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委组织部建设扶贫工作组来望城县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省委组织部建设扶贫工作组来望城县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工作
5月16日,省委组织部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陈再山带领驻点村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洞下场乡瓮溶溪村部分村支委员和村民小组长来到我县光明村学习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察组一行首先在光明村游客接待中心参观了光明村的远景规划,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黄铁辉介绍了光明村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产业发展状况,光明村的变化等情况。随后,考察组驱车沿进村公路观赏了光明村旖旎的田园风景。在光明村村部,考察组一行参观了村部宣传栏,了解了村部建设情况以及规划使用情况。最后,考察组来到农业产业基地——葡萄园,实地观看了光明村产业发展情况。考察组一致表示此次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信心,无论光明村的经验是否可以学习得到,是否适用得了,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都对考察组思想的启迪帮助很大,感到收获很多。
市委基层办常务副主任谭静波,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办主任肖泽晋陪同考察。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组工作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组工作总结
**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组在**县党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坚持“四个走进”活动,紧密联系所驻村干部群众,扎实开展工作,为民办实事好事,真正发挥了“五员”作用。现将**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集体交接、培训、汇报,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组严格按照**县组织部、基层办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对本镇新农村指导员的组织管理和培训,先后参加了**县组织部举办的2010年新农村指导员培训会,召开了**镇指导员集体交接会;集中学习“朱传波先进事迹”,“杨善洲先进事迹”,并开展座谈。
二、组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走村串户,深入了解村情民意,解决矛盾纠纷
**镇指导员工作组的指导员深入各村坡,了解村情民意,并协调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至2011年3月底,全镇新农村指导员共走访村坡280多个,走访农户1800多家,走访地质灾害点5个,向群众宣传防灾避险知识2000多人次,帮助村干部协调解决村民纠纷事件共计302起。
三、引导村基层党支部开展党组织建设年活动,协助做好党建示范工作
引导村基层党支部开展“党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结对共建、先锋同行”等活动。
(一)、共举办4期干部学习理论 1
辅导讲座,培训党员干部110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3人。
(二)、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共组织村支书、村调解主任、农村致富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66人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三)、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共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培训45期,培训农村党员1459人次。
(四)、全镇14个村(社区)党组织均与**县有关部门、镇机关、镇直事业单位签定了结对共建协议。开展了“党内互助金”、“爱心水柜”捐款、百色“红色教育”、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高党龄党员、党代表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共筹集“党内互助金”捐款6960元、“爱心水柜”捐款21020元,慰问党员46人。
四、引导村民开展农业调整等培训班,尽心尽力服务 “三农”发展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组织**社区等驻村指导员引导村民参加“蕃茄、蔬菜、甜瓜”等培训班3次,带领群众参观农业调整示范基地2个,参观自治区种子公司农业示范点2场,为持续开展“三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引进农业生产等惠民项目。如**社区修复损毁渠道50米;林村坡桥梁修复立项1座;申请民政村人饮工程1个;协调**市电信局做好西龙村电信信息化的试点等。
五、组织开展农民工技术培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为了贯彻落实“科技兴农”的精神,指导员们一方面争取各方资金支持完善村文化室设施,为文化室添置书架、桌椅和各类书报刊,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使村民掌握更多的农业资讯;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全镇开办技术培训班70期,培训农民3066人次。
六、走访了解村民急需解决的困难,积极为村民办力所能及的实事
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下,**指导员工作组要求指导员们
在日常的走访工作中特别留意农民急需解决的急难险重问题,并积极汇报后盾单位争取大力支持。**镇指导组为民办实事职下:
(一)、引进项目27个,引进项目资金404.7万元;引导发展产业174户。
(二)组织、帮扶修建村屯道路10.4公里;组织、帮扶修建桥梁2座;组织、帮扶修建饮水工程11处,解决群众饮水难4845人。
(三)、指导西龙村三网合一信息化建设。
(四)、帮助坛棍村图书室、六塘村委大门进行地面硬化。(五)、发动建造卫生厕400座;沼气池92座。(六)、走访慰问、帮扶困难户、老党员182户;争取到捐款、物17万元。(七)、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7场。
(八)组织帮扶修建校舍18间。等。
七、积极协助村委做好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 对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各村新农村指导员与村委干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快速落实,完成工作好。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考察材料(精选)
一、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认识问题
新农村建设为了谁?这是一个主人的问题,直接的答案十分明确,当然是农民,但深层次答案并不简单。通过十二天的考察学习,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新农村建设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好,群众要有积极性,在我们考察的一些村当中,有经济实力强的,各种基础建设村里全包,如辽宁的兴城四家村、山东寿光的三元朱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非常强,建一个村部50多万元,不用群众拿一分钱。江西的石城县大坝新村、益兰花村,经济较落后,资源困乏,但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有特点,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关键是思想工作做得好,农民参与积极性高。他们的做法是通过民间理事会解决新农村建设,做得很好。理事会成员由村中德高望重、奉献意识浓、组织能力强的“五老”、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组成。理事会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我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是教育群众,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要改变群众无政府状态,目前我市农民(包括我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有许多偏见,认为新农村建设,国家和政府要给群众多少好处,一切都由国家和政府掏腰包,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问题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等活动,让农民真正认识到他们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人又是主体,通过建立理事会制度,使村屯很多事通过理事会来解决,坚持走群众路线,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让农民群众无异议、满意。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问题
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是一个“谁来干”的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最担心的是自己会全部成为买单者。过去有不少类似“人民某某人民办”的口号,新农村建设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为此,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党委领导就是要解决各级干部的思想问题,思想和思路必须统一。政府主导,就是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实、抓投入。农民主体就是农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能指望政府包办一切。社会参与就是解决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人的出人,有智的出智,有钱的出钱。当然,发展生产必不可少,要千方百计让农民增加收入,凡是典型投入必须慎之又慎,避免政府投钱,个别人满意,而多数人不满意,虽然政府在主导上有“鸡”随“米”走的情况,但“米”必须是引导性的,投米是让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更好,调动农民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决不能什么事都由政府包办。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主导问题
政府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怎么干”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既等不得,又急不得。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前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首要的问题规划必须先行,根据各村屯情况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同,做出既适合于本村,又体现出本屯特点的规划,让村民理解和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超前性,不失时机地把握和利用好上级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让群众早日享受到阳光普照,抓住中央的政策能解决一件就先解决一件,享受改革带来的好外,同时又不脱离实际,不改变群众好的传统生活习惯。
我们虽然没有像“四家村、三元朱村”那样的经济基础,所有的事由村里全部包办,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按江西大坝新村和益兰花村那样完全用农民腰包里的钱办自己的事,我们要多掌握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多渠道、多方面争取资金、物质和社会帮助,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积极行动起来。
中央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大量资金投入,但我们的国情地域广阔、农民人口众多,十里不同天,三里不同俗,平均到每个人头就不多了,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要切实把发展自主权还给农民,坚持既尽力又量力而行,引导、帮助和支持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双手积极、稳妥、扎实地建设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真正把中央的惠民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福祉,切实把事情办好,让农民舒展疑虑的眉头,不让百姓吃亏。
结合实际,努力开创我村新农村
建设新局面
有幸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考察团对江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四省进行了为期11天的考察,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走访农户和座谈讨论,提高了认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信心,学到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感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所考察村屯,既有比较富裕的村,也有经济比较落后的村,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干得有声有色。
回来后,我们村党支部就考察情况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新农村建设必须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必须更新观念、主动迎上。做为横道河子文华村双河社作为市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社,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农民“钱袋子”。充分利用好现有耕地,进行科学种植,增加单产,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畜牧业,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养牛、羊、猪等;搞毛皮动物养殖:狐狸、貉、獭兔、貂等;鼓励支持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增加收入;利用现有的玉米皮资源搞艺术品加工(拖鞋、地毯、壁挂、兜、筐、各种垫件等),还能出口创汇,增加收入。要走一条在建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搞建设的新路子。
2、搞好基础建设,改善农村“脏、乱、差”。从村容、村貌整治入手,2008年我村拟建沼气池52个;修屯内巷路1000米;建标准化卫生厕所50个;建铁栅栏600延长米;砖瓦房危房改造4座。通过以上建设内容,初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
3、完备文化设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拟建一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大广大农民中广泛开展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学知识,比增产、比增收、比贡献、比素质的“五学五比”活动,使农民的思想逐步解放,观念逐步转变,素质逐步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篇: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农民饮水、农村消防安全工程,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工程,各乡镇都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切实做好了此项工作。今年我局向省建设厅共争取了省专项补助资金720万元,共新增受益人口14.4033万人,其中金西三镇新增受益人口12.95万人,白龙桥镇7956人,洋埠3643人,乾西乡2934人。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4.5万人的任务。
2、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大中心镇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建设项目预投资2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同时首次采用绩效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今年在2009年省污水设施专项资金补助1895万元基础上,又增加505万元蒋堂、琅琊污水处理设施补助,同时又申报了洋埠、罗埠、罗店、雅畈四镇省级2010年专项资金补助,目前正在审核中。同步争取了市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24万元,并为琅琊、蒋堂等乡镇争取了部分市留土地出让资金预留给乡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建设工作,区政府与乡镇签定工程建设责任书,制订了实施意见和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工程建设列入对部门、乡镇的考
核。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编制、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批准后,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乡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落实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准备基础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施工中从管网的设计、预算、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等环节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不定时地对工程管材质量和管网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管材流入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如雅畈镇对工程质量严格落实“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专职人员复检、公司质检科终检;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即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工程合同、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对重要工程部位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3、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由纪委牵头,协同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省、市、区拨付给乡镇的集镇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工程实施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工程竣工后,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区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分期将补助资金拨付进入项目单位财政专户,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婺城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与“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在农民的家乡搞利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当然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不能不征求农民的意见,不能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只有农民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建设新农村自己有多大能力、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从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新型农民,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因此,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造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和主力军,才能不断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要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主角,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