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酒后驾驶致人伤害案件的法律谈判方案
关于酒后驾驶致人伤害案件的法律谈判方案
作者:河北嘉园律师事务所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6日
【案情简介】
2007年7月26日21时40分,冯某某醉酒后驾驶川R62356号长安牌小轿车,将通过人行横道的行人张某某撞倒。交警部门认定,张某某不承担交通事故责任,冯某某酒后驾车,应承担全部责任。张某某被评定为十级伤残。肇事车已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充市顺庆支公司投保了交强险,事发时仍在保险期内。张某某诉至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冯某某和保险公司赔偿其各项共计损失59919.89元。
一审判决:保险公司对受害人身体受到伤害的各项损失44814.89元中的40730.2元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保险责任。该判决生效后,保险公司以冯某某系醉酒驾车,保险公司不应承担交强险赔付责任为由向一审法院申请再审。
保险公司代理人的法律谈判方案
一、谈判主题
机动车驾驶人醉酒驾驶的,保险公司是否应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赔偿。
二、准备阶段
1.寻求法律支持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但是,保险公司对于驾驶人员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驾驶等行为是不予赔偿的。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驾驶人醉酒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保监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也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在驾驶人醉酒的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受伤需要抢救的,对于符合规定的抢救费用,保险人在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垫付和赔偿,对于垫付的抢救费用,保险人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三、双方核心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我方的核心利益:保险公司不应承担交强险赔付责任
对方核心利益: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交强险赔付责任
我方优势:《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但是,保险公司对于驾驶人员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驾驶等行为是不予赔偿的。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驾驶人醉酒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保监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也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在驾驶人醉酒的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受伤需要抢救的,对于符合规定的抢救费用,保险人在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垫付和赔偿,对于垫付的抢救费用,保险人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我方劣势:《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只规定,在醉酒驾驶情形下发生的事故,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法规并未排除。
四、谈判目标
战略目标:保险公司承担对受害人的财产及人身损害赔偿的垫付责任后,向冯某某追偿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赔偿。
原因分析:交强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不同的是,交强险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即无论被保险的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是否有过错,只要造成他人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均须在交强险的责任限额内负责赔偿。但交强险的强制性并不表示只要发生了交通
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均要按交强险予以赔付。以上所说无过错责任不包括醉酒驾驶这一情形。醉酒驾驶肇事对保险公司来说属于特殊免责情形。根据《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保险人对驾驶人醉酒发生事故所产生的抢救费用,仅负垫付责任。垫付责任,是指侵权行为人致人损害无力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或者情况紧急暂时无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为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由与侵权行为人有特定关系的人依法承担先行代为支付赔偿金的民事法律责任。特别是在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财产乃至人身常遭到惨重打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赔偿,很可能会带来更大损失,如因无钱医治而死亡,所以《条例》规定了保险人的垫付责任。
交强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被保险机动车致害的交通事故被害人,使其能及时获得救治和赔偿。而我国实行交强险的目的除了保障受害人得到赔偿,还为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本案冯某某醉酒驾驶的行为是对人对己极不负责任的违法行为,如果判令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将极大地纵容醉酒驾驶这一严重违法和高度危险的行为,将使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人面临严重的威胁,显然违背了我国设立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初衷。因此,交强险的社会公益属性应当体现在对被害人的保障上,而不应扩大到对醉酒驾驶者的保障上。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只规定,在醉酒驾驶情形下发生的事故,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赔偿,法规并未排除。
最高目标: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五、具体谈判程序及策略
(一)开局陈述:
方案一:
和平开局:通过与冯某某及其代理人谈及交通事故相关情况,关心冯某某在事故后的精神状态。在此阶段主要是将彼此的关系拉近一步,把对方引入较融洽的谈判气氛中。然后向冯某某及其代理人说明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驾驶人醉酒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冯某某醉酒驾驶造成张某某十级伤残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并向冯某某追偿。
方案二:
强硬开局:营造低调谈判气氛,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法律相关规定说明即冯某某醉酒后驾车是导致此次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因此给张某某造成的损失,冯某某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虽然冯某某对其驾驶的车辆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充市顺庆支公司参加了机动车交强险,但因冯某某是醉酒后驾驶,不属于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强险内先予赔偿的法定情形,以制造心理优势,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
(二)中期谈判:
1.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策略:有技巧地提出我方事先的计划,先易后难,步步为营地争取利益;
2.把握让步原则:明确我方核心利益所在,实行以退为进策略,退一步进两步,做到迂回补偿,充分利用手中筹码,适当时可以答应部分要求来换取其它更大利益;
3.法律与事实相结合原则:提出我方法律依据,即《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于此同时对事件进行剖析,对其进行反驳。
(三)磋商阶段:
1.把握底线,摊牌: 适时运用折中调和策略,把握严格把握最后让步的幅度,在适宜的时机提出最终的方案,即保险公司承担对受害人的财产及人身损害赔偿的垫付责任后,向冯某某追偿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赔偿。
2.达成协议
冯某某代理人的法律谈判方案
一、谈判主题
机动车驾驶人醉酒驾驶的,保险公司是否应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赔偿。
二、准备阶段
1.寻求法律支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在酒驾事故中,保险公司不仅要承担垫付责任,还要承担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赔偿责任。交强险的立法精神和价值取向在于,由法律明确规定将本该由肇事个体承担的赔偿责任扩大到社会保险机制中去分担,减少受害人的求偿环节,以便于获得有效及时的医疗救助,不因致害人的赔偿能力低而丧失抢救良机和补偿,保障公民生命安全。
三、双方核心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我方的核心利益: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交强险赔付责任
对方的核心利益:保险公司不应承担交强险赔付责任
我方优势:《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在酒驾事故中,保险公司不仅要承担垫付责任,还要承担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赔偿责任。
我方劣势:《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但是,保险公司对于驾驶人员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驾驶等行为是不予赔偿的。
四、谈判目标
战略目标:保险公司承担交强险范围内的责任
原因分析:《交通安全法》是人大制定的法律,《交强险条例》是依据《交通安全法》制定的行政法规,按《立法法》规定,《交通安全法》是上位法,它的效力要大于作为下位法的《交强险条例》,作为下位法的《交强险条例》中“醉酒驾车只垫付医疗费”这样的规定是无效的。出现这样规定的局面,因为《交强险条例》是由保险行业组织制定后由国务院发布的,属于部门立法,这样的立法肯定是偏重于保护部门自己的权益,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根据法律解释,保险公司也应该承担交强险范围的责任。
第一,按体系解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保监厅函[2007]77号“关于交强险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二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在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醉酒等四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只垫付费用,被保险人无责,只在无责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该答复不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当行政机关的答复、行政规章与法律和行政法规抵触时,应适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应再参照规章而回避民事基本法乃至特别法的适用。《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的内容是一致的。该两条款确立了保险公司对保险事故承担无过失赔偿责任的基本原则,即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第三者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不论交通事故当事人各方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程度如何,由保险公司首先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免除该义务的唯一事由是受害人的故意行为,加害人醉酒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免责事由。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签订的交强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仅限于合同双方之间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作为《交强险条例》保护对象的交通事故的受害人。
第二,按文意解释。《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存在无证驾驶、醉酒等四种情形之一,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并未明文规定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赔偿责任除外。没有理由将诸如精神抚慰金、伤残赔偿金解释为财产损害。依该法条的文意,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 不赔,受害人的人身损害,保险公司则应当赔偿。因此,即使存在无证驾驶、醉酒等四种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仍然应当按照《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人身伤亡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篇:有关酒后驾驶相关法律条款及应对
有关酒后驾驶相关法律条款及应对
饮酒是指饮用白酒、啤酒、果酒等含有酒精的饮料。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我国并没有统一的酒后和醉酒的区分标准。目前有些省市为了便于执法,统一执法标准,以地方标准的形式颁布了相应的酒后和醉酒的标准,如《浙江省地方标准——机动车驾驶人员驾车时血液中酒精含量规定》《上海市地方标准——机动车驾驶人员驾车时血液中酒精含量规定》等。这些地方标准在该标准的效力范围内,可以作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为了统一全国对酒后和醉酒的认定标准,需要制定国家标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一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对机动车驾驶人是否饮酒、醉酒,需要对酒精含量进行检测、测试。某些地方以地方标准的形式规定了检测程序。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规定对酒精含量的测试方法和程序,《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对酒精含量测试的程序作了详细规定,具体如下:1.对酒精的检测有两种途径,一是现场酒精呼吸测试仪测试;二是在一定情形下采用抽取血液、、提取尿液,测试血液和尿液中的酒精含量。2.具体的检测程序:(1)测试、检验体内的酒精是交通警察执法过程中,因防止证据灭失的需要而依法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醉酒嫌疑的,应当接受测试、检验,对于拒绝接受测试、检验的,交通警察具有强制当事人接受测试、检验的权力,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如使用约束带、限制人身自由等。本案中,民警对陈某使用警绳强制抽取血液的行为是合法的。(2)进行酒精含量测试、检验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实施:由交通警察将违法行为人带来医院进行抽血、提取尿液;对酒后行为失控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抽取的血液、提取的尿液及时送交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告知违法行为人。
交通事故中的酒精检测程序还要遵守下列规定: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状况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检验、鉴定应当在?0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10日。检验、鉴定周期超过时限的,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派、委托或者当事人委托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检验、鉴定、评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确定后,应当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2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当事人。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沦复印件后3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当另行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鉴定。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以一次为限。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
第三篇:浅谈校园伤害案件的法律预防
浅谈校园伤害案件的法律预防
2010年3月至5月,校园伤童案件不断发生,短短两个月里,六起血案,数十名孩子倒在血泊之中,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我市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形势也是相当的严峻、任务相当的重。
观察这几起故意针对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探究案件起因,我认为可以简要概述为以下几点:
其一是学校安保建设的缺失。也许由于学校的安宁与和谐已经使人们丧失了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提前预防,长期的忽略造成了安全保障制度的欠缺。一些学校的保安大多都是些大爷大妈,工作也只是看看大门收发一下报纸而已,遇到紧急情况起到的作用很小,还是要转向求救于警察,而这期间耽误的时间很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此外,很多学校的安保制度分工不明确、缺少监督。
其二是学校安全教育缺失。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是应试教育,而很少从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角度教给学生安全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安全例会、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安全应急演练等大多都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可操作性,没有落到实处,没有深入到心中。很多学生没有基本的安全技能,遇到突发事件后,不能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救。
其三是对一些心怀不满而蓄意报复社会的高风险人群,重视度不够。涉及学校师生和幼儿园儿童的安全问题十分敏感,都是大问题,社会关注程度极高。对这类人如果不严加防范、果断出手、坚决打击,将严重威胁到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严重影响党委、政府的威信。
其四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较少且操作性不强。现有的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刑法》等比较笼统,缺少一定的操作性,没有明确学校应该做什么、当地政府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来保护学生的安全,全国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安保措施应当有法律规定,应当立法予以规定。
与此同时,面对这样惨无人道的恶性凶杀案件,我们还必须取得这样的思想共识:一方面,对于那些丧心病狂的犯罪分子,即使他们曾经遭遇过什么样的不平和不公,但是只要他们残害无辜,特别是残害小孩子的这种极端行为,都是及其罪恶不得人心的,为全社会所愤慨和鄙视的,这应该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价值判断。我们必须站在同一条线上,一致坚决反对、强烈谴责这种极端行为,不给这些人一丁点的同情和可怜。另外一方面,面对如此残忍不堪的校园血案,我们政府部门更要深刻地唤醒校园安全意识,引以为戒,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以强有力的措施告诉那些心存报复社会恶念的人,选择弱者尤其是无辜的孩子,是不得人心、万夫所指的,也是不可能得逞。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告诉人们,政府有能力保卫孩子们的安全,保证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社会安全,而最让人牵挂揪心的则是孩子们的安全。我们要进一步树立“防范胜于救险”的工作意识,确保这类侵害少年儿童人身安全的恶性案件不再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努力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防范制度,强化自防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对各类可疑人员的提前发现能力和对各类侵害活动的提前预防能力,为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树立坚实的保护屏障。各地党委政府、各职能单位、责任人员,要切实提高责任心,认真认真再认真,过细过细再过细,扎实扎实再扎实,落实落实再落实,从健全校园自防体系、公安安防力度、自保宣传教育、校园周边秩序整治、人防技防建设、重点人排查管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方面着手,下大力确保校园安全。
一、加强学校安保机制建设,完善校园自保措施
学校要建立健全保卫组织,配齐配强专职保卫人员,加强校园内部的巡逻、守护,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切实增强学校内部安全防范的能力,健全校园自防体系。我们可以看到,在发生的这几起事件,大都是凶手直接冲进学校行凶,所以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门卫必须是体格健壮,年龄处于青壮年且经过专业培训的门卫。很多学校门卫以前大多数都是些大爷大妈,现在可以规定起不得超过50岁,还要经过严格培训,会应对突发事件。配备专业的保安,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威慑的作用,对坏人形成心理威慑,让他不敢去,降低犯罪欲望。
同时,聘用校内人员尤其是临时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审查背景、社会关系,看他有没有不良嗜好,有没有精神病史,有没有犯罪记录。校园内白天必须有老师不间断巡逻。上学、放学必须有护导老师,学校必须派护导老师在门口护送孩子。护导老师必须佩戴袖章,这样才能威慑犯罪分子。督促学校严格门卫查验制度,严防不法分子混入校园。对存在没有配备专职保安和门卫安全设施简陋等重大安全隐患的学校幼儿园,要作为重中之重,安排足够力量值守,凡是今天能整改的,不能拖到明天。
二、公安机关加大巡逻密度,提高校园见警率,加强校园警务室建设 可以采用的手段很多,比如说:在中小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和校园周边治安情况复杂的重点区域、僻静街巷、道路要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治安巡逻;上学、放学时段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要加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盘查询问;及时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有效预防各类涉校现行 违法犯罪的发生;督促中小学落实安保力量、器材和制度;经常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应急演练,让学生熟悉自我防方式;切实发挥公安民警担任学校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深入宣传,会同学校深入宣传法制和消防、交通安全知识,传授自防、自卫、自救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与此同时,警方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迅速成立校园安全保卫支队,向学校派驻专业民警,还可以设立校园警察。对校园警察所需编制先从各单位内部调剂解决,不足部分可从年富力强的退休民警中返聘。让身体健康、素质较高的人重新穿上警服,佩戴专用标识,并进行专业知识和实战技能培训,承担起校园消防宣传、防火防盗、周边秩序整顿及师生人生安全等职责任务,使之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的生力军。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门口设立专门警务室,或依托学校门卫室设置治安岗亭,及时处置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种治安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校方主体作用,校方要积极支持,全力保障,尽快帮助解决落实办公用房问题,区各街道、各部门要全力支持派驻校警工作。
三、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面对威胁和伤害时学会“跑和躲”
孩子在面对伤害威胁的时候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在灾难面前,学会“躲避和逃跑”应该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新方式。家长和学校有义务教会孩子们“逃”。不要区片面的宣扬英雄主义,而是强调遇到坏人和危险,一定要跑开,躲避起来。现在师生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以往的勇敢斗争。过去那种“往前冲”、做“见义勇为”好少年的教育方式比较片面,没有顾及少年儿童的特点。孩子是不能被赋予成人应承担的责任的,孩子本身就是应该受到保护的。
“跑和躲”都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符合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的教育。尽管我们害怕孩子遭遇危险,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他们关到笼子里加以保护,最积极的办法是教给孩子掌握识别和抵御危险的本领。儿童各方面的发育有限,认知能力较低,面对危险情况时的在我保护意识是最重要的。要注重提高操作技能,主动避开危险,积极寻求帮助,比如大叫、求救、逃跑等,而不是让孩子反抗,这样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危险。要培养孩子遇事头脑冷静,让他们明白,采取哭的方式来面对危险反而更危险。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老师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谣、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让孩子扮演各种角色来发挥聪明才智。
四、全面掌握高危人员情况,对高风险人员进行严管严控,防止其制造事端危害校园安全
要进一步加大重点人管控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人员、高危人群的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病人、有极端行为人员以及学校周边高危人群等重点人员的“拉网式”排查,切实落实管控措施,提高监护率,严防发生过激行为侵害师生安全。以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为重点,迅速组织人员,对存在安全风险的上访重点人、精神病人和可能采取极端、过激行为人员等开展摸排,逐一建立台帐,并督促落实管控措施。要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威胁社会治安重点人员情况,严管严控高风险人员,防止其制造事端危害校园、幼儿园安全。对公共安全措施要严格到位,对于特殊紧急情况,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坚决予以处理,防止发生恶性案事件。对可能威胁社会治安的高风险人员和危险物品,进一步落实严管严控措施;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好社会闲散青少年就学、就业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涉校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对可能影响学校、幼儿园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化解。
五、加强人防、技防力度,不给犯罪分子留任何机会
对校园保安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个学校都有至少2名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保安人员进行校内安全保卫工作。
为校园保安配备防刺背心、防割手套、索套、警棍等安防物品,加强培训,熟练使用。公安机关指导学校在大门、围墙、宿舍等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报警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校园安全事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对校园发生的各类案件进行监控追踪,为打击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要深入校园实地考察,把“天网工程”建设延伸到校园,确保校园安全。对此,一是教育部门要迅速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对需要安装监控探头的学校及数量做到底数清;二是系统建成后,公安机关、教育部门要落实人员负责监控探头的巡视,充分发挥“天网”作用,并实现与公安机关110指挥中心联网,不断提高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科技含量,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网络体系,切实保证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安全稳定。
六、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加大校园周边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对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的“地毯式”排查,对校园及周边社会矛盾纠纷的全面排查,对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的重点排查。集中侦破涉校涉生积案,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强对重点人员、高危人群的稳控,防止漏管失控。集中整治周边特业及场所,大力净化社会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要在综治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协同教育、文化、工商、城建、卫生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深入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对重点复杂地段、区域要开展定期不定期地专项治理,特别是对校园周边中小旅馆、出租房屋、网吧、游戏厅、歌舞厅以及非法经营音像制品、饮食摊点等场所进行集中清理整顿,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取缔的坚决取缔,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同时隔绝社会不良青年与在校学生之间的接触,确保在学学生的健康成长。要紧密结合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逐个学校进行安全评估,摸清防范漏洞和突出问题,迅速开展针对性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七、打字当头,以最凌厉的声势打击查处涉校安全案件
各司法机关要紧密协作,以最强大的合力抓好校园周边治安整治,以最强烈的责任感抓好组织推动。公安机关要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把检查督促、打击防范、清查整治等工作做在前头、落到实处。
检察机关对于涉及校园安全的案件,要在第一时间组织强有力的办案力量提前介入,参加公安机关对案件的现场勘验、检查活动,积极引导公安机关收集固定证据,快批、快捕、快诉。法院快审、快判,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搞公审大会,营造威慑力。只有各司法部门协调配合,对涉校刑事案件,严厉打击,对犯罪分子依法从严惩处,才能有力的震慑犯罪。
八、将校园安保职责划分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严肃责任,确保落实有力
学校、幼儿园要把维护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工作放上突出位置,端正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各地公安机关要切实把维护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特别是县级公安机关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研究工作方案,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措施。要将校园及周边安全保卫工作列入督察重点内容,组织开展明察暗访,促进责任落实。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带队深入学校幼儿园开展安全维稳工作检查,了解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力量到位情况,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对各种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预案督促落实到实处、细处、深处,不能让预案成为一摞漂亮的文件。要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不认真履行安全保卫职责的,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或酿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调查处理。
综上所述,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加大对维护校园安全的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装备配备,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改进工作。要加强学校自保建设、校园警务建设、群防群治建设、校园周边治安防控建设,形成源头预防治理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外围治安防控严密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维护校园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衷心地希望政府、学校和我们整个社会都能够将对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视上升到实际的工作层面,立即行动起来,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对我们的孩子祖国的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们学习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
第四篇:醉酒驾驶致人伤害交强险是否赔付的最高院答复[小编推荐]
醉酒驾驶致人伤害,交强险公司不予赔付——最高院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立他字第42号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二○○九年五月十九日报请的(2008)皖民申字第0440号《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少数人意见。
此复。
二OO九年十月二十日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皖高法【2009】371号
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通知
各中级人民法院、县(区、市)基层人民法院:
本院在审查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中,对如何理解和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二条形成不同意见。案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形成两种意见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10月20日以【2009】民立他字第42号函答复我院。
根据答复精神,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的理解,即这里的“财产损失”应包括因人身伤亡而造成的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
希望在今后同类案件处理中贯彻执行上述答复精神,确保全省法院法律适用的统一。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九年十二月十日 附:(2008)皖民申字第0440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本院在办理申请再审人董家玲与被申请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一案时,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分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案件由来与审理经过
董家玲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简称平保阜阳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阜南县人民法院于2007年9月11日作出(2007)南民一初字第1238号民事判决。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12月7日作出的(2007)阜民二终字第120号民事判决,董家玲不服,于2008年9月24日向本院提出再审申请。本院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审查。
二、当事人基本情况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董家玲,女,1973年9月17日出生,汉族,安徽省阜南县人,市民,住阜南县城关镇苗寺家属院。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住所地阜阳市清河东路241号。法定代表人:王跃华,经理。
三、原判情况
阜南县人民法院认定:2006年12月26日,董家玲与平保阜阳公司签订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为其所有的皖K43335号松花江中型客车投保了交强险,保险期间自2006年12月27日起至2007年12月26日止。2007年1月26日,孙世峰驾驶该车,将行人曹庆玲撞伤致死并逃离现场。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孙世峰醉酒后驾驶致使发生交通事故并驾车逃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死者曹庆玲无责任。后董家玲及驾驶员孙世峰与受害人曹庆玲的近亲属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共同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等共计11万元,已履行完毕。阜南县人民法院制作了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对上述协议予以确认。2007年6月11日,阜南县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孙世峰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后董家玲以平保阜阳公司拒绝理赔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赔付交强险理赔款50000元。该院认为:原、被告订立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合同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孙世峰醉酒后驾驶保险车辆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公安交通部门认定其车辆负事故全部责任、受害人无责任,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平保阜阳公司应赔偿因受害人死亡所造成的损失,即死亡赔偿金50000元。经人民法院调解,原告已赔偿了受害人近亲属包括死亡赔偿限额50000元在内所有损失,该事实诉辩双方均无异议。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保险公司可以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赔偿保险金”的规定,原告有权向被告索赔。虽被告辩称原告驾驶员醉酒发生交通事故不属于强制保险赔偿范围,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因此,在醉酒驾驶情况下,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中的免赔范围仅限于财产损失,不包括造成受害人死亡、伤残时的死亡、伤残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发生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据此,阜南县人民法院判决平保阜阳公司给付董家玲死亡赔偿金50000元。平保阜阳公司不服,提出上诉。
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在投保交强险后,醉酒驾车致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死亡,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受害人死亡赔偿金。根据《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于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仅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而不包括其他费用,并且在垫付后还有权向致害人追偿。该规定实质上是保险公司免除承担保险责任的规定。垫付抢救期间的医疗费仅是为了能及时救助受害人,在受害人脱离危险以后,保险公司不承担其他责任,此在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亦有明确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系保监会制定发布作为执行交强险的具体依据,保监会系国务院直属机构,其所发布的条款作为保险合同的组成部分,理应予以遵守。所以,本案中车主在承担责任后无权向保险公司主张索赔。原判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判决撤销阜南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董家玲的诉讼请求。
四、申请人董家玲申请再审的理由
董家玲申请再审称:原判适用法律错误。
1、原判曲解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立法本意。该条第二款仅规定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并未规定对受害人的人身损害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2、原判适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的效力不及国务院颁布的《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请求对本案进行再审。
五、本院审委会意见
案经审委会讨论,形成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错误。董家玲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依法应裁定本案由本院提审;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理由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规定,明确了保险公司应对保险事故承担无过失赔偿责任,即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第三人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保险人应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2、《条例》第二十二条就醉酒驾车等情形的免赔范围作出了限制性规定。该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第二款规定:“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从《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两种情形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的“财产损失”只应作限制性理解,不应包括死亡伤残赔偿金等项目。因此,本案中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不承担赔偿责任,但不能免除其支付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的法定义务。
3、《条例》系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保监会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与《条例》相关条款发生法律冲突,应以《条例》为处理依据。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判适用法律正确。董家玲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依法应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理由是:
1、对《条例》第二十二条中的“财产损失”应作广义理解。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规定来看,“财产损失”系指与精神损害相对应的广义上的财产损失,因此,《条例》第二十二条的免赔范围包括因人身伤亡产生的各项经济损失,如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
2、《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规定:“被保险车辆在本条
(一)至
(四)之一的情形下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受伤需抢救的,保险人在接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书面通知和医疗机构出具的抢救费用清单后,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临床诊疗指南和国家基本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被保险人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保险人在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垫付。对于其他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垫付和赔偿。
(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的;
(二)驾驶人醉酒的;对于垫付的抢救费用,保险人有权向致害人追偿。”本案中,驾驶人醉酒驾车致人死亡,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的死亡赔偿金依法不予理赔。
审委会倾向性意见:同意第一种意见,请示最高法院。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OO九年五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