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部长指出,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一轮“三基”工程建设中,逐步把“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而“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前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断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观念滞后,民警思想根基差。在日常的工作中,部分民警认为,只要懂法并按照规定执法就足以胜任公安工作,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仅限于在电脑上打几个字、在网上看看东西,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花钱买设备、比投入、比装备,不重视信息化应用和投入产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公安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出现了新知识不愿学、信息系统不愿用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促进公安工作发展。这已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的瓶颈。
(二)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配备不齐。进行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必备的硬件设备,经过三年的基层基础建设,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硬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上级提出新要求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公安局共有电脑174台,其中14台由于配置低无法使用;县局服务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公安网运行速度有待提高;三年前建立的网上办公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急需改版重建。
(三)起步较晚,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建了也没效益。通过对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严重存在。仅限于人口信息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并且整个系统仅由内勤或某位民警一人固定时间使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干、一群人看”,信息系统应用难以深入。经调查,我局内勤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6%,公文处理达标占93%,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79%,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98.6%,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76.8%,而一般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38%,公文处理达标占38.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6%,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60.9%,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52.6%。
(四)缺乏人才,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目前**公安局信息通讯部门有人员3人,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同时还要负责网监、机要等工作,从而导致了新技术没人会用,难以适应今后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需要。在民警中随着民警年龄的递增,一些年龄偏大的民警“怕上机、记不住、掌握不牢”的现象极其严重,计算机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公安局45岁以下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0%,公文处理达标占65.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87.5%,而45-50岁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40%,公文处理达标占46.8%,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5%。
二、通过对**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分析认为,公安信息化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以信息化有效提升公安战斗力,提高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全面做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如何破解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难题,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面前的首要问题。就**公安局而言,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因此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信息化打造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已经带来和将要引起的发展变化,从全面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公安工作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要在全局上下形成“不会用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观念,要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的日事议程,注重整合系统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力争早日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目标。
(二)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山区县、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经济总量小,仅依靠政府财力投入不现实的。要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常规思维,超前消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公安机关领导要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财力的支持;其次,公安机关要在节减经费上做文章,压缩或减少经费支出,将节约的经费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再次,可采取“先建后还”和“以租代建”等多种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在建设350兆无线通讯系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山区,建立自己的基站条
件不允许,因此我们通过与移动、网通、联通等部门协商租借他们的通讯塔,及时的解决了问题。总之,妥善解决资金制约问题,信息化建设工程才有保障,才能实现最佳工作目标。
(三)强化培训,普及应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普及应用难题,才能使信息化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因此,要改变重建设,轻普及应用的倾向,通过“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各警种各部门和基层所队民警培养成懂应用,会管理维护信息网络的能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使在岗每位民警熟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扫除“机盲”“ 网盲”现象;二是强化民警应用信息,提高网上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激发民警学习热情;三是培养技术骨干,开发利用信息,将信息化工作与日常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强势推进以办公自动化、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和信息采集室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四是通过争取编制,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信息化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第二篇:对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学习考察组
为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的能力,2008年2月中旬和3月上旬,**同志率领市公安局直属业务处(总队)长、区县(市)公安局长,分两批先后考察了安徽、江苏和浙江、上海公安信息化建设。通过考察学习,收获很大,启发很深,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理清
了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主要做法
(一)安徽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统一思想,科学规划,明确工作思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走跨越式发展、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建设、实用节约型发展的道路。二是科学整合资源,条块结合,信息共享。既节约了大笔资金,又使原有系统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整合。三是立足基层,贴近实战,以用促建。坚持边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狠抓综合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突出实战应用,提出“一切为了实战”的口号,始终把立足基层,贴近实战,强化应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金盾工程”建到每个民警的办公桌上。四是抓典型,促全面,整体推进。省公安厅将芜湖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全省推广。五是强化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始终坚持把提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切实把好“三道关”:领导关、基层所队长关、全员培训关。六是因地制宜,多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安徽省公安厅提出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以系统硬件档次论英雄,而以实战应用效果定成败”,要求各地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同时,开动脑筋,多快好省地开展建设。七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省政府将“金盾工程”、智能交通系统、互联网监控中心建设列入“861”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省级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列入了省政府“数字安徽”重点建设项目,保证了全省公安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
(二)江苏省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这个核心,在普及推广上下功夫。省公安厅将2008年作为全省“网上信息应用普及推广年”,加强分类指导。二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重点环节,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2008年以来,江苏省公安厅围绕“建成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机制、培训一支队伍”三个环节开展建设,为应用提供环境、制度、素质的保障。2008年以来,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科技大练兵活动,将网上信息采集比对等应用技能,列入省厅派出所长、刑警队长、交巡警队长学校以及警衔晋升、专业培训的范围。三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的整体推进,在“两强两促”上下功夫。以网上作战为核心,围绕信息强侦、信息强基、信息促防、信息促管开展应用实践。首先,将信息强侦作为开展网上应用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网上侦察破案工作模式和网上信息查证比对模式、网上线索排查布控模式、网上案件串并侦查模式等一系列新战法。其次,大力实施信息强基工作,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都建立了规范化的网上信息研判应用工作机构和机制。第三,信息促防的作用初步显现。全省公安机关以实有人口管控为重点,通过对旅馆住宿人员、网吧信息、暂住人口信息的跟踪掌握,并及时与在逃人员、高危人群等系统数据进行比对,有针对性地落实管控措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提高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抓住创建“平安江苏”的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投入专项资金10亿元左右,加大了各类社会面治安监控图像系统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社会重点部位、集卫星、微波、光纤网络、专用电路等多种传输手段为一体的图像监控网,建成了一批具有智能化查控报警功能的治安卡口,用信息化手段织牢街面路口的防控网络。
(三)浙江省、上海市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实施“金盾工程”。浙江省公安厅确立了“立足现有、总揽全局、着眼发展、科学规划、开拓创新、规范管理、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力争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短的建设周期产出最大的效益。上海市公安局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强化运用,完善机制,近四年来平均每年投入近2亿元。二是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浙江省公安厅从2008年5月开始,开发建设并逐步推广了全省统一应用的“浙江公安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一个平台录入、查询和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三是以实战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作战威力。浙江省厅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主要环节,不断拓展情报信息应用领域,开展“网上作战”,取得了较明显的应用效益。上海市公安局2008年开发建设了信息比对系统,目前已纳入比对范围的有22个数据库,基本覆盖了主要公安业务信息。四是以规范化为抓手,为信息化提供强力保障。浙江省公安厅
把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警务理念、改进警务方式、提高警务效能的有效载体。首先着力提高民警信息化素质。全面加强对一线民警的技术和业务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和大练兵活动,并将其作为警衔与职务晋升的必训必考内容。其次,努力做大公安信息化的活水源头。按照“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要求和“谁主办、谁采集、谁录入、谁修改”的原则,全面、认真地采集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以及车辆、驾驶员、二手机、二手车等各类基础信息,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第三,强化机制保障。坚持属地采集、全程上网、完全关联、高度共享的原则,将信息化应用与民警的日常侦查办案和
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采集、录入、储存、加工、应用职责细化分解到各项警务工作中,细化分解到办案、办事、办证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民警、每一个工作岗位。上海市公安局坚持质量管理,制定了《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相关数据项目质量标准》,开发了数据质量检查软件,建立了数据质量举报网站和奖罚金机制,鼓励单位、民警反映所发现的数据差错,并以常住人口、案(事)件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等15个系统为重点,开展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的总体正确率提高到99.5%。
主要成效
一是公安信息化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安徽省一级网带宽达到155兆,二、三级主干网络全部开通,全省公安基层所队接入网覆盖率达到98.45%,百名民警拥有的计算机数为41.4台。江苏省一级网带宽为622兆,全省所有基层所队全部以专线宽带方式接入公安信息网。全省公安机关接入公安信息网的计算机为5万余台,百名民警计算机拥有率达到69台。浙江省公安二、三级主干网和接入网覆盖率为100%,地级市全部开通了至县级公安机关的图像传输系统。省、市两级公安信息中心均已运作。上海市已自建光缆3000余公里,实现了100%联网,达到千兆主干网,百兆联接至派出所,10兆联接至单机,实现了数据、语音、视频的“三网融合”。
二是建立形成了高效、共享、充分满足公安实战需要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将所有公安业务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建成了“芜湖公安警务数字化协同系统”,实现了各警种相互支持、相互策应、协同作战的目标。江苏省在全省省辖市和省公安厅统一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各类网上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满足了对信息的采集、录入、共享、应用需求。浙江省公安厅杭州市局建立以技术破案、信息破案为手段的网上作战体系,突破传统刑侦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分析整合、碰撞比对和倒查扩案、网上调控、关联扩线、犯罪轨迹刻画等方法,主动发现破案线索,掌握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拓展了“从案到人、从人到案”的侦查破案途径。上海市开展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二期建设,将中心库容量扩至300万人十指纹、10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扩至每秒50万指以上。开展了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建设,目前前科库已入库6万人份,现场库入库保持在300人份左右。2008年以来,通过指纹识别比对直接认定和提供线索,查中39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795人,通过dna技术认定犯罪嫌疑人400名,其中破获凶杀案件500余起。
三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夯实。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人口系统、旅馆业治安管理系统、高危人群管理控制系统、网吧实名登记系统和社会面图像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建设,使源头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对流动人口、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部位的控制得到全面强化,提高了社会面控制管理能力。江苏省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了案底制度建设,对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对象网上列管和前科劣迹信息查询比对等工作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不仅提高了对违法犯罪人员积累性打击力度,而且促进了执法基础工作的开展。上海市开发了5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主要有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110、119、122的“三台合一”,并依托上海市公务网,实现了公安指挥中心与各社会联动单位的联网)、情报信息系统、案件时空分析系统、预指挥调度系统、案(事)件管理信息系统。
四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开展。安徽省建成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400多处,道路卡口监控系统116处,配备车载移动电子警察320套,33个省际公路卡口系统全部建成,两条主干206国道和205国道部分重点路段实现联网卡口监控,仅2008年,依托科技手段共发现涉嫌盗抢车626辆,抓获盗抢汽车犯罪分子44人。江苏省自2008年起,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了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其中公安机关自建监控系统1.3万余个,安装摄像镜头约12万个,50多个市、县公安局建成了图像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城市治安的不间断监控。通过发挥各类监控系统在锁定目标、固定证据、发现抓获罪犯等实战中的作用,2008年以来,江苏全省共破案45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多名。
五是形成了网上侦查破案新模式,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安徽省自2008年以来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3%。江苏省公安机关2008年利用网上信息破案占全省破案总数的2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抓获在逃人员2.2万余名。
六是警务工作机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2008年,江苏省各级公安网站发布各类预警研判信息7.1万件。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广泛应用,使原来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四处奔波,动用大量警力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坐在办公室,用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即可办到。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现实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神奇”作用,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现在的公安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要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首先必须实现信息化。
七是公安行政管理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安徽省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户籍管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办理户籍市内迁移只需在迁入地一次办结,不需要象以前在迁入地和迁出地往返多次。江苏省公安机关通过网上“一站式”服务,2008年共办理各类户籍管理业务1744万件,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证件493万件,办理出国出境证件66万件。省公安厅和13个市公安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公安网站,推行执法告知制度、提供办事指南和政策咨询,受理犯罪举报和群众投诉,大大提高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八是城市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于2008年10月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将在今年基本建成共享性强、覆盖面广、技术领先、应用效果显著的防控网络体系。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建设监控点3132个,其中社会面上治安监控点2052个、公安机关内部安全监控点1080个。同时,基本建立了统一的动态报警监控平台,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的数字化与网络化,预防、打击、管理等公安工作效能得到较好发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全国四个“城市综合报警与监控示范城市”之一。上海市公安局目前可供调看的全市主要道口、地铁沿线、重点场所、要害部位、标志性建筑周边的摄像监控点近4000个。目前,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摄像监控系统的决定,提出了“凡是进入上海的人员,无论是空中来、海上来、地面来,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出入地铁的人员,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出入四、五星级宾馆的人员,都要有图像记录;凡是常用警卫线路,都要有全程摄像监控”的建设目标。
第三篇:对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告 对 基 层 党 建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调 研 报 告 1 1 大数据时代,XX 市党建信息化建设处于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对党建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党建信息化发展现状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形态。我们党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也非常重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建工作。
就我市而言,2007 年,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面启动实施,拉开了全市党建信息化的帷幕;2008 年,党建网的正式开通,标志着全市党建信息化进入门户网站时代;2015 年党建微信公众号的开通运营,意味着全市党建信息化服务已拓展延伸到移动互联网阶段。与此同时,大组工网、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得到有序推进,特别是 2016 年建成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干部人事档案智能检索系统。
2017 年,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审时度势,响亮提出“以互联网思维谋划党建,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党建”的工作思路,把管理信息化作为全市基层党建“四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推动党建一切工作在线落实与不断创新的基础,以务实管用为原则,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支撑,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载体,谋划并搭建起一个中心、两个网络、三个平台为基本架构,集管理办公、宣传教育、服务互动 6 大板块34 项功能为一体的 XX 党建云平台,走出一条党务工作在线落实、党内活动实时监督、党员动态随时掌握的智慧党建新路子,形成了“组织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管理尽在掌上”的工作新常态。XX 县“党建视讯交互系统”、XX 县“党建工作指挥部”、XX“支部小管家”和 XX 县“智慧社区”等一大批智慧党建的新载体、新手段也不断涌现。
二、党建信息化面临问题
事物的发展演进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同的问题,党建信息化也不例外。横向比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制造、物流、金融、保险等诸多领域并得到飞速发展。比如我们熟知的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信息化支撑下得新兴产业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光伏高速等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无人码头、人机对话、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广泛运用。
比较起来,党建信息化的整体落后用天渊之别形容毫不为过。纵向比较,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党建信息化百花齐放、各展异彩,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基本都是各自为阵的小舞台、“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全国上下,由于党建信息化的手段和载体杂乱,为最终走向融合融通,到达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不小整合困难,甚至有些东西在刚刚建成后必须淘汰。
具体讲,全国层面存在以下问题,也是我市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与热衷于网络购物、电子支付、共享单车等新事物相比,仍然有不少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信息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对信息化在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一些同志认为党建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推进电子化、无纸化办公,认识肤浅、思维停顿;一些同志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离自己太远,学习这些技术的就是浪费精力;还有些同志明明懂得信息化的好处,也知道智慧党建的便捷高效,但就是不肯用不愿用,对党建信息化持严重的排斥态度。
第二,说得多、做得少,管得松、用得少。中组部连续出台了三个组织系统信息化五年规划,每一个规划都全面周详,但推动推进的不力,落地落实的不多。各地贯彻落实的也存在同样问题,尽管前边点到几个做的不错的地方,但这样的典型凤毛麟角,不能代表全国的整体水平。管和用是面临的又一个重大问题。日前,新华社每日电讯刊发了一篇题为“‘僵尸网站’未清,‘僵尸 APP’又现”的文章,直指部分政务平台搭建起来却
没有真正使用好的乱象,“僵尸”网站、APP 以及公众号在党建信息化领域同样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无人管无人问;另一方面是因为内容建设乏力,导致吸引力影响力不足。
第三,党建信息化融通互动水平不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基层党建工作融合程度不深,党建信息化工作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互动沟通有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局面还没有形成。
于我市而言,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以下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平台整合融合不 到位。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开通运行和各县区创新载体多出的背景下,如何实现 XX 党建云平台对上对下的无缝对接,同时将远程教育、“党员小书包”纳入其中,实现与全市大数据平台的无缝对接是当前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
二是党建数据作用发挥不到位。党建大数据平台虽已建成,但仍停留在整体统计、简单分析以及数字化展示阶段。数据支撑乏力和质量低下、挖掘的潜力不足和平台聚合功能运用不全面、不及时、不彻底的问题是当前面临的第二个突出问题,而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使用率不足、相关业务科室运用主动性不强是影响普遍推广的头等问题。
三是信息 化覆盖不全面。我们只是在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考核工作等一些重要领域的信息化还处于空白阶段,组织系统信息化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三、党建信息化发展方向与出路 一是深度融合资源,打造唯一信息平台。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共包含党组织和单位信息管理、党员信息管理、组织关系转接、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活动管理、党费管理、流动党员管理和党内统计 8 个管理子系统以及在线学习培训、在线互动论坛、党代表在线服务、网上组织生活、党员服务和党务公开 6 个服务子系统,其中党组织和单位信息管理、党员信息管理和组织关系转接 3 个子系统已开通运行。通过分析比对,不难发现,与我市现行的党建云平台存在功能雷同和作用交叉现象,但全国系统权威性和范围适用性更好,而我市党建云平台在灵活性和特色功能开发上更有优势。当务之急,首先要按照中组部颁布的标准,改造党建云平台,实现与全国系统的数据对接,万不可陷入闭门造车、积重难返的地步;其次,要确立以党建云平台为核心的全市党建信息化体系,各县区自建平台原则上进行改版融合,不能融合的必须舍弃,远程教育、“党员小书包”等既有平台要分步、有序纳入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再次,任何新建党建信息化系统都必须基于 XX 党建云平台的基础架构开发,破除信息孤岛,构建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是强化运用管理,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党建信息化第一责任,重点解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和心里抵触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管思想的工作常态,全面推进党建各项工作的在线部署和在线落实。做好当下、用好基础,通过对现有平台的全面运用和熟练运用,为推动下一阶段功能扩展、业务增加打好基础。
三是不断推进创新,打造普惠服务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所以,要认清认识到下一阶段党建信息化的一切工作必须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来实现,必须把大数据的采集融合和多维度发掘运用作为党建信息化工作不落后的基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科学设计和开发新的功能。
具体讲,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做好融合的基础上推进数据可视化,发挥大数据的感知、预测作用,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撑;
二是引入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党建特别是以服务为重点的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逐步建立可以实现人机对话、远程协助的智能服务终端,把普遍化、普惠化服务引向深入; 三是加快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考核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XX 党建信息化进程; 四是全面整合 XX 党建信息化资源,适度开放数据权限实现数据共享,实现指挥统一、责权明确、运用到人,切实提高党建信息化运用水平。同时,要激发基层活力、鼓励基层创新,构建上下协同、全面发力的党建信息化新格局。
告 对 基 层 党 建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调 研 报 告 2 2
主动适应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认真面对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虚拟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是把“双刃剑”。信息化在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方法、对象和环境等带来了很大影响。
首先,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既拓展了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又考量着我们领导虚拟组织的能力。以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为主要特点的网络“虚拟世界”,正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远地拓展了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的工作空间和创新空间,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阵地和平台。但网络虚拟世界也是各种政治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场,能否运用好信息技术推进新形势下“网络党建”工作,巩固好“虚拟世界”马克思主义阵地,直接检验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其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既优化了基层党建工作手段,又考量着我们推 进改革创新的能力。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推行和广泛应用,必然使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手段更加多样、管理手段更加完备、推进手段更加有力,进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传统基层党建工作手段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改进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模式和工作方法,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既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民主,又考量着我们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不可否认,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对于增强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度、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和落实党员群众“四权”,有着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党员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和思想日趋多元,党的思想理论的传播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如何增强网络阵
地意识,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信息化形势下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最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既整合了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又考量着我们统筹城乡党建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贯彻到基层一线、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更好地传递到欠发达地区、城市党建的经验做法更好地推广到农村党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平台,加速了城乡党建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但在城乡二 元结构相对突出、城乡党建统筹相对滞后的当前形势下,这种城乡党建信息资源的优先整合,必然给城乡基层组织设置、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制度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
信息化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几个不适应” 面对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一是思想认识不太适应。主要表现为对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仍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传统党建工作方式。过分强调党建工作的保密性,不接受信息化给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带来 的开放性。对信息化的负面效应看得过大,不能放心放胆放手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二是平台搭建不太适应。主要表现为有效地把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各个方面的平台载体不多,信息化与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契合得还不够紧密。
三是手段运用不太适应。主要表现为在党员自主性、流动性明显增强的大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将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还不够充分,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还不够普及,网络虚拟组织建设管理还明显滞后。
四是队伍建设不太适应。主要表现为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还没有建立起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的专 业化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队伍不够健全稳定,特别是在村一级,干部年龄
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很难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
五是工作机制不太适应。主要表现为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领导机制不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考核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基层党建如何用好“信息化” 针对当前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实际,应不断加速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
进一步更新理念,增强信息化意识。要深化思想认识,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基层党建工作,推动 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增强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进一步完善手段,提升信息化水平。要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通过建立“网络支部”等方式,抢占网络党建新阵地,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要针对新形势下党员流动性更强的实际,探索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流动人口网上申请入党、党员网上选学、流动党员网上管理等新形式,把信息化手段充分运用到党员发展、教育、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加强基层党建网站建设步伐,探索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基层党组织带头 人候选人情况,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要依托信息化党建工作平台,推进党的资源城乡共享、党的组织城乡共建、党的生活城乡互动,加速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进一步充实力量,建强信息化队伍。要搞好人才引进,特别注意引进具有一定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尽快建立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精通信息技术的新型党务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搞好技术培训,通过组织培训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更多的党务干部熟练掌握计算机及其他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提高信息化水平和舆情应对能力。
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信息化保障。要健全领导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划,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健全联系点制度,整合利用各相关单位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健全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发展所需。要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保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舆情监控制度等,强化安全防范,注重趋利避害,确保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发挥积极作用。要健全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进行考核,对信息 化建设成效明显或有重大创新的,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
第四篇:对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XX市
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通过对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到了一些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由此引发了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问题;方法和对策;思考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对作为公安整体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来说,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消防工作特别是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最基层、最直接的消防监督、单位信息采集等多项消防基础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整体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根据对我X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XX市进行实地调研的结果,现浅谈几点感触。
一、XX市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XX市地处XXX西部,与XXX交界,19XX年建市,辖XXX、XX、XXX个行政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实有人口XX万。2010年,XX市国民生产总值XXXX亿元,比2009年年增长21%,地方财政总收入XXX亿元,增长26%。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XX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数字XX”的战略目标,并作为“十二五”规划和XX市20年长期坚持的目标建设发展。2011年,XX市政府出台了包括《“数字XX”建设纲要》、《“数字XX”建设实施意见》、《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纲要》、《XX市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等信息化规范性文件。截止2011年,“数字XX”四大应用示范平台,即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已投入运行。XX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六大子系统”,即城市环境污染监控系统、城市安全防控系统、警务指挥系统、交通指挥系统、消防指挥系统、车辆GPS调度指挥系统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数字XX”的背景下,XX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率先发展。建成了城市安全防控系统、警务指挥系统、交通指挥系统、消防指挥系统、车辆GPS调度指挥系统;在全市交通进出口、金融、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园区、林地等重点区域,建立了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形成警务指挥、交通指挥、应急指挥等共享体系。2006年以来,XX公安局建成了以警务信息综合平台、情报研判作战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公安执法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了案件办理、行政管理、基础工作、队伍建设等公安业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彻底转型,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20XX年,公安部命名XX市公安局为 “全国公安机关XXX单位”。全国只有XX个市级公安机关得此殊荣。20XX年10月,XX市公安局将作为唯一一个市级公安机关召开“全国XXX建设”现场会。XX支队将作为公安系统的一个部门参会XXX建设成果展示。这是XX消防XX建设难得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XX市开展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具备得天独厚的“地域大环境”优势和“部门小环境”优势。
二、当地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
2、硬件配置情况。XX市的派出所已全部接通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警微机配臵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100%。
3、信息化应用情况。首先是应用意识较强。民警认为,现在所有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日常工作,包括检查、监督、执法、办案、存档、信息调取及查询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如社会单位及人员基本信息、消防安全基本情况等,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录入派出所业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年开展的“清剿火患”、“平安XX”等大型专项战役中,所辖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监督执法情况实现了全部登记录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执法办案和日常监督管理。第三是应用范围较广。民警不仅能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且日常公务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缩短了办公行文等事务性时间,将民警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培训,基层民警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民警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缺少系统培训,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
2、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总量不足、配置较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是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的保障,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派出所的计算机配臵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网络化管理普及、推广和逐步升级的需要。
3、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录入相关信息,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执法的能力不强,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成效不明显。
4、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缺少系统性培训,造成基层派出所信息化专业性人才紧缺,致使一些硬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网络及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5、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对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不明确,导致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存在偷工减料、描述不准、用词随意等问题;由于信息研判、传递、反馈工作不顺畅,导致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四、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1、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可以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对民警进行培训,还可以在市局或分局的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渠道。
2、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因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公安消防工作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3、大力加强信息的实战化应用,切实提高实战效能,调动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应该在网上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自动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执法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安消防工作实际需求服务。
4、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5、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和规范标准,全面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努力实现消防监督基础信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五、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消防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消防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现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作为实现公安消防工作发展的目标,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信息化建设。
2、要探索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按照公安部“金盾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消防工作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依据自身消防工作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一体的、打破警种部门间的条条限制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完成全部警务工作数据电子化、警务工作流程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思想和警务工作机制模式限制,逐步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适应消防工作发展需求的电子警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目标。
3、要建立健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消防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消防监督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组),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4、要实现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厚积而薄发,其对工作的巨大推动是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引起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行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地、本部门和消防工作的实际,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针,立足实战,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
5、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和民警整体素质建设。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推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臵,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涵、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信息警务,把着力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努力建立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现代化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警务模式。
6、在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推行全程网上执法。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的流程控制功能,对于规范执法流程,防止程序错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火灾调查和行政许可等消防监督业务从受理、分工、承办、审核到签发实现网上流转后,可供各级不同权限的管理员随时查阅审核,实现网上督察、网上评比。因此,全面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评和法律文书电子模板的规范化操作,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对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笔者通过两个月的基层锻炼,了解到了一些派出所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派出所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对策,由此引发了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
考。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问题;方法和对策;思考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笔者在派出所锻炼期间,通过实际工作和调查,对目前石家庄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
一、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
2.硬件配置情况。我市的派出所已全部接通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警微机配置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100%。
3.信息化应用情况。
首先是应用意识较强。民警认为,现在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破抢包案件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如案件及违法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录入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的人口普查工作中,通过“居民区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居民区的人员居住及房屋情况全部登记录入;通过“石家庄市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情况全部登记录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执法办案和治安管理。
第三是应用范围较广。民警不仅能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且日常公务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缩短了办公行文等事务性时间,将民警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二、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培训,基层民警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民警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缺少系统培训,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
2.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总量不足、配置较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是公安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的保障,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派出所的计算机配置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公安警务网络化管理普及、推广和逐步升级的需要。
3.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人口信息,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作战的能力不强,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的工作成效不明显。
4.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缺少系统性培训,造成基层派出所信息化专业性人才紧缺,致使一些硬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网络及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5.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对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不明确,导致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存在偷工减料、描述不准、用词随意等问题;由于信息研判、传递、反馈工作不顺畅,导致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对策
1.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可以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对民警进行培训,还可以在市局或分局的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渠道。
2.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因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把公安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3.大力加强信息的实战化应用,切实提高实战效能,调动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应该在网上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自动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安实战服务。
4.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5.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和规范标准,全面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努力实现基础信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四、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现公安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发展的目标,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信息化建设。
2.要探索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按照公安部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公安工作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各地“金盾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且“金盾工程”建设要求各警种、各部门分别建成纵向贯通但横向封闭,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和应用系统,客观上造成了警种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壁垒,影响了公安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而公安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依赖于对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占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该具有所有信息资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特点。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依据自身公安工作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一体的、打破警种部门间的条条限制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完成全部警务工作数据电子化、警务工作流程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思想和警务工作机制模式限制,逐步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的电子警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目标。
3.要建立健全公安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组),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4.要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厚积而薄发,其对工作的巨大推动是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引起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地、本部门和公安工作的实际,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针,立足实战,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
5.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和民警整体素质建设。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涵、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信息警务,把着力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努力建立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现代化警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