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廉政保证金”或让横琴法院“功归一篑”
“廉政保证金”或让横琴法院“功归一篑”直被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公认为改革最彻底的基层法院。(5月29日《新京报》)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是做成了。”可见,横琴法院在司法改革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已经得到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公认。去年11月,最高法确定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为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各省市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在所有试点探索中,珠海横琴一广东珠海横琴法院,在司法改革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今年3月,上海高院调研团队来到横琴法院,为设立上海自贸区法院“取经”,他们非常惊讶:“原以为
在读完了有关横琴法院的报道后,在对其“突出法官独立性”的一系列举措表示赞赏的同时,又对他们“正在探索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产生了隐忧。如果探索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发生在一个改革毫无起色、碌碌无为的法院,那就另说了。但这源自一个在司法改革中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的基层法院,至少在笔者看来,觉得有理由担心“廉政保证金”会不会让横琴法院“功归一篑”?
“功归一篑”确系生造,尽管用“功亏一篑”也接近本文的表达主题,但还是没有“功归一篑”确切。“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步而没能完成,其中的“篑”字,原意是盛土的筐子。而横琴法院在诸多司法改革良策后面,如果加上“廉政保证金”,或许会被人把这些司法改革的功劳,装进廉政保证金这只“框”里,把本来大胆改革、勇于进取的政治自觉,变成“退休后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廉政保证金”的个人逐利。这岂不是“功归一篑”?
当然,因这样的联想而产生的隐忧,还是基于“廉政保证金”的现实语境。如果“廉政保证金”已经成为成熟有效的“养廉”制度,那么,即使“功归一篑”,也算名至实归。问题在于,“国情”之下,“廉政保证金”之类的“高薪养廉”说法,大多遭致社会诟病。横琴法院在这样的舆情下探索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似乎还缺乏现实基础。
媒体称横琴法院“这个制度效仿香港和澳门”,但据我所知,即使是把“高薪养廉”当做政府反腐基本策略的新加坡,实行的是公积金制度,即政府每月从公务员工资中扣除20%,政府再补贴20%,以此构成中央公积金。等到公务员退休或正常离职的时候,方可得到返还的公积金。但是,如果公务员任职期间出现了任何腐败问题,公积金就会全部上缴国库。而香港也已经改成了公积金制度。因为“廉政保证金”需要的庞大政府资金支持,连富裕的香港政府也无力承担。那么,这样的制度还能不能效仿?在当前权力腐败现实下,“廉政保证金”最多是对本来遵纪守法的官员的奖励,而对那些巨贪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更现实的问题是,几千元非法收入就被上纲上线的港澳地区,与动辄几千万的内地贪腐案件,是无法用同一张“药方”治理的。因此,横琴法院探索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将引发的社会反响和现实问题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态势下,还远远没有到用庞大政府资金,为公权力的贪念“解馋”的时候,就如无法仿效澳门政府一再向市民发红包一样。
文/知风
(原标题:“廉政保证金”或让横琴法院“功归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