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

时间:2019-05-12 15:0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篇: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

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管理办法》,为规范员工健康监护工作,保障员工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股份公司全体员工为健康监护对象。从事有害作业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作业(以下简称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为职业性健康监护对象。

第三条健康监护主要通过对监护对象进行健康检查并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定来完成。

第四条职业性健康检查及评定必须由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卫生机构承担。

第五条健康监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在预算范围内分别按开支渠道安排支出。

第六条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健康监护的宏观管理工作;各专业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本公司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各地区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健康监护工作并实现所在专业公司的健康监护工作目标。

第七条本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所属各公司、院。

第二章健康检查类别

第八条职业性健康检查,指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监护。职业性健康检查有以下检查。

1.就业前健康检查。对将要从事有害作业人员(包括转岗员工),应在其从业前针对可能接触的有害因素进行健康检查。

2.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按一定间隔时间(周期)及规定的项目进行健康检查。对曾从事过粉尘作业或从事过已确定为人类致癌物作业的人员,虽然已脱离作业环境(包括离岗、离退休者),也应按一定周期进行健康检查。

3.应急性健康检查。工作场所发生危害员工健康的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组织同一工作场所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4.离岗健康检查。员工不再从事有害作业,应在其离岗时进行健康检查。

5.职业病患者和观察对象定期复查。对已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或观察对象,根据职业病诊断部门的要求,进行定期复查。

第九条非职业性健康检查,指对不从事有害作业员工的健康检查。非职业性健康检查不包括由于员工患病所需要的检查。

第三章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

第十条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按照卫生部《职业性健康监护管理规定》(卫监发[1997]第60号)执行,未做规定的可由各专业公司自行确定。

第十一条应急性健康检查项目要以有害因素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的危害为依据进行确定。

第十二条职业病患者定期复查项目由职业病诊断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非职业性健康监护项目和周期原则上以年龄段确定。

1.30岁以下员工主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胸部X光片等项目,每4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30岁以上员工增加检查生化全项、心电图、腹部B超等项目;40岁以上员工增加颈部X光片检查。以上人员每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3.50岁以上员工和处级管理人员、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根据需要可增加CT、MRI检查。每2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地区公司副总经理以上人员健康检查项目不做限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5.女员工增加妇科检查项目。

第四章健康评定及预后处理

第十四条健康检查结束时应组织个体健康评定。每4年应组织一次群体健康评定。

1.个体健康评定的内容包括明确的健康改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要评定两者的关系)、诊断结论及处理意见。

2.群体健康评定是在个体健康评定的基础上,通过疾病的罹患率、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构成比等统计分析,提出综合评价和防治措施的书面报告。

第十五条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应及时反馈到员工本人。体检中发现可疑职业病例,需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

第十六条对健康检查发现患有疾病的员工或者诊断为职业病的患者以及职业禁忌症人员要采取治疗、疗养、调换工作等措施并做动态观察。

第十七条职业性健康检查中发现群体反应,疑似与职业危害相关时,要组织进行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评价,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章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第十八条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护档案。职业性健康监护档案由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统一归档,实行动态管理并永久保存。

第六章监 督 检 查

第十九条各地区公司的健康监护工作接受股份公司及专业公司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规定如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发文日期:2000年9月20日)

第二篇:石油质字[2000]第231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暂行规定

石油质字[2000]第23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为避免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第三条单位生产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单位标准的要求,尚没有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并按单位认可的标准检验。劳动防护用品实行性能、款式、标准、颜色、标志五统一。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股份公司)所属公司、院。

第二章发放原则和范围

第五条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措施,各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和防止职业病危害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环境和条件,发给员工不同防护能力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六条对于从事特种生产作业和在特种生产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单位应根据生产作业的需要,为员工个人配发具有特种防护功能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七条对于在易燃易爆、易灼烧及有静电的生产作业场所工作的员工,禁止发放或使用非防静电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第八条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和股份公司的有关规定,严格掌握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禁止将劳动防护用品折合现金发给个人。

第九条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范围:

1.直接从事生产作业、储运、销售等工作的在岗员工。

2.从事特殊环境作业的员工。

3.经常到生产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章劳动防护用品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十条分工与职责

一、安全部门

1.根据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政策规定,制定本单位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标准。

2.对劳动防护用品供应厂商进行认可。

3.审批劳动防护用品计划。

4.负责对本单位发放的各类劳动防护用品组织抽样、检验、监测。

5.对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管理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物资部门

1.汇总本单位所需劳动防护用品计划,报送安全部门审批。

2.根据国家及单位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标准和有关要求,组织劳动防护用品采购、入库保管和发放工作。

三、财务部门

1.负责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计划费用审核,保证资金支出。

2.按劳动防护用品计划检查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费用管理及支出情况。

第四章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第十一条地区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要根据需要制定计划,根据批准的计划统一订购,分级发放。地区公司所属厂矿远离地区公司不便统一订购的,可由该单位向地区公司安全部门申报劳动防护用品计划,批准后按规定采购、发放,基层单位不准自行采购劳动防护用品。第十二条特殊作业需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由需用单位提出申请,经地区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后方可采购配备。

第十三条各单位订购劳动防护用品,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对所订购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技术要求等,应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发放给员工。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到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定点生产和经营单位采购。

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各单位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认真管理和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对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人员和管理检查不力的单位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

第五章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第十六条员工按规定领取劳动防护用品,上岗工作时必须按规定正确穿(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穿(佩)戴过期或功能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十七条临时工、外来务工人员、参观、学习、实习人员等要按规定穿(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各地区公司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本规定由质量安全与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发文日期:2000年8月25日)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油质安字672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和贯彻“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理念,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督机制,采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抓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坚持安全生产检查,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力度,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三条 企业应建立并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在基层组织实施HSE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即“两书一表”),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和防止各类事故。第四条 企业要加强基层安全建设,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加强生产作业的过程管理,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努力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第五条 企业应切实保障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权利。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同时签订《员工安全生产合同》;为员工创造安全作业环境,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工具。员工应履行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义务,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落实岗位责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七条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八条企业应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统一协调指导企业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职业健康等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任主任委员,其他成员由相关人员组成。

第九条 安委会主要职责:

(一)审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

(二)监督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组织、协调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协调调查处理安全事故;

(四)组织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并督促立项整改;

(五)审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六)审核实施HSE管理体系运行计划和HSE管理方案;

(七)审定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决定表彰事宜;

(八)讨论决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第十条企业安委会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安委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向安委会提出安全工作计划建议;

(二)协调、督促相关部门的安全工作;

(三)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综合检查工作;

(四)负责考核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安全生产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单位)的工作情况;

(五)掌握安全生产动态,通报安全信息,遇重大问题,及时向安委会主任、副主任汇报;

(六)负责各类事故的报告以及员工伤亡、火灾、交通事故报表的汇总上报;

(七)完成安委会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十一条 企业及其所属二级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相对独立的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科研设计、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岗位。油气生产、储存、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建筑施工等企业所属三级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其它生产经营单位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基层队(车间、站)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企业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比例不得低于从业人员总数的5‰,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应达到80%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调动。其部门负责人因工作需要变动岗位,应先征得上级安全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企业可依据有关规定,成立安全生产的培训、咨询、检验、评价机构,取得国家或有关部门资质认证或备案后,开展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设备、设施的检验,提供有关咨询以及安全评价工作等。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四条企业应制定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覆盖本单位所有组织和人员,做到“一职一责,一岗一责”。

第十五条安全生产责任制应简练、实用,符合岗位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六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和部门必须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

第十七条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奖惩。实行各级领导、机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制度,将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第四章 安全监督

第十八条企业及其所属二级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安全总监、副总监。安全总监一般由同级副职兼任。安全副总监可以兼任安全部门负责人,按同级助理、副总师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按专业设置物探、钻井、井下作业、海上作业、建筑施工、炼化检维修等安全监督站、所。安全监督站由专职安全监督和兼职安全监督组成。安全监督人员必须接受资格培训,经考核合格,持集团公司颁发的证书从事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企业要加强对基层单位或建设(工程)项目的异体安全监督。在物探、钻井、测井、试油、修井、建筑施工、炼化检维修以及其他重大危险的关键施工工程项目,作业者(或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应派驻安全监督,负责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作业者(或建设单位)必须派驻专职安全监督。第二十一条 企业要加强对各级安全总监、安全监督和安全监督站的管理,健全各项管理规定,完善监督责任体系。第五章 安全技术

第二十二条 企业要重视安全科技工作,组织科技专题立项,加强安全技术研究与开发,提升安全技术水平。

第二十三条企业要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生产安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步伐;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科技成果,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依据国家行业法规和标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本质安全。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三同时”管理要求,按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按规定对在役生产装置、重要和特种设备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和评估,及时解决存在问题。要坚持设备监测和检验制度,定期维修保养,使之符合安全技术生产条件。第二十六条 企业要鼓励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技术革新,广泛开展小改小革和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第六章 安全教育培训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采取各种途径,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未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八条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九条应坚持新入厂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和转岗工人的二、三级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档案,做到“一人一卡”。“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第三十条 要加强对临时雇用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以及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并记录备案。

第三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规定进行复审。

第三十二条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使用新设备前,要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和操作。

第三十三条企业要加强安全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防范事故的能力。第七章 安全检查

第三十四条企业应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坚持日常检查和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综合安全检查,企业所属二级单位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安全检查,基层队(车间、站)要落实岗检、巡检、交接班检查。

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单位,可将安全检查纳入管理体系审核。

第三十五条企业应根据季节变化、节假日生产特点,以及特殊作业要求,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或专业安全检查。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联系点制度,定期对关键生产装置和要害部位(单位)安全生产联系点进行安全检查和指导。

第三十七条企业应完善安全检查手段,依据标准、规范及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应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做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并向上级报告。整改情况应有回执记录。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制定违章处罚办法,加大对违章检查、监督和处罚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应当场予以纠正或要求限期改正,对严重违章行为要从严惩处,绝不姑息。第三十九条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责令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在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将作业人员从危险区域内撤出,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对检查中发现一时不能立即排除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防范和监控措施,在评估的基础上,按管理权限制定计划,投入整改经费,并按期完成整改。

第四十条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和动态监测数据台帐,配备必要的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对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确保重大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

第四十一条企业对当地政府和上级单位安全监督检查人员依照法律和相关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第八章 安全投入 第四十二条企业要保证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在编制预算时,要优先保证安全费用,按规定和实际需要列支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经费。

(一)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事故隐患治理计划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编制,需投资安排的项目由规划计划部门按规定纳入投资计划;

(二)企业计划、财务部门应将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和事故隐患治理计划纳入企业预算,落实资金投入;

(三)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隐患治理计划由企业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和汇总,由企业有关部门负责编入投资计划之中或单独编制计划下达;需要报请上一级审定的,经上级审定后下达,安全部门检查、督促实施;

(四)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隐患治理计划实行项目管理,对已经完成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治理项目,由规划计划和安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第四十三条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的主要范围包括:

(一)安全技术:各种机器设备的防护、保险、信号、报警装置;安全起动和紧急停车设施;生产区域内危险场所的指示及警告标志;采用新技术、推广新工艺、新成果;有毒有害作业点的检测、检查仪器;以及对繁重费力或人工操作有危险的作业所采取的辅助机械化措施等;

(二)职业健康:生产厂房的通风换气和采光照明装置;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或烟雾等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或空气净化设施;生产场所为防止辐射热危害的隔热防暑设施;为减轻或消除工作中的噪声、震动及辐射等的防护设施;工作厂房或辅助房屋内应增设或改善的防寒取暖设施等;

(三)辅助房屋及设施:女工较集中车间的女工卫生室,车间或工作场所的休息室、用膳室、更衣室及其相应的设施;

(四)宣传教育:包括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及其所需的工作仪器;为企业员工建立的“安全教育室”;购置或编印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管理所使用的辅助器材、书籍、刊物、画片、规章制度宣传材料、幻灯片、电影拷贝、录像带等。第九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四十四条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部署,落实各级组织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四十五条企业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消防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第四十六条企业应按规定配置消防装备和设施,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检验,确保消防装备和设施完善、可靠。

第四十七条企业应加强对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工业动火票(或作业许可)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现场监护,确保工业动火施工安全。

第四十八条企业应加强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与防火检查,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严格监护措施,防止群体伤亡事故发生。

第四十九条按照《消防法》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伍,实施专业化管理,配置所需要的灭火装备和人员。基层单位要建立义务消防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做到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使用防护器具和会自救互救。第十章 交通安全管理

第五十条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部署。

第五十一条企业应加强对驾驶人的管理,实行内部“准驾证”制度,强化驾驶人行车安全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第五十二条企业要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况良好。强化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特种车辆、分散车辆、租赁车辆的管理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交通事故。

第五十三条企业应加强内部交通安全检查,落实节假日“三交一封”制度(交车辆钥匙、交行车证、交准驾证,定点封存车辆)。

第五十四条企业应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全体员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保证交通安全。

第十一章 职业健康和劳动防护

第五十五条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和劳动防护法规政策,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第五十六条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和特种作业的人员,按规定的检查项目和周期,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病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第五十七条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应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开工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

第五十八条开展施工作业健康管理,进行健康风险识别及评价。改善施工作业中医疗健康保障条件,严格饮食、饮用水、环境卫生管理,做好传染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第五十九条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牌、操作规程及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第六十条对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运输和储存,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从事放射的工作人员要佩戴个人剂量计,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第六十一条工作场所和员工宿舍应设有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达到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通畅的安全通道;生产、经营、储存及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并保持安全距离;在有较大危险的生产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六十二条工作场所和员工宿舍应保持清洁卫生,并有防潮、防寒、防热辐射和消毒等设施。其道路、采光照明、饮用水和排污道均应符合国家规定,并根据需求设置卫生辅助设施。第六十三条按照国家及上级有关规定,为上岗员工提供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服装应符合集团公司“四统一”要求(统一性能、款式、颜色、标识)。第六十四条企业必须做好女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

第六十五条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金。第十二章 承包、租赁经营安全管理

第六十六条企业应加强承包、租赁经营的安全管理。在发包和签订的各种承包(含承包任务书)或租赁合同中,必须明确相关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也不得租赁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场所和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十七条作业者(或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应在签订工程技术服务经济合同的同时,签订《工程技术服务安全生产合同》,依法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和协调。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服从建设单位安全监督管理。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十八条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承租单位的,作业者(或建设单位)应当与各承包单位、承租单位分别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作业者(或建设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六十九条发包方或出租方必须为承包方或租赁方提供出租场所和设备的相关资料,承包方或租赁方必须在满足发包方或出租方安全生产要求的条件下,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第十三章 应急管理

第七十条 企业要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第七十一条 企业应健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建立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储备物资。加强与当地政府、周边相关方的沟通,建立起预警、接警、救援和恢复的联动机制,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能力。第七十二条 企业应分类、分级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重点是针对井喷失控、危险化学品、炼化装置、油气储存库(站)、长输管道、海上作业,以及民爆器材、放射源、特种设备、公众聚集场所等各类重大突发险情。应急预案内容应详细、齐全,要充分考虑对周边地区相关方造成的危害,与当地政府、周边相关方建立预警救援机制,并按规定搞好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

第七十三条 各单位制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上报给抢险救援的相关部门及其他相关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备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第七十四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要坚持“企业负责、区域联动、属地管理、分级落实”的原则,自觉接受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规定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主管部门。处置突发事件要做到“反应迅捷、职责明确、指挥统一、救人优先”,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第十四章 事故管理

第七十五条企业应加强事故管理工作。对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均应报告,并按照规定统计。第七十六条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人员伤亡。第七十七条各类事故都必须及时逐级上报。发生重、特大事故,企业必须立即按照管理权限,上报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并按照规定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销毁有关证据。企业应建立事故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电子邮件地址,并及时受理和按规定处理。第七十八条发生事故后,应按照分管权限成立事故调查组,及时认真的调查事故。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准确查清事故原因,重点查找设施设备、工艺技术、规章制度缺陷、安全管理漏洞等方面的原因,明确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并依据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根据事故分类和分级,由企业及有关部门、人员向上一级单位或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第七十九条按规定时间做好事故的结案工作,并建立健全事故管理档案。第十五章考核与奖惩

第八十条集团公司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按下达安全生产考核指标。第八十一条集团公司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对安全生产考核指标达到要求,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考核合格,获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称号,发给证书;对安全生产考核指标达到先进要求,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考核优秀,经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授予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称号,发给奖牌、证书和奖金。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和奖励标准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考核评比办法》执行。

第八十二条 企业应制定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单位、个人的评比标准和奖惩办法。

第八十三条 员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企事业单位给予奖励。奖励建议由安全部门提出,经企事业单位领导批准执行。

(一)模范遵守安全生产法令、遵章守纪,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在安全、文明生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发现事故预兆,及时采取措施和向上级报告或阻止违章指挥行为,避免重大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的;

(三)积极组织事故抢险,对减少人员伤亡有突出贡献的;

(四)在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管理及学术研究,标准、规定的制定和修订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或效果显著的;

(五)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安全技术革新,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第八十四条企业应制定违章处罚规定,对查出的违章行为进行处理。第八十五条安全生产奖励的来源及使用

(一)企业对安全生产先进的奖励,由企业在奖励基金,或应付工资工资总额,或安保基金中支付;

(二)企业对所属单位安全生产违章和事故处理等项扣款,可用于安全生产奖励。对单位的扣款应从该单位的应付工资中列支。第十六章附则

第八十六条企业应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第八十七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油质字[1999]194号)同时废止。

第八十八条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中报销相关会计凭证管理暂行规定

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集中报销相关会计凭证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集中报销相关会计凭证的管理,保障费用集中报销的正常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相关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及所属境内外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分公司、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各单位”)通过集中报销平台办理集中报销业务所涉及的会计凭证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集中报销会计凭证”是指各单位通过集中报销平台办理集中报销业务时取得的原始凭证和生成的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取得的最初书面证明,是会计事项发生的唯一合法证明,是会计核算的依据和基础,包括:

1、发票和行政事业单位收据:是指同外部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从外部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 1

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

3、附加证明材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货单、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签批的对经济业务的意见证明,如文件、报告、会议纪要等。

4、集中报销平台生成的报销申请单、借款单、付款申请单、发放表等。

(二)记账凭证,是指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在集中报销平台中生成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第四条 会计凭证管理各环节人员职责:

(一)报销申请人应确保取得或填制的原始凭证真实准确;及时通过集中报销平台提交报销申请、打印审批后的报销申请单;将粘贴好的原始凭证提交负责集中扫描原始凭证的扫描人员。

(二)扫描人员负责对报销申请人提交的原始凭证进行合规性审查;扫描原始凭证上传至集中报销平台;保管未完成报销的原始凭证;将已完成报销的原始凭证及时移交各独立核算责任中心(以下简称“责任中心”)。

(三)集中报销会计人员按照规定的比例和重点审查事项,抽查原始凭证的影像资料,复核确认后生成各责任中心记账凭证。

(四)责任中心会计凭证管理人员负责打印记账凭证,将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整理,归档管理。

第二章 原始凭证的取得和提交

第五条 报销申请人负责原始凭证的取得和提交,对原始凭证的合规性和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负有责任。

第六条 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其项目和内容等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会计制度规定。

第七条 自制原始凭证必须使用单位统一印制的单据或统一定制的模板。以下业务申请在集中报销平台填制单据:

(一)员工借款。员工办理集中报销业务借取备用金或银行票据时需要在集中报销平台填制借款单。

(二)各类发放表。企业以货币形式发放的临时性补贴或报酬需要在报销平台填制发放表,例如:讲课酬金、评审费、慰问金等。

(三)付款申请。申请支付集中报销平台管理的应付、预付款项时,在集中报销平台填制付款申请单。

第八条 员工在集中报销平台填写报销申请单时应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区分报销业务类型,分类填写报销申请单。如果一次报销涉及多类经济业务,需要区分经济业务类型,先集中填写完毕一类经济业务,再填写另一类经济业务,以此类推。

(二)发票和行政事业收据等直接证明经济业务金额的原始凭证需要逐笔录入报销申请单。录入顺序首先依照经济 3

事项类型、其次依照票据金额。相同金额、相同经济事项的定额发票等可以汇总录入。

(三)附加证明材料无须逐笔录入报销申请单,但需要计入附件张数。

(四)报销申请经审批人批准后,打印带有报销条码标识的报销申请单,并将报销申请单和其他相关原始凭证一并提交负责集中扫描原始凭证的扫描人员。

第九条 原始凭证粘贴应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原始凭证应平整的粘贴在粘贴单上。单张金额在500元(含500元)以上的票据和火车票、船票、飞机票等交通工具票据,粘贴时应显示票面所有内容,票据边缘不得重叠;其余单张金额在500元以下的票据可以重叠粘贴,单张粘贴单粘贴票据张数和具体粘贴要求由各单位根据档案管理需要进行设定。原始凭证大于或等于粘贴单规格的,平整的附于报销申请单后。

(二)原始凭证粘贴方向应保持单据文字横向显示。按照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顺序粘贴,保持粘贴单左侧2厘米左右空白以备装订。

(三)原始凭证粘贴顺序应与报销申请单填写顺序保持一致。原始凭证有附加证明材料如出库单、验收单、会议通知时,附加证明材料应顺序粘贴在该张原始凭证后。

(四)员工使用公司卡进行境外消费时,银行卡签购单(POS机小条)应顺序粘贴在对应的财务报销凭证后。不能 4

同时粘贴在一张粘贴单上时,银行消费记录单应顺序粘贴在下一张粘贴单上。

(五)原始凭证粘贴整理完毕以后,用打印好的带有报销条码标识的报销申请单作为封面。

第十条 报销申请经审批人批准后,报销申请人应尽快将粘贴好的原始凭证以曲别针或票夹等装订,采用直接送交、邮寄或相关人员定期收集等方式传递到指定的集中扫描人员。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原始凭证移交方式。选定移交方式后,应及时与集中扫描人员进行确认。

(一)选择邮寄原始凭证的单位应签约使用专门的邮递公司。一般应指定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邮寄事项;情况特殊的,应与扫描人员确认后由报销申请人寄送。

(二)采用定期收集、集中传递方式的单位应指定收集人和收集日期,单据交接时应做记录。

第三章 原始凭证的移交

第十二条

扫描人员负责对报销申请人提交的原始凭证进行合规性审核,负责原始凭证的扫描和移交。

第十三条 扫描人员使用集团公司扫描系统进行原始凭证交接记录。报销申请单上的条形码是扫描人员进行原始凭证管理的唯一标识。

第十四条 扫描人员收取员工提交的原始凭证时,应对报销申请单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扫描系统提示“单据已接收”,扫描人员方能接收原始凭证。如系统提示“未收到扫描申请”,扫描人员应拒收该笔原始凭证。

第十五条 扫描人员接收员工提交的原始凭证后,应在收到原始凭证的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原始凭证的审核、扫描上传。

第十六条 扫描人员应按以下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合规性审查。对不符合规范的原始凭证应退回补填或更正。

(一)原始凭证应当是正规发票、行政事业单位收据和本单位自制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手续齐全,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要盖有出具单位的发票专用章,本单位自制原始凭证要有单位签章或业务主管签字。

(三)原始凭证填写要素齐全,符合规范,没有涂改。

(四)原始凭证粘贴要符合规范。

(五)检查原始凭证张数与报销申请单填写的附件张数一致。

第十七条 扫描人员对合规性审查后的原始凭证进行扫描。扫描后在报销申请单上签章。扫描系统记录原始凭证状态为“单据已扫描”。

第十八条 扫描人员应当定期检查扫描系统记录的原始凭证处理状态,根据记录状态进行原始凭证的移交。

(一)系统提示某笔报销申请状态为“审核退回”时,应在系统提示后两个工作日以内通知报销申请人,并将该笔报销原始凭证退回报销申请人,退回时应当扫描条形码,系统记录“单据已退回”。

(二)系统提示某笔报销申请状态为“审核通过”时,应在系统提示后及时将该笔原始凭证移交报销人所在会计责任中心。移交时间具体要求由各单位根据实际进行明确。

(三)原始凭证移交时,在扫描系统中打印原始凭证移交清单,并将原始凭证按移交清单上的顺序叠放,系统记录“单据已移交”。

第十九条 原始凭证交接时,应由移交人和接收人在原始凭证移交清单上签字确认。

第四章 会计凭证的归档

第二十条

责任中心会计凭证管理人员收到扫描人员传递的原始凭证后,登录FMIS系统,扫描输入原始凭证上的条形码,系统自动打印对应的记账凭证。

第二十一条

责任中心会计凭证管理人员负责将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整理,按照集团公司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管理。

第二十二条

责任中心会计凭证管理人员应检查本责任中心凭证的完整性,及时通知扫描人员移交原始凭证。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特点和流程及有关部门人员的分工,制定明确的集中报销会计凭证传递流程,传递流程要明确各环节责任人,便于分析、追踪和监督,保障会计凭证传递安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预算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培训咨询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培训咨询管理暂行规定

质安字〔2000〕第13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培训咨询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管理手册》制订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HSE管理体系培训是指HSE审核员培训和HSE技术培训两类。HSE审核员培训分为集团公司级审核员培训、企业内审员培训;HSE技术培训分为HSE监督培训、出国人员HSE培训、基础管理干部HSE培训,以及其它各类HSE技术培训。

第三条HSE管理体系咨询是指依据《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SY/T 6276—1997),为各类组织建立、实施、改进、认证其HSE管理体系而提供的技术支持。

第四条HSE管理体系培训咨询工作由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统一指导,下设HSE培训办公室,承担HSE管理体系培训咨询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构管理

第五条集团公司HSE培训咨询机构实行注册管理,注册的HSE培训咨询机构承担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HSE培训工作,为石油企业及其它相关方建立和实施HSE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第六条所有向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申请注册的HSE培训咨询机构,均应接受对其的注册审核,以及获准注册的监督审核。

第七条HSE培训咨询机构的资格确认和审批。

1.申请注册的培训咨询机构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熟悉集团公司HSE管理有关标准、文件和规定;

(2)具备开展HSE培训咨询所需技术资源、资金和设施,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3)获得国家OHS、ISO 14000或集团公司HSE审核员注册资质人员不得少于6名。

(4)向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文件。

2.HSE培训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文件进行评审,内容包括:

(1)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相关的证书、文件;

(2)质量手册、管理程序及其实施情况;

(3)提供培训咨询的业务范围;

(4)课程内容,考试标准及安排,补考规定和程序,连续评价的方法;

(5)选择培训教师、咨询人员的标准,评价其业绩的程序;

(6)现有管理人员、培训教师、咨询人员名单及注册资格情况。

3.在完成文件评审后,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人事劳资部指派评审组参加一次或多次完整的培训、咨询现场审核。评审组将综合评价培训和咨询的有关活动,人员素质和实施的效果,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本文件的要求。

4.完成现场评审后,评审组向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交评审报告,经审议通过,决定是否批准机构注册。

第八条HSE培训咨询机构的日常管理。

1.获准HSE培训咨询注册的机构应接受HSE培训办公室的监督与管理,每3年接受一次HSE培训办公室的全面复审,以确定其资格的延续。

2.为保证培训咨询机构持续满足本准则要求和对程序的有效实施,HSE培训办公室将:

(1)每年对培训、咨询活动进行不少于一天的监督检查;

(2)每年对培训咨询机构的管理程序、实施和记录进行审核。

3.获准注册的培训咨询机构应每半年向HSE培训办公室通报培训咨询计划及实施情况。计划包括:

(1)咨询服务、举办培训班的时间、地点、参加人数、聘用专家和授课教师姓名;

(2)培训、咨询收费标准;

(3)培训、咨询日程表及工作计划,培训的考试时间。

4.培训计划中所有涉及由集团公司颁发证书的培训活动都应预先获得批准,由HSE培训办公室统一发出培训通知书,并报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备案。

5.HSE培训办公室对培训计划进行不定期抽查,以便确认培训计划的正确实施。

6.HSE培训办公室根据以下情况,暂停或取消该培训咨询机构的注册:

(1)确认造成培训、咨询体系失败,已难以提供有效的培训、咨询者;

(2)三年内有两次监督检查或审核不合格者;

(3)参与被咨询企业的HSE认证(审核)活动者;

(4)培训、咨询机构自愿提出申请者。

第三章培训管理

第九条HSE管理干部、HSE监督和集团公司级HSE审核员,应纳入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培训计划,HSE培训办公室负责培训计划编制和培训任务下达。企业HSE内审员和出国人员的HSE培训由认可的培训咨询机构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组织,报HSE培训办公室备案;特殊工种HSE培训以及其它HSE普及培训,采用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由各企业自行组织。

第十条HSE审核员培训的具体要求如下:

1.培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SY/T 6276—1997标准,《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2)OHS、ISO 14000和ISO 9000相关标准;

(3)HSE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

(4)涉及SY/T 6276—1997标准的审核方式、技巧和实践应用。

2.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培训每班宜40人左右,企业内审员培训每班宜60人左右。培训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学员参加HSE审核员培训应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价:

(1)涉及SY/T 6276—1997标准的审核方式和实践应用的笔试。

集团公司级HSE审核员笔试采用的试题必须经HSE培训办公室审定,笔试及试卷评判应在HSE培训办公室的监督下进行。HSE企业内审员笔试采用的试题应报HSE培训办公室备案。

(2)连续评价的成绩由授课教师根据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所给成绩必须有文件化内容作为依据,包括:

①讨论、回答问题、课堂发言的准确性以及在小组活动中有效参与的程度;

②书面作业中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准确性;

③个人素质、技能和管理能力;

④学习态度、作风和作为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适应性;

⑤出勤率、准时率及参加培训班所有活动的情况。

4.学员培训笔试成绩和连续评价全部合格者,应予通过。学员连续评价未合格者,不能通过。学员考核成绩应在HSE培训办公室备案。

5.培训咨询机构应为笔试不合格、但连续评价合格的学员提供一次补考的机会。补考原则上由原培训机构负责安排,标准不得低于原考核要求。

6.培训咨询机构为通过HSE审核员培训考核的学员颁发统一带有HSE指导委员会标志的“HSE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HSE监督的培训要求如下:

1.参加HSE监督培训的人员应有1年以上从事HSE管理、现场监督的工作经历,并经企业HSE管理部门推荐。

2.HSE监督培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2)SY/T 6276—1997标准,HSE管理手册;

(3)OHS、ISO 14000系列标准;

(4)与HSE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

(5)处理HSE有关问题的技巧和实践应用。

3.HSE监督培训每班不得超过50人,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现场实践教学不得少于培训课程总课时数的30%。

4.参加HSE监督培训的学员通过以下两方面评价,才能通过HSE监督的培训:

(1)涉及HSE管理知识的笔试。笔试试题及试卷评判应报HSE培训办公室备案。

(2)现场处理能力评价的成绩由授课教师根据学员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给出,学员评价内容包括:

①对HSE和从事专业知识理解的准确性;

②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小组活动中有效参与的程度;

③学习态度和作风,以及作为HSE监督员的适应性。

5.每个通过HSE监督培训考核的学员都将得到由培训机构出具的带有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标志的《HSE监督培训合格证书》。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

6.为了保持HSE监督的资质,每两年至少参加一周以上有关HSE知识更新活动,如HSE培训、参加HSE学术活动等。

第十二条出国施工人员的HSE培训要求如下:

1.培训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HSE基础知识,SY/T 6276—1997标准,HSE管理手册;

(2)国际公约,驻在国有关安全、环保和健康的法律法规;

(3)相关方的HSE标准和要求;

(4)必要的HSE风险应急技能和实践。

2.参加出国人员HSE培训的学员应通过笔试。笔试试题及试卷评判应报HSE培训办公室备案。考试合格者,可获得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统一印制的《中国石油集团出国人员HSE培训合格证书》。合格证书有效期三年。

第十三条HSE管理人员的培训和HSE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根据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每年下达的计划执行。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带有集团公司HSE委员会标志的《中国石油集团HSE管理专业培训证书》,并填写集团公司HSE管理专业培训登记表,由HSE培训办公室统一归档。

第十四条各企业可根据本企业HSE内审员培训的需求,自主选择集团公司认可的培训咨询机构进行培训,并报集团公司HSE培训办公室备案。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认可的《中国石油集团HSE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特殊工种HSE培训,HSE普及培训,都应采用集团公司HSE培训办公室统一编发的培训教学大纲。

第四章咨询管理

第十六条HSE咨询应符合《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SY/T 6276—1997)的要求,其内容应包括风险评估、体系培训、文件建立、管理评审和模拟认证审核等。

第十七条企业需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时,应向咨询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详细的资料,包括申请企业简况,申请建立HES管理体系的范围等。

第十八条咨询机构开始工作前应编制详细的咨询计划,咨询计划应包括:受咨询企业及建立HES体系范围;咨询工作参加人情况;咨询内容及培训安排;咨询费用等。并将计划通报HSE培训办公室和受咨询企业。

第十九条参加咨询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获有HSE、OHS、或ISO 14000审核员有效证书,其中审核员以上级别人员不少于20%。在咨询项目有特殊要求时,可聘请技术专家参加,但技术专家不能单独执行咨询任务。

第二十条HSE咨询应按照质量手册和咨询程序进行,咨询机构在完成咨询后应编写咨询工作报告和对咨询人员考评报告,在完成咨询工作一个月内报HSE办公室。

第二十一条咨询机构应对咨询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保密,未经受咨询方的书面许可,不应将有关受咨询方的有关文件、信息透露给第三方。

第二十二条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对咨询机构的咨询工作质量实施监督管理。HSE培训办公室可根据情况派观察员对咨询工作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集团公司所属全资公司、专业公司应严格按本规定进行HSE培训。中国石油集团所属控股公司,以及相关方可依据本规定,参加集团公司认可的培训咨询机构组织的有关HSE培训。

第二十四条任何对HSE培训咨询机构的争议,可以书面形式向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诉。办公室将据实责成与申诉无关的人员进行调查,并作出结论。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与环保部负责解释。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文日期:2000年12月19日)

下载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油质字[2000]第250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健康监护管理暂行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