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213突显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突显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上钢社区(街道)党工委
上钢社区是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居住在社区内的居民大多为钢铁产业工人及其后代。在钢铁产业高速发展的年代,他们经历了辉煌;在改革的阵痛期,他们又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社区部分党员中出现了信念模糊、信仰缺失、信心不足的问题。针对上钢社区居民群体的特殊性,社区(街道)党工委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让不同时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国家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群体得到尊重、享受尊严;如何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党员信仰?
针对这一课题,上钢社区(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思路,坚持以核心价值为引领,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不断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主要做法
(一)挖掘红色资源
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对社会公众最好的引导,要用最为鲜活、最为真实的案例。为此,我们通过开展居民大走访、千人走万家等活动形式,在社区寻找、挖掘属于上钢的各类“红色人物”。在工作逐步深入的过程中,这些特殊群体渐渐凸现出来:他们中有70多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老战士,有80多位参加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会战的老功臣,还有60多位全国和上海市劳模。党工委十分珍视这些
1遍布在社区的红色元素,立即组织青年党员、志愿者进行访谈,挖掘老一辈们闪烁着时代光彩的先进事迹,整合社区红色资源。于是,上钢社区志愿军老战士联谊会、原青海221厂核工业工作者党支部、劳模联谊会等相继成立。这些红色团队紧紧凝聚在了一起,重新找回了激昂的青春。
(二)弘扬红色精神
有了红色的人物,就要有红色的阵地。社区(街道)党工委通过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关心培育和作用发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老一辈们用忠诚和信仰、无畏和自强、追求和奉献所锻造出的红色精神在上钢得到了发扬和传承。
硬件方面,我们建成了“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当年研制、制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核工业工作者的风采,刻画他们晚年定居上钢后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的点点滴滴。基地被评为浦东新区“十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10年来接待参观4万多人次。设置了劳模风采展示厅,通过文字和照片、图片等,介绍了各个时期、不同行业劳模们的事迹,让参观者真切领略了劳模们的风采。
软件方面,我们先后组织了“永远的金达莱——上钢社区(街道)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展”、“上钢劳模风采展”等展览,编辑出版了“两弹一星”功臣回忆录《红柳》,拍摄了系列纪录片《红润》,用展示、用回忆、用讲述、用感受,渲染社区内到处可见的红色精神,使这些社区精神团队赢得了广大居民的认识和尊重。
为了使老前辈们不仅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党工
委聘请了这些团队中的代表,组建了阳光讲师团。阳光讲师团宣讲员平均年龄70多岁,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用亲身的经历,影响着身边广大党员群众。阳光讲师团的宣讲对象不仅有社区党员群众和社区志愿者、还有青少年学生以及社区单位的职工,讲课地点遍及社区内外,每年讲课百余场,听众达近万人次。在上钢,红色的印记愈加深刻。
(三)延伸红色主题
“红色礼堂”的建成,是上钢红红色文化的又一次延伸。“红色礼堂”通过充满浓重革命历史情怀的特色建筑装修风格、创新性的展品和功能设置,成为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领社区高尚道德情操和昂扬奋发精神状态、激发居住地党员内在动力的社区党建地标。
为了让社区每位党员都能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我们要求基层党组织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党员来到红色礼堂,过有相对固定形式、内容的组织生活。每次活动时,党员们都要佩戴好党徽、重温入党誓词、重唱经典红歌,在庄严的仪式中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义务、坚定理想信念。活动内容不仅有阳光讲师团微型党课宣讲、“红色之星”评选,还把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唱、讲故事、诗朗诵、看电影等文化形式融入其中,用红色的音乐、红色的故事、红色的诗歌、红色的电影,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
红色礼堂自启用以来,除定期开展居民区党日活动外,还陆续举办了“我的楼组我的家——楼组党建演讲比赛”、“看世博、看浦东、看上钢——千名楼组党小组长世博行”等大型党员活动,并且作为“世博社区”中首个签约的项目接受了各大媒体和外省市党组织的参观、访问,党建地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我们希望这个庄严而肃穆的礼堂承载起每个党员对于理想的虔诚、对于信念的执着。不管我们的党员走到哪里、走得多远,都要在一个固定的时刻,以固定的方式,走进这里,回到共产党人梦想的最开始,看清楚政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突显核心价值引领作用、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有了新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有了新提升、党员表率作用的发挥有了新突破,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几点思考
社区党建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特别是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巩固和深化现有的成果、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思考。
1、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团队的组织形式,在提升凝聚力上下功夫 将社区精神团队这一形式在社区内普遍推广,挖掘各类资源团队,根据职业、爱好、来源等特征分类组团,并设置专门机对各类团队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各类团队的组织形式,在人员相对固定、活动正常的团队推行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培养领军人物和党员骨干,倡导党员过多重组织生活,发挥党组织在团队中的核心作用。
2、要进一步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形式,在提高吸引力上求深化 在现有仪式化组织生活形式的基础上,引入开放性组织生活,通过参与对象开放化、主题策划开放化、活动内容开放化和成效评估开放化,跨组织、跨区域、跨群体联合开展活动,努力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主题选择的方向,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活动成效由社区党员进行评估。从而顺应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新变化,注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3、要进一步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党建教育,在扩大影响力上有突破
进一步探索社区精神团队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点,从文化角度实现对社区党员群众的教育引领。着力通过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耳熟能详的核心价值观理论、富有亲和力的社区先进群体的引导,形成党员群体的社会价值认同,并通过党员来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浦江两岸的世博园,是上海重点发展区域。更高的起点、更难得的机遇,对地处世博板块核心区的上钢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紧紧抓住后世博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价值引领、整合资源、服务群众的作用,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度,实现社区党建新发展!
第二篇:浅析强化理论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强化理论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进入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青少年一代的价值观体系面临被同化、被弱化的危机。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国如何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文化软实力建设举足轻重。心理学上强化理论机制在组织中的运用对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如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运用各种强化理论类型和方式对于有突破性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强化理论;高校;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136 ― 02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历届领导人都十分关心和重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发展。中共十七大、十八大都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做出了重大决策。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在国民心中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心中发芽生根、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为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吹响在思想文化建设上最嘹亮的号角,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再次强调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理论概念界定
所谓强化理论机制,它是一种注重激励、着重研究激励所致的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亦称行为改造理论。而激励作用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修正、改造、建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行为。这里具体研究如何把学生不良德行按一定标准进行改造,使积极健康的德行得以强化发扬,消极怠惰的德行予以取消或转化,以达到巩固优秀品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预定目标。
当代强化理论尤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论述卓著,斯金纳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应答性行为,即一种与生俱在,不学就会的本能性行为;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是必须经过学习而发生的行为。从反应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说,应答性行为是环境对人起作用而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作用于环境的行为。斯金纳认为人们作用于环境的结果使他的需要得到满足,这种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这就称为强化刺激。凡能增加反应程度的刺激物,即称为强化物。〔1〕由上述概念分析可得,教育者可以采用控制强化物的剂量的方式来控制学习者思想、行为的发展方向,以期行为的塑造与重建。在强化理论的运用中,要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二、强化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较直观教育的启示
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同层次和掌握程度,既要考虑选择哪一种强化类型,也要考虑采用哪一种强化方式。
(一)选择正确的强化类型
1.正强化。积极地、正面地强化,即教育主体用奖励的方式来刺激学习者,肯定其所做的某种符合主体设定目标的思想行为,目的是为了使这种思想行为得以继续延续和发扬光大,从而有益于实现主体设定的目标。正强化是一种最常用且相对有效的强化激励手段。这里的强化物,即刺激物主要包含有组织中运用的各种正面奖励,如认可、表扬、奖励和创造健康健全的学习环境等。
2.负强化。负强化是一种事先预防性的强化方式,它是在教育组织中预先让学习者周知某种不良思想或与要求背道而驰的德行可能引发的恶果,允许组织管理者通过按其所要求的价值理念育人或尽量避免和减少不符合要求的德行发生以回避一种遭人鄙视的行为的出现。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区别是:正强化是一种直接方式,负强化是一种间接方式;正强化直接激励、肯定正能量行为的发生,负强化是从否定消极、怠惰事件层面来间接鼓励正能量事件。
3.自然消退。它是一种集体中管理者放弃使用正强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某种不良言行置之不理,以达到表示对此种言行的鄙视以及某种程度的否定,加以时日,此种言行便会渐渐消退。它是相对于正强化且类似于负强化的另一种方式。显而易见,它功能是缩减某种不良言行出现的频率,直至其最终消失。
4.惩罚。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手段,它是组织管理者对某种恶劣言行所采取的一种让人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手段,以表示对这种言行的批评否定,减少此种言行最终消除此种不良的言行。批评教育、自我反省、劳动改造等是较常用的惩罚方式。但需注意的是,惩罚若使用不当或许会使学习者情绪发生恶劣变化、反感学习、憎恶教育者甚至自暴自弃等一些副作用。由此,教育者必须要慎用惩罚。
(二)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
1.连续强化。它是指对学习认知者每次发生表现出的言行均给予其强化。
2.间歇强化。它是指有一定间断性、非连续性的强化形式,它既可在所观察言行出现至一定的数量后施加一次强化,也可按言行发生的一定时间间隔施加一次强化。
根据时间与频率的间歇异同强化方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1)固定间隔,它是在经过固定的或不变的一段时间后才施加强化。
(2)可变间隔,它是施加强化的时间长短依据某一平均数上下波线范围内的某一点而给加以强化。
(3)固定频率,它是在累计一定数量的所期望的积极言行出现后才施加强化。
(4)可变频率,即围绕某一固定平均数上下波动,正能量行为累积到一定数量才给予强化。
心理学科上这种强化理论事实上是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对某行为的发生、改变、持续、巩固的一种条件、一种方法、一种措施。通过有效地强化,可以延续某种行为、转化某种行为、改变某种行为。如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组织性地运用这些强化理论作用于学习者的外部行为和内部动机对于更好地、有突破性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强化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对策
在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倡民主教育、科学教育的今天,构成一个人其行为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是强化的最大意义所在。强化理论对于塑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针对如何利用强化理论促进习德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注意以下几点:
(一)榜样的力量与正强化相结合
威?亚历山大说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榜样学习法又叫典型学习法或示范学习法,就是利用榜样的先进思想或先进事迹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对学习者产生正强化作用。它把抽象枯燥的概念词语教育变为生动活泼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感化,从而引起人们情感共鸣,之后必然会引起人们在行为上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这符合人们自尊、力争上游、从众、模仿等心理活动的特征,乐于且易于大家去学习和效仿。我国自2002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自2007年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以及大力弘扬雷锋时代精神、深化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从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评选先进人物,无不体现了爱国、守法、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个光辉的字眼,让不同层次的人们受到感染,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激励的效应与强化理论相结合
激励教学法,就是鼓励、鼓舞人心,激发其内在的斗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朝着既定的正确目标努力。而这里激发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诱因即激励动因分为两种,外在动因和内在动因,也称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两种。需要注意的是内因处于主导地位,外因终究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内在激励还是外在激励,二者最终合二为一,都要通过转化为自我激励才能真正发挥效应,才能体现为个人思想的行为的杰出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正激励和负激励即前文中所讲的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认可、表扬、奖励等正激励从正面积极肯定人们言行中的积极因素,不仅使个人获得了荣誉感和成就感,也激发了其继续前进的动力,并且营造了一种学习先进、力争上游的正能量环。批评、教育等负激励则是起到从反面间接约束制止、警示认知学习者不良言行的作用。
(三)巧妙的转化与负强化相结合
转化,即转变。哲学讲,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同理,遭人唾弃的错误的思想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积极正能量的思想行为,负激励(负强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正激励(正强化)。毛泽东曾经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讲到“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对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转化的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意义,也是教育教学的难点。它是教育通过某种外在力量达到改变教育对象内部状况的一种重要活动。〔2〕这里讲的改变其内部状况,就是使受教育者思想行为中的先进的、正确的成分由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让思想行为的先进成分占据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转变离不开受教育者自身思想的内斗争和转化。因此,教育管理者者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开展思想斗争,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从而使错误的、不良的言行转变为正确的、积极地言行,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激发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潜力,中国梦指日可待。
〔参 考 文 献〕
〔1〕贾淑瑛.强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96-98.〔2〕刘志远,林云,洪登永.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张昱.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黄英.论教学强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3):109-111.〔5〕张崇琛.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J〕基础教育月刊,2004,(12).〔6〕田永静,陈树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C〕//思想教育研究,2010,05:22-24.丁晓红.管理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7〕张文华,加毛太.强化理论与学生良性行为的塑造〔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22-124.〔8〕吴海文.论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效果〔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6):138-141.〔9〕张倩.激励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大连医科大学,2011.〔10〕范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华大学,2013.〔责任编辑:侯庆海〕
第三篇: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四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四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不断强化党员宗旨意识,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在各项工作中切实发挥好先锋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作为一名党员,践行这一要求,关键在于立足部门职责和岗位实际,带头锤炼党性、砥砺品行,提升素质、树好形象,履职尽责、忠诚担当,做到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创造一流业绩,做单位的排头兵、先行军和顶梁柱。
第一,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是做合格党员的行动要求。在现代社会,个体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本职岗位上的工作表现来实现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践行“三个代表”,主要体现在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无私奉献。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与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整个党的事业紧密相联的,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通常反映在本职工作和岗位上。我们说共产党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非常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求,是必须时时身体力行的具体行动。
第二,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需正确理解和处理职业标准和党员标准的关系。共产党员在党内是党的成员,在社会上又是社会的一员,是社会公民,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的一员,必须正确处理好这样的“双重身份”、“双重标准”的关系。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决定了广大党员无论行业、职业有多大不同,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岗位。因此,作为共产党员,首先要达到职业标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具体的体现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党员标准当然高于职业标准,而职业标准是体现党员先进性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在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共产党员,不仅要努力提升业务知识素养、增强职业技能,更要弘扬艰苦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迎难而上、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为普通职工群众做出表率。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共产党员进行党性锻炼、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最关键、最紧迫的环节。
第三,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需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创先争优的工作态度。《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党员必须始终站在普通群众前列,始终保持精益求精、创先争优的工作态度,用一流的道德素养、业务技能和工作业绩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一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当思想道德先锋。要自觉增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着力在增强“三个自信”、宗旨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切实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二要牢记职责使命,勇于作为担当,当创新实干先锋。要以只争朝夕的奋斗意识、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从严从实的干事品格、廉洁干净的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在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任务落实中当标杆、作表率。三要强化廉洁自律,依法秉公用权,当务实清廉先锋。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和改进作风各项规定,坚决纠正贪假懒庸、推诿扯皮、不作为、中梗阻等现象,在反对“四风”、狠刹歪风邪气上发挥先锋引领作用,以自身的先进和纯洁诠释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四,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需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共产党员要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除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和一流的职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一流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奋斗目标、工作目的、事业责任心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体现,应该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共产党员在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应该带头实践、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本职岗位上,始终自觉地用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同时,要坚决与各种违反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人和事作斗争,带头反对和抵制投机取巧、极端自私、贪污腐败和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使高尚的职业道德蔚然成风,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