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与哈巴罗夫斯克经贸对接洽谈会发言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欣逢哈尔滨与哈巴罗夫斯克经贸对接洽谈这个盛会,我们双城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希望籍此盛会,让更多的俄罗斯朋友了解双城,在经贸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实现互惠合作。双城市作为黑龙江省南大门,哈尔滨市卫星城市,区位位置极为优越。双城市交通便捷,京哈、拉滨铁路,同三公路、102国道从市区穿过,距太平国
际机场32公里,松花江航运码头40公里,市域内路网顺畅,物流业发达。铁路向北可直达黑河、满洲里、绥芬河等对俄口岸。
双城市总人口80万人,总面积3112.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农牧业发达。玉米等粮食产量位居全省之首,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1.9亿斤,奶牛存栏22.4万头,黄肉牛38.3万头,生猪93.1万头,家禽饲养量1661万只。我市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产品,把我市丰富的粮食,转化为肉蛋乳,通过深加工成为名牌产品或精品,融入俄罗斯市场。同时加大石油工业建设,拓建石油开发区,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为了加快对俄贸易的升级提档,我市于2003开始重点打造老工业基地改造对俄新兴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5亿元。园区内设食品加工区、新型材料区、轻纺工业区、机械制造产业区、生物制药产业区、精细化工区、高科技产业区、对俄贸易加工区等12个区。南京雨润大众肉联、江苏菊花集团、哈麻新厂、北京汇源果汁、山西杏花村、哈博集团、哈市天顺园、华崴集团、四川飞龙集团、北江中药设备、海兰药业、春华酒业等一大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纷纷落户,逐步形成了以瑞麦公司、江苏菊花味精、山西四季春饲料为龙头的粮食深加工;以雀巢公司、娃哈哈集团为龙头的乳制品加工;以娃哈哈、汇源集团为龙头的饮料加工;以黑龙江新胜蛋禽批发市场、富荣集团为龙头的蛋禽销售加工;以南京雨润大众肉联集团、哈市天顺园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以山西杏花村、四川飞龙酒业、双城花园酒业、春华酒业为龙头的白酒加工;以哈麻集团、哈博集团为龙头的亚麻纺织;以海兰药业、三精药业、海飞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以多个产业链条,涵盖了食品、服装鞋帽、床上用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轻纺等多个领域。
我市与俄罗斯经贸往来频繁,2005年我市实现对俄贸易总额突破1亿美元。雀巢公司、娃哈哈公司、瑞麦公司、春花酒业、欣欣公司的产品在俄罗斯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雀巢公司的奶粉、巧克力、米粉和麦片,汇源、娃哈哈的果汁饮料,各种品牌的地产白酒以及哈麻、哈博的亚麻制品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与俄罗斯民间往来也很频繁。俄罗斯是我市最大的劳务输出国,2005年我市与俄贸易往来企业16家,劳务输出4000多人,从事建筑、种植和餐饮服务业,我市已经形成了农丰、五家等乡镇劳务输出;周家、兰陵等乡镇的被服、床上用品和服装;双城、五家的地产优质白酒等多个对俄经贸基地。做大出口的同时,我们面对俄罗斯巨大的原材料资源,做强进口贸易,我市建立了双城市木材大市场,从俄罗斯进口木材50万立方米,现有业主170户,辐射东三省,部分产品销往韩国和东南亚。
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朋友是永久的财富。我们真诚欢迎俄罗斯朋友来双考察洽谈。让我们挽手同行,共同努力,真正实现合作双赢。
第二篇:上海IP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成焦点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儿童中心也办中文学习班
上海IP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成焦点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儿童中心也办中文学习班
近日,驻哈巴罗夫斯克总领事李文信向该市儿童美育中心主任尼基金赠送初级汉语教材。李文信总领事在赠书仪式上表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汉语教学在俄远东地区的普及有利于增进俄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推动两国边境地区人文交往,巩固中俄传统友谊。
尼基金感谢总领馆多年来对该中心工作的大力支持及为推动亚太地区青少年交流活动所做的大量工作。尼表示,总领馆赠送的汉语教材完整配套,为中心开设汉语课解决了燃眉之急。中心已经启动汉语教学招生工作,第一批初级汉语课将于近日开课。
哈巴罗夫斯克市儿童美育中心成立于1990年,是全俄首家课外教学辅导机构,为3至18岁少年儿童提供了个性培养、艺术熏陶的良好平台。中心在全俄“新星”基金会的支持下,每年定期举办亚太地区青少年艺术节,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汉语热 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第三届中文歌曲大赛
新华网圣彼得堡近日电 俄罗斯圣彼得堡第三届中文歌曲大赛在圣彼得堡举行,选手们用歌曲展示了自己的中文学习成果。
比赛由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教育组和圣彼得堡孔子课堂共同主办。圣彼得堡孔子课堂校长韩丹星介绍说,报名参赛人数大大超过比赛要求,只有在比赛开始前通过筛选的选手才能进入比赛。
共有16组少儿选手和8组成年选手参加比赛,参赛选手的表演曲目较往年难度增加,很多选手赛前进行了精心准备。少儿组的《小燕子》演唱者尤利耶娃拿着自制的小燕子落在树杈上的道具,配上东方服饰,曲间还配有舞蹈;成年组选手切特维利科夫吉他自弹自唱《致橡树》,感情至真。最终两人分别获得少儿和成年组第一名。
汉语热热起俄罗斯 考上海IPA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赴外做对外汉语教师前景好!
俄罗斯兴起中文热,这无疑是我们的一个机遇!不过汉语热也导致了对外汉语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在这些培训中心中,儒森汉语中国对外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中心
是最专业,最正规的。推出的对外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帮助了很多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行业的人跨过了语言和文化的门槛,成功实现了出国教汉语的梦想!
第三篇:分裂与投射——论希斯克厉夫偏执性格的形成原因
分裂与投射——论希斯克厉夫偏执性格的形成原因
贺萍,李英楠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摘 要]根据梅兰妮.克来恩的人格发展理论——客体关系来分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偏执-分裂样心态和心理防御机制投射认同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清楚揭示出成长环境和人际关系对男主人公性格的影响,从而合理解释希斯克厉夫偏激绝决性格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偏执-分裂样心理位置;投射认同;希斯克厉夫;偏执性格
[中图分类号] 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09)05-0000-00
从《呼啸山庄》问世以来,这部带有强烈情感冲突的作品就受到了广泛争议。读者无不为小说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所表现出来的偏执性格和激烈情感所震撼。在他身上不存在温和的情感表达,只有极端的爱恨。下面,本文将以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希斯克厉夫童年时期成长环境的分析来再现一个完整客体投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解释这种偏执性格的形成原因,并对其在与女主人公的人际互动模式中所受到的影响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梅兰妮.克来恩(Melanie Klein)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ORT)是心理动力学中的一种人格发展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客体的寻求”(Object Seeking),即通过精神分析来研究其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的精神结构是如何从人际关系中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被引入文学和文学批评领域后,因其“重视自我与客体的关系,把与客体的关系置于人类动机的核心,使人不再是孤独的个体并始终处于关系之中”而成为文本分析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客体关系理论中,主体(Subject)指人的自我。客体(Object)指在交际过程中承担自我感情或行为的“他人”。克来恩指出,客体关系在刚出生就存在了,儿童的第一个客体是照顾者。在这个阶段,婴儿还无法分辨自身和外界的区别。他将外界给予的感觉作为自我一部分接受下来,当照顾者给予亲切的照顾与舒适感时,婴儿感受到“好”;当照顾者偶尔不及时地照顾或产生饥饿时,婴儿感受到“恶”。婴儿无法整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从而形成情绪上极端爱与恨的偏执状态,克来恩将这一心理发展阶段定义为“偏执-分裂样心态”。投射认同作为偏执-分裂样心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婴儿为抵御两种相反情绪所造成的焦虑,在幻想中将自我中“恶”的那一部分排斥到外界,即投射到照顾者身上。在此过程中,婴儿因为排斥掉了心中对立的情绪而得到平和,同时,又因为自我情绪的一部分已经投射到客体身上,婴儿感到对方是自己的一部分。克来恩认为,这种焦虑和防御贯穿人一生的客体关系,人们不断地、反复地体验这种分裂-投射过程。当成人在客体关系中长期感受两种强烈对立的情绪时,自我的焦虑促使人将这两种感受分裂开来,并将其一部分投射到了客体身上——从而使接受投射的客体成为主体意识中的“自身”。即在心理上把某个人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然后以该内在扭曲了的知觉感受作基础对着他人做出行为。[1]
一、希斯克厉夫偏执-分裂样心态的形成几乎所有的客体关系理论家都认为人的精神结构起源于客体关系,尤其是童年时期与母亲关系的不断内化。纵观希斯克厉夫的童年客体关系我们看到,两种极端的人际交往关系总是在重复交替出现。这也造成了希斯克厉夫在人格建构的关键阶段,自我始终在极端的爱与憎中摇摆。下面本文将从四个发展阶段解
析希斯克厉夫偏执-分裂样心态的形成过程。
早期,零到六岁左右,是希斯克厉夫的客体依恋模式形成期,这也是偏执-分裂样心态形成的基础。不安定的环境,被母亲遗弃,这些都在希斯克厉夫的性格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幼年时期和照顾者有障碍的依恋关系使希斯克厉夫形成了典型的焦虑型依恋模式,即儿童对依恋客体因怕被遗弃而产生回避态度。当凯瑟琳第一次从林敦家回来后,面对久别的朋友、爱人,希斯克厉夫的反应不是快乐地去迎接,而是闪躲:“他当真要从一圈人中间直冲出去,但是凯瑟琳又把他抓住了。”[2]“在他干活间歇的当儿,凯瑟琳还是经常跟他做伴,可是他再没有一言半语向她表示亲热了。”但是,当凯瑟琳真地把注意力转移到林敦身上去了之后,我们看到希斯克厉夫表达了委屈和不满:“那打叉的就是你跟林敦一起消磨的夜晚,那画点子的就是跟我一块儿的夜晚。你看见没有?我每天都打一个记号的。„„我可是留神着呢。”[4]希斯克厉夫对自己所爱的客体凯瑟琳表现出了这样一种矛盾的依恋态度:既不敢接近,又无法承受失去。
在呼啸山庄安定下来到亨德莱掌管呼啸山庄,是希斯克厉夫偏执-分裂样心态形成的初期。在这段时间里,希斯克厉夫身处两种极端的客体关系中:恩肖先生极端的宠爱和亨德莱极端的憎恶。在这两种外力的撕扯下,我们看到希斯克厉夫的自我处于一种迷惘、混沌的状态:他无法处理同时的好与恶,并将它们时时混淆:“在我的回想中,这孩子从来不曾对于那位老人家的溺爱有过感激的表示。这倒不是他对于他的恩人太傲慢,而仅仅是不加理会而已。”[5]在以告发威胁亨德莱索要小马,被亨德莱狠揍了一顿后,希斯克厉夫“真叫我看了吃惊,这孩子竟是若无其事地振作了起来,只管继续办他的事„„我不费什么劲叫他听从我的话,让我把他身上的乌青归罪于小马。他全不在乎编的什么故事,只消他已经到手了他想要的东西就是了。”在希斯克厉夫幼小的心灵中,爱与恨两种情感互相牵扯纠缠,内心极端的仇恨使他毫无安全感,无法对恩肖先生表达出的情感依恋产生回应,同时,极端的爱又使他时时压抑仇恨,对亨德莱的暴行不采取任何行动。因此在丁恩太太看来,希斯克厉夫几乎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孩子:“说实话,闹了这样一场,他都是难得哭诉的,我只道他并非那种有仇必报的人„„”[7]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希斯克厉夫的生长境遇改变了。恩肖先生去世,亨德莱掌管呼啸山庄,这一时期希斯克厉夫的极端情绪由投注给外在客体转为投注给自我,是希斯克厉夫偏执-分裂样心态的最终形成时期。亨德莱将希斯克厉夫贬为仆人,现实的境遇与内心的期待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希斯克厉夫开始自我放弃:“他才不希罕少数几个熟人看重他,他故意要惹他们的恼恨,这才感到一种恶意的高兴。”[8]但是,希斯克厉夫一方面自我放弃,另一方面却热切地希望能够和凯瑟琳在一起。现实的矛盾转化为他内心的强烈冲突,他开始感到自卑、痛苦:“他(哈里顿)的种种切身感受我都自己体会过,譬如说,我能确切地知道,他目前承受着什么痛苦„„而且除了我,谁也不会知道他这痛苦是多么深。”[9]如果说早期希斯克厉夫内心的矛盾来源于现实中迥然不同的客体关系的话,那么现在,他的冲突转化为对自我的不满。早期对外在客体的强烈爱与恨开始部分内化为自我的极端情绪。
从希斯克厉夫误以为凯瑟琳嫌弃他而离家出走到三年后他回来这个阶段,是希斯克厉夫偏执-分裂样心态的固化阶段。在知晓凯瑟琳因为自己的地位而不打算嫁给他后,希斯克厉夫对自我的憎恶达到极点,愤而离家出走。从后来的表现我们可以推断,希斯克厉夫的偏执-分裂样心态不仅没有消减,反而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此时在希斯克厉夫的内心中,极端的爱与极端的恨水火不容冲突不断。自我就这样长期摇摆在两种对立情绪中不能协调,从而趋向于将自身分裂开来。于是,对抗这种偏执-分裂样心态的防御机制——投射认同开始发挥作用了。[6][3]
二、希斯克厉夫的投射认同和解脱
需要注意的是,投射认同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产生与偏执-分裂样心态的形成没有绝对的时间次序,二者可能同时发生。即,偏执-分裂样心态形成的同时投射认同可能就已经开始。《呼啸山庄》中,我们可以在希斯克厉夫身上看到一个完整的投射认同心理机制的运作过程。
如前所述,当希斯克厉夫的内心长期被爱憎两种激烈情感撕扯时,为缓解因分裂威胁所引发的焦虑,自我开始将主体“爱”的部分与“恨”的部分完全对立开来,并试图将令自己感到焦虑的那部分排斥掉。童年时期被遗弃所形成的焦虑型依恋模式使主体认为爱,依赖是不好的,会给自身带来危险。于是,当这种爱的感情强烈到能被自我所意识到时,希斯克厉夫开始将其驱逐出体外,一个投射认同过程开始。而凯瑟琳,作为他最亲密的童年玩伴,理所当然成为投射的承受者。随着希斯克厉夫情感的加深,自我爱的部分被更多地投射到凯瑟琳身上,直至对于希斯克厉夫来说,主体(自己)承担了自我完全恨的部分,而客体(凯瑟琳)则承担了自我完全爱的部分。自我仅仅拥有绝对的恨,这使他对旁人除了仇恨外不存在任何的温情。在伤害了妻子伊莎贝拉后,希斯克厉夫有过一段内心独白:“我不懂得怜悯!我不懂得怜悯!虫子越是扭动,我越是恨不得挤出它们的肠子来!”[10]对他而言,因为内心只剩下激烈的憎恨,他无法对其他人表示温情。而凯瑟琳作为主体的一部分,成为他激烈爱情的全部寄托。这种爱情某种程度上包括了希斯克厉夫人生阶段所感受到的所有爱的情感:对恩肖先生,对丁恩太太。这可以解释希斯克厉夫为何拥有如此极端偏执的性格:他将所有感情归类,属于恨的留下,其他投射到凯瑟琳身上去。因此希斯克厉夫身上几乎不存在属于“爱”的感情。
将自我完全投射到客体身上后,对于希斯克厉夫来说,凯瑟琳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找到多处希斯克厉夫认同凯瑟琳的情节。在知悉凯瑟琳生病后,他哀叹道:“凯瑟琳,我的命,我可怎么受得了!”
[11]这个时候,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往往从自身视角出发,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理解客体,客体即自己。在被禁止和凯瑟琳见面后,希斯克厉夫要求丁恩太太让他们相见时说:“她不说话,我也能猜得出来——就跟她说了话一样!”[12]到此为止,希斯克厉夫的投射认同过程已经完成。而几乎在同时,凯瑟琳也对希斯克厉夫进行了同样的投射认同,在决定嫁给林敦之前,凯瑟琳曾经对丁恩太太吐露心声:“我爱他是因为他比我更是我自己,”[13]凯瑟琳也同样认为自己对希斯克厉夫完全的了解:“他的每一个苦恼,从刚开头,我就觉察到,切身感受着了。”[14]在双方共同的投射认同下,爱情以一种扭曲而激烈的方式燃烧着双方的生命。
内化(Internalizations)指进行投射认同后,主体将投射的部分加以组织修复,重新收回自身成为心理上有意义的架构的过程。根据克来恩的理论,在重新认同回收这些投射成分后,主体能够整合分裂的部分,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不幸的是,未等希斯克厉夫内化过程开始,凯瑟琳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自我的一部分随着凯瑟琳一起消失在人间,残缺的灵魂再也无机会圆满,这引发了希斯克厉夫内心爱恨的强烈失衡。除了仇恨,他的人生不存在其他任何感情。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在幻象中死去,这也许意味着希斯克厉夫最终在长久的思念中完成了内化过程,凯瑟琳成为他内心的一部分,内心长久的冲突终于得到平静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解读希斯克厉夫的成长环境和影响其性格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系统分析了其偏执-类分裂心态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应防御机制——投射认同在希斯克厉夫的性格形成和爱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我们为其扭曲怪诞的偏执性格寻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同时也为发生在呼啸山庄中不朽的热烈爱情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
[参考文献]
[1] 克来恩.嫉羨和感恩[M].台湾:皇冠出版社,2005:3.
[2][3][4][5][6][7][8][9][10][11][12][13][14] 艾米莉.呼啸山庄[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34,41,42,25,26,26,41,127,89,92,90,50,50.
SPLITTING AND PROJECTING-THE FORMATION OF
HEATHCLIFF’S PARANOIA
HE Ping,LI Ying-nan
Abstract:Though Melanie Klein's object-relations theory to analyzing the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eathcliff's 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 and the splitting and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reveal how growth environ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fluence Heathcliff's character.This will giv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how Heathcliff's paranoial character formed.Key Words: 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splitting and 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paranoia character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贺 萍(1965—),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教授,从事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