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崛起,因为一份信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征文:崛起,因为一份信念
作者:高二文 贺莎
没有梦想的引航,哪有生命如花的绽放;没有信念的执着,哪有一生无悔的痴狂。
——题记
中国,这条盘蜒在世界的巨龙,受万人瞩目;中国,这个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受万国敬仰;中国,这个曾经被西方称作东亚病夫的弱国,在百年前,乘着辛亥革命这股旋风,掀翻了腐败的清王朝,踩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开始走向自强。他向世界宣告:只要有信念,中国一定会崛起!
秋瑾有信念,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宁静的世界。看到她戴着沉重的枷锁,缓缓走向断头台。我惊诧于她那满脸的淡定。她挺直腰杆向世人宣告:中国人必须要革命;在腐朽的满清统治下只会有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在列强的欺凌下,只会有更多的人成为亡国奴。她看着无数双忧伤的眼睛,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革命能给孩子一个宁静的世界为此付出生命,我喜极而泣。从她眼里我看到了信念,斗志,无悔。
林觉民有信念,无悔踏上革命道路。或许多数人都不明白,他的家境优越,自己一表人才,即使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也会有不错的仕途。为什么他却选择站在需要受伤,需要流血,甚至是需要付出生命的革命队伍里。因为,他有信念,他要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广州起义失败之后,他被清政府俘虏。那白色衬衫下是道道血痕,那被子弹打穿的脚已经鲜血直流。面临清政府的诱惑:只要退出革命,就能保全性命。但他毅然拒绝。如果不革命,家就要没了,如果不革命,国就要亡了,这样苟延残喘地活着又有什么意思?他选择了与革命同胞共存亡。那冰冷的海水无声地夺走了他的生命。他留下的只有早就准备好的《与妻书》。
孙中山有信念,要用革命推翻清政俯。眼看着中国日渐没落,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他的医术所能救的只有少数伤残的躯体,而要拯救整个中国,只有改变人们迂腐的思想。他丢下了手术刀,投身于革命运动。相继建立兴中会,同盟会。“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犹如天籁,给予国人心灵彻底的震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进步的闸门就此打开。
这些志士有信念,他们推翻了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和平,宁静的世界,让我们走在了平坦的社会主义大道上。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新一代,就要担负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有信念,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要有信念,让将来的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少年奋起,永不言败。执着信念,中国崛起。
第二篇: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感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感
1911年10月10日,以黄兴为首的武昌武装起义打响了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第一枪。于是,辛亥革命就此开始。
在这次革命活动中,常德籍的革命先烈人士宋教仁、刘复基、蒋翊武、何来宝等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宋教仁先生的思想,刘复基先生的策划、蒋翊武的指挥为辛亥革命运动奠定了政治思想理论基础,直接指挥了这场推翻封建清王朝的革命。常德有这段光辉的历史应感到骄傲。
湖南要打造文化大省,湖湘文化是精髓,常德要打造文化名城,历史的名人效益不可忽略。地域的美好传说等都应该去挖掘,发扬光大,用历史的事实,求是的意识去肯定。
武陵区是常德城的心脏,打造常德文化名城,首先就要打造好武陵区这块宝地,因为它的光辉历史太够辉煌,诞生出了太多的人才,从辛亥革命算起,就有宋教仁、刘复基、蒋翊武、何来宝、林伯渠、翦伯赞、杜修金、丁玲、刘泽远、帅孟奇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三千烈士浴血奋战,常德全城百姓殊死抗争,战况惨烈,这都是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历史就是历史,是抹杀不掉的痕迹,它永远铭刻在爱国人们的心中。我们必须尊重辛亥革命爱国精神的存在和作用,用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来培养我们自己爱国的情操,缅怀先烈,鞭策自我。
常德市武陵区政协委员 民革党员 曾广桂
第三篇: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x。我演讲的题目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 2011年10月10日,这一天,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伟大日子。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垂不朽。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功绩彪炳千秋。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用共和国取代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它刺激、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维新运动有创新的地方,它想西化,让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但是它没有彻底粉碎皇权。而只有共和制才最适合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因为它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为后来的斗争开拓了道路,是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孙中山的定语是什么,过去很明确,就是民主革命先驱者,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是被清朝通缉的,不能在祖国停留,他当然无从在祖国建设。辛亥革命后,他是开国元勋,但是很快袁世凯又通缉他。他这一生的后半期,实际上的执政时间,不到一年半。三个月的临时大总统,还有一年多的非常大总统,一句话,不是正式大总统。一个世纪过去了,很多事情被人们淡忘了。但是辛亥革命在很多人心里,还是保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尽管当年参加辛亥革命的那一代人物,已经大部分都不在了。可是人民并没有忘却那是因为它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次巨大的变革。
虽然现在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年,但是它对于我们依旧有着启示。
首先我们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为革命胜利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鉴湖女侠秋瑾被捕,她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体现了她“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的爱国情怀。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方声洞,在参加起义前夕写给妻子和父亲的信,更是体现了一个革命者既爱亲人、更爱祖国,为了挽救祖国可以抛妻别子的崇高境界。武汉革命党人詹大悲在他主持的《大江报》上刊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时评,公开号召“爱国之志士”、“救国之健儿”起来革命。其次,我们要加紧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追求,给后人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孙中山在失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职位后,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他提出中国应追上世界的发展,中国应该“驾乎欧美之上”,中国应该统一,这些都成为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今天,除了台湾与祖国的统一尚待完成,其他各项大体上达到或者超过了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预想。我们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和启示是丰富和宝贵的。但是,辛亥革命终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资本
主义救不了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也已经证明,这一选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同学们,100年前,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国家富强,将靠在座的我们来担当。我们一定会将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首义精神代代相传!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思想汇报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上讲话》有感
今天,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已一百周年。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开启了中国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也就是从那是起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们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在人民中间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的誓言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使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的脚步。虽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让我了解了辛亥革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当我听到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谈到:“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和“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受到了震撼,深感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不可推卸的责任。重温历史、再读党章、回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华儿女怎能不为之奉献。
第五篇: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当封建腐朽的阴霾还层层笼罩在中华民族的头顶上,当伟大的祖国还沉浸在闭关锁国的天朝迷梦里,当清朝的王公贵族还沉浸在圆明园的纸醉金迷里,闭塞、自大、腐败、落后已在祖国的大地和他们的心里结着令人窒息的茧。然而随之而来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寸一寸刺痛了多少国人的神经——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哀嚎恸哭,分崩离析,等待是多么绝望和无力。
直到辛亥革命,我们深深喘了口气。
回望历史,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孙中山先生如开天辟地的巨人,擎起辛亥革命的大旗。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一百年风雨,一百年沧桑,一百年辉煌,一百年铭记。辛亥革命发出了襁褓的呐喊,枪声、炮声、呐喊声撕破了封建专制的枷锁和裹脚布,人们在一缕缕不散的硝烟里,闻到了祖国积久的酸腐和新生的民主。我们要独立!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富强!而这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拯救,只能靠革命来争取。
追忆起国父孙中山先生。他激进实践,被誉为“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鲁迅称其“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毛泽东称其“有一种宏伟的气魄”。国父躬身探求救亡图存之路,挽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为公,孜孜以求,总结出了至今光芒四射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创下了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功伟绩。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优秀品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股炽烈爱国精神日益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今天,我们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仍然要高举这面大旗,把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
倘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又怎能体谅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祖国和人民的痛楚。压迫、剥削、饥寒交迫、内外交困。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倘若我们沉浸眼前和当下,忘记了是前赴后继的先烈和革命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才筑起今日宁静的田园和美好的生活,苦难的命运终究会在我们身上轮回,不幸的岁月也会卷土重来。
纵然斯人斯事俱成烟,但影响依旧在,化进了国人的血液和基因里,代代相传。照此而言,“一切都不会过去。”记忆攫取和拯救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可宝贵的东西,这些记忆的活化石又将融入我们的文化和爱国的民族精神,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