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丹阳办事处六个一有效管理党员
丹阳办事处实行社区党员“六个一” 管理教育新模式本报讯(通讯员 马学民)今年4月以来,菏泽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党委探索出以“一卡、一册、一站、一库、一箱、一台”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六个一 ”管理教育新模式,激发出辖区内1964名党员服务社区,受到群众称赞。
办事处党委书记杨传宏说:“探索和建立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长期效果的保证。为此,今年上半年,我们结合街道工作实际,逐步建立起‘六个一’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卡”指的是建立党员分类登记管理卡片,将党员分为自管、流动、在职、离退休、下岗失业、新经济组织六类,一人一卡,一卡一档,详细记录党员个人情况、联系方式、爱好特长及在社区认岗情况;“一册”指的是党员活动记录册,详细记录每名党员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扶贫济困情况,是党员在单位或社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一站”指的是多功能服务站,办事处筹资5万多元,集中场地和财力组建了集救助、健身、学习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站;“一库”是指社区党员人才库,将社区党员职业、特长进行分类登记,建立数据库,实行系统管理;“一箱”指的是点子箱,在各社区楼院普遍设立意见箱,以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和呼声;“一台”指的是各社区建起了风采展示台,将优秀党员和好人好事在社区中展示出来,大力宣传,号召更多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
办事处“六个一”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开创了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极大地调动起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热心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办事处党委组织党员为320多名群众解决医疗、就业、子女入学等困难,集中开展3次较大规模的爱心捐献活动,驻区单位和社区党员捐献物品价值6万余元。截至目前,办事处还建立起4个电器维修、医疗保健、文艺表演等志愿者组织,共有200多人参加,志愿者组织热情服务社区,赢得居民赞扬
第二篇:丹阳办事处建设 乡村大舞台
丹阳办事处建设“乡村大舞台”做好文化惠民工程
本报讯(通讯员 马学民)最近几天,在刚刚建成的2400多平方米的武寺社区 “乡村大舞台”上,人气很旺,天一擦黑儿,锣鼓响起,社区居民就自发赶到这里,扭秧歌、看歌舞,听戏曲,赏武术,不亦乐乎。
为活跃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今年以来,丹阳办事处结合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乡村大舞台”建设为切入点,以创建文化强处为任务目标,投资900多万元建成都庄、刘庄、桑屯、张花园、武寺、芦庄、桑海等“乡村大舞台”16处,总面积13000多平方米。
一、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办事处制定下发了《关于组织兴建“乡村大舞台”的通知》,决定依托社区文化广场,在全处范围内组织实施一批带有示范性的“乡村大舞台”。把乡村大舞台定位为休闲场所、活动中心、培训基地、文明窗口,舞台配有演出更衣室、音响、灯光等。要求每个社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适合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标准大舞台,每个“乡村大舞台”所在村居、社区要有一个能开展活动的庄户剧团或者秧歌等文艺演出队。
二、建章立制,规范运行。要求社区秧歌队、庄户剧团定期开展文艺剧目排练和演出,每月开展不少于10场次的文艺演出活动。在节日期间更要集中组织演出活动,让老百姓从“坐在台下看戏”变成“走上台来演戏”,充分发挥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作用。并且对以“乡村大舞台”为依托开展庄户剧团演出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标准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鼓励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加强联系沟通和互比互学,在“乡村大舞台”之间开展交流演出,让群众当评委,沉淀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不断改进提升,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
“乡村大舞台”作为办事处一项特色文化惠民工程,随着“乡村大舞台”建设的有序推进,健康文体娱乐活动明显多了,基层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了,推动了办事处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篇:丹阳办事处民政工作做到
丹阳办事处民政工作做到“三公开”
本报讯(通讯员 马学民)今年以来,丹阳办事处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在城市居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三方面实行公开,对申请、入户调查、初审、终审各个环节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阳光操作,市民交口称赞。
其间,办事处对583户1117人低保对象进行严格重审并公示,对新申请的35户组织人员入户调查,对条件合格的64户及时研究上报,及时将148090元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对象手里;切实改进救助方式,实行事前、事中、事后救助相结合的方式,使贫困居民治病难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截至目前,已救助大病医疗居民48人,投入救助资金56800元,临时生活救助24人,投入救助资金24100元;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爱心捐款64200元。对辖区内孤儿和贫困儿童进行摸底,完成了10名孤儿与区民政局签定协议和68名贫困儿童资料导入系统工作。..
第四篇:党员六个一 进度研读经典
1.参与桥东服务,辅导社区弱听儿童学习2.参与帮助学习困难同学“一对一”,辅导英语
研读《周恩来传》有感
最近这段时间,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之余,我好好的研读了一下《周恩来传》,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理,我深深地为他伟大辉煌的一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为之感慨,而他的形象,代表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如在周总理的领导下,新中国得以顺利的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踏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的最后一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如今更是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可以说,没有当年周总理和身后的共产党人含辛茹苦孜孜不倦的奋斗拼搏,是不会有我们如此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周恩来,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任总理,也是最受人爱戴的总理,他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我们可以从以下看出: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说:“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周总理死后,联合国降半旗(不是联合国旗降半,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全降半旗)。其中有一些国家的领袖不高兴了,说:“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的到的,我也给降半旗。” 所有人都鸦雀无声。身兼总理与外交部长的51岁的周恩来是新中国名义上的首席执行官,但其作为更像是首席运营官。一位威严的董事长通过一个庞大的董事会,有着绝对权威来做判断,而周只能做更多的权衡与协调工作,只有在其他人最陌生的外交领域,他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周恩来传》作者迪克·威尔逊所说“取得了在外交上的最伟大胜利”,他的非意识形态化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次会议准确印证了亨利·基辛格对外交的判断,“它仍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那些对共产主义政权保持怀疑的人在面对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时,也努力收敛了这种怀疑。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在老一代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的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
据统计,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自己拿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少国家的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以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所以说,两位老人非常俭朴。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
除去在外交和个人魅力方面的成就之外,总理治国也绝对是勤勤恳恳首屈一指的,其中传中一篇《一夜的工作》最令我感动:“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时,不由心中波涛起伏——一尺来厚的文件,该有多少呀!几百份吧?看一遍,也够累了,何况还要动脑筋作批示呢!周总理呀,周总理,您真是为人民操碎了心呀!
当我读到“值班室的同志端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
数的清颗数”时,不由得沉思起来,总理呀,您劳累了一夜,只喝一杯茶,吃几颗花生米;我真想把自己吃到过的好东西都端到您面前!您应该吃一点儿有营养的东西,应该多吃一点儿才行啊!读着读着,在我的脑海中又不时地映现出了很多影片中纪录周总理生活和工作的情形:总理的卧室里面,只摆放着一张普通的床,一个不大的写字台,和几把椅子,而床头、写字台上,都堆满了书和待阅的文件。总理的那件睡衣,也是打了好几个补丁;服务员多次热饭,周总理都是一次次地忘了吃。老师还常常给我们讲:周恩来总理在生病时,还是念念不忘国事,每天晚上只睡一会儿觉,带病批阅文件„„每当我看到和想起这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心中都是无限的感慨,这才是为人父母官的典范,才是新中国崛起的脊梁!
然而在书中最重要的却不是他为祖国所作出的一切伟大的贡献,而是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周恩来。并不像政治宣传的那样,是个从小就志向远大,意志坚定,通晓四国语言的完美圣人。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过年轻气盛,有过彷徨迷茫,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员,但是最后却走向政治,突然明白很少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即使他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他有坚持更有妥协,即使也有种种的不满,但更懂得如何隐忍,如何韬光养晦。当现实背离理想的时候,不是一味的抱怨和沮丧,而是尽全力向好的一面努力。他的成功源于正确的自我定位,不争第一甘愿第二,看看那些急于称王的人们:陈独秀、博古、张国焘、林彪。。。结果不言而喻,即使毛泽东,历史的评价也只能功过相抵。他并不缺乏机会,但是更愿意留守平淡,或许有人说那是懦弱的表现,其实是巨大的智慧,人生比的不仅仅是爬的多高,更在于站得多久,能够超越权利欲望的,又能有几人?
生存的智慧固然可以让人庸庸碌碌的活着,但像周总理这种既不争权欲又国而为之的圣人,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周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想真正的意义在于做好自己,定位好自我的理想,民族的理想,勤勤恳恳为国为家贡献一份力量,而不是争名逐利,迷失自我!这是大智慧,看完这本书就值得我们去慢慢摸索。
第五篇:丹阳办事处计生协会活动精彩纷呈
丹阳办事处计生协会活动精彩纷呈
本报讯(通讯员 马学民)为进一步推动了计生协工作水平的提升,菏泽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计生协会认真落实市、区计生协有关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自身优势和特色,调动各社区计生协会的积极性,宣传服务活动开展得精彩纷呈。
开展生殖健康和计生政策法规知识宣传服务活动。各社区以纪念“5.29”活动为契机,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充分发挥理事、会员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医学专家举办生殖健康讲座;有计生办工作人员向广大群众宣传计生政策。社区计生人员还注意把握时机,向育龄群众发放中央《决定》、婚育新风、关爱女孩、生殖健康等宣传材料及避孕药具,面对面接受群众就计生方面的咨询,得到群众的好评。
举办婆媳宣讲团,构建和谐家庭活动。母亲节到来之即,办事处计生协会按照“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于计划生育家庭”的“三服务”要求,充分发挥婆媳会员的作用,组织办事处各社区的 “好婆婆好媳妇”组成“婆媳宣讲团”在辖区范围巡回宣讲。宣讲团的成员现身说教,婆婆通过“多生孩子多受累,歧视生育女婴的媳妇、‘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婆媳不和、家庭分散”的亲身感受,摆事实;媳妇则讲述“少生优生幸福多,少生孩子,集中精力搞发展,快速致富”的道理,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的婚育新风尚。
开展关注健康 关爱外来育龄妇女活动。为了体现对外来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关心和重视。各社区为外来人口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服务对象达600多人次。同时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分发预防性病艾滋病、“五期”保健知识等宣传资料800余份,受到广大育龄人群的欢迎。通过活动,使本地的外来育龄妇女们初步了解了生殖保健知识、计生政策等内容使她们获益非浅,不少外来育龄妇女都纷纷表示,将为第二故乡更加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