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表扬错了》有感
我看了一份《中国儿童报》,报上写了一个小故事,叫《表扬错了》,故事内容是:一个班的值日小组在做值日,有个女孩叫陈丹,她不肯扫地,组长说:“陈丹,你怎么不扫地?”她说:“管得着吗?”忽然,一位同学说:“老师来了!”陈丹听了有点怕了,赶快装做认真扫地的样子,显得很卖力。在课堂上,老师表扬了陈丹,说她值日认真卖力,大家要向她学习。陈丹感到很惭愧,她主动站起来说:“我的汗是玩出来的,不是干活出的汗,老师,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老师说:“你很诚实,也应该受表扬。”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但是只要你有错就改,也能做个好学生。
第二篇:读《一线表扬学》有感
读《一线表扬学》有感
(作者:焦阳)
近期读了管建刚的《一线表扬学》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表扬无处不在,表扬已经占据了我们整个生活。书中的思想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书中提到人的一生离不开温暖的光线,那就是表扬。学生需要来自老师以及家长的表扬,老师离不开领导、家长们和同事们的表扬,职员需要老板的表扬……表扬幸福的不只是被表扬的人,更是我们自己。对于教师来说善于运用表扬的艺术尤其重要。
运用表扬学培养孩子珍惜时间。
1、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情特别好奇,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每天写早自习作业的时候都有溜号的孩子,而且是长时间溜号,为了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我经常夸某个孩子,以他为榜样,对上交早自习作业前10个同学予以奖励,借此激励其他孩子,过了一年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不会一直溜号,看着别人进教室了,听到别人的笔袋掉地下就会去看的孩子数量也减少了很多,这都是孩子的进步。
2、此外我在各方面都会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下课后10个数把桌面收拾干净,准备下节课学习用品,下课后30个数都出教室,对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去的孩子予以高度表扬,你的动作太快了,对于不能出去的孩子继续鼓励,如果下次你要再快点,老师更喜欢你了。这样的表扬看似很平常,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表扬太重要了,有的孩子甚至会在心中乐开了花。
生活中需要阳光,孩子们也需要表扬,抓住时机善于表扬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让自己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第三篇:教师读《"表扬"与"批评"》有感
教师读《“表扬”与“批评”》有感
作者 | 夏吉萍
学校 | 仁化县长江中心小学
一直以来,我都和孩子们一样,喜欢形象生动的音视频动画,疲于阅读书籍,尤其是专业书籍,更是觉得枯燥乏味,自知这是个影响自身发展的坏习惯,可每当捧起书,脑子便不听使唤的“断电”.得知假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才硬着头皮翻出那本《中小学班主任优秀工作案例选》,可看着看着,竟被书中那些黑白文字吸引了,老师们的经验之谈竟是如此醍醐灌顶,原来书中不但有黄金屋、有颜如玉,还有孔夫子,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多看专业书籍,多充电,当我电量满满的时候,才有更多的知识与学生分享。
看着书,阅读着前辈们的经验总结,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圈圈画画,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语言教育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谈话的艺术”,寥寥几个字就概括了教育学生的精髓。
当我们和学生交流时,语言教育是充满艺术性的,书中将语言比作小河,语言要自然、流畅、准确、生动,具有逻辑性和感染力,再借助于传神的眼睛、丰富的表情和真实的情感等体态语言,这样既吸引了学生,又感染了学生,从而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孩子们很喜欢我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背,原来在他们眼中这是与他们亲近的表现,小小动作也是另一语言表达。
而在我们表扬学生时,同样要注意表扬的艺术,要在适宜、及时两方面下功夫。书中说到,适宜,就是所表扬的人和事要有典型意义,值得表扬,包括表扬的范围要适宜,不该表扬的而表扬了会使表扬贬值,反之,该表扬的而不表扬,也不行,其次,表扬的方法要适宜,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除了适宜,还有及时,及时就像打铁一样抓住火候,不失时机,特别针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闪光点”及时发现和及时表扬,能变成促进他们思想转变的催化剂。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习惯挑特定的时间,公开场合表扬学生,殊不知已过了最佳时机,我们应该马上抓住,及时表扬,如需树立榜样,可挑另外的时间再次表扬。
孩子们做对了马上给予表扬,而做错时,需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批评不是为了泄愤,更不等于破口大骂,书中介绍,在批评学生时要尽量避免产生负面效应,做到“适人、适时、适度、适量”.适人,就是在批评学生时,要斟酌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适时,要掌握最佳时机,注重批评的场合、情境;适度,就是在使用批评语言时,用词造句要适当;适量,就是要尽量控制批评次数和频率,不可动不动就批评。其实,大家冷静时会考虑到“适当”二字,可一旦遇到问题,头脑一发热就会将“适”字抛之脑后,所以“适人、适时、适度、适量”要铭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啊!
关于谈话的艺术,我影响最深刻的是那句:要注意谈话的结尾,()这是谈话成功的最后一环,不能不了了之,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观察谈话的结果。我把这一谈话技巧理解为将聊天内容简练为几个小问题,梳理关键内容,并让学生谈谈怎么改正错误,因为我面对的学生还小,他们尚且不能分清重点,如老师能将其概括,效果事半功倍。
我将良多的感慨与朋友分享,朋友说如果真能做到,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班主任了,打印出来贴在办公桌上,没事看看,不小心瞥一眼,脾气都能收敛不少。这的确是一个好方法,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算无意间看到这张纸,都会想到自己要做一个懂艺术的班主任。
四年半的时间,陪伴了97个孩子的成长,他们也见证着我成长,无论我教育的方法多么笨拙,我相信用心对待孩子们,他们能感觉到我的真心,愿孩子们在我的陪伴下幸福快乐!
-END-
第四篇:读管老师的《一线表扬学》有感
读管老师的《一线表扬学》有感
冢头营小学 张会娟
表扬,幸福的不只是学生,也幸福我们自己。——题记
读到这句话发现自己工作中点滴烦恼,原来是自己找上门的。还记得入职前写培训心得,最后写到希望自己做一位幸福的教师。入职以后刚到一个陌生地方,有激动有欣喜更有自信。刚开始面对学生,农村孩子的坦诚、朴实、善良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感谢上天的安排,给了我一群这么好的孩子。但随着与学生了解的深入,学生自身不足百出,自己不由得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又冠冕弹簧以教师的责任心苛刻地要求孩子都达到某一标准,想想这个社会和身边的每个人有谁没有缺点呢?我们不都充满希望的活着吗?假如我们自己身边时时刻刻存在这样一个人——对我们身上一处处缺点耳提面命的人,我们会活的怎么样?我想即便是我们心中有再美好的生存希望都会被摧毁,剩下的只有悲惨和苟且了吧?何况我们班里的孩子呢?
到这又该疑惑了,面对孩子缺点我们要不闻不问吗?不管肯定不行,关键是如何管。首先是投入无限的热情,并且充分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有想学好的这个念想的。不能对孩子一味地说教,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感。我班里有个孩子极度调皮不学,总是瞪眼看着你的脸,趾高气昂的样一个字不带写的。我们何尝不想训斥他一顿,以解其快。但是若我第一次这样干,以后他再不会听我任何一句话了。我先沉下气问:你的作业不写,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妈妈不在家没有谁陪着你对吗?他听到我这样问一脸的惊讶,然后不好意思的低下来头。我没有再追问下去,也没有要求他立刻马上写出来。
我去他前班主任那里做了解,那班主任摇摇头,这孩子不怎么愿意来上学,家里但凡有一点小事,他就找了理由不来上学,基本没有希望了。惊奇的是第二天,这孩子没有迟到。我在班里问班干部今天学生迟到情况,班长说:总是爱迟到的赵佑今天没有迟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鼓励的掌声,我看到此时的赵磊笑了,笑得很甜。之后对赵磊的管也都是以鼓励为主,当然,这个过程总是反反复复,即便是这样温柔的管,赵佑也有抵抗。有一次我屁股一挨着车座,衣服迅速湿透了,原来是谁把车座上洒满了水。虽然我当时有点气恼,但已经放学了。第二天到班里我表扬了默默“做好事”给我洗车的人。后来他偷偷地交给我一张检查,拿到这张检查我欣慰的笑了。慢慢地他犯错误的间隔一次比一次长,赵磊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变化。每次我说垃圾桶满了,谁……赵磊总是第一个抢过去倒掉。每次课堂作业也都卯足劲去完成,因为我们定下了只要课堂作业随堂完成了,家庭作业就减量甚至不用写。一年下来,原来得零分是常事的赵磊,小升初考了49.5,我最欣慰的是他能快乐地面对他的学习生活了。
管老师的表扬学里说了,表扬孩子幸福孩子的同时也幸福着我们自己。从赵磊这个案例中我体会到,我们确实应该去做神仙,要有神仙一样的姿态,能够保持幸福的笑面对每一个孩子,幸福地投入每一个教育细节中,让孩子们深受感染,快乐地投入学习生活中,在这样的快乐中我们才有机会对孩子实施长线的教育。而且不时地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幸福着……
表扬,是无限关爱,是无比欣赏。让我们不忘初心,走在幸福路上吧。
第五篇: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1“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这句话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给予我继续前进的勇气。
这个叫桑提亚哥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连续8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大,老人用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把鱼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这条大马林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鱼骨。
老人桑提亚哥,尽管一开头就处于不利地位——8天没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且别的渔夫把他看作失败者。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人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尽管结果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磅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从这方面来看,本书并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老人在重压下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他是他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他是明知要失败而不怕失败的英雄!他的不被失败压倒的顽强搏斗,正昭示了人类那不可摧残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化身。
在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当被巨大的挫折接连不断的打击时;当那蜂拥而来的灾难来临时;当你那饱受摧残的心已无力抵抗时,你可以来学习一下这位老人,一位硬汉的人生,一种奋斗的人生观。作为销售,我们需要学习这样的人生观,面对困难,需要有无畏的一种精神,绝对不能被打败!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2《老人与海》这篇作品出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这部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
一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84天没有钓到鱼,几乎快饿死了。他不仅没有认输,还充满奋斗的精神在海上拼搏。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条大鱼。最后,大鱼还是难逃被吃光的命运,他拖着一副鱼骨回去,却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渔夫这种敢于奋斗、不言败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事业上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都会努力奋斗,为的就是博得最后的胜利。也许结果会是失败的,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你已经得到了自己的认可和精神上的胜利。不管成与败,我们内心深处都可以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
渔夫这种精神是我们必须敬佩以及学习的,这种精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和剂。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3最近,我读了老人与海这本课外书。这里面讲了一个老人原来钓鱼钓的又大又好。可是,现在他一连48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而再次出海。在海上几经努力,终于钓到了一条比他的船还要大的大马林鱼,他一直和大马林鱼周旋耗了三天时间,最终将杀死了这条大马林鱼。然后,在回程的路上,这条大马林鱼的血却引来了鲨鱼群。于是他于鲨鱼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这条大马林鱼被鲨鱼群吃光了。回到港时,他只带回来了大马林鱼骨架,这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证据。
我觉得我也很需要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次的考试,我因为粗心大意和偷懒这个坏毛病,丢了许多许多的分。当时我就觉得很沮丧,就觉得自己好像很没用。后来我看了一个故事,就是说,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用了一千多种材料才找到一种很好用的。每一次失败了的时候,他只是轻描谈写地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行不通的材料而已。”比起爱迪生和老渔夫,我那点小困难并不算什么,只要把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改了就好了,只要我学会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成功!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4从读完《老人与海》开始,我就感觉有一种隐隐的冲动堵在胸口,却无从辨认它的构成元素,也无法为它找到释放的出口。最终得到的却只是些零散的思想碎片,就让我将它们一一罗列吧。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上一条大马哈鱼,但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到岸上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有人说,《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作者借它道出了全书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诚然,小说中,作者借地亚哥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比如圣地亚哥不惧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undefeated spirit),比如他与大马哈鱼的殊死搏斗,比如他对伟大的`迪马乔(DiMaggio)的狂热崇拜。可是到了小说的结局,老人通过搏斗所得到的结果被鲨鱼抢劫一空,只留给他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从老人的话语中我只能感受到消极,无奈和落寞的凄凉,这样的情节安排,还能说作者仅仅是在歌颂英雄主义的伟大吗?这是否可以看作对英雄主义的某种反思?书中的英雄主义始于惊叹号,却终止于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看来,《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场老人命运使然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也许正是所谓的英雄主义。书中写到,圣地亚哥把大海看作自己的家,他对大海怀着原始,朴素而深沉的爱,他不仅仅是一个以打渔为生的渔人,而且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与大海相系的老人。他热爱海里的每一条鱼,每一朵浪花,甚至对海上的飞鸟都有一种出于爱的同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海不仅仅是他的家,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的栖息之所。在没有捕到鱼的八十四天里,他是愉快而不屑认输的,即便生活再困苦窘迫,他也从不绝望,而是满怀信心地去面对。然而,在出海的第八十五天,当那条十八英尺长的大马哈鱼出现点燃老人征服的欲望时,他就开始一步步走进自己导演的悲剧。在与大马哈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的心态是复杂的。他对大鱼是有感情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怀有同情的恻隐之心。可是出于职业习惯和自尊心,他又不得不杀死大鱼---“我跟你奉陪到死。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两种彼此矛盾的心态源于圣地亚哥一人——一种出于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则是人的社会性。所以,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的内心深处正与自己进行着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心理斗争。当然,随着故事的发展,老人战胜大鱼,这在更深层次上暗示着人的社会性最终征服了本性。此时,虽然老人在体力,精神和心理上都受到极大折磨,但他终究依靠他的力量战胜了大鱼。
可以说,作者对英雄主义的渲染在此时到达了一个高点。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作者开始了对英雄主义的反思。大鱼的腥味引来成群鲨鱼的攻击,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利品,开始了与鲨鱼群的新一轮殊死搏斗,悲剧就此发展到高潮。此时,老人的信心已不像之前与大鱼搏斗时那样坚定,他不断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出海太远了。我把你和我都毁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鲨鱼的不断侵袭,老人最终选择了放弃——“仅仅希望能够平安地回到岸上,回到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和孩子聊会儿天。”那么,他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战利品而与鲨鱼搏斗吗?恐怕不尽如此,他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捕到大鱼证明自己的能力,回击人们对于他的种种质疑。公共舆论是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作者是借此歌颂英雄主义的伟大,还是暗含有某种讽喻的意味呢?我认为是后者。老人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英雄主义的实现,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得到社会认可的虚荣心。这是英雄主义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那么,小说究竟涵盖着怎样的主题呢?根据弗洛伊德关于梦的阐释,一个人的梦境反映的往往是他在潜意识里所处的真实心理状态。或许我们可以从老人的梦里寻找一些关于小说主题的线索。小说中,作者关于老人的梦有这样的描述:“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 nor of women, nor of greatoccurrence, nor of great fish, nor fights, nor contents of strength, nor of his wife.He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 on the beach.They played like young cats inthe dusk and he loved them as he loved the boy…”人们普遍认为老人梦中的狮子代表的是永不言败的英雄主义精神,对此,笔者不敢苟同(Ps:不好意思,不用“笔者”笔者进不了状态~)。为什么出现在老人梦里的狮子像小猫一样嬉笑打闹呢?实际上,作者通过老人的梦在暗示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英雄主义,不仅仅是与人搏斗,达到战胜和征服对手的目的,而是用微笑去爱,用爱去征服敌意,从而拥有淡然一切的心境,实现心灵与社会的和谐。我想,这才是全书最深刻的主题所在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5读了《老人与海》后,我对小说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老人的乐观顽强的态度上,再读《老人与海》,便认为老人是个具有完事人格的硬汉,可当我三读《老人与海》后,我才渐渐体出老人那真正的可贵的气概。
老人在书中虽然一直说“我没得选”,但其实他还有好几次选择的权力,他可以因为自己年迈而选择放弃那条大马林鱼,他可以因为自己受伤而选择割断绳子,他可以因为鲨群凶猛而选择弃鱼逃离,可是他都没有这么做,他坚持了下来,尽管对于他那个年龄的能力而言,已经临近甚至深深超出了他的极限。
我们敬仰,敬仰的是什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不论是原古时代,还是当下,人们对于英雄的描述,大体上是一致的,那便是拥有超于常人的勇气与意志,拥有着比常人更高尚的追求。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我想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并也决不因为他们的离奇故事,而是他们高于同时代人的高尚人格。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如今在自然界中处于最高层,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几千年来祖先的不断探索,自身的能力到达一个又一个惊人的高度。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那么崇高的精神去探索,大部分人在现有的能力范围内满足地过活,不愿去探索更高一层的力量,而有些人却愿意却触碰极限,通过漫长的艰苦的努力,使人类较其他种族多一点生存下来的优势,通过千年来英雄们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这些英雄的确值得敬仰,他们在面临困难时那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正是那强大的意志力支持着身陷绝境的英雄们,绝不放弃。看那些历史上的英雄所面临的处境,想必也会有其他人经历过,可为什么只有那寥寥数人被后人桂予“英雄”称号呢?我认为那些人的能力未必较英雄差之甚远,不同的选择背后反映的是对正义的认知和控制思想改变的意志,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做的事有着清晰的想法和坚定的意志,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从普通的人中脱颖而出,摘得目标,超越极限。
我觉得人类的极限很像一根皮筋,你需要以极大的力量才能扯断它,把手伸出去,自然,也会出现手被皮筋狠狠地弹回来,在手上留下一道通红的痕迹。老人就很像被皮筋给弹回来的人,可是令人感动的是他面对挫折时的淡然,那一份超脱令读者对老人依然充满信心,相信他一定会再次捕到鱼。
《老人与海》带给我们的决不是一个渔夫的故事,真正珍贵的是老人敢于挑战极限和笑看挫折的英雄气概,老人没有失败,他超越了极限,是人们心中屹立不倒的英雄!
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