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2011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研课题实验阶段小结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子课题的研究中,使我校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增强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改革。通过一年的课题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实验,现将本学期我校承担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做以下总结。
一、常规研究工作:
1、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骨干教师成才之路》等教学参考资料,并做好学习笔记。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探索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电教室制作课件,上好语文课。许多教师形象、直观甚至动画式的课堂教学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极大的,有效地利用好四十分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布置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在公开教学后,组织全体教师一起评课。
4、本学期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听我校骨干教师、名师的优秀课,组织教师赛教,参与听课、评课,积累资料,撰写听课评课记录。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学期实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在实施过程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体会:
1、转变了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
生特点,发挥多媒体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城,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听评一位教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学生对海洋生物很陌生,当他们看到课件中的生物时,就觉得很美很激动,和作者有了心理上的共鸣,愿意学习这篇很美的文章。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
以前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传递教育信息,而且能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环境。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Internet资源,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获取名师的经典教案、精彩课件,在计算机题库中查找各科试卷。利用陕西基础教育专网资源、校园资源网、我县教育网资源、信息技术手段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性,使他们从形、声、色方面感知事物,使教学活动也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信息技术使课堂增大了容量,课堂浓度大了,学生学的也轻松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不断地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及信息素养。
在课堂中使用了现代媒体手段,学生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媒体进一步体会文字信息的优美,学习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随时发现身边的语文美、文字美,为欣赏文学、表达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听范文朗读、配音赏析,很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语文之美,提高赏析能力的写作能力都变得较为容易起来。
老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能推进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有的教师在学习课文时,针对我校有三分之一学生家都能上网的特点,在新课学习之前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我国少数民族相关资料,进行信息收集。在上课时,出示师生共同上网查询的大量图片,从而使学生充分感知材料。学生也通过老师的多次使用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方便,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技能技巧。
通过一年的指导训练,我校小学生能将老师布置的内容方便地在网上查找,自己找寻相应的答案,还养成了自觉查资料的好习惯,学了谚语就积累谚语,学了寓言就差寓言。个别学生还在家长辅导下,浏览学校网站,向我校邮箱中发送优秀作文。
在教学中教师还不断地给学生渗透生活中的语文概念,让他们不光从网络来搜集资料,还要发现身边素材,学习身边语文,为语文学习服务,不断培养他们如何搜集、加工、传播语文信息,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用信息素养。
7、教师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读感悟:出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按目标学习。
精读感悟:利用多媒体范读、读法指导、图文结合、精读段落等形式来感悟课文。
④学习生字: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按笔顺书写生字。
⑤拓展延伸: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等知识进行课外知识延伸。⑥课堂作业:分层次多种形式的作业。
三、存在的不足:
1.在课题研究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了课件的使用,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成了“放映员”,课堂教学缺乏时效性。
2.个别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虽然参加了两次计算机应用的培训,但是运用计算机的熟练成度还不是很高,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经常感到无法解决。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也都有待提高。
3、此课题研究,激发了教师运用资源组织教学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例如设计一堂多媒体教学课,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成果的推广;并非所有的课都能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我校教师自身实际的操作能力有差距。总之,通过一年多的整合实验工作,信息技术课程为我校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十余篇,优质课三节,教学案例七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语文学科整合虽已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我校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争取把后期工作做的更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第一阶段:教学设计活动
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确定全体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评比中。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活动
经教师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后,从9月5日起,到9月20共进行了15天的课堂教学实践课活动,学校里组织此次活动的领导小组成员共8人,对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教学实践评价。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迟建波、李立梅、祝艳清等教师工作负责,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信息处建立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展示教师了参赛内容。
此次活动对学校整合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从教师的实践课来看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教师已经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意识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在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环节,参加实践活动均展示了自己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
大多数教师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作用。课中大多数教师虽然仍采用PPT文档,但配合活动后应用的层次有了较高的提升。如“放飞自信”一课中,一幅静态的图像通过活动的实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做到了技术与知识的有机整合。可以看到教师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课件,只要有效的设计好学生活动,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说明PPT文档仍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主流。
在开设的18节实践中教师均做了精心的准备,课程资源丰富,手段多样化。如:“滑动变阻器”采用了仿真物理实验软件,“物理实验专题”和“抛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网络教学方法,“圆锥曲线中的对称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称与旋转的复习”等采用了几何画板,此类运用充分发挥媒体的交
互性作用,凸现学生主动参与。而其他课程则采用Flash动画或PPT演示文稿,结合设计的学生活动演绎教学过程。
不足:有个别教师存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不能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的现象,也有采用的课件虽然是属于互动类型的,但由于课堂主体没有发生变换,使得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仅仅起到展示的作用。
评比后,将“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评比”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评比,共有以下11名教师获学校奖。
一等奖:李立梅、盖海滨、刘阳
二等奖:迟建波、耿艳秋、侯永玲、于泽红
三等奖:孙庆丽、王中杰、张淑艳、靳荣申
极个别教师上课时有非普通话的发音,需改正。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观摩活动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观摩活动总结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书信吧,书信是人们是人们传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写起信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观摩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段时间的观摩学习受益匪浅。第一节课《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本次活动中沈月老师的一节绘本课。第一次听绘本课最直接的感受是:新奇、有趣。沈老师的这节课,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所以首先将鼠小弟登场的画面单独呈现出来,通过观察画面解决两个问题:1、这是谁?2、鼠小弟穿了一件什么?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故事、品味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体验故事的情感。特别是后面插入了一段有趣的视频,孩子看得津津有味,但又留有了悬念,充分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这一点上沈老师就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直观有效的优点。在这一节课中沈老师善于利用不同的形式鼓励孩子进行表述和操作,让孩子模仿故事中的语言。绘本不仅仅让孩子学会阅读,更让孩子学会观察、想象、推理。
第二节课是夏老师上的《东方之珠》,整节课夏老师紧扣“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这一主线,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美丽的夜景”进行发散与拓展。清晰的.教学主线,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紧凑,学生能披文入情,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在教学中夏老师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出示了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香港的繁华与美丽;其次通过音频让学生理解“倾听”一词;并通过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等词。首先出示群楼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观察后自然而然说出“摩天大厦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再出示铜锣湾商店图,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说出从“琳琅满目”可以看出商品多,使人看了眼花缭乱。“人流如潮”说明人很多,铜锣湾真热闹。夏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带到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一次次的惊叹声中,学生的眼球被深深的吸引,在一次次的朗读声中,感受到对香港的喜爱。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总结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带给语文学科的巨大效能,体会到了整合带给我们的喜悦,激励自己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现将本学期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总结工作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对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计算机进入课堂以来,现代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学、爱学、自主探究去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按阶段进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现代教育手段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不断地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交替循环,才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很喜欢上我的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下的语文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借远端资源素材为教学服务,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然地融入进语文教学之中,与老师和其他学生合为一片,促使为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
2、信息技术使课堂增大了容量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以前多课时的内容现在较轻松地就很快完成了。
3、不断地提高了学生文学素养及信息素养
在课堂中使用了现代媒体手段,学生通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媒体进一步体会文字信息的优美,学习了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随时发现身边的语文美、文字美,为欣赏文学、表达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学生通过听范文朗读、配音赏析,很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语文之美,提高赏析能力的写作能力都变得较为容易起来。
我还不断地给学生渗透大语文的概念,让他们不光从网络等来借用远程资源,还要发掘身边素材,学习身边语文,为语文学习服务,不断培养他们如何搜集、加工、传播语文信息,从各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用信息素养。
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我自己应用变得越来越熟练,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4、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布置的内容他们都能积极地去完成,且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推动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已促使语文学科取得了初步的效果,我将继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不足,虚心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
新世纪,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下面就这一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如下 :
一、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二、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如在教学五年级学生如何上网查找资料时,我先到语文老师那里了解了一下课文中需要的学习资料,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教学生在“百度”网里搜索关于“圆明园”的图片、课文的生字,词语和词语解释等,有些学生搜到了大量的图片及文字材料,加深了对圆明园的理解。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文,又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真是一举两得!学会了上网查资料的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已在网上查找资料,呵呵,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居然在“百度”网里搜索到了 “连连看”、“对对碰”等等一些“在线小游戏,”在网上玩起了游戏了!
三、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计算机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FrontPage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作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中心小学
2013.7.1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
寒尽暑到,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三、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四个方面:一是担任全校10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学校微机室设备的检修、维护。
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电教室卫生几乎做到日擦日扫。
“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中心小学
2013.7.1
校本培训个人总结
2012――2013第二学期
本,我参加各种校本培训,观摩了多节优质课学习等等。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收获。
本学期校本的培训,学校从写字、课改、新课标和信息技术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中心小学
2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