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展览路街道以“三个三”为切入点,开展“送温暖、促和谐”走访慰问活动
展览路街道以“三个三”为切入点
开展“送温暖、促和谐”走访慰问活动
展览路街道把春节前走访慰问困难党员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结合“送温暖、感党恩、促和谐”活动,组织街道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问民需、济民困、解民忧,各基层党组织累计走访党员855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15万余元,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争热情。
一是突出三个全面,拓展活动外延。一是宣传发动,确保领导干部全面参与。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走访慰问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并依托基层党组织党建信息园地、每月党日活动等载体,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动员,在全街道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街道领导班子和社区党委党员干部按照“领导带头、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慰问到户”要求,全部深入联系点和联系贫困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二是调查摸底,确保党员情况全面掌握。建立了困难党员动态管理台账,通过支部研究申报、深入调查审核、党委研究确定、全程集中公示、组织部门批准、慰问对象确定“六步工作法”,全面准确掌握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信息,将61名建国前入党老党员、近800名生活困难党员和1000多户贫困户纳入了走访慰问范围。三是整合经费,确保慰问活动全面覆盖。共统筹上级下拨经费、留存党费及民政救助资金、物资49万余元,对慰问对象进行全面慰问帮扶。
二是抓好三个结合,丰富活动内涵。结合中心工作,突出慰问重点,进一步丰富了走访慰问活动内容,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困难党员的心坎上。一是与创先争优领导点评工作相结合,对困难党 1
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具体指导,并认真听取对所属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意见建议,有效巩固了党在基层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激发了广大党员创争热情。二是与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相结合,将走访慰问作为帮基层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途径,严格落实“六诺”要求,立足所在部门职能实际和个人专业优势,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与党员干部年终工作总结相结合,以走访慰问为契机,向困难党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建设新成就和“十二五”目标规划,特别是对来京流动党员,落实“四送”(送政策、送关心、送技术、送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党性观念,增强了奉献意识,促进了作用发挥。
三是建立三项机制,提升活动成效。一是建立阳光运行机制,由基层党组织公开评议确定慰问对象,并进行集中公示,接收群众监督,严肃慰问纪律,确保走访慰问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分类帮扶机制,针对慰问党员不同实际,分类确定帮扶人员、制定帮扶措施,对思想后进党员重点实行思想扶志,对经济贫困党员重点实行生活扶助,对自主创业党员重点实行项目扶持,切实增强困难党员造血功能。三是建立“两点”对接机制,即领导干部“出发点”与困难党员“盼望点”对接、“着力点”与“兴奋点”对接、“落脚点”与“疑难点”对接,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强化沟通协调,确保慰问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走访慰问帮扶常态化,切实收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第二篇:以“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思考
以“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思考
日前,公安部下发《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决定从现在开始到2012年6月底,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以访问民情、访查民意、访排民忧和评议工作、评查问题、评选先进为主要内容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总结表彰暨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清网行动”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地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实实在在地整改一批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永远做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以做好公安工作的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因此,如何深入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成为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实际,就基层公安机关如何以“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准确把握“三访三评” 深化“大走访”活动的深刻内涵
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中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依照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建立的,是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安机关的宗旨确定下来。1995年2月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国警民关系的法定内涵。公安机关产生于人民群众,职权来源于人民群众,工作是为了人民群众,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宗旨。我国公安机关之所以叫人民公安、警察之所以叫人民警察,正是体现了公安机关的人民性,体现了民警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安机关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
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因此,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正是公安机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公安机关走群众路线的必要选择。
二、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问题
警民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经济形势和公安机关职能的不断变化,警民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近几年,基层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大走访”爱民实践、“警民亲”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密切警民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逐步提升,警民关系得到了较大改善。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和新形势、新任务给公安机关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一些影响警民关系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社会矛盾逐渐加剧,警民关系失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诱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增加。以屏山县为例: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涉及库区移民安臵补偿、企业改制使工人下岗、企业排污影响周围群众生产生活、取缔非法运营使三轮车群体失业等问题,由于政策、法律不完善、相关部门处臵不力等原因造成矛盾久拖不决,导致涉及利益的群体采取阻工、阻路、集访等激进手段来谋求解决问题,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然而,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往往是公安机关冲在最前线,与群众面对面接
触,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众与公安机关的对抗心理,特别是公安机关对少数为首闹事人员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时,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和对抗情绪立即暴露出来,严重疏远了警民关系。
(二)刑事治安案件多发,破案率不高。受社会经济转型期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影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绑架杀人、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作案手法不断翻新,受害群体日渐增多,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严打犯罪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然而,受警力、科技手段、警用装备等因素影响,公安机关“破案率”长期在低位徘徊,重大案轻小案的现象较为突出,案件破不了、犯罪嫌疑人抓不到、群众损失追不回来,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执法规范化水平不高,与群众期待有差距。目前,通过深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开放透明的整体执法环境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少数民警不能正确认识法律程序对于保护当事人权益、执法监督方面的重要意义,存在抵触情绪,对于当事人权益告知、通知未成年被询问人监护人在场、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等法定程序执行上流于形式甚至弄虚作假。二是因个别民警执法行为的不规范、不严谨而授人以柄,少数新闻媒体趁机对公
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大肆炒作甚至恶意攻击,对个案渲染夸大,恶意丑化公安机关形象,给公安机关造成了被动。
(四)服务水平跟不上,警民关系逐渐生硬。为民服务方面,服务窗口数量不足,群众办证、领证排长队,办事效率低,接待群众言语冷淡,答复群众咨询不耐心、不细致,服务质量差;行政管理方面,管理欠缺人性化,过分依赖“以查建管、以证助管、以罚促管”等传统手段,在管理向服务型过渡上创新不够,方法不多,低质量、低效率服务,急事难事都按程序走,手续繁琐、环节重复、周期冗长,直接影响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互信,造成警民关系生硬。
(五)少数民警法律意识淡薄,群众工作能力弱化。少数民警由于自身不加强学习,法制意识淡薄,纪律观念不强,工作中与群众沟通联系少,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四难”现象和“冷、硬、横、推”等言行,群众“找不到人、谈不上话、交不上心、融不进去”现象普遍。同时,伴随电脑、手机、网络等信息化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传统交流方式正逐渐被短信交流、网络交流等形式冲淡,一些年轻民警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处事能力,在工作中不能主动适应角色转换,与群众交流时找不到切入点,缺乏正确的交流方式,群众工作能力弱化,警民沟通联系出现了障碍。
三、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判断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警民关系”的现实意义。一是从公安机关职能发展变化看,警民关系仍是根本所在。警民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其内涵和外延始终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并且带有鲜明的政治烙印。比较而言,过去公安机关是“枪杆子”和“刀把子”,现在则还要充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但不管公安机关职能如何变化和发展,其职能归属始终是“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人民”。实践证明,融洽和谐的警民关系仍然是公安工作的坚实根基,也是根本所在。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公安工作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从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看,警民关系不是简单回归。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期待也更大:不仅要求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仅要求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还期待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求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还期待热情服务、优质高效。只有敏锐而准确地抓住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和谐警民关系才具有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三是从人民警察具体执法环境看,警民关系须有新的突破。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化,人民群众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涉及自身利益时,不顾法律约束,不惜以上访、闹事为手段;与自身利益无关时,放弃道德准则,“见死不救、见贼不抓、见祸先跑”。面对社会发展阶段性
特征带来的执法环境恶化,公安机关必须找准密切警民关系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实现警民关系新的突破。
四、以“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思考
(一)回归本源,做“打击犯罪的重拳手”。“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活动,要立足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从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入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从根本上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一是创新防范手段压发案。坚持“警务围着警情转、警力跟着治安走”的思路,大力推进勤务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把警力部署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便民服务的重点时段和部位上,构建公密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点线面结合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治安防控体系;同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路段的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和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人机互动、队所联动、诸警协同,提高“打防控”的精确性。二是创新刑侦思路破大案。坚持“命案必破、大案必破”工作理念,每逢命案、大案发生,做到局长、分管局长、刑警大队长、派出所长、刑警中队长、技术中队长等“六长到案制”,迅速组织开展指挥协调、现场保护、现场勘查、调查访问、线索排查、追缉布控等侦查工作,实行分工包案、逐案督战、紧盯不放,逐步建立完善一套科学有序的破案工作流程。三是创新打击模式破小案。对辖区发案情况实行分
类汇总、串并研判,充分发挥“信息导侦、联勤联防、边际协作”等机制的作用,大力侦破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电信诈骗、黄赌毒等案件,彻底扭转与群众切实利益休戚相关的小案高发但破案不力的局面。四是创新阵地管控净化治安环境。加强对娱乐场所、废旧回收站、旅馆网吧等行业场所的检查整治,对违规、违法场所坚决予以取缔,彻底扭转少数地区、场所、部位治安混乱的局面,全力清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
(二)主动履责,做“维护稳定的排头兵”。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要立足于践行公安机关职责,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入手,着力夯实公安工作的根基。一是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维稳工作机制,全面、深入收集研判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和网络虚拟社会的情报信息,及时报告、预警,有效抑制防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排查、化解同步进行的原则,一方面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行动,摸清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掌握好处臵的关键点,防止社会矛盾酿成大事、难事;另一方面立足“大调解”机制,把社会矛盾化解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做到执法一次就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三是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以“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臵得好”为目标,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预警、积极引导、有效处臵的应对机制,综合运用刑事、行政、经济等手段,理性、规范、适时、有效处臵,做到完美收场、处臵到位。四是有力管控重点人员。对涉稳、涉恐、涉毒、在逃、有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重点上访人等七类重点人员实行重点列管,抓好信息采集与录入工作,逐步建立高危人群信息库,把握动态、管控有力、形成震慑。
(三)创新管理,做“和谐社会的奠基石”。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要立足于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拥不拥护,从人民群众急需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有意见的地方改起,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转变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一是强化队伍管理,塑造良好形象。狠抓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及基层所队长,真正把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讲政治、讲团结、讲正气、懂业务、善管理、能实战的坚强领导集体;狠抓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和养成教育,进一步深化民警教育训练工作,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二是规范执法行为,体现公平正义。对警情当事人进行回访,看出警速度是否迅速、处警过程是否规范、处臵结果是否满意;对行政、刑事处罚对象进行回访,看是否存在差异执法、不文明执法、不按程序执法等现象;对受害人进行回访,看是否存在立案不实、破案不力、赃款赃物追缴不积极;通过回访倒查,把公安执法环节全部臵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促进执法规范化与执法效益化的和谐统一。三是夯实基层基础,拉近警民
距离。合理布局、高标准兴建社区、驻村和企业警务室,在警力配备、经费保障、从优待警上向基层倾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和量化标准,真正把警务室建成民警进行警务活动的落脚点,处理治安问题维护稳定的工作点,掌握社情民意治安动态的信息点,打击违法犯罪调处矛盾纠纷的执勤点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点。四是抓实民生警务,促进警民亲近。不断完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引入“一会”(恳谈会)、“二访”(走访困难群众、走访违法青少年家庭)、“三讲”(讲政策、讲法律、讲防范)、“四防”(防盗、防抢、防骗、防事故)、“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小区)制度,推行上门服务、跟踪服务、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一站式服务和警务公开,让民警融入群众、贴近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使民警真正成为治安防控的牵头人、社情民意的知情人、矛盾纠纷的调解人、基础工作的内行人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着力营造“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和谐氛围。
第三篇:开展以班级“文明伴我行,共同创三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小结
文明伴我行 共同创三城
演讲比赛活动小结
与同学们共勉。让文明之花处处开遍。在此次比赛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细心准备演讲稿,各位班任严格把关,将优秀的选手选出来代表班级参赛,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比赛,各位选手表现的非常好。从讲稿内容到脱稿情况,同学们声情并茂,感情丰富,表达到位,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文明礼仪教育是重要的教育项目,可积极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民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进一步培养同学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组织的本次演讲比赛活动,以“文明礼仪伴我行,工创三城”为中心内容,唱响文明和谐主旋律,共创三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结合自己或身边的典型事例或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演讲。
各位选手能紧扣主题,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讲演动人,具有感召力,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我校广大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文明伴我行,共同创三城”主题演讲赛鼓舞了广大的师生们共同遵守文明法则,创三城,让我们互相督促不断进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
第四篇:开展以班级“文明伴我行,共同创三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方案与活动小结)
开展以班级“文明伴我行,共同创三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的内容与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由校团委主办,地点在学校多媒体教室,时间暂定为10月8日下午4:30,具体方案如下:
1、活动以一个13人的女子小合唱形式开幕,然后主持人上场报开
幕词(本次活动所插入文艺节目均由吴晓玲负责,开幕词及各环节串词由李强负责);
2、请成为张校长致开幕词,并宣布班级“文明伴我行,共同创三
城”演讲比赛开幕(张校长致词由校办负责);
3、由主持人宣布本次演讲比赛的规则,并开始比赛(比赛规则由
李强提供);
4、比赛分每四人一组,每名选手3分钟演讲,1—2分钟回答有关
文明礼仪的问题,一组选手比赛结束后由评委老师负责对以上四名选手进行点评(本环节所有衔接由李强负责)
5、在每轮比赛结束后,先由评委老师点评,再由艺术组负责插入
文艺节目,其中第一轮结束后插入2名学生对唱节目,在第二轮结束后插入8名学生的一组民族舞,在第三轮结束后由两名主持人负责与台下观众的互动,提问文明礼仪的知识,并派发礼品;
6、主持人报告比赛名次,并宣布本次演讲比赛结束。
7、本次活动舞台背景由李强负责,舞台鲜花、横幅、音响、席卡、领导席及评委席水果、基本观众安排由校办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