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大元帅解读
1、朱德:红军之父,八路军总司令、解放军总司令,他不排第一谁排第一?
2、彭德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八路军、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他不排第二谁能排第二?
3、林彪:除政治局委员、第二副总理这明显高于其他人的职务外,林还是战绩最显赫的元帅,注意,我说的是战绩不是战功,因为对林彪和粟裕、林彪和彭德怀、林彪和刘伯承谁的战功大,很多人有异议、各执一词,对战功问题我不予评价,但对林彪的战绩恐怕没有人能够置疑,红军时期****苏区的第一主力军团,抗战时期的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另一次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他指挥过两次,率四野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横扫大半个中国,出东北关时号称百万大军.就这一点而言其他元帅无法比拟。在元帅中林彪的资历很浅,年龄最小,但别人对他排第三并无异议,可见他多年来的战绩和声望是何等显赫了(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是八路军和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他无法逾越,否则他的排名还有可能靠前,他的排名甚至超过了“**.**”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要知道那时他只是个小小的见习排长呀)。
4、刘伯承:论资历,刘乃北洋时期的川中名将,北伐时期的军长,“**.**”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论战功,红军时期参与过第四次反围剿,抗战时建立了敌后四大根据地之一的晋冀鲁豫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挺进大别山,参与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又率部解放大西南直至西藏.总之,论资历论战功刘伯承排第四都是合适的,如果论军事理论素养,甚至…………当然,元帅排序不考虑这个因素。
5、贺龙:据说贺龙对自己排名刘伯承之后不大服气,的确,论资历贺龙并不输于刘伯承,刘伯承在川军熊克武手下当团长大败朱德的滇军时,贺龙也在湘军里当团长,北伐时两人都是军长,贺龙的军长还更正规一些,贺龙还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十年内战时期更是二方面军总指挥,高于刘伯承。但抗战开始贺后就不行了,120师发展缓慢,晋绥根据地的规模远远小于晋冀鲁豫根据地,贺刘高下已分。解放战争初期贺龙表现不佳,******干脆把他的部队交给了彭德怀,只让他负责后勤供应,此时的贺龙已经与刘伯承无法比拟了。战争快结束时毛让贺龙率十八兵团进军西南,完全属于安慰的性质。所以,论战功贺龙只能排在刘伯承之后。如果跟后面的几个人不是比资历而是比战功,他连第五都排不上。
6、陈毅:作为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他的战绩和地位明显高于贺龙,但他的资历不如贺龙,不是指党内资历,而是指新四军的形成晚于贺龙的湘鄂西,加之陈毅的战绩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粟裕,所以只能排在第六。说句题外的话,现在有很多人出于对粟裕的同情,对陈毅的军事水平颇有微词。要说与粟裕以及林刘徐彭等人相比,陈毅的确有所不如,但他毕竟从军数十年,从三河坝指挥数百人开始到三野司令指挥几十万人,野战军地方军游击队等各种经验非常丰富,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陈毅还是有相当的军事才能的。在元帅中,陈毅的军事才能起码不低于朱贺罗聂叶,而他的统战外交才能更是出类拔萃。最出色的就是黄桥之战,可以说将军一张嘴,能顶十万兵。
7、罗荣桓:论资历罗荣桓不应排在第七,他的资历跟林彪比都勉强,而且没有林彪那样的赫赫战功,他虽然主持过一个大战略区,但时间只有短短三四年,其他时间都是给别人当助手,抓政工。但当时****肯定已内定罗荣桓为八届政治局委员,如果排在三个非政治局委员后面,显然不大合适,加之他是******的爱将,而且在山东几年,功劳还是巨大的,所以排在了第七位。为了加重罗荣桓的分量,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人大副委员长的职务,跟后面的徐聂叶只是人大常委相比,就更名正言顺一些了。
徐向前:徐向前和粟裕一样,都是天才军事家,但可惜造化弄人,****把他派到了鄂豫皖而不是****苏区,之后又把张国焘派来了,张国焘又是个野心家,还是个较低能的野心家,不服****,但又斗不过****,结果影响徐帅因此受了一辈子牵连,尽管早年战功赫赫,但抗战开始以后一直缺乏施展才华的机会,49年解放山西一役虽然精彩纷呈,毕竟是大战尾声。
尽管******后来了解了徐帅的忠厚品质,有意提携,让徐以华北军区副司令兼总参谋长,而聂荣臻以华北军区司令之尊才任副总长,终究为时已晚。如果不是照顾四方面军的资历,他战争时期的最后职务连元帅都难以评上。尽管只排第八,又夫复何求呢?
9、聂荣臻:如果按抗战时期的势头,聂不应该只排第九,当时晋察冀是我军四大根据地之一,聂是军政指挥一把抓,是重要的方面大员。可惜他的能力只擅长建设根据地,不擅长打正规战,也就是说还是红军时期的思想观念和军事素养。一进入解放战争,这种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他手下又没有粟裕这样的副手,同时,如果面对的对手是刘峙还好,偏偏还是个悍将傅作义,结果,只能自保,无力进攻,打了三年仗,部队没太大发展(与其他几支部队相比),使******对他失去了信心。实事求是的说,这也不怪聂荣臻,他其实并未系统的学习过军事,从黄埔军校教官开始,虽然从军,但一直是搞政治工作的,这个经历和陈毅有点相似,但陈毅毕竟从湘南****开始就具体接触军事指挥,而且是从基层做起,在****苏区时当过军长、司令,长期独立指挥军事,经验丰富,聂荣臻则到晋察冀时期才开始独立指挥军队,而且任务主要是建设根据地。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发展缓慢也是情有可原的。解放后发展国防科技他还是大有作为的。不过这样,他也只能排第九了。
10叶剑英:按说叶剑英是本不应该评元帅的。什么是元帅?按照古意解释,就是率领军队的主帅。叶剑英除了****苏区时当过一段福建军区司令以外,其余时间多是当参座,既未直接率领军队(大部队、野战军)也未当过主帅,抗战开始后到解放战争时期叶虽然挂着总参谋长之职,但一直是搞统战外交工作,很少正正经经参与过作战指挥。而与叶相比,粟裕授元帅则是实至名归,合情合理。可惜授衔是在55年而不是49年,这时粟裕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如果担任志愿军司令或指挥解放台湾战争又当别论。)授衔更重视资历以及军事外的因素,于是叶超越了粟当上了元帅。尽管是排第十位,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第一名:朱德元帅
朱德(1886-1976)朱德,字玉阶,[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第二名: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彭得华,号石穿。1898年 10月 24日生于湖南湘潭石潭乡乌石寨。
第三名:林彪元帅
林彪(1906-1971)原名林育蓉。三胡北省黄冈县人。
第四名:刘伯承元帅
1892年12月4日诞生于四川省开县,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第五名:贺龙元帅
贺龙(1896-1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
第六名:罗荣桓元帅
罗荣桓(1902-1963)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
第七名:聂荣臻元帅
聂荣臻(1899-1992)四川省江津县人。
第八名: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1897-1986)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
第九名:陈毅元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
第十名: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
第二篇:十大元帅人生结局
罗荣桓:英年早逝的第一位元帅
罗荣桓,湖南衡东人。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在山东敌后,因操劳过度,经常便血,有时出血量很大。1943年3月,中央准备让他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要求休养半年,没有获批准。他继续尿血,得不到确诊。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得知后,建议罗荣桓到新四军治病。新四军有位奥地利的泌尿科专家罗生特,医术高明。经八路军总部和中央军委批准,罗荣桓于4月出发,5月28日到达新四军总部。经罗生特全面检查,发现罗荣桓的两肾都有病变。因为没有X光机,不能确诊,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罗荣桓对夫人林月琴说: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年,打败日寇,死也瞑目了。
1945年春,罗荣桓有时一夜只睡两三个小时,病情日益严重,连续尿血。毛泽东曾来电询问病情。1946年1月,已经到东北的罗荣桓病情恶化。在沈阳的军医院经X光机检查,诊断为肾癌。中央考虑罗荣桓病情严重,让他先到朝鲜平壤的苏军总医院诊疗。在那里再次确诊为肾癌,院方建议他尽快去莫斯科动手术。2月下旬,罗荣桓到苏军管辖的大连休养,每天仍阅读文电,接待来访。
1946年8月,罗荣桓乘火车到莫斯科,切除右肾。术后伤口破裂,引起大出血,又再次缝合。1947年3月,复查发现他的左肾也有问题。加上高血压和心脏病,医院建议他到克里米亚疗养。但这时国民党军已占领了延安,罗荣桓决定立即回国。出院证上写着建议疗养三年,又规定每天工作不能超过三小时,但罗荣桓并没有休息。平津战役后,罗荣桓到天津视察,与干部谈话时突然晕倒。毛泽东派保健医生黄树则为他治疗,并让他安心养病,暂不要随军南下。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出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1950年4月,罗荣桓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并负责筹建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并兼部长。那段时间,适逢抗美援朝战争,部队精简整编,实行军衔制,罗荣桓的工作很多很忙。
1954年6月19日,罗荣桓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6年,由于劳累过度,罗荣桓的心绞痛反复发作,有时一天几次。9月2日,罗荣桓给彭德怀转军委并报中央、主席:请求解除总政治部主任及总干部部部长等职,建议由谭政接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随后同意。
1960年,罗荣桓再次出任总政治部主任。
1962年,罗荣桓的病越来越重,血压不稳,心脏也不好。1963年9月28日,肾衰引起尿毒症,罗荣桓住进北京医院,进行腹膜透析。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对他的病情非常关注,指示医院大力抢救。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当晚,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会议。会前,毛泽东提议大家起立为罗荣桓默哀。几天后,毛泽东写成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是毛泽东唯一的悼念元帅诗。12月19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医院,向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罗荣桓的遗体告别。12月21日,首都各界6万多人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吊唁。12月22日上午9时,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林彪等吊唁,并轮流守灵。10时,人民大会堂举行公祭大会,国家主席刘少奇主祭,朱德、邓小平、林彪陪祭。总书记邓小平致悼词,称罗荣桓是解放军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祭结束,林彪与邓小平等护送罗荣桓的骨灰到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后来,罗家儿女将父母的骨灰合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区。
贺龙:“文革”中去世的第一位元帅
贺龙,湖南桑植人。新中国成立后,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文化大革命”初期,贺龙在元帅中最先受到冲击。1966年12月28日,贺龙最后一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年底,体育系统的造反派捣乱,周恩来建议贺龙到中央办公厅管理的新六所暂住。这时解放军政治学院的造反派要揪斗贺龙,贺龙的夫人薛明三次向周恩来告急后,夫妇俩躲进中南海。周恩来正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叫他们留在西花厅,暂不要回家。但很快,周恩来也保不住贺龙了,1967年1月20日凌晨,贺龙被关进西山。
1968年3月26日,贺龙病倒,脑缺血失语,住院几天后出院。1969年6月9日早晨,贺龙再次被送进医院,六小时后去世。专案组6月11日的报告称: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而死。没有哀乐,没有花圈,没有党旗,只有一条白床单。夫人薛明和子女贺捷生、贺鹏飞、贺晓明不知道贺龙的骨灰存放何处。专案组以王玉的名字将贺龙悄悄火化。
1971年5月17日,专案组写出贺龙“罪行”的审查报告,提出“开除党籍、军籍”,定为“党内军内通敌分子”、“篡军反党分子”。“九一三”事件后,这个结论不了了之。1973年12月21日,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毛泽东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说要为贺龙平反。1974年9月4日,毛泽东问,贺龙恢复名誉搞好了没有?不要核对材料了。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25号文件,为贺龙恢复名誉,但仍写有审查是必要的。
1975年6月9日,贺龙逝世六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室举行贺龙骨灰安放仪式。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镌刻着贺龙的生平,编号81。灵堂正中挂着贺龙遗像,四周摆满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送的花圈。军委办公厅和殡葬处轮流守灵。左臂戴着黑纱的周恩来一进大厅就大喊:薛明呀,我没有保住他呀!叶剑英把中央军委主持追悼会改成由邓小平主持,并请周恩来致悼词。周恩来含泪向贺龙遗像鞠了七个躬,说贺龙是一个好同志,他的逝世,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
1982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高度评价了贺龙的一生,推翻对贺龙的一切不实之词,并为所有受贺龙案株连的人彻底平反。
林彪:死在异国的元帅
林彪,湖北黄冈人。在元帅中,林彪是最年轻的一位,恐怕再也没有比他更大起大落的元帅了。
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到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因为会打仗,井冈山时期,林彪就担任了红四军军长。长征中,他是红一军团军团长。到延安后,毛泽东提名林彪担任红军大学校长。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林彪担任一一五师师长。平型关大捷,使林彪的名字享誉国内外。解放战争中,林彪在东北率先发动辽沈战役,解放了全东北。接着,他率领百万大军,进军华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四野先后消灭国民党军达180万。1955年授衔时,资历较浅的林彪因赫赫战功位居朱德、彭德怀之后。毛泽东曾对彭德怀说,准备让长期休养的林彪脱军装,主管与台湾的谈判。实际上,这时林彪在党内的位置已经超过彭德怀。庐山会议后,林彪担任国防部部长,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被戴上接班人的帽子,并写进党章。但好景不长,1971年9月13日零时32分,在山海关机场,林彪登上三叉戟飞机。三叉戟强行起飞后,空军司令员吴法宪请示要不要拦截,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9月13日凌晨,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坠毁在蒙古境内温都尔汗的荒漠上。当时到坠机现场的中国驻蒙古大使并不知道九具尸体中有林彪。因为天热,蒙古方面就地掩埋。后来,苏联两次派人到坠机现场,挖出林彪和叶群的头骨,带回苏联。
2001年,北京电视台拍《蒙古纪行》的电视片,专门到温都尔汗。他们的吉普车辛辛苦苦转了几十圈,就是找不到地方。天快黑了,有两个骑摩托车的当地人路过,这才把他们带到坠机现场。30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人扫墓,本来不大的墓堆早被风雨荡平。大块的飞机残骸已经散失,唯一与别处不一样的就是地面有很多白色碎片,不知道是不是当年飞机大火烧后的结晶。
陈毅:毛泽东亲临吊唁的元帅
陈毅,四川乐至人。1967年2月,陈毅对中央文革小组以及红卫兵的很多做法不满,他在大会上公开表态,遭到批斗。2月16日,作为“三老四帅”之一,陈毅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碰头会上,与谭震林、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一起对江青一伙煽动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提出强烈批评,同康生、张春桥等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之后,这场斗争被定性为“二月逆流”。
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后,陈毅被安排到南口机车车辆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后因毛泽东保他,他被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根据中央关于战备的统一安排,1969年10月20日,陈毅和夫人张茜坐火车来到石家庄,被“软禁”了将近一年。1970年7月,陈毅感到腹部隐痛,并伴有腹泻,厂医开了止痛片,但不见效。上庐山参加九届二中全会后,陈毅提出到北京看病,没有被批准。他回到石家庄后,腹痛加重,血压升高,夫人张茜不得不给周恩来写信。在周恩来关照下,陈毅回北京住院,又匆匆出院。直到1971年1月,因剧烈腹痛,陈毅再次入院,被诊断为亚急性阑尾炎。手术中发现是结肠癌,并有局部转移。经周恩来安排,陈毅转到北京日坛肿瘤医院,由院长吴桓兴亲自治疗。到4月下旬,陈毅的病情有所好转,每天可以看书,翻阅《参考资料》,也能在院子里散步。
9月,由中央军委安排,陈毅从中南海搬到北新桥永康胡同7号。9月21日,听“九一三”事件的传达,以后连续几天参加中央召开的老干部座谈会。陈毅拿着自己在医院写的几行提纲,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天又讲了一上午。刚讲完,一股鲜血从鼻孔冲出来,从此再也没有下床。11月6日,陈毅的病情突然恶化,不能进食,只能靠输液维持。11月下旬,陈毅住进北京日坛肿瘤医院。为解决进食问题,周恩来批准给陈毅做手术。术后病情略有好转,年底,陈毅又持续昏迷。
1972年1月2日下午,李先念来看陈毅。陈毅费力地睁开眼睛,说谢谢你,老同志了„„这天深夜,周恩来接到医生报告,陈毅神志非常清醒,似回光返照。周恩来立即从人民大会堂赶来与陈毅长谈。1月3日,陈毅陷入昏迷。1月4日下午,叶剑英刚离去,陈毅醒了,问叶帅来了没有,很快又昏迷过去。经医生抢救,恢复自主呼吸,认出守在床边的夫人和四个孩子。女儿姗姗握住爸爸的手,贴在爸爸嘴边,听他说“„„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这是陈毅留给家人的最后遗言。1月6日16时20分,叶剑英闻讯赶来,泪流满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抄着毛泽东为“二月逆流”平反的一段话。张茜叫姗姗赶快念,姗姗说,爸爸如果你听得到,就闭一闭眼睛。陈毅立即闭了闭眼睛。叶剑英和张茜几乎同时让念第二遍。而这时陈毅的眼睛虽然还睁着,却没有反应了。1972年1月6日23时55分,陈毅逝世。
双目失明的刘伯承极为悲痛,被人搀到医院,人还没进门,哭声先冲进去了。刘伯承用手代眼,从陈毅的面部摸到胸部,不停地说,陈老总啊,我刘瞎子离不开你这根“拐杖”哟,在场者无不失声痛哭。
陈毅追悼会定于1月10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而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都是在劳动人民文化宫或市内的嘉兴寺,在八宝山举行中央领导人的追悼会,还是第一次。本来安排李德生主持追悼会,周恩来出席,叶剑英致600字的悼词。人员定在500人,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许多要求参加追悼会的民主人士包括宋庆龄等都被婉拒。
1月8日,毛泽东在陈毅追悼会的文件上画圈儿,将悼词中“有功有过”画掉。1月10日13时30分,毛泽东突然要调车,他连睡衣也没更换,穿上大衣就去八宝山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1972年1月11日,全国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的消息和照片。《人民日报》还刊登了世界各国领导人和友好人士的唁电和唁函。
彭德怀:庐山会议后饱受痛苦的元帅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1959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1965年9月,彭德怀被分配到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担任第三副主任。
1966年12月22日,彭德怀被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从成都揪回北京,被关在五棵松北京卫戍区的营房里,轮番批斗,拳打脚踢。第二天,彭德怀不能起床,被送进267医院,发现两根肋骨骨折。就是这样,仍被批斗。1968年1月,因“里通外国”问题,彭德怀被连续提审十次,春节前后审讯更加频繁,有时连续11个小时,不让吃饭喝水,致使他多次晕倒。
1970年起,彭德怀经常便血,大便次数增多,他没有当回事,抗战时在敌后就有过。以后又便秘,以为是痔疮。1972年,彭德怀的病情明显恶化,每天便血四五次,总觉得肚子不舒服,连发怒的力气也没有了。1973年4月10日下午,便血近1000毫升,联系几所医院,都没住进去。4月17日,彭德怀被紧急送进301医院,内外科会诊发现是直肠癌,已经是中晚期了。
1974年元旦,彭德怀说这是最后一年了。此时他已经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专案组这才允许亲属探视。彭德怀说我瘫了,可我的案子还没有搞清楚呀!我死后,把我的骨灰送回老家,埋在地下,上面种上果树,骨灰可作肥料。
1974年9月,彭德怀病危,左侧肢体瘫痪,右下肢浮肿,小便失禁,舌头发硬,说话不清。他最后对专案组说,我一生犯有很多错误,但我不搞阴谋诡计,在这一点上我是清白的。已经审查我八年了,现在还没有结论。11月29日14时50分,深度昏迷两个多月的彭德怀突然脸露红晕,随之口鼻出血,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这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专案组给中央的报告是:受审人员彭德怀因患直肠癌,经治疗无效病死。彭德怀批注过的62本书也一起被火化。申请火化表上写着王奎,住址301,与死亡人是父女关系。骨灰盒是用没上油漆的粗木板做的,存放在成都市东郊火葬场,代号273。上面贴一张纸条:王川,男,32岁。
周恩来指示,要精心保管彭德怀的骨灰盒,不准换盒,以备查找。1978年12月22日,彭德怀的骨灰被专机接到北京。到首都机场上空时已经是万家灯火,根据中央军委办公厅的指示,载有彭德怀骨灰的专机在北京上空绕飞一周。
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根据陈云的意见,审查和纠正了对彭德怀所作的错误结论。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彭德怀的遗像下是他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悼词,称彭德怀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个全面、公正的评价,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
经党中央决定,彭德怀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等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
1981年12月,彭德怀在监狱写的交代材料以《彭德怀自述》为名出版,引起巨大反响,发行近300万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回忆录中的畅销书。
朱德:德高望重的元帅
朱德,四川仪陇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朱德常常一人独坐,很少说话。看到中央和地方许多领导干部被打倒,他内心十分苦闷。很快,朱德也受到冲击,文件被停发,保健医生被调走,行动也受到限制。红卫兵还要揪斗他,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朱毛红军,“朱毛”分不开,我要保他,朱德才免遭大难。1968年7月,康生抄录的八届中央委员名单,朱德被列入有错误或历史上需要考查的一类。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朱德多次被批斗。10月,朱德被疏散到广州从化,1970年8月,回到北京。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中央军委会议上,看见朱德走过来,与他握手,说老总啊,你好吗?人家讲你是黑司令,我总是批他们。我说是红司令,这不是红了吗?朱德流泪了,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流泪。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因为朱德刚出院,工作人员没有告诉他。晚上7时,朱德从电视新闻中看到,立刻老泪纵横。1月11日,在去周恩来灵堂的路上,朱德一直流泪。路上,他就把帽子摘下来。到灵堂后,朱德缓步走到周恩来遗体前,又戴上帽子,敬了最后一个军礼。回到家,朱德一句话也不说,饭也吃得极少,许多天心情一直很沉重。周恩来追悼会那天,朱德还要去,但由于几天彻夜流泪,身体过分虚弱,两条腿怎么也上不去车,只得从电视上看着灵车经过十里长街。
此后,朱德的健康状况继续下降,睡眠很少,但他仍带病开会,会见外宾,找人谈话。他常常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半天,再三催促他才离开。孩子们劝他,您已经90高龄了,这样工作会吃不消。朱德说,总理去世了,毛主席身体也不大好,我应该更多地做些工作。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活动,一年半的时间,接受国书仪式就达40多次,还要代国家主席会见来访的各国元首。就在朱德去世前半年,仍承担了几十次外事活动。
1976年6月21日,朱德到人民大会堂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本来他的身体就不好,医生劝他不要去,朱德吃了药,坚持要去。没想到会见因故推迟,朱德在冷气房间等了近一个小时,感冒了。6月23日病情加重,6月25日医生会诊,建议立即住院。6月26日朱德住进北京医院。他与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作了最后一次谈话,说还是要抓生产。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呢?朱德向医生提出下午要接受外国驻华使馆递交国书。医生坚决阻止,直到秘书告诉他外事部门已另作安排,他才放下心来。
朱德的病情发展很快,7月1日急剧恶化。高烧不退,除肺炎外,并发肠胃炎和肾病,还有心衰、糖尿病等多种病症,连说话都十分困难,医生要他绝对安静。但朱德一大早便把秘书叫去,说今天报纸发表七一社论了吧?拿来读读。还提出要听文件,秘书含泪躲开,朱德断断续续地低声说,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生命垂危之际,朱德嘱夫人康克清把2万余元存款交了党费。7月2日,朱德的病情更加严重,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7月6日15时1分,朱德在北京医院逝世。送灵那天,从北京医院出口到八宝山的马路两侧,挤满了戴黑纱白花的群众。朱德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室,骨灰盒编号101。
作为元帅之首,朱德从未拿过元帅工资。军队九大元帅(除林彪外)的传记,只有朱德的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而别的元帅传记都由军队编写。
刘伯承:第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元帅
刘伯承,重庆开县人。1958年开始的对“军事教条主义”的批判,矛头直指刘伯承。5月,时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被叫到北京。离开南京的头一天夜里,刘伯承想得很多,一夜未眠,左眼红红的。在火车上,他又是一夜没有合眼,左眼更红了。就是在眼压很高的情况下,刘伯承忍着剧烈头痛,被别人搀扶上台,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了检查,成为第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元帅。后来,邓小平指出,这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此后,刘伯承唯一的左眼得了青光眼,视力逐渐减退。
1959年9月,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这时,他年近古稀,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常头痛,眼压增高。刘伯承常说自己是个残废军人,是军委的编外参谋。1964年7月4日,刘伯承在东北视察部队时眼疾发作,诊断为急性青光眼,不得不乘专车返回北京,住进北京医院,从此左眼只能分辨出衣服的颜色。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军委战略小组被撤销,刘伯承没有了工作。
1972年刘伯承双目失明,长期住在医院。1973年他丧失思维能力,1975年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1986年10月7日17时40分,刘伯承与世长辞。10月14日,告别仪式在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邓小平率全家最先来到,流泪向刘伯承的遗像三鞠躬。聂荣臻臂戴黑纱,坐着轮椅来了,泪流满面。他多次看望病中的刘伯承,现在再也见不到了。徐向前挥笔写了一首诗:日暮噩耗遍京城,泪雨潇潇天地倾。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觅帅星。渊渊韬略成国粹,昭昭青史记殊荣。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10月16日,刘伯承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主持,胡耀邦致悼词。
刘伯承夫人汪荣华给党中央写信,要求按刘伯承的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向他战斗过的地方。10月21日,刘伯承的长子太行、四女儿雁翎、幼子太迟手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从飞机上将骨灰撒向太行山、淮海大地、南京、重庆,以及他的老家开县赵家场。
叶剑英:“为花欣作落泥红”的元帅
叶剑英,广东梅县人。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前,微睁双眼,看到站在面前的叶剑英,眼睛一亮,用手臂示意叶剑英。叶剑英只顾伤心,没注意到,低头走出病房。护士忙叫他回来,毛泽东双目微睁,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来。毛泽东逝世后,江青在政治局会议上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叶剑英挺身站出来,争取华国锋。叶剑英多次与华国锋交谈,请他放心,只要他站出来,大家都会支持。叶剑英又找汪东兴谈话,在叶剑英的努力下,10月6日抓获“四人帮”。大家提议叶剑英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叶剑英说,我是军事干部,对地方不熟悉,推掉了。
1980年,叶剑英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病。此病常常引起并发症,特别是肺部感染。1981年春,叶剑英在武汉对何长工说,中国有句俗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离84岁还差两个月。何长工说,那你这两个月得注意点。叶剑英说,大概阎王在这两个月不会请我,我也不会主动去。两人哈哈大笑。
1982年,叶剑英的病越来越重。医疗小组认为应该输抗生素。在叶剑英生命的最后三年,数十次肺部感染,有几次特别严重,持续时间很长,使用过几十种抗生素,静脉穿刺上千次,都没有产生副作用,两肺部炎症基本消失,这在医学界是少见的。
1983年11月19日,叶剑英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好转。
由于病情反复,叶剑英在军事科学院二号院的家中卧床两年半。1984年4月19日,他得了脑血栓、肺炎、腹泻,多次出现高烧,呼吸困难。7月仍高烧不止,呼吸困难,出现黄疸和腹水。7月16日、7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22、23号文件,向全党通报叶剑英的病情。专家妙手回春,叶剑英的病情再次好转。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叶剑英的第三次病情通报。
1986年10月13日,叶剑英昏迷,体温上升,呼吸急促,心律、血压都不正常。各种抢救措施都用上,仍没有什么效果。10月21日,病情进一步恶化。10月22日1时16分,心电图机上的波峰消失,成了一条直线。
10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央召开的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上,宣布了这个噩耗。各地组织悼念活动,国际上也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世界各大通讯社纷纷报道,称叶剑英是一位大战略家,在中国现代史上起过关键性的作用。
10月29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等下半旗志哀。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5000余人参加。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修改悼词,并亲自主持追悼会。胡耀邦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叶剑英的一生,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贡献。
追悼会后,中央领导和家属护送灵车到八宝山火化。叶剑英的遗愿是回到50多年前在他和张太雷等领导的广州起义中牺牲的战友身边。10月31日,专机将叶剑英的骨灰送往广州,暂时安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海内外十余万人前往吊唁。
1987年10月22日,是叶剑英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在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举行叶剑英巨幅雕像和骨灰安放仪式。雕像座下端是邓小平题写的“叶剑英”三个大字。卧碑上刻有100多字的碑文,概括了叶剑英“为花欣作落泥红”的一生。
徐向前:一向很低调的元帅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文化大革命”初,徐向前受命担任军队文革小组组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为稳定军队作出了贡献。1967年初,徐向前作为“二月逆流”的成员靠了边。家被抄,中央文件也被停发。1969年1月,徐向前到二七机车车辆厂“蹲点”,10月被战备疏散到开封。
1990年3月以来,徐向前心绞痛频发,有时一日数次。紧急治疗后,仍没有完全消除。6月5日,又患了感冒、低烧,换了几种抗生素,都无效。6月27日,徐向前住进301医院。因为高烧,他好几天没有入睡,报了病危。6月30日,高烧39.8℃。因为以前徐向前得过三次肋膜炎,肺功能不大好,平时特别注意防止肺部感染,没发过这样高的烧,都以为这一关过不去了。医生用冰毯加上抗结核药物治疗,使他的体温趋于正常,慢慢地可以聊天,也可以下地了。医生说,9月可以出院。8月5日,夫人黄杰和儿女全来了,徐向前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
抗结核药物严重损害了徐向前的肝脏,造成亚急性肝坏死,多脏器衰竭。虽经医院全力抢救,终无力回天。1990年9月21日4时21分,徐向前的心脏停止跳动。当天,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讣告,高度评价了徐向前的一生。唁电从全国四面八方飞来,七个大军区党委分别致电中央军委。海丰、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等老区人民也纷纷发来唁电。10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新华社《亿万军民沉痛悼念徐帅》和《徐帅病重期间谆谆寄语全党》的新闻稿。10月18日,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下半旗志哀。在301医院小礼堂,解放军仪仗队的礼兵持枪肃立。徐向前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横幅上写着“沉痛悼念徐向前元帅”。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徐向前作最后的告别,并向守灵的亲属表示慰问。八名礼兵抬着灵柩缓缓送上灵车。当晚,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徐向前生平的电视片《光辉的业绩》。
遵照徐向前的遗嘱,中央军委指示,11月1日至10日,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总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陪同徐向前的亲属乘专机飞往徐向前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撒放骨灰。
徐向前的骨灰盒和遗像安放在他的故乡五台县烈士陵园。
聂荣臻:最后去世的长寿元帅
聂荣臻,重庆江津人。1991年9月,聂荣臻因心衰住院。经两个多月治疗,转危为安。出院回家后,他的生活不能自理,稍活动就气喘,心衰一天比一天严重。1992年2月14日下午,聂荣臻对两位秘书说,我已经93岁了,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算来已经70年了。无论从寿命还是革命时间来说,同党内尚健在的老同志比,我大概算是最长的一个了,现在死了也无憾无悔。目前我的病情日见沉重,你们可要作好准备。3月,聂荣臻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4月2日,301医院发出病危通知。由于聂荣臻坚持不住院,就在家中监护。
4月12日下午,聂荣臻自觉病情沉重,对秘书说:我心力衰竭,恐怕很难熬过这一关。趁现在头脑还清醒,说几句话,就算临别遗言吧。我入党70年,从未离开过党交给我的岗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虽然没作过多大的贡献,但党赋予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我很想多看一看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一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现在行将归去,临别依依„„聂荣臻对女儿聂力说,死,我是不怕的,这是自然规律,人活百岁,终有一死。你们不要为我悲伤„„这次谈话,经秘书根据录音整理,给聂荣臻念了一遍,他表示可以。
这期间,聂荣臻依然听文件,医生只同意上午半个小时,下午半个小时。1992年5月14日上午10时,聂荣臻听《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下午仍听文件。晚上,他看电视新闻,休息片刻,又看动物录像片。看到一半时,工作人员关了,他同意剩下部分明天看。大家围着聂荣臻聊天,说到菜价贵,聂荣臻说,这可是个大问题,中国人吃肉少,吃菜多,政府要多想些办法,多搞些暖棚嘛。大家说,北京和各大城市都在按中央指示搞菜篮子工程。聂荣臻点头,还想说什么,医生进来请聂荣臻休息。已经是21时多了,护士给他洗脸洗脚。聂荣臻问他的军事文选怎么样了,秘书说解放军出版社讲,今年建军节一定出版,请您放心。聂荣臻说,那好。随后对家人说,你们也休息吧,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
平时聂荣臻入睡不久,大家可以听见鼾声,今天却没有。正好这天301医院副院长汪石坚和几位专家都在,十多分钟后发现聂荣臻的室性心律严重紊乱,极度心衰,赶快进行抢救。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心脏停止跳动,他的脸上没有一点痛苦的表情。
按聂荣臻的遗嘱,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桧柏树下,树旁竖立一块汉白玉石碑,正面刻着聂荣臻80岁时的诗句“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着“聂荣臻骨灰撒放处”。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周围栽满了沙漠特有的胡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聂荣臻亲自选定的,现在已经发展成航天城了。
第三篇:十大元帅读后感
和人生的意义结合在读了中国《十大元帅》之后,感触很深仅仅是元帅的授予就极其严格的。1955年,解放军实行的军衔制,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很高。这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对元帅军衔的批准与首次授予权限规定得也很高:元帅军衔,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由国家主席命令授予。
最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有: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
彭德怀是“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大将风范不言而喻
朱老总乃是中国军魂,红军之父,十大元帅之首。“总司令”这一称呼,仿佛专为他而发明。他年纪最大,资历最老,地位最重,立场最稳,威望最高。身经百战而体无片伤,如有天神护躯。
林彪是十大元帅里最年轻的,20多岁就成了名闻天下的常胜将军,30多岁就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偶像,但是心机太重,蓄意谋权夺位的他最终也没有善终,总而言之,他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十大元帅中最长寿的刘帅,号称军神。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一目,早年军界有人叫他“刘瞎子”,论战功,稍逊于林彪彭德怀和粟裕,主要是邓小平本事太大了,没给刘帅更多的独当一面的机会——毛泽东说邓小平是唯一能够同时指挥两大
野战军的,后来又劝老邓不要当元帅,还是当总书记更重要,此言意味着邓小平一个人等于两个元帅。但刘伯承的军事造诣,公认是20世纪一流的。在为人处世方面,则属于能屈能伸的蛟龙。
毛泽东称赞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军。草莽因缘贺胡子唯贺龙是也。
陈毅能够成为中国杰出十大元刷之一不仅仅是作为新四军和三野的最高领导能够独当一面,恐怕主要是为人随和、令人亲近之故,他堪称中国杰出“儒帅“.德高才茂自圣贤的罗荣桓为了革命事业而中断了学业。1927年在毛泽东著名的井冈山“三湾改编”中,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从此成为毛泽东最信任的干部。荣帅枪法比较差,跟毛泽东差不多——估计两人相距50米,对射三分钟,谁也不会受伤。但在军事上罗帅还是非常有谋略的““敌进我进”的 典型战法就是他反扫荡的伟大谋略
作为唯一的北方元帅,徐向前的奋斗历程,确实艰苦卓绝。徐向前在军史上拥有多项第一,比如他是唯一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相当于体坛的“大满贯”。。。他是北方人的骄傲
福寿双全智慧深的聂荣臻
羽扇纶巾定乾坤惟有叶剑英说起叶帅,毛泽东对叶剑英的两句评价可能太有名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十大元帅都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元帅之首朱德、抗美援朝威名远播的彭德怀、淮海战役的指挥者,独眼战神刘伯承、侠肝义胆的新中国第一位体委主
任,胡子老总贺龙、具有儒将风范的新中国外交家,诗人,鸿才睿智的陈毅、英年早逝,稳健大度的罗荣桓、智勇兼备的黄埔豪杰徐向前、黄埔教官,两弹之父聂荣臻、黄埔教官,四人帮的粉碎者,识见过人的叶剑英、野心膨胀的林彪。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是跟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南征北战的中国开国元勋,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传奇人物,是战功卓着的军事家!
在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里,他们:
参加了各地起义,缔造人民的军队。
指挥反围剿斗争,转战万里长征路。
奋斗在长城内外,驰骋在大江南北。
面对敌人的重兵,挥师挺进大别山。
逐鹿辽阔的中原,决战在辽沈大地。
鏖战在平津前线,挥师百万如潮涌。
新中国成立后,这十位元帅又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中。为了祖国的繁荣,他们呕心沥血,为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他们运筹帷幄,为了祖国的昌盛,他们效仿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朱、彭、刘、贺、陈、罗、徐、聂、叶九位元帅虽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英名和业绩,将永远流芳百世,他们的高尚情操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作为后辈的我们。林彪由于野心膨胀,阴谋夺权,最后叛党叛国,而遗臭万年,为人所不齿。我们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中共十大元帅授衔始末
中共十大元帅授衔为何没有邓小平周恩来
到9月27日,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就已经整整52年了。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十大元帅从此载入共和国史册。不过,首次授衔也给世人留下了几个疑问:林彪、刘伯承、叶剑英为何没有出席授衔仪式?毛泽东为何拒绝大元帅的军衔?为何没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授衔?……
没军衔,与朝军联手抗美有不便
1950年7月4日,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的罗荣桓说:总干部管理部准备进行军衔、奖励的准备工作。同年9月,朱德总司令在总干部管理部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军衔制度,尽量争取在第二年的服装上把军阶标出来。”当时,中央军委为何这么着急?这是因为没有军衔,在战斗中就容易发生扯皮现象,所以早在1948年,中央军委就讨论过军衔的问题。1950年12月30日,总干部管理部把筹备军衔列为该部在1951年的任务。不过,由于受抗美援朝的影响,该工作暂时停止,但这更坚定了中央军委实行军衔制的决心。因为在中朝军队的协同作战中,朝鲜人民军有军衔,而我军无军衔,这在确定指挥关系上带来了诸多不便。
1951年8月,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表示:“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中已感必要。”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彭德怀说,由于长期无官阶的制度,一时评定官阶是困难的,目前宜采取过渡办法。
1951年10月,中央军委指示全军展开干部评级工作。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中央决定留他在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对干部评级的工作抓得很紧,当年基本结束。邓小平坚持不当元帅
195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公布。元帅分大元帅和元帅两种,大元帅军衔的五角星有一圈麦穗,元帅军衔则是黄底国徽和五角星。
8月下旬,毛泽东对彭德怀和罗荣桓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按照1954年9月组成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看,12位中央军委委员中,除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元帅。如果刘少奇、周恩来拒绝元帅还可以理解的话,邓小平在军中挂名,无论如何应该是元帅吧?但由于邓小平的坚持,他没有被授予元帅军衔。周恩来主张陈毅当元帅
1954年9月,作为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和邓小平一样,挂着中央军委委员的名,但已经完全转业。比照邓小平,陈毅也是不应该授衔的。
元帅和大将的人选由中央书记处提名,中央政治局审定。周恩来主张授予陈毅元帅军衔,他从北戴河打电话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说苏联的布尔加宁在地方工作,也有元帅衔,平时不穿军服,必要时再穿。由于周恩来的建议,于是陈毅穿上了元帅服。
1955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元帅的标准: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军团作战,建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可以授予元帅军衔。三名元帅缺席,而非两名
1955年9月16日,周恩来将十大元帅的名单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1955年10月1日实施军衔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军衔。”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的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元帅授衔典礼。毛泽东将元帅命令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授予朱德等七位元帅,林彪、刘伯承、叶剑英三人缺席。当时重病的林彪正在青岛疗养,刘伯承身体不好,叶剑英又忙于军事学院的种种事务,分别请了假。
近年来,很多记述授衔、授勋典礼的文章、书籍都采用了“八大元帅”出席授衔典礼的说法。有的文章甚至绘声绘色地“描写”叶剑英在授勋现场的幽默谈吐。然而,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据曾在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中央军委决定1955年下半年在辽东半岛举行大型抗登陆演习,由叶剑英担任总指挥。由于这是解放后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叶剑英8月就到大连紧张筹备,所以走不开。为此,叶剑英特地向中央写报告,表示不能参加典礼。经中央军委批准,工作人员代叶剑英领了元帅服。林彪资历倒数第二
十大元帅平均年龄57岁,年龄最小的林彪只有48岁。他们凭什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脱颖而出?当然他们在长征初期就都有不朽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都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但这既不全是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位列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1928年4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红4军的军长。1930年,他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朱德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位列第二的彭德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他先后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从平江暴动到抗美援朝,彭德怀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作战,授衔时他正在主持军委工作。
位列第三的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擅长打仗。他接朱德的班,从红四军军长升到红一军团司令员。长征中他率领的部队一直保护着毛泽东和党中央,毛泽东提名他当红军大学校长。抗日战争中,他出任115师师长,指挥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中,他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率领第四野战军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在元帅中他资历倒数第二,但战功第一。罗荣桓读过大学,学历最高
刘伯承曾留学苏联,长征时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解放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他在军事学术上有很高造诣,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20师师长,晋绥军区司令员,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陈毅是惟一没有参加长征的元帅,红军长征时,他留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后来,他先后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省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后出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罗荣桓在元帅中学历最高,读过大学。红军时期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与林彪搭档,解放了东北和华北。解放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黄埔一期毕业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建国后担任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聂荣臻曾到法国勤工俭学,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他先后任红一军团政委,115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后,他担任北京市市长,代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防科委主任。叶剑英,黄埔军校的筹建者之一,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长征中他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总参谋长。解放后,他担任军事科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
军衔制度是解放军迈向正规化的重要一步。不过,到了1964年11月,中央办公会议讨论同意军衔薪金改革小组提出的《关于取消军衔制度的意见》。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取消军衔制度。因为当时认为军衔制“不利于干部和士兵打成一片”。1988年,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军衔制,但是没有设元帅和大将的军衔。
第五篇:油画《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
油画《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
油画《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转载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纪念邮票
《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
布面油画
王琪
2003年 作 估价:
450,000至600,000 成交价:550,000 年代:—— 规格:180×360cm 预展时间:--类别:油画 作者:王琪 预展地点:—— 拍卖时间:2006-04-29 拍卖地点:上海大剧院八楼宴会厅(黄陂北路190号A1)拍卖会专场:中国油画 拍卖会:
2006春季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公司全称:上海中亿拍卖有限公司 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纪念图片
《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布面油画
王琪
2003年 作
(竖图放大)
展览: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
获辽宁省美展银奖
王琪,1957年9月出生于大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1974年4月在《新少年》,1975年版画作品《海岛少年》入选全国年画少年儿童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78年考入沉阳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83年油作品《春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1984年油画作品《我们这代人》选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被评为优秀作品。荣获沉阳人民政府的嘉奖。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7年为首届中国油画展创作了大型作品《土地,月光》。被新加坡一机构收藏。1990年5月油画作品《岸》参加“白山,黑水”会展。巡展新加坡时被收藏。1990年10月油画作品《海湾》参加首届中国油画精品大赛。1991年3月应邀赴新加坡举办画展,进行文化交流。199年12月参加中国北方油画名家邀请展。1994年3月“大陆油画家王琪画展”在台北展出。1995年10月作品《玩偶》、《牧》参加香港佳士得中国当代油画作品拍卖。秋季参加在台北举办的中国现代油画展。为建党八十周年创作了大型油画《毛泽东与十大元师》获省美展银奖。2003年9月油画《同志》获首届辽宁省教师美术作品展金奖。
《同志─毛泽东和十大元帅》布面油画
王琪
2003年作
油画作品《同志一毛泽东与十大元帅》完成的前前后后
作者:王琪
该幅作品的原创动机,产生于2000年,千禧之年。美术界是为纪念新世纪元年的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而准备着。此次画展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进行了层层动员。我的创作起因并不是因为上下齐动员而出现的。在这之前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基本没有参加官方组织的展览,更不用说为一个主题性美展而准备作品了。
公元200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她是世纪之交之年,也是一个百年祭。在那些日子里人们的心情都格外亢奋,聚会,喝酒,回故历史,谈古论今,心脏和血液的流动似乎比以前加快了很多。在一次和朋友聊天时,谈起了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书中说到那个部落村民已经失去了睡眠的功能,但人们每天还是按时睡觉,为什幺呢?是为了对睡眠的怀念。
“怀念”这两个字,在读这部小说时就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记。从那以后“怀念”伴随我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在咀嚼品味。2000年这个偶然的时刻,当“怀念”之词又出现的时候,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几乎让我心潮澎湃。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为了“怀念”应该做点什幺,所以决定拿起画笔,创作一幅作品献给过去,献给过去的一百年。
还是从“怀念”出发,过去的一百年里怀念什幺,什幺最值得怀念呢?十大元帅─下子就从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这十个人是最值得我怀念的,由其是在中国百年的近现代历史上他们是军神,是英雄,是传奇,是大丈夫,是好父亲,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这十个人的故事太多了,当然说道也太多了。我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就是怀念这些人,绝对把他们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对待的,把朴素的真实的原生态的男人形象还原出来,把我的怀念转换成一幅可视的油画,让喜欢他们的人是爱他,让熟悉他的人去亲近他,让陌生他们的人去了解他。
有了这个想法到创作完成,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从读他们的文字和专集开始,到收集形象素材,这个工程是相当庞大的。长话短说,我是小人物,没有那个能力和胆量去伟人近亲那里采访,只能走南闯北查阅图书馆,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室等。困难和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怀念的力量是无限的。创作的过程也是被伟人感动的过程,遇到问题出现坎坷是正常的,但从来不缺少激情。说的动人点,这幅作品是用怀念加泪水交融而成的。
元帅们的形象是建国以前的,不是授衔的元帅形象,这样会更加可亲可敬,他们的着装从红军开始到解放战争之间的不同时期,基本尊重原始资料。因为创作的起因是从人出发,所以人就是主题,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主次和排序。只要人在一切皆在。人随画面的构成需要而存在,跨时空组合,色彩追求怀旧感,单纯中求变化。写实的手法,像一座沧桑的历史丰碑般去塑造。
需要说明的是毛主席的加入,我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为《毛泽东与十大元帅》。这里有个情绪与观念的传达,十大元帅是个专有名词了,但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十个人物与毛泽东是分不开的,他们之间谁影响了谁,谁决定了谁的命运很难说清楚。他们是一体的,他们是兄弟,共同从那个年代走来。所以十大元帅之前应该加个毛泽东,但主席的形象没有选择与他们相同的岁月。而是用了建国以后的形象,处理手段也不相同,初衷是把主席处理成一个“符号”,要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恰当。这是我的简单解释,更多的留给观众和后人去评读吧。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自己认为作品可以拿出手了,决定参加建党80周年的展览,送展的时间,大家都很惊讶,因为辽宁的画家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我有作品参展,还有他们为这幅作品而惊讶,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它证明了我用心完成的这幅作品是成功的。但是后来出现的一系列的事让人哭笑不得。当然了这幅作品不想参展露面,那就什幺事情都不会发生。但那又违反艺术创作的常规,关键是我想把我的怀念变成大家的怀念。
在省展的评选上,作品被评为银奖,这对我来说不足为奇,评奖的事大家都心照不宣。后来还是有好友说,因为画中有林彪以及元帅们的排序有问题等,没有拿到金奖。按理说获得银奖的作品也不多,送选全国美展是有资格的,其结果这一次面向大众的机会还是被剥夺了。省美展之后这件事就放下了,但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把我弄糊涂了。
2002年是建军七十五周年。总政要举办第十届全军美展,沉阳军区美术创作组的老师要推荐这幅作品,能送北京参加,我当然很高兴,但在评奖中发生同样的情况,最终得个银奖。这对我和军区创作组的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件好事,但接下来就有点离奇了。
8月1日一大早我刚出北京站准备参加美展开幕式,就接到一个电话,说我的作品已经挂在军博的展厅里了,排在展品的第二位,但有个情况告知我一下,展览方已经把我的作品中林彪这部分画面折到画框的背面了(作品是横幅的林彪位于左侧第一人),即成事实。不需要征求我的意见。当我到展厅时,看到了这残不入睹的一幕。当时我站在画前留下了一张照片,记录了发生的一切,心情可想而知。
9点有人说首长来了,要开幕了,我随人群走到前厅,更离谱的事又出现了,两个士兵身手敏捷的把我的画从展板上摘下来,一路小跑抬到展厅后面靠近厕所的储藏间。等我清醒过来时,有人和我说,这是某某首长的意见,并安慰我说:你能拿到奖牌和证书就不错了。
随后我要求拿走作品,但主办方严肃地说不行,一切要服从组织安排。一个月后当我拿到这幅作品时,画面支离破碎的状况,让我欲哭无泪。回到画室后,不知过了多少天才让我那破碎的心平静下来,整理修补画面,把作品又重新恢复过来。
2003年7月,沉阳军区创作组的老师,出于关爱我的角度,也有感于对十届全军美展所发生事的内疚。又推荐这幅作品从部队口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其结果对我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军展的一幕又重演,不必细说了。
经过这一遍又一遍的事,好象让我明白了什幺,其实也没有什幺抱怨的,就像在中国美术馆一个军界朋友帮我撤展,打包时说的那样“好好保存这幅作品,有它闪光的那一天。”
出于美好、善良、真诚愿望创作的作品,一定会获得人们的理解。我的怀念,就是大家的怀念,只要这幺想,其它的一切都不重要。(完)
作者王琪在军博-全军第十届美展与作品留影(画作上的林彪被“隐”去啦!上文中有如实描写„„)
啊!您若静下心来,仔细读完——作者王琪这篇油画作品——创作由来和参展评奖离奇经过,一定会深受感动、大为感概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