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汇报材料
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
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座谈会上的发言
按照中央和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总体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2008-2010年工程建设项目的问题整改情况2008-2010年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共222个,通过开展自查自纠、集中检查、重点督查共发现问题500个,提出整改建议600条。截至目前,2008-2010年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全部完成整改。
二、落实《工程建设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意见》情况 2009年9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天津市工程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了《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坚持边查边改边建,扎实推进工程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1、履行牵头职责,精心安排部署。区纪委监察局作为牵头单位,担负着牵头抓总的职责,工作安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区专项治理工作的最终结果,为此按照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要求,对全区专项治理工作统筹部署。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下发全年工作要点,明 1
确必须完成的任务;二是落实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使各单位知道工作该谁干、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确保整体工作全面推进;三是抓好政策指导,组织职能部门集中学习中央和市专项治理工作精神,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2、抓好组织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部门多,整改难度大,协调任务重。在工作中注重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规范工作机制,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项目集中检查,针对重点项目问题抽调业务骨干人员进行会诊;另一方面,与成员单位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深入实际开展走访调研和座谈会,了解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给予协调解决。
3、深化监督检查,确保任务完成。监督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县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一是抓好落实上级文件、会议要求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形式,检查职能部门是否严格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对落实不力、影响工作的进行通报批评;二是抓好两个环节的监督检查,既检查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要检查职能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方面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三是抓好专项治理整改效果的监督检查,区纪委通过建立问题台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实行销号管理。对整
改过程中整改不到位的绝不放过,工作被动、整改迟缓的下达监察建议书,明确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治理效果。
4、健全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坚持边排查边整改边规范,通过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了适合本地的政策法规,如: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金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发挥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区政府制发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的意见》。为防控投资项目责任单位和项目责任人廉政风险,针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区纪委、监察局制发了《招标投标监管制度》。同时,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开展工程治理过程中,制定印发有关工程治理方面的规章制度5项、规范性文件8个。
三、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为了落实好该项工作我们具体抓了以下3个方面:
1、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在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中明确了四点要求:一是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实现信息统一对外公布;二是按照“谁制定、谁发布”原则,确定发改委、建委、规划等17个单位为信息发布主体;三是参照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各单位依管理职能确定公开内容;四是明确公开时间节点,对2010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全部实行信息公开。
2、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建设。一是完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专栏建设,依托区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区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根据审批和管理权限,12个部门已实现信息及时发布,并在专栏上重点发布政府投资或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相关信息,具体包括项目信息、信用信息、招标投标、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等内容。二是完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建设,在已有的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基础上,完成采集终端产品的采购和安装工作,目前正在加紧调试,实现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与市级平台对接。
3、完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发布。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信息的发布这个重点环节。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职能,做好三个方面督查:一是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对于新开工建设的项目,各部门是否对项目在手续办理过程中及时动态发布。二是信息录入的完整性。以信息公开目录为标准,检查信息公开内容是否有缺失。三是信息录入数量。县纪委要每月对各单位录入信息数量进行统计,每季度进行通报,作为考评数据。
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技是支撑,制度是保障”的原则。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研究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奖惩机制,同时紧紧抓住我区做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全国百个试点之一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深化信息公开力度,坚持“发
布是原则,不发布是例外”的原则,对行业保护行为严厉查处。
第二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汇报
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
按照《鸡西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为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和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局认真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土地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做好土地调控,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项目不予供地,对未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严格把关。经检查,未发现违反国家政策批地供地行为。
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1、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国家禁止工地项目及违反国家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的项目不予供地。
2、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牌挂制度,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制定了工业用地最低价出让标准,建立了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全市工业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方式供给,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格。招牌挂出让公告在报纸、网上公开,无超标准超容积率供地行为。
3、对全市的闲置土地进行了全面清理。针对近几年来批而未供的土地情况,逐、逐批次的清理,并进行分类汇总,建立台账,做到已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土地基数清楚,已供应土地信息完整,批而未供土地情况详实。
三、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情况
1、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把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地方党政绩效考核,落实土地违法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耕地方面的规章制度。
2、作为市政府主管全市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职能部门,我局在全市的城乡建设中主要承担着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的实施和为城乡建设用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职能和任务。为了确保全市城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进一步加大全市城乡建设力度,把鸡西市打造成绿色矿山、宜居家园和黑龙江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为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尤其是全市的重点项目用地,采取了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可研论证和用地选址,现场办公实地解决项目用地存在的难点问题,实行各部门联合会审等超常规工作方式,实行窗口接件和全程网上审核审批等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保证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组卷上报。同时,积极主动与省厅、国土资源部沟通协调和请示汇报,积极为我市多争取用地指标,一大批工业园区、交通能源、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和民生建设项目得到审批。同时,为了解决城乡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的问题,我局在这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首次将一些重要的建成区和风景区设定为禁采区,从而为城乡建设发展用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保障性住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供应、应保尽保,我局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充分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二是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单报、单列,优先供应,合理确定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和结构,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三是对对新增加的建设用地指标、收回土地使用权和收购储备的国有土地,优先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四是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优先办理土地手续。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总结,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解决。一是部分同志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的不够经常化。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企事业单位对办理土地相关手续不清楚。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作出积极的努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XXX街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汇报材料
小井峪街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汇报材料
小井峪街道辖域面积32.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万人,共有7个社区、5个村改居城中村。现有大中型驻地单位43家,非公有制企业380家。小井峪街道是太原市未来规划发展的重点地段,作为万柏林区转型跨越发展的示范街道,是全区乃至全市城中村改造的先行地,是各项重点工程频密上马的集中地,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全省一流强区的牵头、重点地区。街道党工委牢牢把握推进产业发展、生态绿化、宜居建设的工作重点,大力实施节能降耗政策,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提高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力度,不断引入、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大见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万柏林区“十二五”规划,力促小井峪街道科学转型跨越
为确保小井峪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国家、省、市、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衔接,结合实际情况,我街道认真研究学习,查找自身不足,制定有效措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实现我街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
(一)确保指导思想衔接
在认真研究和解读中央、省、市、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和意见征求,结合小井峪街道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小井峪“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太原市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要任务,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牢牢把握推进产业发展、生态绿化、宜居建设的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力建设高标准现代居住区、西山生态园林休闲度假区,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紧迫感,着力打造转型升级的先行地、现代文化引领的模范地、太原生态绿化和新能源应用的示范地,构建富裕、和谐、优美、开放的现代小井峪,为万柏林区转型跨越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建设全省一流强区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该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央、省、市、区“十二五” 规划中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又突出了小井峪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即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转型升级。
(二)确保经济发展目标和指标衔接
依据万柏林区“十二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人民生活、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主要指标特别是有关约束性指标,街道围绕重点任务的落实,因地制宜提出
本街道“十二五”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街道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49187万元,年均增长8%;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66504万元,年均增长8%;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36166万元,年均增长10%;乡镇企业上缴税金2990万元,年均增长9%;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00元,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三)确保组织领导衔接
依照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立了小井峪街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领导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立学任组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梁红根为第一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王建强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同时抽调机关精干力量,充实到工作团队中。各基层单位、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确保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有效进行。
(四)确保对策措施衔接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规划举措及政策要求,小井峪街道认真研究自身发展情况,依托资源禀赋,提出了四项对策措施,力争实现本街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围绕和平公园,建设高档居住区。凭借和发挥“和平公园”的环境优势,结合沙沟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和平公园周边建设一批城市高档住宅区。并配套完善的医院、学校、商场、超市等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将和平南
路小井峪段打造成太原市现代高档居住区。二是沿迎泽西大街两侧,建设高度繁荣的太原市第二商业中心区。充分发挥迎泽西大街作为太原市城市主干道的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上大项目、品牌项目、精品项目。促进和配合好瓦流路南延、南内环西街西延工程,沿街两侧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倾力打造环和平南路、迎泽西大街、瓦流路、南内环西街的商业中心圈。三是依托和配合西山生态园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延伸西山生态园,建设绿色大井峪。以大绿化带动生态旅游、生态餐饮、绿色住宅开发,建设西山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和精品住宅区。四是强化社区功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品牌社区,提升城市品质。加强民生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民有所乐,全方位构建和谐社会。
二、加快推进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 今年以来,小井峪街道积极响应万柏林区委提出的“以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建设实力雄厚的一流产业大区;珍惜据山拥水的天然禀赋,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一流生态大区;胸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设人民幸福的一流宜居大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全省一流强区提供坚强保证”工作主轴,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壮大和提
升现代产业体系。
(一)发展有序的“楼宇经济”,推进城中村改造 以自我改造为主,民营资本参与为辅,商业和住宅开发为重点,公共设施和绿化为配套,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在和平南路重点结合沙沟城中村改造项目,围绕和平公园,高标准建设沙沟综合楼、沙沟城中村改造西区、东区高档住宅,联合十二院城、富力现代广场等高档住宅区,打造环和平公园的宜居住宅区。在大井峪村,以延伸生态园绿化为依托,完成好生态旅游配套工程,以道路建设为先行,先期做好村内大小道路建设,以裕峰北区和裕峰二区为重点,以生态旅游、生态餐饮为品牌,建设绿色大井峪,实现大井峪经济的崛起和腾飞。在迎泽西大街两侧,以商住项目为重点,在安置好居民的同时,为商业开发腾出空间,重点要完成好华峪东区、西华苑项目、下元城中村改造、闫家沟商住楼的开发。今年以来,下元村虎峪河以北、迎泽大街两侧的拆迁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政府8个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工作进展顺利,拆迁居民72户,目前已经全部签订拆迁协议,拆除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随后进行的下元三角地带改造和迎泽西大街两侧商业开发,将把迎泽西大街建成太原市的一流商业中心,实现迎泽西大街两侧城市形象的提质升级。小井峪村的城中村改造正在进行,整村拆除改造方案已经完善出台,并下发到所有住户手中,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华峪东区村民安置
楼的建设,保证拆迁村民的妥善安置,同时多方筹措好资金,保证补偿金及时到位。
(二)以项目建设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地区发展创造经济财富和社会价值。要在项目推动、品牌带动上做文章,以此带动地区商业的提档升级和繁荣发展。晶点灯饰、居然之家、迎泽宾馆、小井峪东区酒店、下元三角地带的改造、西华苑代征项目、闫家沟酒店、大众全系车型4S店等一批大的商业项目,已经高标准完成,正在高质量运行。今年全街道的项目建设重点放在迎泽西大街两侧的商业开发和住宅项目建设上,同时谋划好南内环西街、西矿街、瓦流路南延等道路改造后的商业开发。项目引进以餐饮业、服务业、生态旅游业为主,特别注意积极引进大型企业、知名品牌、优势项目,推进街道经济快速跨越发展。全街道2011年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总计1944.8亩,建筑面积总计320.7万平米,投资额总计80.1亿元。其中:在建项目:沙沟综合楼主体已经完工;大井峪裕峰北区两座主体已经完工;小井峪华峪东区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居然之家迎泽店已于5月份开业;闫家沟迎西佳园商住项目主体在建之中。预建项目:沙沟城中村改造东区商住项目,占地180亩,建筑面积20万平米,总投资3亿元,正在设计和申办手续;沙沟城中村改造西区住宅项目,占地3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米,总投资14亿元,已申报手续;裕景花园住宅
项目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20万平米,现在设计阶段;居然之家二期工程引资1亿元,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5万平米,正在设计阶段;华峪南区商住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9万平米,总投资6亿元,正在设计之中;华峪东区酒店占地10亩,建筑面积1万平米,总投资4000万元,正在设计之中;南内环物流中心占地70亩,建筑面积20万平米,投资6000万元,已报件。下元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迎泽大街两侧,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50万平米,总投资35亿元;下元二小区二期工程占地170亩,建筑面积25万平米,总投资5亿元,正在办理审批手续。闫家沟酒店公寓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3万平米,总投资8000万元,正在建设之中。
(三)大力推进城市交通路网建设
西矿街拓宽改造工程:是我市今年第一期市政工程,在我街办范围内总长2.3公里,拆迁范围涉及下元、闫家沟集体企业7个,面积8113.95平米;涉及国有企事业单位15个,面积14542.7平米。西矿街拓宽改造工程小井峪街办拆迁面积总计22656.65平米。南内环西街西延工程:也是我市今年第一期市政工程,共涉及11个企业,拆迁面积16769平米,涉及村民宅基地170余户,面积大约3.5万平米。在市、区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已完成全部集体企业的建筑测量登记,并已开展了搬迁动员工作,已腾空3个企业,但由盛
洗煤厂因拆迁损失较重(该企业自行评估为2700余万元),工作难度较大。对于村民宅基地的拆迁工作,将结合小井峪村的城中村改造进行。目前,小井峪村已完成回迁小区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并对初步拟定的安置补偿方案,分批向拆迁户征求意见。西南环铁路工程:该工程为省重点项目,涉及我街办范围的3.4公里,拆迁面积共55483.28平米,集体建筑拆迁工作除小井峪站台外基本拆除到位或具备拆除条件;村民住宅的拆迁将结合小井峪村城中村改造进行;国有单位已沟通到位,签订协议后即可拆除;棚户区住户是此次拆迁安置的难点,还需研究妥善的安置办法。此外,继续完善大井峪向长风街、瓦流路、南内环西街的道路连网,构建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建设,大力改善投资、经营、居住环境,打造城市新区品牌。
(四)扎实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推进绿色城区建设 城乡清洁工程是我市推进绿色转型、促进区域环境改善、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去年整治的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按照区委张齐山书记“突出整体、打造亮点、消灭差点”的总体要求,我们从“总结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难点”入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标准,集中力量,全面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向纵深发展、向细致延伸。出台了《引深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方案》,街办与各村、社区签订了城乡清洁工程目标责任书,以市容市貌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广告牌匾整治、交通秩序整治、拆违建绿整治、集贸市场整治、城中村环境整治七项内容为重点,坚持在治理差点上下功夫,在“对标”一流上下功夫,在长效保洁上下功夫,在发动群众上下功夫。把道路新建改造与立面整治相结合,全面整治和精品打造相结合,平时保洁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扎实深入的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乡市容环境有了更进一步的改观。对光华街、义井西街、大井峪河道三个差点进行了重点整治,高标准打造亮点。光华街违建拆除、便道铺设、修砌围墙、立面粉刷、修建花池、绿化高标准完成。义井西街新建休闲、娱乐小游园一个,配备了健身器材,并对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和砌墙、立面粉刷。大井峪河道两侧治理高标准设计,设计方案已定,建筑、装饰材料已购回,工程即将开工。对全街道范围内的积存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对乱倒渣土现象进行了重点整治。上半年,全街道城乡清洁工程累计投资1050余万元,共清理清运垃圾25万方,更换广告牌匾10000余块,修砌围墙8000余米,粉刷立面20000余平米,路旁植树2400余株,新增清扫、保洁人员20名。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城市新区。一是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从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优化服务等方面入手,通过开展国学进社区、科技进社区、文化进社区、法律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医疗卫生进社
区工作,增强社区功能,在增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同时,打造品牌社区,提升城市品质,构建和谐社会。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市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要达到100%。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加强再就业服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加强社区文化场所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居民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全方位构建和谐社会。
二O一一年十月
第四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第五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更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各项任务和举措密切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必须多管齐下,统筹兼顾,综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作,深化体制改革,既要保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结构改善,确确实实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心,实施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组合,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加快转变的功能。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有: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弘扬和鼓励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宗旨,从规划、政策、法律、规章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增强全党和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确确实实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有效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河南实际看,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技术创新要建立在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基础上,必须在河南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等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性结构,它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河南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资源节约、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铝加工、汽车、矿产、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使其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尤其要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展新的空间。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在稳定政府投资的同时,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市场驱动的投资增长,增强投资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城乡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是完善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河南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应将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到一个大系统中,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新格局。消除对农民的多种歧视性、限制性束缚,让城乡居民在同等条件下、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竞争就业。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真正改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
(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汴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和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加强国土规划,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同时,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山区的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河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举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不是单纯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而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理念、行为、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