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探究

时间:2019-05-12 14:3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探究》。

第一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探究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探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普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图书馆迅速发展。数字图书馆是国家数字化信息支撑系统之一,将直接服务于公众,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数字图书馆能否真正的产生预期效益,主要依赖于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它还是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没有统一的规范化的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存在差异:图书馆的体系存在差异,无法形成共享平台;网络文献资源的合法利用及版权保护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版权保护的相关问题。现阶段,国内的许多图书馆都被诉侵权,给数字图书馆的成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版权人的权利保护与公众的信息共享自由之间的冲突正在加剧, 传统版权制度所维系的版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正在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协调版权保护 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矛盾, 恢复版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就成为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选题原因

数字图书馆被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是用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最快捷的方式。但是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道路上却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资源共建共享与版权保护的相关问题。

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使信息的获取更为便利, 可以方便地下载, 复制数字化方式更易被侵权, 且不易被发现, 影响面广, 这使信息版权保护变得非常困难, 信息创造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必将对信息的生产和再生产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研究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对于今后数字图书馆能更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问题。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版权是合法的垄断权。信息资源共享是基于信息使用者、消费者的利益,它要求对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等有最大的自由度,要求充分享受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及时分享到最新的信息,不希望共享信息时处处受到束缚。而版权保护则不同,其主要是为了维护版权所有人的利益,为了激励版权人的创造

热情,它要求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则偏偏在某些方面,如信息自由上予以一定的限制。二者在目的、宗旨方面是一致的。

版权保护实际上就是保护版权所有者的权利,只有有效地保护版权所有者的权利,充分鼓励其创作的积极性,才会使社会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繁荣。信息资源共享是迅速提高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获知能力和利用率的最佳途径,其目的同样是为了让社会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财富。可见版权保护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追求信息的绝对共享必然导致没有信息共享,版权的适度保护恰恰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市场和制度空间,使信息在最大限度内实现共享,即信息资源最大的自由度。同时,版权保护还需要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其搜集、发布、扩散必要的信息,以完成其不断发展的使命。两者之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历史的文献资料,找出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之间的冲突与联系。

(二)问卷调查法

在小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和看法,并征求他们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参考意见

(三)个案研究法

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五、研究内容

(一)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意义

版权也称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某些专有权利。完善版权制度,对于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版权人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者,如果他们的劳动成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其创作热情将受到极大的伤害。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的数字化、网络传输的无国界化以及利用作品的人数扩大,侵犯版权的问题日益凸现。版权法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对作者实行保护,它不仅尊重作者的人格权利,而且把作品这种智力创造成果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加以保护。版权保护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保护版权人的权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的保护,达到促进信息资源的使用和传播。而信息资源共享是迅速提高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获知能力和利用率的最佳途径,其目的是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

地利用信息资源。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几种主要模式,以及每种模式解决版权问题的不同方式

(1)OCLC模式

(2)PRDLA模式

(3)CALIS模式

(4)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模式

(三)版权专有性强化与信息公开共享性的冲突

版权具有专有性,这种客体的共享性和利益的排他性就使版权保护与公众的信息共享存在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只不过,信息的这种公开共享性在以往的技术条件下受到了很大限制,对版权人的专有权利也未造成太大的冲击。

(四)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对版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2)明确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 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3)尽快建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和版权集体管理数据库

(4)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 建立知识产权反垄断制度

(五)未来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发展方向的探究

六、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的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通过收集分析资料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的研究是从多方面进行的,主要包括: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版权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外版权立法规范等方面。

(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减少版权纠纷

图书馆可以通过合理手段开发利用公共领域的信息资源。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可视为进入公有领域,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可以自由使用。公有领域的信息是最安全的,它既不会引起法律纠纷, 也不存在付费的问题。因此, 图书馆可以整合诸多公共领域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

图书馆应把握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规则和范畴, 掌握合理使用的尺度, 要根据版权法的不断发展来不断调整合理使用的范围和限度, 把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地控制在合理使用范围内。

数字图书馆要根据版权法不断调整合理使用的范围和限度, 对传统文献信息与电子信

息采取不同的使用方式, 对于电子信息应该谨慎行事。另外, 要积极参与立法, 维护公共利益。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订保持平衡的版权法, 促进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二)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解决方案

(1)合理使用网上文献信息资源

(2)获得信息资源使用的法定许可

(3)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争取获得版权人的授权许可

(三)中外数字版权立法活动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外数字版权立法实践活动及其相应的新条约、新法律, 是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前提条件, 是避免我们的研究成果出现偏差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郝晋萍.浅析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J].晋图学刊.2007.8

[2]曹玉萍.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利益冲突及平衡机制论析[J].图

书馆.2007(6)

[3]刘祥国.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关联与冲突[J].图书与情报.2009(1)

[4]李正生.我国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现状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6)

[5]江向东.近三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研究现状分析[J].津图学刊.2004(2)

[6]刘祥国.浅谈阻碍数字图书馆实现的因素及其对策[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1(3)

第二篇:知识产权论文——谷歌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保护

谷歌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脚步,电子图书也在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享受这一书籍带给我们的便捷的时候,一些违反法律道德事情也在慢慢滋生。谷歌图书馆即为此类事件的典范,在侵犯了中国乃至全球作家的利益后仍承认自己的侵权。中国作家要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及尊严,勇敢的站出来保护自己。

关键字:

谷歌、知识产权、软实力、权利与义务 正文:

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被称为未来出版社的一个风向标,其中电子书展称为一个亮点,电子书籍也渐渐形成了风尚,“图书数字化”正势不可挡的向我们走来。

您是否曾经这样设想:在地铁里,我们只需打开手机便可阅读全套《明朝那些事儿》。在家里,我们只需点击鼠标便可阅读在图书馆中占据几个书架的《二十四史》,“图书数字化”让一切成为可能。“图书数字化”内容丰富,比如电子书的阅读、数字图书馆的建立、网络读书频道的开通、数字出版业的兴起等等,它使得“鸿篇巨著”能随身携带、随处翻阅,使阅读更加轻松便捷。

这种“无纸化阅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冲击着以纸质印刷为主的传统出版业。“图书数字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近期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追究谷歌数字图书馆侵犯作家著作权一事便是例证。

过去5年间,谷歌已将全球有著作权的近千万种图书收入了它的数字图书馆,而没有通报著作权所有者本人,此举引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起版权纠纷。如今,“战火”燃至中国。今年9月,文著协发布消息称,570位中国权利人的17922部图书在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之内,而权利人未获得任何报酬。谷歌随即提出“和解协议”,称愿赔付作家每部作品60美元,但需要作家们在限定时间内自己提出申请。谷歌的“无礼”引发舆论新一轮的声讨。11月2日,文著协与谷歌首次会面,就相互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不过并未就任何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何为版权,即为著作权,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处分其作品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版权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印权、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等权利。作品一经创作完成无论是否发表,自动享有版权并受法律保护,版权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保护作品反映出的思想方法,观点和事实本身。版权登记目的是确认作品的版权归属,为将来发生纠纷时取得证据,各级版权局及其指定机构负责办理。

事实上,图书数字化所带来的版权纠纷早已有过,万方公司、超星公司、读书中文等数字图书馆均曾遭遇侵权诉讼。此次谷歌公司“未经授权,先行使用”的情形与前述公司的涉诉行为并无本质差异,但为何引起各界如此大的反响?关键之处在于谷歌是一家外国公司。

谷歌的这一行为,不仅存在着著作权人的救济问题,更涉及不同产业间的利

益冲突,事关我们中国的软实力。

谷歌未经授权直接将作品数字化进行网络传播,谷歌的行为显然激怒了广大的著作权人,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虽然谷歌方宣称“中国作家可以获得每部作品60美元的一次性赔偿,之后还可分享相关收入的63%,”但是作者从原有的“授权”控制,突然变为“收益”补偿,肯定心有不甘,并且还需要作家们在限定时间内自己提出申请。为此,涉案作者纷纷表示将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中国文著协、作协、记协也呼吁作者积极维权。令人担心的是,由于作者个人缺乏专业知识与相应资金,必须借助文著协等机构争夺话语权,这些机构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应有的代表作用,为中国作家争回应有的尊严。

近日,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德拉蒙德今天凌晨公开发表声明,再次借黑客攻击问题指责中国,宣布停止对谷歌中国搜索服务的“过滤审查”,并将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

作为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就必须遵循中国的法律,更不能挑衅中国法律的权威。谷歌违背了当初进入中国市场时作出的承诺,停止了对搜索服务进行过滤,并就黑客攻击影射和指责中国,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反对将商业问题政治化,对谷歌公司的无理指责和做法表示不满和愤慨。

在现如今的法制社会中,我们要的是在法律的保护下享受到最大的优惠。虽然谷歌公司在电子图书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方便,但却是在违背了中国法律的前提下给予的。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要一起维护中国法律的权威,坚决抵制侵犯中国民众利益的行为,让外国企业明白想要在中国这片肥沃的经济利益土地上获得收益,就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保护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样人民才会给予你想要的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个现代中国公民要多多了解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以及应尽的义务,要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以谷歌事件为例,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就必须要高度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被别人用来乱意传播,是否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假使有此类事件发生就需要学会勇敢的站出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要依赖别人帮你出头。因为这是你享有的权利,法律保护你的最大利益。

我们支持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也在时时的促进着中国互联网的对外开放。我们在网上的交流十分活跃,电子类商务也是发展迅速。但是我们也是坚决抵制互联网犯罪和侵权事件的发生,作为一个商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只要尊重中国法律,符合中国道德标准便可在中国这块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立场。我们也会支持他们在中国的发展,也希望他们会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先进的技术与人才。

第三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开题报告 论文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开题报告 论文.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内容摘要:

在就业导向已成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就成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生命线。我校在打造学生道德力、学习力、技能创造力、就业力等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路。

关键词:

打造 核心竞争力 道德力 学习力 技能创造力 就业质量

就业导向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早在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教会议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业不但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和谐有序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我校准确把握社会需求,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全力抢占就业工作制高点,在“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独特之路。

一、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核心竞争力”原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一个最新概念,最早是

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或是能使一项业务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使他们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主要包括:道德力、学习力、技能创造力和就业力。我校通过创造有竞争力的教育,全力打造学生的四大核心竞争力,并将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和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打造学生基础道德力

道德力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惟德是举、惟才是用”的原则已成为企业任用人才的基本原则,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很难想像一个不具备良好品德的人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行为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为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我们每年对新入学的学生、实习生、用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实习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在校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和整体道德素质,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把学生责任感、敬业精神的培育等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纳入德育学分的考评体系中,由学生处和实训处按月进行考核和评比,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再次,利用雨花台革命基地资源,开展省市级德育课题的研究,让职校学子从先烈的身上吸取精神的养分和灵魂的升华,使他们学有目标,学有榜样,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外化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最后,我校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课堂评价体系来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另外,我们还通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代替单一的说教,让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中去感悟、提高,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及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打造好学生的基础道德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二)、全面打造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力包括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效力。我校从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打造学生的学习力。

第一,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其次,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让学生从我校优秀毕业生和成功人士的身上看到成功的希望所在,树立信心,汲取力量,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再次,进行就业教育,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并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我校还试行弹性学制,对学生充分发挥了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从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战胜学习困难,提升学习的动力。第二、以崭新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职教滑坡时期,针对生源素质,我校提出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学生都能有着适宜自身条件的学习目标,并学有所得,各得其宜。2003 年,我校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低起点、小台阶、勤反复、多练习,教一会一,学一得一”的新的教学思想,目标教学是这一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据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状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004年,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新理念下,我校又及时提出了“文化课合格,专业理论过关,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学新思路,并大力加强学校的专业设施建设与设备的投入,调整专业技能课程在教学总课时中的比例,积极推行专业技能单项结业考核制度。

新的教学思想切合我校学生的教学实际,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实效性提供了理论和制度保障。

第三、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效力的主阵地,为此,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我校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

首先,针对专业课,开设实践性课堂教学,比如摄影、云锦服饰、服装表演等专业课课堂教学,可以由校内走向校外,让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摄影,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和舞台上领悟美的内涵,其学习效果比在教室内要提高十倍。其次,我们从社会需求而不是从书本出发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校在进行服装设计学科的教学时,让学生到社会上作调研,了解服装的流行款式,让学生写出市场调查报告,然后再绘制效果图,自己去采集面料,再制作成衣,整个教学环节不是依据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市场实际来组织教学,学生收获大,教学效益好。专业课教师引入项目教学法,不是以书本为上,而是以企业的要求,鲜活的市场需求为教学任务进行项目教学,把学习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英语教师和计算机教师将游戏法和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力。

知识是学不完的,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以极大的优势和资本参与社会的竞争。

(三)打造学生的技能创造力。

“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抓好的“四项改革”之一。因而培养学生技能创造力是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最关键一环。为此,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技能实践场所。近几年,我校投入

大量资金,先后建立了IMac65苹果机房等国内一流的技能实践场所,为学生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其次,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更新知识,发展技能,为提高学生的技能创造力提供师资保证。再次,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大专业

技能课的课时比例,强化技能考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校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提供可靠的蓝本。最后,完善技能考核,推行“双证书”制度,更新了评价机制。我校将原有的教学目标分拆成若干个相对完整的单项,分别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单项考核标准,突出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制订了《服装单项考核标准》等一系列专业技能单项考核标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毕业证书外,还要通过专业技能考核,拿到相应的操作技能证书,并为此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我校在学分制实施方案中规定:学生获得相应的技术或技能等级证书,视其类别或等级增加学分;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竞赛获奖或受到表彰,视其档次、级别,适当增加学分。这些措施进一步规范了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切合职业学校学生长于动手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学生技能运用水平。另外,注重学生的课外实践,开辟第二课堂,并为此成立专业技能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发展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也不断提升道德力和学习力。

(四)、打造就业力。

从学生入校时就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

首先,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分层就业指导,规划就业设计。其次,在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介绍求职技巧及与就业有关知识,开展求职经验交流,提供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再次,帮助毕业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忠于职守,踏实工作,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成功立业,提高毕业生履约率和就业单位的层次。

总之,在四种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中,道德力是基础,学习力是核心,技能创造力是关键,就业力是辅助。四种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打造好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学生在就业的天地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就业质量,创造人生辉煌!从而也走出我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成功道路。

第四篇:【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脆弱的农业,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1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82年开始由民政部门、农业部门、保险公司等陆续开办了一些农业保险业务。1982年到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到1992年当年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8.62亿元。但保费快速上升的同时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1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为119%。在政府支持性措施减弱以后,过高的赔付率导致农业保险业务逐步萎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不得不调整农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农险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而其他保险公司则是退出农业保险的经营。中国人保香港上市后,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不再经营大部分的农险业务。

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提出农业保险发展的五种模式:一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二是在经营农业险基础较好的上海、黑龙江等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设立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四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兜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五是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保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

2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资源短缺、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另外,传统风险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1有效需求不足

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我国的农业保险主要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入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

2.2缺乏专业性保险从业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发展呈现多次起落,保险人才断层,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人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没受过专门保险教育。而农业保险经营的复杂性、艰苦性,更是导致人才奇缺。因此,从业人员现状是经验型多,知识型少;保守型多,开拓型少;单一型多,复合型少;粗放型多,效益型少。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市场人才供需比例约为1:4。人才的极度匮乏,特别是核保、核赔、精算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营销、培训等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2.3农业保险险种减少,发展滞后

我国保险业在经历了最初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后大幅下滑,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外,保险产品的结构不合理,险种可选性少,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缺乏创新,一方面产品雷同多,细分度不够,达不到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组合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由于长年亏损、业务萎缩。

2.4保险中介机构缺位

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村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保险代理和保险经纪公司这一中介形式。

2.5农民投保意识不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农民对农业保险既力不从心,又心有疑虑。首先,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农业保险项目经营经常入不敷出,保险公司对其要求较高保险费率,而高保费又令更多的农民买不起保险。其次,许多农民对保险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差。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保险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一是不相信保险的作用,许多农民由于受迷信思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很难相信保险对生产和生活的保障作用;二是依赖保险,许多农民买了保险后,高枕无忧,不积极参与防灾防损,导致损失扩大;三是道德风险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分散,保险公司监督力度不够,少数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利用保险进行欺诈活动,把保险当作“摇钱树”,失去了保险的意义,触犯了国家法律。

2.6我国农业保险的再保险机制和再保险市场尚不完善

我国农业保险由于缺乏适当的再保险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保险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而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普遍有再保险机制的支持,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目的是既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不超过115%),又限制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不高于15%)。而我国,由于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少且不健全,导致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一方面供给主体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技术与服务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3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相关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供给短缺”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问题,保险经营和发展的两难困境。结合我国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为了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3.1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市场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完善农业保险供给体系,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要改变经营方式,转变经营作风,以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完善和拓展农业保险

经营机构的职能,克服农业保险中的逆向选择。二是提高农业保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险的有效需求水平。要大力开展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农业保险意识,鼓励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以增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动机和能力。三是培育农业保险人才。培育具有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农业保险人才,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的多层次需要。

3.2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

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和完善的制度环境,政府应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二是实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政策,支持保险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再保险市场,扩大风险分散面,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

3.3利用资本市场分散巨额风险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财政拨款或补贴方式建立巨灾专项风险基金;二是发展保险衍生产品。

3.4加强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技术是保险经营的重要要素,而发展保险技术的关键又是人才。因此,为了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开展对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代培、委陪、函授等多种方式培养基层农业保险业务骨干,同时,要在大专院校培养具有农业保险系统理论的高级专业人才,确保农业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建娣.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突出矛盾及解决途径[J].江淮论坛,2005,(6).[2]张祖荣.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3).[3]李萌.农业保险处境尴尬[J].中国社会导刊,2005,(11)。

作者简介:武晨(1983-),女,山东德州人,中国海洋大学2009级在职研究生,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

------------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下载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问题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