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陵水改革“限费医疗” 7市县取消“以药补医”
陵水改革“限费医疗” 7市县取消“以药补医”
来源:南海网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字体:小 大】
万宁陵水昌江琼海启动“限费医疗”改革试点
昨日,商报记者从2014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省政府基本药物补助9181万元,报销比例提高10%,全省61%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90%的家庭在20分钟内享受就近服务。2014年,我省将新增7家公立医院综合改制试点单位,继续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全省疾病救助将于3月1日正式启动,全省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预计于今年6月实施。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提高到380元,给城镇居民职工发放100万张健康卡,为49家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及设备。
7市县取消“以药补医”
今年全省在医疗改革中确定海口市重点开展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改革试点,琼海市开展公共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昌江县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强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抓好三亚、文昌等7个市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其中三亚市纳入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新增三亚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琼中县人民医院、琼海市中医院,定安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东方市人民医院等7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重点探索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和法人治理、人事分配等制度,取消药品加成,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此外,还继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和比例,有序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高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完善招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及配送企业供货情况的监管。
全省疾病应急救助3月1日启动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在全省统筹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关于建
立海南省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政策,启动全省疾病应急救助工作。省医改办常务副主任曹江向透露,目前全省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正在进行调研,预计将于今年6月实施;全省疾病应急救助将于3月1日启动。届时,将可以缓解“三无”病人无钱治病的情况。“这个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缓解过去出现的“三无”病人没有费用开支,医院每年都有欠费的。”曹江向告诉记者,在全省应急救助实施之后,救助资金先有各级财政支出,并鼓励慈善人士捐助。曹江向表示,目前全省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正在制定方案中,根据省长专题会议的精神,预计今年六月全省统一实施。“大病救助这一块,我们将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实施。”曹江说,在全省统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设计上,力求减少城乡差异,尽量做到城乡居民报销比例一致。
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提高到380元
今年,我省将深化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扩大住院按床日付费试点,启动万宁市、陵水县、昌江县、琼海市“限费医疗”改革试点,控制医药成本,促进分级医疗局面的形成。
同时,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新农合基金运行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并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制度保障能力,使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380元。其中,中央补助180元/人,地方财政补助140元/人以上,个人缴费60元。
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建立上下、对口支援、增强能力、签约服务、利益引导机制,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引导多点执业医师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机构执业。
给城镇居民职工发放100万张健康卡
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完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数据接入与健康卡应用改造。推进全省居民健康卡发放与
应用,农村居民健康卡覆盖率达到85%,城镇职工与居民发卡100万张。做好卫生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安全工作。
积极支持社会办医,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按照“宽进严出”的原则,落实《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大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大社会办医支持力度,进一步放宽举办主体、服务领域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限制,建立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资本办医体系,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为49家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及设备
今年,我省将强化省级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医疗急救资源调配权,实现全省医疗急救资源共享。为开展院前急救的49家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及设备。修订有关卫生应急预案,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流程。
我省将全面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医教协同改革,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引进全国名医在海南设立工作室,通过带团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扎实开展基层卫生人才提升工程,继续做好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委培医学大学生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在职医务人员学历提升和村医定向培养工作。搞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15年起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国际旅游岛商报)
第二篇: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随着医改的顺利推进和成效的初步显现,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十二五”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是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以药补医”机制是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以药品加成政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项经济补偿机制。自1954年开始,我国对公立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顺加15%的差价率作价的政策。改革开放以后,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加成的依赖逐步增强。一方面,多年来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相对不足,2008年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只占公立医院收入的7%。另一方面,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且未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药品加成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多用药、用高价药,加之医疗服务具有高度专业性、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等特点,药品加成政策逐步演化为“以药补医”机制。
当前,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成为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之一,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必须革除的机制性弊病。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发生在公立医院,如果“以药补医”弊端得不到彻底革除,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就无法得到根本遏制,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就难以减轻。同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防治结合、急慢分治、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的机制也难以形成。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着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以药补医”机制催生大处方、高价药等现象,损害了群众利益,不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广大群众热切期盼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崇高的行业。在“以药补医”机制下,我国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及医务人员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靠药品加成解决,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有的。加之行业、医保及社会等相应监管机制不健全,“以药补医”机制逐步滋生出“以药腐医”机制,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广大医务人员希望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通过劳动和奉献获得合法的、有尊严的收入,维护公立医院的社会公平和道德伦理,向社会呈现医疗卫生行业的真实本质。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医药行业涉及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卫生安全。在“以药补医”机制下,出现一些药物的不规范、不合理使用现象,影响了医疗安全质量,导致抗生素滥用,给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带来了威胁。同时,“以药补医”机制扭曲了医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导致医药企业反常的价格行为,加剧了药品回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药购销领域的乱象,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坚定信心,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
当前是深入推进医改的关键时期,也是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有利时机。
改革政策日渐明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2011年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取消“以药补医”的政策要求和实施路径;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
改革经验日渐丰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城市从药品购销、收支管理、支付制度以及加成政策等环节入手,探索了多种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具体做法,日渐形成丰富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19个省(区、市)600多家县级医院启动了综合改革试点,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自治区)将在2012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全覆盖,其核心是全面取消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改革条件日渐成熟。当前,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患者用药负担大为减轻。同时,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事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得到有效推进,促进建立了基层运行新机制。在此基础上,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一方面,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广覆盖,医保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更加明确,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为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提供了重要财力保障。特别重要的是,我们有各级党委、政府对深化医改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有基层医改实践取得的宝贵经验,这些都为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完善政策,全面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
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涉及到医院、患者、医保机构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等多方利益调整,涉及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医改全局,任务十分艰巨复杂。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国务院“十二五”医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制度、政策安排,同时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统筹推进,力争早日取得成效。
要按照中央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的要求,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以减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为基本原则,以建立综合补偿机制为主要内容,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医院减少的收入主要通过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并将医保资金作为公立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实施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抓手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在2012年实现300个左右的试点县先行推开,2015年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目标,全面推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间和政策间的衔接,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以县级医院作为改革突破口。县级医院在县域内医疗卫生单位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在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级医院率先推进改革,可以为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和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强能力和水平,分流患者,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城市大医院改革创造条件和动力。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在县级公立医院实现突破后,逐步向城市大医院延伸。
二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要遵循医疗技术服务的内在规律,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使之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使公立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三是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支付制度是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的按项目付费机制是导致费用上涨、控制费用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实行总额预付以及按项目、按病种、按人头等付费方式改革后,药品变为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从而改变医院用药的激励机制,引导和促使医院及医务人员主动控制成本。从我国财力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出发,将加快支付方式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同步推进,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优选途径。随着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全覆盖,支付制度改革的条件也已日趋成熟。要注意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的管理和专业优势,将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服务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和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医院长期债务,减轻医院运行压力。中央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顺利推进,地方财政也应相应加大投入力度。
五是注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调动好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必须考虑的重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培养周期长、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但长期以来劳务收入明显偏低。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一方面,要让医院和医务人员摆脱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消除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回扣等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符合医务劳动特点和规律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与激励分配机制,解决好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执业环境等利益关切问题。
六是强化行业监管。强化政府对医疗资源的调控机制,加强区域卫生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控制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过度增长,控制大型医疗机构单体规模的无序扩张。强化对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立医院服务质量、财务运行、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等方面的监督。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七是统筹推进各项综合改革。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是一项综合、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统筹推进。要把增强对农民健康的风险保护作为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突出重点,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要提高统筹层次,积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推动新农合制度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抓住落实投入政策、规范采购供应、严格零差率销售等关键环节,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行,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继续巩固基层综合改革成果。加强上下联动,推进便民惠民服务常态化、机制化,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加强政策协同,改善服务结构和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不断筑牢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保障网。
(作者:陈 竺,卫生部部长;张 茅,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第三篇:财政部 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印发《2010—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
财政部 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印发《2010—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社[2010]202号
为支持各地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补偿机制,现将《2010-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0~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O—O年九月二十一日
附件:
2010-2011年基层医疗卫主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0]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2010-2011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奖补资金),支持各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同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收入分配、补偿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改革,切实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按时实现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的工作目标。为规范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奖补资金按“突出改革、转变机制、注重实效、鼓励先进”的原则分配。第三条 中失财政奖补资金为一次性补助资金。
第四条 奖补资金实行因素法分配。分配因素主要根据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综合改革的工作进度、实施成效、人口情况及区域间财力差异确定。
第五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的工作进度和实施成效;以国务院医改办组织的考核评估结果为依据。
第六条 奖补资金采取预拨和结算相结合的方式下达,当年预拨,次年年初根据国务院医改办对各地考核评估情况结算。
第七条 某省份奖补资金分配额=待分配奖补资金总额×{该省份指标考核系数×该省份财力系数×该省份人口系数/∑(各地指标考核得分×各地财力系数×各地人口系数)}
考核指标系数根据国务院医改办对各地的考核评估结果确定。
第八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将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与本级财政安排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相关补助资金,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定收支后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等符合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规定的支出;以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时涉及的人员分流安置等改革性支出。
第九条 奖补资金必须直接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根据需要对各地奖补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故意虚报有关数字和情况骗取专项补助资金,或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补助资金的,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除责令改正、取消奖补资格或收回奖补资金,还要通报批评、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第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