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青海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青海省矿产资源有四大特点:
一是地域分布呈北煤、南砂金、西盐类和油气、东非金属矿产;二是矿床、矿点多,矿种全,潜在价值大。截至1997年底,全省累计发现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252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床和矿点704处,累计发现各类矿产125种,占全国已发现各类矿产168种的74.4%;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05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产151种的69.5%。据1997年全国矿产保有储量排序,青海省有5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三是盐类等矿产资源优势突出。优势矿产主要为盐类、石油、天然气、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盐湖资源储量十分巨大,钠盐保有储量3263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80%。钾盐4.43亿吨,占97%。镁盐48.11亿吨,占99%;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2.08亿吨和1343.4亿立方米,分列全国的第10位和第4位。金属矿产中,主要有铜、铅、锌、钴及金矿,储量大、开发前景较好。非金属矿产中,石棉、石英岩、石灰岩等均居全国首位。柴达木盆地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159843.83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0%以上;
四是共伴生矿产多,资源组合好。如察尔汗钾镁盐矿床,既是大型钾盐矿,又是特大型的镁盐矿、盐矿、锂矿、铷矿及硼矿,还是大型溴矿和碘矿;再如德尔尼铜矿床,既是大型铜矿,又是大型钴矿、金矿、伴生硫矿及硒矿,还是中型锌矿和银矿。
第二篇: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十八号)
《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已由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1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11月25日
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1999年11月25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矿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矿业权转让等矿业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破坏矿产资源。
第四条 探矿权、采矿权统称为矿业权。依法取得矿业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称为矿业权人。
矿业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可以依法转让。
依法取得的矿业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干预矿业权人的合法经营,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行提出合资、合作办矿或者合股、坐股、坐地分成等要求。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工作。
州(地、市)、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环保、土地、财政、公安等管理部门,在各自的法定职责范围内,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国外、省外投资者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享受本省优惠政策。具体优惠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八条 在民族自治地区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照顾民族自治地区的利益,作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在负责组织制订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时,应当优先安排民族自治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
自治州、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区开发的矿产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第九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符合规定的资质条件,依法申请登记,经批准取得矿业权。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缴纳矿业权使用费、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勘查、开采国家出资勘查并已探明矿产地的矿产资源的,还应当依法缴纳矿业权价款。但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矿业权人提出申请,经省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减缴、免缴矿业权使用费和矿业权价款。
第十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加强矿山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赔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防止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第二章 矿产资源的勘查
第十一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审批登记工作。
第十二条 企事业单位、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均可按国家规定出资勘查矿产资源,勘查出资人为探矿权申请人。
国家出资勘查的,国家委托勘查的单位为探矿权申请人;合资、合作勘查的,探矿权申请人由合同约定。
第十三条 申请探矿权,应当向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申请的区块范围图;
(二)勘查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勘查工作计划、勘查合同或者委托勘查的证明文件;
(四)勘查实施方案及附件;
(五)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六)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十四条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自受理探矿权申请之日起40日内,应当征求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州(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准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探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审批发证机关按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价款或办理减缴、免缴手续,进行登记并领取勘查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不准予登记的,审批发证机关应当向探矿权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探矿权人应当自领取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开始施工。在开始勘查工作时,应当向勘查项目所在地的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并向原审批发证机关报告开工情况。
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颁发勘查许可证的,探矿权人在开始勘查工作前,到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有效期限最长为3年。探矿权人需要延长勘查工作期限的,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到原审批发证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的,勘查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十七条 探矿权使用费以勘查计算,逐年缴纳。
探矿权使用费标准:第一个勘查至第三个勘查,每平方公里每年缴纳100元;从第四个勘查起,每平方公里每年增加100元,但是最高不得超过每平方公里每年500元。
第十八条 探矿权人应当根据批准的勘查作业区面积,按照下列规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并向发证机关报送勘查工作年报:
(一)第一个勘查,每平方公里2000元;
(二)第二个勘查,每平方公里5000元;
(三)从第三个勘查起,第个勘查每平方公里10000元。
第十九条 探矿权人有权优先取得批准勘查区块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及所发现新矿种的优先勘查权。
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进行勘查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要求的复杂类型矿床的,可以申请边探边采。经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后,按规定办理采矿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
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体后,经原审批发证机关批准,可以停止相应区块的最低勘查投入,并可以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申请保留探矿权。探矿权保留期届满,勘查许可证予以注销。在停止最低勘查投入期间或者探矿权保留期间,探矿权人应当依法缴纳探矿权使用费。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向原审批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一)扩大或缩小勘查区块范围的;
(二)改变勘查对象的;
(三)经依法批准转让探矿权的;
(四)探矿权人改变名称或地址的;
探矿权延续登记和变更登记,其勘查、探矿权使用费和最低勘查投入连续计算。
第二十一条 探矿权人因故撤销勘查项目、完成勘查工作或申请采矿权,以及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不办理延续登记或者不申请保留探矿权的,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向原审批发证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报送有关资料,办理勘查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
勘查许可证自注销之日起90日内,原探矿权人不得申请已经注销区块范围内的探矿权。
第二十二条 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航空遥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调查工作的,应当向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勘查探明的矿产储量经批准后,探矿权人应按国家有关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规定向省物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
探矿权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地质勘查报告和其他有价值的勘查资料。勘查报告和其它有价值的勘查资料按国家有关规定有偿使用。
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开采
第二十四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设计要求施工;
(二)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方法和选矿工艺;
(三)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符合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不得采富弃贫,擅自丢弃矿体;
(四)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必须综合回收;对暂时不能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开采液体矿产的,采矿权人应按规定进行动态监测,并向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送监测资料。
禁止采取破坏性的采矿方法开采矿产资源。
第二十五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的矿产储量规模中型以上的矿产资源;
(二)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发证的矿产资源;
(三)锂、硼、汞、冰洲石、宝石、玉石、水晶;
(四)由省人民政府授权审批的其他矿种。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的部分矿产,可以委托矿产资源所在地的州(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前二款规定以外的其它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
矿区范围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个人自用采挖少量砂、石、粘土的,可以不办理采矿许可证。
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后,应在15日内分别向省、州(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州(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发证后,应在10日内向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未设立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采矿许可证的审批登记及颁发工作由其上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七条 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和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的划分标准,由省矿产储量审批管理机构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确定并公布。
第二十八条 采矿权申请人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应当根据经省矿产储量审批管理机构评审、认定并合法取得的地质勘查储量报告,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第二十九条 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应当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划定矿区范围的报告,包括:申请理由、矿区地质工作概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意见、矿山建设投资计划等内容;
(二)与矿山建设规模相适应的地质报告;
(三)被申请矿区范围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被申请的矿区范围内探矿权、采矿权设置等情况的说明;
(四)申请开采国家规划矿区或者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应当提交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条 矿区范围划定后,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该区域的申请不再受理。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在矿区范围预留期内申请采矿权,领取采矿许可证。
矿区范围预留期为1年。因特殊原因在矿区范围预留期内不能完成规定的工作,应在期满前3个月内向原审批发证机关申请延长矿区范围预留期,预留期延长不得超过1年。
采矿权申请人逾期不申请延长矿区范围预留期,又不申请办理采矿登记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三十一条 矿区范围确定后,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在矿区范围预留期内完成下列工作:
(一)办理矿山建设项目立项和企业设立手续;
(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第三十二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
(二)相应资质条件的证明;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四)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
(五)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含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六)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交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三条 申请开采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在划定矿区范围和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可以根据不同矿种,减少申请资料,简化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自受理采矿权申请之日起40日内,应当征求矿产资源所在地下一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准予登记的决定。准予登记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到审批发证机关按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价款或依法办理减缴、免缴手续,进行登记并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不准予登记的,审批发证机关应当向采矿权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自颁发采矿许可证之日起10日内,通知矿区范围所在地的有关县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并向上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按照矿山建设规模确定:大型以上的最长为30年;中型的,最长为20年;小型的,最长为10年;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的,最长为3年。
采矿许
可证有效期满,需要继续采矿的,采矿权人可在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到原审批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三十六条 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不足1平方公里的,按实际面积收费。
第三十七条 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主要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矿山企业名称或者依法转让采矿权的,应当到原审批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十八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或者有效期届满,需要停办或者关闭矿山的,应当自决定停办或者关闭矿山之日起30日内,到原审批发证机关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十九条 采矿权人自采矿许可证颁发之日起,开采中型规模矿产资源的在2年内、开采小型规模及零星分散等矿产资源的在1年内应当进行生产或建设,逾期未进行生产或建设的,原审批发证机关有权注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条 采取欺骗手段获取的采矿许可证无效,由原审批发证机关予以撤销。
第四章 矿业权转让
第四十一条 探矿权人在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后,经依法批准,可以将探矿权转让他人。
已经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他人采矿。
禁止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
第四十二条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是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审批管理机关。
第四十三条 转让探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2年,或者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者开采的矿产资源;
(二)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三)探矿权属无争议;
(四)按照国家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
(五)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四条 转让采矿权,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矿山企业投入采矿满1年;
(二)采矿权属无争议;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国有矿山企业在申请转让采矿权前,应当征得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四十五条 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转让探矿权、采矿权后,应当及时通知原审批发证机关。
第四十六条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后,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原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减去已经进行勘查、采矿的年限的剩余期限。
第五章 矿业活动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调查了解勘查工作情况或对本辖区内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开采矿产资源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矿业权人不得拒绝检查,应当如实报告情况,并按规定提供有关资料。
第四十八条 矿业权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填报统计资料,按时将矿产资源勘查或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表报送有关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第四十九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对发现的新矿种和新增的矿产储量,应当报告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采矿权人对矿产储量非正常消耗应提出注销报告,按规定报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矿山企业不得核减矿产储量。
第五十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矿山企业,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一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防止污染环境,矿石、废渣、尾矿等物质应当按设计要求堆放,不得任意埋弃或排放。
因矿业活动造成矿山环境破坏和污染的,矿业权人应当治理恢复。
第五十二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依法办理用地手续,节约用地。耕地、草原、草场、林地、公路和防洪、水利设施因矿业活动受到破坏的,矿业权人应当采取整治措施,恢复原状。
第五十三条 因矿业活动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诱发地质灾害的,矿业权人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防止灾害扩大,并向当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四条 矿产资源的开采实行年检注册制度。矿业权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原审批发证机关办理年检注册手续。
第五十五条 属于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由指定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必须交售给指定单位。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开采者不得私自销售。
第五十六条 矿产品销售实行统一发票制度。销售矿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应持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有关证件,到当地财税部门购买统一印制的矿产品销售发票。
第五十七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矿业权人要求保密的有关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
(二)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三)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
(四)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前款所列第(四)项行为,情节严重的,由原审批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处以15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采矿许可证。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0%以下的罚款;无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探矿权、采矿权的,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一)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
(二)将探矿权、采矿权倒卖牟利的。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收购和销售国家统一收购的矿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三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违反本条例规定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和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或者对违法采矿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违法颁发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有权予以撤销。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1984年3月3日青海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青海省矿产资源暂行条例》和1987年7月18日青海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青海省乡镇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地理知识归纳(四)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地理知识归纳
(四)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一、世界三种最重要矿产:煤、铁、石油
煤矿:中国北部、美国东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德 国鲁尔区、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德干高原北部、南非南部 铁矿: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巴西东南部、中国北方、澳大 利亚中西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加拿大拉布拉多高原、美国五大湖区
石油:波斯湾沿岸地区(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 威特)、里海沿岸地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北非(埃 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美国、委内瑞拉)、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文莱)速记口诀: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与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 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二、世界铀矿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
记
法:美国和加拿大的白天鹅嗷嗷叫着向南飞
主要利用在四区: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
三、另外一些重要矿产:
金(南非)、铜(智利、秘鲁、赞比西)、铝土(几内亚、圭亚那)、锡(中国、马来西亚)、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
第四篇:12青海省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意见
【法规分类号】F322031200503 【标题】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通知的实施意见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青海省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2005.11.16 【实施日期】2005.11.16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地质矿产
【文号】青政〔2005〕72号 【题注】 【正文】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确保安全的重要举措,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正确处理好整顿与发展、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要求,为切实解决好当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05〕28号文件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和谐青海的高度出发,突出重点、立足治本、全面整治,进一步完善制度,逐步建立依靠科技进步、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机制,全面实现我省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工作目标:以煤炭和盐湖矿产为重点,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通过此次整顿和规范活动,使非法转让矿业权、以采代探、圈而不探和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遏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基层监管到位,投资环境得到改善,招商引资配置资源步入正轨,矿产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大局能力得到加强,基本形成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地要在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以上各项整顿和规范任务。
二、整顿的重点内容
(一)严厉查处以采代探、圈而不探、越界开采、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各州(地、市)县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监管、工商、公安、经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勘查项目、生产矿山和重要矿区、热点矿区进行逐个排查,重点查处以采代探、圈而不探、越界开采、无证开采违法行为。对探矿权人以采代探的,国土资源部门要责令其停止开采,并按无证开采从重予以处罚,对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其勘查许可证;对探矿权人圈而不探、不按期进行施工或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国土资源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法处罚,对拒不改正的吊销其勘查许可证;对采矿权人越界开采的,国土资源部门要责令其退回到批准的矿区范围内,没收越界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密封越界的井巷工程,对拒不改正的吊销其采矿许可证;对持过期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的,国土资源部门一律按无证勘查、开采从重予以处罚;对证照不全的,要责令其限期补办相关证照并予以处罚,逾期仍未补办或补办不全的,由有关部门吊销其所有证照;对吊销矿业权证或证照不全的,公安机关要停止其火工器材供应,对停产整顿的要严格火工器材供应管理;对情节严重、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二)全面查处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要组织国土资源、工商、安全生产监管、经委等行业主管部门核查探矿权、采矿权人与实际探、采经营者是否一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的登记主体是否一致,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后是否发生过合并、分立、合资、合作等行为,企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是否以承包、租赁等方式将探矿权、采矿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他人。凡是未经省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擅自变更探矿权、采矿权主体或未履行备案手续的,限于2006年6月底前到省国土资源厅补办转让变更登记、备案手续。对逾期不办理手续或新发现的非法转让行为,一律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对逾期仍不改正的,依法吊销其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证照。同时,对受让方按无证勘查、开采予以处罚。对采矿权人以坐收管理费、承包费等方式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定期核查矿区范围的工作制度和回采率核定、检查管理办法,对各类矿山回采率分期分批进行核查。要强化对开发方案、勘查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未按批准的开发方案、勘查设计进行勘查、开采或开采回采率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浪费破坏矿产资源的,要责令停止生产并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
(三)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环保、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对在国家禁止开采区域内开采的矿山企业和影响大矿安全生产的小矿,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草原等自然植被、因采矿造成水土流失、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收回所有证照;对拒不停产、停而不整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或注销其相关证照。同时,要继续贯彻落实在全省范围内禁采砂金的政策,把个别地区出现的开采砂金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巩固禁采砂金成果,防止反弹。
(四)全面清查和纠正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各州(地、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行政行为,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项目核准、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环评审查、企业设立等进行一次联合清理检查。对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各级监察部门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者,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认真落实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整改措施。要抓紧落实对煤炭回采率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目前16个回采率不合格矿井和其他基建、停产矿井分别采取限期整改、严格验收和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实施分类管理。对不按期整改、整改无望和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典型案件予以查处并进行曝光,坚决遏制浪费、破坏资源的势头。凡是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和颁发采矿许可证;对实际回采率达不到标准的煤矿,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标准的,要依法予以经济处罚,直至吊销所有证照。要强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要强化联合执法,做到依法处罚,依法吊销证照,依法关闭。
(六)专项整治盐湖矿产和铁路、公路沿线的矿产开采。盐湖矿产是我省优势矿产,专项整治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规模小和综合利用程度低的问题。要逐步探索开发生产标准并强制淘汰一批落后技术、工艺和装置,促进盐湖开发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铁路、公路沿线矿产开采专项整治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直接危及运输安全及破坏环境的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青藏铁路公司和交通部门要对青藏铁路(青海段)及各等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探矿权、采矿权进行排查,对影响安全运输、破坏环境的要依法整顿、关闭。西宁市和海东地区要继续对砂石、粘土开采进行专项整治,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探索治本之策,继续停止审批钨矿采矿许可证,实施开采总量控制。
三、规范的重点内容
(一)加强宏观管理,严格审批程序。省国土资源厅要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积极探索提高国土资源宏观调控能力的制度,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照法定权限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要组织州、县国土资源部门对已设置的矿业权进行全面清理,凡属越权、违规审批颁发许可证的,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予以纠正,从源头上强化对矿产资源的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申请、延续、变更、注销、价款减免等制度,凡是与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一律停止执行。要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审批管理制度并进行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统一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国家、省煤炭规划矿区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等设置矿业权。
(二)加强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工作,提高利用水平。要以煤炭资源和盐湖矿产为重点,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进行整合,限期达到规定的最低开采规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利用尾矿和废弃物,充分发挥资源效益。通过整合扶持和建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开采工艺技术先进、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矿业集团;对矿产开发集中区内的小矿要采取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鼓励小矿走联合发展的道路。要认真做好木里煤田的整顿、规范和整合工作,切实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努力延长产业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三)全面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大力推进矿业权一级市场建设,规范二级市场有序流转,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进矿业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逐步实行矿业权价款的全额缴纳。继续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实征率,促进矿山企业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
(四)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费机制,力争有关政策尽快出台。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有关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企业要抓紧制定和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同时,对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应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制定和完善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加强矿山开采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整治,引导矿山企业向鼓励开采区、矿产开发集中区聚集。进一步严格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矿业权管理。
(五)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关。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确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招商引资之前,必须征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同意。省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地勘单位和设计单位的监管,对地勘单位出租资质证书的行为,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要吊销该地质勘查单位的资质证书;对设计单位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编制开采设计、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方案不能指导生产的,有关资质管理部门和机构要对其进行处罚直至吊销其资质证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审批采矿许可证时必须依法对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凡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不予批准。同时,要认真做好为重大资源开发项目服务的工作,确保依法、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六)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要按照矿产资源管理法定职能完善各级政府领导下的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发挥执法监察队伍和矿产督察员队伍的作用,建立监管责任体系,健全违法案件预防和查处机制。州(地、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属地原则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加强监管力量,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要积极探索对储量进行动态监管的有效办法。
四、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各州(地、市)、县(市、行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本地区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工作机构,在11月底前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组建情况报省国土资源厅。要建立和落实整顿和规范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整顿和规范工作顺利开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水平,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违法案件举报制度。要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接受社会监督。举报案件要登记建档,及时移交给有关部门核查处理,同时要对举报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加以保护。要建立奖励制度,凡举报情况经核查属实的,要对第一举报人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二是建立重大案件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重大案件的查处,各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要进行督办,明确责任和结案期限,落实到人。对有案不查和查处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是建立联络员制度。要确定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联络员,形成省、州(地、市)、县(市、行委)联络员网,加强联络和沟通。
四是建立信息交流制度。要创办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简报,反映整顿和规范工作进展动态,及时报告重要信息、重大案件及查处情况。
五、工作进度安排
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按照统一部署、依法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州(地、市)、县(市、行委)政府自查自纠为主,省级督导检查为辅方式进行,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11月)。
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立领导机构,抽调得力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和物质保障;制定本地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方案。
第二阶段:集中整顿规范阶段(2005年12月上旬—2007年9月底)。
主要工作是在2005年12月底前,对本地区所有矿山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本地区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国土资源系统人员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清查。在此基础上,对无证、证照不全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各类群发性无证开采、矿业权人不能依法履行勘查开采义务、已关闭或停产整顿的矿山擅自恢复生产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各级政府要从2006年元月起全面落实整顿和规范的各项内容。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于2006年6月底前组织并完成联合执法工作,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执法行为进行全面清查,对查出的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营私舞弊等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凡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办矿的,一律先免职,然后视情节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到2006年年底前,对超层越界开采、以采代探、非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或取得勘查许可证后不按期进行施工或未依法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要依法处罚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不按期整改或整改后验收不合格的,依法吊销有关证照,并予以关闭。
从2007年年初至9月底,要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各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任务。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10月—2007年年底)。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基本结束后,各州(地、市)政府要组织检查组对本地区整顿和规范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送省政府,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暂停办理采矿权审批手续,并限期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全面达到整顿和规范的要求。
各地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改革矿产资源管理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强化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职能,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依法保护、有效配置、综合开发和循环永续利用。
*** 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法规数据库】提供,仅供参考 ***
第五篇:法院分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同意在东莞市、中山市撤销、设立基层人民法院的批复》(法[2007]187号文),经东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2009年1月1日新成立三基法院设置如下: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
管辖17个区镇:莞城、东城、南城、万江、道滘、洪梅、望牛墩、麻涌、中堂、高埗、石碣、石排、企石、石龙、茶山、寮步和
松山湖科技园产业区
办公地址:东莞市石龙镇黄洲新城区方正大道中石龙人民法庭审判办公楼(暂定)。邮编:523320。办公室电话:0769-81380993。传真:0769-81380983。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下设:
东城人民法庭(辖区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
南城人民法庭(辖区为南城街道、万江街道)
道滘人民法庭(辖区为道滘镇、洪梅镇、望牛墩镇)
麻涌人民法庭(辖区为麻涌镇、中堂镇)
石碣人民法庭(辖区为石碣镇、高埗镇)
石排人民法庭(辖区为石排镇、企石镇)
石龙人民法庭(辖区为石龙镇、茶山镇)
松山湖人民法庭(辖区为寮步镇、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东莞市第二民法院
管辖6个镇:虎门、厚街、沙田、大朗、长安、大岭山
办公地址:东莞市长安镇涌头村107国道莞长路段。邮编:523855。办公室电话:0769-89889288。传真:0769-89889299。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下设:
虎门人民法庭(辖区为虎门镇)
厚街人民法庭(辖区为厚街镇、沙田镇)
大朗人民法庭(辖区为大朗镇)
大岭山人民法庭(辖区为长安镇、大岭山镇)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
管辖10个镇:樟木头、黄江、谢岗、常平、桥头、东坑、塘厦、清溪、凤岗办公地址:东莞市塘厦镇花园新街45号。邮编:523710。办公室电话:0769-89808666。传真:0769-89808777。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下设:
樟木头人民法庭(辖区为樟木头镇、黄江镇、谢岗镇)
常平人民法庭(辖区为常平镇、桥头镇)
横沥人民法庭(辖区为横沥镇、东坑镇)
清溪人民法庭(辖区为塘厦镇、清溪镇、凤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