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案件侦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案件侦查研究
作者:肖汉强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6期
【摘要】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犯罪严重危及农业生产安全,损害农民利益。本文在阐释此类犯罪法律认定,总结、提炼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工作重点和侦查取证要领进行了论述。
第二篇: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马永顺律师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一、概念及其构成
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是指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是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国家为了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法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监督管理制度。如《产品质量法》规定“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国务院发布的《兽药管理条例》规定:“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必须保证质量,确保安全有效”;“兽药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出厂”。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规定:“经营的种子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的种子质量标准,并附有种子检验、验收合格证书”;“经营种子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等。针对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又先后于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发出了《关于整顿和加强兽药管理,取缔假劣兽药的通知》、《关于加强农药管理坚决制止和取缔生产、经销假劣化肥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农药管理严厉打击制造、销售伪劣农药活动的通知》。生产、销售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制度,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对农业危害很大,应受刑法打击。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农药、兽药、化肥、种子。
所谓农药,是指用于防治药、虫、草、鼠害、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农用化学药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所谓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功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兽用药品。
所谓化肥,是指经化学或者机械加工制成的各种化学肥料,又称无机肥料,用于为农业、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或者兼可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类物质。化肥的范围包括:化学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其他肥料(上述列举以外的其他化学肥料)。
所谓种子,是指用于农业、林业生产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芽等繁殖材料。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农、林、牧、渔等生产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致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生产、销售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所谓假,是指农药、化肥、兽药的成份名称不符合有关标准所规定的应当含有的成份名称,或用非农药、非兽药、非化肥冒充农药、兽药、化肥,或用此种农药、兽药、化肥代替另一种农药、兽药或化肥,以及其他应按假的来处理的农药、兽药和化肥,如未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或者国务院农牧业行政管理机关明文规定禁止生产或销售的兽药等。
2、销售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效能,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与价值。失去使用效能,则就是指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因过期、受潮、变质等原因已经丧失其有利的作用及价值。使用它已无法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如农药已无法防治病、虫、害,化肥已不能给植物养分而促使其生产等等。
3、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和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及种子。所谓不合格,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次品、劣品,其虽有一定的使用效能,但无法达到合格产品所应有的使用效能,如农药、兽药、化肥的成份与产品质量标准不相符合,超过有效期尚未完全丧失效用等。这点与假的或失去使用效能的上述物品不同,后者是对于所要防治的或应该达到的目的是毫无效果。
无论行为人实施的是生产、销售哪一种行为,针对的是何种对象,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只要出于故意,并达到了一定的危害结果,使即可构成本罪。
生产、销售伪劣农用生产资料的行为必须造成了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结果才能构成本罪,这就是说,本罪为结果犯。如果只有生产、销售行为而没有危害结果,或者虽有危害结果,但致使生产损失没有达到损失较大的程度,也不能构成本罪,但这不排除可以构成他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任何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依本节第150条之规定,单位也能构成本罪之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其故意的内容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故意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二是明知是假的或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而故意予以销售;三是故意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过失行为,如在不明知的情况下销售了假的或失去使用效能的农约、兽药、化肥、种子,不能构成本罪。
本罪的犯罪目的,大多都是为了谋利。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使生产遭受重大的损失,是本罪的后果,不是本罪的目的。
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依本条之规定,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只有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才构成本罪。如果没有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就不构成本罪。另外,行为人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虽没有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但销售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二)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了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后者则侵犯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后者犯罪对象的范围很广泛。
3、构成犯罪的标准不同。前者的犯罪构成要求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才构成本罪。而后者则是数额犯、其犯罪构成要求“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
依本节第149条之规定,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不构成本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处罚。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笛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三)本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界限
认定本罪要注意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区别。其主要是:(1)本罪一般是出于非法牟利的目的,后罪则是出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2)本罪在客观方面一现为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并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行为与结果之间并非直接相连,而是通过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了所生产、销售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后才发生危害结果的。生产、销售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后罪则是采用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等直接方法破坏生产经营,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直接相连,没有被害人从中介人这一因素;(3)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对象具有不特定性,后罪的客体则是某一单位的生产经营,对象具有特定性;(4)本罪的主体不仅限于自然人,而且还包括单位;而后罪的主体则只有自然人才能构成。
三、处罚
犯本条之罪,依其情节分别承担以下刑事责任:
1、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2、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3、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据土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农业部通报两起生产销售假劣兽药典型案件
农业部通报两起生产销售假劣兽药典型案件
近日,农业部通报了青岛诺迪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诺迪)和江西海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海联)涉嫌生产销售假劣兽药案,其中江西海联案件更是全国首例兽药添加瘦肉精案,主要违法犯罪嫌疑人一审获无期徒刑。近年来,农业部门与公安部门不断健全完善部门间合作工作机制,加强合作办案,合力打击兽药违法违规行为,取得了良好效果。
青岛诺迪涉嫌生产假劣兽药案。
2012年10月,根据举报,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会同青岛市公安局,对青岛诺迪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制假生产线、涉嫌伪劣兽药原料成品及半成品、涉嫌假冒注册商标标识、药品标签等。经认定,青岛诺迪生产的强效痢菌净等79种兽药均为假兽药,生产的硫酸安普霉素为不合格兽药,生产销售的上述兽药总计价值150余万元。经一审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单位青岛诺迪和王某某等8名被告人均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江西海联涉嫌生产销售假劣兽药案。
2013年4月,在浙江省农业部门前期工作基础上,经公安机关依法调查,江西海联生产、销售的肺呼胸炎康等7个产品违法添加盐酸氯丙那林,新牛羊金尊等2个产品违法添加利巴韦林,重症绝杀等4个产品无兽药产品批准文号,银黄败毒干扰素等20个产品擅自改变产品组方添加其他成分,涉案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经一审法院审理认为,5名被告人均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面对当前兽药质量安全形势,农业部重申,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兽药监管力度,以实施兽药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公告(农业部公告第2071号)为契机,深入开展兽药市场整治,强化兽药监管执法,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监督抽检,实施“检打联动”,做到“一地抽检,全国查处”,严打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斩断非法利益链,让假劣兽药无处藏身。继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格落实“两高”司法解释,积极配合公安等有关部门,集中查办一批大案要案,端掉一批“黑窝点”,关掉一批严重违法企业,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公布一批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司法震慑作用,促进兽药行业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养殖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
第四篇:关于开展种子农药化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种子、农药、化肥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
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坚决控制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市农牧局《关于深入开展农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卫农发„2012‟224号)精神,结合农资生产经营安全重点工作,全面开展种子、农药、化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各农资经营单位要严格按照此次活动的要求,认真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的时间
2012年10月4日—10月24日,共20天。
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的方法
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的方法采取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改,市种子管理站抽查的原则进行。
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的步骤
(一)方案制定阶段
时间从2012年10月4日—6日。安排制定本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的方案。
(二)自查自改阶段
时间从2012年10月6日—10月15日。由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安全隐患所在点,针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三)检查验收阶段
时间从2012年10月15日—10月24日。由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检查验收,对整改不重视或者不彻底的生产单位限期整改,1
限期内再不整改的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的重点
(一)农资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
(二)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销售时应当建立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者应当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不得销售。
(三)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四)加强农药安全生产销售的日常管理,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杜绝在瓜、果、菜生产中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各乡镇设立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定点销售店应当设立“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专柜,采取“处方销售”的办法,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要到村或村以上单位说明购买用途和购药量,凭介绍信到专柜购买。专柜经营者在销售时要详细记录好所售农药的去向及用途,以备有关部门查实。
(五)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种子生产规程和检验检疫规程的要求,做好种子档案登记、收获、晾晒、加工、包装、入库等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排查生产过程的安全隐患,严格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化肥、地膜等其他农资的销售,按照商品的安全性能排查隐患,库存物品严格按照规定堆放,不超高、不加宽、不混存,防雨、防冻、防偷盗,易燃、易爆、易挥发物品要单独存放。
(七)杜绝农资产品与百货日用品及食品同店销售。
(八)杜绝在经营场所内做饭、居住。
通过开展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督促各种子、农药、化肥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同时打击非法农资生产和经营活动。
五、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倪平生,副组长魏列花,成员刘长泰、朱万新、王文华。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行动的指挥指导;小组成员负责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及监督抽查工作。
(二)真抓实干,确保实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围绕重点生产、销售环节,结合农资检查及纠纷处理,排查生产、销售、使用过程的安全隐患,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彻底的坚决不能放过,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
程。
(三)强化宣传,营造气氛。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采取多种灵活形式,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广泛开展以“杜绝违章、远离事故、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农资生产、经营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