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2012年上)
第八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p183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基本依据?p186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
两个大局:①.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
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②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
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两个趋向:工业发展初期,农业要帮助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要反过来辅
助农业.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p207--p20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①促进经济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拉动转变
②促进经济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
同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P21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中心环节,生活宽裕是建设目的,乡风文明是建设要求,村容整洁是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政治保证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P214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②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③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④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核心和自治权力?P231-P233
原则: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自治权力:①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③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④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
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依法治国的意义?P237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P227
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③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十章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P250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2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P274-P275
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P278-280
理论意义: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
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
风险能力
3、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P281
①必须以人为本。是发点和落脚点
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是工作方针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是主要动力
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是重要保证
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重要条件
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P284-P289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P286-P287
①坚持和改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6、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P287-P288
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②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④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⑤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⑥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⑦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第十三章
1、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P325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如何处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走和平发展道路?P330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第十五章
1、共产党为什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及“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P364-P365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③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关系:“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2、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P369
①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②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③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如何改善党的领导?P370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自身的活动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关键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党政有各自的职能,不能随意混淆或合一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P375
①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③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4、为什么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P378-P379
①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篇:毛概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及取得的理论成果。
2、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6、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8、近代中国的国情。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
12、过渡时期总路线
13、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基本原则、方针。
14、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15、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6、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2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内涵、总要求及措施。
2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4、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哪些?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其相互关系。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原则。
29、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3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32、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33、当今时代的主题。
34、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方针。
3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36、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7、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3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
第三篇:毛概复习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2012年上)
第八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基本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员
3、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
“两个大局”,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二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
要顾全这个大局。
“两个趋向”,一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二是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村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民环境 第四,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第九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核心和自治权力?
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自治权力: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
利
3、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4、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是的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③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十章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
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
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
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
依靠力量
4、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6、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
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第十三章
1、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处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及“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益
2、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
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名族之巅。
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
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
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3、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
质要求
4、为什么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四篇:毛概 2011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到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3)“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4)“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3、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
个新的科学水平。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2)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容及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现实意义:
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
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内容:
1)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国”,中华民族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意义:
第一,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9、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5)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发展问题之所以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是因为它不仅与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同时也与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紧密相连。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在和平稳定中谋求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头等大事。谋求发展,不仅成为各国关注的核心,也成为一种现实可能。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10、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一,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新的社会阶层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过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第二,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新的社会阶层或者自主择业,或者以自己创办企业招工的方式,吸纳了很大一部分待业人员和公有制部门的富余人员,从而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
第三,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不少人,自己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社会,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以国家,不忘社会,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
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1、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第五篇:毛概期末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这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战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8)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3)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原则
6.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三大法宝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史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9.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0.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 会主义。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 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 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主为重点,解决好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相处的局面。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 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生 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重要意义
(1)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16.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
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发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 化。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第三步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 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家经济更 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8.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9.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它们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休戚相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 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 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0.怎样理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应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2.中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依据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4.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途径是什么? 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涓流汇海、聚沙成塔,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
26.谈谈自己家乡(县、区、乡、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科学发展的典型事例。
27.西部开发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问题,有什么对策建议?
28.举出5个新中国诞生以来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或产品,并做出评价。
29.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大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30.结合自己专业,谈谈应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