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登记的法律问题

时间:2019-05-12 14:3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登记的法律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登记的法律问题》。

第一篇: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登记的法律问题

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登记的法律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2年11月13日长丰通信公告,重庆市涪陵华信实业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持有的长丰通信国家股权给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来,先后又有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受让四川美丰,中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受让轻工机械、恒瑞医药、九发股份,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伊利股份,其有关的过户手续,有的已办理完毕,有的正在办理过程中。

上述公告中,股权受让方均为信托投资公司。但公告对信托投资公司运用的收购资金的性质都没有揭示;对信托投资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是登记为信托财产,还是登记为固有财产也都没有明示。

信托投资公司收购或者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因持股目的、收购资金性质等的不同,可以成立不同的法律关系。信托投资公司为固有财产目的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运用的收购资金是公司的自有资金,取得的股权也登记为公司的固有财产;为信托目的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运用的收购资金是公司受托管理的信托资金,取得的股权应当登记为信托财产。

为信托目的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是我国信托法实施后的一项崭新的信托业务。在实务操作中,直接涉及上市公司股权登记这一关键问题。不破解此题,股权作为信托财产的性质确认、出质、清算、交收,证券权益派发以及业务查询等一系列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如何建立针对信托特点的登记结算制度,直接关系到信托财产破产隔离制度的实施,信托活动法律风险的防范,及证券监管部门对提供信托途径进行上市公司收购有针对性的监管。

二、从信托登记和证券登记的相关规定,看上市公司股权信托登记的必要性

根据《信托法》第十条的规定,设立信托,对于信托财产,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办理登记手续。未办理信托登记又不补办的,该信托不产生效力。可见,信托登记是《信托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信托登记以信托财产登记为表现形式;信托财产的登记类别、范围以及登记程序和要求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依法进行信托财产登记,将导致信托不产生效力的法律后果。

《证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应当根据证券登记结算的结果,确认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的事实,提供证券持有人登记资料。可见,证券登记必须由专门机构办理;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的事实须根据证券登记结果确认。

因此,当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应当按《证券法》、《信托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只有经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办理“上市公司股权信托登记”手续,信托投资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才能既具有证券登记的法律效力,又具有信托登记的法律效力。

三、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信托财产的登记变更

1、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信托财产的三种交易途径及法律文件

上市公司股东以股权设立信托。上市公司股东作为委托人,以自己或他人为受益人,将其合法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对上市公司股权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委托人、受

托人和受益人之间成立股权信托关系,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信托财产。这种途径的基本交易文件是上市公司股东与受托人之间签订的《股权信托合同》。

信托资金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社会投资者作为委托人,以自己或他人为受益人,将其合法所有的资金委托给受托人,成立资金信托关系。受托人用信托资金购买上市公司股权,信托财产的表现形态发生转换,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信托财产。这种途径的基本交易文件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资金信托合同》;以及股权受让方(受托人)与股权转让方(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

信托公司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交换。受托人将其合法持有的、属于其固有财产的上市公司股权,与其受托管理的、属于信托财产的资金相交换,信托财产的表现形态由资金转换为上市公司股权。这种途径的基本交易文件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资金信托合同》,以及为实现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的交易而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

2、信托活动引起的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人登记变更操作

在证券交易中,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人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原有的登记记录进行修改,并据以确认持有人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事实,明确持有人的股东身份及其权利义务。委托人将上市公司股权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时,可以凭借《信托合同》办理登记变更,持有人由委托人变更登记为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用信托资金购买上市公司股权时,凭借《资金信托合同》和《股权转让合同》办理登记变更,持有人由转让方变更登记为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固有财产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变更为以信托财产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时,凭借《资金信托合同》和《股权转让合同》办理登记变更,确认持股性质的变化。

3、股权持有人登记变更,可以确认的法律事实

委托人将上市公司股权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通过持有人的变更,可以确认的法律事实是,根据《信托法》第十四条,信托投资公司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是信托财产的规定,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信托财产;根据《信托法》第十五条,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的规定,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区别开来。根据《信托法》第十七条,除设立信托前债权人已对该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并依法行使该权利的,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的规定,对作为信托财产的上市公司股权,非经法定程序不能强制执行;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变更(过户)结果的登记是确认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事实的依据,上市公司股权的持有人由委托人变更为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事实,通过法定的登记变更程序得到确认。

信托投资公司用信托资金购买上市公司股权,通过持有人的变更,可以确认的法律事实是,信托投资公司管理的信托财产已由资金形态转换为上市公司股权形态;根据信托法的规定,信托投资公司因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也归入信托财产,因此,上市公司股权成为信托财产;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信托投资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事实,通过登记变更程序得到确认。

信托投资公司的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相交换,尽管持有人形式上仍然为信托投资公司,但登记变更前后持有人的法律地位和持股性质都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为固有财产目的,信托投资公司不具有受托人的法律地位,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也不具有信托财产的法律属性;为信托财产目的,信托投资公司具有受托人的法律地位,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具有信托财产的法律属性。

四、涉及信托财产的股权持有人登记变更的特殊性

1、依据《股权信托合同》办理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人登记变更的特点

上市公司股东设立信托,依据是其与信托投资公司签订的《股权信托合同》,适用《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同目前开展的上市公司依据《股权转让合同》的股权交易性登记变更相比较,具有本质区别。

其一,股权信托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依据《股权信托合同》成立信托关系,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当事人,缺少任何一方当事人信托不成立。在信托法律关系设立时,信托财产要从委托人一方转移到受托人一方,法律对转移的财产和财产权有登记要求的,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对这种登记,信托法称之为信托登记。在信托法律关系存续期间,信托财产以受托人的名义持有,法律对信托财产有登记要求的,应当登记在受托人名下。在信托法律关系终止时,根据信托文件的规定,信托财产可以归属于委托人、受益人以及其他第三人,这时也涉及登记变更问题,需要将信托财产的持有人由受托人变更为信托财产归属人。

其二,股权信托法律行为的特殊性。从行为目的看,作为信托财产的上市公司股权由委托人转移给信托投资公司,以设立信托、管理或者处分上市公司股权为目的。委托人不能通过这种转移取得转让对价,也不具有取得对价的可能性。从行为结果看,转移完成后,委托人对上市公司股权仍然享有信托法规定的委托人的权利,而信托投资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尽管享有公司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却不享有信托受益权。

其三,股权信托当事人权利义务内容的特殊性。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股权信托合同》标的,仅具有使其成为信托财产的法律属性,而不具有有偿转让的法律属性。上市公司股权从委托人转移到信托投资公司是《股权信托合同》的必要条件,但该转移不具有对价,即委托人不享有取得转让对价的权利,信托投资公司不承担给付对价的义务,否则就是违反信托法的行为。此外,信托投资公司不能将上市公司股权及其收益归入其固有财产,更不享有信托收益。

2、依据《股权转让合同》办理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人登记变更的特点

信托投资公司用信托资金购买上市公司股权,与转让方签订涉及信托财产的《股权转让合同》,交易完成后,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让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具有信托财产的属性。与目前开展的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性登记变更相比较,其特点是:

首先,审核指标不同。当法律对上市公司股权受让方有资格要求时,受托人作为受让方,应当考察信托投资公司对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状况,以信托财产的财务指标为判断依据。不是受托人的情形,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受让方,应当考察其对固有财产的经营管理状况,以固有财产的财务会计指标为判断依据。

其次,法律保护程度不同。当信托投资公司取得上市公司股权,进行登记变更时,除将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人由转让方变更为信托投资公司外,还应当标记“信托”字样,以区别持有该上市公司股权的信托投资公司是受托的,还是非受托的。前者,信托投资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属于信托财产,受到信托法的特别保护;后者,上市公司股权属于其固有财产,不受信托法的特别保护。

第二篇:浅论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几个法律问题

浅论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几个法律问题

内容摘要: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尚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法律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对上市公司中的股权质押中的五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1、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与股份公司股份转让的关系问题;

2、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登记的问题;

3、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担保期限问题;

4、孳息的范围问题;

5、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质押时的国有资产保护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权质押 担保法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股权因其变现性极强,成为债权人乐于接受的质押标的,股权质押必将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方式。本文根据我国担保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从理论上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几个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评点了我国现行有关法律存在的问题,试图对今后相关法律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与股份公司股份的转让的关系问题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为标的而设定的一种权利质押。出质人可以是作为融资一方的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实质在于质权人获得了支配作为质押标的的股权的交换价值,使其债权得以优先受偿。上市公司股权具有高度的流通性,变现性极强,是债权人乐于接受的担保品。

股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在我国,股权质押担保制度是由《担保法》确立的。在《担保法》颁布之前,我国民法对抵押与质押未作区分,统称为抵押。因此《担保法》颁布之前的法律,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公司法》,都没有质押的概念。

《担保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可以质押,第七十八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股票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可以转让。出质人转让股票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或者向与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3条规定: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股份转让的法律规定。而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票分为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其转让方式是不同的,担保法并未作出区分,那么,这两种股票的出质方式应否不同? 我们认为,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记名股票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无记名股票的转让自股东将股票交付受让人后发生转让的效力,因此,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的出质方式应有所区别:以无记名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订立质押合同或背书记载质押字样,出质人将股票交付质权人即可,未经背书质押的无记名股票不能对抗第三人;以记名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订立质押合同或背书记载质押字样,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1]

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登记的问题

我国《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以公司股权进行质押区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做了不同规定,即: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以有限责任公司及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根据上述规定,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经向中介机构(亦可称之为“与出质人和质权人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后,该股权质押合同才始得生效,而且根据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该股权质押的事实一般还应该由出质人在公告中予以披露,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向证券登记机构查询的方式获得该股权质押的情况,从而使该股权质押的事实为社会公众所知悉,进而使该股权质押具有相当的公示力和公信力。这样,就完全可以起到防止出质人在质押期限内将该股权非法转让或者将其重复质押给其他人的情况发生,从而为质权人能够顺利实现质权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2]

但以登记作为质押合同的生效条件仍存在以下问题:

登记是质押合同生效的条件所引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一规定对债权人是很不利的。因为如果质押合同无效,债权人最多只能要求出质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其债权还是没有保障。但是如果登记是质权生效的条件而不是质押合同的生效条件,则对债权人就有利多了。因为如果是由于出质人的原因而没有办理质押登记或者出质人拒不办理或协助办理登记手续,则债权人就可以起诉出质人违约,从而要求出质人承担违约责任,甚至可以要求法院强制出质人协助办理质押登记手续。这里涉及到物权变动的一个根本性原则——原因(合同)与结果(物权变动)相分离的原则。我国现行法律对物权变动中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似乎应该采取更为科学的严加区分的态度。这样,既有利于债权人保护,也避免滋生纠纷。民法典草案的第296条改正了《担保法》的这一错误,该条明确指出:“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以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时起设立。以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出质的,质权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簿之时起设立。”因此,登记是质权生效的条件而不是质押合同的生效条件,加强了对债权人的保护。

目前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实践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股权质押登记的渠道不畅。在现阶段,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流通股都可以办理质押登记。根据《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以其自营的人民币普通股票(A股)和证券投资基金券办理质押贷款登记,自然人及综合类证券公司以外的其他法人持有的上市流通的人民币普通股票尚不能办理质押登记。但是质押是质权人与出质人协商的结果,如果自然人及综合类证券公司以外的其他法人以其持有的上市流通的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出质,债权人也接受了这种出质,根据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则,这种质押合同应当是有效的。但是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应当经过证券登记机构登记后,质权才能成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是法定的也是唯一的办理上市证券登记业务的机构,如果它不办理这样的质押登记,无异于堵塞了订立质押合同的双方办理质押登记的唯一渠道。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法规要求质权必需登记才能设立,另一方面,法规又不允许唯一的法定机构办理登记,这无疑是十分荒谬的。这样的结果违背了同股同权的法律原则,也阻碍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稳定。因此,无论是A股还是B股,无论其持有人的身份如何,无论办理质押登记的目的是为了担保银行贷款债权还是担保其他债权,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登记业务都应当全面展开。

三、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担保期限问题

《担保法解释》第12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登记部门要求登记的担保期间,对担保物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司法解释否定了担保期间可以消灭担保物权,这在理论上主要是基于物权法定原则,从实践上主要是避免加大担保成本,以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3]

但这一规定也有不合理之处。虽然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当事人不能在法律之外另行创设物权。但是物权的种类有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之分,担保物权是意定物权,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设定的。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除了法律有强制性规定以外,当事人可以对物权的有关内容作出约定。《担保法》对担保期限没有强制性规定,因而担保期限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应当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就质押合同而言,担保期限属于《担保法》第65条第(六)项规定的“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当事人对担保期限的约定只有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如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等)时,才导致无效。《担保法解释》在这个问题上走了一个极端。这样的规定也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因为如果当事人约定了担保期间,并且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在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届满后解除了对出质股权的登记,这时候,即使按照《担保法解释》的规定,这个约定的担保期间对质权的存续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质权仍然存在,那么,这个质权如何行使是很成问题的。因为股票的流通性,在出质人已经卖出出质的股票的情形下,质权是存在于出质股票的代位物——出质人出卖股票所得的价金之上呢?还是由质权人根据物权的追及效力,辗转而寻得原出质股票的现行持有人,而对其行使质权呢?无论何种情况,质权人都将处于尴尬境地。如果这个质权是存在于出质股票的代位物——出质人出卖股票所得的价金之上,那么,对这个价金法律没有规定妥当的保全措施,这种情形下,如果有质权存在的话,这个质权也与债权无异,只是一种请求权而已,而这又如何能担保债权的实现呢?因此,可以说《担保法解释》的这一规定既不符合法理,也不现实。所以,法律应当允许出质人和质权人约定质押的期限,在证券登记机构的电脑系统里录入该期限,到期后质权自动解除。

四、孳息的范围问题

《担保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前款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担保法解释》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出质的,质权的效力及于股份、股票的法定孳息。”这两个规定有冲突。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质押合同可以规定质权的效力不及于孳息;质权的效力是否及于孳息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但是,《担保法解释》却排除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可能性。因此该司法解释与《担保法》相矛盾,从法理上来说应是无效的。但在法律实践中,各地各级法院却都是唯司法解释马首是瞻。

这里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孳息的范围的确定。关于股权孳息的范围,现行法律、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证券公司股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则规定:“质押物在质押期间所产生的孳息(包括送股、分红、派息等)随质押物一起质押。”由此推论,则配股不属于孳息。至于其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质押物在质押期间发生配股时,出质人应当购买并随质押物一起质押。出质人不购买而出现价值缺口的,出质人应当及时补足。” 这一款规定应理解为质权效力中的质权保全权。所以笔者认为股权的孳息包括股息、红利、送红股及因公积金转增股本而发的股票等,不包括配股。但是实践中常常把送红股、配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混为一谈。送红股与转增股本的本质区别在于,红股来自于公司税后利润,只有在公司有盈余的情况下,才能向股东送红股,它是将利润转化为股本。送红股后,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总额及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总股本增大了,同时每股净资产降低了。而转增股本却来自于资本公积,它可以不受公司本可分配利润的多少及时间的限制,只要将公司账面上的资本公积减少一些,增加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就可以了,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转增股本不是对股东的分红回报,但它并没有给股东施加新的负担,因此可以理解为股权的孳息。配股是指公司按一定比例向现有股东发行新股,属于再筹资的手段,股东要按配股价格和配股数量缴纳股款,完全不同于公司对股东的分红,它在赋予股东一定的优先购买权之外,还施加给股东一定的负担,因此,配股不能理解为股权的孳息。

五、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质押时对国有资产的保护问题

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而言,普遍将所拥有的上市公司股权视为一种可利用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在其缺乏资金,或者有投资需要时,上市公司股权可以作为极佳的借款抵押品,既可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同时却并不影响其继续行使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各种权利,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既然将股权抵押了出去,一旦事出意外无法按期还款时,也就只能听由银行将股权拍卖处置了。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目前,深沪两市约120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超过100家发生了大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权部分甚至全部被冻结的事件,比例占上市公司总数约一成。[4]

大量高比例股权被大股东质押出去的背后,有相当可能性存在着这些股权被冻结、被拍卖,进而导致上市公司控股权转移的风险——一旦上市公司大股东发生转移,必然引起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高管人员、企业文化等等的变动,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的动荡,在有大量国有股存在的上市公司,还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种风险是具有客观可能性的,因为,许多被质押的股权是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而一旦银行等机构被迫成为大股东,相信他们是不会有长期经营一家上市公司的愿望的,这必然导致相关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再次变更,相关上市公司所可能面临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了。四砂股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公司两年内股权反复质押,大股东三度易主,致使公司生产经营完全陷入了困境。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不小比例。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国有股权的转让必须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因此,国有股权的出质也应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但是,国有企业用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形成的资产实际属于企业法人财产,企业有权独立支配并由其承担民事责任。企业以其支配的各项财产设定担保是法人财产权范围的自主行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应干预,也无法具体审查。[5]那么,如何保护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就成了的股权出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目前,为了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的管理,规范国有股东行为,财政部已下发了通知,要求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将其持有的国有股用于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质押,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有关国有股权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持有的国有股只限于为本单位及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提供质押。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用于质押的国有股数量不得超过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国有股总额的50%。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以国有股进行质押,必须事先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明确资金用途,制订还款计划,并经董事会(不设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决定。

以国有股质押的,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在质押协议签订后,按照财务隶属关系报省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备案,并根据省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出具的《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备案表》,按照规定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国有股质押登记手续。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办理国有股质押备案应当向省级以上主管财政机关提交如下文件:

1、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持有上市公司国有股证明文件;

2、质押的可行性报告及公司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决议;

3、质押协议副本;

4、资金使用及还款计划;

5、关于国有股质押的法律意见书。

注释:

[1]李国光等:《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第36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吴春玉:《担保法》关于股权质押规定的缺欠及完善 中国律师网 2003-04-11 10:30:22

[3]李国光等:《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第87-8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4]金丰:《银河证券:上市公司遭遇另类隐患》,中国证券时报互动版(2001-12-12 14:19:40)

[5]李国光等:《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第36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人民法院 杨晓谷

第三篇:01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工作(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0年04月01日“上市公司”“股权”

新政办发[2010]70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工作指导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九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工作指导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部署,为增强我区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能力,维护非上市公司、股东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现就我区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及其相关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的重要性

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是指股权登记托管机构接受非上市公司的委托,集中登记和托管全体股东的股权,提供股权托管服务,并以股权集中登记托管为基础,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或市场手段支持企业发展。

实行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对非上市公司股权的确权、登记、变更、转让等程序进行标准化管理,是企业产权股权化、股权资本化的前提,有利于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实行规范化的改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登记托管机构的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提供,可以提高非上市公司的公信力,有利于吸

引各类社会资本和股权投资者进行投资,建立股权质押贷款等债务融资模式,为非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创造条件,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实行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托管,可以成为政府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和推进企业上市的工作平台,形成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有选择地集中登记托管一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有利于各级政府利用财政税收、土地和资源、担保、信托、信贷等政策措施或市场手段,帮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快速成长。通过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管理和信息披露、股权多元化、代办股权转让等方式,发挥股权登记托管平台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预备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各级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上市推进工作,使一批股份公司尽快达到上市条件,而且通过股权登记管理中心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搞好对接,有利于源源不断地为主板、创业板、三板和境外市场输送合格的上市公司。

二、股权登记托管机构

本意见所称股权登记托管机构,是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疆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股权中心”。该中心为政府授权履行企业培育和上市推进职责的事业单位,由自治区企业上市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

股权中心负责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服务业务、股权托管服务业务、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服务业务。该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提供登记、托管服务的过程中不向企业收费。

三、集中登记管理的范围

实行股权集中登记托管的非上市公司范围包括:(一全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权,自愿申请且经股权中心同意的,可以进行集中登记托管。

(二全区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或净资产2000万元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自愿申请且经股权中心同意的,可以进行集中登记托管。

(三经国家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自愿申请且经股权中心同意的,可以进行集中登记托管。

(四其他非上市企业的股权,经股权中心同意可以集中登记托管。

接受登记托管的股权,包括非上市公司的各类法人股、自然人股和国家股。

四、股权登记服务

登记业务是股权托管和其他工作的基础,股权中心和非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应当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相互配合做好股权登记工作。

(一初始登记。是指非上市公司股权在股权中心的首次登记。股权中心应当核对申请托管的非上市公司提交的股东名册。申请人所提供的文件、资料符合托管要求的,股权中心与申请人签订《股权登记托管协议书》。股权中心在完成初始登记后,须向被托管公司出具正式的股东名册,向股东统一出具《股权托管卡》。

(二变更登记。是指非上市公司股权状况变更而发生的登记,包括股权转让、增资减资、债权转股权、遗产继承、财产分割、赠与和司法机关强制执行等股权变更登记。股东合法持有的股权,应当在变更事项发生后持有效证明文件,到股权中心办理股权过户登记。

(三注销登记。是指已登记托管的非上市公司,因公司合并、破产、解散以及上市等情形而注销在股权中心登记托管的行为。注销登记由非上市公司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股权中心办理注销手续。

(四质押登记。是指股东质押其合法持有的股权时,向股权中心办理的股权质押登记。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依法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股权质押登记之日起生效。股权中心对质押的股权进行冻结。质押合同解除或质押登记期满后,股权中心应当撤销质押登记,并对质押的股权解除冻结。

【资料补充:(五撤销托管登记。】

五、股权托管服务

股权中心应当根据业务范围和实际需要,为非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供股权托管相关服务。

(一分红派息。非上市公司与股权中心签订分红派息委托协议。非上市公司在分红、派息、配股日前15个工作日内将股东大会分派决议、权益分派方案等文件提交股权中心,股权中心按照委托协议代理权益分派业务。

(二股权查询。股权中心为被托管公司及其股东提供股权查询服务时,申请人应填写查询申请表,并提交身份证明等材料。

(三股权证明。股权中心为非上市公司股东办理股权证明业务时,非上市公司应当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填写股权证明申请书并写明证明事项,同时应出具《股权托管卡》等相关证件。股东遗失股权托管卡,应当持有效证件到股权中心及时办理挂失手续。股权中心应当依据申请受理挂失,即时办理股权冻结。

(四信息发布。非上市公司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可以在股权中心网站发布相关信息。非上市公司对外发布的信息遵循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非上市公司对其所提供和发布的信息负责。

(五股权转让。非上市公司股东的股权可以在《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自愿转让。涉及国有股权以及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转让,应按照国家国有资产或金融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转让手续。股权中心为股权转让提供法规辅导、组织推介、市场定价等便利服务,以体现股权价值,维护股东权益,确保股东利益不受损失。

【资料补充:挂失、股权冻结、股东资料变更、信息披露、咨询服务】

六、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服务

在做好股权登记托管业务的基础上,股权中心应提供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服务。

(一股权融资服务。包括组织推进增资扩股、推介引入各类股权投资、促进企业并购重组,引导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三板或境外上市等。此外,应当为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的运行提供服务。

(二债权融资服务。包括协调和对接银行贷款、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私募债权、融资租赁、集合信托、担保融资、典当等。

(三)项目对接服务。采用融资辅导、培训、路演、集中洽谈等形式,定期举办的各类投融资项目对接活动。

(四)协助落实各项政策。根据自治区企业上市推进领导小组的安排,征询和收集企业培育和上市推进的企业需求,协调参与企业服务的各类专 业中介机构,贯彻落实各项具体支持措施。

七、工作要求

(一)现已注册成立的股份公司,自愿申请股权登记托管的,自本意 见下发之日起 2 个月内到股权中心办理股权登记托管手续。新设立的股份 公司,自愿申请股权登记托管的,自成立之日起 30 日内到股权中心办理股 权登记托管手续。符合条件的有限责任公司,自本意见下发之日起 6 个月 内,可以自愿申请到股权中心办理股权登记托管手续。今后每年增补登记托管公司的数量和时间,由自治区企业上市推进领 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在办理初始登记业务时,非上市公司应当提供前两年经审计的 财务资料。进入股权中心后,非上市公司每年四月底前应当及时报送经审 计的年报。非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应保证所提交全部文件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股权中心不对所收集的公司信息进行核查。

(三)股权中心与登记托管的公司通过协议明确,非上市公司发生股 权变更、股权质押等事项时,应当先到股权中心取得股权变更登记单、股 权质押见证单、确权证明或更新的股东名册等,再持相关资料到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办理工商变更手续。

(四)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登记、管理工作,切

实加强领导,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为股权集中登记、管 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自治区企业上市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做好政府和兵团各 部门的协调工作。自治区财政厅、国资委、经信委、工商局、人民银行乌 鲁木齐中心支行、新疆银监局、新疆证监局等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认 真履行职责,共同抓好股权中心的建设工作,齐心协力完成培育企业和推 进上市的重要

任务。

(六)股权中心要抓紧制定非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统一登记、托管的相 关制度、办法和操作细则。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自治区 企业上市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研究和解决。

第四篇:09 新疆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操作指引

新疆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 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操作指引

第一条 为明确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操作流程,根据《新疆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股权质押融资指导意见》以及新疆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股权中心”)的相关业务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其直属分局、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是自治区股权质押的登记机关,负责办理股权出质登记。

第三条 本操作指引所称“股权”是指:在自治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在股权中心办理了股权登记托管的非上市公司股权。

第四条 出质人、质权人订立书面质押合同后,应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股权质押设立登记,其中以非上市公司股权出质的,申请人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质押登记前,应向股权中心申请出具《股权质押报告函》。

第五条 申请出具《股权质押报告函》,应当向股权中心提交下列材料:

(一)担保合同(主合同)和反担保合同(股权质押合同);

(二)出质人和质权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或身份证复印件;

(三)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含相关声明);

(四)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章程;

(五)指定代表或共同委托代理人证明、受托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六)出质人和质权人为法人的,提交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七)出质人为公司的,提交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

(八)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

第六条 股权中心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资料和登记托管系统的登记事项,向工商管理部门出具《股权质押报告函》,《股权质押报告函》包括以下事项:

(一)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姓名或名称;

(二)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名称;

(三)出质股权的数额、持股比例;

(四)出质股权的权属状态。

第七条 申请人办理股权质押设立登记,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股权中心出具的《股权质押报告函》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要求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 申请人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股权质押设立登记后,凭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质押登记通知书》,在股权中心办理股权质押设立冻结手续,股权中心在股权质押登记信息系统登记,并向申请人出具《股权质押设立冻结通知书》。

第九条 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名称(姓名)、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数额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质押变更登记后,及时到股权中心办理质押同步变更登记。

第十条 出现以下情形,股权质押合同当事人,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股权质押注销或撤销登记后,及时到股权中心办理股权解除冻结手续,股权中心在股权质押登记信息系统登记,并向股权质押合同当事人出具《解除股权质押冻结通知书》。

(一)出现主债权消灭、质权实现、质权人放弃质权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导致质权消灭的;

(二)质权合同被依法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

第十一条 股权中心应当根据申请将股权出质登记事项完整、准确地记载于股权出质登记信息系统中,供相关当事人查阅、复制。

因自身原因导致股权出质登记事项记载错误的,股权中心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第十二条 股权中心所涉股权出质登记的有关文本,由中心统一制定,股权中心官方网站提供下载。

第五篇:不宜以显失公平为由支持一方请求撤销登记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协议的主张

不宜以显失公平为由支持一方请求撤销登记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协议的主张

一、案情简介

李某某诉称,其与包某某于1998年登记结婚,于2004年5月生育一女。包某某性格暴躁,双方发生争执时对其又打又骂又抓。还不允许其正常休息,逼其下跪并写保证书,甚至伙同自己的母亲一起用针扎破其手指在保证书上按血手印。包某某经常用自杀、自残的方式来逼其顺从自己的意志。历经多年婚姻生活的折磨,其对包某某心生恐惧。自2005年起包某某几次提出协议离婚,但其看孩子年幼而犹豫不决。于是包某某多次到其单位和父母处哭闹,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精神非常紧张。此时其即将与单位续签劳动合同,由于担心失去工作,精神压力巨大。2006年11月2日,包某某又到单位找其签字协议离婚,在威逼的同时,又表示如其能看在多年夫妻的情分上,放弃财产要求,将来再从一无所有爬起来,还会与其复合。在包某某这种哭闹和威逼利诱下,其精神彻底崩溃,在父母及其他亲属均不知情的情况下鬼使神差地签了字。事后,其认为自己在精神状态不清晰的情况下所签的离婚协议不是真实的意思表示,更有悖于常理。因此,在双方离婚时,本应合理分割的夫妻共有的两处房产成了包某某一人的财产。离婚协议中其每月承担孩子抚养费500元过高,如按照离婚协议书中的内容执行,其将失去生活来源并居无定所,该离婚协议显失公平与公正,故请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每月负担抚养费300元,直到孩子18岁为止。

包某某辩称,2006年11月2日的离婚协议书是李某某在精神状态完全正常的状态下自愿签订的。关于李某某所述我和我母亲合伙用针扎破其手指在保证书上按手印之事,当时我与李某某吵架后,我母亲对李某某讲,如果想继续过,就写一份保证书并按上手印。后我母亲用针在李某某手指上扎了一下,李某某在保证书上按下手印,当时的目的是让李某某真正重视起来。关于孩子抚养费同意其每月给付300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06年11月2日,李某某与包某某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协议的主要内容为:

1、双方婚生子女由包某某直接抚养,李某某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直到孩子工作时为止。

2、房子两处,一处归包某某所有;另一处贷款房,离婚后归包某某所有;贷款还完李某某协助办理相关过户手续。轿车1辆及存款2万元归李某某所有。

二、法院裁判情况

一审法院认为,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其所签订的离婚协议对双方当事失人均有约束力。现李某某以包某某采取胁迫的方式,使自己在精神状态不清晰的情况下签订离婚协议,该协议显失公平和公正,要求重新分割离婚协议书中已分割的财产,包某某不同意李某某的主张。李某某无证据证明自己是被包某某采取胁迫的方式签订的离婚协议,李某某系大学本科学历且在公司做业务工作,在签订离婚协议时,没有证据证明其精神状态不稳定,不能按正常人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夫妻在签订关于共同财产分割的协议时,除了利益的因素外,更多地受到子女抚养及感情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像对待其他民事合同一样,以等价有偿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对李某某关于财产分割的诉请本院依法予以驳回。李某某认为离婚协议中给付孩子的抚养费500元过高,要求每月给付抚养费300元,包某某表示同意,本院予以支持。据此判决如下:1.驳回李某某关于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请求。2.李某某自2007年5月起每月给付子女抚养费300元,直至其独立生活时止。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三、主要观点及理由

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在离婚时就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达成的协议,从本质上说,是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就变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达成的协议。根据民政部《婚姻登记条例》的相关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在为婚姻关系当事人办理离婚手续时,只是审查双方是否自愿离婚以及是否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不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协议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审查。换句话说,这类协议与当事人签订的其他民事合同一样,在发生争议起诉至人民法院之前,并未经过权威部门的实质性审查。因此,赋予当事人以司法救济手段维护其合法权益是必要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9条关于“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这类登记离婚后的财产纠纷,应当着重审查当事人双

方在签订财产分割协议时有无欺诈、胁迫的情形。本案中李某某不能举证证明包某某在协议时采取了胁迫方式,对其诉讼请求应予驳回。

另一种观点认为,本案中李某某和包某某协议离婚时,将夫妻共有的两处房产都给了包某某,在如今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样的协议结果对李某某显然很不公平,强调保护妇女的权益也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故应当对夫妻共同财产重新予以公平合理的分割。

李春杰律师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协议与一般的民事合同不同,涉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感情因素、心理平衡或者出于弥补自己行为过失的心理等。有的当事人可能因为外遇而急于摆脱原来的婚姻关系,只能在财产方面作出让步从而让感情受到伤害的一方在经济上得到一些补偿,获得一些心理平衡;也有的当事人虽然对配偶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但真正涉及离婚问题时还是从心理觉得对配偶有所亏欠,故在财产分割上愿意尽量多分给配偶一些甚至会放弃全部财产。基于这些因素,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协议,局外人不宜用是否公平来加以衡量。人民法院在审理时,也不宜轻易认定协议显示公平而支持一方当事人撤销或者变更协议的主张。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中规定了欺诈、胁迫的情形,而未将显失公平情形列入其中的原因。

四、最高人民法院一庭意见

登记离婚时双方自愿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一方反悔以协议显失公平为由请求法院变更或撤销该财产分割协议,法院经审查未发现订立该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一般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下载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登记的法律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市公司股权作为信托财产时登记的法律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