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湖治庸问责问计于民
朱湖治庸问责问计于民
近日,朱湖农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治庸问责会议精神,场内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机关干部、各生产队队长认真学习、探讨《关于开展治庸问责工作实施方案》,并迅速组建了治庸问责领导小组和治庸问责督查小组,为此次治庸问责工作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朱湖农场治庸问责领导小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强有力的措施从思想、工作、行动和制度上推进治庸问责工作。群众意见是治庸问责的最好标尺,作为治庸问责的重要人员—党政领导率先垂范、改进作风,带头自查自纠、真抓实干,配合各督查小组把触角延伸到全场各单位、各部门、各生产队,谦虚听取广大群众百姓对治庸活动的意见、建议和感受。对行动有力、工作开展好的单位、部门、生产队予以了表扬,并及时向全场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对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从而激发党员干部执政干事的危机感,迫使党员干部人人警觉,专注工作。
朱湖的治庸问责工作给干部队伍建设打了一剂有效的强心针。治庸问责促使党员干部主动学习、钻研业务、提升能力;促使了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脚踏实地干业务;促使了党员干部时刻自省、清正廉洁,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第二篇:关于问计于民建议整理
“民生工程立项问计于民”所集建议
整理情况
学院广大教职工:
学校开展民生工程立项问计于民活动以来,共收到36条建议,经过我们整理,拟定向学校提出六条建议。现将整理情况通报如下:
一、以往提过,因客观原因无条件解决或正在部分解决的有:教工住房问题,交通补贴问题,枫林校区教工宿舍修缮及安装管道天热气的问题,简化报账程序问题,校大门收费管理问题,清除麦庐后门无照黑车问题及提高退休人员待遇等建议。
二、因政策限制或其它客观原因而无法解决的有:蛟桥园北区教工宿舍安装电梯或无障碍通道(房屋设计、结构及安全工作不允许),教工宿舍安装空气能热水器(安装、维护及管理所涉及的人财物,财政不允许),划分单独职称评定指标等建议。
三、学院正在创造条件部分解决或着手规划的有:枫林校区规划停车位、提高校园网速度、改善教工午休条件、改善教研室工作条件、对教师科研奖励等建议。
四、拟向学校提交的民生工程立项建议: 1.关于建设第二幼儿园的建议;
2关于改造枫林校区室内停车场的建议; 3.关于更新枫林校区发电机组的建议;
4.关于在枫林图书馆安装无线网络的建议; 5.关于教工体检社会化的建议;
6.关于解决独立学院教工午餐问题的建议。
请上述2—6项建议提出者健全文稿:要有现状说明,有关数据支撑及可行性方案。可参照第1项建议格式(见附件),务必于12月13日前提交,不符合该格式的无法提交学校。
附:关于建设第二幼儿园的建议
学院分工会 2013年12月12日
第三篇:治责问庸感想(定稿)
治庸问责感想
最近,我校开展了“治庸问责”活动,围绕“强化履责,优化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庸下能上”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环境的整风运动。
活动中,本人认真总结分析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仔细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计划,不断强化自身责任、鞭笞自己进步。
我在过去工作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于学生的了解不够,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到现在学生与我们那个年代学生的不同,过分将学生情况理想化。通过与领导、同事、学生的交流沟通,我深刻认识到由于网络的发达及社会的开放,现在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很有自我主张。这是他们的优点,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同时过于有主张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麻烦。很多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对老师的训话不予理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本人立即改变工作方法,多找他们交心,多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更正确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把握不准。本人跟一些年轻教师由于跟本年级的老教师沟通较少,使得教学中很多时候就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部分时候在利用时间来弥补效率。本学期以来,我们改变工作方法,不断开拓创新,多总结、多思考、多听课、多学习。
三、工作进展汇报不够,没能很好的让科目带头老师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影响到骨干老师对全年级的工作把握的同时,也使得自己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杜绝懒散、牢记责任、开拓创新、效率当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到。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也做到杜绝懒散、效率当先,牢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第四篇:走村入户问计于民心得体会
关于走村入户问计于民心得体会
潼关县畜牧局 赵金星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潼关县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县继续深入开展“走村入户、问计于民”活动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的安排意见》。县委于1月30日召开了走村入户问计于民动员大会,自大会召开之后,我与成员一起走访了安乐乡潼峪村5个小组83户。
每次入户走访,铭记“听民声、纳民意、化民怨、解民难”的原则,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跟领导一起分析反映的问题,给出合理的答复以及边学解决方式方法。让群众从心底里接受。通过这几天的入户走访,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受到了很多教育。
一、入户走访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好方法。作为一名畜牧主管领导我一直认为入户走访是密切干群关系非常好的一个方法,入户走访过程中群众都表示了感谢县委对老百姓通过走村入户所发现的问题很重视,也感谢领导组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我们的来临。我听到后为了老百姓生活得更有地位、更有尊严出一份力量给老百姓办事。
二、受到的启发和教育。通过这次走村入户活动,我对干群关系存在的两个问题有一些启发和思考。一是:群众对基层干部有意见,我想主要原因基层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够,干部下村入户次数少,少数群众还不认识自己的包村干部,到基层办 事说情,干部态度不好,造成了很多误解。我听到后反思,衡量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错误。解决这个问题,靠基层干部多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群众多打交道、多交流、多沟通。无论如何,办事要做到公道正派、公正公平。二是:有些干部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缺乏感情。我认为原因在于:干部长期听了对群众的疾苦也就见怪不怪了,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干部群众感情的教育和培养。通过走村入户的形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受教育。农村环境纯净,农民质朴敦厚,眼前所见所闻,都让我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净化。老百姓的勤劳、善良、朴实、智慧和包容,对我都是一种教育和启发。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在群众面前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这句话的真谛。
三、到老百姓家进行入户走访,是一次与群众拉近关系的绝好机会。入户走访中,对各类补助发放的,对惠农政策实施了解不够的,没有享受过国家好政策的,资金投入不够发展制约的中小养殖场等情况,深刻的了解民情。我们入户主要是搞清楚群众存在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达到让群众满意的目的。
在这段时间的入户走访中,对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众中存在的问题,有所体会: 满怀深情,换位思考,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度,只有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体会群众的疾苦,真心实 2 意地帮助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群众的问题往往涉及很多方面,需要互相配合,合理解决。
在此次走村入户工作中,我对人民群众有了更深厚的感情。群众是力量之源、智慧之源,群众意见有时虽然不太规范、不太雅致,但蕴藏着真知灼见。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贯穿于我们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广开视听,善于将群众意见和智慧转化为我们工作的思路和克难攻坚的措施,形成上下齐心的工作合力。我想做到了这些,离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也就不远。
总之,在“走村入户问计于民”活动中,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只有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走进群众家中,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微笑的面对,才能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才能进一步增强服务于民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我收到了很多的启发,回单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以外,继续保持零距离接触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及时汇报上级领导,为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而尽力!
第五篇: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三问”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忧患意识,深入群众,说群众想说的话,做群众想做的事,向群众问计,关心群众疾苦,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与群众融为一体。
其实,“三问”的提出,并不始于今日,那么, “三问”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
“问政于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问需于民”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出发,才能找准发展的薄弱环节;只有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才能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有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计于民”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找对策,用民主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经济社会发展的冷热波动,人民群众的体会最清楚、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无止境,坚持“问计于民”,我们就能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就能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
要做到“三问于民”,就得有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工作模式。不论是来自何方的意见,不论顺耳或逆耳,都得坐得住,听得进。要做到“三问于民”,就得及时整合采纳群众建议的有效途径,与群众多接触,多交流,利用一切有效快捷的渠道,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含糊其辞,允许争论,在争论中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从而作出符合多数人意愿的正确决策。
由此可知,“三问”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做好“三问”,有利于及时掌握实际中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对症下药,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党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这就决定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必须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在这个意义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着力点,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知虚实。“为政之要,关键在人”。因此,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科学合理地办好办实,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真正的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