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总理:中俄签署价值4000亿美元天然气协议
俄总理:中俄签署价值4000亿美元天然气协议
据美国彭博通讯社5月20日报道,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透露,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一项供气协议,中俄就该协议已协商了十几年,交易价值约为4000亿美元。
俄罗斯商界及政界人士已表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打算在普京访华期间与中国石油集团签署一项合同。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为945亿美元。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唯一未就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对其进行谴责的成员国。
“我们预计中俄天然气协议最终会在普京总统访问期间签署,而且价格条款对中国不会太苛刻,”里昂证券在香港的油气研究主管Simon Powell表示。
“我们只有一个数字之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AlexeyMiller在飞往北京与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5月17日进行会晤之前接受俄罗斯官方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现在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基本的起步价。”
第二篇:中俄两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中俄两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21日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悉,中国进出口银行近日与俄罗斯外经银行签署贷款协议,用于支持中俄经贸合作。
据介绍,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近日与俄罗斯外经银行行长德米特里耶夫签署了俄外经银行5亿美元合作贷款协议及俄外经银行融资租赁公司3亿美元融资框架协议。
这些协议资金将分别用于支持俄远东地区煤矿综合体项目,及进口中国大型工业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高新技术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等。
第三篇:俄罗斯与中国签署巨额天然气协议_中俄能源合作让欧洲着急
俄罗斯与中国签署巨额天然气协议 中俄能源合作让欧洲着急
关键字 >> 中俄天然气协议俄罗斯中国天然气协议中俄能源联盟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中俄邦交观察者头条
“中俄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是什么样的?在等待10年之后,中俄两国昨天签署一份让世界瞠目的天然气“世纪大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和购销合同两份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中俄官方并未公布具体的天然气协议的金额和价格,但俄媒报道,30年的供应时间,每年38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4000亿美元(约合2.5万亿元人民币)的合同总额,这是这份大单的三个关键数字。从2004年中俄双方开始研讨天然气合作计划,这项谈判历时10年之久的协议在“5.20表白日”后一天公布,成为“中俄蜜月”的最佳“证婚词”。
对于这份“世纪合同”,美联社称,这被视作普京在受到西方外交和金融孤立后获得中国的鼎力支持。而未来俄罗斯必将更加“向东看”,也使欧洲担心自己的“能源安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1日在写给普京的信中称,俄“对于向欧洲输送必要的天然气量负有责任”。更令西方担忧的是,拥有大量能源的俄罗斯与拥有巨大市场的中国的结合,将“可能形成新的东方”。《韩民族新闻》称,随着中俄两国持续10多年的天然气谈判结束,两国对外显示了名副其实的新型大国伙伴关系。中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以及发表包含有不干涉内政内容的共同声明,实际上是发出共同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的明确信号。
俄中喜结“天然气良缘”
“4000亿美元的合同!”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1日惊呼,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正式建立重大的能源联盟。两国签署一项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该协议是对西方的一个警告。
俄新社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加至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称:“这样的合同,还没有同任何公司签订过,合同协商了好几年,天然气价格是主要的绊脚石,双方在最后一刻才达成协议。”米勒称,这是北京时间早晨4时才明朗的,所有基本问题都已解决。但他拒绝透露对华天然气价格,称这是商业机密。但俄新社援引了解对华供气合同消息人士的话透露,对中国出口天然气的价格超过每千立方米350美元。普京随后也向记者表示,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石油签署合同框架下天然气价格与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市场价格挂钩,令双方感到满意。他还透露,俄方落实对华供气合同的投资总额将为550亿美元,中方约220亿美元。《环球时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这个合同不仅可能是中石油签署的最大金额合同,而且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签署的最大单笔合同。
中俄天然气合同签署的消息传出,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莫斯科交易所的股票应声上涨2%。“俄罗斯之声”题为“俄中终于喜结‘天然气良缘’”的文章称,该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俄罗斯保证了在拥有“欧洲前线”的同时又开辟了一个“天然气大后方”。文章称,乌克兰作为俄罗斯天然气运往欧洲的过境国,不止一次进行直接要挟;欧盟也把乌克兰的过境国身份用来向莫斯科施压的政治工具。北京与莫斯科为了喜结天然气良缘都做了让步。俄方推出为输往中国的天然气取消开采税,而中方则宣布准备取消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税。而且这份协议还是一份全新的包括天然气开采和运输设施的合同,涉及中国投资参与气田开采。为了实现东线供气,需要进行大量投资,建设管道和泵站,这些都会体现在协议中。
中俄签署天然气合同被西方媒体认为是普京应对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制裁的一个重大决定。法新社称,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同时中国正寻找能源来源以驱动经济,但两个邻邦此前多年都未达成协议。俄罗斯近年来为在亚洲开拓新的能源市场,努力拉拢与中国的关系。这一努力在莫斯科与西方因乌克兰问题对立后更加强化。在受到美国和欧盟制裁的当下,这一天然气合同对普京来说就像得到了“饭勺”。
美联社称,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约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被视作俄总统普京在受到西方外交和金融孤立后获得的鼎力支持。《纽约时报》也认为,虽然商业上的考虑是重要的,但俄中之间日益扩大的政治合作才是这份合同成熟的催化剂:普京一直渴望将天然气销售到亚洲,以便将出口市场多元化,远离停滞的欧洲市场。同时,他还急于证明受到制裁的俄罗斯并不依赖于西方。而习近平主席显然也愿意帮普京这个忙。
中俄合作让欧洲“着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林伯强教授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签署这个天然气大单的历史意义是里程碑式的,这次谈判之所以能达成,主要是彼此对谈判的心理把握“准确与到位”。一方面,乌克兰的政局动荡,让俄罗斯的天然气市场受到影响,俄罗斯方面着急;另一方面,中国的环境状况越来越糟糕,迫切需要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跟不上,中国很着急。这两个着急让中俄之间的天然气能源合作很容易“燃烧起来”。他认为,普京亲自带队谈判,并在访问之前高调放风,表明俄罗斯有诚意达成协议。众所周知,与俄罗斯做生意不容易。最后一刻,有消息称双方的谈判未达成协议,这表明双方在最后一刻仍然考虑谨慎,因为合同中1美元单价的让步就意味着数百亿美元的出入,这样的压力对谈判小组是巨大的。这样的谈判过程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对中俄天然气合同显得十分担心。德国《焦点》周刊担心地称,当乌克兰、欧盟仍身处“能源危机”困境时,俄罗斯已经与中国拥抱。中俄10年的谈判被乌克兰危机“催化成熟”。未来,俄罗斯是否仍会大量给欧盟和乌克兰输气成了未知数。至少,现在俄罗斯可以理直气壮地与欧盟就天然气谈判了。法新社21日称,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写给普京的信中表示,欧盟委员会认为,俄气公司对向欧洲输送必要的天然气量负有责任。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中俄天然气协议可能影响到欧洲天然气价格,该报援引一位欧洲能源领域专家的话说,“这是一笔大单,将改变欧盟天然气的计价法则。”
大量进口能源的日本,媒体更多的是对俄能源供应的“幻想”。《日本经济新闻》称,俄罗斯在外交和经济方面加速向亚洲转移,但俄罗斯为了避免对中国依存的增大,可能也会实施与日本进行各种交流的方针,而由于领土等问题,俄想要做出让步也很难。
俄罗斯战略研究院亚洲与远东中心亚洲分部主任鲍里斯•瓦尔洪斯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达成的协议来看,可以想象在签订合同时双方都有一定让步,此外气价与市场挂钩也让价格有了浮动余地。中俄通过该协议都能加强本国能源进口和出口的多元化,俄罗斯可以借此加强在亚洲能源市场的地位,发展本国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中国则可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合同的政治意义也非同一般。他认为,乌克兰局势可能对该合同有一定影响,但程度并没有某些媒体想象的那么大。俄新社引述俄外交学院副院长亚历山大•卢金的话称,签署对华供气合同,俄罗斯使欧盟丧失了施加政治压力的工具。卢金说:“由于乌克兰危机,欧盟威胁减少进口天然气并减轻对俄天然气依赖性的情况下,中俄这份协议特别重要。”但他同时称,对华供气合同并没有覆盖对欧输气量,中国合同只占对欧输气量的1/3。西方担忧俄转向东方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合同本身而言,中方的买价没有超越俄罗斯的底线。俄罗斯的天然气生产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一些。中俄之间达成协议之后,为俄罗斯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天然气谈判奠定了价格参考基础,也会影响到俄罗斯与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中国的能源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保障之后,世界对于中国能源“饥渴”的担忧与压力会得到“舒缓”。从这个意义说,中俄之间的战略与经济伙伴关系的走近,也会增进世界各国经济深入合作的前景。
对于中俄最新达成一系列协议和巨额的经济合同,西方媒体普遍用“联盟”形容中俄关系,令西方担心的是,俄罗斯未来可能会“转向东方”,中俄“联盟”跟西方将越来越“格格不入”。德国《世界报》21日以“中俄要打造反西方联盟”为题说,天然气合同是一个重大符号,表明俄中关系真正提升。这也表明,俄罗斯能够找到新的盟友。西方在乌克兰危机中孤立俄罗斯是失败的。中俄正分享对西方的不信任。报道称,在西方的压力下,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个新东方联盟正在形成。“真正的能源联盟”,韩国“NEWS 1”网站21日刊文这样称呼天然气合同后的中俄关系。韩联社称,中俄关系已经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化到“最强伙伴关系”,特别是此次首脑会谈的结果超过多数专家的预计,而中俄两国元首自己也评价,两国关系处于有史以来的最好阶段。历经十年谈判最终签署的天然气大单就是最好的象征性事例。该文称,随着中俄关系越过一般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中俄两国似乎已经将共同战线的矛头对准无论在安保还是其他领域都感到不爽的美国。
第四篇:中国与俄罗斯签署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定稿]
中国与俄罗斯签署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
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是在中俄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在两国政府直接指导和参与下,在双方企业长期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是中俄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 系、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互信互利原则。双方将共同努力,落实相关工作,确保项目圆满实施。
另据华尔街日报早前报道,此协议价值近4560亿美元,供气管道有望于2014底开建,并将自2018年起开始供气。
围绕该天然气协议的谈判已持续十多年时间,之前在价格、天然气管道线路以及中国在俄罗斯项目中的股权等问题上遇到了障碍。
第五篇:中俄签本币结算协议 推进去美元化
中俄签本币结算协议 推进去美元化
习近平和普京在亚信峰会期间合影
在习近平和普京的见证下,中国银行和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昨天(21日)在上海签署了在一系列协议,包括在直接使用俄罗斯卢布和人民币结算等方面进行合作。VTB方面称,中俄将在投资银行、银行间贷款、贸易融资、资本市场交易方面避免使用美元。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方面一直急于在对外贸易上推进“去美元化”,而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自然希望中国能支持其“去美元”大计。有俄媒预计,中俄天然气交易也可能以卢布和人民币直接结算。
中俄签署本币交易协议
5月20-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峰会”)第四次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会谈,共同发表《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下称《声明》)。《声明》提出,推进财金领域紧密协作,包括在中俄贸易、投资和借贷中扩大中俄本币直接结算规模。
在中俄两国领导人见证下,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其中中俄本币结算无疑意义重大。据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网站消息,5月20日其与中国银行签署了在一系列领域开展伙伴关系协议,将在包括卢布与人民币之间的结算、投资银行、银行间借贷、贸易金融、资本市场交易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以避免使用美元。
这次协议的意义可不仅是银行合作。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陪同普京访华的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Peskov)称,中俄将可能探讨更高效、更明确地投资多种项目。普京本人在访华第一天表示,中俄将增加双边贸易,让边贸登上新台阶,两国“已经为树立新的历史里程碑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已经稳步确立了我们重要贸易伙伴的地位。”
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只有560亿美元相比,去年,中俄贸易额已经增长至900亿美元,中国也一跃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此次访华之旅中,普京还乐观预计,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的水平。
目前中俄贸易多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但双方在本国货币贸易结算方面早就做出了尝试。
2008年8月初,国务院宣布将在东北边境与邻国试点实施人民币贸易结算;2009年举行的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期间,中俄发布联合声明也曾表明在双方贸易结算中扩大本币结算;2010年,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成果之一就是,两国决定在双边贸易中逐渐减少使用美元结算,而以本国货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2010年底,卢布成为继马来西亚林吉特之后第二个可以与人民币自由挂牌交易的新兴币种。2011年中,中俄两国决定扩大本国货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的试点范围。
俄罗斯欲减少对西方依赖
无论是银行合作还是增加双边贸易,都有利于俄罗斯推进“去美元化”。面对今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后西方世界从经济到政治的孤立,俄罗斯已越来越认识到“去美元化”的重要性。
俄罗斯中央银行副主席乌留卡耶夫此前就曾表示,俄罗斯能源企业需要抛弃美元,“这些企业必须更勇敢的与贸易伙伴签订卢布结算合约。”
本月中旬有俄罗斯媒体报道,俄政府上月下旬曾召开会议,慎重考虑减少外贸交易使用美元的比例,进而彻底“去美元”。
相关报道称,俄财政部准备通过一项计划,拟大力提升本币卢布在俄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力,减少美元为支付货币的交易。俄政府消息源称,俄银行业准备处理更多的卢布交易。
俄罗斯副财长Alexey Moiseev此后透露,俄政府可能用强制令,强迫俄企业让卢布交易在特定商品交易中达到一定比例。
俄媒还获悉,中国与伊朗都愿意支持俄的外贸“去美元”大计。俄媒进一步预计,中俄可能签署以卢布和人民币结算的油气协议。
此外,彭博获悉,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负责投资者外联的官员得到命令,要在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寻找更多的股东与贷款机构。Gazprom正在考虑发行人民币债券。
今年3月下旬,普京提出,俄罗斯可以效法中日,建立自己的国家支付结算系统,设法减少对西方的经济依赖。
本币结算尚待“通关”
中俄两国推进本币结算的举动意味着什么?人民币大范围地实施与他国本币结算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存在风险或关卡有待逾越?
近年来,多国正在逐步达成共识,逐步降低美元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支付结算及储备中的比例,以消除美元化及货币错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美元发行泛滥的危害。中俄继续扩大两国本币结算意味着两个大国朝着这一方向又迈出坚实一步。
然而,“去美元化”风险和阻力尚存。尽管贸易中不用美元计价结算,会减少受美元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受其美国滥发货币的影响。但是过去几年很多对俄贸易公司并没有很积极的响应。因为本币结算可以减少汇兑损失,但仍不足以改变他们和很多老客户形成的美元结算的习惯。
此前,一名负责本币结算业务实际操作的人士认为,目前的本币结算业务相当于只开展了一半,仅保护了进口方的利益,使其免于承担汇率风险。但对于出口方,仍需承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如果用美元进行结算,进口方首先须将进口国货币兑换成美元后再进行支付,而出口方也在收到美元后再通过银行兑换成出口国货币,双方都要承担汇率波动风险。而如果以目前的本
币结算模式进行,进口方可以直接用进口国货币进行支付,不需承担汇率风险,而出口方则需要将收到的货币通过美元折算成出口方货币,因此其仍将承担汇率风险。
两国贸易用本币结算面临一些难题。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专员何志成此前曾表示,“其一,他国凭什么要选择你的货币?只有你的货币保持永远升值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人民币目前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其二,你的货币必须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就是说,当看到你的货币出现贬值的时候,可以随时卖掉,脱离风险。”
然而,人民币在短期内尚无法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若上述两个条件尚不具备,即使要实现区域性的货币结算也举步维艰。
对于中俄本币结算而言,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疏通结算和清算渠道、对贸易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强化信息交流及货币互换机制等都尚待双方继续“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