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帮——卡尔·威特: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

时间:2019-05-12 15:1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帮——卡尔·威特: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帮——卡尔·威特: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

第一篇:学习帮——卡尔·威特: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

学习帮——卡尔·威特: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分类: 生活常识

德国人卡尔·威特的一个孩子,在不满14岁时,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教育孩子的经验是:

1、不浪费幼儿的智力。当幼儿哪呀学语时,就教他正确语言,而不要把小猫说成“苗喔”。

2、从小培养思维能力。经常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

3、锻炼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要让孩子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

4、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故意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

5、开阔视野。常带孩子到外边去接收新事物,增长见识。

6、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7、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决不敷衍。

8、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儿童的早期教育原则

1、凡是符合儿童兴趣、爱好的知识,他们都愿意学习,因此早期教育必须以诱导、启发求知欲为目的,而不是强迫灌输知识。

2、凡是与儿童生活、生存有关的事物,他们都学得快。因此早期教育应和他们的生活相联系进行。

3、凡是儿童能够模仿的行为,他们都喜欢模仿,特别是年龄相近的儿童,他们更喜欢模仿。因此,必须把儿童置於集体生活之中,让他们互教互学、互相促进,使早期教育与趣味融为一体。

第二篇:《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心得(写写帮推荐)

读《卡尔威特的教育》

同义镇中心学校 司玉阁

目前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除了经济进步可能就要算是教育发展了,但教育孩子竟然成了一大难题。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凡是与教育有瓜葛的人都对教育苦不堪言,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教育现存的问题真的是一个永不可解决的问题吗?当然不是。但直到读了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我才有所领悟。

乍看书名,似乎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内容。但这一部全球销量过亿的畅销书,描述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教育故事,故事的内容离我们并不远。在今天,它对我们仍然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H.G.威特(Karl heinrich Gcottfried Witte,1767-1845)儿童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育方法——全能教育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8、9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并且通晓了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歌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关于早期教育书籍中非常著名且权威的一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造就无数天才。针对有些家长对于是否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以及进行早期教育该遵循哪些规律的困惑,请大家参看这本书。

为什么要早期教育呢?教育该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

第一,做父母是一定要学习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威特先生举了个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的周围,这种例子还少吗?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习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当然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事物的发展环环相扣,遵循着前因后果的规律,种下前因必会收获结果,在儿童的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孩子如果处于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长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可以大胆地提出这样的论断: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更像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用在家长与孩子的教育关系上,再恰当不过了。当今生物学也佐证,环境对生物是有重要影响的,生物不过是在不断地适应着环境,对于没有主观意识的小孩子当然也是这样的。

第二,一定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但绝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绝对不能强迫教育。老卡尔.威特先生自己喜爱自然、文史类知识,一有空闲就和全家人出去散步,边走边给孩子讲解路边的花朵的结构,岩石的形成,昆虫的分类,讲读过的诗歌作品。他还在有趣的游戏中引导孩子学数学:数豆子、掷骰子等。在兴趣的引导下,孩子逐渐喜欢上了学习数学。有一段时间,老威特先生发现儿子学习劲头又不足了,他也没有着急发火,而是耐心和儿子谈话,原来是儿子不知道学习这么多知识有什么用。

反思一些人的“强迫式教育”。强迫式教育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这种“强迫性教育”表现的很明显的话,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就一味逼迫他们去做,天长日久,这些学生肯定就会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产生压抑感,面对老师会有一种畏惧心理。“强迫式”的学习方式也只会让学生按部就班,在学习中永远是一个服从的角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逆反这种固定的学习方式,不愿意去接受新的知识,就会很容易的产生厌学情绪。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代沟,因为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心态不同,所以产生矛盾。我们要学会沟通,当然沟通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讲求方法的,如果没有沟通的耐心,或无法进行沟通,那也只能是任由现在的局面的存在。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主张孩子的自由式教育,极力反对强迫式教育。

众所周知的“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就给了我们一个例子。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而不是以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方式,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改十年,杜郎口中学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逐渐提炼升华出一套具有鲜明杜郎口特色的教改体系,可称之为“杜郎口模式”,或称为“三三六”模式。(摘自《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当然,从杜郎口中学我们也可以看出,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能过分的自由,以一种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开展那就得不偿失了。自由式教育的实施,是需要我们老师较高的教学素质的,这也就激励着我们时时刻刻不放松,抓紧时间学习各项知识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早立规矩。为什么现在很多青少年无法无天、不尊重他人?部分原因就是从小没规矩长大的,而这种规矩在他们三岁左右就应该明白了。老威特先生给儿子立下规矩,并让儿子自己明白应该按规矩办事,即使父亲不在身边也是一样。

第四,正确使用奖惩。惩戒则主要是讲清楚道理,让孩子感觉到羞愧、改过即可,实在有必要才采取措施,如洒了牛奶就不许再喝。老威特先生坚持认为玩具对孩子没有太大益处,孩子能从书本中得到乐趣也是一样的。老威特先生很少特意使用奖励和惩戒,而且很少给孩子买玩具。在奖励方面,口头的表扬已经很难得,物质奖励一点也没有,不给孩子养成坏习惯。

第五,尽早让孩子领会做人的道理。孩子早上赖床不起来怎么办?老威特先生的逻辑是:你不起床,说明你自动放弃早餐。有一天小威特起晚了,发现父母亲真的把早饭都收起来了,以后就再不敢犯错了。其他如吃饭洒了牛奶怎么办?怎样和朋友交往?做好事要讲原则吗?怎么分辨好人坏人?都要早些让孩子思考和处理。老威特先生很重视孩子的玩伴,坚决不让儿子和习惯不良的孩子们一起玩,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无益处。

现在全社会的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一些人的想法是,教育是学校应该做的,交了学费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孩子品德、学习表现不好是学校的责任。这是极其错误的。

其实我觉得,当今教育的问题不是不会教育学生,而是没有教给人们如何做好父母。作为新时代的人是应该多学习,多读书。卡尔。威特说:人应当努力地全面发展,保持各方面能力的平衡,否则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

第三篇:你为孩子付出了什么——《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你为孩子付出了什么——《卡尔威特的教育》读书笔记

一、坚定自主教育孩子的信念、信心

“无论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学识多么渊博,教学能力多么强,对教育孩子怀有多么良好的愿望,如果孩子的家长不能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与学校教育所做的努力背道而驰,那么学校教育无论如何也收不到良好的成效。”(24页)

遗传决定论还是教育(环境)决定论都是不可取的,但作为父母,如果定要在两个极端中选一个站队的话,我们宁愿站在后者这边。因为孩子来到我们身边之后,如果他有缺陷,我们都已经不可能做徒劳的事情,不可一味怨天尤人,惟有相信教育与环境的巨大作用,才能让我们振作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的教养措施,努力往好的方向改变;如果他是“神童”,我们更要谨慎从事,不能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仗此而做“甩手掌柜”,更不能再犯《伤仲永》的毛病,让人“棒杀”,使孩子生活在虚荣、清高、过于争强好胜的环境里。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早期教育功利化和神化,迷信幼儿园门口的各种培训班测试班,整天担心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校、家庭、社会三样教育,即“三位一体”,通常是这么定位的:“学校教育是主渠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以为不然,家庭教育至少与学校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的说法也欠妥,肯定“第一”的同时,还要讲“家长是孩子永远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永远的学校”。而不是当孩子进入小学甚至幼儿园后,教育的事情都一古脑儿交给“第二任”教师、“第二所”学校了。家长、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不仅是“启蒙”,更是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语言、行为的示范、熏陶,是对孩子成长物质、文化环境的创设和营造,是有意识的持之以恒、讲究科学与艺术的教育。

二、限制家长的“小自由”成就孩子的“大自由”

“在众多上流社会的家庭中,有哪些家长会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才,而心甘情愿地去放弃自己的社交活动,消除自己的偏见,放弃那些个人享受,身体力行地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54页)

中国的父母往往愿意在经济上不计成本的满足孩子,以及“讨饭也要供你上学”的培养孩子(大多直奔功名利禄而去,而不是他们的终身的真正幸福和谐),为了孩子世俗的出息乃至出人头地而“可怜”了自己、牺牲了自己。然而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期望过高,一旦未及,难免“恨铁不成钢”,乃至怒火攻心,期望变成了失望,爱变成了恨,热变成了冷。与对孩

子的高要求相比,与为孩子的高物质投入相比,有多少父母很自愿地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每时每刻都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站在孩子面前?以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教养出现在孩子面前?每天都留出宝贵的时间与孩子独处,共同娱乐休闲、谈心交流、学习探索?

我们的父母往往忽略的正是陪孩子的时间、做孩子的榜样这些从工人农民到达官富商都可以做的事情——这些最不需要物质条件、对孩子最重要,但最容易被忽略、最不容易坚持的事情。

于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是“麻将家庭”、“赌博家庭”、“牢骚家庭”、“暴力家庭”、“婚外恋家庭”、“网络成瘾家庭”、“酒来酒往的家庭”„„,越来越多的是“单亲子女”、“留守子女”„„,家里常有酒气而无书香,常有吵闹而无宁静,常有不满之音而难得知足之笑,在这样的家里,我们仅仅凭着一点钱就可以培养好孩子了吗?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

作为父母,你到底为孩子付出了什么?

三、重视“心灵的培养”和“均衡的营养”

第六章“把孩子培养成用世界最美好词汇形容的人”(69~72页)短短4页,却有很多精彩精辟的论述,语句非常优美。看这个标题,似乎有点世俗功利味,实则不然,与我们动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同。请看:“我打算把儿子培养成一位少年老成的学者吗?不,我绝对不想”,“把儿子过早培养成一位非常著名的拉丁或希腊学者,或者培养成一个数学家,都会是让我感到极不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一位少年老成的学者,一株温室里的花草,一个病兮兮的孩子,一具孩子的尸体,在我眼里是同义词”。“如今社会上培养出来的许多只知道关起来做学问的学者,都体弱多病,毫无生气,不懂得社会交往,成了书呆子似的人。他们的外部视野很少跳出他们最近的书本,他们掌握的知识也仅仅局限于所钻研的那门科学”“古人能够做到忧国忧民,对自己祖国的兴衰非常关心;而那些所谓的学者却是把国家的兴衰抛逐脑后,两耳不闻窗外事”“在社会上被认为是才子的年轻人,或者靠着自己的温文尔雅而出人头地的年轻人,时常在演讲厅里重复同样的段落,总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细品这些语句,对照当今我们的一些教育现实,你不觉得似曾相识吗?

那么,“用世界最美好词汇形容的人”应该是怎样培养的呢?“我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条件,依靠我的知识与经验,来做到这一点,让他首先成为一个健康的、强壮的、富有活力的、幸福的年轻人”“我尽可能均衡地去培养他的感觉”“开发儿子在常识、想象力、微妙的感觉等这些很少被人考虑的方面的能力”“从孩子整日依偎在母亲的怀抱时起,我们做家长的就根据道德准则,尤其是根据最纯洁、最高尚的道德品格要求去引导孩子的憎恶。(这样一来,孩子一些不恰当爱好与憎恶便被抑制住了,与此同时,其他一些令人称道的爱好和憎恶则得到了鼓励)”“我们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孩子心灵的培养上”。

在第八章“如何向孩子传授知识”中,作者还认识到“倘若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培养,让孩子接受了错误的道德观念,那么它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旦人类心灵的能量得到合适的开发,从此之后它们便永远也无法被抑制。即便有人给他们戴上枷锁,他们也必将奋力挣脱这些枷锁,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进”。另外书中不止三次提到“全面的教育”、“人的全面性”。

小卡尔.威特的成长历程令人信服地表明了“心灵培养”和“全面、均衡营养(培养)”的重要性:“尽管我对过早成熟比较厌恶,可当孩子的教育基础已经打好的时候,结果自然便发生了,就如同把一个球放在一个斜坡的最高处,当你一放手,球自然会从斜坡上滚下来一样”(第七章开头段)。

“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往往是急切的、直接的奔向自己期待的结果,忘了过程,甚至想把孩子成长过程应该有的道路和道路上的风景省掉,一步登天,自然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了。

联系今天不时可见的“见分不见人” “片面的教育(营养)”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重智轻德”“文理壁垒”诸现象,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远见。

四、关于心灵的培养

在第八章“如何向孩子传授知识”中,作者反复强调心灵的培养问题:“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的时候,倘若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培养,让孩子接受了错误的道德观念,那么它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94页),“一旦人类心灵的能量得到合适的开发,从此之后他们便永远也无法被抑制。即便有人给他们戴上枷锁,他们也必将奋力挣脱这些枷锁,无所畏惧地继续前进”(96页)“他之所以能够快乐的学习,是因为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多方面的乐趣,并且观察到了他的能力一天天地不断提高”(95页)。

心理健康当下已是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已经引起了学校的重视,甚至纳入课程。但我的理解,“心灵”与“心理”虽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区别。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重视了对小孩子美好“心灵”的培养,那么孩子进入中小学后的“心理”问题肯定会大大减少——“心灵”美了,“心理”自然就健康了。

五、关于奖赏与激励

心灵的培养离不开奖赏与激励。该书专章阐述“如何对孩子施行奖赏”(第19章),另

外第12章“培养孩子谦逊的品质”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观点:

“不要用酬金来奖励孩子获取知识”、“我从来不会因为卡尔做了某件好事而用钱或值钱的东西来奖励他”、“奖赏很容易演变成纯粹的报酬,从而失去它们应有的价值”、“提防他仅仅满足于获得奖赏”(187~189页);“提防孩子变得自负和爱慕虚荣”()“提防外人对孩子的过度赞扬”(127~129页)。

那么,怎样进行合理的奖赏呢?

“因采取某种行为获得成功而心情愉快;因战胜自我而感到快乐,并受到我们的爱抚;将发生的事情记录他的《操行书》;我们的朋友对他的十分喜爱„„,这些就是他得的所有奖赏”(187)、“赏罚一定要分明”(190);

“卡尔仅仅能够得到我们有节制的表扬。诸如‘好的,儿子’、‘干得好,孩子’、‘你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你说得对’之类的话”。

“要想得到爱抚或亲吻,卡尔必须做出对他的年纪来说不寻常的事情„„我对他的爱抚与亲吻因而很受他的重视”(120页)——哈哈,连父母对孩子的亲吻都这么有讲究和克制!“然而,对他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莫过于我对他的肯定,尤其是在他的生命中最值得注意的时刻给予他的肯定”(120页)

“真正的表扬,它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温柔的一瞥、手部的轻轻一按、发自内心的几个字、有时甚至是面颊上的轻轻一拍或一个亲吻,但最为重要的是关爱与仁慈,或者为了受表扬者的好处而采取的受欢迎的行为”(124页)。

如今,家庭里双方两代6个成人每天围着一个小孩在转,众星捧月之下,对孩子的奖赏——无论是体现于食品、玩具、服装、娱乐等物质上的,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的“甜言蜜语”,很多孩子都已陷入了“奖赏过度”造成的“审美疲倦”,激励效果没达到,却往往滋生了孩子的虚荣、自负和娇弱,于是“小公主”“、小霸王”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家里的“老大”。另外,很多家庭采取的孩子做家务、完成作业就给几块钱作为奖励,或曰培养其理财意识,也值得我们三思。

从学校看,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发展性评价,对已往否定式教育的矫枉无疑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难免片面,于是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老师动不动就朝学生竖大拇指(哪怕是简单重复的问答),不绝于耳的是“太好了”、“太棒了”等“最高级”的形容词。如此这般,过度的、过于频繁的激励导致激励的“边际效应”急剧递减,学生陷入了群体激励性麻木状态。看来,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应该有个辨证地理解。

第四篇:《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只有不会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只有不会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习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习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习”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平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平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第五篇:(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激发孩子潜能的智慧故事_小卡尔·威特学外语

大教育家卡尔·威特并不满足于只对儿子进行语言、识字教育,他下决心让儿子尽可能早地学会以一种语言为主的多种外语。

小卡尔学会法语和意大利语之后,卡尔·威特认为可以教儿子拉丁语了。

拉丁语是相当难的语言,为此,卡尔·威特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了提高儿子的兴趣,在教拉丁语之前,卡尔·威特先把《艾丽绮斯》的故事情节、艺术思想等讲给儿子听。他还对儿子说,想要成为一个卓越的学者,只有学好拉丁语。儿子的好胜心被激发起来了。

在小卡尔七岁时,有一次卡尔·威特带他去参加莱比锡音乐会。在中间休息时,小卡尔看着印有歌剧歌词的小册子对父亲说:“爸爸,这既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那一定是拉丁语。”卡尔·威特趁机启发儿子:“说得不错,那么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小卡尔从法语和意大利语类推,基本明白了大意。他高兴地说:“我觉得学拉丁语很容易,爸爸,你早点教我吧。”

此时,卡尔·威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开始教儿子拉丁语。只用了九个月时间,小卡尔就学会了。

告诉孩子

学外语很烦琐,但只要有兴趣,学习得法,又能坚持下来,就能很快学会。

下载学习帮——卡尔·威特: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帮——卡尔·威特:使孩子聪明的八条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