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用党代会精神引领“二次创业”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5:2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发区用党代会精神引领“二次创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发区用党代会精神引领“二次创业”》。

第一篇:开发区用党代会精神引领“二次创业”

开发区用党代会精神引领“二次创业”

本报讯7月2日,开发区机关和各居委会分层开展县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从而掀起学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新高潮。

6月29日,开发区组织人员连夜加班印发王书记的报告材料,达到人手一份,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落实,在原原本本学习王书记主题报告的基础上,精读、细读,把握精神实质。开发区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牢记和把握今后五年“五个更加”的目标任务、“八个加快”的战略举措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四项工程”。班子成员在研读主题报告、精确把握实质的基础上,要在“运用”上下功夫,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指导开发区“二次创业”,推动条线和分管的各项工作。普通党员干部要在原原本本学习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在“领会”上下功夫,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精神与自己的本职工作,与“三项竞赛”目标任务有机融为一体。广大人民群众要在收听收看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传的基础上,在“知晓”上下功夫。该区组织宣讲团深入各居委会和重点企业,进行宣传,同时制作流动宣传牌进小区,印发宣传资料进车间,让广大群众和产业工人了解县党代会精神,积极拥护县委作出的重大决策。

为确保学习县党代会精神能取得实效,开发区把王书记报告中涉及开发区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专人负责,并结合“531”行动目标任务,各块、各条线抓紧制订推进措施,明确节点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近期将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是各条线、各部门分头召开一次会议,细化报告中提出涉及条线、部门的目标任务,研究详细可行的推进方案;二是机关党员干部每人撰写一篇学习报告的心得体会,要结合“二次创业”,结合自己的工作来写,要实实在在,星期二前要完成,交办公室;三是下周六组织一次学习报告情况的知识测试。

在宣讲会上,开发区负责同志提出,开发区各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与当前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招商引资必须强化。主攻重大项目方向不变。要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研究产业政策,把握发展大势;要加强项目的研究、信息的收集,加强与各镇区、各单位、各企业的联系沟通,要盯紧大集团、大企业。坚持走出去要求不变。要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从走不出去的困扰之中摆脱出来,招商主任带队坚持走出去,青年同志敢于挑战自我,敢于“闯荡江湖”。二是服务企业必须深入。对落户企业,经发一条线的人要深入下去,要摸清情况,研究对策。对在建项目,经发局牵头,规划局参与,加大在建项目的服务跟进,要定人,要减轻招商人员的服务精力。三是重点工程必须提速。在建的重点工程,挂钩服务人要协调要素、协调矛盾,按合同、按承诺的进度抓紧推进。四是财税工作必须突破。上半年区招企引税工作各人的实绩考核要尽快出来,下阶段要研究全区财政如何快突破、快增收,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集中力量清收债权,继续做好组织收入的工作。

(陈东风邱俊荣)

第二篇:开发区二次创业

明年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做好等工作,着重做好整合提升工作、污水处理厂改造等工作。

根据到开发区以来的工作和自己平时的学习,下面我想谈点开发区的二次创业问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开发区二次创业问题。我觉得我们的开发区现在正处于“二次创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指导开发区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流行的分法,开发区发展主要分为要素集聚、产业主导、创新突破和财富凝聚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循环系统,每个阶段各有各的特征:

所谓要素集聚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开发区发展主要由优惠政策等“外力”强力驱动,关注的焦点是尽快在园区形成生产要素集聚,对入区的条件要求不很严格,传统企业和传统生产要素有时也被引进,园区主要是靠土地开发、吸引企业入住园区进行生产来实现扩张式的发展;所谓产业主导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开发区的发展动力由政府政策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双重驱使,各种生产要素重新进行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

所谓创新突破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产业主导与创新突破交叉现象明显,“创新链”是其主要增值手段,逐渐形成以区域综合性体系创新为源头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大量风险资本进入、原始性创新涌现、创新网络和创新文化形成、大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产生、趋向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所谓财富凝集阶段主要特征是:形成多点体系的中心经济,如技术品牌中心、研发与创新中心、孵化中心、营销中心、精英人才集聚中心、金融资本中心,从而形成了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崭新“要素”。

提出我们开发区“二次创业”,不是空洞的号召性口号,而是有其深刻的阶段性原因,体现事物发展到一定进程的转化标志。

从发展阶段来看,开发区已进入产业主导阶段。我们开发区国家核准和授权的10.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起步区已基本落实项目,与以要素集聚为特征的所有开发区一样,“一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已经阶段性基本完成,初步架构出特种纸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以“产业主导”为主导的“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已经到来。

从发展方式来看,开发区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我们开发区在“一次创业”的发展阶段,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策优惠、土地开发、招商引资来扩大总量和壮大经济规模的,给政府带来了GDP、财政税收、劳动就业等实在利益。我们开发区自建立以来,通过政策优惠、招商引资,基本完成10.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在产业主导的“二次创业”的新阶段,若仍然沿用旧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拓展空间,应走招商引资和扩区设施建设并重,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水平和提高现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举的发展之路。

从拓展方式来看,开发区东扩规划要有新思路。开发区原有10.5平方公里规划已基本完成开发利用。就现行的土 2 地管理政策和园区管理政策,申请扩区很难获得批准,即使有可能,但在审批条件和环节上也相当严格,需要较长的时间去争取。因此,扩大开发区经济管理区域,从实际意义上拓展土地利用范围,达到“事实扩区”的目的,是“二次创业”的扩区思路。东扩规划和执行要告别“工业孤岛”的狭隘理念,努力建成既能生产、又能生活;既能留住项目,又能留住人;既能近期见效,又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城市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区。

从体制惯性来看,开发区需要进行体制创新。由于开发区内外体制不同,外部体制对内部体制不断施以影响,以致经过长时间“侵蚀”,有所“同化”,这一现象被视为体制惯性或“体制回归”。我们开发区在启动之初和其他开发区一样,作为政府的派驻机构,实行党政、政企合一的特殊经济管理体制,机构精简、工作高效、服务便捷。近两年,随着管理职能的增加,社会化工作的延伸,机关内部机构和人员不断被动性调整,以适应变化,原有“小政府”体制被打破。开发区“二次创业”仍要创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实行“政务、事务、服务”相分离的创新模式,继续推行“小政府”的“政务”管理,集中精力抓建设,促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实行“事务”属地托管和“服务”发展中介组织的社会管理体制。

结合我们开发区发展实际,我们开发区“二次创业”的重点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战略内容,一是北区尽快实现由“要素集聚”向“产业主导”的转变,同时同步进入“创新突破” 3 阶段;二是“东扩”,实行“事实扩区”,为开发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提供物质空间。空间发展虽然具有要素集聚阶段的某些特征,但对像我们这样规划面积比较小的开发区来说,空间发展仍然是“二次创业”的重要方面,否则想进一步形成区域产业链式的“产业主导”阶段就是一句空话;同时,以“产业主导”为导向的空间发展已不再具有要素集聚阶段的盲目性。

二、科学做好开发区的功能转变与战略定位

1、功能定位开发区不只是城市空间和规模的拓展,更重要的是产业开发的延伸和布局的优化。因此,开发区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资源,使资源占有与深加工实现合理分离,使财富在异地体现出价值。真正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不断健全区域性开发区联动发展机制,错位发展,相互配合,推动开发区产业集聚、企业集聚,增强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从而达到五个目的,即城市新区的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民市民化的转变。

2、战略定位。开发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摸索阶段,必须顺应新型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新要求,重新审视,科学定位。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科学发展、生态和谐的建区方针,按照集约、集聚、创新、生 4 态的总体要求,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建设和谐开发区为重点,根据城市自身的产业基础、自然禀赋和资源条件,明确产业定位,实行差别化发展;坚持集约开发,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人才高地,实现功能升级;加快发展区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推进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转变,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自主创新的先导区、现代服务的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最适宜创业居住的新城区。

三、推进我们开发区“二次创业”的路径选择: 实现“七个转变”。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次创业”不会自然实现,是体系和区域综合创新的结果。从大方面来说,开发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化支撑服务体系和创新管理体制,加快特色和主导产业发展,增强国际化能力,是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和根本目标,这一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推进我们开发区在阶段性上的“二次创业”,需要实现“六个转变”:。

第一,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向集约转变,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关联机制。一是要以构建合理的产业链为目标,形成基于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化基地。目前开发区在特种纸仙鹤、夏王等大企业的落户,具有形成特色产业化基地的优势基础;同 5 时,针对目前开发区“有企业无产业”的现象,围绕仙鹤、夏王等大企业,通过产业细分,在开发区建立起上中下游关联密切的产业链,形成适应区位特色、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和最有效利用区位产业发展资源的特色产业化基地。二是要以价值链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专业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三是遵循市场优选法则,建立以市场选择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第二,实现从单一重项目引进向重环境和服务建设的转变,形成合理的大中小企业共存共荣的企业“生态”结构。下大力气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增强开发区作为现代产业集群体的集聚效应。建设良好的融资环境,加速技术资源的资本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提供融资平台。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为“大企业长大”和“小企业快生”提供保障。努力办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的服务,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与发展。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第三,实现竞争方式以政策优惠为主向制度创新为主的转变,增强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要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成,提高开发区的协同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网络化程度。要凝聚全社会科技力量,整合资源,推动官、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努力调动各主体单位的积极性,并支持它们在重点领域实行联合创新攻关。完善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机制,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减少创业者 6 的风险,增加创业者的可选择行为,降低创业成本,调动创业者和创新者的积极性。

第四,实现企业创新方式由单一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增强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截止去年底,我市开发区有规模以上企业*家,其中被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家,合计*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6%,2008年实现产值*亿,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这说明提高我市开发区的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具有创造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和应用关键技术,是开发区科技型企业应该采取的战略。要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治理机制,推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要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战略联盟、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的联盟和企业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研发投资的“溢出效应”,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建立技术开发机构,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成果。着力落实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建立鼓励研究开发投入的激励机制。

第五,由传统封闭的创业价值观向开放共赢的创业观念转变,建设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园区文化“土壤”。文化对创新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扩散与渗透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与整合功能。要鼓励开发区的建设者改变“小富即安”和“故步自封”的传统封闭创业价值观,形成以追求卓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团结协作、重视创新为代表的开放创业价值观念。要制定合理配套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主体,7 营造竞争性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将更多的社会性事务交由社会中介组织办理,发挥这些中介组织对创新创业的服务、引导、整合和沟通功能。

第六,实现从单一的重空间规模扩张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能够使人力资本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激励机制,探索多种股权激励的实现形式;让人才脱颖而出,解决领袖型企业管理家短缺问题;重视发挥科技人才创办高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园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新潮流;大力倡导和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职工技术比武等活动,努力提高开发区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篇:开发区 二次创业

开发区的“一次创业”主要以园区空间规划与扩张、产业布局、引进企业为主,而“二次创业”则把关注点更多放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园区的创新体系上。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定位基本上是“外部资源+特殊政策+异地市场”。尽管这种模式能够实现短期内产业资源的快速集聚,但常常容易出现与周边区域发展脱节问题,有研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区往往会成为经济孤岛、功能孤岛、生活孤岛、地理孤岛和政策孤岛。

开发区“二次创业”

汪胜洋 赵宇刚 发表于2012-05-15 01:26 “十二五”时期,上海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开发区“二次创业”:从产业发展区到产城融合区

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全局不断深化,尤其是以陆家嘴、外高桥、张江、金桥等开发区为载体,在体制创新、资源集聚、国际开放、功能辐射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十二五”时期,上海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浦东、南汇的合并,“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加快建设以及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浦东迎来“二次创业”的新机遇,将继续发挥在改革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方式率先转型,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发展路径。因此,所谓“二次创业”,既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数量扩张,也不是简单否定原有模式,而是采取扬弃的方式,找到经济与社会、产业与生活、城市与农村、生态与生产的协调发展新路径。

回顾历史,浦东作为经济开发区,积极承接全球产业转移,集聚全球技术、资金、产业、人才、管理等优质资源,重点发展金融、贸易、航运、科技等产业,充分体现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意图,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陆家嘴、外高桥、张江、金桥等四大主要开发区在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和功能辐射,确立了浦东在中国经济版图,乃至全球产业体系中的标志性地位。

浦东以开发区为载体的集聚式、功能化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体现为:首先,以陆家嘴、外高桥、张江、金桥等标志性区域的崛起为代表,进一步坚定了改革开放不动摇的决心;其次,开发区建设过程的产业创新、政府创新和政策创新所形成的示范效应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再次,开发区的功能开发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为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创造了条件;同时,浦东通过开发区的建设为自身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利于浦东深化开发开放。

开发区加快转型意义

伴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国家战略布局变化,以及上海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关键时期,浦东进入“二次创业”的历史新阶段,力求在制度创新、产业引领、国际开放、社会和谐等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和跨越,承担起建设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重任,发挥好改革开放领跑者的角色,推动上海率先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而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区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核心载体,对于发挥浦东引领示范功能具有决定意义。

第一,“创业”仍然是浦东下一轮发展的主基调。进入21世纪,由于政策优势的削弱和外部资源导入的缓慢,浦东面临内生动力增长减速、自身转型和地区竞争压力增大的困局,尤其是2001年“建区撤委”,标志浦东的发展似乎开始步入常态化阶段。但是,国家对于浦东的战略定位要求从未弱化,仍然希望浦东承担起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重任。因此浦东的地位决定了其不能过早地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还必须继续发挥集聚全球先进产业资源、深化改革创新,率先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的作用,因此,开发区作为实现超常规发展的主要载体,将成为转型的重心,也是未来浦东“二次创业”的基础。

第二,综合服务功能是“二次创业”的必备条件。从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看,制造业的全球性转移趋缓,国内制造业重心从沿海转向内陆,但制造业的研发、设计、销售等高端环节呈现向主要大城市加速集聚的态势;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新一轮服务业加快转移,中国成为未来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区域;新兴科技产业逐步孕育成熟,成为各主要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

“二次创业”的浦东,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瞄准最新趋势,集聚高端产业资源,继续发挥产业发展的引领功能,这对作为产业发展主要载体的开发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在高端产业资源的争夺中,主要依靠的不再是政策和成本优势,关键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优势,即城市能否提供与其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相匹配的生活和发展环境,而这恰恰是城区的优势,是开发区的软肋。

第三,产业与城市脱节是开发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区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外部资源+特殊政策+异地市场”。尽管这种模式能够实现短期内产业资源的快速集聚,但与周边区域发展的脱节也成为突出问题,有研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区往往会成为经济孤岛、功能孤岛、生活孤岛、地理孤岛和政策孤岛。

浦东在开发区的建设过程中,尽管已经比较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推动区镇联动等,但发展过程中高速产业化与滞后城市化的脱节问题仍成为影响开发区转型的主要瓶颈。

比如陆家嘴地区商务与商业的脱节,缺乏合理的商业设施配套和生活居住服务,使这一地区很难形成人气集聚;张江的基础生活配套不足始终是困扰张江自主创新园区建设的难题,与其他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区相比,由于张江本身缺少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专业服务业等创新资源,更加需要通过优质环境的建设来吸引高端人才,打造综合性的知识创新社区;外高桥保税区商务办公和生活设施的缺乏成为其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功能结构的主要障碍;金桥地区尽管已经实现了从出口加工区向服务经济特色区的转型,但由于其初期发展定位是以出口加工为导向,在规划布局上配套设施明显不足,服务业用地资源十分紧缺,这对其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提出了严峻挑战。

开发区转型的核心理念

浦东下一轮发展要实现率先转型,关键是推动产业开发区向产城融合区的转变,弥合城市化与产业化的脱节。与中心城区以增加产业功能为主导的模式不同,开发区的主要工作是增加生活配套,完善服务功能。上海静安区的梅恒泰,是在完善成熟的生活区内嵌入的产业楼宇,达成了生产与生活的协调发展,成为“产城融合”的典范。因此,浦东“二次创业”要把城区功能推向更高水平,关键要以开发区为载体,坚持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实现融合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区作为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其能否成为推动浦东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将成为浦东“二次创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而要推动开发区与城区的融合发展,重点是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推动产城融合从自发向自觉转变。浦东作为先发地区,在开发区的建设和园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对先期遇到的产业化与城市化的脱节问题,主动进行了弥补,如碧云社区的建设弥补了金桥地区的商业配套不足,张江积极推进园区内商业设施、公共交通、人才公寓等配套建设,陆家嘴环形步道的建设改善了商务楼宇间的连通性。解决了区域的内部阻隔,为人气集聚提供了条件,但是总体来看,这种产业区与城市功能的融合,还停留在自发阶段,没有上升到规划和理念层面,未来 必须要自觉地把产业开发区作为城区对象-城区发展的主要载体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其次,推动园区功能从单一向复合转变。对于产业园区、开发区的功能定位而言,相对单一的生产功能难以使其成为推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引擎,必须赋予其更多的城区服务功能。以陆家嘴等为代表的成熟开发区,其发展重心不再仅仅追求产业资源的快速集聚,而更应突出高端化、精益化、立体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功能导向,要坚持产城融合的理念,在体现产业功能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使开发区不再是冷冰冰的生产集聚区,而是成为具有独特精神、城市活力、宜商宜居的新兴发展区。

再次,推动发展模式从独立向共生转变。由于开发区特殊的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导致其形成独立扩张的发展模式,与周边区域难以有效互动。进入21世纪,浦东开发区逐渐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环境配套不足、商务成本上升等突出问题。尽管通过扩区,可以暂时缓解空间资源不足,但这种以产业扩张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仍然难以为继,这一方面与周边地区形成了相互阻隔,功能配套缺乏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区域的整体发展,不利于提升浦东城区综合功能。

概括来说,浦东“二次创业”就是要深化产城融合,发挥开发区在城区功能提升方面的核心载体作用,重点是推动开发区在商务与商业、生活与生产、生态与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打造若干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区综合服务组团,改善城区环境和形象,进一步提升高端产业资源集聚能力,加快建设浦东成为现代化城区和产业转型示范区。

三点建议

围绕浦东“二次创业”,以产城融合为理念,加快推动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研究制定《浦东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开发区的转型调整、环境改善依靠小修小补,不仅难以发挥效应,甚至可能错失机遇。建议以产城融合为理念,重 新调整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比如对于张江地区,不再以传统科技园区的定位进行相应的功能完善和环境修补,而要把金融区、商务区的发展理念引入张江,将张江打造成为具备科技金融、总部经济、自主创新等多种功能的科技商务城。同样,临港、祝桥、洋山、迪士尼以及世博等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要充分体现产城融合的理念。

其二,加大对开发区先行先试和政策聚焦的力度。开发区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心,也是转型最为迫切的地区,对于浦东城区功能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统筹的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把开发区的转型升级作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研究制定对不同类型开发区转型的政策体系,赋予更大的先行试点权。

其三,把民生改善放在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地位。在推动开发区向产城融合区的转变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民生事业的发展,如在公共交通、生活设施、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中要充分体现民生需求,要加快推进开发区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第四篇: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于4月24日至28日在兰州召开,606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代表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科学发展 转型跨越 民族团结 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大会书面提交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为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目标提供坚强保证》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这两个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甘肃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会议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省委王书记的工作报告中。报告从总结五年成绩、分析机遇挑战、部署下步工作、提供坚强保证四个方面、分七个部分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报告用“四个最”“八个新”,高度凝练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发展的新成就。报告指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四抓三支撑”[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中心带动就是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两翼齐飞就是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组团发展就是支持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整体推进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即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幅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大幅度提升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具体表现在: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基 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民主法制呈现新气象,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二)报告用“四个不适应”,客观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制约,主要表现在: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还不相适应。

(三)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系统归纳了发展实践的新经验。报告指出,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甘肃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臵,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四)报告用“一项重大使命、八个发展取向、十大重点行动”,向全省人民全景式展现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蓝图。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必须科 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综合分析和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一是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但外部总体环境日益复杂。二是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但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及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三是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四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但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

报告指出,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即: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

必须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是:坚持好中求快取向,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三化”并进取向,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坚持基础优先取向,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 建设创新型省份;坚持绿色发展取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坚持人才支撑取向,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坚持产业富民取向,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

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第一,联村联户行动。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第二,多极突破行动。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第三,项目带动行动。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第四,扶贫攻坚行动。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第五,全民创业行动。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第六,生态屏障行动。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第七,文化提升行动。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八,效能风暴行动。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第九,和谐构建行动。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为转型 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五)报告用“五个加快”,提出了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新要求。报告指出,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有机统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一是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努力形成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二是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四市城市群,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天经济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支持天水和庆阳加快城市建设,辐射带动东部地区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马铃薯、现代制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和草食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四是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牢固树立基础优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规划、政策的扶持、市场的办法、高效的运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主要出省通道、省会与各市州所在地之间高速公路连接,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力争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加快改造和建设支线机场。加快建设事关重要资源开发、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五是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

(六)报告从“八个层面”,提出了开创全省人民共建共创和谐社会新局面的重点任务。报告指出,要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更有体面尊严。一是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统筹抓 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插花”型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稳定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多管齐下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充分挖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五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把社会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社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七是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八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七)报告用“五个深入实施”,提出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新举措。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统筹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快捷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大力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创作。四是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建设东部历史文化利用展示基地。五是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篇:学习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学习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5月7日,我乡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对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讨论,大家深刻体会到,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民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征程。

作为新时期的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我们党员干部要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创建和谐丁沟而努力奋斗。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是学习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在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甘肃崛起的新跨越”,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也是我省今后五年全部工作的主题。

省党代会的报告对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蓝图已经绘就,思路已经明晰。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崛起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劲的气势,抢抓机遇,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山清水秀、和谐平安的新甘肃。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只有努力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一,要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共产党员必须懂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有些同志在重大问题上政治不敏锐,甚至失去辨别能力,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上贫乏,政治上就不清醒。只有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共产主义纯洁性。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评价一个共产党员重要的是看他做的怎么样,看他能不能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实现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第三,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党章中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共产党员的一项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当即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把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总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应该成为学习的模范和又红又专的模范,我们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其他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下载开发区用党代会精神引领“二次创业”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发区用党代会精神引领“二次创业”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5篇)

    江苏省委向党外人士通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中广网南京11月12日消息11月11日,中共江苏省委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向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中共......

    学习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本站推荐]

    中国电信五华分公司开展学习五华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10月10日下午,中国电信五华分公司工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会上,重点学习了县......

    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陕西省第十二届党代会心得体会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精神

    大会的主要精神 王三运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

    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大幅度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来增强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正确 √ 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

    学习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农牧局学习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已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描绘了今后五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建设新甘肃的进军号角。董沂峰书记在会上所......

    学习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种羊场(托布中心)副主任管国华 2001年7月29日,县委十一次党代会在县委宾馆会务中心隆重开幕,7月31日胜利闭幕。在这次党代会上王书记代......

    学习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第十二次党代会以胜利召开,总结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入分析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