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议会
虞城县畜牧局召开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
工作议会
7月19日上午,虞城县畜牧局召开由乡镇畜牧站站长、规模养猪场场长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全体人员参加的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会议。会上,副局长汤明同志宣读了《商丘市畜牧局关于加强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的通知》。周厚森局长传达了我市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对免疫目标、时间安排、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安排部署,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加强防疫组织领导,及时组织防疫队伍,迅速行动,从即日起至8月10日,大战20天,全面完成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二是严格疫苗和免疫档案管理。完善疫苗发放程序和手续,按照规定的条件,运输、促存和使用疫苗,健全疫苗出、入库台账。同时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加旋二维码耳标。三是加强督导。县委、政府两办室将联合畜牧局对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集中免疫工作进行督导。四是加强免疫抗体监测。8月10-20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对这次集中免疫进行抗体监测,免疫抗体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确保全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
虞城县畜牧局
2011年7月19日
第二篇:浅谈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点与防
浅谈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点与防
更新:2013年10月11日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我要评论(0)作者:江霞
分享到:QQ空间百度搜藏新浪微博腾讯微博0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又称“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以感染率高发病率低为特点。是目前对我国养猪业造成损失较大的猪病之„。猪蓝耳病流行病学 本病是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高感染性是PRRS的„种标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不同的传播途径所需的最小感染量差距也较大。从病猪的鼻腔、粪便拭子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2猪蓝耳病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猪后易感猪群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d,最长为37d。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毒株、猪发育的不同阶段、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床症状的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床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等。
3猪蓝耳病病理变化 1)大体病变不伴发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等。
2)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肺呈褐花斑状、不塌陷、淋巴结褐色肿大;生长育肥猪与哺乳仔猪类似,但较轻;不伴发继发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的解剖症状无诊断意义。
4猪蓝耳病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特点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赖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病原检测、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等。
4.1 临诊诊断 母猪方面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分娩的活产仔数减少,产弱仔、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出现呼吸困难;母猪受胎率降低,空怀率上升。新生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高死亡率(80-100%)。
4.2实验室诊断 采用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等检测病毒和抗体达到诊断的目的。
4.3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
5猪蓝耳病防治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控制已是世界养猪业的1大难题。
即使在美国这样养猪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目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以持续感染、亚临诊感染、免疫抑制和易继发感染为流行特点,给本病的防制带来困难。
5.1 加强管理,以达到减少疫病发生的目的 1)坚持自养自繁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
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般需隔离检疫3-4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2)规模化猪场应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3)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5.2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1)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机会。
2)采用空间电场白动防疫方法或建立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的方法切断空气传播渠道以及在舍内采取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以及物理灭活空气微生物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5.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以增加猪群抵抗力,减少易感性5.4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
第三篇: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由安徽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防控中环境控制、管理措施、免疫接种、疫病监测、消毒措施、动物福利、废弃物处理、疫情报告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控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T 18935-200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技术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农业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3 环境控制
3.1 猪场应距离居民区1000 m以上,距离其它饲养场1500 m以上,距离屠宰厂2000 m以上。3.2 猪场应有围墙或防疫沟,围墙外建立绿化隔离带,场门口设警示标志。
3.3 场内布局符合动物防疫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建隔离区,猪舍间距不少于7 m。
3.4 净道与污道分开,互不交叉。
3.5 具有完善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蚊蝇、防鼠和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3.6 猪场的展示厅和装猪台应设在生产区边,有专用出口。4 管理措施
4.1 制定并严格执行人员管理、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4.2 对所有猪只建立防疫档案等。
4.3 建立完整的投入品使用记录、免疫记录、疫病诊疗和用药记录,并能整理归档。4.4 场外人员及车辆不得随意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须严格消毒,更衣换鞋。4.5 场区内不应饲养其它易感动物,不应开展对外诊疗和配种工作,不应带入可能染疫的其它畜产品。
4.6 猪场应有专业兽医人员。
4.7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每圈(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出栏后,猪舍要严格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圈14天后方可再用。
4.8 必须从外场引进种猪时,要确认产地为非疫区。引进后隔离饲养14天,进行观察、检疫、监测、免疫,确认为健康后方可并群饲养。4.9投入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免疫接种
5.1 对种猪场、规模化养猪场、养猪小区、历史疫区所在乡镇、与外省市接壤乡镇及其他高风险区域的所有生猪和新引进生猪,全部采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规模猪场应根据本场特点和当地情况以及疫苗种类,制定免疫程序,实行程序化免疫。
5.2疫苗的用法与用量:耳后部肌肉注射。3周龄及以上仔猪,每头2mL,首免后21-28日加强免疫一次;成年猪每头4mL;后备母猪每隔6个月接种一次,配种前2个月再接种一次,每头4mL;种公猪,每隔6个月接种一次,每次4mL。
5.3在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的同时,也要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推荐免疫程序: 5.3.1仔猪(商品猪)
a)1日龄时,在仔猪哺乳前2小时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在母猪带毒严重的猪场实施); b)达到7日龄时,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注射喘气病灭活苗/弱毒苗; c)达到10日龄时,注射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d)达到20日龄时,注射猪瘟弱毒疫苗;
e)达到21日龄时,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注射猪喘气病灭活疫苗; f)达到23日龄时,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g)达到24-25日龄时,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注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链球菌Ⅱ型灭活疫苗;
h)达到28-35日龄时,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注射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
i)达到55日龄时,注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j)达到60日龄时,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猪瘟弱毒疫苗;
k)达到70日龄时,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注射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5.3.2种母猪
a)种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b)每隔4-6个月,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一次;
c)初产母猪配种前,注射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后备公猪不免)、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d)经产母猪配种前配种前,注射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e)产前4-6周,注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大肠杆菌双价基因工程苗、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f)每年3-5月份时,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注射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再加强免疫一次。
5.3.3种公猪
a)种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 b)每隔4-6个月,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一次;
c)每隔6个月时,注射猪瘟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d)每年3-5月份时,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注射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再加强免疫一次。
疫病监测 6.1免疫效果监测
6.1.1监测的时间、频率和比例
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21天采集样品检测一次,以后每月检测一次;对新购进的猪在并圈前,全部进行一次检测。每次采样比例1%~5%,不得少于15头份,每份血液样品量为5ml。6.1.2检测方法
按农业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执行。6.1.3免疫效果评价
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时为群体免疫合格。6.2病原学监测 6.2.1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整个猪场每季度采样检测1次。6.2.2采样要求
采集猪的。。或血液样品,至少15头份。6.2.3检测方法
按GB/T。。。执行。6.2.4检测结果处理
6.2.4.1病原学检测出现阳性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6.2.4.2结合相关信息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做好预警预报。7 消毒措施 7.1消毒药品
7.1.1宜选用碱类或酸类等消毒药品,按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
7.1.2消毒药品应交替使用,但更换频率不宜太高,应避免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影响消毒效果。7.2常用消毒设施 7.2.1消毒池
猪场门口及生活区到生产区的门口要设与大门等宽,长2.5m,深0.2m的消毒池,内置消毒液;猪舍门口要设宽1m,长0.5m,深0.2m的消毒池,内置消毒液。7.2.2消毒室
猪场门口及生产区的门口要设消毒室,内设紫外线灯、更衣间、淋浴间等。7.3消毒范围
场区环境,猪舍地面及内外墙壁,饲养、饮水等用具,运输车辆,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设备。7.4消毒前的准备
消毒前必须清除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防碍消毒作用的有机物;备置喷雾器或火焰喷射枪或消毒车辆、消毒防护器械(如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液容器等。7.5消毒方法
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喷洒、薰蒸等方式消毒;猪舍、场地、车辆等,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饲养管理人员可采取淋浴、消毒液洗手等方法消毒;衣、帽、鞋等可 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办公室、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及猪舍带畜消毒,可采用低毒、无刺激的消毒药品喷雾消毒。7.6日常消毒频率
办公场地每月消毒1~2次,生产场地每周消毒1次,猪舍每周消毒2次。8 动物福利
8.1应为猪只保持一个干燥、卫生、宽敞、舒适的圈舍环境。
8.2日粮应具有足够的营养成分,且做到营养平衡。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8.3 每日提供足够的、温度适中的清洁饮水,水质应符合NY 5027-2001标准要求。8.4 猪群应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到科学的饲养管理。9 废弃物处理
9.1猪场的污染饲料、垫料、粪便等,按GB7959的要求,采取堆积发酵方式处理。9.2污水采取分级沉淀池方式处理或使用沼气等处理方法。9.3患传染病死亡的猪只,按GB16548的规定处理。
9.4非传染病死亡的猪只,要在无害化处理区进行深埋,坑的深度不应少于2m,盖土厚度不应少于1.5m。诊断指标
10.1临床指标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10.2病理指标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11疫情报告
11.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急性发病死亡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控机构报告。11.2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在接到报告或了解临床怀疑疫情后,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符合2.2.1规定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仔猪出现大量死亡情况时,要立刻向当地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控中心或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
11异地引猪检疫
市内跨区县引进种猪时,应严格执行异地引种审批制度,调出前14-21天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并在检疫证明后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记录(当地兽医站加盖公章)。从市外引种,要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检测报告作为必备引种申报依据。异地引进种猪和商品猪后,须强制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并隔离观察30天。隔离期满,经抽样作病原学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对调入异地饲养的商品猪,须隔离观察30天和强制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并经抽样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12监督管理
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加强对过境生猪监督检查,对异地引进种猪的,严格查验引种审批手续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记录。对无引种审批手续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记录的,禁止进入市(县)境内。
强化对生猪饲养、屠宰、销售及生猪产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等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
严厉查处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病害生猪及其产品的不法行为。
第四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症状与预防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症状与预防措施
春末夏初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疫病多发季节,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猪舍通风降温不良,炎热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更易多发。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也高。夏秋季多发,主要侵害母猪和仔猪,肥育猪也会发病,主要经呼吸道感染,短期内便可波及全群或邻近猪群。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便秘与腹泻交替,眼结膜炎,眼睑水肿,耳朵发红,呈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出现抽搐、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病理变化
可见肺有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是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与鉴定为阳性,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为阳性则可确诊。预防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控制该病,防重于治,并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和对症疗法。(1)做好猪场免疫预防。制定严格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接种,购买正规厂家的疫苗,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病的预防工作。(2)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抗体水平不合格时,应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3)免疫接种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或在接种疫苗前3d后4d添加抗应激药物,增强免疫效果,防止疫苗免疫失败。同时要求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4)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紧急免疫。
(5)坚持“全进
全出”的饲养制度,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是切断疾病传播和杀灭病原体的有效方法。(6)发生疫病时,要立即封杀疫区,隔离病猪,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转运”,防止疫情扩散。(7)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保持猪舍干燥,降低饲养密度,建立良好的饲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反应。(8)进行合理的药物保健预防,定期做好猪场杀虫灭鼠工作.
第五篇: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省、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领导的重要指示和有关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群防群控,全县禽流感防控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真正把禽流感防控工作当作事关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
面对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县委朱书记和县政府郭县长亲自研究、亲自部署,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早安排防控措施,全力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确保全县不出问题。郭县长还多次亲自到乡镇督导检查禽流感防控情况,对防控工作开展提出明确要求。县委和县政府分别召开了常委会、常务会,传达省、市要求,研究部署我县禽流感防控工作。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对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进行了充实调整,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畜牧、公安、交通、财政、卫生、工商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县禽流感防控指挥部。9月2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会议,对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作了具体安排。10月31日,根据省、市要求,立即启动了县、乡防控指挥部,全部进入临战状态。11月2日,召开了由各乡镇乡镇长、兽医站长参加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对禽流感防控作了进一步安排部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11月6日、10日,在收听收看全国和全省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电视电话会议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就禽流感防控工作,对与会的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了进一步安排部署。14日,县政府又召开了人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就防控禽流感向人的传播进行部署。15日,县直机关工委牵头召开了县直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就县城城区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各乡镇党委、政府也都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乡镇长任指挥的防控指挥部,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织。各级畜牧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全县形成了上下联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强化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范意识
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防范意识,县禽流感防控指挥部及时召集宣传、畜牧部门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就做好禽流感防控宣传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报社、电台、电视台分别设立了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栏目,播发了对县畜牧局高级兽医师的采访,宣传防控知识,报道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全县出动了15辆宣传车,入村到场进行广泛宣传。县防控指挥部印发了10万余份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明白纸,下发到乡镇、村和户。县畜牧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了4个科技指导小组,分头深入到各规模养禽场、户,普查疫情,宣传防疫知识。教育部门积极组织,在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禽流感防控知识的普及宣传。县直机关工委印发了《城区居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须知》,发放到城区各家各户。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宣传活动,既讲明了禽流感的严重危害,让广大干部群众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也消除了恐慌心理,坚定了防控信心,为落实群防群控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落实措施,全面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按照“把住关口不输入、强制免疫不漏治、发现疫情早扑灭、严格控制不扩散、确保人员不感染”的工作要求,全县上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抓好了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针对我县实际,县防控指挥部提出了“确保六个100%,打好两大战役”的工作目标,即家禽免疫密度100%,社会散养家禽圈养率100%,疫情测报员配备100%,疫情监测准确率100%,应急预备队建立100%,应急物资准备100%;把住关口打好殂击战,一旦发现疫情打好围歼战,确保全县万无一失。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是人员组织到位。目前,县、乡防控指挥部正全力奋战,运转正常。县防控指挥部下设的协调督导、技术指导、宣传报道、后勤保障等小组都按照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禽类养殖的重点区域和水域设立了6个禽类监测点和6个鸟类监测点,各乡镇、村都安排了专职疫情监测员,并成立了2-3人的巡视队,建立了严密的疫情监控体系。全县自下而上实行了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有疫报疫,无疫报平安,所有情况都严格按程序逐级上报。县、乡都充实了应急处理预备队,畜牧部门成立了由技术人员组成的疫情处理预备队,抓好了对预备队队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应急反应处理能力,为发生疫情时早控制、早扑灭提供了保障。
二是免疫消毒到位。为做好免疫消毒工作,我们首先对全县禽类饲养情况进行了调查,澄清了底子,并对规模饲养场、户进行了重点统计。根据统计情况,先后两次专门召开由分工乡镇长、兽医站长参加的会议,有针对性地安排免疫消毒工作。各乡镇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组织专业队伍,采取有效形式,集中搞好了免疫注射。同时,按规定填写了免疫症,建立健全了免疫档案。目前全县蛋鸡、肉鸡免疫率均达到100%;因水禽疫苗到位较晚,目前沿湖乡镇水禽免疫率为95.4%。工作中,坚持做到边防疫、边消毒,对饲养场、加工厂、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定期全面消毒,彻底消除了疫情隐患。
三是检疫监督到位。根据当前的疫情形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都加大了监控力度,做好了检疫监督工作。一是做好了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严把主要交通路口,打好殂击战。目前已在220国道、105国道及黄河浮桥等重点防控部位设立了10个临时检查消毒站,对运载畜禽及其产品的过往车辆
进行严格检疫检查和消毒,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出省的家禽除按正常程序检疫外,必须抽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否则,一律不准外调。二是加强了对禽类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场所的监督检查,强化了对交易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查验“三证”,使进入市场的禽类及其产品符合卫生安全的要求,确保了市场内无病害禽类产品。三是狠抓了对家禽饲养的监管。教育农民改变落后的饲养方式,对散养家禽进行圈养。对规模饲养场、户实行强制圈养,重点抓好与飞鸟的隔离。加强了对鸭、鹅等水禽的免疫与管理,严格限制水禽与其他家禽混养,并监督水禽大户不得放养水禽,有效地防止了野毒感染。
四是资金物资到位。为满足防控工作需要,我们在县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用于购置防控所需各类物资。去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拨付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专项资金120万元,其中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资金40万元。为解决乡镇防疫资金的困难,今年上半年,下拨乡镇防疫经费42万元。上个月又紧急拨付了禽流感疫苗费用20万元,防疫物资储备资金11.5万元。各乡镇也都克服困难,积极落实防疫资金,分别拨付了1-2万元的防疫专项经费。针对当前形势,县、乡两级都提前做好了防疫物资贮备工作,对去年贮备的物资进行了认真清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物资缺口进行充实,对不合格的进行调换,为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对疫情扑灭所需运载车辆、挖掘机、柴油和预留掩埋地块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落实,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疫情。
五是工作机制到位。首先严格落实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里明确,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上,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负责人,畜牧部门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落实了县防控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包乡镇责任制,各乡镇和各级畜牧部门也层层落实了责任。健全了工作制度,继续严格实行了“三条线”作战。一条是党政线,由县、乡党政领导和管区、村组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具体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一条是技术线,由县、乡畜牧部门及防疫人员组成,按时保质、保量的进行免疫注射,全力搞好疫病防控;一条是督导线,由各级指挥部成员组成,重点对防控工作及时进行督导检查。完善了督导检查制度。除县领导定期督导调度外,县里还抽调县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部分负责同志组成了5个督导组,分赴各乡镇督导检查防控工作。各督导小组坚持靠上抓,亲自走村入户,检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全县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和省、市各级指挥部的要求,特别贯彻落实11月13日、14日张高丽书记和韩寓群省长的批示精神,认识再提高,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切实把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抓紧抓好。一是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组织队伍,完善工作机制,有条不紊地开展防控工作。二是进一步抓好普遍免疫和面上消毒工作,加快免疫进度,确保全县饲养禽类免疫密度达到100%的目标要求。三是发挥好检查站的作用,强化查验力度,把好交通路口,严防疫病输入。四是继续抓好、经费、物资和人员的落实,为防控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县防控指挥部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将于近期举行禽流感紧急疫情处置模拟演练,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五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搞好疫情监测,发现可疑或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严格按照省、市畜牧部门要求,规范疫情确认程序和报告程序,及时依法处置,消灭疫源。总之,我们将在省、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严密监控,坚决打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这场硬仗,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