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标准(试行)
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标准(试行)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市教育局《吉安市中心城区加快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及《吉安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
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男50周岁(含)以下,女(48)周岁以下均需达到信息技术初级应用标准。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级班子成员及45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三、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标准(高级)
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计算机专任教师、网管员应熟练掌握高级标准中的软、硬件操作技能,并积极配合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探索和实践。
第二篇: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
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
工作方案
一、信息应用考核达标要求:(分3个等级)
初级: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男50周岁(含)以下,女48周岁(含)以下;(年龄统一按参加考核当年7 月31 日为准)
中级: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级班子成员及45周岁(含)以下;
高级: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计算机专任教师、网管员。年龄统一按参加考核当年7 月31 日为准)组织教师申报参加初级、中级、高级考核。考核时间、形式等由市教育局另行安排。
(注:年龄统一按参加考核当年7 月31 日为准)
附: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初级:
1.硬件操作技能:
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
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
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
2.软件使用技能:
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
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
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 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
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
3.信息化教学素养: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男50周岁(含)以下,女48周岁(含)以下均需达到信息技术初级应用标准。
中级:
除具备初级能力外,还须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知道常用硬件媒体设备种类与功能(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每种设备适用于何种环境以及适用于传递哪一类型的信息);
②了解多媒体硬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2.软件使用技能:
①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熟练编排所任教学科的试卷;
②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进行较高级的数据分析、筛选及其它数学运算;
③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能将声音、图片、视屏、动画等各类素材进行整合运用。
③能初步运用多媒体工具对信息加工处理(如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处理);
④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网络寻呼工具(QQ、MSN等)、个人博客(Blog)进行表达和交流;
⑤会安装与卸载常用的应用程序。
⑥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也预防措施。
3.信息化教学素养:能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编制适于所任教学科信息化教案及课堂实施方案;将各类教育资源与日常教学进行整合并合理应用,善于利用教育资源突破教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或相关辅导材料,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级班子成员及45周岁(含)以下教师均应达到信息技术中级应用标准。
高级:
除具备初、中级能力外,还应达到:
1.硬件操作技能:
①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架设所需的各类硬件知识;
②能对机房及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除;
③能对学校常用电教设备进行维护和简易故障排查;
2.软件使用技能:
①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有较深的了解(会安装、使用、备份与还原操作系统);
②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编辑,利用统计软件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
③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
④熟练掌握1-2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能够制作网络课件;
⑤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各类资源系统软件的架设和WEB发布提供支持等;
3.信息化教学素养:认识网络教学信息的传递手段,以及教学媒体的类别和功能;能够根据不同信息化教学媒体的特点,设计实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模式(如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研究型学习与案例学习等学习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交流和活动。
4.等级要求范围:我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计算机专任教师、网管员应熟练掌握高级标准中的软、硬件操作技能,并积极配合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探索和实践。
二、考核颁证
①教师考核合格后,颁发由市教育局统一印制的“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当年考核未合格人员第二年参加补考。
②证书效用:2014年起,凡没有按《标准》要求取得相应“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者,一是不能参加学校教师职称的聘任;二是在学校教师业绩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从2013年起,市教育局评选的各类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市级以上优秀荣誉申报人员须取得中级以上“吉安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
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成长路径,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附录:
术语表
1.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2.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
3.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虚拟实验室等。
4.数字教育资源:是对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的统称。
5.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6.技术资源:是对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7.网络教学平台:是对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8.移动设备:是对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9.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0.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能够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支持教师进行常态化研修。
第四篇:大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大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本标准分两个层次,即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所有教师都应具备的标准,水平二是在水平一的基础上,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应具备的标准。
水平一:
1、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操作与使用;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会查杀病毒。
2、能操作“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会创建、删除、恢复和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会移动、查找、复制文件和文件夹,会复制和格式化磁盘,会安装和卸载常用软件等。
3、能熟练掌握一种汉字的输入方法,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编写工作总结和论文,能熟练设计教案格式、打印试卷等。
4、能够进行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利用电子表格,熟练完成输入公式、自动求和、求平均分、分类汇总、数据排序、筛选数据、打印电子表格等操作。
5、能熟悉制作演示文稿,能够利用演示文稿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意图,能够浏览和使用各种教学软件。
6、了解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设计编写制作课件的脚本,能够收集和加工素材,利用某一应用软件制作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将教学软件适时地应用于教学中。
7、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进行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探索,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进行教学,有校园网的学校要会使用校园网络系统。
8、能将自己的资源共享给他人或上传到大连教育网和大连教师网,能熟练利用Internet搜索信息、下载和整理信息,能充分利用大连教育网和大连教师网的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
9、能够利用网络交流信息,会在某一网站申请邮箱并收发电子邮件,在BBS上发帖子等。
10、能够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11、熟练使用学校常用现代电教设备,如投影仪、闭路电视系统、视频展台
等。
水平二:
1、熟悉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在教学工作中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平时注意对各种教育信息的收集和积累,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并能将这种意识渗透给学生。
2、能够随时对机器中存放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备份,能够排除机器出现的常见故障。
3、会安装操作系统,能熟练地安装和卸载常用软件,并会选择软件安装在机器中的位置。
4、能够将在教学中采集的数据,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文字处理软件或电子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5、对信息技术的未知领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自学能力,对于陌生软件,能够根据以往使用软件的经验,通过软件的帮助功能,自己探索,掌握软件的简单操作。
6、除演示文稿外,还要掌握另一种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根据各软件的功能特点,综合运用一种或几种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出各种类别的教学软件,如课堂教学型或学生自主学习型等等,并且教学软件具有操作灵活、交互性强、可移植性强等特点。
7、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注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切性。
8、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设备为教学服务,有校园网的学校能熟练使用校园网络系统。
9、能够利用网络空间为学生布置题目要求、提供学习资料、在线解答问题等,并能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心得体会等发布在网上,以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如熟悉使用和维护自己的博客等。
第五篇: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大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本标准分两个层次,即水平一和水平二,水平一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应有的标准,水平二是在水平一的基础上,区级以上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应具备的标准。
水平一:
1、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及安装,熟练掌握教材中各种应用元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用教材中讲到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生活中的简单程序。
2、随时掌握本校微机室中的设备状况,能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简单的故障排除。对病毒、恶意插件等不利于机器正常运行的恶意程序能够做到有效预防、有效查杀,保证机器正常运行不受侵害。
3、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校网络结构,会使用网络设备,会制作简单网站。
4、能够为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5、能够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水平二:
1、能熟练掌握一种编程语言,能编辑机器人程序使之完成一定任务。
2、能维护全校的网络设备,能够管理并维护宽带网络出口,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诊断,并能进行一般的故障排除。
3、会安装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熟悉一种网络操作系统,能制定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方法,制定出一整套校园网资源建设的实施方法,高中教师掌握asp等交互语言。
4、能够对视频和声音进行摄、录、编的操作。
5、能够辅助校长对学校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6、有较强的学习、应用前沿技术的能力,适合学科发展需要,能够开发学科专题,引领学科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