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添堡回族乡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新添堡回族乡基层党建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乡党委以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乡基层党组织中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抓点示范、创建“五星级”党组织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
乡党委设17个党支部50个党小组,其中村党支部13个。全乡有正式党员534名,男471名、女63名;少数民族党员356名;农民党员430名。年龄结构:30岁以下118名,占22.1%;31岁至40岁94名,占17.6%;41岁至50岁122名,占22.8%;51岁至60岁109名,占20.4%;60岁以上91名,占17%。文化结构:本科及以上14名,占2.6%;大专28名,占5.2%;中专及高中100名,占18.7%;初中级以下392名,占73.4%。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一)抓班子,强化自身的建设。
乡党委是基层党组织的龙头,抓好自身建设,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至关重要。为充分发挥班子的合力,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我乡首先从自身抓起,一是加强学习。建立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把每周六上午规定为党委集中组学习日,通过集中辅导和相互交流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每个党员领导干部每年都要撰写10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和不少于3篇的心得体会文章。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按照
“三会一课”制度要求,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党委民主生活会,通过谈心交流,相互沟通,寻找差距,促进工作,增进了解,增进团结,形成了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三是强化考核,提高班子整体工作效率。实行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成员分工负责制,结合各自所分管工作,确定联系点,以点带面,抓好工作。每年年初,党委成员要结合各自的工作,从学习、工作、作风等方面向党委作出承诺,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四是狠抓廉洁,增强班子成员的公信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六要六不要”的要求,制定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全力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今年,结合乡镇党委换届工作,通过严肃纪律,严格程序选优配强了党委班子成员,使党委班子平均年龄35周岁,不断增强班子成员的公信力。
(二)抓队伍,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一是强化培训,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通过开设“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网络课堂”三种课堂,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二是积极引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乡的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建立了致富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工作制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全体党员向群众进行了公开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抓党员队伍管理。对全乡60名流动党员进行了登记造册,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基础台帐,确定专人定期联系,定期走访外出务工党员家庭,确保外出党员“离”家不“离”党。
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通过严控入党口径,将有能力、有文化的年青人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特别是把致富能手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今年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67名。四是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各村通过民主推荐,村民代表选举的方式,按照1/2的比列,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
(三)抓制度,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结合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征求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新添堡回族乡干部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乡重大决策咨询听证和预公开制度》、《乡“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乡重要事项集体决策票决制》等38项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集体领导、民主决策、配臵科学、程序严密、监督有效、运行顺畅的权力运行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今年乡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考核细则,细划了基层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并围绕工作重点与各支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党务、政务的公开。结合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了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编制了公开目录,对党务、政务以及办事流程进行了全面公开,真正做到了干部清白,群众明白。
(四)抓阵地,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2010年完成了7个村的村址建设,实现了全乡村村有活动阵地的目标,今年为各村配备了办公桌椅,实现了村村有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学习、活动提供了条件,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五)抓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一方面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层层签订宗教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靠实了工作责任。做到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确保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发展环境。利用重大节日,在全乡信教群众中进行“三个离不开”、“三热爱”和“四维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民族乡社会和谐进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抓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乡党委始终把经济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把党建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关注民生相结合,与提高服务能力相结合。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坚持全面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推出“一站式”服务窗口和“代办站”服务,在全乡建立村级代办站13个,确立乡级代办员4个,村级代办员13个,采取“中心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按时办结”的运作方式,落实服务承诺、效能监督等工作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三、党建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农村基层组织抓点示范工作的进展情况。
1、示范村的建设情况:我乡在巩固去年道口村基层组织抓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将抓点示范的工作经验向全乡推广,将新添村确定为今年的示范村,通过悬挂横幅,刷写宣传标语强化舆论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氛围;通过组织干部入户访谈,理清了发展思路;通过完善
村级两条线网络健全了组织机构;通过建立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带富、致富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
2、后进村整顿提升情况:为了使2010年后进村涝池村和2011后进村芦岔村在整顿提升中取得实效,乡上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分解了目标任务,成立了领导小组,靠实了工作责任。两村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入手,经过一年的整顿提升,班子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乡今年申报创建了大寺村和沙湾村两个“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为了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乡上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靠实了工作责任。按照“五星级”创建标准进行了全面创建,目前,通过乡上组织自验,两村各项指标已经达“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标准。
(三)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我乡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乡镇换届工作,与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与乡党委各项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在今年的乡镇换届工作中,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学习中组部《通知》精神以及省、市、县委严肃换届纪律要求,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顾大局、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保证了换届风清气正。二是认真开展“一诺三评三公开”活动,针对当前秋季覆膜和近期重点工作,机关党员进行了公开承诺,并通过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活动,通过组织党员调查队,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共征集需要破解的难题32条,通过党委会议讨论确定了2个难题。目前,乡党委研究制定了破解方案,成立了
领导小组,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力争用一年的时间完成难题的破解。
四、存在的问题
在全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努力下,我乡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各级党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还不够强,办法还不够多。二是农民党员文化素质较低,党员的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男女比例相对失衡。三是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农业生产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四是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五、今后的打算
一是继续在全乡推广抓点示范工作经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创建“五星级”党组织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三是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加大对党员的服务力度,切实关心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四是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努力转变干部作风,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篇:2011新添堡回族乡工作总结
新添堡回族乡二OO七年工作总结
和二OO八年工作要点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全面推动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政治和谐、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全乡完成农业生产总值3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2元。
一、2007年工作总结
(一)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乡村干部的学习。今年,乡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按照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工作的要求,把加强乡村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臵,不断加强对干部的理论素养的提高,按照五好党支部的要求,不断强化干部的学习,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开展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乡上出台了一系列乡村干部考勤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干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转变。认真开展党员冬训工作,民主评议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作风、党性红血丝 www.xiexiebang.com 灰指甲治疗 www.xiexiebang.com 苏州广告公司 www.xiexiebang.com 徐州搬家公司 www.xiexiebang.com 苏州抵押贷款 www.xiexiebang.com
徐州房产 www.xiexiebang.com原则、工作纪律、个人修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体党员干部普遍经历了一次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二是建立健全了《党委议事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信访工作制度》、《新添堡回族乡机关工作制度》、《新添堡回族乡机关议事制度》、《新添堡回族乡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新添堡回族乡工作职责》、《村干部管理办法》、《干部职工考核操作办法》、《教师考核操作办法》、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等二十四项制度和《干部职工学习》等十一项制度,完善了《清真寺管理办法》,建立了党务公开领导小组等。三是狠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建立起了村级组织考核档案,每月召开3—5次党委会,每季度召开3次全乡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党务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研究村级组织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具体工作,解决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四是实行党委成员包村包片,建立联系点制度,乡上共分5个大片,13个联系点,分别由党委成员负责各支部及联系点开展工作,抓点带面,促进整体工作。五是根据县委的安排意见,乡上成立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二)农业生产方面。一是“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乡政府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全乡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典型带动、政策推动等措施办法,着力提高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加大产业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全乡农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全乡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4.4万只;种植洋芋4.12万亩;饲草面积达到5.35万亩,地膜玉米1.91万亩,有效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抗旱生产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是大旱之年,乡上把抗旱生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一部署,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采取宣传动员,发动群众点浇点种、深挖大口井、有组织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开展生产自救,努力使旱灾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在大旱之年群众生产生活不出问题。在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的基础上,动员群众掏泉80眼,打大口井5眼。以劳务输转为重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共实现劳务输转4600人次,创收900多万元,把旱灾造成的重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科技抗旱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应急准备,备足抗旱籽种,做到因时因墒播种适宜的作物,避免了盲目抢种。先后发放荞麦种子900公斤,马铃薯种子8000公斤,有效解决了群众籽种不足的问题,种植谷子3000亩,糜子2000亩,荞麦8000亩,全乡秋粮生产获得较大丰收。以强化干部包村包组包户为重点,加强旱情监测工作,及时入户走访,摸清工作底子,有效解决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了在大旱之年全乡社会稳定和谐。累计发放救灾面粉11.61万斤,救灾资金4.83万元,帮助困难户度过了难关。
(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以来,乡政府高度重视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乡村面貌当做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全乡新修梯田3000亩,新修道口南摆至彭湾乡村公路8公里,张坪村社公路3公里,道口至彭湾河沿公路7公里,大寺村社公路3公里,发展水浇地500亩;完成花牛湾至南湾(5公里)和回河至芦岔(10公里)两条畅通公路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的养护力度,乡上动员、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和养路人员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的养护力度,维修公路200多公里,填埋塌方30多处,并利用7月份和11月份两次时间,组织干部进村上路,进行考核验收,记录在案,对个别不负责任的村进行了处罚,年终一次算帐,兑现乡村干部工资,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的公路建设向良性发展。
(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年来,我们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着调新技术、调优品种、调大规模、调高产量的原则,结合我乡实际,引导广大农户由传统农业向支柱产业调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调整,由传统的畜牧群体向优良品种调整,全方位拉动全乡经济发展链条,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一是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成效显著。我乡以西部大开发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为契机,把退耕还林还草与荒山荒坡造林结合起来,一座山,一架梁,一面坡,一条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乡种植紫花苜蓿4.1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5.6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46万亩,荒山造林3.2万亩,完成老林带更新改造1777亩。今年的退耕还林工作,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补植补造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共补栽沙棘74万株,在荒山上种植柠条籽1100斤,春秋季的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全面完成。二是畜牧业不断向品种化、规模化发展。一年来,乡政府坚持以草养畜,以畜促草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业。在以往养殖的基础上先后从庆阳引进改良品种肉牛150头,并成功地举办了多次以养牛、养羊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班,使全乡羊饲养量达到4.4万只,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为全乡牛羊品种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扩大粮食生产,加大地膜粮食和洋芋种植力度。乡上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扩大地膜粮食和洋芋种植面积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面积推广地膜粮食和洋芋种植。全乡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2万多亩以上,户均5亩以上,人均1.3亩,仅地膜玉米种植人均增产粮食500公斤以上。洋芋种植面积逐年递增,2007年种植面积达到4.12万亩,向外销售洋芋33750多吨,收入2025万元,仅销售洋芋全乡人均增收270多元。
(五)新农村建设方面。今年以来,我乡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密结合村情民情,立足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改变村容村貌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好省列道口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县列沙湾村新农村建设。道口村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运行良好。道口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已投资300多万元,在基础设施,群众增收,科技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在南摆、下坝两组新修梯田1900亩,完成投资57万元;硬化村组道路3条11117.28平方米,完成投资34万元;新建农村沼气70户,完成投资21万元;在南摆组新建集中住宅小区一处30户,完成投资108万元;新建养牛暖棚30座,完成投资13万元;新建南摆苦咸水淡化工程1处,完成投资34万元;在新农村示范点上新打水窖30眼,硬化院落30处,埋设排水管道1200米,完成投资14.6万元;建成小型平板桥1座,完成投资3万元。组织村民完成村庄绿化2万株,完成投资4万元。二是农民增收项目:引进并种植优质马铃薯1500亩,扩大地膜玉米1300亩,提高饲草质量,稳定饲草面积,完成投资36.5万元。同时组织劳务输出400多人次。三是科技培训项目: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发展草、畜、洋芋、劳务四大产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以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等为主培训农民800多人(次),完成投资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广大村民的行路难和安全饮水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村容村貌整治和社会和谐进步;群众增收项目的实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沙湾村新农村建设已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等工作,扩大宣传,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整个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实施。
(六)社会事业方面。一是教育工作。民族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关心支持教育工作,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随时随地督促检查学校教育情况,帮助学校解决难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龄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达到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不断巩固,新添回民中学在历次全县的会考中,名列前茅,特别在2007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全县第二的好成绩。2007年,有44名少数民族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本科19人、专科25人。二是卫生防疫、合作医疗工作。乡上把卫生防疫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下协作,左右配合,作到群防群控,防疫面达到100%,杜绝各种疫病的发生。乡卫生院建设项目、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项目进展顺利,扩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受益面,2007年农村参合率达到97.8%以上,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支农惠农政策的兑现工作。在做好退耕还林管护的基础上,落实粮食直补、农资补助、退耕还林补助、“两免一补”、“合作医疗”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四是农村低保工作。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助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低收入群众提供生活保障,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新路子。继续做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审核机制,今年新增农村低保人数331户1362人。五是劳务输转工作。对全乡务工人员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需求、去向,在此基础上,搞好劳务技能的培训和有组织输转农民工1440人(次),直接经济收入300多万元。
(七)狠抓民族宗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由于我乡是一个回、汉、东乡三个民族杂居的民族乡,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8%。因此,我们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摆在全乡工作的重要位臵,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靠实工作责任,纳入各级干部的考核,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乡、村、寺),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使宗教工作成为常规性工作。同时在全乡干部群众中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开展“三个离不开”、“三热爱”、“四维护”教育。使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教职人员普遍接受深刻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宗教政策教育,使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格局。坚决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对有碍团结的话禁说,有碍团结的事禁做,各门宦教派之间,互不干涉,各行其事,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将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以“三联三创一促进”(即联村、联户、联项目;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乡、民族团结进步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促进民族地区小康建设)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友好乡村”活动,增进民族团结,使民族之间、宗教之间的一些矛盾和纠纷在相互谅解中得到稳妥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使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积极探索综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全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9起,结案率100%。
(八)狠抓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打假求实,综合治理的原则,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放到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全员责任制,不断探讨和建立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逐步提升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一是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常抓不懈。年初,乡上探索和制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措施,靠实乡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层层抓落实,硬件抓平茬,软件促完善。并且健全了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外流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严格控制计划外出生。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养老储蓄等奖励优惠政策,经常关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和二女结扎户的生产生活,真正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转变生育观念,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力度,落实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实现乡、村业务信息化,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水平,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任务的完成,并通过“优质服务乡”的创建验收工作,经过广大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共完成上环10例,结扎102例,其中二女户24例,皮埋6例,征收社会扶养费127320元;进一步扭转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先后通过省、市、县各级抽查验收,按期完成了工作任务。全乡总人口19138人,总育妇3481人,总出生1752人,出生率下降为9.17‰,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97.14%,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5.71‰,环孕情服务率分别达到94.5%、94.47%,历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年达到100%,当年征收率达到90.2%,累计为二女结扎户办理养老储蓄106户11.82万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属地管理,完善服务网络,流动人口管理逐渐走上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完善了乡计生办、服务所和各村计划生育工作室的制度建设,配齐了相应的服务设备,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有了较大增幅。同时,全面开展了清理清查工作,加强了干部职工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各项奖扶政策得到了较好落实,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年来,全乡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 一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水、电、路、田等资源“瓶颈”性制约因素仍然存在,服务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二是农业基础仍然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扶贫开发和巩固脱贫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三是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多,增长缓慢,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影响到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全乡校舍危房仍然存在,教育发展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有待改进,农村公共保障程度有限;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五是农民观念整体比较落后,发展意识不强;一些干部思想守旧,安于现状,缺乏强烈的干事创业意识和发展意识,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努力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是加快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全乡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大战略,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及乡第十五次人代会精神,面对现实,注重乡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始终坚持“发展、调整、创新、富民、强乡”的原则,紧紧围绕“生态改观、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社会进步”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以上;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350万元;劳务输出达到5000人次;马铃薯种植达到4.1万亩,羊饲养量达到4.4万只,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饲草种植达到5.4万亩;项目投资达到800万元以上;全膜双垄沟播种植7000亩以上;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巩固率达到100%;动物防疫面达到100%的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初具规模,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进步,村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社会和谐。实现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局面。
通观全局,2008年,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提高,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工作上不断有新成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与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建设。一是继续抓好道口村省列新农村试点的建设工作,我们仍将严格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紧紧抓住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实施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确保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认真工作,扎实推进,力争将新农村示范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把道口村建成全省新农村示范村。二是争取实施扶贫开发与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试点项目,巩固前批项目成果,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抓好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四是继续抓好沙湾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二)农业生产方面。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进并种植优质马铃薯4.1万亩,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1.9万亩,种植冬小麦1万亩,抓好7000亩全膜覆盖玉米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其中在新添、道口村各建立1000亩种植示范点1个,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乡新修梯田5000亩;新修乡村公路15公里,配套翻水桥2座;硬化公路4.5公里;新打集雨节灌水窖150眼;新建农村沼气200座;新打机井3眼,扩灌水浇面积800亩;改造提升炭山小提灌工程,发展水浇面积300亩,使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初步改善。
(四)产业化建设。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草、畜、马铃薯、劳务四大支柱产业,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在品种改良,扩大规模上下功夫,使肉牛养殖成为本乡的主导产业,通过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养鸡技术的推广应用,年内发展养鸡专业户20户。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有组织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以上,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劳动技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户至少培养1—2名科技明白人。
(五)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继续抓好教育、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计划生育等工作。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和受益面,参合率达到98%以上,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助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低收入群众提供生活保障,逐步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新路子。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按照优质化服务的要求,全面加强乡服务所和村工作室建设,认真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出生缺陷干预、知情选择、妇女病普查、环孕情检查等各项服务,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方针,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制度,靠实全员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农村计划生育率达到市县下达的指标要求。从而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
(六)推进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权责一致,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扎实开展行业和专项治理,进一步端正行风政风。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宗旨意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纪律严明、勤政高效的干部队伍,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办公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和奖惩措施,做好离任村干部待遇落实工作。
当前,要在全乡上下特别是乡村干部中要掀起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工作、指导实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全乡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新添堡回族乡新农保工作汇报(2011)
新添堡回族乡
2010-2011年新农保工作汇报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地处会宁县南部,距县城15公里处,华家岭北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耕地13.5万亩。全乡共辖13个村,75个村民小组,其中纯回族村8个、纯汉族村2个、民族杂居村3个;有农业户数3940户,19418人,其中有劳动力10860人(富余劳动力3438人),少数民族14950人(其中回族14534人,东乡族416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是一个回、汉、东乡三个民族杂居的民族乡,是白银市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全省民族乡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乡。曾连续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05年被省纪委评为“全省信访网络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省、市、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劳务经济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现就我乡新农保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2010年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新农保试点工作机制。自2010年全县新农保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乡上及 1 时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就我乡的新农保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劳务站长和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新农保实施方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干部责任,狠抓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还确定了村级协办员,专门负责新农保工作的业务建设。
(二)加强培训,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参保意识。乡上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散发宣传品(每户1份)、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广泛宣传新农保的政策,使新农保这一重大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对全体乡村干部及协办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了新农保有关业务知识和操作规程。并将新农保的操作规程、办事程序、重要政策和工作人员职责制作成展板装框上墙。通过宣传,广大农户知晓率和参保积极性不断提高。
(三)调查摸底,扎实工作,认真做好缴费和发放工作。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的原则,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积极引导,全力推进了新农保试点工作。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对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摸底登记。16周岁以上 2 10945人(其中:在校学生1049人,应参保缴费人员7703人,60周岁以上2193人),截止12月底参保人数为8450人,上缴参保金额68.75万元,占登记人数的85.4%。对符合享受领取条件的2193人,经县新农保办审核同意,进行了公示,并发放了存折,能够按月领取养老金。
(四)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新农保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一是调查摸底。以派出所户籍底册人数为依据,以村为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深入每家每户认真开展应参保人数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清楚掌握参保底数,为实现应保尽保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严格审核。各村对参保缴费人员年龄、身份严格把关,审核后进行公示,确保不符合政策的一个不进,符合政策的一个不漏。三是规范收缴和发放工作。为方便群众缴纳保险费和领取养老金,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个人缴费和领取台帐。
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体会,主要有:领导重视到位是做好新农保工作关键,工作人员到位是做好新农保工作的基础,工作机制到位是做好新农保工作的保障,宣传引导到位是做好新农保工作的重点。
二、2011年工作
(一)今年在2010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上门宣传、摸底,对去年遗漏未登和今年已达到参保年龄的人员进行登记,使应参保总人数达到10158人(参保缴费7828人,领取养老金2330人)。截止四月底已参保7675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6%
(二)建立和完善各类档案,确保新农保工作走上规范化、正规化。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今后工作打算
我们在开展新农保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新农保工作刚起步,广大群众对新农保工作认识不够明确,深入宣传引导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我乡全家外出务工人员多,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人户分离16周岁以上1484人)不能及时参保,直接影响到参保率的提高;三是因新农保软件系统未安装,加大了工作量,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运转。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各级对新农保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提高村民参 4 保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实现应保尽保,推动新农保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外出流动人员的联系,进一步掌握其流动情况,确保他们按期参保;将新农保工作列入各村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提高新农保考核比重;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联系,借鉴其他兄弟乡镇的工作经验,认真研究探索稳妥的办法加以解决,全力以赴做好新农保试点各项工作,为全乡新农保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篇:新添堡乡中心小学2015
新添堡乡中心小学2015—2016学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创建文明学校为目标,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教师管理工作
1、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和党的十八大文件、党的群众路线资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三严三实”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明确目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信心,努力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2、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要求,自觉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教育行为。
3、积极做好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各校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把他们安排到关键性的教学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磨练成长。如有外出听课、学习和考察的机会,学校优先考虑安排这些老师参加。
4、加强考勤管理,每月公布教师出勤情况。
(二)学生德育工作:
1、安排学校值日领导课间在校园内巡查学生,放学在校门口巡察,确保学生的安全。
2、学期初各班级要对学生开展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及学校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强化落实,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开学第一天为学校安全教育日,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班主任要将安全教育的先关内容写在教案本上。
3、继续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抓好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努力把升旗仪式建设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此,要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严肃对待升旗活动;二要精心准备国旗下讲话内容,继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
4、加强学生常规监管力度,做到日检查,周公布,月评比,把学生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本学期的常规管理包括纪律、卫生、班队会、课间操、路队、集会、黑板报、手抄报等。
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本学期拟开展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讲座。
6、进一步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做到警钟常鸣,利用班会、队会、宣传栏和法制报告会等校园文化阵地,深入宣传安全知识,教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教学工作:
(一)课程计划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名称,开齐、开足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梦想课程与信息技术、音乐、体育和美术等课程的真正落实,开设学校特色课程。
2、继续开展阅读课和学生书法练习课,同时学校本学期开设音乐兴趣小组和美术兴趣小组,使学生尽可能有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各校教学教研制度创建和完善,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做到制度制订科学民主、措施有力,制度落实到位、执行严格、教学管理务实有效。杜绝假、大、空,避免流于形式。
2、检查教师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情况,不断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及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评课不少于10节。
3、备课重实效。备课要准确定位学生、定位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定位学法指导。教学设计的撰写要着重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上下功夫,做到“书写整洁、眉目清晰、环节详实、进度超前”。备课要做到每一节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必有书面教案。提倡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在校内组织电子白板过关课。
3、作业重规范、书写重质量。作业设置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注重探究性、实践性。作业要精选精编,批改要认真及时,讲评到位。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各科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各科作业如果有错误,要求学生在下次作业之前要有错题更正。
(三)抓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1、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教学教研培训活动,参培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进行反思,回校后以讲座或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做好再培训工作。
2、加强教师对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目标要求”熟记领悟,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认真研读新教材,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如何体现,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深挖教材、用好教材。
四、少先队体卫、艺术工作
1、向队员进行队知识教育、礼仪教育。
2、抓好仪仗队训练提高其水平。
3、认真贯彻国家颁发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课程标准化和教材内容认真上好体育健康常识课,积极开展快乐体育活动。
五、后勤工作
1、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好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总结成功经验。
2、办好学校食堂,注意抓好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检查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事件。注意严把“采购关”、“验收关”、“加工关”、“供应关”。
3、继续完善住宿生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住宿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4、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确保校园整体干净、美观,无卫生死角。本学期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八月份: 1.教材领取与发放。
2.全面净化校园环境;庄重举行第一次升国旗仪式。九月份: 1.学校检查图书仪器使用情况。
2.隆重庆祝教师节,热情讴歌乡村教师先进事迹。
3.组织开展新教师“上岗课”观摩活动。
4.四、五、六级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工作。
5.举行电子白板过关课。
6.学校组织开展“梦想课程”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7.开展“迎国庆”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回顾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十月份: 1.国庆节放假安排。
2.学校组织检查营养餐营养餐供应及资金落实情况。
3.组织开展学校三、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
4.举行全乡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达标过关课。
5.组织开展学校科学实验课课堂教学观摩暨研讨活动。十一月份:1.学校组织中期检测,做好中期试卷分析,从中寻找差距,做好后期教学工作。
2.学校组织开展教案、作业展评。
3.学校组织开展五、六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十二月份:1.学校领导组织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
2.开展“庆元旦,迎新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新添堡乡中心小学
二0一五年九月一日
第五篇:新添堡回族乡双联行动开展情况综述
新添堡回族乡双联行动开展情况综述
新添堡回族乡地处华家岭北麓,会宁县城南部13公里处,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属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是一个回、汉、东乡三个民族杂聚的民族乡,是白银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全省人口最多的民族乡。全乡辖13个村、75个村民小组,3940户、19478人,少数民族1495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7%。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30元,草畜、洋芋、劳务三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曾连续四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县乡10个帮扶单位、186名联系干部多次进村入户调研,立足乡情谋划,按照“双联行动示范、项目建设带动、草畜产业强乡、劳务经济富民”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在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全乡双联行动规范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精心组织、靠实责任 乡党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求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三个到位”。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揽全局,牵头抓总。乡村层层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14个,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二是迅速动员,召开乡、村、组三级召开动员会15场次,在全乡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宣传,共悬挂双联行动
宣传横幅12条,刷写墙体标语200余条,刊出墙报30期、制作专题宣传栏14面。编发报送信息、简报30篇,对行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举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报道。
创新机制、全面兼顾逐步探索形成六大工作机制,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突出发展村域经济,增加造血功能,重点抓规划制定、产业培育、项目筛选等工作,使乡村干部对“双联”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明确。二是摸清实低,建立工作台账,要求“乡有档案台账,村有台账表册,户有连心卡、计划,干部有民情日记,党员有纪实手册”,层层建档立卡,切实把村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真实意愿掌握清、反映好。三是上下联动,建立联席会议等制度。针对各联村单位实际,组织召开帮扶单位联席会议3场次,互通工作进展情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工作合力。四是靠实责任,创新协调机制,实行党委委员包村、科级干部包组制度,所有干部包户,保证帮扶单位和领导与村、组、户的及时对接。五是问需于民,建立帮扶公开承诺制度,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选准帮扶项目投入资金,与村组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公开承诺,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帮扶效率。六是明确奖惩,建立综合考评制度,把“双联”行动纳入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日常工作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干部下基层深入农户常态化、帮扶解决问题常态化,增强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
找准抓手、科学推进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突出“六抓”措施,创新载体,全力实施,确保双联行动卓有成效顺利推进。一是抓
规划制定,落实制定 “两规划,一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双联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和领导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反映民意,座谈讨论,调查研究,帮助联系村组理思路、找出路,帮助联系户寻找发展思路,全面制定“一村一个小康规划、一个单位一个帮扶工作规划,一户一个脱贫致富计划”,确保帮扶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活动开展以来,共召开各类专题会议12场次,悬挂横幅10幅,刷写宣传标语300多条,制作宣传牌面14个,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编发简报15期。目前,乡有档案台账、村有表册、户有帮扶卡片、干部有民情日记。二是抓典型示范,注重抓点带面,启动新添小城镇试点建设,计划建设二层商部50个,农家院落50座,配套建设村委会办公楼、农民培训中心、村卫生室和周边环境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以全县草畜产业提升年为契机,争取资金5000元在道口村魏城组、苦水村瓦房湾组、三岔村安湾组和新合村南湾组各组织种植千亩紫花苜蓿片一处;紧紧抓住道口村双联示范点的机遇,加大草畜产业建设力度,力争把道口村打造成全市肉牛养殖基地;确定双联惠农贷款农户153户,惠及5个贫困村;千方百计示范带动全乡草畜产业向纵深发展,引领全乡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三是抓载体创新,市县帮扶单位及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推进会议和各类座谈会议。积极开展宣传动员,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信息、送健康、送服务等“六送”活动。全乡10个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累计为农户帮扶各类
物资(含儿童营养包)和资金累计20万元,其中市委统战部和市质监局送化肥30吨,创新载体,真帮实促,破解难题。四是抓产业培育,根据地域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道口、新添、三岔、苦水等村,依托近县城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拓展劳务经济。在全乡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种草、种料养畜,积极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三合、道口、新添、苦水等村大力实施畜牧养殖增收工程,扶持养殖小乡和养殖专业户发展。全乡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五是抓项目带动,强基固本.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联系村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强基固本。省地税局帮扶资金30万元修建拓展了炭山经河屲至回河的乡村公路;市委统战部捐赠水泥50吨,用于道口村硬化公路;团县委组织举办了乡镇青年电脑基础知识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班;乡政府整合异地搬迁项目、危旧房改造项目实施小城镇开发建设;新添寄宿制小学正在建设中;新添村、回河村、苦水等村重新修建扩建了村级阵地;新合、沙湾等村实施了“一池三改”项目;县扶贫办整合项目资金在沙湾、石沟、新合、涝池、三合等村实施了机整梯田项目。年内,各帮扶单位帮扶项目达到10个,计划投入资金800万元。
六是抓和谐稳定,各级帮扶干部都非常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经常利用民族宗教节日,进行走访慰问,沟通思想、疏导情
绪,了解情况,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将各类突发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坊,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通过驻村蹲点,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起,调处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显著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