况重大、紧急的信访事项,由各单位及时转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并抄送所涉及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上级部门。
十三、对已受理的信访事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处(科)室经过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政策、法规的,子以支持,并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执行;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政策、法规的,不予支持。
十四、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十五、信访人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部门的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十六、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部门的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复核部门可以按照《信访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信访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十七、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受理,但应当向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十八、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四章来信处理程序
十九、各单位负责信访工作机构收到来信后,应及时将来信人姓名、地址、反映的主要内容、办理情况等登记在《来信登记表》上。
二十、下列内容的信件应报单位负责人或单位负责信访工作机构领导阅批。
(一)有关建设行业的管理、科技和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见和建议;
(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重大问题;
(三)建设系统的重要情况和动态;
(四)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重要来信;
(五)反映对重大问题顶、拖不办、明显违反政策的来信;
(六)其它需经领导同志阅批的信件。
按要求上报的信件经领导批示后,有关处(科)室应指定经办人按领导批示意见具体落实。在经办处(科)室规定期限内无反馈结果的,由信访工作机构经办人负责催办。
二十一、下列内容的信件由各单位负责信访工作机构转交有关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处(科)室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结果。
(一)应当由有关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它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的重要的情况、问题;
(二)检举、控告严重违法乱纪、扰乱秩序或者以权谋私的问题;
(三)可能发生意外,给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
(四)其它需要交办处理的问题。
信件交办后,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末反馈结果,由原经办人及时催办。
二十二、经办人对反馈的结果应认真审查,可以结案的,报有关领导审定。对处理明显不当或者不能结案的,应当商请有关单位或部门做进一步处理。
信访人对上报处理结果表示不同意见的,应当认真研究,慎重做结案处理。
对已结案信件,经办人应当将该案办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整理保存。
二十三、对只需下级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知晓或自行处理,而不要求上报结果的信访件,由本单位信访工作机构或有关处(科)室用固定格式的转办单,转交给有关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酌情处理,不需反馈处理结果。
第五章来访处理程序
二十四、来访人应当按照要求,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集体来访的群众应当填写清楚每个来访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通信地址、工作单位和反映问题的内容。
二十五、信访接待人员必须坚持文明接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人员的叙述,阅看来访人员携带的材料,做好接谈记录,认真负责地向群众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根据来访人所反映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处(科)室接待处理。
二十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立案交办或者请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派人来本单位共同协调处理:
(一)问题比较复杂的疑难特殊案件和人数众多的集体来访,经动员不返回或者情况不清,而又需要及时处理的;
(二)从几个渠道,由不同人员多次来访同一问题,经多次交办而无处理结果的;
(三)来访人有异常表现或者意外情况,需要与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当面研究的;
(四)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有明显失误,且处理难度较大的;
(五)其它需要请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来协调处理的情况。
二十七、对省厅立案交办的信访事项,有关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反馈处理结果。
二十八、要做好集体来访的接待工作。
本制度所称集体来访,是指同一地区、反映同一问题的群众在5人或者5人以上的。
接待集体来访时,应当有两位接待人员接待。集体来访的群众必须自行推举不超过5人作为代表参加接谈。
接待处理集体来访时,要注意加强与有关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避免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如需要请有关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来共同处理时,应当通过信访联络员协调。集体来访反映的问题涉及本单位多个处(科)室业务的,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向领导报告,由单位领导协调有关处(科)室共同处理。
第六章复核办理程序
二十九、收到信访人要求进行复核的请求后,应当立即报告有关领导,按领导批示有关处(科)室对信访人的请求事项进行复核。
三
十、承办处(科)室应当认真研究信访人要求复核的理由和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复查意见。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
三
十一、承办处(科)室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并报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书面答复信访人。
三
十二、承办处(科)室在办理过程中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报分管领导同意后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第七章信访突发事件处理程序
三
十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处置信访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作好应对和处置信访突发事件工作。
建设厅处置信访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本单位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和有关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置信访突发事件的协调工作,单位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三
十四、信访接待人员发现来访人患有危、急疾病,以及受到意外伤害或者服药自杀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及时与急救中心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处理,并向领导报告。
三
十五、对信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接待人员可视情节轻重进行劝阻、批评教育、请公安机关配合处置:
(一)不按《信访条例》规定到指定场所上访,干扰社会秩序和机关工作秩序的;
(二)同一市、县反映同一问题的来访人数超过5人的;
(三)反映的问题已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作了处理,仍提出无理要求,经耐心说服教育无效,长期纠缠取闹的;
(四)反映的问题按有关政策、法规不应解决,但仍坚持无理要求,长期纠缠取闹,妨碍正常工作秩序的;
(五)在来访人中串联闹事,拦截领导同志纠缠的;
(六)扬言爆炸、杀人、自杀,企图制造事端,挺而走险的;
(七)携带危险品、爆炸品以及各种管制器械到接待场所或者机关办公区的;
(八)对接待人员进行纠缠、侮辱、殴打、威胁的;
(九)破坏办公设施以及有其他违法乱纪行为的;
(十)其它严重影响办公秩序行为的。
三
十六、接待人员遇有下列特殊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一)来访人扬言要到省上领导同志处上访、制造事端的,应当及时向厅领导汇报,并及时向省信访局和公安机关报告;
(二)发现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犯来访时,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三)其它需要向有关部门报告的特殊情况。
三
十七、对规模较大、情绪激烈,或者围堵办公场所的集体来访事件,除按本制度第二十八条的要求做好接待工作外,信访工作机构应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并与有关处(科)室共同听取上访人员所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同时,要求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派得力人员尽快到场,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疏导上访人员尽早返回本地妥善处理。在说服教育无效、集体来访人员继续围堵办公场所的,要协助公安机关依法果断处置。
第二篇:贵州省交通厅信访工作制度(试行)
贵州省交通厅信访工作制度(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保持交通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交通信访工作人员行为,维护信访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结合厅机关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受理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
第三条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信访工作原则。
第四条 信访人应当按照《信访条例》,采用规范的形式提出信访事项。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应当载明信访人的真实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和信访事实、理由及诉求,并对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以走访形式提出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五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维护办公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损害国家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
二、接待制度
第六条 坚持文明接待,认真听取信访人情况介绍,了解信访诉求,详细记录,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
第七条 登记来访人姓名、性别、反映的主要问题和要求,以及处理意见等。
第八条 当面能给予答复的问题,耐心解答清楚;不能当面答复的问题,说明情况,讲清政策。接待来访要耐心细致,和颜悦色,不能激化矛盾。
第九条 注重来访动态研判,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发现可能发生重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要及时报告,不得隐瞒不报。
三、办理制度
第十条 登记。属于受理的信访事项,填写《信访登记表》。登记内容包括:来访日期、姓名、人数、单位或家庭住址,反映主要问题、处理方式、承办单位或部门。不属于受理的信访事项,及时告知信访人。
第十一条 报批。信访事项经登记后送交信访办处理,一般信访事项由信访办提出处理意见,重要信访事项呈请分管领导批阅。
第十二条 承办。承办单位或部门接到分办、转办信访事项,应指定专人办理,按规定时间办结,并反馈办理结果。情况复杂的,经厅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十三条 督办。厅信访办对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交办信访事项以及重要信访事项实行督查、督办,加快办案进程,把握办案情况,提高办结效率。
第十四条 答复。原则上一般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由各承办单位或部门向信访人书面答复,属于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交办信访事项以及重要信访事项,承办结果报厅信访办统一向信访人书面答复。
四、领导接访制度
第十五条 根据需要设立领导接访日,由厅领导轮流接待来访群众,重点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接访地点设在信访接待室。
第十六条 厅领导接访时,信访工作人员协同接访并负责接待和记录工作。
第十七条 领导接待日,需有关单位和部门到场时,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及时到场接访,并提出建议意见,供厅领导参考。
第十八条 厅属单位同步设立领导接待日,处理信访工作。第十九条 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及时研究、协调、督促、检查信访案件的落实,促进信访问题解决。
五、排查化解制度
第二十条 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隐患消灭在萌芽。
第二十一条 建立工作台账,把排查的信访矛盾纠纷,登记造册,注重梳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第二十二条 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隐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解决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稳控、早化解。
第二十三条 根据需要,召开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梳理分析会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当场进行分办,把握工作主动权。
六、复查制度
第二十四条 厅信访办负责处理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复查事项申请受理、交办、答复工作。
第二十五条 厅信访办交办的复查事项,由承办单位或部门组织调查、核实,并提出初步答复意见。
第二十六条 涉及两个单位以上的复查事项,由厅信访办协调有关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并联合提出初步答复意见。
第二十七条 根据复查工作需要,由厅信访办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对复查事项进行会商研究。
第二十八条 复查申请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答复意见,加盖厅章,以直接告知、邮寄、公告三种方式送达信访人,并抄送省信访局和承办单位。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对厅复查意见不服的,从收到之日起30日内向省信访主管部门提出复核请求。
八、附则
第三十条 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信访形势分析,完成工作总结和工作部署,并及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第三十一条 年终对信访内容进行分类统计。
第三十二条 信访工作的各种文件、工作计划、总结及信访件等,年终统一整理,装订存档。
第三篇:吉林省妇联系统信访工作制度
吉林省妇联系统信访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妇联系统的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管理制度化,充分发挥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吉林省信访条例》和妇联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级妇联的信访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在上级妇联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省妇联权益部为全省妇联系统信访工作业务主管部门,承担日常信访接待工作,指导全省妇联系统的信访工作。
第四条 省妇联设立信访接待室,配备专职和兼职接访员。专职接访员由省妇联干部担任,兼职接访员由维权志愿者担任。
第五条 接访员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专职接访员职责
1、认真受理妇女群众采用书信、电话、走访第形式反映的信访事项,及时办结。
2、协助领导做好接访日的具体工作。
3、对重点信访案件进行跟踪、催办。
4、根据需要为来访妇女群众申请法律援助。
5、定期向全国妇联及有关部门报送信访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
(二)兼职接访人员职责
1、认真解答妇女群众以书信、电话、来访等形式提出的问题,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每次接访结束后,对当日接访的情况进行整理,并与专职接访员做好交接工作。
3、根据需要为来访妇女群众代拟法律文书。
(三)信访接待工作要求
1、文明、热情的接待来访,做好信访登记。认真听取、记录信访人的意见和要求,属于求助和咨询的,接访员应依据有关法律、政策及时解答,属于妇联职责范围内能够办结的,接访员应及时办结,不能够办结的,信访员要按归口管理的原则填写《群众来信来访来电转办函》,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并告之来访人。对来访妇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办结率达到100%。
2、对来信内容表达不清、具体信访诉求不明、联系方式不准或没有联系方式的,接信人要做好信访登记。
3、对重大、紧急的信访或集体访,接访员要作好来访人的劝解工作并及时报告领导及有关部门。
4、不得将检举、揭发、控告材料转送给被检举、被揭发、被控告的人员和单位,不得丢失、隐匿和擅自销毁信访材料。
第六条 认真做好省妇联领导接访日工作。每月的25日上午为省妇联领导接访时间(如遇双休日,则顺延),接访员要配合做好记录及案件的跟踪办理工作。
第七条 建立信访信息排查和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及时从妇女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中发现和排查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研究解决办法。各级妇联对本地发生的重大妇女侵权案件,要逐级上报当地党委和政府, 并在3日内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妇联。对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突发性事件要随发随报,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八条 加强对重点信访案件的跟踪处理。对集体来访案件、在本地有影响的严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妇联领导要亲自过问、协调、督办。接访员要主动跟踪案件处理情况,及时汇报案件处理结果。
第九条 做好信访统计分析工作。对妇女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反映的问题要定期做好统计和信访分析,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各市州妇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信访统计分析报省妇联。
第十条 做好信访材料存档工作。所有信访材料要按照案件性质分类归档。信访员对归档材料要每季度装订成册,对重大案件材料要单独装订成卷。
第十一条 本制度从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信访工作制度[推荐]
信访工作制度
一、首问责任制度
1.本单位工作人员均有责任将上访人引领到信访办公室,由信访办接待人员负责接待。
2.认真填写《人民信访登记表》,做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登记工作,确保信访工作的连续性。
3.登记内容完整准确,不遗不漏,包括姓名、时间、单位或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主要问题以及处理结果等。
二、人民来访接谈记录制度
1.接待人民来访必须热情接待,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并做好登记工作。
2.能够当面答复的问题认真解答,不能当面答复的说明情况,讲清政策。要让来访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3.对来访反映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避免不应有的事情发生。
三、控制和化解集体访、越级访工作制度
1.对群众集体上访要本着“先控制再化解”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
2.对重大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做好教育、稳定工作,引导群众合法、正确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3.对集体上访事件,上访者单位领导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信访办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并知会公安、武警等部门派人到现场维持秩序,防止其它意外事件的发生。4.对越级上访者,做好宣传和疏导工作,及时准确向上一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明确责成有关部门和责任主体单位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群体越级上访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重要信访问题报批制度
1.来信来访报请领导批阅,使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得到重视和及时解决。
2.信访办收到或其他单位转来的信件,经登记后及时送主管局长批阅。
3.领导批阅后的信访件由信访办公室转送承办科室,承办科室签字,并预报处理结果时间。
4.信访办公室负责督办信访事项,如承办科室未按时限要求办结完毕,应承担相应责任。
五、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度
1.信访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机关各科室按照工作职能各负其责。
2.将信访工作列入局领导班子议事日程,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信访工作会议,研究有关信访热点、难点问题,解决重要的疑难信访问题。
六、领导包案及信访接待日制度
1.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每周三作为本单位领导信访接待日,信访接待日不许空岗。
2.实行包案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局领导包案责任制。各分管局领导研究协调督促检查抓落实。
七、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
1.对上级有关部门和局领导交办的各项信访工作事宜,要件件有着落,处处有回声,不得推诿、敷衍、拖延。2.对上级有关部门和局领导交办的信访件,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并将结果报告上级机关或视情况回复上访人。保护来访者的合法权利。
3.因失职造成重要事项拖延、漏办或造成打击报复事件发生的,视严重程度追究工作人员相应的责任,同时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五篇:信访工作制度
五队实验学校信访工作制度
根据灌教发【2014】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建立信访工作制度如下:
一、指导思想
把信访工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密切党和群众关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校园,把信访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妥善处理群众中突出矛盾,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1、本着对群众信访问题要有高度负责精神,规范和健全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2、坚持每天一名副校级教干带班的信访接待制度。完善“校长信箱”。
3、有专人负责,加大对群众反映问题的督办力度,做到不压制、不推诿回避、不拖延。
4、对解决有困难的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多做了解民意、理顺群众情绪工作,就地化解和处理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内部,消化在萌芽状态。
三、实行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确保工作到位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网络,把信访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
2、充分发挥我校纪检监察职能作用,依法规范行为,依法处理问题,对上级转交办的信访文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在规定时间内处理有报告,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映。
3、加强调研和预测,制定防范和处置的预案。加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在配合与协作,及时向上级部门通报信息。
4、建立值班和请示报告制度,维护学校正常的管理、教学、生活秩序,确保学校和谐稳定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灌南县五队实验学校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